〈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冷靜的AI,溫熱的人心 ─ 未來的鑑寶誰主宰?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畢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引言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鑑寶」總帶著一點戲劇性。電視上的鑑寶節目中,有人抱著爺爺留下的青花瓷,忐忑地等待專家開口;一句「真品」足以令全場驚呼,而一句「贗品」則可能讓一場美夢瞬間破滅。拍賣會場上也一樣,專家的一槌定音,往往決定了一件器物的市場命運。 但你是否想過,未來在鑑寶的場景裡,除了白髮蒼蒼的專家,還可能多了一位「冷靜無情」的角色——人工智慧(AI)。 AI正在走進藝術與古董鑑定 近幾年,AI 已經悄悄出現在藝術市場的角落。歐美一些博物館和研究機構,已經嘗試用演算法去分析油畫的筆觸,甚至能辨識出肉眼難察覺的作偽痕跡。曾有研究團隊利用 AI 分析達文西畫作的「筆勢」,結果發現其中一幅爭議已久的作品,與他的風格吻合度極高,頓時讓學界議論紛紛。 在古董領域,AI 的應用也正在起步。拍賣行開始嘗試用圖像辨識,快速比對拍品與資料庫中已知的真品特徵。例如瓷器的胎釉厚度、紋飾細節、裂紋分布,都能透過高解析影像輸入電腦,由演算法去歸納。過去可能需要專家十幾年養成的「眼力」,AI 用幾分鐘就能跑出一個「可信度」結果。相信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案例產生。這些嘗試,無不在宣告:AI 已經從「輔助研究」逐漸邁向「市場實戰」。 AI不只鑑定,還能創造 如果說在鑑定領域,AI 扮演的是「工具」,那麼在藝術創作上,它則開始挑戰人類的疆界。今年三月,全球知名的倫敦拍賣行佳士得,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拍賣會。不同於以往大牌名家藏品雲集,這一次的拍品全部都是 AI生成的藝術品。 據主辦方說法,這是全球第一次由頂級拍賣行組織的「AI專場」,共推出二、三十件拍品,全都來自人工智慧的創作。有人驚嘆這是未來的潮流,AI 將開啟新的藝術時代;也有人質疑,缺乏靈魂的程式作品,能否真正算作「藝術」。 無論支持或反對,這場拍賣已經釋放出一個訊號:AI 不僅能「幫助人」看懂藝術,它還能「自己」成為藝術家,並獲得市場認可。這對藝術的定義與價值觀,都是一場新的衝擊。 參考Christie's 「Augmented Intelligence」這場拍賣所提供的資料,拍賣結果總共成交約 US$728,784 優勢與侷限 回到古董鑑定領域,AI 的最大優勢是「速度」與「海量數據處理」。它不會疲倦,不會受情緒影響,也不會因為與賣家交情好而心軟。對於拍賣公司或大型收藏機構來說,AI 能快速幫助他們完成第一輪篩檢,把明顯的贗品淘汰掉,大幅節省人力成本。 然而,AI 也有它的天生侷限。古董的世界往往不是「標準化商品」,而是「孤品」。一件玉器的沁色變化,可能因埋藏土壤、礦物滲入而各有不同;一件瓷器的窯火氣息,往往帶著「無法複製的偶然性」。這些細膩的、需要「手感」與「經驗直覺」才能把握的細節,AI 還難以完全掌握。 更重要的是,AI 的判斷建立在資料庫上。資料庫的來源如果不夠廣泛、標準不夠嚴謹,最後跑出來的結果也可能失真。正所謂「垃圾進、垃圾出」,在古董這個真假交錯、紀錄不全的領域裡,這一點尤為致命。 人機協作的新可能 與其說 AI 要「取代」專家,不如說它更可能成為「助手」。想像一下未來的拍賣行:當一批拍品送來,AI 先透過快速比對,給出一份初步鑑定報告,指出哪些器物疑點較多;接著再由專家親自檢視,結合多年經驗,做最後的判斷。這樣的流程,既節省時間,也降低了誤判風險。   對於收藏家來說,AI 也可能是一道新的「入門門檻」。許多初學者因為害怕買到贗品,不敢踏入市場;如果有 AI 工具能提供基本的參考,或許能增加他們的信心。雖然最終仍需專家把關,但 AI 至少能成為「第一道防線」。 甚至有人想像,未來或許會出現「AI鑑寶APP」,只要拍下器物照片,上傳雲端,就能得到一份真偽參考報告。雖然目前還談不上完全可靠,但這樣的應用,一定會讓收藏市場產生更多變化,也會影響買家與賣家的心理博弈。 人類的角色,AI取代不了 然而,我認為 AI 無法取代的,是人類對「故事」的詮釋。古董的價值,不僅是「真假」,更在於它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一件戰國玉璧,除了要判斷它是否真品,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它如何在祭祀或喪葬中被使用?它如何映照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它又如何在漫長歲月裡流轉,來到我們面前? 這些問題,AI 再強大也無法回答。因為它缺少「文化想像」與「情感共鳴」。它能告訴你數據上的真偽,卻無法告訴你「為什麼這件器物值得被珍惜」。 結語 或許未來的鑑寶現場,會同時坐著兩位「鑑定師」:一位是冰冷的 AI,另一位是滿頭白髮的專家。前者給你一份數據報告,後者則告訴你這件器物的故事。真假、價值,兩者缺一不可。 AI 或許能在數據中找到真偽,但它無法在歷史裡找到溫度。古董不只是器物,更是一段文明的記憶。AI 能告訴我們「它是真是假」,卻唯有人能告訴我們「它為何重要」。 2020年筆者攝於中研院東周實像展中,「古董不只是器物,更是一段文明的記憶」。

Read More

GX單曲超人披風展友情力量

GX鼓鼓呂思緯、蕭秉治合體發單曲〈超人披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由鼓鼓呂思緯和蕭秉治組成的雙人創作團體「GX」信守承諾,再合體帶來全新友情單曲〈超人披風〉,化身友情超人、披上披風,陪著彼此一起飛! 「GX」自2023年以「限定團體」名義合體後,歷經發行迷你專輯《GX》及《大玩一票 ALL YOU CAN PLAY》10場巡迴演出後,更承諾「GX每年都會合體」。今年GX全新單曲〈超人披風〉將最珍貴的友情化作一件超人披風,在追夢時彼此相伴,在無處可逃時一起飛離,在一切順心時比對方更開心。 鼓鼓與蕭秉治相識長達16年,從並肩奮鬥到各自努力,再於2023年以GX名義相聚重返舞台,不變的身後情誼成為彼此最強大的力量。  

Read More

王若琳攻進Billboard感興奮

Joanna王若琳攻進Billboard Live TAIPEI。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Billboard Live TAIPEI 繼中島美嘉、徐若瑄等重量級卡司後,再宣布迎來Joanna 王若琳,親曝選曲理念「希望展現真實動人的現場能量」,粉絲敲碗期待。 王若琳這次受邀於12月6日帶來專場《Nightfall Reverie 夜幕夢境》,她坦言當下心情「非常榮幸與期待,希望可以帶來好的演出。」 當被問到近期名單,她驚喜喊:「竟然有中島美嘉!」顯見同台卡司也讓她興奮不已。

Read More

周湯豪搖滾新輯 黑暗中找到希望

周湯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周湯豪NICKTHEREAL這次化身i人學長帶大家重返千禧年,首張全搖滾概念《LOVE RAGE HOPE》數位專輯於3日推出,Nick難掩興奮地表示,「這張專輯是第一次圍繞著一個概念下去做,裡面有血有淚,一起聽這張專輯在黑暗中找到希望!」 全搖滾專輯《LOVE RAGE HOPE》在氛圍跟旋律上相較過去的作品黑暗許多,周湯豪罕見地自我剖析:「我覺得這就是搖滾,在宣洩中找到出口,過去很多作品其實都是在療癒自己,現在這份黑暗就是我心境的寫照,透過音樂釋放能量是種宣洩,很爽!」。

Read More

歌劇院宣告10週年起跑!吉祥物「壺裡狗」、主題曲《揚帆啟航》登場

產官學眾多藝文界貴賓齊聚台中國家歌劇院,共同迎接歌劇院下一個10年。(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中國家歌劇院於2016年開幕,3日在中劇院舉辦10週年展演活動起跑茶會,邀請藝術界、產業界等數百位「關係人」與會。藝術總監邱瑗以永續場館、人才培育、多元展演3個面向,分享營運成果及展望。可愛吉祥物「壺裡狗」也首度亮相。 從「2015歌劇院序曲—巨人來了……」開始,歌劇院陸續以多元的策展角度,依時序規劃三大系列節目。為慶祝10週年來臨,從2025「遇見巨人」系列展開,本週以威爾第歌劇《弄臣》揭開序幕,邀請國內外重要藝術家再度造訪;2026「藝想春天」系列,探討各種「近未來」的劇場狂想;2026「夏日放/FUN時光」系列,以迎接經典重製、IP開發、本土孵育的「音樂劇在台中」做為10週年展演活動總結。 邱瑗表示,歌劇院5週年時曾發表社會影響力(SROI)調研,與19類利害關係人對話,從藝術、經濟、教育等面向進行影響力評估;2025年提報永續報告書,歌劇院再度深化溝通,從表演團隊、觀眾、社區等7類利害關係人中,了解大家對歌劇院從綠色劇場、智慧能源管理、到藝術永續的期待。 「過去綠色製作大多是提倡、或設定徵選命題,但現在全世界都警覺到,沒有循環利用、環保的意識,是跟不上時代的!」邱瑗表示,歌劇院和國內外團隊合作,無論是以投影減少舞台實景,提供本地現有佈景、材料、服裝再利用,還是尋找當地舞者共演,朝展演製程零耗材、零廢料、零碳足跡的目標邁進。 10週年吉祥物「壺裡狗」以美聲涵洞的建築特色設計,有著大大的耳朵、超級廣角的眼睛可以欣賞表演,還有好胃口的肚子可以吃美食。10週年主題曲《揚帆啟航》由張清彥作曲,以「旅程」為主題,茶會現場也由歌劇院同仁及志工們所組成的「劇聲合唱團」演唱,期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另外,歌劇院10週年與台灣服裝品牌C.C.W.的邱靖雯設計師合作,全面更新夏日制服,以鳳梨纖維製成,可減少50%碳排放量;另外也和品牌服飾 plain-me 攜手合作,推出「NTT10th╳plain-me 聯名包」,將歌劇院廣告帆布重生為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的環保背包,展現永續設計精神。

Read More

「國民女神」白嘉莉美麗傳奇畫展 高雄場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登場

  「國民女神」白嘉莉畫展中,首次公開最新創作系列「旺財搖錢樹」等作品,讓現場充滿喜氣。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風靡台灣與東南亞的「國民女神」白嘉莉,今年帶來「白嘉莉美麗傳奇」畫展,展出經典佳作與全新系列,呈現一場生命力、財富與祝福的視覺饗宴;高雄場三日下午三點在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十樓國際活動展演中心開幕,將展出至十月十二日,現場除限定商品,久別螢光幕的白嘉莉也親臨互動,一展她的藝術魅力與人生溫暖。 這次展覽除了展出白嘉莉經典畫作,更將首次公開最新創作系列「馬上有錢花」系列、「紅魚系列」以及充滿喜氣的「旺財搖錢樹」,還能欣賞到象徵財富與祝福的特別展品「黃金滿蓋陶瓷彩釉聚寶盆」展現她融合東西方藝術語彙的獨特風格。 現場更推出全台獨家「白嘉莉藝術家典藏版」限定悠遊卡(兩款式),以及畫展限定畫冊、書籍、二0二六年專屬桌曆,並設置一比一人形立牌合影區,為南台灣民眾帶來多重收藏與互動體驗,誠摯邀請進入白嘉莉的藝術世界,感受她的風華韻致與藝術氣質,共同見證這場獨具意義的文化饗宴。 白嘉莉在畫展中親自導覽,吸引大批資深粉絲跟隨互動,場面熱烈。 (記者王正平攝) 四日下午三點至四點半特別推出白嘉莉美麗傳奇見面會VIP尊榮場,粉絲有機會與白嘉莉本人合影互動,近距離感受她的風華韻致與藝術氣質,共同走進白嘉莉的美麗傳奇人生,一起感受藝術之美。 白嘉莉早年以主持《喜相逢》、《群星會》、《銀河璇宮》等大型綜藝節目享譽華人世界,被譽為舞台上的「動感藝術家」;自從二0二0年首度於台中舉辦畫展後,她以畫筆轉化對生活的細膩感受,作品遍及台北、新竹、台中與屏東,至今已舉辦八場個展。她的畫作流露善念與溫暖,色彩明亮、寓意深遠,被讚為「看畫如見人」。 二0二二年她更獲邀擔任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品牌宣傳大使,二0二四年則榮獲終身成就文藝獎章美術創作獎,藝術成就備受肯定。此外,白嘉莉也長年投入公益,擔任「愛心大使」、「反毒大使」、「好心肝大使」、「愛無限公益大使」、「反詐大使」及「警察之友」等角色。

Read More

以節奏為名 10/25宜蘭演藝廳登場

電音、月琴、踢踏舞「以節奏為名」,十月二十五日宜蘭演藝廳驚豔登場。(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當電音的冷冽線條,遇上月琴的古典韻味,再與踢踏舞的自由節奏正面交鋒,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由製作、執行踢踏舞跨域演出經驗豐富的「大海文創堂」偕同新生代舞者與音樂人共同打造的跨界作品《以節奏為名》,將於十月二十五日首度登上宜蘭演藝廳舞臺,為觀眾帶來一場重新定義踢踏舞的魅力新體驗! 美式踢踏舞的魅力,來自於它的開放性與自由度,不受制於固定的形式或框架,本檔節目由大海文創堂主辦,作品曾入圍LENS DANS Festival,擅長多重元素的精彩融合。 此次領銜演出的踢踏舞者彭丞佑,也是電子音樂好手,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赴紐約進修踢踏舞,對於節奏的創意詮釋令人印象深刻。共同演出的新生代舞者王力,自六歲起開始學習踢踏舞,九歲即參與舞團大型製作,且擅長中東鼓、爵士鼓等多種樂器。 師從臺灣現代民謠大師陳明章學習月琴的王天佑,帶來充滿東方韻味的傳統樂器,讓本場演出除了大膽融合電音元素外,並結合月琴,在聲響與文化上皆產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碰撞與互動。科技的冰冷感與木板的溫潤聲響交錯之間,觀眾得以聽見既熟悉又前衛的踢踏新風景,形成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

Read More

2025苗北藝術節登場 八場展演四場講座展現藝文初心

  二0二五苗北藝術節自十月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首檔展演(熾熱南島—吳炫三特展)。(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二0二五苗北藝術節以「苗北初心·藝路風清」為主題, 三日隆重登場,聚焦四大主題:「大師風華」「經典劇作」「經典交響」「經典名家」,推出八場展演與四場講座,展現苗北藝文中心推動藝術與文化交流的初心與承諾。 二0二五苗北藝術節自十月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首檔展演《熾熱南島—吳炫三特展》由國際藝術家吳炫三策劃,以南島農村為創作核心,傳達他對土地的深情與溫暖能量。 吳炫三與朱銘同為臺灣藝術界重量級人物,曾多次談及聯展,卻未能實現。此次展覽藉由苗北藝術節的平台,延續去年朱銘特展的脈絡,圓滿兩位大師未竟的藝術對話,在同一場域中以不同創作語彙互相呼應。 縣府秘書長陳斌山表示,苗北藝術節不僅是地方文化的展現,更是臺灣藝術家精神的延續與對話。今年特別邀請吳炫三老師策劃展覽,延續去年朱銘雕塑特展的藝術脈絡,讓苗北成為兩位大師心願的交會點,意義非凡。 陳斌山進一步表示,苗北藝術節持續以多元展演與深度講座,打造藝文交流平台,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共同感受藝術的魅力與感動。

Read More

金鐘60重現經典 檳榔姐妹花來了

當年曾帶來無數笑聲的綜藝人物也將再度聚首,「檳榔姊妹花」曹蘭(左)、姚黛瑋(右)將重返金鐘舞台。(三立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金鐘60節目類頒獎典禮將於17日登場,藝人Lulu將以歌舞重現經典綜藝。「檳榔姐妹花」曹蘭與姚黛瑋、「紅白勝利」董月花董至成及「歡喜玉玲瓏」福州伯許效舜,也都將重返金鐘舞台。 第60屆節目類金鐘獎頒獎典禮將至,今年適逢金鐘60,象徵60年來台灣電視節目的百花齊放,節目類典禮舞台規劃3大單元,帶觀眾一同笑中帶淚重溫經典。 第1段表演節目「大娛樂家」,由節目類典禮主持人Lulu(黃路梓茵)以歌舞開場,用第一人稱唱出綜藝節目陪伴大家的歲月,並以舞台劇式演出重現「五燈獎」、「連環泡」、「超級星期天」、「綜藝萬花筒」到「康熙來了」等經典時刻。 當年曾帶來無數笑聲的綜藝人物也將再度聚首,包括「檳榔姐妹花」曹蘭與姚黛瑋、「紅白勝利」董月花董至成及「歡喜玉玲瓏」福州伯許效舜,都將重返金鐘舞台,帶來滿滿笑料與回憶殺。 第2段表演節目「多元的土壤開出豐盛的花」,舞台則化身多元文化大熔爐,邀4組重量級音樂人輪番登場。有原住民音樂代表雅維.茉芮、客語音樂才子謝宇威、台語新聲陳孟賢,還有甫獲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TRASH。4組音樂人用原住民、客、台、華語4種語言同台飆唱,展現台灣音樂最獨特、最豐富的魅力。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跨世代限定合作舞台「唱,從電視開始」,由羅時豐、千田愛紗、黃偉晉、GENBLUE幻藍小熊及ARKis聯手演出。

Read More

謝瓊煖扮豆腐媽媽 演繹萬家故事

  民視新八點檔開鏡,謝瓊煖扮豆腐媽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八點檔大戲《豆腐媽媽》,並於2日於民視林口總部舉行盛大開鏡,由王牌製作人黃錦鳳與蔣明燁聯手打造,並邀請到睽違民視20年再次回歸的金鐘導演馮凱執導,影后謝瓊煖與洪都拉斯共組家庭,述說萬家故事。 《豆腐媽媽》故事圍繞著「萬家」的豆腐老店,看似平凡,卻因為「一個家庭三個姓氏」以及「豆腐秘方只傳姓萬的男丁」的家訓,埋下了充滿衝突與矛盾的伏筆。演員陣容堅強,除了有金鐘影后謝瓊煖、綜藝天王洪都拉斯、實力派演員陳仙梅、吳皓昇、藍葦華外,更集結了蘇晏霈、曾子益、李之勤、李沛綾、潘奕如、范瑞君、王耿豪、吳鈴山、張倩、吳政澔、黃尚禾、李運慶、羅子惟、宮美樂、王晴、郭忠祐、于浩威、馬國弼、徐千京、黃靖雅等眾多演員,共同演繹這部充滿人情味的年度大戲。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來民視拍戲的黃尚禾、李運慶、王晴等新血加入,也為本劇增添了更多火花與看點。 周遊與導演兒子馮凱難得同台合作,周遊感性表示「這次回到民視,就像回到自己的家,希望兒子不要漏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