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陳妃婷水墨畫個展 稻草與麻雀對話展現豐收意向

六甲區長陳啟榮(左)邀請在地藝術家陳妃婷個展。(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六甲報導 六甲在地藝術家陳妃婷以「轉角遇到愛」為主軸,利用田間稻穀豐收與站在電線桿上的麻雀發想,創作有趣又令人玩味的《豐收組曲》,讓刻板印象的吵雜麻雀成為幸福象徵。陳妃婷水墨畫個展現正在六甲區公所松鶴藝文走廊展出。 高中才沉浸美術領域的陳妃婷,對於藝術創作很有想法,儘管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但為求自我突破,繼續攻讀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因嚮往大自然,喜好觀察揣摩自然界萬物風貌,這次特別提供二十一件作品展出。 陳妃婷說,以往因六甲沒場地可展出作品,第一次在自己家鄉辦個展,精心挑選研究所論文的作品,除有數字1314《一生一世》、2020《愛你愛你》創作,還有以稻穀豐收與麻雀對話的《豐收組曲》,讓人感到幸福、展現生命力。 陳妃婷水墨畫以稻草與麻雀對話,展現豐收意向。(記者盧萍珊攝) 六甲區長陳啟榮指出,區公所二樓廊道開闢成松鶴藝文走廊已有二年多,邀請六甲文史工作與藝文創作者參與展出,讓藝術走進生活,不再是遙不可及,成功將生硬的辦公場所轉化為生活美學館,吸引民眾前來欣賞。 陳妃婷水墨畫個展即日起到明年二月七日止,展出時間配合區公所上下班時間,上午九時到下午四時,例假日及中午十二時到十三時休息。

Read More

陳亞蘭募資 續拍《嘉慶君》

陳亞蘭《嘉慶君》正緊鑼密鼓籌備中。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陳亞蘭破天荒創下「女視帝」先例,27日宣布《嘉慶君遊台灣》續集《嘉慶君再遊台灣》正緊鑼密鼓籌備中,且以近年最風行的「群眾集資」方式推出、希望號召三千位有志之士作為「共同出品人」,展現陳亞蘭樂於「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個人特色。 《嘉慶君遊台灣》除了是近來台灣少見的古裝劇,也因結合動畫與漫畫等特效元素,成為一部創新的電視歌仔戲。膾炙人口的劇情搭配演員們精湛演技,讓不少網友又哭又笑、好評如潮,收視也衝出佳績。 其實在獲獎之前,陳亞蘭就心心念念能推出續集《嘉慶君再遊台灣》。先前驚爆第一季拍攝讓陳亞蘭賣出三棟房籌措製作費缺口,但陳亞蘭也在金鐘得獎致詞提到,希望不只是關注她賣房,而是可以讓「歌仔戲」這三個字被更多人看見。 為了能讓續集口碑再創高峰,陳亞蘭也規劃將以台灣這塊土地相關題材的有趣劇情作為展開,製作上希望能比第一季有更高水準的動畫與特效,並延續「融合傳統與創新」特色、留住台灣歌仔戲人才。陳亞蘭認為:「歌仔戲是台灣傳統文化的精髓,而文化傳承難以靠少數人努力,希望號召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們,一起加入傳承行列。」

Read More

迎萬聖節 王若琳推單曲鬼怪屋

王若琳應景推出全新英文單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萬聖節將至,鍾愛邪典作品的Joanna王若琳應景推出全新英文單曲〈梯納的鬼怪屋〉,以妹妹名字命名,血腥歌詞輕快曲風,呈現怪誕風格,致敬80年代的新浪潮音樂。 Joanna王若琳今年應邀,遠赴冰島北邊的Haganes短居6週,每天驅車前往錄音室待上長達10小時,在只有70個人口的小鎮上與世隔絕,專注於音樂,一天試著錄完2-3首歌,目前她正在美國全力籌備新專輯。 萬聖節將至,Joanna王若琳搶先推出在冰島完成的全新英文單曲〈梯納的鬼怪屋Tina’s Hausu〉,歌曲以一個叫「梯納」的主人住在「鬼怪屋」為主題,描繪各種有關萬聖節的恐怖情節,整體帶有一種詭異又有趣的氛圍,也十分符合王若琳不按牌理出牌的獨特個性。 〈梯納的鬼怪屋〉歌曲開頭以英文口白即興演出,王若琳與樂手們齊聲尖叫衝破腦門後進入主題「梯納的鬼怪屋」,英文歌詞中營造不少血腥畫面,「用階梯牙齒咬碎你」、「為你的血肉飢渴,比肉派還好吃」,然而搭配輕快的音樂,充滿王若琳式的獨特風格。 Joanna王若琳萬聖節全新英文單曲〈梯納的鬼怪屋〉+MV,將於10月28日正式上架。

Read More

美學館推出「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

由八張一二0號的作品組成「東禪韻西勁道,2022」,館長尹彙武和廖本生老師(左)邀請大家來欣賞。(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廿七日起,推出「東禪韻‧西勁道:廖本生油畫創作展」,展出藝術家廖本生巧妙結合了西方抽象畫及東方工筆畫特點創作,作品在衝突的風格中營造出和諧的氛圍。美學館長尹彙武說,這次展出的油畫創作六十四件,邀請大家到美學館欣賞油畫之美。 藝術家廖本生是台中人,藝專畢業後,到西班牙去進修,除了看到很多西方的原作藝術外,也開始思考自己身為東方人,卻在西方的世界裡,看到他們運用東方的元素進行創作,這件事為他日後的創作埋下念想。後來他認為他需要的是實際的創作,所以放棄文憑回國埋首創作,將整個西洋美術史重新進行探討及體驗嘗試,在有機會到大陸交流,接觸到許多東方文化的根源,像是版畫、水墨、書法及建築的形式等,影響他日後以東西方元素為主題來進行創作。 美學館指出,本次展出廖本生創作生涯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由八張一二○號的作品組成(東禪韻西勁道,2022),作品可以拆開獨立欣賞。另在每張作品佈局中加上條狀的切割畫面及條碼,觀眾是解碼者,期待能引導觀眾用自己的角度去覺察感受,重新思考自己在現實社會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盼能感動觀眾對生活產生思考及解釋。

Read More

〈中華文薈〉走一條, 人少的詩路

文、圖/蔡富澧 讀詩、寫詩,四十多年的歲月就這麼過了!以前看五十多歲的詩人,覺得他們怎麼這麼老,很快的,自己都過了那個年紀,成為比他們當時更老的詩人了;但前面不也還有比我更老的詩人嗎?即便這麼多年讀詩寫詩,卻也沒有達到巔峰,想想也就這樣了,繼續寫唄! 這麼多年來,如果要說自己的詩跟別人有甚麼差別,大概要屬持續多年的戰爭軍旅詩、海洋詩、宗教詩吧!   民國七十五年獲國軍文藝金像獎新詩類佳作。 來自血緣、經歷的軍旅詩   台灣早期的詩壇,外省詩人占了絕大部分,而其中又以軍人為數最多,這些軍旅的背景,造就了早期許多的軍旅詩,加上國防部從民國五十四年開始創辦的國軍文藝金像獎,由於目的性強烈,因而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戰爭軍旅詩,這現象一直持續到近年新詩類從國軍文藝金像獎中被取消為止。 民國七十六年金門擔任連長。 我也算國軍文藝金像獎得獎的常客,但寫作戰爭軍旅詩的時間要遠早於參賽。民國六十七年,我念中正預校三年級,加入文藝社,當時社團的指導老師是任興聲老師,他推薦我們看詩人王祿松的《狂飆的年代》,他說我們軍校生寫詩就應該寫這樣的詩,聽得我們一群同學學弟熱血澎湃,往後的幾年間,我們就經常寫這種充滿熱血激情、鐵古錚錚的詩;當時稚嫩的詩作雖然只在校刊上發表,但也是我們練筆磨刀的機會。 直到民國七十五年,我以〈金門詩抄〉二十首獲得國軍文藝金像獎新詩類佳作,戰爭軍旅詩成為我最早的一個標記,之後,民國八十年國軍文藝金像獎新詩類的金像獎得獎作品〈亞熱帶──台灣頌歌〉和四年後的金像獎得獎作品〈戰爭美學〉都是超過三百行的長詩,稍後的〈戰爭密碼〉、〈戰爭之翼〉、〈白髮英雄憶七七〉都是百行以上的戰爭長詩,為波灣戰爭寫的〈刀兵劫〉也有一百四十七行。此外,我也應邀在國防部的雜誌《勝利之光》、《國魂》、《奮鬥》、《吾愛吾家》等刊物上發表大量的軍旅詩,已經足夠結集成冊,只等因緣俱足了。 我的這些戰爭軍旅詩除了自身二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和體悟,也有父親從軍征戰的身影和他的時代風華,從小聽父親敘述他在老家打游擊、抗日、戡亂各個戰役中的驚險過程,那是我們這一代無法親身經歷最好的補償,相信這是我們這一輩詩人比較少具備的,至於下一代詩人或年輕詩人可能就更少了。戰爭軍旅詩或許還會有人寫,但已經很難有人持續將它當成重要的一種主題了吧!   海洋詩集《藍色牧場》。 也是來自血緣的海洋詩   我是在屏東縣小琉球出生的,出生後不久,父親從軍職退役,不久後就帶著全家大小四口人到鵝鑾鼻燈塔下的小漁村砂島,在那裡種瓊麻、撈魚苗。我的母親是小琉球人,娘家大部分的男人都是出海打漁的船長、船員,小時候,小琉球就是我們最想回去的故鄉。 蔡富澧。 小琉球給了我許多的回憶,在我後來寫詩的過程中,尤其是海洋詩,給了我最大的養分,許多討海人的申時敘述,都是來自小琉球母系家族的一個個真實經歷,由此也引發我許多的哲思和體悟,讓我的海洋詩從現實轉向想像,從具體轉向抽象,也由當下擴展到歷史,由人生進入宗教,由漁業進入生態,海洋具有多樣性,每一種樣貌都值得書寫,我都願意逐一去嘗試。 蔡富澧。 台灣是一個被海洋包圍的島嶼,人民享有與海親近的優良條件,可惜,我們的新詩技巧和深度都已有很高的水準,但海洋詩相對在質與量上都還遠遠不足,也許跟民族性有關,也許跟政府近海政策有關,也許跟教育有關。但不管任何原因,在台灣新詩史上,海洋詩必須是不可或缺的一塊,否則就對不起我們所賴以生存生活的這個島嶼。我從民國七十三年加入大海洋詩社開始,便持續海洋詩的寫作,一直到現在,雖然一起寫作海洋詩的詩人不多,雖然感覺有些寂寞,但是海洋詩不能因為人少就絕跡,不能因為寂寞就不寫,因為海洋有著我不能割捨的血緣,有著我心靈的寄託和歸宿。未來海洋詩仍會是我繼續寫作的一個重要主題。   來自心靈覺醒的宗教詩   宗教早於詩的存在,也許,最早的詩是為宗教服務的,音樂、舞蹈、繪畫也是。 最早接觸的宗教是隨著家裡拜拜的民間信仰,拜的是土地公、祖先、好兄弟等,祈求的是家庭和樂、出門平安、財源廣進。直到長大後,大約二十五、六歲,接觸到佛經,開始讀藥師經、金剛經,誦普門品、念觀音聖號,逐漸走進佛法的大門,逐漸看到那個超越世間的廣大世界,內心感到震撼和驚喜,然後,這些佛教的術語、思想逐漸進入我的詩中,增加了詩的內涵和風貌。 民國七十九年底參加農禪寺禪訓班,民國九十七年參加佛光山禪七、隔年參加百丈山禪七,讓我從經典的研習跨入內心的探索,同時也藉著參禪打坐的經驗,試著寫些禪堂與內心的感悟。禪的世界是神祕而深邃的,同時也是樸實而平常的,禪詩不需要深奧的奧義和華麗的技巧,也不需要苦心費力的經營,需要的是那一點通透的靈思,是靈光乍現那一刻的妙手,有了就寫,寫了就忘,好詩也好、劣詩也罷,既不放棄,也不執著。 宗教入詩偶一為之不難,難在持之以恆;懂得宗教術語並隨意取用不難,難在宗教情懷與真實體悟。台灣佛教一些高僧大德如星雲大師、白雲禪師、曉雲導師、心培和尚等都有詩的創作,詩人中較明顯者有周夢蝶、敻虹、蕭蕭、愚溪、楊風、劉易齋、陳建宇……等,除此之外,並無較為特殊的宗教詩創作者。這條路,走的人少,但卻也是我將持續走下去的一條路,期盼諸多詩人共同加入,攜手同行。   寫一首戰爭、海洋、宗教詩   我走的,是一條跟別人有所區別的詩路,人雖少,卻走得暢快,走得不悔。戰爭、海洋、宗教這三種主題本來就比較另類,要把三者融合在一首詩中,更不是容易的事情,我發表在《大海洋詩刊》五十期的〈一九九六‧不安的海峽〉或可稱之,試饗讀者諸君:   一九九六‧不安的海峽         蔡富澧   風起時。日落的聲音漸漸變藍 一粒海沙流浪的足音斷續,應和 你潮線上的孤獨。一朵向日葵 有整座海洋的仰望   魚群何時來戰火何時來風暴何時來 南海普陀的梵音海潮音又何時來 日落時。你若能把海岸坐成弦 月出時。海鳥就能把桅船浮成島 星隙間,魚群游過的身姿多麼窈窕 而你守著海峽第一萬遍唸著:南無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 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渡人舟   風起時。舟楫的聲音是天地 唯一能感動的孤寂,人世的悲情 豈是你寄望的慈航可以一舟渡盡 煩惱何處來癡迷何處來顛倒夢想何處來 楊枝淨水灑遍了三千大千世界,祈求的人多 得渡的人少,淨土究竟何處來   日落時。第一萬遍你聽見自心唸而不唸 月出時。你聽見四海一聲聲不唸而唸 這一片汪洋的藍啊!誰的體溫 能夠化解凍僵的海峽。一九九六 春天。一粒流浪的海沙喃喃唸著 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智慧到彼岸哪!) 摩訶般若波羅密 摩訶般若………   蔡富澧/簡介 陸軍官校畢業,佛光大學宗教所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候選人,曾任陸軍官校兼任講師;報紙主筆、專欄作家,大海洋詩刊主編;獲聯合報新詩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等多項文學獎;著有多本散文、新詩、報導文學、佛學及學術著作。 ──刊於《大海洋詩刊》第五十期

Read More

出道滿週年 ALL IN 5與百名粉絲同慶

唱跳男孩團體「ALL IN 5」慶祝出道滿週年,5人邀請100位粉絲同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唱跳男孩團體「ALL IN 5」慶祝出道滿週年,5人邀請100位粉絲同樂,日前在北流卡夫卡舉辦「出道週年慶生派對」,當天恰巧也是「顏值擔當」林裕城22歲生日,新歌新髮型全都露,爆點連連。 5個大男孩從《A級戰場》脫穎而出,接著推出同名迷你專輯《成團紀念MINI ALBUM》,全台跑透透參與各個音樂祭、跨年場次及節目錄製,最近甚至擁有自己的網路團綜《都有五在》。 隊長承恩表示:「希望接下來有機會能跑遍各大校園演唱,讓更多年輕學生們看見ALL IN 5的努力。」傑銘則許願:「希望有機會能趕快辦一場專屬我們的售票演唱會。」年紀最小的柏安連希望也小小的,「希望能夠在今年,與哥哥們一起開吃播」,讓大家笑翻。 ALL IN 5以全新髮型亮相,裕城從原本短髮成了及肩長髮,「現在還沒習慣,常常吃東西不小心會吃到『頭髮』、跳舞時更會被長頭髮甩巴掌」。尤其變成長髮後,裕城常驚訝自己外型成熟不少,更戲稱很像「4個團員的爸爸」 接髮成狼尾長髮的哲瑋說:「接髮是第一次,除了覺得很熱,睡覺、穿脫衣服也有困擾,怕會扯到,終於體會長髮女孩的痛苦,最搞笑的是因為最近新造型我也變成他們口中的『金剛芭比』。」 承恩的新髮型除了「瀏海」接髮,還戴上仿真頭皮假髮,被團員笑虧:「瀏海剛接髮完的長度,真的很像GD在〈FANTASTIC BABY〉的MV模樣,當然最後修剪到現在適合的長度。」大家也直呼「這種改造過程太有趣」。 慶生趴上,5人更端出才剛錄製好的3首新歌與粉絲共享,曲風有快有慢,為年底即將推出的迷你新專輯暖身。

Read More

徐漢強掌鏡 劉冠廷孫可芳搞笑扮夫妻

劉冠廷與孫可芳在《聖筊》中扮演逗趣夫妻組合。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視與遠傳friDay影音共同打造全新微科幻影集《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即將在金馬影展搶先首映的《聖筊》單元,由金馬獎第56屆最佳新導演徐漢強執導,要讓觀眾因為劉冠廷與孫可芳逗趣夫妻組合,而對婚姻有所期待。 徐漢強其實擅長喜劇風格,這次拍攝《聖筊》過程更是笑點滿滿。劉冠廷不但是他當兵的同梯,更在多年前合作過VR短片《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已有默契。當他想到要找一位「鋼鐵直男」不懂女人心,馬上想到劉冠廷,更為他量身打造一個不勇猛的健身教練身分,不但眼前看不到女學員曼妙身材,暗示的話更聽不懂,卻又因為看不到飾演老婆的孫可芳吃醋,搞到婚姻出現危機。 雖然徐漢強早在VR短片《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就讓劉冠廷與孫可芳飾演夫妻檔,經過多年後,這次要讓2人再度體會婚姻生活,劉冠廷表示:「沒問題啊,小豆(孫可芳)可以就可以吧。」孫可芳在看完劇本後,馬上答應演出,更特地為劇中造型剪短頭髮,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Read More

八百壯士修復版 28日高雄戶外放映

《八百壯士》數位修復版28日舉辦戶外放映會。圖為林青霞以該片拿下亞洲影后。(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電影節公布影展壓軸戶外放映活動─《八百壯士》數位修復版戶外放映會28日晚間6時30分於愛之船仁愛站旁草坪舉辦。高雄電影館說,該片1976年就是在愛河畔取景拍攝,2022年《八百壯士》修復版重回取景地放映,格具意義。 《八百壯士》描述四行倉庫勇士堅守戰線的故事,林青霞更以該片拿下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片中許多場景皆於高雄拍攝,包括七賢國中體育館作為四行倉庫,將愛河當作蘇州河。 電影館說,活動當日邀請到該片攝影師林文錦分享拍攝甘苦談。林文錦為戰後台灣第一代電影從業人員,與新電影之前的台灣電影史密不可分,以《我女若蘭》獲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攝影,中影的《英烈千秋》、《八百壯士》、《辛亥雙十》等戰爭巨作均由他掌鏡;2020年出版《掌鏡人生》一書,見證1950~1980年代台灣電影發展史。

Read More

阿翰降肉金鐘 怕落漆曾say no

YouTuber阿翰(左)今年以「算命阿姨」與主持人曾寶儀搞笑詮釋金鐘入圍5劇經典場景,博得滿堂彩,但他透露第一時間原想婉拒。(圖取自曾寶儀臉書)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第57屆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開場影片,由主持人曾寶儀和YouTuber阿翰攜手以「算命阿姨」角色,搞笑詮釋入圍5劇經典場景,博得滿堂彩。阿翰卻透露第一時間原本想婉拒。 以「九天玄女」算命阿姨爆紅的阿翰,在22日金鐘開場影片別出心裁再現角色,幫曾寶儀算命,2人緊接著化身「逆局」刑警搭檔、「茶金」張薏心父女、「斯卡羅」水仔與蝶妹、「俗女養成記2」陳嘉玲母女,及「華燈初上」的光酒店小姐,讓所有人看得笑聲連連,官方YouTube觀看次數2天上看155萬。 昨晚阿翰在個人臉書放上影片花絮照,坦言8月底在歐洲接到曾寶儀的電話,邀約自己到金鐘獎表演,當下他心想:「不要吧…台下都是專業的演員跟厲害的業界人士,萬一落漆該怎麼辦」,但曾寶儀滿腔熱血的鼓勵他:「衝啦!怕什麼,有我在」,才接下這次的表演。 阿翰也特別提及與導演討論劇本,聽到「金鐘茶」的段落後,更是情不自禁大叫:「天啊~太感人了!」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拍出來,花蓮台北兩地跑拍攝,也笑言「生的稻米,和一隻白嫩嫩的生豬腳」自己吃得很過癮。 阿翰分享多年前拍算命阿姨短片時,第一集來算命的就是「曾」小姐,「這次曾小姐又戴著開運假睫毛回來了,好像老早就安排過的一樣,從『我們回家吧!』結緣,到這次我們穿梭不同戲劇時空,變換不同角色、完成任務」,阿翰感謝曾寶儀帶他登上金鐘殿堂,給自己機會嘗試。 阿翰最後透露,年初時有算命師跟他說,今年走「女性長輩的貴人運」,但因為他太常扮演阿姨,忘記自己其實也是晚輩,打趣笑稱:「現在想起來還是蠻準的」,他也不忘感激觀眾的支持:「謝謝喜歡這部片,來留言打氣的每個觀眾們,會持續做出好作品出來的!」

Read More

哈勇家金馬6項提名 75歲林詹珍妹初試啼聲就入圍

電影「哈勇家」講述家庭故事,入圍金馬獎6個獎項。導演陳潔瑤(左1)25日帶著演員林詹珍妹(左3)、黃瀞怡(右1)等人出席記者會,分享拍攝點滴。(華映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電影「哈勇家」講述家庭故事,入圍金馬獎6個獎項。75歲演員林詹珍妹首次演戲就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被導演陳潔瑤稱讚有歐洲女星的氣勢,她則說一度不敢相信自己入圍。 「哈勇家」導演陳潔瑤今天與演員林詹珍妹、林亭莉、張祖鈞及編劇謝惠菁一起出席記者會,演員黃瀞怡(小薰)也出席分享拍攝點滴。此片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陳潔瑤擅長挖掘素人演員,其中林詹珍妹和張祖鈞都是第一次演戲。兩人開拍前一個月就到山上一起生活,培養家人之間的默契,張祖鈞笑說,一開始吃飯很尷尬,到後來才真的有家人的感受。 林詹珍妹談到73歲才第一次演戲,她害羞表示,因為角色和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似,才能夠演出來。陳潔瑤則說:「阿嬤的白髮有種歐洲女星的氣勢,特寫鏡頭都是不敗的表現。」她回憶第一次見到林詹珍妹,對方才剛洗澡完,穿著紅色睡衣和一頭白髮,就屬意對方演出。 陳潔瑤表示,過去的作品劇本結構比較簡單,這次要寫出三代同堂的家庭,因為人物眾多,光是劇本就卡關很久,以前一個月就能完成第一版,這次卻花了7個月,自己創作的路上有時很孤獨,「所以這次找了惠菁和我一同寫劇本。」 謝惠菁表示,因為去過南山部落才有深刻的感受,「劇本最後想傳達出無論發生多少事,能凝聚家庭力量的就是愛。」 「哈勇家」將於11月11日上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