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心靈畫家曾日昇 ─作品溫暖療癒自成一格

曾日昇/簡介 【學經歷】 復興美工畢業 創立美術補習班及從事美術教學培育孩子12年 作品廣受台灣及世界各地收藏喜愛 2008中華民國油畫協會會員 2014永和風野藝術協會會員 2014中華藝術經紀國際交流協會會員 2015桃園市美術協會會員 2010台灣房屋全國繪畫比賽評審 2011台灣房屋全國繪畫比賽評審 2011台灣房屋首席彭總經理授權畫家 【獲獎紀錄】 2009台北國際藝術節入選 2009兩岸藝術家秋季沙龍入選 2015入選華山文創園區輕藝術博覽會 2021入選國際敘利亞藝術博覽會 2021入選印度台灣國際藝術博覽會 曾日昇作品用色溫暖,極有療癒人心效果。  在這個藝術市場上,學院派(academism)美術的主流優勢,從上一世紀光復後到現在都是官方支持的路線,加上美術學院同儕互相吹捧的傳統,藝術家要在藝術市場嶄露頭角,常是極為困難的。 在彰化二林成長的曾日昇,畢業於復興美工,但沒有走向美術設計,而是以油畫與壓克力媒材作為其創作的方向,他說,在堅持創作過程中,如何生存是一種挑戰,畫布要錢、油彩要錢,但怎樣把畫賣出去,換到一直能夠有買油彩畫布的錢,加上可以養活自己繼續畫下去,是一種挑戰。  曾日昇說,一開始有許多畫廊找他,表達很欣賞他的作品,可以免費替他開畫展,讓他頗為興奮,「但是接著問題來了,畫廊免費提供場地,談好賣畫對半抽,但是會另收清潔費,算算數目不少於場租,然後還有印畫冊要錢、開記者會買點心要錢,展完不賠錢就偷笑了。」 了解畫廊的「商業運作模式」,曾日昇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朋友介紹到大型百貨公司的展場,他的作品基本上大量運用鮮豔亮麗色彩,極有療癒效果,「我每天都親自在展場裡向每位前來參觀的人群介紹自己的作品,竟把畫賣光了。」  此後,曾日昇向每家大型百貨公司申請展出,靠自己誠懇向群眾介紹畫作,獲得很好的「業績」,「因為自己的親力親為,累積許多收藏家朋友。」他指出,雖然不是美術學院出身,但始終堅持走專業畫家的路,在創作中置入熱情,近年使用壓克力調色,讓流動的色彩充滿動感變化,而且他喜用溫暖色澤,滿足內心追求心靈平靜的想望。 在汐止遠雄購物中心3樓,彰化二林鄉下出身也能在畫壇出人頭地,必能鼓舞所有喜愛繪畫的非主流美術人,靠持續努力創作覓得一片天。 《這是我的介紹》 曾日昇心靈療癒畫家 我的創作 來自宇宙大地的訊息 化做各種色彩的能量 用重疊點線面潑灑流動自然的去呈現方式 表現藝術的創意和表現 色彩自由奔放向上向下 向左向右 充滿了 豐盛跟創造的生命力 藝術資歷約30年 藝術教學10年 目前為專職藝術家 復興美工畢業 創作展覽 致力推廣心靈藝術創作色彩 療癒人心

Read More

世足賽20日開踢 華視轉播準備好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2世界盃足球賽即將於20日在主辦國卡達正式開踢,華視再次接下無線電視轉播重任,由體育主播三姝林奕雯、林淳霈、鄭雅方負責世足相關報導與分析,在華視主頻CH12提供全台觀眾32強共22場零時差Live精彩賽事轉播。 林奕雯、林淳霈、鄭雅方在11月開始推出「世足Goal了沒」小單元,介紹球員與世足術語,讓觀眾更清楚本屆參賽隊伍的亮點,也更了解世足。三位主播也特別進棚拍攝宣傳預告,宣告四年一次全球瘋世足的時間又到了! 對於今年世足賽事的期待,林奕雯和鄭雅方都很期待葡萄牙隊C羅和阿根廷隊梅西的表現。林奕雯表示,真的很想看到梅西或是C羅奪冠,絕對話題十足,因為梅西已經宣布會是最後一屆參與世足,C羅應該也是,在兩位天王的加持下,在足球史上會是意義非凡的一刻。 上屆冠軍法國隊也是今年大家關注的熱門球隊,鄭雅方對球星姆巴佩的表現相當期待,「上屆世足姆巴佩橫空出世,之後他也和梅西、內馬爾一起踢職業聯賽,都在巴黎聖日耳曼隊,期待看到他持續進步,成為新一代指標球星。」 為了這次賽事轉播,三人也是做足了準備,從賽前各組分析,到認識每位選手、每支隊伍,甚至是世足歷史與奇聞軼事都需要透徹了解。林淳霈笑說:「好像自己就在卡達,完全是這項足球盛會的一份子,當然若能到現場就更好了!」 自11月20日至12月18日,華視無線獨家轉播2022卡達世足,零時差Live轉播32強共22場精彩賽事,完整轉播資訊請上「2022世足看華視」官網,將有更多世足賽事新聞、贈獎活動、世足冠軍之夜戶外轉播等活動資訊。

Read More

他馬克老闆台中拍攝

導演瞿友寧(左起)、新聞局長鄭照新、演員黃鐙輝、恬娃、鄭人碩、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盈志。(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金獎導演瞿友寧繼「花甲」系列後,再度執導最新喜劇電影《他馬克老闆》,這部由氧氣電影公司製作,改編自人氣IP、圖文插畫家《我是馬克》的同名主角上班族漫畫系列,是台灣少見的喜劇類型片題材。此次劇組選定台中為主要場景拍攝地,並由史上最年輕三金得主盧廣仲及今年金曲獎廣受好評的星光大道主持人黃宣一同演出,備受影迷期待。 台中市新聞局長鄭照新前往林酒店探班,與瞿導演及劇中其他主演鄭人碩、黃鐙輝、恬娃等實力派影人相見歡,鄭照新期許劇組拍攝順利,電影上映後再創票房高峰。

Read More

惡整許瑋甯反被撩 陳昊森變小綿羊

許瑋甯與陳昊森在華劇《第9節課》中強強對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外柔內颯女教師許瑋甯與校霸陳昊森在愛奇藝原創華劇《第9節課》中強強對決,2日正式預告曝光,陳昊森當眾襲吻又潑飲料,但惡整許瑋甯不成反被撩,變成純情小綿羊。 《第9節課》由許瑋甯、陳昊森、尹馨、薛仕凌、張景嵐及新生代演員王渝屏、各務孝太、林玉書、楊誠主演,導演王麗文執導,2日發布正式劇情預告,宣布定檔於12月11日全球首播,每週日晚間八點於愛奇藝國際版及東森戲劇台播出。 近來作品連發,許瑋甯再次展現千面演技,藏在柔弱外表下的超颯靈魂全被釋放,預告中面對陳昊森飾演的校霸學生壁咚挑逗,不僅不迴避,反而用輕柔的語氣輕蔑回嗆「你沒談過戀愛吧」,讓陳昊森笑說:「那句台詞殺傷力100耶,拍的當下真的有被嗆到,感覺自己瞬間從野狼變純情小綿羊」。 談起被惡整的拍攝過程,許瑋甯與陳昊森兩人心情和劇中完全相反,許瑋甯笑說:「雖然被噴完的當下全身又濕又黏,連頭髮都是黏的,但過程是好玩的」,還調皮稱「其實我比較想當噴人的一方!」反而是劇中整人的陳昊森表示:「每次拍惡整瑋甯姐的戲都超緊張,還好噴飲料那次是一次OK!」 正式預告中也首次曝光飾演陳昊森媽媽的尹馨,在與許瑋甯初見面就祭出耳光伺候,讓許瑋甯嘗盡苦頭。回憶這場耳光戲,許瑋甯笑說,雖然劇中和尹馨針鋒相對,但其實自己是非常欣賞尹馨飾演的謝淑芬,因此在拍攝時反而還會開完笑說:「我真的討厭不了妳,妳要打就打吧」 金鐘常客薛仕凌則是大打暖男牌,追求許瑋甯飾演的陳孟筠!四人相互之間的強強對決也成為一大看點。

Read More

「星宇展星兒樂旅學」淡水分館開展 結合淡水女路和馬偕行醫興學故事

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指導老師陳穎君(右)帶領觀眾欣賞星宇展畫作。(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一群自閉症的星兒,在他們親身經歷了淡水女路、馬偕博士來台傳教、行醫、興學150周年故事之後,利用他們豐富的想像,創作出不同樣貌的馬偕博士和淡水人文風景,並在淡水圖書分館舉辦「星宇展-星兒樂旅學」,即日起至11月27日展出,歡迎各界觀賞,並給星兒打氣。 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指導老師陳穎君表示,非常感謝社會局補助經費、文化局市圖館提供場地,以及淡水旅學堂、淡水中正小作所和服務利他促進會等全力協助,使俗稱「星兒」自閉症青年的創作,能被外界看見,甚至受邀將到美國鳳凰城和德克薩斯州舉行雙洲巡迴展。 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將星兒的作品拓印在帆布袋,變成文創商品。(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帶領自閉症青年旅學兼走讀的淡水旅學堂吳峻毅老師表示,今年是加拿大籍馬偕博士在淡水上岸的150周年紀念,他來台傳教兼行醫,建立了北台灣第一座教會,也開辦了偕醫館,四處行醫,深入部落,一生幫台灣人拔了21,000顆蛀牙;更了不起的是娶了在地八里女子張聰明,創辦了牛津學堂和全台首座女學堂,1901他化為台灣的芬芳泥土,對後人的影響迄今未衰。 指導老師陳穎君還提到,這群星奇兒便從淡水女學堂出發,走入烏來泰雅族部落,翻過福山,到當年來女學堂求學的宜蘭噶瑪蘭族領地,體驗馬偕傳教行醫興學之路,再將自己的旅行觀察和體驗化為藝術創作,沿途並有導演江昱德做影像紀錄,剪輯成「光的故事」。 星兒將馬偕博士的大鬍子畫成粉絲、鼻子是冰淇淋、嘴巴是阿給、眼睛是鐵蛋,充滿了想像力和趣味性。(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陳穎君表示,星兒只是不擅與人交際,但他們內在的思維和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像是只給馬偕博士畫像,和馬偕引入台灣的蔬菜種子如番茄、胡蘿蔔、高麗菜,以及淡水在地美食阿給、魚丸、鐵蛋、透抽等美食元素,每位星兒就能創作出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甚至融入教堂、鐘樓、淡水暮色等自然風景,這些作品再拓印到帆布袋,便成了文創商品,若結合在地旅遊、淡水輕軌等開拓市場,也可以幫助星兒自立。 陳穎君說,有些星兒將基督教五餅二魚的故事融入馬偕的臉譜,將馬偕的眉毛畫成魚,嘴巴畫成餅等創意,受到中華復興藝術研究會高齡94歲李可梅國畫大師、李德珍老師的推薦,以及美國僑界、藝術界的青睞,這也是明年3月要赴美國雙洲巡迴展的緣由。 星兒將基督教五餅二魚的故事融入馬偕的臉譜,受到美國藝術界和僑界的青睞,受邀將到美國舉辦雙洲巡迴展。(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昨(1)日是開展的首日,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的星兒與淡水中正小作所的學員,一起用台語、英語、日語、甚至噶瑪蘭語說:「謝謝您!馬偕博士!」也分別用這四種語言做淡水旅學之路簡單導覽,令來賓為之驚艷。 新北市社會局專委林坤宗、市圖總館長王錦華等人到場鼓勵,服務利他促進會理事長陳昌嶼並帶領淡水獨居長輩與星兒互動,由星兒教長輩和小作所學員一起做禪繞畫等藝術體驗。 「星宇展星兒樂旅學」主題展將邀請洪蘭教授於11月12日親子講座。(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主題展也邀請到國內外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將於11月12日下午2點在淡水分館演藝廳,以「慢飛天使大腦科學教養常識」舉辦親子講座,探討鏡像神經元啟發大腦的藝術創作,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Read More

良辰主題曲非原創 被撤金鐘

許常德以「良辰吉時」的主題曲I Promise獲得金鐘獎,怎料如今傳出因不符規定而取消獲獎資格。(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劇《良辰吉時》歌曲「I Promise」日前獲得57屆金鐘獎主題歌曲獎,卻爆出非原創,文化部影視局調查後,於一日決議取消歌曲得獎資格,改由《俗女養成記2》插曲〈蚵仔麵線〉獲獎,也為資格審查未把關致歉。但仍引發原得獎者許常德在臉書開砲。 文化部坦言,查證過程亦發現影視局於資格審查時未能確實把關,不僅鄭重向參賽單位及各界致歉,並要求影視局切實檢討內部責任。 文化部說明,經原評審小組專業比對歌曲音檔後,確認作品「I Promise」是擷取「大甲媽祖遶境主題曲」部分,雖有重新編曲及混音,但依專業判斷,此作品應視為「大甲媽祖遶境主題曲」的改編版本,而非「全新創作」,不符合金鐘獎獎勵要點「主題歌曲獎,應專為該戲劇、迷你劇集全新創作之主題歌曲,包含詞與曲」定義,因而決議取消得獎資格。 對此,原得獎者許常德在臉書開砲指出,現在從新聞上看到的文化部對媒體的發言,給他的感覺還是沒有人認真要搞清楚這件事,這首歌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版本,沒有所謂的混音版,弄清楚內容與對外發言要不要審慎一點,總相信這個金鐘獎是給認真做戲做節目的人的榮耀,「不要忘了這個獎的費用來自納稅人的錢」!

Read More

艾的櫥窗開放 王瞳天天傳訊給艾成

王瞳前往艾成長眠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艾成離世第77天,王瞳1日在友人陪同下,前往艾成在台灣的長眠地,親自開箱天品山莊依照艾成遺願鳥巢演唱會來設計「艾的櫥窗」,也透露,迄今仍會傳簡訊給艾成,相信艾成每天都在她身邊。 艾成在台灣的長眠地位於三峽的天品山莊,天品山莊無償依照艾成遺願,設計「艾的櫥窗」,實現了艾成生前最大夢想─鳥巢演唱會,以艾成高歌、王瞳伴奏,呈現兩人琴瑟和鳴的畫面,同時展示一只存藏有艾成骨灰的戒指,供粉絲一同懷念溫暖、風趣的艾成。 王瞳由公司主管、同事、友人、粉絲以及「霸氣樂團」司徒松老師、團長阿修羅陪伴下,一同前往天品山莊,在「哈利路亞家教會」作慧師母及教友的獻唱詩歌禱告下,王瞳親自安放並正式公開「艾的櫥窗」。 王瞳表示,每天還是會傳簡訊給艾成,問他「你好嗎?」、「你會想我嗎」,覺得這問題有一點笨,但還是持續做,目前把艾成的手機調成最低費率,讓訊息還是可以收到。 王瞳也透露,一起床手機跳出一個App是77數字的氣泡,讓她知道「艾成都在身邊!」現在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有很多計畫要執行,包括「霸氣樂團」徵主唱。「每天的日子都很想留紀念,每一天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故事」,所以還是會持續想念他。現在成功戒斷安眠藥,每天哭到眼酸就睡著,但有越來越好,每天都讓自己很忙於工作,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

Read More

宛宛兒合體古曜威 籲關懷弱勢長者

宛宛兒合體古曜威,共同力挺紅心字會募集「長壽花公益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從洗頭妹到擁有百萬粉絲,宛宛兒1日合體古曜威,共同力挺紅心字會募集「長壽花公益金」,呼籲關懷弱勢長者。 百萬網紅藝人的宛宛兒出席紅心字會募集「長壽花公益金~弱勢長者餐食及生活扶助」公益活動,透露從小家境清貧,是由爺爺奶奶帶大,因此夢想努力賺錢,要買一間屬於奶奶的房子,讓奶奶能夠住一輩子,而這看似偉大的夢想,宛宛兒在今年達成了。 宛宛兒近日發行首本文字書籍「宛轉人生向前看」,分享一路走來的艱辛路程,很感謝因為有奶奶的養育,否則不會有現在的她,也奉勸大家一定要及時行孝,就算只是一通電話,對長輩們來說,都是一個暖心的關懷。  同樣也是紅心字會愛心大使,被譽擁有紅娘體質的歌手古曜威,也到場送上紅色彩球,象徵喜氣洋洋,期許宛宛兒能夠早日結婚,讓奶奶能夠一圓看到她結婚生子,更發下豪語:「如果宛宛兒今年結婚,就包6位數大紅包。」 宛宛兒說,因上節目與去年豪氣在台北市買房的古曜威,成為了好友,私下兩人更是一同向宋少卿拜師,學習戲劇,紛紛從中找到舞台上的自我魅力,宛宛兒也表示,想帶奶奶北上來觀看她戲劇的初體驗演出。

Read More

傳藝金曲獎 中嘉寬頻吉隆奪最佳影音出版獎

嘉義大學音樂學系曾毓芬教授,20年來在布農族田野採集調查紀錄而成的《越嶺~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榮獲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金曲獎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中嘉寬頻|吉隆這次與台灣國樂團合作,報名參賽的《越嶺~聆聽布農的音樂故事》榮獲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越嶺》是嘉義大學音樂學系曾毓芬教授20年來在布農族田野採集調查紀錄,在臺灣國樂團委託下,邀集各領域藝術菁英共同創作而成的布農史詩音樂劇作品。《越嶺》不止是一個故事,而是整個臺灣布農族的史詩,全場以布農語演出,而臺灣國樂團秉持用國樂訴說臺灣最美故事的精神,扮演著重要的敘事抒情角色,將這項人類重要無形文化資產,重新賦予新的生命。 主辦單位表示,《越嶺》出色收音讓演奏為主體的表演展現絕佳動態,細膩的鏡位規劃將燈光、影像、腳色串起,將原本的音樂會昇華成為優秀的影音作品。 出席受獎的中嘉寬頻|吉隆總經理李宇屏表示,上一次獲得傳藝金曲獎是24屆,這次團隊再次拿到33屆的傳藝金曲獎,要感謝所有合作的優秀藝術工作者,更要感謝我們團隊每一個人用心的付出,因為努力的人,一定會被看見! 中嘉寬頻|吉隆總經理李宇屏進一步強調,吉隆團隊有優秀的影像製作與美編企劃能力,因此除了深耕基隆,紀錄在地的美好,曾經連續四年拿下金視獎最佳地方新聞獎。而在傳統藝術戲劇方面,吉隆也有製作出版發行的傑出表現。從過去到現在有很多入圍或得獎的傳統藝術劇團演出,都是團隊負責錄影製作的,中嘉寬頻|吉隆會更加努力,紀錄台灣在地優秀的故事,讓更多寶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及傳統藝術持續被記錄保存!

Read More

【一號人物】長友大輔專訪|日式設計粹取的亞熱帶風情

DFUN http://www.dfunmag.com.tw 新住民創意人,非臺灣的臺灣 「我來自日本,幾年前來到我太太的家鄉,如今很榮幸成為臺灣設計圈的一份子,未來會盡我所能貢獻這片土地。」2016 年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上,一位日本設計師獲獎上台致詞,格外引人注目。  夏日清晨,在青田街巷弄裡的咖啡店。長友大輔穿著清爽俐落的黑色上衣,臉上堆滿笑容。他的神采與台上致詞的模樣相去無幾。這次聊的不只是設計,而是他豐富精彩的生命經歷。台灣這塊土地的風貌與特殊的人文景觀,讓長友大輔的設計觀點從東方的溫潤細膩中,也衍生出了異國的多樣包容性。從產品設計一直到建築空間,長友的作品同時具有跨國的思考與在地的方法。 長友大輔,畢業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建築系,隨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之後在紐約的 TEN 建築事務所任職。 2009 至 2010 年獲邀至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高等建築研究所擔任計劃研究員。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的創辦人。 ▍「設計思考最重要的不是個人美感,而是開放的溝通與合作」——長友大輔 你好,我是來自九州的長友大輔 橫越四國的上空、在寬廣的近畿平原上呼嘯而過,阪神工業區的巨大廠房二十四小時日夜不停地運轉,筆直成列的煙囪冒著濃煙,這裡是全日本第二大的工業生產地。18 歲的長友大輔坐在飛機上,凝望著窗外那些他未曾造訪過的地方,直直往北飛向東京。 來自九州宮崎縣的鄉下男孩,不同於一百多年前的薩摩(九州古名)祖先西鄉隆盛入江戶(東京古名)討伐幕府。也不像是其他那些在都市長大的同儕,他對於繁華世界長什麼樣子沒有太多概念。此次來到東京是為了學習建築,探索這個世界更多的未知面貌。 光是為了從宮崎縣來到東京求學,他就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最終進入了明治大學理工學部,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的建築學科。 當長友大輔興奮地等待開學的時候,教授卻語重心長告訴他們:「我知道你們花費很大的努力才來到這裡,但是不要期待太高。因為當你們畢業的時候,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這席話對於剛上大學的長友大輔來說實在難以理解。好不容易才通過了競爭激烈的入學競試,他現在滿腦子只想著要好好體驗這四年的大學生活,哪裡有辦法去深刻咀嚼這句話的意思呢? 四年過去了,當他跨出大學校門面對社會職場時,長友大輔才意識到教授在開學第一天所說的話是真的。當時正適逢日本泡沫經濟的高峰,整個房地產與建築業因為這波經濟衝擊而完全停擺。也是在那個時候,長友才開始認真思考未來工作的事情。 他曾經嘗試在不同的建築設計事務所與建設公司之間以兼職的方式四處接案,如此忙碌奔波卻只能領到相當低廉的薪水,他坦言那段期間是他目前人生中最灰心喪志的經驗。有一位同校碩士畢業的前輩,花了六年在大學努力獲得專業學術文憑,最終卻只能在一間小小的設計工作室領到一個月六萬日幣的薪資,即使公司願意負擔通勤費用,卻對生活負擔沒有太大的幫助。當他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往往也接近午夜了,下班後無處可去,最後只能用喝酒來緩解一整天的辛勞。 長友大輔看著如此優秀的前輩,努力到最後卻是這樣的工作處境。他不希望自己未來也是過著同樣的生活,這個時候他腦袋突然閃過家中的大哥曾經說過的話:「美國的薪資待遇比日本更好哦。」想著即使繼續留在日本狀況也不一定能立即改善,長友總算下了決定,要親自去太平洋彼岸那個巨大的國家看看。 此次的旅途遠比九州到東京更加遙遠,飛行時間至少要 12 個小時 54 分鐘。長友大輔坐在飛機上懷著雀躍又不安的心情,看著一望無際蔚藍色的太平洋,橫越了國際換日線的上空,穿過日夜的疆界。接著再次看到陸地,繼續往東穿越北美洲大陸,經過了無數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終於降落在甘迺迪機場,年輕的長友大輔即將首次面對異世界的巨大文化衝擊。 室內設計作品《TianLing Villa》。 巨大的文化衝擊!九州男孩在紐約 從九州到東京,雖然是遙遠的路途,但是依然在同一個世界裡。雖然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但是那裡的人都是同樣的膚色、說著同樣的語言,對長友大輔來說並沒有太吃力。 然而紐約卻是完全不同的地方,各式各樣的人,有著不同的膚色,講著不同的語言,每個人都來自世界各個不同角落。長友第一次在如此巨大的城市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過去在日本的生活經驗在這裡完全派不上用場。有著太多他無法理解的事物,當地的物價又是如此昂貴。因此才剛抵達紐約沒多久,長友又立刻被徬徨與不安的感受席捲了心頭,開始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回去日本。雖然他一直告訴周圍的朋友要來紐約唸書,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真正開始。抵達美國後,也才意識到在紐約要申請碩士是如此困難。最後,他決定硬著頭皮去請教已經申請入學的前輩們。 在準備申請入學的時候,就讓他深感日美兩地的教育文化差異。在日本,求學的重心始終放在瞭解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只要好好熟讀眼前的科目就能獲得好成績,即使到了大學階段,也依然是這樣的學習方法與教育模式。然而在美國,學校期待學生從自我動機與命題為學習的出發點,從小就持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 因此,長友大輔在美國學習到的第一課,就是必須更深刻地去認識自己,用更開放更自由的態度去面對過去的所學。他重新彙整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經驗,包含蒐集運動鞋的嗜好也放入了作品集的自我陳述裡。在這個探索歷程中,也讓他重新感受到日本的成長經驗對自己帶來的意義與價值。很多人有機會遠渡重洋去美國,都希望能在當地尋找新的機會,而長友反而內心裡一直感覺自己終究會回去日本。 畢業後,長友大輔在當地獲得了一個工作機會,可以讓他在美國長期居留下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卻不是他想追求的人生目標。2008 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導致北美建築業受到沉重打擊,讓長友認真思考離開美國去其他地方尋找機會的念頭。正好此時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的高等建築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atalonia;IaaC)提供研究員職位,讓他決定偕同事業合夥人兼妻子離開美國去歐洲尋找新的機會。 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首府巴塞隆納,那裡是全球建築師所憧憬的夢幻之都,充滿著許多美麗的古典建築。歐盟的簽證政策,讓長友大輔和妻子得以享受歐洲的旅行自由與文化風情。另外一方面,也因為在 IaaC 的研究機會讓他們得以接觸到全球性的建築議題,IaaC 在應對全球性的建築議題上具有領導性的地位,包含經濟政策、環境永續發展、能源議題、社會實驗等等的全球化討論, IaaC 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聚集來自全球的專家進行共同研究。 在 IaaC 的經驗,豐富了長友大輔過去對建築實踐的想像,也讓他開始關注更多社會性議題,並意識到這些議題的重要性。即使打造美麗的建築仍然佔據不少內心的盼望,但是另外方面,關注建築的社會與環境責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價值態度。建築師的責任不單單只是想著如何把美麗的建築做出來,更該思考建築如何回應環境議題上的挑戰。 2021 年屏東落山風藝術季作品《跟風・起舞》。 重返熟悉又陌生的亞洲 2010 年,長友大輔最終決定回日本,並開始經手一些來自東京與九州的計畫。由於妻子兼合夥人是臺灣人,所以也決定同步在臺灣尋找業務機會。然而當他帶著海外經驗與工作習慣去接觸日本企業後,才發現事情不如他所預期的那麼順利。「回到熟悉的家鄉,卻被視為外來者。」這是很多有海外經驗日本人返國後的共同經歷。不少日本公司比較偏好選擇應屆的大學畢業新鮮人,因為他們可以將他從頭培養成適合公司內部文化的人。對於有海外經驗的日本人來說,他們反而很難再融入原本的體制環境裡。長友舉了一個笑話為例:「在典型的日本會社,如果有人對公司政策提出疑問,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是日本人,因為日本人不會問為什麼。」雖然是笑話,但是也非常貼切地描述了日本社會文化的特性。 長友大輔起初仍試圖維持兩地工作模式,在臺北與東京之間來回奔波。一開始他覺得臺灣的設計環境相對於日本尚未成熟,所以希望把主要業務集中在日本,辦公室也是以東京為主。但隨著臺灣的專案計畫越來越多,他開始評估如果要繼續接洽臺灣的建築專案,長期下來很難繼續在東京駐紮。 因緣際會下,長友大輔在交大有一些教學機會,他帶領團隊負責了一個「蘭花屋」的專案計畫並參加了歐洲的綠建築國際競圖,藉由這次的機會交大建研所的曾成德老師順勢邀請長友在交大全職任教。由於交大是國立大學,當長友以國立大學教師身份活動時,也免不了必須受到一些行動上的侷限,無法再讓他隨時隨意地出國。也因此讓長友最終決定把事業重心完全駐紮在臺灣。 有了這次的教學經驗,讓長友又接獲了中原大學的邀請,擔任室內設計系的設計指導教師,同時也協助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舉辦了一些國際事務活動,這些經驗讓長友與臺灣的建築設計人際圈越來越親近。離開中原後,長友又被推薦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擔任全職的教師職位。不同於在中原任教的經驗,長友必須花費更大的心力在教學任務上,同時仍然也有工作室的日常勤務需要維持。 臺北仁愛國小健康中心改建計畫。 多年的跨國經驗,讓長友大輔能以全球眼光在不同地方去思考共通性的問題。他希望在亞洲也能創造像是 IaaC 針對議題上的討論,並有效地利用當代的技術方法去回應這些問題。「日本的社會系統已經被建置多年了,所以短時間要接受新的方法或思維比較困難。」長友大輔提到他選擇臺灣的其中一個理由「臺灣相較於日本,有更多機會空間去嘗試全球性議題的新思維與新方法。」 雖然最起初抵達這裡的時候,長友仍然有返回日本的想法。但是隨著在臺灣越來越多的機會找上門,也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幾個重要指標性的作品都是在臺灣完成的,甚至在這裡籌組了家庭。在臺灣的第一年,長友和妻子迎接了他們第一個新成員。一開始長友盡可能對她說日語,因為總認為有一天會回到日本。隨著在臺灣待的時間越長,原本的起心動念也越模糊。現在,對於第二個孩子,長友笑著說:「也許把中文學好,對他在這裡的未來會更有幫助。」 「日本人很喜歡將所有的事情系統化、規格化、標準化,但是臺灣相對上比較不那麼追求這件事情。」長友坦承日本與臺灣在這方面的差異,一開始讓他感到不太習慣「即使是在大企業、學校組織裡,他們也不太完全遵照規則去做事。」他認為這個差異並不代表是優點或是缺點,而是為了因應不同的背景條件,所選擇最適合的方式。日本人追求組織化這件事情固然對於組織分工有好處,但是也容易讓自己變得太死板僵硬。當在面對多變多樣的環境時,適應性就沒辦法那麼好;臺灣人相對日本人比較能接受多樣性與變化,特別是在面對跨越不同國家文化的全球市場,臺灣人會顯得更有競爭優勢。「臺灣人比較容易主動欣賞外來文化,也享受文化差異帶來的驚奇感。但是日本人則是相反,雖然他們對於不同的文化也願意欣賞,但是最終還是喜歡自己的文化多一點。」長友認為,正是因為如此日本人很少會去關注其他國家,只關心自己國內的事情,所以對外來新事物並不是那麼感興趣。 如果經濟是在一個發達的狀態下,對國內的關注自然有助於幫助內部市場發展。但是一旦國內經濟停滯,要繼續維持這種生活方式就會越來越辛苦。但是對日本人來說,要改變自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這本來應該是那些大型會社有能力去擔負的任務。「作為一個長期在海外的日本人,我也會疑惑為什麼改變對他們來說這麼困難?」近幾年在臺日往返過程中,長友也逐漸能理解這當中的難處,雖然很想幫忙自己的出生地做一點什麼,但是畢竟人已經深耕在臺灣了,他坦承自己看著日本的現狀確實也會感到擔憂。 臺灣燈會作品《脈動》。 臺灣燈會作品《脈動》。 無論是什麼差異,總是能找到可以溝通的方式 在臺灣的時間待得越久,長友大輔也開始能感同身受臺灣人在各方面的處境。作為學校教師,有些時候也會需要帶著學生出國參加活動。他提到有一次帶著學生去法國參加活動,主辦方要求他們將「臺灣」易名為「中華臺北」,同時也限制國旗的露出。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有些人是第一次出國,首次出席國際場合竟然遭遇不友善的對待,讓他們備感挫折,甚至當場哭泣了起來。另外一次的經驗,則是學生們私下帶了國旗在歐洲某個城市廣場拍照歡呼「這種對自我國家身份的情感,不會在日本人身上看到。」長友認為對日本人來說,他們從來不需要去思考或討論身份議題,因為這是一出生就理所當然擁有的東西。「直到看著臺灣人在國際場合所遭遇的處境,才讓我第一次思考這件事。原來身份認同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東西。」 出生地的「身份」並不會因為離開而有所改變,然而以新住民的身份進入另外一個地方是需要努力與付出的。然而即使在怎麼努力融入一個新的環境,不同身份的邊界依然會持續存在。特別是在臺灣的生活,反而讓長友大輔更深刻感受到自己作為日本人的部分,這種體悟是在日本的時候不會特別意識到的。 長友大輔在四個不同的地方都有生活與工作經驗,最終也和臺灣人共同組成家庭。事實上也早已習慣在不同邊界之間的穿梭往返,這些邊界在他心裡面永遠不會是阻礙,而是更多的溝通、同理與合作。他提到自己的太太兼事業伙伴 Minni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