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吉祥圖案

圖一、明 玉魚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吉祥圖案是中國傳統紋飾,以諧音、借喻、比擬、象徵等圖案化方式來表達吉祥意涵。除卻文化期到商周時期的魚、龜、蟬、龍、鳳這些物形或紋飾,最早較為明確的吉祥玉雕當屬漢代帶有吉祥文字的出廓璧。 例如1982年青州出土的東漢時期「宜子孫玉璧」,璧身內區雕乳丁紋,外區飾蟠螭紋。出廓上方鏤雕雙龍紐,紐中央透雕篆書「宜子孫」,是吉祥紋飾與吉祥文字的結合。 而吉祥圖案真正融入民間社會要到宋代。由於民間富裕,社會繁華,宋代工藝美術興盛,各種含有吉祥意涵的工藝品開始盛行。 圖二、清 玉猴 明清時期的吉祥圖案更是到了達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除了直接將文字融入圖案裡(如福、壽),傳統的魚(圖一)、龜、蟬、龍、鳳這類帶吉祥意味的動物圖案頻繁出現,還有蝙蝠、蝴蝶、鹿、猴(圖二)、鶴等等,植物類也有松、竹、梅、牡丹、菊花等,或取其諧音或取其意涵,能單獨存在也能與其他器物紋飾結合成為吉祥圖案。 還有從宗教信仰、寓言故事發展出來的,例如佛教法器「寶傘、金魚、法螺、寶瓶、蓮花、盤長、法幢、法輪」八吉祥,和合二仙圖案及其法器「荷花、盒子」,八仙圖案及其法器的葫蘆、魚鼓、葵扇、寶劍、荷花、花籃、笛子和玉笏 (這八種法器又稱為暗八仙),劉海戲金蟾的三角蟾蜍等等也都成為吉祥圖案的題材。 本期專刊以玉雕的角度,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的吉祥圖案。 蝙與蝴 蝙蝠和蝴蝶因為都有個字和「福」同音,所以在吉祥圖案裡常被用來代表「福」,但蝙蝠用的多,蝴蝶通常有其他意涵。 圖三、清 賜福盤長 蝙蝠這個題材運用之廣,可說隨處可見,例如五隻蝙蝠環繞稱為「五福臨門」,蝙蝠、鹿、壽桃三者代表「福祿壽」,蝙蝠和銅錢的結合代表「福在眼前」。 佛教八吉祥(或稱八寶)裡的盤結又稱盤長、吉祥結、無盡意結。吉祥結是沒有開端和結尾、頭尾相連的結飾圖案,在佛教的意涵有著佛法無邊無有止盡卻又圓融之意,因此常被單獨做為吉祥圖案使用,另外也常搭配蝙蝠,取蝙蝠的「福」字諧音,與盤長無止盡的意涵,福氣無止盡的意思(圖三)。 圖四、清 蝶戀花 出土最早的玉蝴蝶是在五代時期,明代開始很流行「蝶戀花」題材,所以明清時期吉祥圖案看到的蝴蝶圖案多數是和花的結合(圖四)。 獾與貓 中國北方有種動物叫「獾」,因為諧音「歡」,所以這種動物形象也被做為吉祥圖案,單獨一隻是歡喜的意思,兩隻就是「合歡」,三隻以上稱為「闔家歡」(圖五)。 圖五、清 歡、合歡、闔家歡 由於這個題材流行,獾這種動物的樣子比較像鼬,沒那麼討喜,但隨著題材流行,吉祥圖案的「獾」就變成比較像「貓」,因此單獨一隻出現的是獾,不是貓。 吉祥圖案的貓和虎也很像,但如果是虎,額頭會有「王」字,虎也是吉祥圖案,有闢邪的意思。而貓通常和蝴蝶一起出現(圖六),這是取「貓、蝶」和「耄、耋」諧音。耄是指年紀約八、九十歲;耋是年紀約七、八十歲。古代活到這個年紀就已經是長壽了。 圖六、清 耄耋 獅子滾繡球 中國不產獅子,根據史料記載,獅子這種動物可能是在漢代由西域各國進貢而來的,當時是視為珍禽異獸之一。而獅子廣為民間所熟知,是因為東漢佛教傳入中土,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騎獅傳法,隨著信仰的傳播,獅子這種動物才廣為人知。也因為宗教的因素,所以獅子被定位為保護佛法、可以驅邪闢惡的瑞獸。 「舊唐書音樂志」是史籍上最早記載有「獅子舞」這樣的表演,相傳也跟獅子一樣是由域外傳入中原,獅子因宗教信仰美化而被視為吉祥事物,所以獅子舞也在民間喜慶活動裡佔上一席之地。民間傳說公獅母獅相戲的時候,身體脫落的絨毛會糾結成球,而小獅子就從這個毛球裡面誕生!獅子舞的表演方式也隨著民間傳說而改變,演變成「雙獅搶繡球」的舞獅方式,這應該也是「獅子滾繡球」圖案的由來。 圖七、清 白玉獅子滾繡球 獅子是猛獸,但吉祥玉雕裡的獅子大多是帶著微笑的,非但不兇猛還顯得可愛。片狀的獅子滾繡球玉雕是兩片成一對的組合,一片雕一隻獅子和繡球。這樣的成對玉片都是先切割出輪廓,接下來用桯鑽和線鋸做出鏤空的部分,再於上下兩面琢出紋飾,最後由側面剖開成兩片一面工的玉片。因此將這一對玉片疊在一起,會發現外緣和鏤空位置都是一致的(圖七、八)。 圖八、清 翠玉獅子滾繡球 而獅子滾繡球的圓雕件通常是雕兩隻獅子和一個繡球,「獅」與「師」同音,就又有祝賀官祿的「太師少師」的意涵。 吉祥意涵的寓言與典故 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也常被圖化成為吉祥圖案,例如太白醉酒、米芾拜石、羲之愛鵝、八仙過海等。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段寓言故事常出現在吉祥圖案裡,同一則故事卻有不同的呈現方法。例如鷸蚌相爭,最後是漁翁得利,所以很多吉祥圖案裡沒有鷸和蚌,僅有一位帶著魚簍笑呵呵的漁翁,顯然意在不言中;但有些圖案只有鷸和蚌,沒有漁翁,是一種隱喻的表現方式(圖九)。 圖九、清 鷸蚌相爭 同樣的螳螂捕蟬,是黃雀通吃。吉祥圖案只有螳螂和蟬出現,自然知道是表示黃雀在後。不過螳螂、蟬、黃雀這三者獨立出現又各有各的意涵了。 蟬是吉祥圖案裡最常出現的昆蟲。蟬有重生、高潔、一鳴驚人等意涵(圖十)。蟬與「纏」同音,清代腰帶的提攜有的是雕成蟬形,寓意「腰纏萬貫」。 圖十、清 留皮玉蟬 螳螂、蚱蜢、蟈蟈這類昆蟲象徵多產。雀鳥常和梅樹在一起出現,喜鵲登上梅樹稍,「喜上眉梢」的意思。 東方朔偷桃 這個梳著道士髻的老頭拿著結了桃子的桃枝,傳說中八仙裡的何仙姑小時候遇到一個道士,道士送給她一粒仙桃,何仙姑吃了仙桃就有了神通,之後就成為神仙了! 可是這件玉器(圖十一、十二)裏的老道一副要跑路的樣子,不像要把桃子送給人,因此是另有典故。 圖十一東方朔偷桃 晉代奇書「博物志」裏有一段故事,西王母帶仙桃去幫漢武帝祝壽,介紹仙桃說這三千年才結一次果。西王母剛好看到東方朔,就指著東方朔說:「他來偷過三次了。」 開花要三千年,結成果還要三千年,偷了三次,表示東方朔已活了一萬八千歲!因而有吃仙桃可長壽之說,從這故事更延伸出「東方朔偷桃」這個吉祥圖案,寓意「賀壽、長壽」。 圖十二東方朔偷桃 所以這件玉器雕的就是「東方朔偷桃」,東方朔是西漢時期的辭賦家,後世流傳不少東方朔的神奇韻事,被視為太白金星轉世。 這件雖然也是上下對穿孔,但是上面的孔是由背後頸部直通腳底,不是常見的頭底貫穿。從臉部和姿態以及穿孔來看,這是一件明代玉器。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台灣樂團登韓國音樂節 嗨唱

noovy、OVDS、康士坦的變化球KST等3組樂團今年首次登上弘大音樂節舞台。(中央社) 中央社∕首爾3日電 Taiwan Beats睽違近3年再次回歸,這次帶著4組台灣樂團登上韓國音樂節舞台,其中3組人馬3日打頭陣,為首爾樂迷帶來台灣味搖滾曲風。 noovy、OVDS、康士坦的變化球KST等3組樂團今年首次登上9月2到4日的弘大音樂節舞台,2日晚上在系列活動之一的Taiwan Beats活動獻唱,帶來風格迥異的3種特色曲風。 Taiwan Beats是幫助台灣流行音樂面向全球的新媒體計畫,文化部影視局近年持續以Taiwan Beats品牌參與各國際音樂節活動。 文化部影視局透過選薦潛力藝人及樂團,協助台灣音樂站上各國際音樂節舞台,2019年首次前進韓國,可惜之後兩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日演出前特別召開國際記者會,宣告台灣音樂在韓國重新回歸。 到場共襄盛舉的駐韓國代表梁光中表示,韓國音樂在全球廣受喜愛,「我們也想把台灣音樂人優秀的軟實力,介紹給韓國朋友及國際樂壇…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交流」,希望透過台灣優秀樂團的精采演出,促進台韓樂壇交流,也讓世界聽見台灣。 這次參與弘大音樂節的3組樂團都是首次在韓國演出,直言相當期待。OVDS主唱楊孝君說,他們在疫情爆發前就有邀集亞洲各國樂團共同巡迴的想法,希望可以藉這次機會結識更多韓國樂團。 以後搖滾風格為主的康士坦的變化球KST,這次則帶來純演奏曲及演唱曲,吉他手ARNY說,他們的作品主要圍繞在人類脆弱的心理與弱點,除了以歌詞述說,也能以純粹演奏的方式傳達感受。 3組樂團中最晚出道的noovy則充滿年輕人的朝氣,鼓手Mark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希望這次與韓國觀眾的初次見面,展現noovy喜愛音樂、忠實表達自己音樂的真誠。 談到最想合作及喜歡的韓國藝人,康士坦的變化球KST與noovy不約而同提到女子團體BLACK PINK,noovy主唱Shawn笑說,前一天在路上看到BLACK PINK成員Jennie的海報,「這樣就很開心了」。

Read More

悠遊畫會真善美 人物速寫揭幕

「真善美」展覽開幕,結合人物速寫。(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歸仁文化中心悠遊畫會「真善美」展覽,三日開幕,結合舞蹈表演及人物速寫,分享這次展出的精彩內容。這次由理事長郭芳純帶領四十五位藝術家,共同展出六十二件作品,展期至十八日。 文化局副局長陳修程表示,悠遊畫會是一個強調固定性聚會的團體,每週寫生活動磨練繪畫的基礎,透過藝術家特別的角度,傳達給民眾視覺藝術饗宴,他們身體力行的創作精神令人敬佩。 悠遊畫會「真善美」展覽開幕,結合芭蕾舞表演。(記者黃文記攝) 郭芳純分享自己走進悠遊畫會的歷程,她說悠遊畫會寫生的精神是府城第一,藝術家可以一個人獨處,也可以很多人做一件事,集體創作的感動就是記錄當下的情景。 「悠遊畫會」是台南市知名的立案繪畫團體,成員中有專業畫家、有職場退休者,也有家庭主婦,相約每週四戶外寫生,幾乎全年無休。每次的聚會都帶給成員們無限的樂趣與期待,一處處看似平凡的景點,都可創造出各自的風格,或是著重色彩和線條處理,追求空間平衡與畫面和諧,或是以寫意或抽象表現獨特觀點,也有以系列主題為訴求,尋找台灣文化的創作理念及表現情愛的纏綿特色。展覽將發表一年來的耕耘成果,以達到推廣人間真善美,提升大眾美學涵養。

Read More

「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 展現一代宗師風範

台灣創價學會副理事長長洪玉柱(前排左起)、前國美館館長黃才郎、國美館館長廖仁義、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文化部長李永得、藝術家廖修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王秀雄、鄭善禧、總統府前資政廖了以、前文化部長洪孟啟等貴賓合影。(文化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灣美術院與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合辦「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即日起至九月二十一日在博愛藝廊盛大展出,於三日舉行開幕典禮,文化部長李永得、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前文化部長洪孟啟等出席與會。 李永得特別在出席「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開場後即趕來開幕儀式時表示,廖修平教授在專業影響力之外,更發揮其社會影響力,是國家重要的珍寶,除藝術成就深受國內外肯定,作品獲得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國際知名美術館典藏。 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表示,對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是原創性,本次展覽完整地呈現廖教授的創意及創作理念,讓他對台灣美術史的貢獻能夠被看見;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推崇廖修平教授不只是台灣現代版畫之父,還是台灣藝術的教父級人物。這次帶來的作品不只有大家熟知的版畫,還有平時較少看到的油畫創作,歡迎社會大眾把握機會前來欣賞。 廖修平教授表示,因為小時候住在台北萬華龍山寺附近,對廟宇祭儀與台灣民俗有深刻情感,深深影響到他的創作。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進修時,指導教授看到他從台灣帶去祭祀神明的紙錢,大感新奇之餘還向他索取留作紀念,讓他印象格外深刻,於是更大膽的將台灣民俗文化中的紙錢符碼融入在作品中,也就是「符號系列」。 國父紀念館表示,廖修平教授被台灣美術界譽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同時是國際間識別度、能見度極高的藝術家。本次在國父紀念館共展出八十四件作品,不僅回顧廖修平教授年輕時期到成熟期的經典創作,更展出近二年精彩新作,展現出其充沛的藝術創造力。

Read More

草草戲劇節9/24、25嘉縣表演藝術中心開演

二0二二草草戲劇節二日舉行記者會。(記者張翔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草草戲劇節受到文化部肯定而成為嘉義縣重要的文化節慶活動,今年邁入第十四屆,眾多粉絲引頸期盼將於九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開演,二日於表藝中心舉行記者會,縣長翁章梁也親自到場支持。草草戲劇節歷年均於春天舉行,但今年因疫情延期至九月辦理,延續「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初衷及小草堅韌精神。 今年度主題融合時下流行顏文字,期盼疫情的苦悶隨風消散,並透過顏文字將風速度感巧妙呈現,無聲字元符號是「口罩下表情與螢幕前動作」的寫照,更表達出疫情時代對網路的依賴,讓年輕族群更有感。 草草戲劇節今年活動內容包括「展、學、演、市集」,除了藝術創作展覽、市集、各式講作及工作坊之外,本活動最大特色為精采多元戶外藝文演出,活動二天演出突破百場,包括音樂、舞蹈、戲劇、馬戲及跨域創作等演出,透過不間斷、多元展演,以沈浸方式引導大家感受草草戲劇節。 草草戲劇節是個經過整理,具有起承轉合,如同在翻一本大型的故事書的策展,阮劇團長汪兆謙說,第十四屆的草草戲劇節是很特別的一年,首次因為疫情延期至初秋舉辦,過去草草常會讓人覺得是一群年輕人搞的活動,但走到第十四年,草草不只是年輕人,而是來自嘉義各界、全民共享的嘉年華,草草裡有精彩的市集、社區的故事、藝術家創意的展現;今年展區也邀請藝術家加入,重新做整體規劃;他熱情邀請,要看嘉義的特色、在地故事,你一定要來草草。 不同於往年,今年特別將活動能量自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外擴,自九月十一至二十三日止,於民雄大士爺廟、一樂酒家、呷飽麥、民雄國小,舉辦前導活動,透過表演、工作坊、講座及影片賞析的方式,擴大民眾參與,並為正式活動暖身。

Read More

雲林藝術宅急便下鄉巡演 讓表演藝術更貼近民眾

雲林藝術宅急便下鄉巡演十鄉鎮啟動,讓表演藝術更貼近民眾。(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縣府為讓表演藝術更貼近民眾,規劃共計十場次的「藝術宅急便-下鄉巡演」,二日縣長張麗善、文觀處長陳璧君、議員賴淑娞等人,舉行活動啟動暨宣傳,邀請鄉親闔家前往觀賞。原定九月三日北港糖廠廣場-明華園演出,因颱風怕影響演出及觀賞品質延期至十月廿三日舉行。 張麗善表示,活動計畫將文化藝術帶進鄰里的概念,提升偏鄉藝文資源與生活藝術品味,十場次(鄉鎮)巡演,分別為斗南鎮、麥寮鄉、褒忠鄉、北港鎮、二崙鄉、水林鄉、台西鄉、莿桐鄉、大埤鄉、口湖鄉等,邀請優秀台灣團隊及傑出演藝團隊、傑出表演工作者,將文化藝術帶進鄰里,平衡城鄉藝文資源,讓表演藝術能接觸到更多民眾。 陳璧君說,十場次的「藝術宅急便」邀請重量級、國家級、國際級表演團體及個人,透過兒童戲劇、歌仔戲、打擊樂、布袋戲、馬戲雜耍、管弦樂、國樂、搖滾音樂等各種不同形式表演展現雲林,讓大家貼近欣賞最優質的藝術饗宴;九月三日晚間七點,原安排於北港糖廠對面廣場-明華園戲劇總團精彩演出,因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考量觀賞品質將延期至十月廿三日登場。 雲林藝術宅急便下鄉巡演十鄉鎮啟動,讓表演藝術更貼近民眾。(記者陳正芬攝) 演出資訊有二崙鄉九月四日晚上七點,在二崙夜市-廖文和布袋蝶、雲火INFERNO火舞團。水林鄉九月十八日晚上七點,在通天府-台北青年管樂、蔦松藝術高中、Dancelife。大埤鄉九月廿四日晚上七點,在大埤公所前廣場-小丑默劇團、泡泡奇蹟。莿桐鄉十月十五日晚上七點,在莿桐夜市-創造焦點馬戲、森森不息街頭劇場。臺西鄉十月廿三日晚上七點,臺西國小-小青蛙兒童劇團、捌樓小吉他。口湖鄉十一月十三日晚上七點,在福安宮-采風樂坊、林品中Danny精彩演出。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活動當天場內全面禁止飲食,並請全程配戴口罩,如有出現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在家休息,不要到公眾場所。

Read More

時報金像獎增設獎項,歡迎IP商品、印刷品、包裝設計等角逐大獎

44屆時報金像獎設計類-銀獎/來嗑藝術季!/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朱銘美術館/電通國華股份有限公司(圖: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郭懷文報導 中華新聞雲參與協辦的「時報金像獎」今年邁入第45年,是華人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獎項。為鼓勵廣告設計創意的全面性發展,特將視覺設計類擴大新增為四大項目──「印刷設計」、「識別系統」、「創意商品」、「商化設計」,誠邀廣告行業和設計領域的人士,報名參加。 44屆時報金像獎設計類-銅獎/無限制服UNI-FORM/Vogue/臺灣奧美集團(圖:主辦單位提供) 視覺設計在各行各業應用廣範,今年時報金像奬將「視覺設計類」區分四大項目來分開評選給於金、銀、佳作及入圍奬項。在「印刷設計」項以海報、雜誌、報紙、宣傳手冊、圖書以及包裝的編排與設計的印刷品都能參與此項;「識別系統」項則含VI、IP以及吉祥物的設計等;「創意商品」項含觀光景點、展館以及IP的延伸商品;「商化設計」項含商業空間之招牌、POP展示、櫥窗、陳列、互動裝置等。若作品符合兩項目,皆可同時報名。舉例,假如在設計商化空間時,同時推出同名的IP商品,即可同時報名「創意商品項」及「商化設計項」;不同項目皆分開評審,可增加獲獎機會。 近年來有很多好的IP設計、還有個想在國際拿大獎的包裝設計、以及各種有趣的互動裝置等,都歡迎來報名參加 44屆時報金像獎設計類-佳作/《城市印象大麥克》裝置藝術展/麥當勞/李奧貝納(圖:主辦單位提供) 第45屆時報金像獎截止日期延至9月20日,今年度共有六大類35個類。分為平面類、影片類、行銷類、音頻類、視覺設計類及技術類。期待業界人士共赴此場盛事、共創佳績,詳細參賽辦法請參閱時報金像獎官方網站:http://jxj.timesawards.com.tw

Read More

《品味城市》特展 藝術家鄭開翔「繪」19幅街屋

黑橋牌董事長陳春利(左)、藝術家鄭開翔(右)分享《品味城市》街屋畫作。(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即使只是一塊招牌、一處騎樓、一台摩托車,都有它獨特的樣貌,藝術家鄭開翔以速寫、水彩、插畫等繪畫技法來記錄生活,一日起在戎舘推出《品味城市》特展,展出十九幅街屋畫作,包括旭峰號、桑原商店及民權路街屋等台南知名老建築。 戎舘原為日治時期老戲院,早期與宮古座、世界館、大舞台,併稱台南四大戲院。一九二八年因經營不善,被宮古座併購;因建築老舊,一九三四年於田町(中正路、國華街口)重建,稱為新戎舘,為歐式水泥磚造二層樓建築。 黑橋牌董事長陳春利表示,戎舘老建築內除了提供美食、休憩空間,更開闢藝文空間,延續過往並賦予建物新生命力,再造街區新繁榮。鄭開翔《品味城市》特展有十九幅街屋畫作,其中十三幅作品座落於台南,還有以小吃、懷舊小物為主題的五十張明信片。 平時喜歡以速寫、水彩、插畫等繪畫技法來記錄生活的藝術家鄭開翔,感嘆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鮮少放慢腳步感受生活周遭之美,透過畫作傳達「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之態度,呼籲人們多觀察、紀錄自我生活。 鄭開翔說,「堆疊、凌亂的城市紋理,雖不一定是典型的美,但其中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感與居住的痕跡,有著屬於我們獨特的台灣味!」當我們發現城市的趣味,也許就可以用更溫柔的心重新認識城市。

Read More

鳳飛飛傳記今上架 黃子佼預購300本送親友

《掌聲想起‧鳳飛飛》實體書籍上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掌聲想起‧鳳飛飛》未發書先轟動,連5天空降預購榜第1;黃子佼也預購300多本分送親友當成中秋獻禮,讓鳳迷跟親友非常開心。鳳飛飛的兒子趙彣霖越洋致謝,「再一次感受到媽媽的力量」。 《掌聲想起‧鳳飛飛》新書8月24日起開放預購,隨即一連5天空降博客來預購榜冠軍及金石堂即時榜冠軍;鳳迷跟親友也感念跟鳳姊的情緣,再一次因此書而再度連結、凝聚起大家的情感,也讓累積10年的思念略有紓解的出口。 日前在新書記者會擔任主持人的「資深鳳迷」黃子佼也自掏腰包訂購300多本,當成今年中秋節禮物送親朋好友,「不能只有我看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還在書側腰提筆寫著:「一年容易又秋天是嗎?而每到中秋月圓花好,我總會想起一首老歌─鳳飛飛月朦朧鳥朦朧,…這一年世界依然朦朧,似是而非的撲朔迷離,但有時朦朧反而更美。」。  趙彣霖也透過台灣「鳳飛飛慈善基金會」致意,「再一次感受到媽媽的力量」,並表示:「不管什麼事情,只要在媽媽手上一定都能迎刃而解,現在沒有媽媽的陪伴,自己無法跟媽媽的毅力相比,連仿效都達不到,不過從小媽媽給予自己的教育,每每在遇到困難與障礙時,都能拿出面對的勇氣。」  《掌聲想起‧鳳飛飛》是第一本走訪鳳飛飛25位親友的著作,擺脫傳記式的刻板,跳脫電視螢幕與舞台的視角,讓大家看見立體的鳳飛飛。9月1日起實體書籍上架。

Read More

吳青峰&孫燕姿合唱新歌〈醉鬼阿Q〉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燕姿計畫」真的來了!吳青峰曾於2020年個人演唱會《太空備忘記》,使用「燕姿計畫」做為蘇打綠合體的代號,當時還祭出500萬元的保密條款,如今「燕姿計畫」代號成真,成為吳青峰與孫燕姿合作新歌〈醉鬼阿Q〉的計畫。 一直視燕姿為偶像的青峰,準備新專輯《馬拉美的星期二》期間,一直覺得〈醉鬼阿Q〉這首創作裡聽到燕姿的歌聲,於是鼓起勇氣邀約,沒想到燕姿一口答應,讓青峰覺得自己簡直是一步登天,直接寫歌並且合唱,不但讓他感動表示「已醉」且「已跪」,網友們也紛紛直呼:「青峰追星成功!」、「果然人定勝天!」 此次合作的保密工作也是滴水不漏,包括青峰本人都需簽署保密條款,青峰更是以「麻辣鍋」當作孫燕姿的暱稱,只因兩人討論音樂期間,燕姿跟青峰說:「我真的好想吃麻辣鍋!」 孫燕姿與吳青峰31日不僅釋出20秒MV預告,也正式宣布合作新歌名為〈醉鬼阿Q〉。日昨分別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二人合拍影片,對白中的「好想找人喝一杯」、「等不及了嗎」笑翻眾網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