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君加入八點檔 挑戰6公分高高跟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睽違8年後,藝人林韋君加入民視八點檔《黃金歲月》中,演出在國外發光發熱的藝術家「羅憶菲」,林韋君坦言,自己的大魔王就是穿高跟鞋,因為角色設定非常前衛的藝術家,一回到台灣機場,就是先出現行李拿錯的烏龍囧事,讓她一路從機場內追到機場外,穿高跟鞋來回跑近5趟的她,直言感覺雙腳要炸裂了一樣。 加入八點檔戰場,林韋君表示,第一次初登場,自己也很緊張,因為多年沒拍戲了,加上也是首次在民視的攝影棚拍攝,相當在意自己的表現,認真的她,也一進到攝影棚,開始研讀劇本,讓自己完全投入在角色裡。初登場除了有高跟鞋大魔王以外,還要被張書偉撲倒在沙發上,沒想到兩人首次合作,也一拍即合,這一場一連串的動作戲,也是一次ok,很期待角色後續跟他的合作。 平時都在練瑜珈教學,林韋君表示,初登場的奔跑對她來說小意思,只是為了符合角色的設定,穿上6公分高的鞋子,讓她一度鞋子飛走,拍攝當下導演還問她「你跑步速度還能再快嗎?」反燃起她的鬥志,咬緊牙也要衝第一,而劇組人員看她這樣跑,也很緊張,只要導演一喊卡就立刻把平底鞋放到眼前,笑說讓她可以安全降肉(落)。 林韋君笑說,飾演角色雖然是畫家,但她對繪畫可說是完全沒有天份,希望不會有讓她出糗像要現場作畫的畫面。這一次加入《黃金歲月》,她表示有很多的老朋友,大家也很熱心及關心她,可以再回到喜歡的演戲工作,很開心,自己也會持續努力。

Read More

楊謹華重返鬼屋 曝獨處感覺有人陪

楊謹華重返《民雄鬼屋》拍攝現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鬼屋電影《民雄鬼屋》即將在農曆7月上映,超驚悚前導預告點閱已破百萬,女主角楊謹華29日重返拍攝現場,再度步入鬼屋感受亡靈怨氣,透露這次拍攝給自己的壓力很大。 《民雄鬼屋》由馬棋朵影像製作,將知名鬼屋以全新故事型態搬上大銀幕,楊謹華、沛小嵐、麥語彤(彤彤)、劉韋辰、夏靖庭、宥凱主演,定檔於7月29日農曆鬼門開,超驚悚前導預告點閱已破百萬,並於日前曝光正式海報,預示女主角楊謹華將在這棟鬼屋經歷最詭譎的靈異現象。 另外,「民雄鬼屋實境體驗展覽」也於近日開展,將片中洋房內外陳設全都原封不動搬至展覽現場,短短5日已破萬人勇闖鬼屋。演員楊謹華、彤彤、劉韋辰、監製劉楓棋、編劇張哲鳴和電影宗教顧問于治詮道長也於29日搶先「重返拍攝現場」,再度感受來自古老洋宅內最強烈的亡靈怨氣,演員受訪時甚至都聽到展覽內傳來尖叫連連。 楊謹華表示,自己以前是「低敏感」的人,但回憶起《民雄鬼屋》拍攝過程還是相當緊張,尤其當初坐在老宅客廳裡,明明空無一人卻感受「有人坐在旁陪著」,她坦言這次拍攝給自己的壓力很大,但對於導演、攝影和美術都很有信心,「相信會給大家很不一樣的感受!」

Read More

首例!李昂財產信託捐贈中興大學

作家李昂簽訂不動產信託契約,身後財產將專款捐贈,作為李昂文藏館營運使用,創下作家財產信託捐贈大學的首例。(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作家李昂29日簽訂不動產信託契約,身後財產將專款捐贈,作為李昂文藏館營運使用,創下作家財產信託捐贈大學的首例。 中興大學2019年設置「李昂文藏館」,為國內第一個頂尖大學以個別作家為中心設置的紀念館,館內展示李昂珍貴手稿、歷年出版書籍、創作入籤的姑娘廟愛情靈籤、李昂之父打造的八腳紅眠床,以及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等文物。 興大校長薛富盛說,李昂的多部作品被翻譯成不同語文,在各國家出版,是國內文壇外譯數量居冠的作家,開拓華文文學的世界文學格局,把台灣推向國際。李昂於2008至2010年擔任興大駐校作家,2013年捐贈在美求學時期的1百多本藏書與《看得見的鬼》部分手稿給興大圖書館典藏,2016年獲頒興大名譽文學博士學位,與中興大學有非常深的淵源。 興大副校長楊長賢表示,李昂文藏館的建置,更多人了解李昂的創作理念,體驗台灣文學,也是台中極具特色的文學推廣景點。學校每年舉辦讀書會、李昂文學微電影大賽等活動,推廣李昂文學與台灣文學。 作家李昂簽訂不動產信託契約,身後財產將專款捐贈,作為李昂文藏館營運使用,創下作家財產信託捐贈大學的首例。(記者徐義雄攝) 李昂決定將名下不動產成立信託契約,將來在身後由受託人協助處分信託財產,指定專款捐贈於中興大學「李昂文藏館」相關營運使用,留愛締造文學台灣,這也是台灣文學發展與高教歷史結合的一大創舉。 信託儀式中,中興大學薛富盛校長、楊長賢副校長、邱貴芬講座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蔡東杰主任、圖書館蔡宗憲副館長代表學校向李昂表達謝意。 李昂指出,財產不一定留給自己的家人,交給專業的團隊,學校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持續進行台灣文化、文學的推廣活動,相信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透過信託儀式,鼓勵台灣更多有能力及志願者捐贈財物,投入文化藝術的推展,傳遞世代共好的價值。

Read More

〈中華文薈〉心真則事實 願廣則行深

楊嚴囊 ■文/蔡美雲、圖/楊嚴囊提供 楊嚴囊/簡介 1950年生於雲林、屏東師專美勞組畢業 獲獎紀錄 1997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傑出校友 1985全省公教美展第二名 1987全省公教美展第三名 1989全省公教美展第三名 1996第59屆台陽美展第一名 第20屆全國油畫展第一名 1997第60屆台陽美展第一名 1998第15屆全國美展油畫類第二名金龍獎 2002第56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一名 2003第57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一名 2004第58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二名 省展連續三年三名內,獲頒免審查作家殊榮 〈黃金組曲〉100F 2020複合媒材 1978年在雲林鄉下,和嚴囊結婚的時候,他就在畫圖了,家裡種田,他偶爾幫忙一下,上班之外,不是出外寫生,就是窩在畫室。之後,每週末從雲林往台北拜師學藝,猜想他是下定決心要把畫學好,1987年就舉家遷至台中:教書、作畫、看畫展,日子在忙碌中飛躍。1989年後,每年暑假,約集北、中、南、東的畫友出國寫生、參觀美術館、欣賞世界名家原作。走過中國的大江南北、歐陸、東瀛。當時還沒有數位相機和手機,帶著長鏡頭和傻瓜相機,每次回國,旅行箱裡裝滿了畫冊、膠卷。僕僕風塵歸來,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就抓緊空檔去創作。南來北往的畫友們,有時候促膝長談,談國內外藝術潮流,有時候在電話裡聊到夜深,然後,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開畫展,大家互相觀摩,交換心得。 〈寧靜〉100F 2020 全麻複合媒材 我和嚴囊結婚以後,一直同校服務,我帶班級,他教美勞科。別以為美勞課好混,他一板一眼,非常認真,拿自己當國教美勞科教學輔導員的標準來授課。我們調過三個學校,每次校中同事們,都很快的發覺他的美勞教學精彩豐富,紮實了小朋友的美學基礎,對他讚譽有加。   〈夜之戀〉60F 2021複合媒材 聯展、個展…到楊金牌 下班了,他作畫到夜深,沒有假日,孜孜矻矻埋首於繪事,除夕也一樣,全年無休。1989年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首次個展,之後,聯展、個展接踵而至,到 2021年,個展已29次。對於作畫,他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現狀的人,他得過很多大獎,朋友都喊他「楊金牌」,可每次領獎後、每次個展結束,他都一直檢討,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逼著自己求取新知,逼著自己一定要進步、要改變。四十多年來,他的風格由具象、半抽象到抽象,每一個轉折,敦促著生命的成長,一路走來,備極辛苦。   〈岩的語彙〉50F 2022 複合媒材 生活、創作…退而不休 創作,看書,運動,是嚴囊退休後的生活,創作的題材是生活中所思所見所聞。生活與創作,自然的、有紀律的融入生命裡。檢視創作過程他分成三個階段:(一)公元2000年前,類印象派風格。(二)2000-2010年半抽象風格。(三)2010年後至今為抽象風格。類印象時期都以鄉土風景為主題,具象表現方式,所畫景物輪廓正確、講求透視、色彩客觀的寫實風格。半抽象時期,常遊歐寫生,除了鄉土題材,還加入歐遊風情,畫面更活潑浪漫、富詩情,用自然形象為創作元素,表現心中的意象,此時追求的是線與面的交錯,形色、聚散分布畫面,富有強弱節奏,讓理性與感性和諧。   〈源起〉30F 2021 複合媒材 形象到抽象…延續美感 抽象時期,嚴囊認為創作的意義,是創作者在畫面上建構的符號表現,構圖是縝密的,景物是表現心象中的美感與秩序,不是視覺的最初印象,必須從直觀印象中,去釐清與過濾,以抽象的概念來表達具象的樣貌,而概念要有深層的想法,要將繪畫延續到生命的經驗裡。 創作是心靈的活動,必需從「根」做起,生活就是嚴囊的根,三十幾年鄉居,長久的觀察,與山河大地相濡以沫,砂石、草木、磚牆、古厝……都是他作畫的題材,各階段他以不同風格自在而活潑的詮釋。公元2005年後,每年前往國外探視子女,有較完整時間參觀當地各大藝術機構,汲取了更寬廣的藝術視野。無論是美術館或商業畫廊的當代藝術,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突破的契機。國外不同環境所見的藝術品,最常受到表現力強、色彩鮮明、簡明奔放的風格所吸引,如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威廉·德庫寧(Willem deKoning).傑克遜·波洛克(Jad sonPollocky)…這些國際級抽象畫大師,都以不朽畫作,傳達抽象藝術的思維。他回到畫架前,也試著將這些經驗,與成長歷程中的印象結合,於是畫風越來越抽象,以更直觀、更能抒發情感的方式創作。 嚴囊喜愛大自然,一個便當、一壺水,就整日徜徉山巔水湄,去走路、速寫、水彩寫生。他尤其喜愛樹木,認定那是美的象徵,懷著對老朋友般的親近,不管城市生活或異國他鄉,總是透過樹木,感受人與自然共存的關係。一次次的感知、領悟:霜凍雪覆,樹,昂揚挺立著,寓意著堅定勇毅;也在夏日蔭濃裡,為鄉居帶來舒爽清陰。近年創作,就從樹木出發,將樹木生長的軌跡簡化、單純化,轉換為抽象的結構,把內心所感知的自然生命力化作藝術。   〈鴻運高升〉50F 2020 複合媒材 色彩魔術師的黃金時代 色彩是畫幅的語言,它具有強烈的表現力量,作者運用它來表現希望、喜悅、哀傷與歌詠。在西方藝術作品的衝擊下,嚴囊從抽象的角度,思索色彩與對比協調的關係。藝評家謝里法教授評論他:「不管造型處理如何改變,他的主軸永遠是色彩,因為他的優點在於色彩的敏銳度,經常不經意就將畫面握在手掌心,稱他是『色彩的魔術師』亦不為過。」正確處理對比色在畫面中所占比例,會產生活潑鮮明的色彩互動。例如大塊面的紅色,配上藍色的線條,讓暖色和冷色形成強烈對比,在互動中顯得朝氣蓬勃。他在畫幅中常出現的象徵性經典顏色,還有活潑輕盈的土耳其藍、民俗中喜悅吉慶的鮮豔紅色、高貴神秘的紫色……都凸顯了畫幅的節奏和韻律感。近年,大量使用輝煌富麗、吉慶祥和的金色作主調,金色已成為他作品中的特色。     捨形取神 得意忘象 採用塊面式的構圖,捨棄具象的形體、重構、轉化,成為畫面中綿延的點、線、面等元素,追求簡潔、大色塊、極簡的抽象風格,讓畫幅輕快活潑,像音樂般充滿著詩情。宋‧沈括有言:「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之。」可見從古以來,繪畫即捨形取神,他也希望得「意」忘「象」。嚴囊很注重畫幅肌理的表現,白紗、木屑、紙漿、紙張、樹酯、石膏粉、塑膠線等等,屢加試驗,不厭其煩,它們為嚴囊的畫作提供豐富多變的質感,讓作品蘊含諸多創意,呈現出類似浮雕的趣味。而油彩在畫布多次堆疊的筆觸,更使作品有厚重感,猶如雙腳踩在土地般的厚實。肌理的細緻處理,讓色彩層次富有變化,畫面產生微妙的光影效果,這精緻綿密的背後,是藝術家對於創作最真誠的形塑。 很多畫幅中,有圓形的幾何符號、單線、規則排列等等的意象,這些元素,象徵的是心靈的活動,直觀的、無意識的接近心中的視覺和諧,讓畫面形成穩定、平衡。不同作品的圓形符號,各有不同的意義,觀者可以自由聯想、解讀:它可以是晴空裡的暖陽、山間明月、也可以是煦日裡海面上的浮光躍金、天真無邪的笑靨……在奔放流動的畫面中,提供「圓滿完整」的意涵,傳達我們的喜悅、感恩和知足,希望觀者也如是。 為了蓄積良好的精神和體力作畫,嚴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他每天運動,冬夏不分,風雨無阻,最簡單的走路,他可以走得滿頭大汗、衣服掐得出水;每次去溪頭,背著午餐、水和雨具,走到天文台立刻折回;炎炎夏日,我不曾看過他翻冰箱找冷飲,水,就是喝水!生活簡單、明朗、快樂,一切為了要畫圖。 他像一個潛心藝術功課的苦行僧,一再的自我要求、充實自己內在的藝術能量、凝神諦觀、專心致志。馬諦斯說:「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工作、失望和毅力。」誠哉斯言!感恩所有師長、朋友、藝文界人士,一直愛護、提攜、寬厚以待嚴囊,嘉惠他繪事不輟,造就他的藝術人生。

Read More

明華園國士無雙 7/9大東登台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國士無雙》,7月9日、10日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登台。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2022高雄春天藝術節歌仔戲系列節目第二波強檔,由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重現精彩好戲《國士無雙》,訂7月9日19:30、10日14:30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登台,由明華園當家小生陳昭香與吳奕萱母女倆攜手共同演繹韓信,展現傳統戲曲世代傳承,是戲迷不可錯過值得回味的精彩好戲。 高雄市文化局王文翠局長表示,綜觀13年來的高雄春天術節歌仔戲系列演出,鼓勵劇團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文化品牌,不但以優質作品擴大歌仔戲曲市場,也持續激勵團隊劇藝精進、媒合不同領域,跨界創新成就更多精彩作品,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元精彩的品賞趣味。 深耕高雄的明華園天字戲劇團以經典劇目《國士無雙》獻藝2022高雄春藝舞台。此劇以歷史上精彩的楚漢相爭為背景,透過歌仔戲曲演繹漢王劉邦、西楚霸王項羽、一代毒后呂雉、一代賢相蕭何以及一代戰神韓信崛起的英雄傳奇。 團長陳進興認為本劇從歷史出發,但在劇情節奏與表演方式上採取「跳tone」轉譯,透過史料剪裁與人物詮釋,嶄新演繹「兵仙」韓信,全劇情節綿密,且事件環環相扣,以逗趣手法調和嚴肅歷史敘事氛圍。

Read More

60天內解鎖第4座百岳 季芹攻頂放晴

季芹成功挑戰封閉13年的「南橫三星」,完成兩個月內解鎖第四座百岳紀錄。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突破高山症的威脅,季芹成功挑戰封閉13年的「南橫三星」,完成兩個月內解鎖第四座百岳紀錄,有趣的是,登頂百岳時突放晴,讓同行友人封她「芹」天娃娃! 演藝圈夫妻檔王仁甫、季芹日前才登上嘉明湖,在第一次爬百岳時的季芹高山症發作,半夜胸悶、心悸,而在王仁甫的鼓勵下已完成三座百岳紀錄,今再次挑戰第四座百岳「南橫三星」,還邀約了圈內外好友吳速玲、黃沐妍、舞陽等人共組18人登山隊,挑戰攻頂南橫三星,成功解鎖她的第四座百岳紀錄。 「南橫三星」是台灣知名百岳,因2009年八八風災,南橫被土石沖毀;一封閉,就是13年。今年在王仁甫的鼓勵下,季芹已完成三座百岳,如今再次挑戰睽違13年開放的「南橫三星」,季芹表示:「沿路風景美不勝收,神木群繚繞,原山上多雲起霧,卻在登頂的時候突然放晴,朋友們驚呼!都叫她「芹」天娃娃!」。 季芹與王仁甫共同經營的YOUTUBE頻道「芹仁PlayWhat」,今年開始往戶外走跳,在王仁甫的鼓勵下,季芹開始挑戰百岳,跳脫甜美的形象,晉身成outdoor girl,而他們的經典台詞「我可以你一定也可以!」是現在很多登山社團的熱門話題,因為季芹都可以了,大家應該也可以!意外的鼓勵了很多本來不敢嘗試百岳的人,一起來發掘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Read More

炎亞綸客串台劇 苗可麗變迷妹

《一家團圓》獻第一次 烙台語唱情歌/謝京穎《黃金歲月》化身最美孕婦 直呼媽媽真偉大 炎亞綸首次客串《一家團圓》全程烙台語,苗可麗聞訊探班。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八點檔收視戰打得火熱,炎亞綸首次客串《一家團圓》全程烙台語,讓苗可麗聞訊探班,聽唱情歌少女心大噴發;《黃金歲月》則有謝京穎化身最美孕婦,私下特裝著孕肚苦練孕婦走路。 繼苗可麗、澎恰恰之後,炎亞綸也特地空出一天時間,以冰鋒衣代言人身分首次客串演出八點檔,讓苗可麗也如願親見炎亞綸,當面傳達愛意。炎亞綸還對她獻唱情歌,沒想到被苗可麗警告歌詞太曖昧,她笑說:「再唱下去我什麼都會答應!」 首次挑戰演出八點台劇,也是炎亞綸第一次全台語演出。劇情走向陳冠霖、龍語申兄弟倆出來創業設立服裝品牌,邀請炎亞綸擔綱代言人一角。沒想到炎亞綸一開拍就和龍語申鬧出笑話,好奇問龍語申說:「你怎麼沒有穿冰鋒衣?」他半開玩笑說:「我是你老闆ㄟ!」這次的驚喜客串,炎亞綸慶幸表示「還好不是在棚內多機拍攝,不然我會被導播罵死!」 藝人謝京穎在民視八點檔《黃金歲月》中,演出最正孕婦尤香琪。為了演好孕媽咪,謝京穎特別在拍攝前先裝孕肚,練習走路,而走路的過程,也明顯感受到自己的雙腿跟腰非常的痠麻。 謝京穎透露,每次拍攝結束從攝影棚要走回梳化間,就氣喘吁吁,也不禁感嘆,現在她可以隨時拔掉孕肚休息,但真正的媽媽要挺著10個月的孕肚,直到寶寶生出來,直言媽媽真的好偉大。

Read More

MAISON & OBJET PARIS 全球疫情後的第一個設計展會 獨家觀察最新設計趨勢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隨著全球疫情的影響,引發了一些新的生活需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新的生活方式。甫於 3 月舉行的 2022 MAISON & OBJET 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以下簡稱 M&O)的春季展會上,就可以看見許多設計師與工藝家解決我們對於疫後生活的創新商品。 每一次的 M&O 都會特別規劃「What’s New」展區,提供看展訪客最新設計趨勢的相關資訊,並展出當季的代表性產品。 M&O 期許能透過「What’s New」,以當代的視角傳達當屆展會的主題精神,呈現參展品牌的最新選品。也可以說是未來一季到半年的非常重要的設計趨勢。 本次除了有三位設計顧問分別策劃的 What’s new 展區,還有來自 goodmoods 針對本次的主題New luxury 所呈現的 so home hotel。 夢幻般的感官之旅──ELEMENT OF NATURE  ▍「現在我們過著越來越城市化的生活,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大自然。現在我們也都意識到需要成為更負責任的消費者,並努力與大自然的節奏重連結起來。」 由設計顧問Elizabeth Leriche 策劃的LIVING 展區以「Elements of Nature 自然元素」為題。大自然一直是設計靈感的重要來源。在她所設計的三個場景裡「Contemplative Nature 沉思」代表著空間的輕盈、流動與純淨。「Essentiel Nature 本質」,則是展現了工匠的復興及人們對手工藝品日益增長的興趣,「工匠和藝術家取材自大自然,然後賦予它們自己的風格。」為木雕、編織或藤編等技術注入新的活力,將傳統手工藝品重新置於聚光燈下,並通過美麗、溫暖人心的材料,賦予它們全新的創造性。設計的詩意和藝術性則體現在「Sculptural…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石雖不語,許我為友-以藏品為師

圖1:方形玉勒正面及底面。樸拙不甚規整的方形外型,無言地訴說著自己的身世;下方的孔洞和上方相比尺寸較小,可以知道這件是以單面鑽孔的方式才形成了上大下小的孔洞。 倪孝強 作者簡介:倪孝強先生為台南市文物協會會員,主要收藏方向為玉器。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有許多的網路社團可以分享旅遊、美食和各類嗜好。特別是在過去這段疫情時間裡,沒辦法出門,還可以逛逛網路,和社團同好們分享自己關注的主題也成為許多朋友茶餘飯後的重要活動。但有時在社團上傳了自己信心滿滿的得意收藏,被人說不開門真的不是件值得開心的事。這也讓小弟想起當年還在念書時逛玉市,買了自認撿到寶的好東西,拿到前輩處現寶,滿桌前輩無人說好,或要我謹慎,或要我別買,甚至有熱血到要陪我去退,讓我忍不住想鑽到地下的“囧”況。 圖2:方形玉勒的打洞。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打孔,孔壁常見這種旋轉痕跡,可能是當時磨耗玉器的解玉沙顆粒較粗,進行慢速鑽磨,或是利用楔形石核工具掏攪造成的痕跡。 圖3:方形玉勒的表面「皮殼」。皮殼一般是指玉器表面呈現的現象,有些有年代的玉器會呈現柔細不刺眼的光澤,或是有附著物沉積在表面的凹處。 當年幾位前輩看我每次給他們看的東西實在糟糕,要解釋也不知怎麼跟個還穿制服背書包的高中生解釋起,就找了位他們擺攤的朋友,說拿個教材讓我學習。那位前輩生意不錯,時常看他在數錢。他身材精實,眼光犀利,看起來有點兇兇的,所以我之前沒有和他聊過天。他看過我幾次,這回有人介紹才認真和我講話。他說明他的作法,他的客人都自己看,若沒和他買也就沒什麼好教人的……旁邊的前輩要他推薦個高古的教材讓我學習,他想了想,拿了件方形勒子說:這件便宜比較適合。但對高中生來說還真是不便宜……我猶豫著,也沒人理我,就這樣被晾一邊。後來咬牙問了,他也願意讓我分期付款買下 ,想說終於可以學了,問了他怎麼看老件。當時他講的真是經典:看.洞.看.皮.殼---一共五個字。就這樣!?一個字超過一千塊挺多的,一字千金果然真有其事,古人誠不欺我……。回家與這件方勒子對看良久,我看著洞,看著皮殼,洞和皮殼也看著我。面對這樣的狀況,對當時還在念書的我來說,把這狀況類比成考試:正確答案只有一個。腦裡的小劇場沒停過,問題是怎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答案?是猜測出題老師的心思?方勒「方老師」微笑沉默不語,難猜啊;是“參考”同學的答案,到處問問?同學念的書不見得比自己多 ,若他(們)答案錯了該怎麼辦?是該……(其他怪招族繁不及備載)。最後的方法,也是小弟只能採用的方法:還是自己來吧。坦率面對考試,考前努力念書作準備,考後誠實面對自己不足的,再研究再念書,直到搞清楚問題。唉,直球對決的硬碰硬肯定辛苦,但沒辦法,誰叫自己愛上了呢? 圖4:翻拍自《認識古玉》第87頁,商周管型器,有著類似的鑽孔痕跡。 持續留意著大陸陸續發表的館藏品資訊,在各大部頭書中找著類似品的身影;綜合後來網路興起,在內地論壇上看到的資訊,雖然沒有找到一模一樣的館藏品可以驗明這件玉器正身,但自己覺得應該是有新石器時代至商周風格的機會,總算感覺自己聽得懂「方老師」講的話了。雖然後來買東西還是跌跌撞撞,吃藥像吃飯般的常見,但過了許久領悟了,才發現這件教材確實告訴了我方向。石雖不語,許我為友,好老師就在手上,不是它不說話,是我聽不懂它說的罷了。分享我跟著學習了26年的「方老師」,也分享收藏路上“痛苦並快樂著”的心情。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關於順治、康熙瓷器的鑑賞」

順治 青花線描鳳紋杯 李祐任 作者介紹:李祐任先生現為台南文物協會會員,平日熱心協助會員解答瓷器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瓷器範疇。 景德鎮民窯瓷器到了晚明時期再度的蓬勃發展,歐美學者提出的過渡期瓷器(Traditional period),指的就是1600-1700這一百年的期間,這時候景德鎮瓷業繁榮是在歷史上前所未見,外銷與內銷市場的增長對製瓷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根據佛爾克T. Volker所著作《瓷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Porcelain and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書裡頭記載,東印度公司在1602-1682年這期間,從中國運出多達1600萬件瓷器,可以想像這樣的產量幫助了民窯在燒造、製作等技術的提升與改進,接下來的順治、康熙青花瓷器也就在這個背景基礎上誕生。 順治 青花蘭石圖罐 順治一朝僅十八年,這時期瓷器處於改朝換代的階段,可供研究的資料不多,官窯瓷器少,以官搭民燒「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的方式生產。順治青花延續明代晚期的民窯工藝製作,紋飾、造型與明末天啓、崇禎風格稍有不同,畫風粗獷大器,使用國產浙料青花;順治青花胎體偏厚重,有粗細之分,少數精緻的產品胎細,瓷化程度高且硬,釉面玻相佳,口沿最流行刷上一層醬釉,底足修胎不太規整,常沾黏小沙粒,器物常見底板不施釉。青花發色有深淺、淡雅,部分青花發灰(窯燒的緣故),或許是貿易上的緣故,所見外銷瓷發色要比國人用器來得好,古玩行常見傳世品有佛前供器、花觚、筒瓶等陳設瓷,也有生活用器如盤、碗、碟、杯。 康熙 青花花卉詩文杯 康熙 青花蓋罐 康熙青花在上述的背景下有了驚人的發展,「吾華之瓷,康雍為最」不論在造型、品種、質量各方面的優越都是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在官窯方面廢除明代官辦的匠籍制度,瓷器工手從民間窯業找尋並以件計價,形成官民窯工藝技術交流發展。青花延續使用過渡期浙料,也加上雲南珠明料,在繪畫分水技巧上有了突破,俗稱「翠毛藍」、「墨分五色」能有多種層次色階,無論遠近山水、人物、花鳥結合分水暈染各式皴法能達到國畫的表現。瓷器拉坯技術高超,許多器物直接成型,部分瓷器不需經過工具修坯還留有拉坯痕跡,明清兩朝多種修足都能在這時期見到,這也是陶瓷力學性能的一大進步,瓶樣造型豐富,往後各朝均不能及。燒造工藝穩定,胎釉結合緊密,窯溫高形成的釉相被形容為「緊皮亮釉」,歷經百年光澤如新,但部分器物由於胎中雜質較多易形成爆釉、蟲咬。康熙青花崇尚明代風格而大量仿製,帶有寄託明代仿款的官、民窯成為流行,如「大明成化年製」、「大明嘉靖年製」等,在滿漢融合的新局面中,也有允許漢人寄託前朝情懷的意思。 康熙青花杯,錯體款(南京博物院藏品) 康熙青花罐,內堂可見未修坯工痕 順、康瓷器在收藏圈被廣為知曉,由於民窯常被誤以為是老普瓷器,藝術及市場價值在台灣易被忽略;如今隨著收藏市場逐漸M型化,順康瓷器已備受矚目,藏友不妨多加留意這類藏品。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