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看 雙橡園(Twin Oaks)在中美斷交時產權轉移的歷史瞬間3-3

高碩泰大使夫婦與錢董事長夫婦共同為「雙橡園風華紀念攝影專輯」發行揭幕/圖取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賈忠偉 袁健生與錢復的不同記憶 不過當年在駐美大使館國會組服務的袁健生先生,在他的訪問紀錄中,對於當年雙橡園產權的轉移與買回則有不同的記載。袁健生指出──當時擔任駐美大使的沈劍虹先生(1908~2007),很早就多次暗示臺北,美國與中華民國(臺灣)的邦交遲早出問題,沈大使要政府未雨綢繆,不要到最後措手不及,尤其不要讓我們的駐美官邸(雙橡園)變成中國大陸的財產……因為這裡早在1937年就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大使官邸。但當年的外交部長沈昌煥並不同意(提早)處理雙橡園,因為沈部長認為只要一處理雙橡園就代表中(中華民國)美要斷交了。 美國卡特政府在1978年12月15日宣布將與我國斷交,想要保住雙橡園就必須在當年的12月31日之前將其產權歸屬處理好,不然在斷交之後,中共就能直接接收(繼承)雙橡園。為了應變,當時駐美使館就以10美元象徵性的售價將雙橡園產權賣(轉移)給一個由熱愛中華民國友人成立的「自由中國之友協會(Friends of Free China Association)」,負責人是白川(Jack Emerson Buttram,1932~2017,時任「自由中國之友協會」的總幹事) 。這個作法自然引起中共方面的不滿,美國國務院也不高興,但白川的態度也很強硬,他以雙橡園為私人財產拒絕將其交給美國政府。只是雙橡園位於華盛頓中心,占地遼闊,白川接手後根本負擔不起龐大的維護費用,只好任其荒廢,三年後,錢復擔任新成立的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的駐美代表後,才以當初售出的價格向白川買回來。但買回之後才發覺,在這荒廢的三年裡(1979~1982),雙橡園已經不能算是外交財產,依照當地市價,中華民國政府要買回來就必需補繳好幾百萬美元的稅款給美國國家稅務局(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完成稅務繳納之後,雙橡園才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財產。1986年2月5日,我國政府向美國內政部註冊申請將雙橡園列為古蹟。2011年起,中華民國至府恢復在雙橡園舉行雙十國慶酒會。 但袁代表在書中並未提到有關──原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和武官處等房產相關問題。 高大使夫婦與雙橡園原屋主赫巴德家族後裔、貝爾曾孫Edwin-S.-Grosvenor暨家人合影。/圖取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參見: (Ⅰ)中華民國外交部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之「雙橡園簡介」(https://www.taiwanembassy.org/us/post/203.html)。 (Ⅱ)中文《維基百科》之【雙橡園】(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99%E6%A9%A1%E5%9C%92)。 (Ⅲ)《雙橡園的名人故事與外交風雲》             (https://ext815.blogspot.com/2012/04/12twin-oaks-estate.html?m=1)。 (Ⅳ)馬英九:《搶救雙橡園的法學巨擘,丘宏達》(https://cvchen.com/2001/03/30/%E3%80%90%E8%BD%89%E8%BC%89%E3%80%91%E9%A6%AC%E8%8B%B1%E4%B9%9D%E6%90%B6%E6%95%91%E9%9B%99%E6%A9%A1%E5%9C%92%E7%9A%84-%E6%B3%95%E5%AD%B8%E5%B7%A8%E6%93%98/2001.03.30/陳長文)。 (Ⅴ)錢復:《錢復回憶錄卷一:外交風雲動》(天下文化),p437~439。 (Ⅵ)張宗智(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把白川當恩人雙橡園鬧笑話》(聯合報╱2008.04.15)。 (Ⅶ)張力、 周素鳳、曾冠傑:《袁健生先生訪問記錄》(中央研究院近史研究所),p103~105。

Read More

摯友唱哭觀眾 A-Lin為歌而贊第一

A-Lin參加大型歌唱綜藝節目《為歌而贊》,獲百讚推薦拿下當集第一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生歌姬A-Lin新專輯《LINK》陸續攻佔數位和實體排行榜平台冠軍,日前參與大型歌唱綜藝節目《為歌而贊》,以一曲周興哲為她創作的超強情歌〈摰友〉,拿下當集第一名的百讚推薦。 因為疫情嚴峻,A-Lin為了能夠安全錄製節目,嚴格遵守所有防疫規定,除了錄製節目的時間,她幾乎都在飯店房間裡度過,不容有絲毫失誤。她在節目上首次公開演唱〈摯友〉,展現她大器又不失細膩的極佳唱功,讓參與節目錄製的專輯樂評人、創作人和觀眾都感動落淚。 A-Lin的〈摯友〉最後獲得百讚推薦,拿下該集第一名的好成績,讓她當場淚崩,直說:「很久沒有參與節目的錄製,謝謝大家仍然記得愛唱歌的A-Lin!」  因為在場的觀眾知道A-Lin能歌擅舞,現場要求A-Lin秀一段舞蹈,A-Lin特別演唱融合阿美族語言的〈Romadiw〉,帶領全場跟她一起跳舞,成為該集的驚喜彩蛋。 A-Lin也透露,籌備已久的〈摯友〉MV終於完工,很快就可以跟大家見面,請大家再期待一下。

Read More

時尚元宇宙做公益 藝人相挺

成語蕎等藝人聯手響應公益送愛心,共同為藝術時尚元宇宙站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成語蕎、艾雨帆、嘻小瓜(謝紹宸)、孫睿、華華等人日昨聯手響應公益送愛心,共同為藝術時尚元宇宙站台,為受到疫情衝擊影響的弱勢家庭募善款。 OneOffs與微風之夜日昨攜手合作時尚x藝術元宇宙之旅發表會,將NFT藝術及實體藝術展覽做結合,現場也宣佈捐出結合實體鑽石與虛擬數位藝術NFT的「OneOffs x ORBIT NFT 星際鑽石創世者」,幫助弱勢家庭與兒童,藝人艾雨帆也以紅心字會公益大使的身分代表受贈,感謝社會對弱勢族群的關心及幫助。 艾雨帆說,自疫情爆發後,已經2個月沒有回家,取消了至少10場演出活動,戲約也不敢接,連海外新加波的商演也暫停,損失大約50萬,媽媽也心疼她,就算母親節剛好也是媽媽生日,也婉拒禮物,只要視訊慶生。 孫睿老家在高雄,母親節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往返,所以就訂了蛋糕送給媽媽。因校園演出全取消,因為接了外景主持工作,到處出外景,讓爸媽放話警告,不要為了賺錢,不顧生命。 成語蕎也說,疫情期間,很多公開活動都取消,錄影工作也受影響,但自己不至於太擔心,唯一不適應的就是因為工作要不斷快篩,幾乎每天都要快篩一次。  元宇宙時尚秀會以未來的科幻時尚為主題,以 The Sandbox 的虛擬角色來走秀。不但讓長紅20年的微風時尚加入新血輪,更將藝術結合公益,挹注紅心字會的弱勢家庭、兒童。

Read More

公視首推《茶金》回甘NFT 5月16日開賣

公視首推《茶金》回甘NFT,預計5月16日開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視進軍元宇宙,首推《茶金》回甘NFT,預計5月16日開賣。 公視與客委會合製時代生活劇《茶金》,長尾效應持續發威,公視總經理徐秋華與《茶金》製作人徐青雲8日共同宣布,《茶金》回甘NFT限量動態角色卡,將在5月16日晚上8點於JCARD線上正式開賣,另全劇自即日起於《公視+》重新上架,加入會員免費收看。 徐秋華表示,被媒體喻為最美台劇的《茶金》是公視最有發展潛力的IP,播出後不僅佳評如潮,收視屢創佳績,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茶金 戲劇經典場景特展》,吸引近12萬參觀人次,聯名商品品項與效益亮眼,更雙雙創下公視開台23年以來最佳紀錄。 《茶金》回甘NFT首波推出「主角人物系列」卡包,7位主角每位一張動態角色卡,全系列共七張,以精美動畫設計而成,加上演員親筆簽等。 另外,還推出豪華賦能抽獎,蒐集首波「主角人物系列」,7個角色各1張動態角色卡,就有機會與主要角色共進下午茶,近距離互動!購買該系列任何一個卡包,還有機會獲得劇中限量道具,如吉桑專用古董車車牌,日光審茶組、茶樣罐、化肥廠開幕紀念茶杯,以及限量演員簽名海報等。

Read More

藝術時尚元宇宙 藝人聯手做公益

藝術時尚元宇宙 藝人聯手做公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成語蕎、艾雨帆、嘻小瓜(謝紹宸)、孫睿、華華等人日昨聯手響應公益送愛心,共同為藝術時尚元宇宙站台,為受到疫情衝擊影響的弱勢家庭募善款。 OneOffs與微風之夜日昨攜手合作時尚x藝術元宇宙之旅發表會,將NFT藝術及實體藝術展覽做結合,現場也宣佈捐出結合實體鑽石與虛擬數位藝術NFT的「OneOffs x ORBIT NFT 星際鑽石創世者」,幫助弱勢家庭與兒童,藝人艾雨帆也以紅心字會公益大使的身分代表受贈,感謝社會對弱勢族群的關心及幫助。 藝術時尚元宇宙 藝人聯手做公益 艾雨帆說,自疫情爆發後,已經2個月沒有回家,取消了至少10場演出活動,戲約也不敢接,連海外新加波的商演也暫停,損失大約50萬,媽媽也心疼她,就算母親節剛好也是媽媽生日,也婉拒禮物,只要視訊慶生。 孫睿老家在高雄,母親節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往返,所以就訂了蛋糕送給媽媽。因校園演出全取消,因為接了外景主持工作,到處出外景,讓爸媽放話警告,不要為了賺錢,不顧生命。 成語蕎也說,疫情期間,很多公開活動都取消,錄影工作也受影響,但自己不至於太擔心,唯一不適應的就是因為工作要不斷快篩,幾乎每天都要快篩一次。 元宇宙時尚秀會以未來的科幻時尚為主題,以 The Sandbox 的虛擬角色來走秀。不但讓長紅20年的微風時尚加入新血輪,更將藝術結合公益,挹注紅心字會的弱勢家庭、兒童。

Read More

1960年代台語電影 洛郡美術館將線上播

洛郡美術館將線上播放6部1960年代台語電影。圖為《大俠梅花鹿》當年的宣傳海報。(本報資料照) 中央社∕洛杉磯6日專電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5月下旬線上播放6部1960年代台語電影,宣傳簡介「打破觀眾對台灣新浪潮的既定印象」。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與文化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駐洛杉磯台灣書院合作,推出線上台語電影放映活動。主題名為「夢想不可及的夢:1960年代的台語電影」。 包括《丈夫的秘密》、《大俠梅花鹿》、《雙雄大鬥雙假面》、《龍山寺之戀》、《天字第一號》、《六個嫌疑犯》等片將在18~31日線上放映。 台灣電影以1980年代的新浪潮聞名,洛郡美術館這次則將焦點放在新浪潮出現之前20年,希望打破觀眾對於台灣電影的既定印象。在台語電影的黃金年代,電影人在非常低預算、艱苦環境之下,拍出了關於夢想、慾望、冒險與奇幻的主題。 洛杉磯台灣書院指出,1960年代是台語片全盛時期,當時影片膠卷大量散失,近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展開數位修復工程。本次為美西地區首度辦理線上播映,主題以台灣戒嚴時期的社會氛圍背景下,台灣影人用旺盛的創作力,呈現市井小民在現實中不可及的幻夢。

Read More

華拓藝術家年度展 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展出

台灣華拓藝術家國際交流協會年度展即日起於台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展出。(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二0二二台灣華拓藝術家國際交流協會年度展七日起於台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開展,此次共有三十八位會員推出多件大型油畫作品,質精而美。 這項展覽由華拓藝術家國際交流協會主辦,昨日舉辦開幕式。當年有感國內藝術團體在海內外表現亮眼,卻缺乏國際藝術交流的組織與平台,二0一九年由馬芳渝、顏逢郎、許一男、王政道、何忠術、鄭宏章等人發起,由鄭宏章擔任創會會長,除舉辦寫生、市集,並召開討論會及國際交流展,累積創作能量、砥礪彼此繪畫技巧、探索藝術本質。 華拓表示,希望拓展台灣藝術市場及多元的文化交流模式,擷取過去參與國際藝術交流經驗,媒介外國藝術家來台,並將台灣傑出藝術家推向國際,也讓各具獨特創作風格的會員跳脫固有思考框架,透過藝術創作及鑑賞相互交流,追求藝術創作精進。展期至二十二日,歡迎參觀。

Read More

朱芯儀罹乳癌 老公恐慌症發作

李四端專訪罹患乳癌的藝人朱芯儀(中)及丈夫賈子宸(右)。(MOMOTV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藝人朱芯儀罹乳癌,她與丈夫賈子宸接受「大雲時堂」訪問。朱芯儀上節目說自己有對孩子坦承,希望一起勇敢面對,但賈子宸反而因雙親曾罹癌導致恐慌症發作,受朱芯儀鼓勵才求助專業幫助。 朱芯儀在節目中分享,因長年忙於工作深受胃病所苦,看報告前就有心理準備,確定罹癌後就積極治療,沒想到老公受到的打擊更大。賈子宸也坦言當時有想過「真的快扛不住了」,但也佩服朱芯儀治療時仍積極工作。 朱芯儀表示,因為「母親的天性」選擇直視病情,她認為剃髮已是最虛弱的模樣,面對孩子時,賈子宸透露小兒子曾誇獎媽媽就算光頭也很美,讓朱芯儀笑回:「這小孩以後懂生存啊!」 不同於朱芯儀的堅強,賈子宸因雙親罹癌壓力大,有段時間常落淚,受到妻子鼓勵,他才決定接受心理諮商,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付出。 這集「大雲時堂」將於9日在MOMO TV播出。

Read More

陶晶瑩轉戰YT 笑虧艾怡良像吉娃娃

陶晶瑩開設YouTube新節目,首集邀請好友艾怡良(左)擔任嘉賓。(WOW桃姐頻道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藝人陶晶瑩主持YouTube節目「WOW桃姐」邀藝人好友談心事,首集邀請歌后艾怡良。陶晶瑩透露艾怡良私下個性悲觀,有時還會緊張到發抖像「吉娃娃」,幾乎已是重症的「悲觀患者」。 陶晶瑩與艾怡良因為都愛狗、愛音樂、愛畫畫變成好友,陶晶瑩透露兩人私下常「以酒會友」。陶晶瑩在節目上也笑虧艾怡良太悲觀,幾乎已是重症病患。 艾怡良也大方承認,坦承舉辦演唱會前的團練,常會冒出負面想法,想像失敗的樣子。陶晶瑩稱艾怡良個性像是「吉娃娃」,「怡良是有謹慎內心的小女孩,她對情緒比較敏感,也容易發抖。」 兩人在節目上玩起測字,艾怡良才剛寫完「承」,陶晶瑩就解釋,「承」有2個像左右手的字型,中間像是脊椎,看起來像是一邊放手,但另一邊頂著脊椎,「我覺得妳心裡蠻清楚(要什麼),但妳心情要穩定,還有想清楚。」嚇得艾怡良笑回:「妳(準的)好可怕。」 陶晶瑩事後解釋,其實沒鑽研過測字,大部分只是亂說但命中率高,「以前還幫張學友在節目上算過,實際內容有點忘了,讓他半信半疑,(其實只是)節目效果。」

Read More

當代中國人文藝術領軍人物~周天黎

【周天黎簡介】: 周天黎,女,當代中國著名的藝術家和藝術思想家、人文藝術的領軍人物。1956年出生,原籍上海。從小在謝之光、唐雲等名師的指導下,藝術基礎堅實,擅長國畫、書法、素描和油畫。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留學英國,著重研究歐洲各畫派的藝術風格和東西方藝術融匯。1986年《周天黎畫輯》以中、英、日三國文字出版發行,並創作出被譽為20世紀中國花鳥畫經典之作的《生》。1988年,周天黎被陸儼少院長親自聘為浙江畫院首批特聘畫師,是當時全中國最年輕的具有畫師身份的畫家。已經出版的畫集和文集有《名家手跡——周天黎早期素描作品》《走近周天黎•畫集》《周天黎的藝術世界》《周天黎作品•典藏》《周天黎的精神追問》《為思而在——中國畫魂周天黎》等。 周天黎作品 《秋實》 186cm x 124cm 2019年(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提供) 2013年11月,周天黎以排名第一當選「美術報十大年度人物」;2016年,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大型學術藝術研性畫集《周天黎中國繪畫藝術研究》;2018年2月,大型藝術類核心期刊《藝術市場》雜誌首設藝術風雲榜,周天黎獲「投資價值獎」;2019年1月,周天黎藝術思想文論集《思想與藝術》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2019年6月,浙江電視臺攝製的電視專題片《孤峰頂上——周天黎的繪畫藝術》播出。幾百家中外媒體多次介紹過她的藝術成就和美學思想,參加過多次重要藝術展覽,許多作品被重金收藏,在美術界和文化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近四十年來,她在理論和實踐上,為推動中國傳統繪畫觀念當代性轉換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成績斐然,是中國美術界影響較大的代表性人物。 【畫壇重鎮周天黎】 懷有赤子之心、澎湃著藝術創作激情的周天黎,其精神家族中,有中華傳統文化裡的屈原、嵇康、司馬遷、李白、杜甫、蘇東坡、關漢卿、唐伯虎、李清照、陸游、徐渭、八大、石濤、曹雪芹、鄭板橋、龔自珍、譚嗣同、梁啟超、秋瑾、魯迅、陳寅恪等等先賢巨擘,以及對世界一流優秀先進文化藝術思想的掌握吸收。她的繪畫,靈性敏覺,創新求變,色墨相融,獨具一格,在宋代繪畫走到21世紀這個艱難的關節點之際,開創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她寫藝論,哲理之辯,蕩思八荒,坐看星雲,獨釣銀河,啟迪和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對當代美術的發展進程產生著理論性影響。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者語) 周天黎作品 《命運之像一一尋問2020》 96cmx146cm 2020年(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提供) 誠如2009年11月21日《美術報》刊發的《記人文藝術家周天黎》文中寫道:「周天黎是當代中國畫壇一位具有獨特意義的人物。這不僅是指她在筆墨色彩光影等技巧上的脫俗創新、老道成熟,重要的是作為藝術家、文化學者、思想家的她,拒絕任何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世俗性枷鎖,把真實生活經驗的屏障打碎,邁進了情感與信念這道大門,對藝術對生存一直進行嚴肅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進行獨立而艱難的精神探索。她的作品正氣大象、秉風骨魂,剛健柔美相映,有對歷史語境、文化觀念、哲學思想的深層需求。在中國畫的百年流變中,作為中國的藝術家,她不斷追求真正的中國美學精髓,以藝術叩問時代精神。她面對當今社會,不斷尋求當代文化人的責任,追求藝術家對社會進步的價值,呈現出一種孤卓立大野般的大氣磅礴的文化氣象。」 2010年5月12日香港《文匯報》刊發的《孤卓立大野》一文中指出:「周天黎系藝術個性極為鮮明的當代藝術大家。她堅守中華文化的精髓,縱橫東西方美學,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者全俱。她有對其所處時代的敏感,有對當下文化及環境高出常人的認識。她站在人性和生命的高度去駕馭藝術,故她的花鳥畫奇情鬱勃,獨樹一幟,內藴筋、肉、骨、氣四勢,時代性、人文性、藝術性、獨創性共存。筆墨背後是深厚的文化和心靈掙紮中的憬悟、哲思探求的艱難,以及一位藝術思想家良善人性的呐喊。許多中外評論家衡論她致力『高尚之精神』,『人之靈、花之精與天地之氣渾然成了畫之魂。』『是中國文人畫在新時代重要流變中影響較大的代表性人物。』在海內外對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進程產生著理論性影響。」 2012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主席辦公室致周天黎函:「您的作品深具人文精神和思想哲理,流露高貴的情操,藝術價值傳世不朽。」 臺灣《新生報》2012年4月29日刊發周天黎《藝術沉思錄》時的編者按語寫道:「先驅是孤獨的,先驅的思想又是燭照歷史前進的火炬。周天黎,當代中國最重要的藝術家與藝術思想家之一;又是以現代學術方法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人物。這位被譽為『中國畫魂』的大師級畫家,身載悲憫情懷,以殉道者的血色心聲,追尋著往聖先賢的足跡,可以說,周天黎的存在不僅是文化中國的幸運,也是文明中國的幸運。她奉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宏大文化理念,恪守良知,上下求索,深得五千年的漢語氣脈和靈運,不斷地精神追問中,迎著時代的八面風雨,踏浪而來。」 2012年10月14日《中國改革報》在《人文之光》文中評述:「她那形而上的精神價值觀和自創的『積彩色調水墨』的精湛技法,她對社會、文化、歷史、現實的深度切入,橫亙著厚重與激情、深沈與個性的繪畫,使她的作品成為『百年來難得的傑作,百年後可藏可傳的書畫。』 周天黎作品《尚意——荷紅時節》 248cm x 123cm 2021年(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提供) 周天黎對結構知覺和墨彩知覺進行了極為粗獷剽悍的革命,讓人領略到一位守望精神境界的藝術天才,在指向心靈的巨大衝突時,以超現實的心靈圖寫,……烘托出物象的精神本質,孕育著穿越時空和歷史的能量,產生出一種生命形式、體驗形式與哲思形式的撼天動地的精神大展現! 面對中國歷史本身的波瀾壯闊,周天黎以學術良知與倫理責任俯瞰中華文化和藝術創作的前世今生。天風地氣,沈鐘盈耳,大思考才有大突破,周天黎的藝術和思想已成為這個時代不可磨滅的剛硬記憶,她正在為中國千年畫史寫下獨特而燦爛的一頁!」 百年西泠印社,凝鑄了中國最有重量的傳統人文精神。2012年10月28日,西泠藝苑舉辦「開啟人文藝術時代——周天黎人文藝術學術講座」。西泠印社負責人代表西泠印社致辭中論證:「周天黎的突出,還表現在她藝術表達的強度。正是她深厚的思想底蘊和人文關懷,賦予了她的畫作沈鬱博大的藝術氣質,給予觀眾強烈的衝擊力和感染力。她的作品,可以視作藝術家對長期以來精神苦旅的獻祭、對鬱積於心的苦難體驗的釋放。看她的畫,筆墨沉鬱粗放,構圖險峻厚重,大量大塊面的分割和幾何變形,營造出一種雄奇渾厚的氣韻,在看似傳統的花鳥畫題材中別出新境,將水墨語言的表達強度推到了新的層次。」 新華社2012年10月29日發出的新聞稿中強調:「周天黎的藝術觀點『藝術良知擔當著藝術的精神,藝術的精神體現在藝術良知——它不僅是中國美學格調的重要表徵,更是中國藝術的核心和靈魂!』被多位專家高度讚譽。」 《浙江日報》在2012年10月31日的報導中指出:「周天黎從時代審美的前沿來思考中國畫的傳統觀念和價值,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審美思維。其水、墨、線、謀篇佈局都體現著傳統功力和現代創新的有機結合。」 2013年5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如何真實呈現中國畫巨大價值與偉大成就》文章中引述:「對於中國畫壇當前狀態,香港美術家聯合會名譽主席、著名畫家周天黎女士,在其影響較大的美術理論著作《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思考》中,曾這樣描述:『思想迷惘,權威飄搖,人心浮躁,誠信遊離,炒作頻頻。』這種怪狀,導致大眾對中國畫出現嚴重的認知困惑和誤區。」 2013年8月號香港《鏡報》月刊在《哲思後的生命衝動》專論中說:「周天黎不止一次地闡述:『沒有哲思後的生命衝動,就沒有偉大的藝術。』其高昂的審美旋律中,融入了藝術家深層的哲學思考,情感張力極為飽滿,澎湃著思想的力量。對具有時代意義的藝術家來說,時代的變化,社會經濟、政治格局波動變遷中所產生的對人世間的悲憫情懷,勢必影響其藐視世俗浮名,煢煢獨立,並在藝術智慧、文化闡釋力、藝術想像力和精神氣質等方面凸顯出相當的標高,蹈厲鋒發,成就一家之言,確立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 2013年11月,周天黎當選為美術報十大年度人物。頒獎辭為:「2013年4月,周天黎積幾十年創作經驗和理論探索撰寫的2.6萬字的《我的藝術論》公開發表。她以執著的審美主見,支持開明進步,反對保守落後,字字句句滲透著她對中國藝術發展之路運思甚深、啟迪社會良知的藝術主張。在理論上,周天黎鮮明地提出新時代中國美術創新與發展的思想觀點:當代中國畫家要以進步文化、人文價值和文明精神去總攬全域,才能畫出不朽之作。」 杭州西泠藝苑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周天黎以排名第一的位置當選美術報年度人物,為藝術界帶來人文的正能量。她是一位站在當代思考前沿,具有悲天憫人情懷,敢於直面時弊,真誠表達心聲的思想者;是融匯中西藝術,既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又信手拈來西方繪畫的色彩及語言的藝術創新者。她極為鮮明、獨具特點的純個人化的藝術語言和她的藝術思想,在中國思想史和藝術史的天空必將照耀和溫暖漫漫求索的人們。並在藝術界百舸爭流的時代,成為我們最具共鳴的聲音。」 臺灣《中央日報》社長兼總編輯江偉碩表示:「周天黎老師學識豐厚,德藝雙馨,是我和我朋友們都敬重的一位大畫家和藝術思想家。我們為周天黎老師當選美術報十大年度人物感到高興,並表示真誠的祝賀。」 香港美術家聯合會主席王秋童表示:「周天黎是當代中國一位傑出的人文藝術家,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凝練出超卓的筆墨。她是源於傳統又大膽突破傳統、風格獨創的典範。開拓了中國畫花鳥大寫意的新語言。」 國務院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曹意強在《周天黎的藝與境》一文中寫道:「周天黎的作品構成了一個獨立的形式世界與精神空間,她在繪畫裡融注了對社會、歷史與人的生存、人的命運、人的靈魂、人對世界的理解、人與自然關係的深深思考與苦苦求索,延續著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中那種最可貴的精神與人性的尋覓,當然還有更多對於藝術本體的可貴探索和有益實踐,以及高超的自我獨創的『積彩色調水墨』的色墨技法和新銳的審美形式,並為之篳路藍縷,殫精竭慮,鑄就了其作品人文與學術的雙重價值,因而使她成為當代中國最重要的藝術家和藝術思想家之一。」 老一輩的著名美術史論家、12卷本巨著《中國美術史》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觀察》雜誌創辦人、美術研究所名譽所長鄧福星認為:「周天黎傑出的藝術成就是客觀存在、有目共睹的。她是極少數能夠跳出美術界各種小圈子、各派別,站在人類藝術發展的高峰來俯視和思考中國繪畫創新與發展的大藝術家,且能以獨具見識、融匯中西的美學理論來相互映發自己的創作實踐。她的繪畫別致獨造,自成一格,迥然有別於人們司空見慣的各種流行範式;她的著作《我的藝術論》、《藝術沉思錄》人文藝術思想之廣博與深邃,是藝術史上具有時代意義的文獻,隨著歲月的延伸,會逐漸呈現出對於中國美術史的重要意義。對她的完整丈量也勢將成為一門研究學問。《美術報》編者刊發該文,為我們時代人文藝術的發展推出思想理論的文本,眼光和膽識值得稱讚。」 周天黎作品《歲月的記憶》 180cm x 90cm 2020年(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提供) 在繪畫上,周天黎是一位融匯中西的創新者,同時,她又是一位充滿哲學思考的藝術思想家。周天黎認為:「真正的藝術大家、大師的個體命運需要放到整個時代的變遷中去彌厲,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手藝才技,還有精神方向的選擇及高度;卓越的藝術總是反映人的生命價值和人類思想的進步,使之成為社會變遷和人文脈絡最可信賴的圖像文獻。藝術家的生命同時也是一個真善美的靈性輝耀,被自由的靈魂堅定支撐,與天道和常理同在。在這個極需要真實的時代,沒有精神硬度、沒有信仰者很可能藩溷在試錯中的形式主義和陳舊乖劣的筆墨程式中還不明所以。」 周天黎以清醒者的傲岸正道直行,修身治學。以自己通古達今的傑出才華和世俗潮流抗衡,以中華文化人文氣脈托命之志,以人文主義者獨有的大悲憫與大擔當,高蹈風骨,孤峭獨峙,追求聖賢襟抱。她具有獨立的藝術視野和強烈的精神追問,具有放眼人類文明與歷史整體的思想高度及膽識,撰寫了一系列見解深刻、具有啟蒙意義的理論文章。已發表的藝術與人文理論著作有《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思考》、《一個中國女畫家的思想片斷》、《為思而在》、《心語》、《藝術沉思錄》、《憑弔梵•劄記》、《我的人文求索》、《我的藝術論》等,在美術界、文化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許多專家學者譽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思想性貢獻的重要文章之一,其學術成果與藝術成就拓寬和提升了當代中國畫的美學境界。 周天黎洞悉現實和人性的黑暗,但仍希冀最超然的價值和理想,並以明澈的態度闡明瞭這個時代人文精神危機與藝術良知的命題。她在陳舊文化思維定式與邊緣激進思想、先進人文理念三方碰撞角力的時刻,叩響著風蕭蕭兮般的人文反思,狷介奇遒,笑傲群倫,擔綱著藝術啟蒙、審美感召和文化傳承的社會責任,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人文發展,參與了人類社會歷史當代文明進程的文化建構。在善與惡、進步與逆流、光明與黑暗的永久較量中,正相契合民族復興和精神重建的偉大使命,是當代美術界影響較大的代表性人物。 (原刊2013年12月7日《美術報》) 周天黎作品 《靈瑞之花》248cm x123cm 2021年(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提供) 著名美術史論家范景中指出:作為具有強烈歷史意識與文化擔當的知識份子,周天黎並不滿足於「遊於藝」的皎皎風雅,其人格的獨立與超越也絕非僅僅體現在她的藝術實踐之中。她在文章中發問:「纖毫任幾重,歷經多少艱難困苦才能玉汝於成?道心微茫,蒼蒼莽莽,擊壤不吟,南熏誰操?」這樣的情懷與孤獨感總讓我想到薊北樓上的陳子昂,又或是想要徹悟宇宙人生的浮士德。 中國傳統儒家知識份子的理想,是以「格物誠意」為基點,漸次完成「修齊治平」的道學實踐。而周天黎女士是一位立足於儒家傳統,同時深具啟蒙精神與現代意識,具有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大情懷的知識份子。她推崇人文精神是文明社會不可或缺的奠基文化,履步那些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中外文化先賢哲人,借文章上下求索,澆己塊壘,有縱橫之勢,有沉著之情,讀之常有痛快酣暢、肝膽相照、湖山跌宕意氣如潮之感。她疾呼藝術家的人格重建與社會擔當,堅信「人品」與」「畫品」之間有著無法回避的牢固關聯。她敢於痛陳時弊,指出為畫者」「……縱然有唐髓宋骨,翰林流韻;哪怕是溢彩錦繡,聲名鼎沸,風高浪急、草寇稱王;這些捏塑又有怎樣的力量影響和混淆著中國畫的價值評判,誤導著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最終的歷史結論必然是幾株枯樹臨秋風,頹勢難挽,掂量起來,只是現代文化中的精神廢物。」因此,在周天黎看來,風格之爭只是藝術發展史中的皮相,她堅信「傑出的藝術必然來自於文化、哲思、美學、價值觀及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來自於藝術家內心的真誠表現。藝術如果失去了內在的誠實與情感,作品則流於淺薄與虛偽,猶如沙土上建高塔,清水裡撈月亮,藝術意義無從談起。」在這裡,「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石濤所說的「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也在道德價值評判的層面上獲得了嶄新的意義。 (原刊2015年4月2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郝青松評述:之所以周天黎的藝術如此特別,且富有思想和抱負,特立獨行於當今中國畫壇,廣受推崇,主要在於她本身就是一位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周天黎以自我孤寂而又極為頑強的精神求索,對置身於這個激變的社會文化作出了帶有洞察性的前瞻思考與藝術上的激情表達,她的作品同時獲得了精神和美學的賦形。 可以說,精神上,她是時代夤夜裡真善美的持燈者;也是一位當今畫壇不多見的,有著面對崇山峻嶺、仰望星空大情懷的大藝術家;我們有理由期待,面對歷史的檢驗,會說明周天黎的出現與高峙,是中國美術界的一種幸運!她的藝術與藝術思想也將成為中國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奠定自己的專屬座標。 (原刊2019年5月11日《美術報》) 周天黎藝術思想文論集《思想與藝術》(修訂本)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提供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的周天黎思想藝術文論集《思想與藝術》,被列入2019年年度好書。《思想與藝術》第2版(修訂本)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發行。 【浙江大學出版社推薦詞】: 當代大畫家、人文學者周天黎具有獨立的藝術視野和強烈的精神追求,具有放眼文化與歷史整體的思想高度,本書是她的一系列見解深刻、具有啟蒙意義的理論文章的合集。這些文章在精神意氣上真正體現了「一掃當代蕪穢之氣」的藝術表達,她的學術成果拓寬和提升了當代中國畫的美學境界。 從某種程度上講,周氏的思考不僅限於藝術本體,更上升至生命與文化復興的層面。如本書中所收錄之《我的藝術論》《藝術沉思錄》《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思考》,等等,都在畫壇引起了巨大的影響。書中新收錄了作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創作的《大醫無彊》《生命之春——封城之後》等繪畫作品,以及關於這些作品的創作感言與評述。作者的智慧亦在於此,她從美術界脫離開來,站在一個更高的文化維度上來重新反思美術界的問題,其論可謂高屋建瓴、鞭辟入裡,引人深思。 (周天黎美術館資料室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