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藝術館展出莊連東彩墨創作 歡迎大家到館欣賞

莊連東教授將彰市、鹿港、員林等重要地點融於畫布,象徵彰化富活潑、多元的文化。(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出生於彰化縣溪湖鎮、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的莊連東教授,以水墨和書法見長,作品曾在國內各大比賽獲得獎項,並在國內外舉辦過廿四次個展與數百場的聯展,出版個人展覽畫集九冊,獲得極高度的評價。應市長林世賢之邀,七日起在彰化藝術館舉辦「導嶼‧臺灣‧彰化情二○二二莊連東彩墨創作展」,主秘許晉嘉歡迎大家到館欣賞。 莊連東教授曾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的系主任,在培育人才的教育崗位上造福無數學子,除了教學與在創作之外,莊教授並且致力於創作理論論述發表,協助地方藝文活動與產業推展,更積極服務社會藝術發展工作,從擔任國內重要美術比賽獲藝術相關活動評審委員,到舉辦專題講座,處處都可以見到他辛勤付出的身影。 此次展覽,涵蓋莊教授近年來鍾情探討的有關島嶼文明生成背後指涉的種族文化交融問題、臺灣多元文化匯聚形塑的區域特色,以及彰化故鄉歷史回視的思古幽情等。公所主任秘書許晉嘉很佩服莊連東教授以關懷環境與熱愛鄉土的心情進行彩墨創作,且將其用心創作的心得就教於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鄉親故友,歡迎大家於展覽期間踴躍到藝術館觀賞。

Read More

「忍者哈特利」作者藤子不二雄Ⓐ自宅過世 享壽88歲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根據日媒報導7日日本國寶級漫畫家「忍者哈特利」、「怪物王子」作者藤子不二雄Ⓐ,被發現於自宅過世,享壽88歲。 藤子不二雄Ⓐ本名安孫子素雄,與藤子·F·不二雄(本名藤本弘),長期以藤子不二雄作為共同筆名發表作品,兩人各自發表了風格不同的漫畫作品,最終在1987年與藤子·F·不二雄的創作風格不同,因此決定不再合作,改以藤子不二雄Ⓐ的名義繼續活動。2008年時獲頒旭日獎章,2014年再獲頒手塚治虫文化獎特別獎。7日上午8時40分被發現逝世於川崎市的自宅內,享壽88歲。 逝世消息一出,如同1996年藤本弘過世一般震驚業界與許多粉絲,紛紛回憶起過去曾與他合作或是因為他本人或是作品得到啟發的各種往事。 (圖片來源 :公式 藤子A展 推特)

Read More

4寶爸草爺捐愛人啊版稅 助弱勢童

草爺新歌《愛人啊》版稅全數捐給紅心字會,幫助弱勢兒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兄弟你說》、《你聽我說》後,草爺6日推出新歌《愛人啊》,以為人父之心,唱出對女兒的愛;更宣布版稅全數捐給紅心字會,幫助弱勢兒童。 草爺新歌《愛人啊》發表會,MV男主角張勛傑,好友陸子玄、陳又禎、蔡允潔、柯大堡、卜星慧、漫畫家富伊等人到場支持,草爺的3個寶貝女兒也首次登台,替爸爸打氣。 草爺說,《愛人啊》一開始聽都會以為是情歌,但其實是要送給女兒的一首歌,「因為很多人都說,女兒就是爸爸的前世情人」。草爺也坦言,「談情說愛很容易;原來唱情歌,真的不容易」。 除了歌名邀請導演顏正國的書法題字;為了拍攝MV,還請來孫協志、張勛傑擔綱演出。草爺說:「2位主角都是我的偶像,更可以稱是我的回憶殺,希望透過這首歌,讓大家體會到愛人跟被愛的感受。」 張勛傑也現身發表會,笑說這支MV是自己在演藝生涯中,首次演出爸爸嫁女兒的戲碼,因為過去都是演新郎比較多。 陸子玄、陳又禎也牽著草爺的3個寶貝女兒─7歲的小屁蛋、5歲的小蛋頭、3歲的屁蛋頭上台替爸爸打氣。草爺笑說,自己有4個孩子,最小的兒子還在喝奶的階段,「就讓他在家跟媽媽好好相處,今天就是我和小三們談情說愛的時候」。草爺也感性說:「謝謝我的家人、太太、身邊的好朋友及粉絲,讓我感受到滿滿的被愛;也要謝謝紅心字會教會我,成為一個可以去付出愛的人。」 《愛人啊》也成為紅心字會年度公益主題曲,草爺也宣布歌曲版稅全數捐給紅心字會,幫助弱勢兒童。他說:「孩子們是我們的前世情人,紅心字會的小朋友更是我今生的情人,我會努力工作,好好賺錢,幫助和愛這些孩子們。」

Read More

陳美鳳默行善 率隊送愛心

陳美鳳號召《黃金歲月》演員霍正奇、王燦、蘇晏霈、羅巧倫一起送愛心到桃園藍迪兒童之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陳美鳳6日號召《黃金歲月》演員霍正奇、王燦、蘇晏霈、羅巧倫一起送愛心到桃園藍迪兒童之家。院長李雪櫻透露,陳美鳳在十多年前就默默送愛心,她也替院生致謝。 礙於疫情,《黃金歲月》劇組把物資送到門口,由李雪櫻代表收下,也致贈感謝狀給陳美鳳。陳美鳳表示,院方不只是給孩子一個家,還找職人教他們一技之長,讓他們可以順利跟社會接軌,「每一個孩子都是未來的主人翁,大家友善一點,讓社會更美好」。 霍正奇對院方十分感佩,尤其最近看到新聞報導世界戰爭不休,許多孩子遭受更大的迫害,看到藍迪兒童之家整個環境維持很棒,也讓孩子有溫暖的家,心裡也很溫馨。 陳美鳳帶隊做愛心 院方感念十年默默行善 王燦表示,日前有觀眾寄來一大箱冥紙,指名要給演反派的霍正奇、王燦、羅巧倫及吳皓昇,還恐嚇他們不要出門。為此,藉由做公益場合呼籲觀眾看電視要理性。王燦還打趣地說,或者送金紙也不錯,還可以燒給神明,替觀眾積福報。 蘇晏霈則說,很開心美鳳姊及2位製作人帶領,讓他們接觸到這麼棒的公益團體,笑說劇中的姊姊羅巧倫跟姊夫王燦也可以消業障,改邪歸正。 劇中反派性格顯露無疑的霍正奇也表示,許多粉絲開始討論起他了,讓他很緊張是不是要從王燦手中接棒;因為看到他們上山下海又雨淋,十分狼狽自己也是「挫勒等」。還向編劇喊話「吳皓昇比較壞,先處理他」 陳美鳳則說,自己在劇中還是被舊情蒙蔽,以為他是好人,但對接下來劇情發展,她自己相當期待。

Read More

作家曾寬離世 獲頒褒揚狀

一生筆耕不輟 推廣本土文學 屏東資深本土作家曾寬辭世。(記者毛莉翻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資深作家曾寬3月29日辭世,享壽81歲。曾寬一生筆耕不輟,書寫屏東的田園與人文,推廣本土文學,縣長潘孟安頒予褒揚狀。 曾寬本名曾富男,竹田客家人,曾任民立電台記者、潮洲國中教師、高雄百盛出版社總編輯、屏東社區大學講師,生前創作大量作品,散文、小說、傳記、報導文學、兒童文學等皆擅長,尤以田園散文最多。 屏東縣文化處表示,曾寬作品對於成長之地有深情的刻劃,從屏東的農業型態、山林、溪流、到客家的生活文化,以其豐富的體會與細膩的筆觸,寫實地反映屏東這片土地多元的地景與人文樣貌,讓更多人可以從不同的向度解讀地方,與土地產生情感的連結。 曾寬在《田園散記》一書序文寫到「我雖垂垂老矣,但,記憶深處,田園的種種,就像鮮明彩畫,呈現在眼簾,讓我不寫不快」,畢生熱衷寫作,永不氣餒、永不後悔的精神,令人感佩。

Read More

導演廖祥雄辭世 享耆壽90歲

導演廖祥雄2日於台北過世,享耆壽90歲。(翻攝自電影資料館資料照) 中央社∕台北6日電 導演廖祥雄曾與林青霞、秦漢合作,他執導的《真假千金》更助翁倩玉登上金馬影后。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秘書長呂俊銘今天證實,廖祥雄已於2日於台北過世,享耆壽90歲。 廖祥雄過去在中影曾拍攝《小翠》、《春梅》等片;其中由翁倩玉主演的《真假千金》,不只獲得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翁倩玉也憑此片摘下金馬影后。 廖祥雄結束與中影合作後,又拍了《誰家母雞不生蛋》等多部電影,並化名「白英」製作電視劇《六姊妹》及《溫情滿人間》。廖祥雄1980曾任台灣省電影製片廠長,之後轉任新聞局,從視聽處副處長當上電影事業處長,成為台灣第一個拍過電影的「電影處長」。 廖祥雄在任期內推動放寬電影檢查、訂立輔導金等政策,並於1993年獲選為「金馬三十風雲人物」之一,後轉任駐日新聞處主任,從事新聞外交工作。

Read More

〈中華文薈〉醫心‧土地‧人生

陳維斌 簡介 ‧台語歌曲作詞作曲家、牙醫學士、分子生物學博士。 ‧音樂活動 2005年東京日本橋公會堂「台灣心日本情」作曲發表會。 2007年台北國家音樂廳「斷層的台語歌集-黑白的彩虹」作曲發表會,並製作合唱CD。 2008年「桐花圓舞曲」第19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作詞人獎入圍。同CD作品「濁水溪溪水濁」應雲林縣之邀為雲林樂章。 2009年東京日本橋公會堂台北室內合唱團合同音樂會。 2010年日本琦玉縣八潮市日本音樂評論家青島廣志合同音樂會。 2010年個人專輯CD「流轉時光」由上揚唱片發行。 2011年主辦琦玉縣「福島支援募款慈善音樂會」。 2012年結束30幾年的旅日生涯返回台灣。 2014年應瑞興銀行邀約於台北市長官邸舉辦個人音樂會。 2015年成立演藝團體「典歌詩台灣音樂」。 2016年出版樂譜「陳維斌台語歌曲集(鄉土篇)」由樂韻出版社發行。 2016年完成六場「醫心盜樂」台語創作歌曲音樂會巡迴演唱會。 2017年由「PANA全方位音樂出版社」開始出版多種合唱單譜集。 2018 「水面月影」在美國最大合唱出版社Walton Music出版,是現代台語歌曲在美國出版之創舉。 2019年作詞作曲製作合唱CD「大地之歌~用台語為城市寫歌」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唱,並出版樂譜。 2018-2019年做為「107到108年度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計畫」之新北市的竹圍國小主題,橫跨三個學期。 2019年舉辦「月‧光‧花」陳維斌,楊瑞瑟,陳麗嬋,蘇維倫,聯合音樂會。 2019年發表論文「臺語歌的悲情感與鄉土味之科學解析」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之「聲音的歷史」研討會。 2020年謳馨出版社高中音樂教科書,「桐花圓舞曲」「祝福」欣賞及教唱。 2020年「見笑」, 「爸爸威風」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指定曲。 2020年出版「陳維斌台語藝術歌曲集」女聲版、男聲版、重唱版,並舉辦出版音樂會「海島戀歌」出版音樂會。 2020年提案公視台語台製作台語兒歌節目「咱的歌」並負責製作音樂部分。 2021年「恬靜的湖邊」「春天永遠佇你身邊」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指定曲。 2021年翰林出版社國中藝術課程教科書教唱「桐花圓舞曲」。   作者/呂麗莉 如果有人說要去聽台語歌曲演唱會,你想像中的場景會是什麼?小巨蛋?林口體育館?還是北流或高流?2022年一場台語歌曲演唱會,舉辦地點都不在上述的想像中,而是在國家音樂廳!《人生七章-陳維斌臺灣歌謠巡禮》雖然全場都是台語歌曲,但是和一般耳熟能詳的台語流行歌曲不一樣,全場都是陳維斌醫師的新創台語歌謠,並且以合唱方式來表現。   牙醫藏台語樂魂 陳維斌這個名字不在大多數人的記憶裡,他原本是位牙醫師、生物科技博士,旅居日本30多年,直到10年前才回到故鄉台灣。他酷愛音樂與文學,長年在海外,台灣音樂更是他生活中的慰藉,然而當台語新歌創作的數量無法滿足他對母語的渴望,促使陳醫師就此走上台語歌曲的創作之路。 受限於歷史和地理因素,台語歌曲無論歌詞或是旋律、和聲,都不容易和其他語言歌曲一樣,自由自在的發揮。因此,陳維斌認為,要把台語歌曲傳承下去,無論歌詞或音樂的表現方式都必須有所改變。   傳承台灣好聲音 聽他的歌,首先很容易感受到的,是歌詞的改變。台語歌詞在台語文字化不普及的狀態下,詞彙數量已經出現相當程度的萎縮,這也是文雅台語歌曲產生斷層的主因。此外,歌詞有對仗及押韻的要求,要優化歌詞,首先得把諸多被遺忘的文雅詞彙找回來,讓聽眾的耳朵再次對這些詞彙產生記憶,也成為撰寫歌詞的最大難題。雖不容易,但為使台語歌曲題材更寬闊、更具美感,陳醫師認為,這是一條即便艱難也要堅持下去的道路。   獨特台語歌靈魂 談到歌曲的旋律創作,陳維斌的作品並沒有給人「台語歌曲比較悲情」的刻板印象,還增添了些幽默成分。他在創作時,讓台語歌曲的音階,更接近西洋大小調音階的結構。長年旅居日本,也讓其作品兼融了古典音樂與東洋音樂精神,這些因素和台語語音、語韻結合起來,形塑出陳維斌台語創作歌曲的獨特靈魂。 這個新風格,在藝術及教育面向上都受到重視,不僅入圍傳藝金曲獎,也經常獲選為台北國際合唱大賽、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指定曲目,更收錄在國中「藝術」科目及高中「音樂」教科書中,成為全國學生學習台文歌曲的必修教材。陳醫師的作品「水面月影」(Floating moon on the water)更獲得美國沃頓出版社(Walton Music)的邀請,成為唯一在海外正式出版的台語歌曲。   修補台語歌斷層 陳維斌的台語歌曲創作之路大約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什麼寫台語歌曲 音樂會名稱:《黑白的彩虹~斷層的台語歌集》 1.2005年5月於東京日本橋公會堂。 2.2007年9月於國家演奏廳。 3.〈桐花圓舞曲〉2008年入圍第19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人獎,為該年度包括流行歌曲類在內唯一的台語歌曲。 4.在上揚唱片行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專輯的名稱叫做「黑白的彩虹」。 1996年母校台北醫學大學的合唱團來東京演唱,為了撫慰我們的遊子情懷」,他們唱了很多台語歌,人人都聽得淚流滿面。合唱團演唱的台語歌曲雖然令人感動,卻也留下了幾個疑問。為什麼斷層了將近20年,台語歌曲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為什麼少數的幾首新歌,歌詞還是缺乏委婉曲折的表現?為什麼歌曲基本上還是停留在五音音階的型態上面?為了解決這些疑問,陳維斌開始嘗試使用「斷層」的台語來寫歌。「斷層」這兩個字,是因為當時並不真正清楚這些年來台語歌的「詞」和「曲」有什麼變化,只能用在台灣時的感覺來寫歌。在東京開過作品發表會以後,師大音樂系主任柯芳隆要他回台灣從頭唱一次給他聽、第2年就在國家演奏廳替我開了第一次在台灣的音樂會《黑白的彩虹~斷層的台語歌集》。   醫心盜樂譜鄉愁 陳維斌在《醫心盜樂》大海報前留影。 第二個階段:將音樂帶回來台灣 音樂會名稱:《醫心盜樂》 1.2016年《醫心盜樂》系列音樂會在台北市、新北市、港都高雄、府城台南、台中、北港展開台灣巡迴。(台北室內合唱團,台中室內合唱團,點心擔合唱團) 2.出版陳維斌台語歌曲集鄉土篇 帶著累積多年的台語歌曲作品回到台灣,開始摸索爬上夢的階梯。回台灣3年以後,2016年終於實現了夢想的第一步,靠自己的力量在台灣舉辦了第一次的巡回演出《醫心盜樂》。「懷著一顆深沉與謙卑的心,醫者想要在天地之間盜取音樂的真諦。醫者搭乘文學之舟,划入音樂之海,他漸漸發現這一片海是如此的浩瀚,他不知道自己能夠制御這條船征服大海,還是有一天會被這片大海淹沒。」這個想法加上音樂教育大師邱垂堂老師的催生,終於有了「陳維斌台語歌曲集鄉土篇」這本樂譜的誕生。這本樂譜為了期待能讓學習者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效果,樂譜中的每一首歌曲都可以用QR CODE連結到專設的網站。在網站中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找到四個錄音。歌詞朗誦的錄音、鋼琴伴奏的錄音,以及獨唱和合唱範例的錄音。   人生七章見真情 第三階段:用合唱的方式表現 音樂會名稱:《大地之歌~請聽城市的聲音》 《人生七章-陳維斌臺灣歌謠巡禮》 1.美國最大的合唱樂譜出版社Walton Music出版〈水面月影〉,是唯一一首在海外出版的台語歌。 2.舉辦巡迴演唱會第2個系列《大地之歌》,用18首歌為全台的18個城市各寫了一首歌,並發行CD與出版樂譜。 3.舉辦第3個系列演唱會《人生真情》。其中聯篇套曲〈人生七章〉嘗試用十四行歌詩詮釋人生的七種面向「生」、「路」、「厝」、「病」、「愛」、「老」、「死」。 馬勒的「大地之歌」,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只要是稍有涉獵古典音樂的朋友,都可以感覺到這兩首曲子所帶來的脈動,因為這兩首曲子掌握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故鄉的大地。當「大地之歌」的心情遇上了「芬蘭頌」的精神就產生了創作屬於台灣「大地之歌」的動機。「大地之歌」系列用台語為城市寫歌,除了要創作出可以和其他語言的歌曲平起平坐的臺語歌曲,還有一個目標是要重建台灣人「共同語言的家」。 陳維斌引用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語言的家」概念:「語言是存在的寓所」,意指說共同的語言象徵一群人共同的家。本來台語應該是台灣大多數人共同的「語言的家」,但是這個家已經不是當初自然形成的狀態,變成是另一個新蓋的房子旁邊的舊屋。新家越蓋越大,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間,而原本存在的「台語的家」卻遭到風吹雨打而顯得破舊不堪。使用合唱的表現方式,便是希望能邀請更多人一同參與,共同重建老家的一塊磚、一片瓦,讓老房子能再次成為舒適的生活空間。 睽違3年,正逢世界遭受疫情劇變之後,陳維斌在3月28日發表的第3個音樂會《人生真情》系列,從土地轉向描述人生,從我們每個人自生到死,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都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以十四行詩創作 《人生真情》系列,以全新創作聯篇套曲〈人生七章〉為軸,透過「生」、「路」、「厝」、「病」、「愛」、「老」、「死」七個人生面向來詮釋「愛」。〈人生七章〉套曲是陳維斌第一次只擔任作詞人角色,委邀當代作曲家余忠元譜寫混聲聯篇合唱曲,陳維斌將每個篇章的歌詞,都用十四行構成,並稱之為「台語十四行歌」,頗有類比「英文十四行詩」的姿態。英文十四行詩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體裁,從每一行詩的音節數,到押韻的位置都有其格式規定。非英文語言要完全符合英文十四行詩規則都有極高難度,更何況台語有詞彙不足的根本問題。因此,作者稱之為「十四行歌」而非「十四行詩」,但陳醫師挑戰十四行詩的工整體裁來創作歌詞,已經為台文詩歌立下了全新標竿。 音樂會上半場的亮點,除了合唱連篇套曲〈人生七章〉之外,也演出陳醫師全新創作〈鼓動心動〉、〈月光色的頭鬃〉、〈唱一首溫柔的歌〉等曲目,下半場則演出特別為兒童所編曲的〈101迎新年〉、〈阿里山的小火車〉、〈今日哪又閣咧下雨〉、〈放天燈〉。另外,音樂會也演唱〈桐花圓舞曲〉、〈祝福〉、〈濁水溪溪水濁〉等陳醫師廣受歡迎的歌謠。 音樂會最後還有為這場音樂會所特別創作的大合唱:〈Formosa-麗〉,題材是位於獅子座的系外行星「HD100655b」,這顆行星被命名為日月潭的所在地「水沙連」, 英文名則是邵族語的「Sazum」。而它所圍繞的恆星「HD100655」,則命名為「麗」或「麗星」,英文名稱作「Formosa」。

Read More

許瑋甯疫下拍攝 心疼劇組人員戴雙罩

許瑋甯在《她和她的她》裡雨中狂奔,呈現溫柔的力量,她形容自己飾演的林晨曦是被煙霧繚繞的角色。 (八大電視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演員許瑋甯近期新戲不斷,除大談師生戀的《第9節課》;也在《她和她的她》詮釋受創傷女性,該劇因疫情期間艱難拍攝,讓許瑋甯心疼得在大熱天戴雙層口罩、難呼吸的工作人員。 《她和她的她》由資深電影監製葉如芬擔任總監製,曾入選威尼斯、柏林等國際影展的導演卓立執導,劇本由金鐘編劇溫郁芳操刀,探討女性在台灣社會面對的各種困難與侵害,也是一個關於後來怎麼了的故事。 劇組日前公布首波卡司陣容,結集台灣電影、電視金獎帝后,包含許瑋甯、李程彬、李霈瑜、溫貞菱、于子育、丁寧、伊正、徐鈞浩、林哲熹、薛仕凌,及特別演出的陳以文、賈靜雯、吳慷仁、胡宇威、郭雪芙等人。 劇組也釋出主視覺海報,找來曾獲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的設計師林佳齡操刀,整體以溫柔的藍色調性呈現,畫面上女主角許瑋甯雨中狂奔仰望天際,以看似塗鴉沒規則的文字,詮釋受過重大創傷的女主角如何在漫長人生找出自己的價值。 許瑋甯分享,回想拍攝海報中呈現的這場戲時,還是疫情較嚴重期間,工作人員很辛苦都得戴兩層口罩,加上天氣非常炎熱,常有無法呼吸的感覺,在路上奔跑時,只有她因為工作關係,可以把口罩拿掉、自由呼吸。

Read More

龍哥美麗身影曝 王樂妍憶難忘

台視60週年大戲《美麗人生》由王振復(左起)、邱琦雯、柯叔元、方馨、王樂妍、陳謙文等人主演,6日眾人合體出席台北首映會。(台視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方馨、王樂妍及邱琦雯主演的新戲《美麗人生》今天舉辦首映會,現場播映片花出現已故金鐘視帝龍劭華身影,讓飾演其女兒的王樂妍回憶起當時與龍劭華對戲時,場場都讓她很難忘。 台視60週年台慶大戲《美麗人生》以1960年代高雄旗津為故事背景,展開兩代人糾纏的恩怨情仇與奮鬥故事,獲「文化部110年度電視節目製作獎勵」。 首映會上演員群方馨、王樂妍、邱琦雯、柯叔元、王振復、陳謙文、劉秀雯、黃仲裕、德馨、陳文山、唐豐、游詩璟、林可唯、張銘杰、游小白、洪浩竣、謝沂倫、Junior韓宜邦、田家達、何蓓蓓、尹彥凱、孫綻、林柏妤、茵芙等,集體亮相氣勢驚人。 《美麗人生》也是金鐘視帝龍劭華的遺作,他與王樂妍在劇中飾演父女,由於嗜賭欠債,常帶著女兒「跑路」,甚至落得嫁女兒還債。由於龍劭華驟逝,角色最後由夏靖庭接力完成,台視也表示會保留龍劭華演出,身影就片花中登場,讓同劇組演員相當不捨,柯叔元忍不住仰望天空說:「相信龍哥今天也有在現場看」。 王樂妍也激動說,觀看時一直忍著不讓自己掉淚,「和龍哥的每一場戲都很深刻,又要把我賣掉、又要我逃婚,所有崩潰的哭戲都是和他對戲」,並透露兩人在劇中拉扯都是來真的,曾一連5、6次把龍劭華用力推開,「龍哥都很真實的真情流露,互相丟接球很開心」。

Read More

韓影夜叉來台取景 導演手寫信道謝

韓國影帝薛景求主演電影「夜叉:浴血諜戰」在台灣、韓國兩地取景拍攝,在預告片中便已出現台灣夜市街景等畫面。(Netflix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5日電 曾來台灣取景的韓國諜報電影「夜叉:浴血諜戰」今天在首爾舉辦記者會,演員們除了難忘台灣夜市美食滋味外,更透露導演貼心手寫中文信,感謝台灣工作人員協助。 「夜叉:浴血諜戰」由奪下韓國影壇3項電影大獎(百想、大鐘、青龍)的大滿貫影帝薛景求,以及韓劇「魷魚遊戲」朴海秀、韓劇「鬼怪」的「三神奶奶」EL、男團GOT7成員朴珍榮主演。 電影描述一名檢察官獲派前往全球間諜最大的交戰地中國瀋陽,監察專門執行秘密任務的黑色小組以及聲名狼藉的小組領袖,因而捲入間諜之間的殊死戰。 Netflix今天發布新聞稿分享,為拍攝槍戰戲,劇組在片中使用槍枝36支、子彈數約7700發,堪稱是韓國影史中,使用子彈次數最多的電影。薛景求在記者會上透露,拍戲現場有請2名教官指導,一位是曾在情報機關工作,另一位是特種部隊出身,從基本姿勢開始指導演員。 「夜叉:浴血諜戰」片中的場景雖設定在中國瀋陽,但實際上都是在台灣、韓國兩地取景拍攝。日前預告片中,便出現台北萬華華江整建住宅、遼寧夜市及台北街景,劇組也有特別到高雄六合夜市及岡山拍攝。 朴珍榮分享,雖然較晚投入在台灣的拍攝工作,但來到台灣後,也跟大家一起逛夜市,度過相當愉快的時光。朴海秀則說,劇組在台灣的空檔,都會一起喝酒聊個人私事,因此感情特別好;而他更難忘的是在台灣拍攝的最後一天,導演羅賢還特別把台韓工作人員聚在一起,並親自寫中文信給台灣工作人員,這樣暖心的方式讓朴海秀特別感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