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心窗

 文/攝影 Hugo  有幾年的時間,我們只能窩在小小數坪大的小套房裡,完全沒有對外透氣的窗子,因此外頭刮風下雨出太陽,都與我們無關,我們幾乎整天整年都開著燈,想像如果有一扇小小的窗,小小的鳥鳴,小小的落葉,小小的雲朵經過,小小的晨曦和星夜經過,我們就很幸福了。  這面牆就很幸福,就有一扇小小的窗。  窗下。  一朵懶懶的烏雲,被風一吹就散了,躲在窗下閒閒地懶散地睡著了,從此就賴著不走了。  偶爾會有雨落下來,長長淚痕一般,淺淺在牆上留下趴在上面哭的往事。但不論是雲或雨,一角的兩三枝長春花不知熬過幾番雲雨了,自從由牆角裂縫中神蹟般斜斜全力穿出後,懸在右下角的一邊,誰也摘除忽略不了它們,至少對我來說,風將看似弱不禁風的長長細細長春花葉枝條壓下去,卻也容許它們依舊回彈起來。為此,為了那堅毅的幾朵小小長春花,我耗去近乎五百張照片與時光,只為了抓取它一張最搖擺的光影容顏,而不得不同時注意這面看似平凡無奇的灰牆。  因為灰牆上有這唯一扇小小獨立的窗。  這扇窗,幾乎始終是關閉著。不論是午後的陽光總是斜斜爬上灰牆,爬在長春花葉枝條上,或爬在那牆上的烏雲或雨痕上,它,那一扇窗始終是關閉著,只有在陽光,雲雨和長春花都隱身到黑暗中,淡淡的燈光才從那玻璃窗洩漏出來。一扇門可以開關,因此人可以走出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一扇窗也可以開關,不過不必走出去就能追求外面的世界,只要將它打開,只要將心放出去,就能試著輕鬆與外界溝通交流,甚至做出最美好的想像,和思索。  遺憾的是,這扇小小的窗,高高獨立在灰牆上,始終關閉著,就如同把自己的心眼關閉一樣,只有我偶爾見到夜晚的燈光窗影,窗內的人並不需要烏雲或雨痕,和風中搖擺的長春花嗎?  我在猜想,這窗內的人幸福嗎?這扇窗幸福嗎?季節和歲月日夜從窗外掠過,用雲的漫步,用雨的快跑,用長春花在風中搖搖擺擺的跳躍,時光在灰牆的斜影上跳過來跳過去,然後緩緩在我不注意的時候,靜默走過那扇小小始終關閉的小窗窗外。  想想,大多數的房子至少都會有一扇窗,人人的心中不也有一扇窗?有人在心中可能深藏的是一扇封塵已久的窗,有人可能打開的是敞亮宜人的一扇窗,有人可能擁有一扇不為人知的回憶的一扇窗,有人打開窗就是天堂,有人打開窗就是慾望,不同的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扇窗,我們也許看不清別人的心窗,但我們又何嘗看透自己的心窗?再想想,我們又能看懂鄰居隔壁房子牆上的每一扇窗嗎?  這扇看似平凡卻總是始終關閉的窗,難道也藏著關閉著一些秘密。這世界上,總是如此,有些窗總是開的,有些是關的,有些開開關關,那麼站在窗後的又會是怎樣的人呢?他們又是怎樣看待一扇可以打開卻始終關閉他的窗呢?而有些窗是不易打開的,比如刻意上關閉的心窗。  現在,只要我願意,就能走上住家的頂樓陽台,看見隔鄰這面灰牆上一扇小小始終關閉的窗,甚至,這關閉的窗裡面似乎還刻意黏貼阻擋陽光的貼紙。這樣的一扇窗似乎阻隔了外界世界,也阻隔了自己的心眼和感知,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我閉起眼,心裡也總會很清晰浮現起這一扇窗,但不知道,這始終關閉在窗裡的人是否會打開心窗?  有了一扇窗之後,我們從窗內望向窗外,亦或是由窗外看向窗內,不過,窗只是固定在那裡,不論是打開或關閉,如何從內望或由外看,想必它都早已看盡一切世間煙塵了吧。

Read More

2020鄧雨賢紀念音樂會「夏夜˙三線情」本周休二日登場

2020鄧雨賢紀念音樂會「夏夜˙三線情」本周休二日登場,今年將有更多鄧雨賢鮮為人知的作品推出,以饗樂迷。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紀念一代音樂大師鄧雨賢,新竹縣文化局每年仲夏舉辦「鄧雨賢紀念音樂會系列活動」,今年除八月一日在芎林鄉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夏夜˙三線情」音樂晚會,二日文化局演藝廳也有音樂會,邀請大家向鄧雨賢大師致敬。  「夏夜˙三線情」紀念音樂會廿八日舉辦開幕式,鄧雨賢外曾孫趙奕喬與趙奕翔兄弟檔先行演出,以優美的鋼琴與小提琴對彈對拉,帶來鄧雨賢的作品十八姑娘與芎林小調歌曲。  客委會副主委鍾孔炤表示,鄧雨賢老師的知名作品姑娘十八一朵花、望春風等,其實也有客語填詞,只是傳唱度不高,鼓勵大家多唱客語版。  縣長楊文科表示,芎林鄉與鄧雨賢密不可分,每年舉辦的「夏夜˙三線情」紀念音樂會,令樂迷引頸期盼,除了今天邀請到金嗓天王天后殷正洋、萬芳同場高歌開唱,在地客家子弟黃子軒與山平快、竹友混聲合唱團、新竹交響管樂團、芎林國小合唱團,人聲、管樂互相穿插搭配演繹鄧雨賢的作品,節目精彩可期。  文化局長田昭容表示,二日下午的音樂會,即日起於文化局服務台開放索票,邀請大家一同共度最美的音樂邂逅。

Read More

愛情長跑9年 艾成王瞳登記結婚

走出不倫戀陰霾,艾成和王瞳28日在教友陪同下完成結婚登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走出不倫戀陰霾,艾成和王瞳28日在教友陪同下完成結婚登記,並先後在臉書發表結婚宣言,透露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從2020年7月28日起,我們在神的見證和親友的祝福下決定攜手一生」。  王瞳(本名吳姍耘)和艾成(本名蔡艾成)愛情長跑多年,儘管王瞳去年與馬俊麟傳出不倫戀,且尚陷官司中,但艾成不離不棄的守護,讓兩人也決定登記結婚,互訂終生。王瞳坦言,過去這一年讓她狠狠上了一課,但也因為如此更讓她看清楚「真正的愛,是什麼模樣!」  艾成在臉書公布喜訊,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稱這次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大家,是不想浪費過多的媒體資源,及在工作場合上模糊了焦點。  艾成坦言,「我有一顆為瞳瞳捨命的心和永不離棄的愛」,也許有人會笑他很笨、很傻,但從9年前在一起到自己被鬼附身,王瞳一直對他不離不棄,遠大於自己對她的付出,「在我最狂妄自傲的時候,在我最糟最不堪的時候,常人都束手無策,避之唯恐不及的情況下,瞳瞳無怨無悔的陪在我身邊。」  王瞳也在臉書寫下,「9年了,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卻佔據了我人生中最關鍵的部份。謝謝這段旅程中的驚心動魄,尤其是2019年,讓我狠狠地上了一課。也因為如此,吳姍耘小妹妹,必須長大了。」特地感謝另一半艾成,「他讓我明白,什麼是不離不棄,無條件接納的愛」強調未來無論高山低谷,兩人都會一起走過。  王瞳與艾成登記結婚,《多情城市》演員群也紛紛獻上祝福,與王瞳交情匪淺的柯叔元笑說,終於把王瞳嫁出去了。即將在劇中搭檔的許仁杰也覺得,王瞳與艾成風風雨雨過來了,一定能夠克服更多的事情,也會留下很多美好的東西。

Read More

炎亞綸短跑爆發 全拜小強之賜

炎亞綸擔任《2020國家地理路跑》環保大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世界地球日」50週年,《2020國家地理路跑》28日宣布,將於8月9日從總統府前出發,為地球而跑,環保大使炎亞綸笑說,自小就是田徑校隊,但卻是被蟑螂嚇出來的天份。  炎亞綸擔任《2020國家地理路跑》環保大使,現場擺出跑步姿勢表示,自小就是田徑校隊,參加過短跑、跳遠、拔河比賽,還曾經參加過北市運,但也笑說,會發現自己有短跑才能,是因為有次同學拿蟑螂嚇他,他吃驚之下一路狂奔到操場,轉頭發現沒有一個同學追得上他,這才知道自己很會跑。  有健身、游泳運動習慣的炎亞綸表示,平常在健身房跑步都是9K起跳,如果要他到戶外挑戰21K,可能要跑個兩天才跑得完。 炎亞綸田徑天賦竟是蟑螂嚇出來的 不過,談到對環保議題的特別關注,炎亞綸表示,其實深受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投身環保運動的影響,所以自己平常就有常在使用環保杯、環保筷的習慣,也曾經努力嘗試一週有3天不碰肉食,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質,讓地球少點負擔,力行環保的好處就是能讓心情變好。  炎亞綸也化身「炎教授」呼籲,做環保是很開心的事,減少使用塑膠等物品,減少對海龜等動物的傷害,而且從周邊生活開始做起,像是冷氣不要開太冷,犧牲一點生活品質但卻可以讓地球更美好。

Read More

林宗興返華藝任教 發揮音樂長才

藝人林宗興(中)開心回母校中華藝校任教,希望能提攜學弟妹們。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曾在超級偶像歷時九個月比賽拿下第三名,合輯又曾入圍金曲獎,也為政治人物歌演唱競選歌曲「咱尚愛的所在」的創作型歌手林宗興,新學期將返回母校中華藝校任教;他說「真的很開心」。 林宗興目前與澎恰恰合作主持公視節目「話山話水話琳瓏」,跨域當起助理主持人;而在「動脈音樂」方山亮老師旗下成為歌手,多年來,林宗興也在推動台語新浪潮,以新型態的台語流行歌曲走向,來吸引這一代的年輕人。  台語界創作型的歌手,寫歌演唱,曾出過三張專輯、二張EP,多角色跨域發展的林宗興,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未來新星;他認為,這一路走來,中華藝校給了他藝術的養份,讓他快樂的「玩三年」,影響深遠。 二十年前,就讀華藝音樂科流行音樂組,林宗興說,當時的華藝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而且老師教學也很開放,讓他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學習。 他說,因熱愛流行音樂,夢想將來組樂團成為歌手,每天背著一把吉他來上課,媽媽非常擔心的跟他說「ㄟ!你冊要好好讀哦!」他總是這麼回答「我書要讀,但我吉他彈得好就更好」。  畢業後到餐廳駐唱,後來參加電視「超級偶像」選拔得到當季的季軍,開啟了演藝事業。林宗興說,華藝專業又自由的學風,讓他快樂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所以,當學妹,也是音樂科主任葉姿華邀請他回來任教時,他開心的滿口答應了,「因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說。  葉姿華說,華藝音樂科的流行音樂組,是南部唯一開設的。在培養流行音樂的主唱,採取團體與一對一教學。此次延攬傑出校友林宗興返校,希望借重他在流行音樂的長才,好好提攜學弟妹們。

Read More

男團未來偶像 守望弱勢兒童

偶像男子團體「FUTURE IDOL未來偶像」擔任紅心字會愛的召喚公益大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由韓國來台精選的最強偶像男子團體「FUTURE IDOL未來偶像」28日化身九大行星,以愛出發,齊聚為弱勢兒童點亮黑暗的夜空。  「FUTURE IDOL未來偶像」是由韓國公司RAINBOW STKT製作指導的最強偶像男子團體,由隊長擔當紀源,率領團員張子龍、吳承恩、張灝、李政衛、范庭瑜、徐承宏、劉詩笛、鄭家祥、陳柏諦、呂尊揚共11成員,強調唱跳實力派、超燃舞台魅力。  由於出道單曲「We Are Future Idol」,歌詞講到因為愛的召喚,「未來偶像」首場的媒體見面會,選擇以公益出發,隊長紀源表示,希望把愛與勇氣,傳遞給每個人,這就是「未來偶像」的信念。因此,全團擔任紅心字會愛的召喚公益大使,合力守望弱勢兒童,透過宣導扶助貧困家庭兒童,別讓弱勢孩子陷入三餐不濟及學習停滯的危機。  交際擔當的吳承恩表示,小朋友們渴望有家人陪伴成長、三餐不挨餓、分擔家計、籌措學費、實現夢想、回饋社會等心願,所以要透過愛的召喚,呼籲社會大眾一起關注更需被支持的弱勢資源缺乏的議題,並且幫助這群需要幫助的弱勢兒少們。  「FUTURE IDOL未來偶像」近期也推出第二首單曲「Crazy in Love」結合了Edm、搖滾、饒舌等元素,將整首曲的層次推進到另一個世界;8月30日、9月26日也將繼續參加2020「未來偶像KPOP韓流音樂節」音樂盛事。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台灣蝴蝶石虎來祝壽–惜福長壽

謝省民年畫-惜福長壽-100x70cm     本文作者/謝省民 ★歷任亞洲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視傳系主任 ★國立雲林科大藝術中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視傳系所主任所長 ★雲林縣、嘉義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 ★曾獲四次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首獎    「貓」諧音「耄」,「蝶」諧音「耋」;傳統吉祥圖像以貓蝶圖象徵長壽而幸福美好;三國時曹操在《對酒歌》說:「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不但人要長壽,也要廣施恩澤重視環境,連草木蟲魚都能得到好處。  筆者則以台灣特有種蝴蝶及山貓–石虎,除了「耄耋」之壽的福壽美好象徵,也呼籲重視台灣生態環境保育。  台灣海上孤島,獨特的環境孕育了多采多姿的多元文化與獨特的物種;此獨特的物種與文化是筆者喜愛表達的主題。  古人云:惜福則長壽,「蝴」諧音「福」,愛惜蝴蝶即是「惜福」,是福氣美好的象徵。台灣是蝴蝶王國,蝴蝶象徵台灣美麗多元的生態。  台灣有「蝴蝶王國」的美譽,但近年來開發不當,珍貴的原始林面積減少,少了食草影響幼蟲生長,蝴蝶數量減少。農委會把寬尾鳳蝶、曙鳳蝶、珠光鳳蝶、黃裳鳳蝶、大紫蛺蝶等五種列為保育類蝴蝶,我們保護他們就是尊重生態愛台灣。  長壽則以「貓蝶」象徵之,「耄耋」意指健康長壽,配上牡丹是「耄耋富貴」,象徵長壽而富貴。  台灣石虎是台灣原生的貓,又叫山貓、錢貓,是臺灣除雲豹之外,另一種貓科動物,石虎耳朵背面有一塊明顯的白斑。石虎棲息在中低海拔地區,也隨著低海拔林地開發,讓石虎也隨著林地而漸漸消失了,近年來各地也開始關注而有保育的呼籲。  石虎造形採日本招財貓形象,結合華人石獅意象,公貓双錢、母貓護子。日本江户時代有貓招財報恩,啟發主人惜福上進,是招財貓之起源。台灣石虎身有斑點似錢紋,又稱錢貓、山貓,足為台灣招財貓之代表,珍稀野生動物也,宜愛惜保育。  貓眼中有地球台灣,福字中有蝶影,祈福台灣:「惜福招財全球思考,長壽保育草根行動」。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蝸泥留痕—閒話我的日常書寫 黃宗義 2020

黃宗義篆書〈蝸泥留痕〉35x136cm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蝸牛角上爭啥利,足下泥痕自有餘—乙未曝書節,東寧逸士自況。 雨後,田間小徑常見蝸牛爬行。蝸牛體型微小、爬行緩慢,無益於農作,成語「蝸角蠅頭」比喻獲利甚微,「蝸角蚊睫」形容狹小的境地,都有「微不足道」的意思。我的日常隨興書寫大都是小品,看似微不足道,然靜心思考這些文句內容,卻有大道存焉。  《莊子》寓言:「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白居易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痴人。」白居易引用《莊子》典故,加上北齊劉晝的惜時警言:「人之短生,猶如石火。炯然以過,唯立德貽愛為不朽也。」說明人生海海,除了立德貽愛,沒甚麼好計較的。 黃宗義隸書〈蝸泥留痕〉80×50 cm  現今社會貧富差距M型化,年輕蝸牛尤其感嘆城市「居大不易」,總需借殼求生。北周庾信:「陸機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別。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意謂陸機兄弟、韓康舅甥的居處極為狹窄,可見人間不公平之事自古已然。話說回頭,古代讀書人縱使累積了一些財富,也會謙稱自己的屋舍窄小如「蝸居」、「蝸舍」,只因為古代建築多為像蝸殼形狀的圓形廬舍。唐駱賓王:「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宋陸游:「幽棲莫笑蝸廬小,有雲山、煙水萬重。」皆可資談助。  誠然,蝸牛或許無用,蝸行所分泌的黏液「蝸涎」卻常入詩,且看唐杜牧:「鳥啄摧寒木,蝸涎蠹畫梁。」宋蘇軾:「魚沫依蘋渚,蝸涎上彩楹。」、「似聞遺墨留汝海,古壁蝸涎可垂涕。」蝸涎不但入詩,其形屈曲如篆文,還轉品成為「蝸篆」,且看宋毛滂:「泥銀四壁盤蝸篆,明月一庭秋滿院。」清周亮工:「獨影謀蝸篆,寒心倩雁書。」姚錫鈞:「飯了茶槍橫舌本,雨餘蝸篆濕苔花。」可見書法家和蝸牛老早已經脫離不了干係。吳昌碩篆題齋額〈蝸廬〉,讚許「蝸能作篆,蝸非凡蟲,共之一廬,景行高風。」對蝸牛可謂推崇備至。從前翻閱吳堪白手抄本《劉延濤先生詩稿‧自序》,原本以為「蝸泥留痕」是一句成語,眼前資訊科技雖然發達,卻檢索不出此句出處,讀書不求甚解果真大有後遺症,這僅是個極小例子。 吳昌碩篆題齋額〈蝸廬〉  我的篆書〈蝸泥留痕〉,時間款落「乙未年曝書節」。「乙未」是傳統干支紀年,歷史上最有名的乙未事件應屬一百二十幾年前的「乙未割臺」,中國因為甲午戰敗,拱手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天干地支每六十年一輪迴,此作時間款也可以加上季節日期作「民國第二乙未,六月六日」、或「歲次乙未荷月之初」或「乙未荷月」。農曆六、七月正是荷花盛開季節,此時烈日炎炎,傳說七月七日天門洞開,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也藉此暴曬衣物,讀書人則暴曬書籍,寺院僧尼更有「曬經法會」儀式,又稱為曬書節、曬經節。曝書節一說農曆六月初六,漳州〈四時竹枝詞〉:「曬衣六月蠹能除,酷熱金烏燎太虛。此日天門開好曬,郝隆惟曬腹中書。」成語「袒腹曬書」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説新語》:「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因此「坦腹曝書」也喻指讀書人的輕狂與高傲。  我生平不曾得過甚麼書法大獎,一方面是寫得比我好的書友太多了,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寫毛筆字一向不求完美。縱使人生如波浪起伏,人人生來不平等,我可從來不羨慕含著金銀湯匙出生者,我深信古人「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物極則反,命曰環流」的生命哲學。我喜歡有感覺的日常書寫,不論篆、隸、草、行、楷任何一件作品,寧可信筆保留兩三分生澀的手感,容許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我相信只要一天不放棄毛筆,就隨時可以在書法藝術創作更上層樓,這種信念讓我常懷無窮盡的希望。  吳昌碩八十歲所題〈蝸廬〉,落款自謙「未登篆室,慚愧吾躬。」令我徒增汗顏。

Read More

唐禹哲、蔡黃汝 被封高顏CP

唐禹哲、蔡黃汝以高顏值陣容主演的浪漫喜劇《我的青春沒在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唐禹哲、蔡黃汝以高顏值陣容主演的浪漫喜劇《我的青春沒在怕》,被網友評為今年暑假必追精采好劇,將搶攻華視晚間八點檔,兩人28日見面也坦承努力保養。  唐禹哲和蔡黃汝在《我的青春沒在怕》劇中是一對不打不相識的歡喜冤家,被封為高顏CP組合,在網路上受到網友高度稱讚與關注,兩人也坦承,為了保持青春,不能不敬業。  蔡黃汝卻自爆,有次上PPT看到有位網友留言「豆花妹老了,誇張的表情都有細紋!」讓她又氣又好笑,「誰誇張的表情沒細紋,我又不是塑膠!」但也不諱言,為了秉持「敬業精神」,一下戲就還猛擦保養品。  睽違6年重回台灣戲劇的唐禹哲,同樣也因為高顏值,被網友拿放大鏡檢視,有鄉民虧他疑似變胖,讓他開始奮發圖強開始運動調整飲食,立志要在半個月內減3、4公斤。  《我的青春沒在怕》以青春無懼為主軸,華視將於29日起在週一至週四晚間八點播出。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世間行踏〉卡帕多奇亞飛天鑽地

卡帕多奇亞破曉時分,天空中唯美的驚嘆號! 文/攝影 王源錕  土耳其是個驚奇國度,這個國家的奇中之奇,應該就在卡帕多奇亞。要領略它的獨特地形、瑰麗景觀與豐富的人文歷史,必須從地面、地底、空中等「三度空間」去探索。  卡帕多奇亞位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經過億萬年的地殼碰撞、火山噴發,在這片廣袤土地上堆積出厚達數百公尺、富含石灰質的火山岩層,再經風化、蝕刻成無數奇岩怪石。有人說卡帕多奇亞像台灣的野柳,到了卡帕多奇亞,不得不承認野柳只算小兒科。  被侵蝕的岩石千姿百態,最常見的就是一堆尖尖的石筍,有的比較奇特像煙囪、蘑菇、駱駝、小矮人……。反正「看了三分像,七分靠想像」,置身其中彷彿踏進遊樂園的奇幻世界。  好幾千年前,卡帕多奇亞的人就在當地鑿石穴居。有些石穴是「獨棟透天」,只住一個小家庭;有些則是「集合住宅」,大石頭內部被鑿空,從外面只看得見窗戶窟窿,裡面則分門別戶,好幾家人同住一「塊」,其樂也融融。  到其中一戶穴居人家拜訪時,主人奉上土耳其特產的蘋果茶待客,我們坐在石穴陽台啜飲甜死人的茶,只覺涼風習習,差點就要打起盹來。這種石穴屋大多僅供參觀,有些會接待遊客體驗穴居生活,但住宿條件並不好,價錢還貴得離譜,通常旅行團都安排住在「山寨」的仿洞穴旅館。  旅館房間裝潢得像洞穴,衛浴設備則完全現代化,同團一對新婚夫婦分配到的洞穴房間,擺了張大圓床,床頭還有五彩燈光閃熠,浪漫指數爆表,大家跑去參觀他們房間時,還起鬨要來「鬧洞房」呢!  搭熱氣球是卡帕多奇亞熱門旅遊項目,天還沒亮我們就揉著惺忪睡眼,搭麵包車摸黑趕到起飛地點待命。熱氣球可不是有錢就能搭,如果氣象太差、風速太強便只能望球興嘆,還好我們有幸運之神眷顧,遇到適合飛行的好天氣。  原本扁扁的氣球開始「灌風」,瓦斯燃燒的火光伴隨轟隆聲,沒多久氣球就膨脹起來,我們相繼爬進藤籃裡。看似不大的籐籃還真能裝,裡面分成四個乘客區,中間是駕駛員,總共搭載了二十八個人。駕駛員講解了安全須知,還千叮嚀、萬交代,飛到空中時手機或照相機一定要抓牢,否則掉下去的話就只能說「掰掰」,不小心砸到人還得賠醫藥費! 凱馬克利地下城的地道密如蛛網,沒看指示標誌絕對走不出來。 氣球在火光映照下,像一個個炫麗的巨大天燈向上飄,感覺腳底輕微一震,我們的氣球也升空了,陸地一寸寸遠去,地面村莊街燈明滅,天空星子俏皮擠眼。跟坐飛機的感覺完全不同,搭熱氣球像聽著一首無聲的歌,夢幻又不太真實。  徜徉在卡帕多奇亞的天空,遠方山巒透出橘紅曙光,前面的熱氣球成了黑色剪影,喔!一個多麼唯美的驚嘆號!天色漸漸亮起,越來越多熱氣球相繼升空,從上頭俯瞰,許多氣球像小時候愛吃的「糖柑仔」,隨手抓就一大把。  駕駛員熟練的調節瓦斯氣門,駕馭熱氣球隨著氣流在高原、山谷間飄浮,還不時旋轉氣球,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欣賞和拍攝這美麗景色。奇幻旅程意猶未盡,氣球降落後大夥喝香檳慶祝,還領了一張證書並合影留念。我要奉勸大家,不管你有沒有懼高症,到卡帕多奇亞一定要玩熱氣球,不然保證會後悔。  從空中看卡帕多奇亞,除了寸草不生的岩錐地形之外,看不到多少植被或農田,倒是一些山谷間流水潺潺、滿目青翠,宛如沙漠中的綠洲。烏夫拉拉溪谷全長約十四公里,平均深度約一百到一百五十公尺,地形十分隱密,只有羊腸小徑可通溪谷底下,自古以來就有人在谷中挖洞穴居住,逃避外界的戰亂與宗教迫害,自成一個避秦的烏托邦。如果晉朝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不虛,或許就是在烏夫拉拉了。  烏夫拉拉溪谷流淌的溪水像一曲慵懶的藍調、一首千年的詩,岩壁間遺留的一些基督教堂,隨便數數都有一千多年歷史,教堂內的濕壁畫雖已斑駁剝落,但色彩依然鮮豔,彷彿宣講著一篇篇聖經故事,撫慰人們的心靈。  沿著溪畔健行,參天大樹掩映,水聲淙淙鳥語唧喳,絲毫不覺疲憊,只是肚子有點空乏。  這時傳來陣陣餅香,有對夫婦賣著土耳其薄餅,形狀跟口味都接近披薩,簡單的餅皮在倒扣的鐵鍋底烙烤,撒上點起司,吃得我們咂嘴舔舌好生開心。  如果說烏夫拉拉溪谷是地平線下的桃花源,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凱馬克利地下城,就更令人歎為觀止了。卡帕多奇亞有許多人工開鑿的地底城市,凱馬克利只是其中之一,據探勘約有八層、深約四十公尺,目前只開放到第四層。裡頭像蟻窩四通八達,串聯教堂、診療所、起居室、臥室、廚房、磨坊、釀酒坊,甚至有馬廄、豬舍等畜牧空間,它的通風豎井至今仍功能良好。  這些地下城何時開始有人居住已不可考,可確知的是,西元五世紀前受羅馬帝國迫害的基督徒曾在此藏身,並不斷擴大規模,最多的時候凱馬克利地下城「人口」達兩萬多人。在暗無天日的幽閉地底,要如何求生存與堅持信仰?從地洞中鑽出的那瞬間,我覺得自己能當個閒散旅人,到處吃喝玩樂,是多麼幸福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