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瑋柏戰勝心魔 發片露小腿

潘瑋柏全新出輯,造型首露「小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潘瑋柏全新出輯,造型首露「小腿」,原來19年不露腿,竟是因安以軒的一句「不帥」,因此,為了發片,也努力甩肉,靠控制飲食搭配運動,已經瘦了9公斤,卻嗑滷肉飯犒賞自己。  睽違3年,潘瑋柏終於帶著全新專輯《Mr. R&Beats節奏先生》回歸華語樂壇,6日在Hit Fm聯播網「hito大台柱」通告上搶先全球曝光30秒「To be loved」,讓主持人活力DJ阿娟驚呼,才30秒就感受到音樂新高度!  新專輯名稱《Mr.R&Beats 節奏先生》,是來自潘瑋柏神來一筆的靈感,他提到這一張專輯全部採用了808重低音編曲,節奏相當強烈且音色特殊,玩轉很多不一樣的節奏與節拍,所以不同於大家所熟悉的R&B(節奏藍調) ,給這次的音樂定義了R&Beats(節奏重拍)這個新名詞。潘瑋柏也特別建議說:「這張專輯一定要用重低音的喇叭去聆聽,會非常爽快。」 潘瑋柏全新出輯,造型首露「小腿」。 這次新專輯視覺選擇穿上短褲,露出鮮少讓眾人看見的小腿,可是潘瑋柏突破出道19年以來,首度戰勝「心魔」的大尺度。原來潘瑋柏表示,跟安以軒合作拍攝《麻辣鮮師》時,安以軒說,有一次在節目上看到潘瑋柏穿短褲,覺得「完全不帥」,讓潘瑋柏從此不大穿短褲見人。  深怕自己不帥的潘瑋柏,也自嘲是被體重耽誤的歌手,這次發片控制飲食搭配運動,戒澱粉、吃水煮餐,已經瘦了9公斤,所以也挑戰單穿墊肩大外套露出胸膛,不過,距離標準體重還仍有4公斤,卻有偷偷嗑了滷肉飯犒賞自己一下。

Read More

舞台劇我的大老婆 高雄本週登場

兩性舞台喜劇《我的大老婆》高雄本周登場,歡迎戲迷把握機會搶票入場觀劇。 (果陀劇場提供)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果陀劇場‧兩性舞台喜劇《我的大老婆》,由導演梁志民執導,金鐘帝后曾國城、許瑋甯、王琄,攜手實力派演員姚坤君、范乙霏領銜主演,共同探討兩性關係與女性的自我追尋,11及12日在高雄文化中心演出,歡迎戲迷把握機會搶票入場觀劇。  舞台劇《我的大老婆》中,為戲成痴的曾國城再度分飾多角,即使當前手上五個炙手可熱的電視節目,仍然排除萬難也要與觀眾共享舞台劇的神奇魅力;他說,「戲子伶人」正是這個大時代的縮影,大環境千變萬化,而透過揣摩和感受不同的人性,梳理現下社會最需要也最珍貴的情感,是身為演員最重要的價值。  令人矚目的是,《我的大老婆》是金鐘影后許瑋甯出道以來「首度公演」的舞台劇,「舞台劇」對她來說既陌生又熟悉,原因來自學生時期開始,她便參與了校園演出呈現、期末公演等,而為了立志當個好演員,出道後直接接觸更多元的演出形式,透過電視劇、電影不同的拍攝手法,歷經不同的表演方式,現在再重新回來「舞台劇」這塊,對她來說有如「找回初心」的感動,意義特別重大。  導演梁志民說,在與瑋甯合作排練過程中,感受到她是個非常俐落的演員,也是在用『表演』消化筆記的演員,不只用頭腦在思考,更是真正使用全部的感官、肢體在排戲。從長達數月的排戲演練,到最後登台公演,要觀眾期待並享受走進劇場獨特空間中不一樣面貌的許瑋甯。

Read More

<中華副刊>喜愛旅行的老婆婆

 ■文/攝影 洪金鳳  高雄市六龜區自從八八風災之後,修復期很長,即使整個區域已整修完畢,但到此造訪的旅客還是不多,這樣的狀況剛好符合我們選擇遠離人群及密閉空間的需求,前往消費亦有助於當地人的收入,所以通常我們安排的兩日遊,邊走邊消費,不管食住,都在當地解決。  這天我們住宿的溫泉旅店是不老溫泉,與當地人閒聊才知道現在他們觀光的收入實在很微薄,來客稀少,不過歷經過風災與生死,他們覺得現在能夠活著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自給自足已是一種幸福,別無他求,他們的生活觀都很豁達開朗。  老公和兒子們在旅店裡泡湯休憩,我則隨處走走,享受一個人的清靜與自在,在路邊的飲料小店,遇到年高84的老婆婆,她是店主,閒聊間才知道她已獨居在此二十年,有五個兒女都居住高雄市區,假日會到六龜來看看她,由於她有談到她喜歡到處旅行這個話題,引發我的好奇與興趣,於是我就坐下來聽她講故事。  她說她當年要找個清幽之地當養老之處,請兒子開車載她四處尋覓,剛好到六龜看到建商的建案,且只剩一間,就在相互交涉後買下,但因兒女們都有各自的工作無法與她同住,因此她跟兒女說,只要幫她建置個小店,平時做做生意,有人邀約就出國或是國內旅行,這樣的生活就能讓她找到生命的價值,她就會很開心。  看到偌大的房子只有她一個人居住,問她會不會感到孤單,她說不會,因為每天有很多事要做,來旅行的人會到店裡坐坐,跟大家聊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她說她現在已經出國好幾十次了,每回旅行回來,就會把照片洗出來,放在小店長廊,自己觀看也跟來店的客人一起分享,覺得快樂無比,長廊還置放一些從旅遊地買回來的紀念品,她也指著那些小物一一向我解說。  我花了六十元買了幾杯婆婆自製的山粉圓,卻聽到一個「吾唯知足,知足常樂」的智慧人生故事,真是物超所值。

Read More

<校園廣角>青春設計節 南台披金戴銀抱8獎項

南台產設系學生團隊以「菇菇星球」作品, 參加青春設計節獲得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金獎。(記者汪惠松攝) 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的二0二0青春設計節,因武漢肺炎疫情改以數位方式展出,南台科大數位設計學院榮獲二金、二銀、一銅、三優勝,其中創新產品設計系更囊括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金、銀、銅所有獎項,展現設計人才培育實力。  南台多樂系獲得互動科技與遊戲設計類一金、一銀、二優勝,其中由系主任孫志誠及講師謝承勳指導團隊金獎作品《蔓不生長》,是一款可以自由改變視角,運用光影投射巧妙控制機關的解謎遊戲,劇情描述玩家與妹妹互相配合翻山越嶺突破重重難關的過程,親情的羈絆撼動人心,細膩的企劃內容搭配完整流暢的程式設計獲得評審青睞。  由教授張華城指導團隊的作品《Noe》,音譯「諾」,是一款PC平台的第三人稱視角3D動作冒險遊戲,震撼音樂配樂及逼真3D動畫創作獲得銀獎。  產設系則一舉拿下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金銀銅全部獎項。其中金獎作品「菇菇星球」,是由副教授張育銘指導團隊創作,內容為減少菇產業造成的汙染,以循環經濟為概念設計流程和產品,從中發現菌絲體會攀附養分形成緊實結構,因而讓菌絲生長於數位設計的造型模具中,使產品具獨特的風格及觸感。  另由老師陳亞麟指導團隊創作銀獎作品「C-DRIVE」,設計構思是為讓高齡者輕鬆駕駛,打造安全友善的移動工具,以人為本的暖心設計;由副教授歐陽坤指導團隊作品「HanDo運動娛樂手」,是專為六至十二歲單側斷肢兒童所設計的義肢,透過模組化與可調式設計針對學習、運動娛樂與生活進行套件設計,改善頻繁汰換整支義肢所產生的經濟問題。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崑大視訊系志服教拍片 揚名國際

崑大視訊志工指導學童拍片,產出的共創影片獲得逾四十個國際影展首獎或入圍肯定,成果豐碩。(記者汪惠松翻攝)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學生課餘參與國內外志工服務,歷年來服務台灣、中國大陸、泰緬邊境、西班牙、菲律賓、韓國等區域,指導影片拍攝與動畫製作,其中包括本屆畢業的學生參與志工活動產出的共創影片,獲得逾四十個國際影展首獎或入圍肯定,成果豐碩。  崑大視訊系參與志工服務的學生中,有近十位本屆畢業的成員作品陸續獲獎,包括澳洲光線國際影展首獎、美國紐約阿弗羅迪特電影獎,及印尼峇里島國際短片電影節、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影展、斯洛維尼亞電影節、印度昌巴爾國際電影節、釜山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烏克蘭國際兒童媒體影展、阿爾巴尼亞國際影展等入圍獲獎。  此外,團隊參與美國加州國際兒童電影節、委內瑞拉梅里達影音電影節、印度微笑兒童暨青少年電影節、美國國際大學生拍片運動、美國加州灣區國際兒童影展、羅馬尼亞短片電影節、美國洛杉磯國際兒童影展、西班牙國際教育影展等也都獲得入圍。  指導老師李思欣說,視訊系學生除國內影展競賽表現優異,作品也非常國際化,透過志工服務團隊讓大學生學習如何與任何對象相處?並由學生自行提企劃拍攝、教學、投報國內外影展、募款參與國際影展,在國際影展以外語發表等活動,這些訓練與養成,相信對已畢業同學在職場的適應與發展會有莫大助益。  游宛臻經同學邀約參加動畫工作坊,前往藝術資源匱乏學校指導學童與老師拍片做動畫,培養耐心及如何將所學與學習者分享?自己拍片很簡單,教導拍片又是另一個學問,她學習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細節。  團隊從準備期到前製、拍攝、後製,甚至參加國際影展,每一件事情均很嚴謹處理,與雲林縣的國小合拍作品更得到二十三個國際獎項,還因此獲雲林縣政府頒贈「雲林之光」獎章。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附小三股師生 認識蘆筍產業

南大附小學童除下田去採蘆筍,還到麻豆農會超市了解蘆筍銷售情形。 (南大附小提供) 南大附小配合台南大學教育學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辦理蘆筍探究課程,與三股國小進行校際共學,兩校師生三十五人走訪將軍及麻豆認識綠蘆筍產業,體驗蘆筍栽培、採收、分級和包裝,並前往農會超市了解小農專區的蘆筍銷售情形。  堅持無毒栽培及友善環境的麻豆青農曾冠維表示,利用蘇力菌、矽藻土和窄域油和印楝素等防治資材來取代化學肥料避免斜紋夜盜蟲肆虐,才能種出頭好壯壯的無毒蘆筍。  三股國小學生郭貝愉說,蹲在地上找尋冒出土的蘆筍並親手採摘好像在尋寶,真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蘆筍一樣一天長高十公分。南大附小學生李郁恩則說,蘆筍田裡一眼看見的針狀「擬葉」其實是細枝條,具有行光合作用的功能,嫩莖上鱗片狀三角形才是蘆筍真正的葉子。  南大附小指導老師陳怡均提到,將軍是台南最大的蘆筍產區,蘆筍採收後會送到農會進行分級與包裝。將軍農會吳盈昌表示,耗資兩百八十萬元引進日本製分級機,以每秒三根的速度將蘆筍裁切、秤重分級。南大附小學生歐陽子碩說,把蘆筍放上輸送帶要眼明手快,否則會手忙腳亂,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實際上需要耐心與專注力。  麻豆農會供銷部主任吳春泠表示,歡迎兩校師生到超市了解農會蘆筍銷售情形,超市今年初甫轉型重新開幕,主打小農專區,由在地小農提供安心的食材,受消費者青睞,超市中也有各區農漁會的產品,可供顧客一次購足。  三股國小老師鹿曉雯提到,有「蔬菜之王」美名的蘆筍,正是夏季消暑的食材。三股國小校長許志彰表示,在蘆筍園要彎下腰細心尋找蘆筍的蹤影,謙虛時才能看見別人的好,學習始終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盧惠媚返母校新豐 分享蘭花人生

學生爬上芒果樹上綑綁蘭花,希望蘭花能順利成長。(記者林偉民攝) 新豐高中近年陸續開發豐富多元的創新課程,林芝因老師開在高二跨班選修的自然療癒課程中,特地邀請校友盧惠媚回母校,教導學弟妹認識蘭花,分享人生經驗,還提供一百六十株蘭花讓學生練習綁在校園的大樹,並學習照顧蘭花順利在樹幹附生成長,也為校園增添美景。  新豐高中校長陳惠珍表示,新豐高中是綜合高中的前導學校,近年來運用競爭型計畫經費,教師組專業學習社群共備與增能,開發豐富多元的創新課程,林芝因老師開辦高二跨班選修的自然療癒課程,也是創新課程之一。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國內蘭花滯銷,林芝因在自然療癒課程中,特別邀請長年培育蘭花的校友盧惠媚回母校,教導學弟妹認識蘭花、環境布置與實作解說。  盧惠媚除教導豐富的蝴蝶蘭專業知識,如蘭花種類、蝴蝶蘭生態、生產流程、購買挑選秘訣、照顧指南等,也講解蘭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還分享人生經驗,讓學生們了解只要願意投入,每個領域都有挖掘不盡的奇妙寶藏。  隨後盧惠媚帶領大家實地在校園找尋適合種植蘭花的環境,將她帶來的一百六十株蝴蝶蘭綁在大樹的樹幹上,先由學生照顧兩個月,讓蘭花順利附生在樹幹上,因學生在畢業前還有一年時間可以仔細觀察蘭花的成長,希望透過蝴蝶蘭為媒介,讓學生與環境產生連結,轉化出愛花、愛校、愛環境的關懷。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校園廣角>推動心智圖 港尾秀成果

港尾國小舉辦親職教育,家長與學生踴躍參加交流,成效良好。(記者林相如攝) 推動心智圖模式多年的麻豆區港尾國小,利用親職教育活動的機會,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心智圖發表,與家長分享學習成長的喜悅,校方更邀請親職教育專家,分享「優質教養、正向管教」的經驗,讓親師生獲得三贏的局面。  港尾國小推動心智圖模式多年,主要用來幫助學生理解思考,今年利用親職教育機會,安排學生將平時練習的成果,展現在家長面前,以提供學生發表的舞台。各年級學生分別帶來「多做眼球運動、揮別乾眼困擾」、「環境保護、全球燃燒」、「台灣森林的野鼠」等主題演出,將老師用心指導的成果,全力展現出來,受到家長的肯定好評。  另外校方也安排講座時間,請來親職教育專家,也是家庭暴力防治宣導講師的陳傑華,分享正向管教的經驗,他用「以身作則」為主軸,呼籲親子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有溫度的陪伴,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才不會出現學校教孩子五天,不敵在家休了兩天,一切打回原形的情況;更強調網路過度使用的影響,及父母親應扮演的角色,指出不同的教養態度,會造成不同面向的影響,親子間應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優質教養與正向管教的目標。  港尾國小校長李啓榮指出,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學校一直很重視親職教育區塊,這次結合學生心智圖發表和親職教育講座,提供學生表現的舞台,也讓家長有進修充電的機會,共創親師生三贏。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深耕文化觀光 故宮與嘉縣市攜手

故宮院長吳密察(中)與嘉義市長黃敏惠(右)、嘉義縣長翁章梁(左)攜手推動合作計畫。(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張誼、湯朝村/嘉義縣、市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動「故嘉愛嘉.宮創嘉話」計畫,與攜手嘉義縣市政府攜手合作。院長吳密察與嘉義縣長翁章梁、市長黃敏惠五日在故宮南院共同簽署合作計畫,將運用故宮資源,結合嘉義特色及產業,在文化教育、交通串聯及觀光振興攜手合作,共同深耕大嘉義文化觀光。  近年來故宮南院推出「百萬學子悠遊博物館」專案,與縣市政府深度合作,邀請嘉義學子參觀南院,並加碼推出「故宮進校園」,把故宮展覽送進嘉義國中小學校園,讓孩子們先體驗、再到博物館探索,這是南院在推廣教育層面的成就。  在交通串聯部分,故宮南院未來將與嘉義縣市政府合作,推動連結故宮、高鐵嘉義站和嘉義火車站等交通樞紐,接下來將嘉義市熱門文化景點「檜意森活村」連結故宮南院,嘉義縣公車「7329高鐵─阿里山」路線今年也將增開故宮南院停靠站,強化旅遊動線。  觀光行銷合作部分,故宮與縣市政府共同拉抬暑期觀光,七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憑嘉義縣市合法旅宿住宿或訂房證明,住宿當日或隔日可依住房人數兌換故宮南院免費參觀入場券。  翁章梁指出,故宮推動親子旅遊,嘉義縣市都會得利,故宮已看到了嘉義人的需要,他更期待故宮南院能和阿里山一樣,扮演著強勢景點帶動週邊弱勢景點的角色,讓海區大繁榮,大發展。  黃敏惠表示,故宮南院是嘉義的寶,期待它發揮更大的文化與觀光效能,嘉義縣、市與故宮攜手合作、共利共榮,期望大家來嘉義報復性消費、收穫滿滿。

Read More

林美秀當年曖昧閃婚 豬哥亮看在眼裡

林美秀當年閃婚,曖昧被豬哥亮看在眼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林美秀因電影《大囍臨門》與小14歲的攝影師張熙明合作而閃婚;當初以為沒人查覺,沒想到,全被豬哥亮、素珠等前輩看在眼裡。  林美秀從舞群出身,因著貴人提攜被引薦進劇圈;她在炎亞綸、唐綺陽、吳姍儒主持公視談話節目《36題愛上你》上回憶說,自己原是歌手李碧華伴舞,後來得知藍心湄的舞群有缺,才因緣加入團隊;之後,在打工時,接到徐譽庭來電:「要不要來演戲?」,林美秀一度以「要講很多台詞」推辭,但仍被說服。隨後被引薦進李國修的屏風表演班,第一次上台演出的「媽媽桑」角色,除了打招呼外,再也沒台詞。  林美秀說:「不管什麼角色我都接,但一定要兼服裝管理,因為這樣才有錢」一場演出兼服管可賺取2千元酬勞,但年節時仍需跟弟弟借錢包紅包,「讓爸媽他們知道我有事做」。  一度以為自己是不婚主義,卻又閃婚,林美秀因電影《大囍臨門》與小14歲的攝影師張熙明合作而閃婚;當初與先生曖昧時,以為沒人查覺,但豬哥亮、素珠等前輩都看在眼裡,讓林美秀形容「他們真的是老貓」。  林美秀回憶一場車內戲空檔,豬哥亮指著手腕,旁敲側擊問:「剛才(攝影師戴的)那隻錶,妳喜歡嗎?」,林美秀嚇到,回問:「大哥,年紀大嫁人好嗎?」,豬哥亮暖回:「妳如果幸福、覺得這個人可以給你一輩子,妳就嫁!」林美秀表示,雖未開口卻認為「大哥,你應該知道什麼了」,讓吳姍儒忍不住拍腿直呼「豬大哥好厲害!」  林美秀很想要拚一個小孩給老公,但婚後四處問診中、西醫求孕,還經歷洗澡時血崩的驚險遭遇;唐綺陽問「那還想求子嗎?」,她反倒看開地說:「隨緣啦!說不定老天爺哪一天就突然來一個」雖渴望跟著小孩子成長所帶來的煩惱,林美秀也認為「沒子女命也好,就沒煩惱;祂不給我,那我就不要去強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