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2節目接地球人 小禎笑看收視率

小禎半年來首度出席活動,目前仍以工作與女兒為重心。 (記者陳建興攝)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小禎3日出席家電展活動,她坦言是新冠病毒疫情以來的首場大型活動,雖然之前約取消10場活動,但未來也有約10場活動邀約:而小禎半年內丟掉兩個主持節目,而與老爸一起主持的節目也收視不佳,她笑說:「自己是抱持平常心,但相對地老爸胡瓜反而壓力比較大。」  小禎這半年來接連交出《2分之一強》、《醫次搞定》的主持棒,她坦言交出緯來的《醫次搞定》主持棒,已經調整了一段時間,一切異動都尊重電視台。  反倒是與老爸一起主持中天《地球人請回答》收視不佳,小禎並未有太大的心情起伏,她說:「整個製作團隊對這節目期待很高,我覺得當期待很高時,就很難輕鬆去做節目。」對於壓力她笑言自己是抱持平常心,但相對地老爸胡瓜反而壓力比較大。  現階段小禎除寄情於工作,也煩惱女兒Emma放暑假的問題,至於感情進展,她表示,與丁春霆本來在同一教會就會常見面,目前仍以工作與小孩為重心。

Read More

國泰藝術節 雲門演出線上直播

雲門舞集林懷民作品「白水」創作靈感來自花蓮立霧溪,因被河水中的浪花和泡泡吸引,以舞作表現河水流動。 (雲門舞集提供) 中央社/台北3日電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2019年退休前,最後率團戶外公演的「林懷民舞作精選」,是他退休前的回顧展,「水月」及「行草」多齣唯美經典段落,將在國泰藝術節首度線上直播。 雲門舞集發布新聞稿表示,7月18日晚間8時,將透過透過國泰人壽和公共電視YouTube以及雲門YouTube與Vimeo頻道,同步首播由公視錄製的雲門舞集2齣精彩演出。2齣舞作包括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的「毛月亮」以及「林懷民舞作精選」。 2019戶外公演的「林懷民舞作精選」,是林懷民退休前的回顧,內容包括「水月」「行草」「竹夢」「松煙」與「稻禾」等段落。演出後紐約時報以全版刊登,記錄兩廳院自由廣場近5萬觀眾冒著夏夜的高溫,席地而坐,與林懷民告別。 鄭宗龍的「毛月亮」則以舞作提問當代的身體在一個什麼樣的世代、它將走向哪裡。剪紙藝術家吳耿禎聯手世界劇場設計大獎得主王奕盛,打造舞台上3座由139片LED組成的巨大螢幕,真實的舞者,在誇張卻虛擬的影像前起舞,氣氛令人著迷。  國泰金控與雲門攜手25年,透過免費大型戶外公演及社區巡演,讓舞蹈融入生活,每年雲門戶外公演是台灣社會年年期待的夏日藝術饗宴。今年考量疫情,雙方決定改變形式,首度與全球觀眾在「雲端」相會。 今年線上播映,除了國泰、公視及雲門平台,包括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及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等藝文場館紛紛支持推播。 國際藝術單位包括倫敦舞蹈重鎮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鄭宗龍「毛月亮」音樂創作冰島樂團席格若斯(Sigur Ros)等也會公開分享在他們的社群平台,邀全球觀眾共賞。 「毛月亮」限時播出24小時,直到7月19日晚間8時;「林懷民舞作精選」則將一連播出7天,直到7月25日晚間8時。

Read More

阿卡貝拉&曾淑勤 明天唱給你聽

市府文化局將於四日下午在鹽水永成戲院,安排Q-Ladys阿卡貝拉樂團與曾淑勤共同演出。(市府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由一群在地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所組成,並經市府文化局培植的Q-Ladys阿卡貝拉樂團,四日下午二時卅分將在鹽水永成戲院推出成果展演「這一夏‧我唱給你聽」,文化局並邀請魯冰花歌后曾淑勤一同演出,結合民歌、中英文歌曲,展現阿卡貝拉令人驚豔的和聲。  文化局說,所培植的Q-Ladys阿卡貝拉樂團,經一年的培訓,累積多次的展演經驗,將以完美的合聲、絕佳的默契參與今年「2020春唱-TCMC超級人聲嘉年華比賽」,期待能爭取佳績。  「這一夏‧我唱給你聽」音樂會,邀請到跨足影歌視三棲的魯冰花歌后-曾淑勤擔任歌唱客席講師,傳承演出經驗與歌唱技巧。  文化局說,大家對曾淑勤最耳熟能詳的歌曲,想必是「魯冰花」,加上她柔軟、厚實,深情動人的歌聲更是讓人著迷,這次將和Q-Ladys樂團完美合唱很多經典好歌,將是一場具質感的音樂會。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鹽水擁有豐富的人文和特色,希望藉此展演再次形塑永成戲院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帶動民眾對老戲院的關心,創造別具特色的表演空間,也提供年輕人表演舞台,尤其是與專業歌手的合作切磋,可望提升新一代歌者的實力。

Read More

仁者行藝+鳳凰花開雙展 漂亮登場

南美館一館盛大展出「仁者行藝──許武勇百歲紀念展」,許武勇家屬曾在南美館開館時捐贈一百件作品,二日開展,家屬也都蒞臨在許武勇影像前合影。 (記者趙傳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南美館一館推出「仁者行藝──許武勇百歲紀念展」與「鳳凰花開 蝴蝶飛」雙展,二日的兩展聯合開幕活動現場不但許武勇家屬到場,還邀請五位伊林模特兒穿上為活動設計的蝴蝶系列服裝走秀,俊男美女加上特色服飾成為全場焦點。  南美館表示,許武勇一九二0年出生於台南,是一名各地行醫的仁者,也是台灣近現代美術史中重要畫家之一。二0一九年,台南市美術館開館,許武勇家屬捐贈一百件作品並寄藏四百七十八件件作品。今年適逢其百歲冥誕,因此以此批作品為核心舉辦紀念展。分為五大展區:「自由與新興藝術」、「城市與鄉村巡禮」、「少女側影與美之追求」、「生命受難與昂揚」以及「旅途之眼、懷鄉之心」。 「鳳凰花開 蝴蝶飛」展覽現場,藝術家曾英棟(左)、張淑芬(右)於作品前與副館長李月娥(中)合影。(記者趙傳安攝) 為使觀者有更豐富的觀賞經驗,此展覽也結合了AR科技,民眾在看展前只要先行下載手機軟體,欣賞畫作真跡後,拿起手機對著畫作,有意想不到的有趣畫面。  同時間在一館的空間,南美館也規劃「鳳凰花開 蝴蝶飛」展覽,邀集擅長各種媒材的十位藝術家共同參展。此展亦獲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大力支持,出借邱再興長期收藏、仿郎世寧畫作花鳥冊頁的花鳥蝴蝶刺繡共襄盛舉。為展現古今對照,耿畫廊則提供當代藝術家蘇孟鴻吸取郎世寧風格元素,以當代手法重新呈現的創作。 仁者行藝──許武勇百歲紀念展會場吸引了眾多參觀人潮。(記者趙傳安攝) 此外,「鳳凰花開 蝴蝶飛」更與台南市農業局合作,運用蝴蝶蘭妝點南美館一館展覽入口,使花藝與藝品能夠互相呼應。

Read More

<中華副刊>海岸

西子灣的海 文/攝影 陳冠豪  台南的家離海邊約三十分鐘的車程。  在灣裡地區,有一段長約五公里,被稱為黃金海岸的海岸線。童年時,假日的午後,爸爸常開車載全家人到這裡來。小孩子最喜歡沙灘,起初踏上時彷彿踏著堅實的地面,而後雙腳卻緩緩地陷落,令人上癮地不斷地走著,只為了一次次重複那陷落的感覺。  當雙腳埋進沙中時,沙子還殘留著陽光的溫暖,一股暖流瞬間包覆著整個腳掌,非常舒服。沙子在腳掌周圍緩緩流動,輕輕地刮搔著皮膚,都是沙灘有著與眾不同的吸引力的原因。  赤裸雙腳直接踏入海水中,那又是另一種新奇的體驗。浸泡在海水裡的沙,變得更為柔軟與綿密,彷彿絲綢一般。而在潮汐退去時,海水會淘空腳邊的沙,好似將原本包覆雙腳的絲綢緩緩抽去一樣。  墾丁海岸的貝殼沙灘則有著完全不同的觸感。長年的反覆沖刷下,讓貝殼互相傾軋而碎裂、瓦解,終成細碎如沙般的顆粒。即使身體已經粉碎,但那粗糙、堅硬的個性仍明顯又清晰。  我就讀的中山大學便矗立在海邊,與海的距離比小時候更近。  每回從山坡上的宿舍往山下的教室走去時,整片的海就那樣大剌剌地佔滿整個視線。那純粹的藍彷彿會刺眼一般,不斷地圍繞在周圍,在要去文學院上課的途中、在騎車從前門到校外時、在宿舍窗戶往外望時。直到習慣它如習慣陽光一樣,至此那藍便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有時我會來到一直延伸到海中的海堤,只為了聽聽海浪不斷拍打消波塊的聲音。  畢業當完兵後,為了從事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出版業,我來到台北。台北是一座不靠海的城市,我第一次離海這麼遠,總覺得少了什麼,但一直到好幾個月後才發現,原來是少了那熟悉的藍的緣故。  每天通勤時間需花上一個小時左右。每天從景安站搭捷運到民權西路站,再轉乘公車到位於中山國中站的公司上班。因上班時間較早,加上冬天日出的晚而日落的早,因此天還未全亮便出門,而回到家時已經夜幕低垂。  剛成為社會新鮮人,還沒將自己塑造成符合社會期待的形狀,還在試探、還會受傷。每天都懷抱著忐忑的心情出門上班,在座位上聽到腳步聲便惴惴不安,電話鈴響更像是警報器似的,讓我只想找個地方避難。工作雖不難,但各種職場的眉角卻需要不斷地摸索,而這遠比單純的工作複雜多了。為此我每天耗盡心神,無論是身體或心理都疲憊不堪。  冬天的台北多雨又寒冷,永遠灰暗陰沉的天空拒人於千里之外,讓我始終感覺不被台北這塊土地所接受,彷彿不小心踏入一場沒有受邀的宴會,在眾人的眼光下,覺得尷尬與無地自容,卻又無法離開,只能侷促不安地站在角落。  在某個假日早晨,晴空萬里,純淨的天空好像在對我招手,便騎著機車出門,沒有目的地,沿著盆地的邊緣,從南勢角到新店到木柵再到深坑,沿著南深路到了南港,繼續往汐止的方向而去。沿著台五線一路直行,享受微涼舒適的風吹過身體,馳騁過大半個盆地,那種速度帶來的解放感,也連帶使心情愉悅起來。半小時候,高速公路末端的高架橋映入眼簾,我到了基隆。  此時,空氣中混雜著海的鹹味與船隻的油煙,那是港口獨特的氣味,我很熟悉,那是在大學四年再習慣不過的氣味。就在此時,才恍然大悟地發現,來到台北之後,現在才首次來到這麼接近海的地方;原來對於海的氣味、顏色、聲音,是這樣的懷念與渴望。  繼續沿著公路騎著,直到來到和平島,到了路的盡頭,再也無法前進了為止。  沿著和平島上的步道而行,繞過轉角,那整片的藍便那樣地來到面前,眼睛又再度對那純粹的藍感到刺眼了。曾經那麼熟悉與親近的這片海,在幾個月的時間內被推到了記憶的深處,彷彿已經被遺忘了。但在此刻,大海映入眼簾的那一剎那,那些遠的、近的、開心的、難過的片段,瞬間又回到腦海中最醒目的位置,彷彿一直都在那裡不曾遠離。

Read More

<中華副刊><城市與閱讀>街角

 文/攝影 王悅嶶  Irene是遙遠城市的名字,如果你接近它,它就變了。對那些經過卻沒有進入的人而言,這座城市是一個樣子;對那些身陷其中、不再離開的人,則是另一個樣子。你第一次到達時,有一個城市;你離開且永不歸來時,又有另一個城市……「看不見的城市」,卡爾維諾。  就姑且叫它艾雷尼吧。這是一個南方的小城。小到什麼程度呢?中國留學生們,來自動輒千萬人口之城,他們眼裡來看,這就是個小村莊。以歐洲人的標準,這二十萬口的市鎮,倒也不失古色古香。法國人則說,這已是他們國家最大城市之一。  上個世紀末,我在法國的另一端上學,當時班上有位日本同學,乘火車到處旅行,路過艾雷尼,等車時走出火車站外晃蕩,只見站前正在修捷運,馬路挖得滿目瘡痍,怪手跟鑽路機在麥當勞門口咆哮,行人紛紛避之不及;這位同學告訴我,這城沒意思,醜,不值一訪。  後來,我也搭火車路過這裡,我的時間比他多一點,而小城的第一條輕軌捷運剛剛建好。我走出火車站、看到氣象一新的電車噹噹駛過,一路走進了古城。我發現艾雷尼是一座淺石灰色的城,房子都是用同樣的石頭蓋的,我沿著一條街往上走,又沿另一條街往下走,發現這是一座地勢多起伏的城。  一座有起伏的城市,就像一座有流水的城市,往往有波濤,有故事。  這是一座大學城,充滿青春氛圍的古老城市。城心裡有醫學院跟法學院,文學院和商學院在城郊不遠。  是仲夏時分。逆著宜人的清風,我走過這條下坡的長街,就在這尋常的街角一側,有一片三角形的小廣場,生著一株老梧桐,樹下擺滿各家飯館兒跟咖啡館的雅座。午後的光斑穿過樹葉,在石樓上搖曳;放課的學生踩著單車滑過,小廣場上,正是飯前酒的時刻,一派閒適景象。  我來自上百萬人的台北城,一出門就是車水馬龍,從小到大,連腳踏車都不會騎。到了國外,就決定專找小而美的城鎮,一開始就避過倫敦跟巴黎,我理想的城市大小,是可以用雙腳走遍;最好只有一條、頂多兩條捷運。  二十年前,我決定把法國生活的最後一年,消磨在艾雷尼。我在三角形小廣場的不遠找到一間石灰石造的屋子,就在這條下坡的長街盡頭,拐進一個小胡同,兩層的屋子,我的小公寓在樓上,安靜而明朗;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古城現今所存最老的房子之一。  我上上下下,走過這街,在午後的光斑裡、在夜晚的街燈下。樹下的咖啡成為偶爾消磨課後光陰的去處,一旁的轉角,就是每週得光顧的洗衣房-那是城市各路怪人與豪傑的交會所在。這條街變成了「我的街」,街上各路怪傑也一一頷首招呼過。那是我在艾雷尼再也無法重來的一年,不僅因為青春,也因為,那是有著嚴格時限的一年。  春夏秋冬各都只有一次,完了,就成絕響。三百多個日子,一天天的算,每天就少了一天:少了一天跳動在老街上令人目眩的光斑、少了一天照映在藍夜裡美麗的街燈溫柔的光芒;少了一天,就只是吹著清風向下走、無事地走過「我的街」,掏出鑰匙,回到在街尾等著我的小公寓,那種寫意與幸福。  你將離去的那個城市,和你將永遠停留的那一個,永不會是同一個。  艾雷尼現已有四條捷運,市政單位自豪表示,加上鄰近的衛星鄉鎮,本城人口即將突破五十萬。  一座城市總想變得更大,就像人,總要追求那些講不上來的名聲跟成就。  結果,我沒有回到台北。我在「我的街」上遇見了另一半,搬離了艾雷尼城中,定居在車程並不太遠的另一個地方。  我既沒有離開艾雷尼,也沒有永遠停留。  二十年後,仍是仲夏的午後,偶爾走過這處街角,梧桐依舊、日光依舊,踩著單車從城心往下滑的姑娘依舊,洗衣房前仍聚集各路怪傑,廣場上換了不同顏色的桌椅;下坡的清風依舊宜人,古城艾雷尼在我眼裡沒有什麼變改,但再也不是初見那同一個城;我在它的眼裡,沒有什麼長進,也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人兒。

Read More

<中華副刊>櫻花樹下七閒

 ■宋隆輝  近幾年來,在甜美的午後時光,每次經過一棟社區大樓,在寬敞的騎樓轉角處,總會發現許多人聚在那裡泡茶聊天;看他們天南地北聊得口沫橫飛,身為路人的我,想要過去跟他們攀談幾句話,似乎完全沒有插話的空間,頂多只是交換個眼神,然後便匆匆離去。  時間久了,於是引起我的好奇心,仔細算算他們到底有多少人,常常到此聚會閒聊;多半時間七個人,而且是熟面孔,看樣子都是這棟社區大樓的住戶,偶而也會出現零星的熟識朋友,到此喝杯茶,啃點瓜子,加入他們消磨午後的閒散歲月。  經常看到他們閒聊歡聚的畫面,而且多半是七個人,不由得讓我想起十幾年前的往事;在蘭陽故鄉「櫻花樹下七閒」的美好情境,歷歷在目。當年父親四個兄弟毗鄰而居,到了晚年,由於體力漸漸衰疲,處於半退休狀態,於是四個兄弟,加上另一半有三個,總共七個人;這七個人閒來沒事,總會在午後的時光,聚在住家旁邊,由三叔種植的一棵櫻花樹下泡茶聊天兼乘涼。  我每次回到故鄉看到他們愜意而自在的相處,不但心生羨慕之情,也順勢加入他們的行列;我稱他們為「櫻花樹下七閒」。  住在鄉下視野遼闊,除了綠油油的稻田之外,幾乎都沒有遮蔽物,所以從很遠的地方,便能透過眼睛視線所及完全掌握;附近的鄰居與親友,經常發現櫻花樹下有人聚集,不但有吃有喝,歡笑聲不絕於耳,很快的近悅遠來,有時候還超過二十多人,常常出現「嗨翻天」的美好景況呢!  三叔最勤勞,總是提供泡茶服務,不但要瓦斯、茶葉的消費,有時還準備了許多糖果餅乾,可以讓大家打打牙祭,當然其他親朋好友,有時也會提供水果,或是其它零食共襄盛舉。  櫻花樹下甜美的歡聚,在民國九十八年出現了重大的轉折,住了一甲子的老家,房子就蓋在地主的農地上,由於他們將土地轉手,新地主又希望我們離開這片土地;經過數次交涉,父親四兄弟就這樣決定離開可念的舊居,也離開了櫻花樹下閒話風情的好地方。  父親與三叔不想離鄉背井,於是選購附近新居,還好新家距離舊家只有三百公尺之遙,好客的三叔,就在住家外面的騎樓下,擺放了桌椅,舊日的夥伴得以繼續泡茶聊天,只是少了四叔和五叔夫妻倆。  好景不常,搬到新家兩年的時光,年邁的父母相繼仙逝,一起歡聚的夥伴,一下子少了父親與母親兩人,三叔從此也漸漸失去泡茶的樂趣;沒有人泡茶的日子,人氣漸失,曾經相聚的親朋好友只好轉移陣地,另覓他處。  櫻花樹下曾經帶來美好的回憶,舊居也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好地方,雖然搬家了,只要我回去故鄉,一定會去舊居巡禮一番,想找回過往的甜蜜時光,只不過人去屋空,屋前屋後長滿了雜草,櫻花樹也被砍倒了,殘破景況讓人不勝唏噓。  屈指算來,已過了十一個年頭;在這十一年當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可以說是人事已非,只能在記憶深處,尋回往日的點點滴滴。  如今瞥見七個人,常常在社區騎樓下閒聊談心,不由得讓我憶起往日甜蜜的時光。  曾讀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原來擁有清淨無塵的心,便能順應四時的變化,也能調適人情的冷暖;對於做人處事與安身立命,提供了心無罣礙的良方。畢竟人生無常,只有勇於面對現實的殘酷,才能擁有破解困境的智慧,進而得以勤耕快樂心田。

Read More

程予希尺度無極限 韋禮安獻螢幕初吻

韋禮安〈記得回來〉MV獻螢幕初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韋禮安晉升「記得回來」MV男主角,搭檔質感女星程予希,不但尺度大突破,還獻出螢幕初吻,浪漫吻戲也如同唯美韓劇。  韋禮安超催淚情歌「記得回來」MV終於出爐,這次晉升到男主角,攜手程予希共同演出如同唯美韓劇的MV。導演蘇文聖原本安排牽手、擁抱的小清新情結,隨著拍攝氣氛升溫,就開始加戲,從親額頭、摩鼻子,最後喊出:「韋禮安,上」,讓韋禮安吻上了程予希,獻出韋禮安出道10年以來的螢幕初吻。 韋禮安〈記得回來〉MV獻螢幕初吻。 韋禮安直說:「我覺得導演是受到現場『姊姊團(工作人員們)』的壓力才加入吻戲,原本我想有必要這樣嗎?但劇情的走向到這裡,情侶間的接吻是很自然的,就想好,豁出去了!」終於完成這場令全場響起歡呼的重頭吻戲。  試前兩次時,韋禮安和程予希先是在摩鼻子後笑場,之後又是沒有找到角度根本親不到,這時韋禮安轉頭問了一下程予希:「妳的尺度到哪裡?」程予希馬上回:「我無極限!」兩人休息後再回到鏡頭前,程予希發現韋禮安十分有禮貌地吃了清香的薄荷糖,再從擁抱開始,接著親額頭、摩鼻子,終於兩人的雙唇順利貼在一起,完成吻戲,在導演喊「卡」後,兩人大笑如釋重負,全場隨之響起驚人的歡呼聲。

Read More

韓劇男神張赫、金材昱帥攻北捷

韓星張赫、金材昱攻佔北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八大電視與韓國OCN電視台跨國合作「OCN劇場」,4日起由「VOICE」打頭陣,韓劇兩大男神張赫、金材昱帥氣身影攻佔北捷,瞬間成為台北最新的追星熱門打卡景點。  八大電視與韓國原創驚悚電視台OCN跨國策略合作,集結OCN最具代表性作品,聯手推出「OCN劇場」,4日起每週六晚間10點半於八大綜合台首播,首部推出由張赫主演,在韓國創下高收視口碑的懸疑偵探神劇「VOICE」、「VOICE2」打頭陣,接著還有「壞傢伙們」、「WATCHER監視者」、「如實陳述」等,觀眾在家打開電視就能享受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與戲劇張力。  由張赫、李荷娜、金材昱主演的驚悚神劇「VOICE」,劇情講述因一次事故而失去家人的刑警與報案中心的中心長,一同在「報案中心黃金時間組」裡,靠著絕對聽力和直覺,找出連環殺人犯的故事。首次挑戰刑警角色的張赫,一雙銳利眼神,讓網友讚譽有加,就連「與神同行」男主角河正宇都忍不住形容:「隨便看著張赫,渾身都是戲,甚至吃飯都有讓人想吃的衝動。」  此外,為了讓粉絲們搶先感受「OCN劇場」特有的懸疑氛圍,八大電視創新將北捷車廂打造以暗黑色系為主,彷彿身歷其境偵探辦案現場,並集合張赫、金材昱、馬東石、朴海鎮以及「少女時代」秀英等14位韓星視覺,從上到下全面包覆整節車廂,彷彿明星陪著乘客們搭乘捷運。「八大OCN明星專車」捷運創意廣告一推出,粉絲們紛紛留言表示:「搭爆板南線。」、「這也太酷了吧!我想坐!」

Read More

陳孝萱體力逆齡 不怕飢餓

陳孝萱《飢餓遊戲》體力比年輕時更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睽違20幾年,陳孝萱受邀跟著《飢餓遊戲》南下高雄出外景,一現身立馬被當成女神,因為練跑馬拉松,不但體力比年輕時更加,對遊戲規定要禁食12小時,也輕鬆以對。  自20多年前到沖繩錄《黃金傳奇》後,陳孝萱就沒再上過外景節目,這回出《飢餓遊戲》南下高雄外景,一現身,孫協志就熱烈歡迎說:「我年輕時候的女神,願意來節目是我們的福氣。」  對於遊戲規定要禁食12小時,陳孝萱絲毫不擔心,「我覺得還好,因為我前幾個月去跑馬拉松,在每次訓練跑步的過程,就發現其實我跑完步,反而不會很想要進食。」也因為有練跑,整天外景她體力都能負荷,「這次玩下來,覺得自己體力好像又比年輕時更好,這幾年有帶小孩的關係,要配合小孩,所以體力各方面狀況,有維持在一定的狀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