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龍泉窯

宋_元龍泉青瓷把杯 嘉淵堂主人敘述/劉振漢整理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主要產區在龍泉市。古代對窯場的命名多以窯場所在地的州府稱之,如“越窯”、“汝窯”和“定窯”等,但唯獨“龍泉窯”以龍泉縣名定之。  就目前考古資料顯示,龍泉窯創於三國兩晉,發展於五代北宋,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瓷史上甚為長久的一個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歐、亞、非洲等地區,影響深遠。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朱伯謙先生在《龍泉窯青瓷》一書中將龍泉窯的發展歸納為開創、發展、燦爛和衰落四個時期:  開創時期:魏晉和五代十國,瓷窯少,生產時斷時續,處於就地銷售斷斷續續的生產階段。  發展期:北宋至南宋前期,瓷窯發展快,逐漸形成一個較大的瓷窯體系。  燦爛期:南宋後期、元代至明代早期,瓷窯發展迅速,青瓷質量大大提高,產品暢銷國內外廣大市場。  衰落期:明代中期至清代晚期,明代中期以後龍泉窯處境艱難,瓷窯不斷地倒閉減少,至清代晚期結束。  因此就龍泉瓷器收藏角度而言,在南宋後期至明早期的龍泉窯瓷器,當是收藏愛好者關注的焦點。 宋_元龍泉青瓷蓮瓣斂口碗哥窯的傳說  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哥窯的窯場只知在龍泉,確切的位置並未發現,卻有些鄉野趣譚傳頌許久。  據傳宋代龍泉縣,有位出名的制瓷家喚作章村根,育有二子--老大章生一、老二章生二。兩兄弟子承父業,在父親悉心教導下均有所成。其後兄弟各開窯廠,哥哥所開的窯廠稱為哥窯,弟弟所開的窯廠即為弟窯。兄弟倆均燒造青瓷,但哥哥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聲名遠播,後經官家欽定為皇家燒造青瓷。弟弟得知後心生妒意,趁其兄不備將粘土扔進釉缸中,老大不察仍如往常施作,開窯後卻見滿窯的瓷器釉面開裂,裂紋長短、粗細、形狀各異,有像魚子、柳葉、蟹爪等等。因交期在即只得強打起精神,在無奈之下心生奇計,隨即將濃茶塗於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塗抹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居然化腐朽為神奇,形成了後世為人稱道的「金絲鐵線」,這就是哥窯的主要特徵--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紋片開裂,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  上述當屬傳說故事的成分居多,未來或許經過考古及田野調查,哥窯的窯址及其模糊的面貌,有天就會呈現於世人面前。 宋_元龍泉青瓷水注越窯與龍泉窯的關係  龍泉窯屬於南方青瓷,提到青瓷必然會想到越窯,越窯青瓷萌芽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盛於唐與五代,沒落於北宋中晚期。龍泉窯最早可能創於三國兩晉,但一直要到五代時才發展起來,原因可能與五代的吳越國有關。  當時江南一帶屬於吳越國的錢氏王朝統治,錢氏王朝一直透過朝貢的方式與中原大國修好,於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貢品。《宋史》卷四百八十列傳世家二(吳越錢氏)「太平興國三年三月來朝,俶進……越器五萬事,金扣越器百五事」。又《宋會要》:「太平興國三年四月二日朝,俶進……瓷器五萬事,金扣瓷器百五事」。光是太平興國三年(即公元978年)貢奉北宋太宗的瓷器達十萬多件,這樣龐大的生產量應是越州窯所無力承擔的,所以必然需要同屬吳越國的其他窯口支援。  宋人莊綽《雞肋編》記載:「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須索,益加工巧」,據此推測當時龍泉窯也能燒製秘色瓷,那就表示當時龍泉窯的技術可能也不亞於越窯。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當時由於進貢的瓷器數量過大,越窯已無力獨撐,甚至因為瓷土資源的過度損耗等原因,導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龍泉窯移轉,越窯先進的制瓷技術傳入龍泉,一批批優秀的瓷匠陸續在龍泉安身立命,龍泉窯的質量迅速提高。  從此歷史的轉輪驅動著龍泉窯,以擔負「貢品」的和平使命,使其在青瓷歷史舞台散發耀眼的光芒,逐漸取代越窯躍升為江南第一名窯。

Read More

<中華副刊> 瓷器上的唐詩

黑石號圖片  程奇逢  在我們牙牙學語時,唐詩就進入我們的精神世界。能背誦多少首唐詩似乎是認定一個中國人文化層次高低的標準。中國知識分子勾劃出打動過自己心靈的詩句,一生都在吟詠背誦。  我偶爾想過,唐朝時,詩的創造者與詩的接受者之間是一種怎樣的的關係,比如李白與汪倫,白居易與彈琵琶的歌女,但對於唐詩這座豐碑構建的秘密,從未想過,直到我看到「黑石號」長沙窯瓷碗上的一首五言詩。  「黑石號」是1999年在印尼勿裡洞島附近打撈出的一艘唐代沉船,公元九世紀初,阿拉伯水手在揚州裝載了滿滿一船瓷器金銀器等寶物,返回波斯途中觸礁沉沒。船上有7萬件文物,其中56,500件是長沙窯產的瓷器。  孤雁南天遠  寒風切切驚  妾思江外客  早晚到邊停  它是窯工在碗坯上描繪圖案時隨手寫上的。長沙窯是個民窯,生產大量的民用瓷器,還外銷到東南亞、西亞一帶。那個窯工興之所至,就能吟出一首詩,隨即用毛筆寫在碗上。可見那時平民讀詩、寫詩應該是一件尋常事。自從開口說話,斷文識字,處處聞詩,處處讀詩,平仄韻,賦比興都成自然。  近年來從散落在國內及東南亞的長沙窯瓷器上,收集到的唐詩大約有103首,全部出自窯工之手,為《全唐詩》所不載。這些詩有些帶有模仿的痕跡,甚至出現明顯的錯別字。然而這種以前我們從未見過的「平民詩作」讓我們意識到唐詩除了我們常見的巔峰之外還有一個隱藏的巨大底座。 「男兒大丈夫,何用本鄉居。明月家家有,黃金何處無」。把一些人外出闖蕩追求財富的心態活生生地展露出來。「一雙青鳥子,飛來五兩頭。借問舡輕重,附信到揚州」。「五兩」是懸掛於船杆頂上的候風器,用五兩雞毛做成。這首詩是外出經商的人與家人互相惦念的情感表達。處處事事都是詩。  愛情為文學的「永恆主題」,除上面所舉「黑石號」瓷碗上那首詩外,還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是兩個年齡相差懸殊,不能廝守終生的愛人之間的悲歎。  中國的科舉考試,在玄宗天寶年後,詩賦上升為進士科考中的重點,「主司褒貶,實在詩賦」,於是引無數文人學子爭奇鬥豔、刻意求工。《唐詩三百首》77位作者中,38人是進士,這是頂層制度設計方面的推力。而在基層的社會影響方面,則是詩的普及性和全民心態,全民心態是造成一個時代真正意義的「文化」的根源。即使工匠平民,皆愛讀詩寫詩,唐朝成了詩歌的王國。 正是這種時代的因緣際會及頂層和基層共同作用的歷史合力,幸運地架構起令萬世瞻仰的唐詩豐碑。  「黑石號」後來為新加坡「聖淘沙機構」購得,陳列於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今年7月10日,「黑石號」部分文物展將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白釉綠彩高足長柄壺  王鼎鈞  我小的時候,對日抗戰發生以前,一般「小資產階級」家庭的客廳裡,總會擺著康熙年代出窯的花瓶,瓶面上有花鳥或山水,不記得有詩。然後,八年抗戰,四年內戰,我流亡七千八百公里,沒見過一件瓷器。文物最經不起動盪騷亂,字畫還可以把軸框拆掉,縮小體積,求個苟全,瓷器只能正襟危坐,從容就義。由瓷器的大量毀滅,可以想見戰爭對中產階級的破壞。  我在台灣,曾兩次到故宮博物院專看瓷器,今日回想,還是想不起來哪一件上面寫著唐詩。直到我搬家搬到紐約,遇見一位忠厚的商人來辦瓷器展覽,展出九十年代國內用新技術燒出來的仿古製作,我這才又看見瓷器,也看見瓷器上面的唐詩。  複製的中國瓷器仍然是中國瓷器,相形之下,西洋瓷油頭粉面,日本瓷薄命。  所選的唐詩全是名家作品,沒有離人思婦傷春悲秋之詞,讓人家天天看見「感時花濺淚」總是不好,還是「風正一帆懸」妥當。由此一事,可見那時國內商家已能夠體會消費者的心理,坐上資本主義列車。  詩是好詩,那一手字實在不行,寫字的人根本沒受過書法訓練。那時發現,中國大陸的畫家多半只學畫畫兒,不學寫字,他只是用毛筆畫出字的線條,他們稱為「畫字」。這當然美中不足,「書畫同源」不是這樣解釋。後來書法家張隆延教授開軒授徒,門下七十二賢過半是畫家,這些人已經成名,還能虛心受教更上層樓,真不容易。  唐代的瓷器,工人在上面寫字,無論寫得怎麼樣,都是國寶,關鍵在「唐代」。到了現代,張大千的畫配張大千的字,兩者都大開大合,公孫大娘舞劍器,溥心畬的畫配溥心畬的字,兩者都飄然出塵,揮袖一片浮雲,這是追求藝術品風格的完整性。如果張大師的畫由溥大師題字呢,那當然值錢,也許更值錢,那是藝術品的稀有性,要大師遇上大師才行。  有一年,江蘇景德鎮邀約書畫家前往作客,在瓷器上作畫題字,一時有很多人響應,可見國內的工業家能發現缺失,知過必改。聽說那些應徵前往的書畫家廢寢忘食,工作努力,自認為是一大樂事。樂什麼?他的作品藉此流佈於知音之家,即使裝在船上沈到海底,千年以後也還有機會撈出來。此之謂施比受更為有福也。  畫家天天作畫,家裡滿屋子是畫,一旦發生天災人禍,所有的雞蛋都在一個籃子裡,豈有完卵?王羲之當年也是天天寫字,後來連一幅真跡也找不到。  想起于右老,只要「敬求墨寶」的紅紙標籤送到眼前,他可說有求必應。內行人估計,他在台灣留下大約兩萬幅字,這是他留下的兩萬份友誼,兩萬筆財富,來日水火兵蟲,世事無常,也是給自己的書法留下兩萬個流傳後世的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台東大學記遊

台東大學圖書館 文、攝影/林明理  這個假日,自市區驅車,經知本大橋而上。至台東大學圖書館旁,有座蓮池,是我常流連探幽、神馳不已之處。  我真的很愛睡蓮,愛它花開花落,一種自在恬靜、迴清倒影。  展眼一望,花徑周遭建有多棟教學大樓和宿舍等建築,青山環繞,飛鳥入林,生態豐富。我常兀自坐在黃昏的大樹下,遠眺如琴的「鏡心湖」湖畔,看白鷺輕掠淼淼波光。或縱覽一片迷人的晨霧盤踞山頭、雨後花叢間綻放的各色小花。 台東大學,小野鴨 此刻,時光彷彿倒流數十年,回到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我,每天下課後,也喜歡扛著背包,窩在圖書館埋首苦讀。偶爾也會抬頭看窗外校園裡那片木棉花,帶著不可思議的色調。不知何故,那景象一直在我心中縈繞不去,也讓我湧出希望與釋然一笑。  是啊,世間有好多美好之物,比如山明水秀、琴音和回憶、大海和夕陽,天宇和星辰。當時間飛逝,縱然我們只是滄海一粟,但老天總會留給我們悲憫、一個施善與努力以赴的舞台,留給我們舒發平靜的一些好書或一片難忘的風景。就像漫步在這校園,只能通過美感,才能領悟其動人的光影和形象。 台東大學蓮池,蜜蜂 遶回湖畔近側,暮靄裡緩步徘徊,一座宏偉建築出現在眼前,我記得那時有三隻小野鴨並肩悠游,一隻蒼鷺迎眼而入,在淺水中舞動翅膀,趣味盎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校園裡有座金字塔形的圖書館榮獲全球八座最具獨特圖書館之一和2019年全球卓越建築獎。它不只是校園裡最好的與最生動的景點,對我而言,也是一座真正的、崇高的綠建築。站立於旁,按下快門那一瞬…純粹的歡愉湧冒於心中。

Read More

11歲葉小毅當師弟 沈建宏擔任專屬經紀人

童星葉小毅加盟,師兄沈建宏像看到自己出道的翻版,親自擔任「專屬經紀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童星葉小毅加盟達騰娛樂,以偶像BTS防彈少年團為目標,見到健談、嘴巴甜、口才好的葉小毅,師兄沈建宏像看到自己出道的翻版,親自擔任「專屬經紀人」傳承經驗。  年僅11歲的葉小毅,2019年2月開始接拍廣告,之後也接拍了戲劇以及拍攝MV,一年多來作品已達50件以上。達騰娛樂經紀人辛誌諭(阿BEN)在臉書上認識到葉小毅,兩人互相關注一段時間後有了合作的念頭。  原來葉小毅不但自己經營粉絲頁,也主動來加經紀人阿BEN的臉書,「覺得這個小孩子很成熟很有想法,再看到他拍攝的作品,就決定找他聊聊,想好好的培育他及規劃他的演藝工作。」  沈建宏也是在10歲時被阿BEN挖掘出道,現年27歲的大哥哥也被賦予重責大任,擔任葉小毅的「專屬經紀人」,沈建宏笑說:「當年我被BEN哥帶去西門町,吃了兩塊牛排後簽了7年約,這次跟小毅在東區吃牛排,還四人同行壽星免費,然後也這樣把小毅給簽下來,簽約模式完全一模一樣啊。」  問起最喜歡的偶像,本來害羞的葉小毅忽然大聲說:「BTS防彈少年團!他們唱歌好聽、好帥、好會跳舞,我希望我將來也要跟他們一樣成為大家認識的大明星。」

Read More

韋禮安新歌MV 獻螢幕初吻

韋禮安「記得回來」MV選在西門町超大銀幕深情大首播。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催淚情歌「記得回來」MV在6日上架,韋禮安也悄悄現身西門町,透過超大銀幕看首播,直呼:「很像看電影」,MV中不但獻出衝擊性螢幕初吻,演技力大爆發,讓網路上一片心碎的聲音,哭倒眾多「韋太太」粉絲。  「記得回來」MV選在西門町超大銀幕深情大首播,由韋禮安和程予希共同主演的虐心劇情,其中一場在河堤崩潰痛哭的獨腳戲,韋禮安演技力大爆發,全情投入歌曲中,惹得一片粉絲哭倒電腦前。  韋禮安通告結束後,悄悄來到西門町透過大銀幕看MV,笑說:「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大的銀幕看自己的MV,真的很像在看電影,很有感覺,下一秒就想走進電影院了。」當天拍攝MV的回憶忽然全部湧上心頭,「感覺那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原來當天拍攝工作超過20小時,韋禮安除了首度上演吻戲,一場在雨中哭泣的戲,前兩次時,情緒沒到位,始終哭不出來,最後他一個人帶著耳機走到角落,專心聽「記得回來」,全情投入後回到鏡頭前,眼淚開始往下掉,沒想到竟然失控,哭到停不下來,甚至最後只能蹲在地上痛哭,久久不能自己。程予希見狀也認真問他:「在鏡頭前這樣演出很不容易,要改當演員嗎?」韋禮安笑著搖頭:「當演員真的好難啊!」  疫情趨緩,韋禮安「禮上網來」巡迴音樂會也將在11日移師台中、高雄,當天會先開啟粉絲跟他在數位平台一起聽歌,還特別準備限量的「唯美MV劇照本」,而劇照本內還隱藏著一組密碼,只要破解密碼,就可以獲得韋禮安特別錄製的聲音檔,想聽聽韋禮安說了什麼私密小語。

Read More

與惡續集有譜 林予晞表態想參演

林予晞為薇薇安‧邁爾的攝影展站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熱愛攝影的林予晞7日為啟蒙偶像薇薇安‧邁爾的攝影展站台,除透露9月將舉辦個人攝影展,也證實《我們與惡的距離》可望出續集,編劇呂蒔媛正在做田野調查,她也已表態想參與演出。  呂蒔媛日前召集《與惡》班底賈靜雯、吳慷仁等人聚會,眾星比「2」手勢的大合照,而解讀是「第二季」有譜了。對此,林予晞解釋,比「2」是因為殺青「2週年」,但也透露,《與惡》編劇呂蒔媛的確有拍續集的意思,正在做田野調查、籌劃新的劇本,不過,還不確定新戲是否要以《與惡》為名,也不清楚是否維持原班人馬演出,但林予晞表示,很期待、很想參與。  林予晞也透露,在美國德州讀大學時,為了排遣孤單感受而開始攝影,10年下來累積超過一萬張底片作品,更擁有將近15台相機。

Read More

<中華副刊>慢點 約克

約克大教堂前的指標 「我喜歡慢慢走過陌生的城鎮,給自己充裕時間領略新的空間,讓自己浸透那裡的氣息。我理想中的旅行是慢,是體會而不是觀光。」───張讓  文/圖 余致毅  從倫敦的國王十字火車站搭上前往位在英格蘭中部約克(York)的火車,英國有太多值得一探究竟的大城小鎮,也許往後還需要更多的機會來探訪這些城市與鄉鎮。抵達約克火車站,這是擁有超大型天棚式的車站,非常具有英國味的電影貌,十分喜歡這種車站。  步出火車站,前方就是約克城牆,這些保存完好的城牆是羅馬人為了防禦外敵所建造的,由於這些古城牆的存在,更讓人有種置身在中世紀般的錯覺。踏上橫跨Ouse河的橋面,就被眼前的風景吸引。寬闊的河岸邊成排的樹木隨著季節變色,橋頭的底端是個三角錐屋頂、圓柱磚牆的石屋咖啡廳,剛好可以一覽河岸風光。對岸就是約克主要的市區,天氣陰涼雲層厚重,整個城市帶著潮濕的氣氛,彷彿一過橋就穿越了時空甬道進入了中古世紀街道。  約克也是讓人一眼就喜歡的城鎮,融合了羅馬、撒克遜、維京統治的多樣歷史與文物,羅馬時代和中世紀氣氛瀰漫在陰冷的約克城中。在約克博物館大片的綠地上漫步,博物館前高起的平台長椅上坐著一對對看風景休憩的遊人。花園裡的中古遺跡是羅馬城牆的一部分,起伏有致的綠地和高大的樹木讓約克濕潤有綠意。我坐在大樹花叢前的長椅享用午餐,一面寫生,一位推著清潔車整理花園的先生接起電話說著中文,似乎每個城市都有中國人謀生的痕跡。  我在巷弄中穿梭,在石板鋪的鵝卵石街道中閒逛,許多個性小店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一家充滿創意色彩鮮艷的手工作品店,有許多羊毛氈及不織布做成的髮飾、提包和玩偶,還有中南美風情的特色小物。用火柴棒做成的worry doll擺在小小的火柴盒裡,只要睡前跟她分享你的煩惱,再放入你的枕頭下睡覺,這些小娃娃們就會在夜裡把你的煩惱帶走。許多異國風情的飾品,每一樣小物都充滿趣味和創意,讓人流連忘返。 約克綠地 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是英國最大,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歌德式教堂,從1220年開始興建,直到1470年才完工,花兩百多年興建,又度過漫長世紀,至今仍屹立不搖。即使在歐洲旅行常常看見不同型式規模的教堂,我依舊被哥德式的教堂深深吸引。在挑高的教堂內,參觀者與信徒安靜的坐在其中。大教堂的四周也十分寧靜,不若其他大教堂遊客如織的喧鬧。  鑽進約克大教堂前的小巷子,就是約克最美麗富有詩意的中古街道,走在最早的一條街道「石頭街」,聽說早在維京人佔領前就已經存在了。旅途的意外驚奇莫過於此,被房子、被街道吸引,來到這條童話般的巷道彷彿進入寶山,沿街連排的每棟建築一層一層的突出,突出的三面窗台,從小格的窗子裡透著暈黃的神祕光線,可惜天色漸暗時間也不充足,沒有機會將這些可愛的小房子畫下來。每一家店面都有獨特的建築風格,白牆上的直橫條紋充滿特色,街道兩旁的建築物距離相當近,與遊人漫步在這迷人的巷道裡心情激動。抬頭有成群的鳥壯觀地從巷道狹長的天空飛過,沿街的燈飾閃著藍色的光,天氣微冷,適合挽著戀人的手在小巷裡漫遊。  當店家的燈火都點燃,整座小鎮似乎也暖和起來。經過約克農夫市集,仍然有許多販賣蔬果的攤商辛勤的工作,也有一些可愛的點心攤車在一旁販售。這些迷人的巷弄似乎沒有盡頭,跟著美麗的建築蜿蜒其中。在小巷中走動,看見每一個店家都有各自的特色,熱絡的交談聲從昏黃的暗巷街窗傳出,就像是回到中古世紀的夜晚,似乎周遭的人都會穿著古裝錯身而過。有三個尖屋頂相連的高級瓷器水晶專賣店Mulberry Hall,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古建築,也是令我最心動的房子。在漫漫旅途當中,總會偶然遇到那些令人怦然心動的建築,令人乍見即愛的陌生人。踏過歲月而來帶著歷史記憶的這些建築們,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有哪些人生活其中,又有多少喜樂哀愁交織上演,我會是你故事裡的一部份嗎?  雖然十分捨不得離開約克,但是才下午四五點天就已經非常黑了,北國的緯度帶來了夏天冬天不同日照長短的奇異感受,對於從南方而來的我,這就是最真實的體驗。許多只能從書上影片中得到的片面資訊知識,都可以在旅行過程中,用腳用肌膚用呼吸用自己的眼睛親自體驗感受,從情感經驗得來的知識最真實,世界何其廣闊無垠,人生何其短暫,我何其有幸,在此刻在這裡,呼吸約克的早夜冰涼。  回到車站,原來的告示牌說回倫敦的火車在第五月台,突然又改換到第十月台。原本好整以暇等車的我,看著月台的其他乘客聽了廣播後匆匆忙忙的奔跑,乘車最怕遇到這樣緊急的突發狀態。爬上了階梯,一路跟著大家飛奔到第十月台,上氣不接下氣的跑下樓梯,許多穿著筆挺的男女也搞不清楚狀況的抓人就問。月台上的年輕站務人員也忙亂的一一回覆大家的疑問,最後前往倫敦的火車改在第十一月台進站。一番小波折後,氣喘吁吁總算坐上延誤許久的溫暖舒適列車,進入黑暗的約克,下次再見。

Read More

誰在你身邊殺青 何潤東讚夢幻卡司

何潤東最新影集《誰在你身邊》殺青,集結張鈞甯、徐若瑄等主演,讚夢幻卡司。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何潤東最新影集《誰在你身邊》殺青,大讚夢幻卡司表現驚艷,製作人徐若瑄也誇張鈞甯的短髮造型俐落,是「金鐘最佳男主角」,讓張鈞甯也直呼不捨。  何潤東第二部自製自導自編的影集《誰在你身邊》(Who’s By Your Side),集結實力派卡司張鈞甯、徐若瑄、莊凱勛、陳恩峰等人領銜主演,今年3月份在台中開拍,歷經111天的拍攝期,於近日殺青。 何潤東最新影集《誰在你身邊》殺青,集結張鈞甯、徐若瑄等主演,讚夢幻卡司。 殺青宴上,何潤東大讚夢幻讓他驚艷,「優秀的演員拍起來超省事!」雖然拍攝期間飽受疫情影響,在場景租借上相當不易,但最後都一一解決,讓整部戲可以在疫情期間順利拍攝完畢。  身兼製作人和演員的徐若瑄也表示,要拍完一部戲真的不容易,「上山下海日曬雨淋,非常感謝導演在疫情期間平平安安帶領大家走到今天。」還自虧是菜鳥製作人,希望這次有幫上忙,並坦言,看到不一樣的張鈞甯,並大讚她會是明年「金鐘最佳男主角」。  在劇中扮演個性自我角色的張鈞甯,為戲挑戰超俐落男生頭,化身劇組中「最帥的小哥哥」,也是她出道以來最喜歡的角色和最喜歡待的劇組,因此,在拍攝殺青當日,張鈞甯也因太過不捨說再見,一度激動落淚。

Read More

《無主之子》收視再創新高 黃鐙輝入戲痛哭 李又汝被感動

民視金鐘好戲《無主之子》播出第二集,收視率再創新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金鐘好戲《無主之子》5日播出第二集,收視率再創新高,坐穩週日十點檔冠軍寶座,正在拍戲的李又汝先大讚黃鐙輝敬業到位,才能感動觀眾,也希望觀眾可以鎖定完結篇,陪她體會並感受「小蘭的決定」。  在《無主之子》第二集中,李又汝最終選擇離開黃鐙輝跟小孩,李又汝說,播出後自己的社群平台就狂被洗板,湧上許多留言,有觀眾大罵她太自私,不顧小孩,還有觀眾為她抱屈:「小蘭太可憐了」  李又汝說,以前拍戲看到這些留言都會非常生氣,唯獨這次是非常感動,希望觀眾可以一起鎖定完結篇,陪她體會並感受「小蘭的決定」。  黃鐙輝則是說,在那場知道李又汝已經離開他跟小孩的時候,在片場難過痛哭不已,拍完後走回休息室,看到李又汝坐在那邊,忍不住過去抱著她說:「還好妳還在!」讓李又汝嚇到,還說第一次看到黃鐙輝哭這麼慘,但當下還是拍拍他的背安慰他。  黃鐙輝表示,「黎文誠」是他很投入也很同情的角色,這一場戲因為要讓自己很投入,所以在李又汝拍攝跟黃婕菲的自白同時,也到拍攝現場做功課,希望觀眾可以繼續鎖定完結篇。

Read More

吳興國戲劇經典代表作 李爾在此將作台灣封箱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表示,「李爾在此」距離首演到今年正好經過20年,這次將是在國內的封箱演出。 (國家兩廳院提供) 中央社/台北6日電 表演藝術家吳興國創下演藝生涯里程碑的獨角戲「李爾在此」,距離首演到今年正好經過20年,即將在9月推出。吳興國今天表示,今年演完之後,「李爾在此」將在台灣封箱。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疫情期間,原本預定要演出的「凱撒」跨國製作無法完成,他正好有時間把獨角戲「李爾在此」搬進國家戲劇院舞台。  「李爾在此」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劇作「李爾王」,由吳興國自編自導自演,首演在法國巴黎歐丁(Odeon)劇場,征服各國知名藝術節,至今已經巡演20國50座城市,已成吳興國代表作。  「李爾在此」將文本解構為「戲」、「弄」與「人」,用京劇中的唱念做打重新詮釋莎翁經典,展現人性矛盾與世代差異。這齣戲讓吳興國的演技盡出,據說過去演出反串旦角時讓人不禁發笑,扮醜旦時更不惜犧牲形象,還有女鐵粉私下嘟囔:「我的吳興國毀了。」  吳興國說,之所以要封箱,「是因為這齣戲我一人要在台上飾演10個角色,在體力上,很多段落我其實已經跳不動了,也希望把這齣戲好好傳承,以後讓學生演」。  吳興國想到20年前這齣戲誕生之際,身邊只有一個助理,就是太太林秀偉,上戲之前幫他打點一切;當時吳興國正經歷人生最為低迷的階段,他以京劇為本,用現代手法演出,落得欺師滅祖的罪名,「決定以獨角戲做這齣戲時,我就把自己完全打開,很艱難但我也必須好好面對自己與整個傳統」。  吳興國拜師周正榮,從武生跨行文武老生,但總想要有突破,之後還去了雲門舞集跳舞,做了將京劇結合西方舞台劇以及舞蹈的創作,周正榮看在眼底,覺得吳興國應該好好做傳統,師徒二人衝突日多,周正榮臨終前,兩人始終未能和好。  想起往事,吳興國數度哽咽地說:「在『李爾在此』裡面,演到葛羅斯特面對自己親生兒子愛德佳與私生子愛德蒙那一段,我總會想起我的老師。」  吳興國說,現在只要有人想學,他都會教,「誰想來學都可以,但我會確認身體跟心靈是不是真心想學,我一定會傾囊相授」。吳興國說,誰說京劇用現代劇本跟現代表演手法就不姓「京」了,「學芭蕾舞得去跳現代舞,身體永遠有芭蕾舞的基底,這才是好的,京劇也是一樣」。  記者會之前,吳興國也親自為弟子朱柏澄化妝,吳興國說,妝不能是傳統的,畫完之後得像個雕塑藝術品,「得把精神畫進去,才能夠表現角色的張力」。心心念念,盡在傳承。  當代傳奇劇場「李爾在此」將於9月25日到27日演出,地點在台北國家戲劇院,10月3日到4日則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演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