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畫家黃銘頡創作展登場

「黑手」畫家黃銘頡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呈現其創作成果。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清水報導  在工廠擔任黑手的黃銘頡,國小五年級就開始學畫,大學唸的是中文系,畢業後跟著父親務農,後來決定以畫畫為畢生志業,轉行在工廠當黑手,利用閒暇創作,即日起至七月五日,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舉辦「黃銘頡創作個展」,呈現其創作成果。  黃銘頡說,大部分習畫的人都不喜歡畫靜物畫,因為沒有表情,靜物畫比起風景畫,似乎不夠柔軟、靈動,大部分的人都是為了習畫而適應靜物畫的無趣,有趣的是,畫靜物就是不斷地練習,而不斷地練習就是繪畫技巧精進的方法,他的人生目標就是透過畫作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這次展出的作品,《野性的思維》是參考舞獅的形象,將原住民的圖騰加以原始的線條及力量用抽像的方式詮釋,風格與台灣畫壇的老頑童劉其偉頗為相似;《揪心的玩笑與慢長的白日夢》與《不萬能的喜劇》,則是借鏡搖滾樂團「萬能青年旅店」的歌名,有迷幻搖滾的味道,也有點像喜劇的不是喜劇,期待和歌曲有所呼應。 《插羽毛瓶子的靜物》、《有羊頭骨的靜物》及《有藍色花瓶的靜物》,則是透過生活中的物件為主角,以充滿流動感的色塊與線條,巧妙地將具象與抽象精神融合,展現抽象物件之美。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淺談工筆花鳥畫

本文作者/沈政乾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副教授,也是台南第一位師大水墨創作博士。從事水墨畫創作已逾三十載,也為畫壇開拓新的國畫風貌,為國內少數以工筆畫享譽之畫家。)  花鳥畫為傳統繪畫三大畫科之一,其發展甚早,歷代名家輩出,唐代邊鑾與刁光胤即為傑出花鳥畫家,五代黃筌與徐熙並駕畫壇,形成所「謂徐黃異體」,影響後代極為深遠。元代則有王淵、陳琳與邊魯等畫家專擅花鳥畫,而明代的林良、呂紀、周之冕、徐渭亦為花鳥畫大家,各具風貌。清代之惲壽平、吳昌碩、任伯年等無不專擅花鳥畫,足為後世典範。花鳥畫依表現技法可分為寫意花鳥畫與工筆花鳥畫。寫意花鳥畫以毛筆沾墨或色直接點寫,注重筆法與墨趣,藉由用筆之輕重快慢、中鋒側鋒以及色與墨之搭配融合,產生各種變化,作品給人利落灑脫之感覺。工筆花鳥畫,主要以小楷鈎勒線條,利用線條之粗細大小與濃淡乾濕描寫對象,然後敷染色彩。一般而言,作品構圖嚴謹、描寫精細、色彩層層疊染,畫面濃麗典雅而略帶裝飾性為其特色。  傳統工筆花鳥畫之表現題材內容豐富,主要以花草樹木與各種禽鳥描寫為主,透過中鋒線條鈎勒描寫對象,線條的勁挺、流暢與粗細變化為必要條件,而色彩之敷染則藉由層層疊染,達到濃而不艷,厚而不滯之效果。倘若以骨喻線條,那麼肉則為敷染色彩,骨肉相濟,相輔相成,始成佳作。自古迄今,工筆花鳥畫之寓意多元而深刻,觀賞者除了欣賞花卉之嬌美柔姿、禽鳥可愛巧態外,得以透過由畫意浸染而獲得心靈之慰藉。譬如:梅花配上喜鵲,謂之「喜上眉梢」;牡丹花搭配白頭翁,寓意為「富貴到白頭」;畫松與鶴則稱之「松鶴延年」;鈎畫荔則稱為「利多長紅」;而畫鵪鶉與菊花則題「安居圖」;適合新居落成祝賀用,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台灣早期之工筆花鳥畫相對於山水畫顯得勢微,畫壇仍以山水畫創作為主,在諸多渡海畫家中,兼擅工筆花鳥者如:張大千、黃君璧、金勤伯等,而任教於師大的林玉山、黃昌惠亦擅花鳥畫,而喻仲林則與胡念祖、孫家勤合組麗水精舍,專門教授工筆花鳥畫。由於前輩畫家之苦心經營,近十幾年來,台灣工筆花鳥畫創作逐漸興盛,從國內各項比賽作品中可發現,不論得獎作品、展出件數或表現之題材內容,有著顯著的進步。  〈鳥鳴境更幽〉一作,筆者選擇以絹做為媒材,透過寫生蒐集素材,畫面搭配麻雀使得構圖疏密有致,嚴謹而自然。整幅作品以茶葉罩染,有別於一般工筆畫之赭黃染成,畫面色調調和而柔美,隱約透出文人作品之清淨淡雅,以改變傳統工筆畫之濃艷板滯。而將生活中平淡不起眼之題材,經由概括提煉出感人作品,亦為作者竭盡心思,慘澹經營之目的,也跳脫傳統工筆花鳥畫之窠臼,並建立自我之繪畫風貌。 2011-鳥鳴境更幽-136x68絹本設色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瞬間即永恆 繪畫二三事

〈圖一〉曇花《瞬間即永恆》黃明賢畫  本文作者/黃明賢  (曾任台南應用科大助理教授、長榮大學視藝系兼任副教授,作品曾獲邀至東歐、韓國、大陸等多國展出,曾獲青溪美展金環獎、南美展市長獎等多次獎項)  我出生於鹽分地帶的貧困農家,祖上務農維生,叔父有繪畫天分,曾獲得赴日深造美術的機會,但祖父卻拿不出一點墊繳的盤纏而作罷。兒時從叔父的民俗繪本中,啟蒙了我對繪畫的興趣。家父一開始並不太贊同我以繪畫為志業,但我仍堅持走上這條路。  在國立台藝大主修的是國畫,當時我比較喜歡山水畫 ,師大畢業後才改畫花鳥,曾四處找花園、園藝所尋找美麗花蹤,以素描寫生帶回家作素材。  1970年代,好友告知歐汪文衡殿有一盆大曇花,將於半夜開花,我們在二更天從佳里興老家出發,經過一片公墓才到文衡殿,守候那盆曇花,速寫其開花過程,直到天亮,數年後才有《瞬間即永恆》〈圖一〉這幅作品。 畫集 對於繪畫不管花卉、鳥禽,我都先素描再上色,如今尚藏有數十本彩色手稿,期待知音賞識出版。 〈圖二〉鬥雞、鐵樹《利爪》黃明賢畫 有一年朋友送我一隻鬥雞,原先只關在雞籠觀賞,曾引來鄰居飼養的雞群,我一時興起將牠放出,結果將鄰居的雞鬥得頭破血流,那勇猛的模樣讓我想作畫,再去拜訪好友,他將關在不同籠子的鬥雞放出來,一下子便鬥了起來,令我大開眼界,後來才有《利爪》〈圖二〉的畫作,為了凸顯鬥雞的兇猛,特地到南鯤鯓廟後花園素描鐵樹為背景。 孔雀《翠羽脩脩試暖風》黃明賢畫 在鳥禽之中,孔雀是吉祥鳥,深受世人喜愛,因為色彩豔麗,畫牠最具挑戰性,我畫孔雀的醞釀期最長,曾閱讀許多孔雀的書籍,並參考諸多前輩的畫作,仍不敢貿然出手,後來佳里國中的老師,送我一對孔雀,飼養家中日夜觀察,直到已繁殖共八隻,我仍未動筆,同是美術老師的內人問我,真有那麼難嗎?激勵之下才動筆,經過許久努力越畫越順手,後來成為我最喜愛和得意的作品之一。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觀天體物養心源

 陳丁奇草書〈筆花〉66×33.5cm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古人常說「書畫同源」。不論書家或畫家,總需體察萬象、感悟人生、累積鍛練修行,才能產生可貴的作品。  陳丁奇先生這幅〈筆花〉,先在宣紙左上方畫了一支毛筆,接著在右下方寫了一個斗大的草書「花」字,一物、一字,組合成一幅饒富興味、清雅雋永的創新書法作品。再仔細欣賞,第一筆完成的只是筆桿;第二筆逐漸扭動手中毛筆,微微上提,畫出筆毫,接著連續以逆時鐘方向寫出「花」字的草頭;第三筆重新沾墨並調整筆鋒,書寫完成「花」字的下半部;最後題上「心中開筆花,笑傲走天涯」,完成這幅書畫合體小中堂〈筆花〉,令人百看不厭。   黃宗義草書〈花雨〉90×45cm  去年春天,筆者應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邀約,對著虎頭埤風景照片,寫下這幅草書〈花雨〉,款題「二○一九阿勃勒花季,虎頭埤印象」。南臺灣地處亞熱帶,每年這時候,庭園路樹鳳凰花、鄉間池塘蓮花,把大地點綴得熱情如火。這幾年最常見阿勃勒花,串串金黃垂掛傾瀉,風吹雨過,紛飛之時仿如童話故事場景,繽紛了一整個夏季,配合這期間各校園畢業典禮,締造了一場金碧輝煌的夏季盛宴。  唐代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近代黃君璧先生引申為「習藝一事,不外師人,師心,師造化,師人者以古人為師,師心者以己身為師,師造化者以自然為師也。」也有些人主張「師古是臨模,師造化是寫生,師心是創作。」在我看來,認真生活就是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運河

詩/高朝明 攝影/Vera Tang 風風雨雨 在故事中走動 一個傳說 從海港流浪而來 到運河定居 古堡一直是歌手 安平追想唱了六七十年 廟口的蚵仔煎 成了網紅 四百年的繁華 新舊換穿 從燈籠到霓虹

Read More

金馬電影大師課 有請張震林強分享經驗

金馬執委會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合作推出「金馬電影大師課」,邀演員張震(圖)等人開課,分享經驗。 (金馬執委會提供)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金馬執委會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合作推出「金馬電影大師課」,今年邀請演員張震、剪接指導廖慶松、作曲家林強等6名影人開課,分享與導演侯孝賢合作多年的方式及挑戰。  今年邁入第3屆的「金馬電影大師課」除了固定金馬影展期間舉辦的課程外,還特別邀請侯孝賢御用團隊,包含剪接指導廖慶松、攝影指導李屏賓、聲音指導杜篤之、藝術指導黃文英、作曲家林強與活躍國際影壇的張震等6名影人分享經驗。  李屏賓、杜篤之與廖慶松去年以「福祿壽」之姿擔任金馬頒獎嘉賓,當時的妙語如珠逗得全場充滿笑聲,三人也與侯孝賢有多次合作。林強則是金馬獎原創電影音樂得獎紀錄保持人,以歌手出道,並與侯孝賢合作電影「刺客聶隱娘」、「最好的時光」等。  黃文英則是與侯孝賢合作後展開電影美術生涯,與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合作電影「沉默」,將台灣美學發揚至國際殿堂。張震與侯孝賢合作過電影「刺客聶隱娘」、「最好的時光」等,曾受邀擔任坎城影展評審。  為了此次「金馬電影大師課」,6名影人將親自選題策劃,從攝影、剪輯、音效、配樂、美術設計、表演等專業領域切入,以經典作品融入個人心法分享經驗。  「金馬電影大師課」第一梯次系列課程將於7月13日至15日期間在台北文創大樓文創會所舉辦,6月22日下午1時開放官網報名。

Read More

加入民視《多情城市》大家庭 Gino扮闊少 盼和侯怡君對戲

Gino加入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演出兵家綺跟陳熙鋒的大兒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Gino加入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演出兵家綺跟陳熙鋒的大兒子「李文章」,除了渴望跟侯怡君對戲,為符合闊少爺角色,特斥資治裝還索性把頭髮剪短了,他說換了一個造型,希望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Gino表示,李文章這個角色名字有一直在家族出現,只是人都在海外,這一次時機成熟了,角色終於可以回歸了。讓Gino期待的是,這一次終於不再是超齡演出,除了不用蓄鬍以外,還索性把頭髮剪短了,他說換了一個造型,希望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時,為了完美打造造型還費了不少功夫,Gino還為了角色添購了不少行頭,讓他笑說如果觀眾反應好的話,就可以繼續再買,發揮愛Buy精神。 Gino 讓Gino開心的是,被問到這一次加入跟誰對手戲最多,GINO表示,開拍前才跟邱子芯做了跑車的直播,效果超好,沒想到這一次加入八點檔,竟然會跟邱子芯搭到,讓他直說莫非定律真的很可怕,但也十分期待跟邱子芯在劇中的發展。  睽違一年再加入八點檔,Gino坦承壓力非常大,因為八點檔的演員都是硬底子,每一位都非常專業,所以很怕自己拖累了大家,且自己平常很少用台語交談,所以出場戲就頻頻吃螺絲,幸好對手搭檔霍正奇、王燦、傅子純等人還非常有耐心,一直從旁協助他。  Gino也笑說,八點檔的臉書都有每日一NG,很怕自己因此常常上榜。但還期待是渴望在《多情城市》中遇到老搭檔侯怡君,他笑說因為跟侯怡君一直以來都是主持合作而已,這一次受邀演出《多情城市》就很希望可以在八點檔裡跟「陳秋鴻」(侯怡君飾演)有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Read More

潘慧如登遊艇開比基尼趴 大秀性感

潘慧如登遊艇開比基尼趴,邀請李宣榕、梁舒涵、楊雅筑、王上菲、王沛語一起換上泳裝比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潘慧如登遊艇開比基尼趴,邀請李宣榕、梁舒涵、楊雅筑、王上菲、王沛語一起換上泳裝比美,只見潘慧如小露雪乳,性感指數破表,讓梁舒涵當場狂噴鼻血,只能塞衛生紙應急。  潘慧如加入TVBS 42頻道《女力報到最佳拍檔》,飾演梁翰名的仙氣姊姊林詩淇,有不少網友都被潘慧如在劇中的霸氣形象收服,甚至有人認為她看起來比「弟弟」梁瀚名還年輕,潘慧如對此笑喊:「林國樑你真的要反省了!」  問及保養祕訣?潘慧如分享:「就勤保濕、防曬,吃就不要糖,選無糖。」演員們無論戲裡戲外常會到「夢17」喝咖啡,不過潘慧如會盡量避開,她表示:「寬亮味的咖啡比較重口味,能喝水就喝水,我不太吃零食,也不太喝手搖飲。」  飲食方面特別忌口,讓潘慧如的體態每天都滿分,拍攝遊艇戲碼當天以火辣比基尼亮相,吸睛度更勝其他人,她的雪白膚色與「黑珍珠」李宣榕形成強烈對比,潘慧如說:「她(李宣榕)是反光板,所以我們拍遊艇還好都有她在,幫我們吸光。」李宣榕無奈:「我就犧牲自己!」潘慧如又開玩笑:「是妳完整了我們。」  潘慧如進劇組不久,聊到對17連女演員們的印象,她認為大家對於保養都很有一套,無畏夏季豔陽的荼毒,「我們上遊艇曬了一整天,可是每個人的皮膚看起來都很飽水,不是乾的。」劇中她請梁舒涵幫塗防曬乳,開放對方隨意摸胸,親密接觸讓梁舒涵招架不住,直接腦充血昏倒,場面爆笑。

Read More

創業鳥事殺青酒 1週3場創紀錄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順利殺青,一週開3場殺青酒創紀錄。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斥資2億拍攝的都會時裝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花了130天拍攝,順利殺青,製作人林心如曲終人不散,不但帶頭一週開3場殺青酒創紀錄,還率性舉辦殺青露營,不少演員攜家帶眷參加露營,林心如老公霍建華、陳意涵老公許富翔都到場參加。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由可米傳媒、八大電視、百聿數碼創意聯合出品,描述三個女生一起創業的故事,是金鐘編劇呂蒔媛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的作品,由許肇任、馮家瑞執導,馮家瑞、賴聰筆、林心如擔任製作人,並由陳意涵、林心如、邱澤、簡嫚書、李立群、藍心湄等人主演,是近年來在台灣卡司陣容最堅強的電視劇,台灣將在八大電視和愛奇藝台灣站全網獨家播出。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順利殺青,一週開3場殺青酒創紀錄。 《創業》在今年2月1日在台中開鏡,殺青前有次在苗栗勤美學綠園道的草地鋪上野餐墊休息時,陳意涵突發起想「好想有兩天一夜的殺青活動」,獲得林心如、邱澤、藍心湄等人響應支持。  劇組6日9日晚上先在台中舉行睡衣派對殺青酒。11日再由製作人馮家瑞、賴聰筆、林心如領軍,前往宜蘭舉行二天一夜露營,現場備有陳意涵、林心如、邱澤互相應援的餐車及重達60公斤的烤乳豬,讓工作人員吃飽喝足,盡興而歸。  不少演員攜家帶眷參加露營,林心如老公霍建華、陳意涵老公許富翔都到場參加,「皇上」霍建華難得參加殺青酒,開心地說:「這個劇組好幸福。」許富翔開著裝備齊全的露營車,幫大家布置好吃東西聊天的場所。張翰帶著老婆林利霏和女兒,哈孝遠帶著老婆小孩一起同樂。晚上大夥就在星空下唱歌跳舞,藍心湄和導演許肇任一起唱著《你的電話》,大家大合唱《還珠格格》主題曲《當》,將氣氛炒熱到最高點。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忍淚深念 於梨華會長

1993年6月19日 張鳳主持哈佛文學大會餐會。 前左起:鄭兆沅、朱小燕、崔志潔、林衍秀、趙淑敏、於梨華、葉嘉瑩、吳玲瑤、張鳳,後左5為前外交部長李大維。 ■張鳳  早年見面她就熱情鼓舞我叫她於姊,嬌小的她被譽為留學生文學的鼻祖,喜歡說笑稱祖師奶奶,不喜歡姓讀為:烏,還笑聲爽脆地問:要不要叫於阿姨?  於姊在美東4月30日深夜10─11時睡眠中,竟被新冠病毒張牙舞爪地掠走!她是91歲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第2屆會長。第16屆的我,忍淚難止。  於父農化專家,留法返國任教光華大學,1947年往台中接收糖廠任廠長,曾襄助故宮文物暫存,她即插班台中女中,與小三歲的趙淑俠同班。結識台中的文藝人物龔稼農,崔小萍導播等,還因拍群戲,反傳統乖張地翻牆被記過。  考入時髦的台大外文系是1949年。大二因名門哈佛人物,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妹妹,俞大綵教授─傅斯年校長夫人─嚴苛建議,轉歷史系。經此轉捩,賭氣決心自強,證明俞教授錯看。後來,俞教授跟學生講:要不是我當年的堅持,就沒有今日的於梨華。  首度請她和夏志清教授,哈佛郊區演講,80年代一會面,親近敏銳地擁著看我:妳很像陳少聰!當時未識日後深深相知的少聰姊。抓緊時機討教出身歷史系的寫作…,驚訝聽到轉系往事。曾為書展,她贈套書,囑咐研究,也不時豪放講古,並不隱諱感情婚姻。  台大時即以筆名方莉夏、鴻鳴發表小說,畢業赴美留學。其父糖業顧問美籍友人,提供經濟擔保和食宿,搭機赴港,與同學轉搭克利夫蘭號輪船抵舊金山,僅4位女生。  未及提防逕入了絕望的深淵,被美籍友人報名秘書班,讓她肩負辛勞的家務,常在洗地刷廁,清理絞肉機的忙碌中…經表親介紹了洛杉磯加大,攻讀物理學博士的孫至銳,協助了她申請入學同校英文系,後轉入新聞系。  拿碩士前她以英文《揚子江頭幾多愁》,獲得米高梅電影公司,在洛杉磯加大校內,設立的Samuel Goldwyn創作獎首獎。信心大增在日記寫下:無論對我有多困難,現在都必須堅持下去。  她與在台下滿心歡喜的孫至銳博士1956年結婚,20多年婚姻,在普大獲兩女一兒:孫曉凡、中涵、小女兒晏冉出生後,兒女的責任,壓得她困頓愁悶,寫作成癡人說夢,遂帶回南遷的娘家,台南三崁店─永康糖廠官舍,由外婆照顧。傑出的兒女,如曉凡為華盛頓郵報記者,哥大畢業,普立茲獎得主。中涵為哈佛畢業醫師…  孫教授與師友同行,略聞他為抗日名將孫立人,堂兄孫雨人之子,將軍留守故鄉的龔夕濤夫人視如己出,先在西南聯大就讀,後輾轉加爾各答大學得學士。1956年在加大獲博士。  旋即就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與牟復禮教授等熟悉,既而執教西北大學,紐約市皇后學院,再任教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科研遍及加速器,費米及核研等200多論文,培養數十博士,榮退遷南佛州,任珊瑚泉文化協會長青社社長,喜與友人詩詞唱和。因於姊極具感染力的稟賦,能與家人,甚至敵友,建立逾越人情世故的親悅關係。令重組的兩家庭,有著難以置信的緊密。 1993年6月20日哈佛文學大會,由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主辦。左起:張鳳、於梨華、吳玲瑤、趙淑敏、朱小燕。 於姊理清家族違戾舊事,說以自己聰明、率真、又有些心計的影子來演繹,1961年寫《夢回青河》,翌年連文稿兒女帶回台南,由皇冠連載,一面編成廣播小說,先慈與我頓成書迷。1963年出版,再版6次。  一到電台每晚8點播出,其父就去散步,不要聽,覺得書中的父親是在說他…。於姊就此在文壇著稱,聲名鵲起-2006又被大陸拍為電視劇-李翰祥欲拍電影未成。有了娘家聲援勉力織夢,她深感成為作家比什麼都重要,也完成了短篇小說集《歸》和1967年完成傳頌久遠的《又見棕櫚 又見棕櫚》連載在中國時報前身《徵信新聞報》主編王鼎鈞建議夏序,以意識流內心變幻穿越時空意象,得嘉新文藝獎。後名列世紀中文小說百強56。  遷紐約的生活,頗令人眩目,她曾跟緊夏志清教授到阿拉瑪旅館,與張愛玲相見後,又約餐館吃點心湯包,繼1966夏張愛玲應莊信正代印大邀請演講,11月邁阿密大學講,張愛玲在哈佛1969春演講前後,也翩臨波士頓亞洲學會,夏老主持東亞英雄文學會場,午餐於姊即邀張愛玲春末赴紐約州大演講,而於姊說:在紐約惶惑迷亂。  著作等身的作品,《變》《也是秋天》《會場現形記》《三人行》等,材料來自學界。《考驗》《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在離去與道別之間》三部,經長期的思考:寫到整夜不眠。不是失眠,而是沉浸在小說中,不自拔。後者寫了三年,久久不能下筆,每每擱置特別辛苦,寫完心情也沒放鬆,放不下書中人物。  因其影射的主角,都是我思想傳記文學《哈佛問學30年》前傳的傳主。她還來探詢他們讀後的反應。吳玲瑤也代為傳達。算未波及居中勸和的有:鄭培凱教授等…不意,主角根本未讀,也許是昏天黑地的反差糾葛之後,日月無光,什麼都看透?放下了?  是以她與孫教授複雜的學術事業及夥伴,還有前後夫婿對她體貼入微的生活,都寫入。是少數描寫競爭,學術界的互助與決裂的創作。身當其境,挾風雨而能窮其邊崖,挹註彌補了歷史的真空。  她也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先導。1975後兩年,夫妻就不斷訪親,尋得妹妹並教研交流,1979年6月11日起,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代表團訪問各校時,王浩與她為橋樑之一,她應邀講演,倡議將臺灣文學視為現當代文學關注。  校方與北大南京,復旦大學…建立校際交換後,1980年她兼任交換計畫顧問。寫得佈局多線錯綜的《傅家的兒女們》30萬字…等,也在《收穫》《上海文學》刊出。但她被臺灣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左右才解禁。  告急一時凡是評刊她的,就被緊張盯上,1976秋,她蒞臨密歇根首府,大學研究所同學會,請她演講,銘心焦灼遠觀於姊,卻苦無機會,趨前致意的不少粉絲如我,即與失之交臂。然而只要冒險去聽的,也都被密探記上一筆。  浪漫滋潤的傳說,在紐約州大中國訪問代表團,充滿矛盾感情的於姊,大力襄助訪問領隊歐立文,Vincent O’Leary 1977到1990年紐約州大校長。乘輪椅的校長,回美更不斷以鮮花美酒燭光晚宴的迅猛攻勢,打動半百的於姊,孳生情愫。1982結婚。  因高宗魯教授推薦,異乎尋常我與康州的科技專家周劍岐等,聯手主持十年會議,1993年6月19日先在哈佛近郊,募款購機票請到她,迎賓晚宴另有老師輩學姊趙淑敏,吳玲瑤,朱小燕主講,向來對我謙稱作家知友的顧問,葉嘉瑩教授也光臨。之前有洛杉磯西方學院的應曉煌教授,透過我尋到於姊,研究她。  翌日,由我主持過哈佛文學大會後,在初夏朝陽普照的晌午,鄭洪院士小說家,長程導航開車,帶我們參與南紐英崙科技人文交流會,在康州哈特福市三一學院會場,他也加入為主講人。  1998春,再與於姊同台,她已榮退從紐約州大官邸莊園,移居在舊金山,中國文學演講會,她領銜演講:另有吳玲瑤、周芬娜、葉文可、喻麗清、鄧海珠、范思綺與我主講,剛巧胡為美邀請擔任主持者,是夫家表妹黃美華楊家義律師夫人。  接著盛況的簽名售書,於姊也抽空逛來,看到我展出的作品雖不多,但卻有中港臺美:星島日報,明報,聯合報系,中國時報,文匯報,大公報等媒體的書評,格外舉了舉大姆指贊:還有參考消息的書評啊!  1998秋出書台港美驛馬星動,應邀前去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討大會,驚喜在機場張望中,巧遇於姊和范思綺…對我奉母旅行演講,讚賞有加。於姊若有所思:我當年都沒能陪母親這樣…。  會中我琢磨美華文學延展…創作主題,眾聲喧嘩,早由鄉愁跨越到女性抗議、文化批判、構思筆法多樣,又少媚俗…主持的鐵凝、劉登翰教授亦同聲應和。會終大家一再簇擁採訪的於姊和蕭逸…特意走來誇好。文友同遊我外婆家的祖籍,泉州南閩勝地,在清源山老君岩,留下難忘的合影,還有蓬丹、少軍、陳忠實。  2006年為便於照顧校長,她想住得離兒女近些,東遷馬州蓋瑟斯堡,夫妻選中有醫護的豪華老人社區,未料最終微失憶的她,被醫護感染。2011年,早有小兒麻痹,而致殘障的校長,因跌倒後,狀況惡化,也是四月過世。  她常說:在美國,我只能落葉,不能歸根…暑假要不備好紙巾,給兒女拭淚強制進行三個月中文課,不然就癡迷不懈的加緊寫作,僅與兒孫鱈魚角短聚…2006年她獲頒佛蒙特州名校明德學院榮譽文學博士,就是肯定她在寫作與語文教學的貢獻。她的國族認同就是中文和寫讀。  她長年散步,游泳,打網球…還會在台上時舒放公開地問大家:最近整修的妝容,好不好看?  於梨華會長才情早現,她的創作深刻描繪出難以釋懷的寂寥,不單讓華文世界,瞻望上世紀弱勢在文化衝擊中奮鬥,目睹華裔男性在西方世界的弱勢處境,舉棋不定…尤其難得,還聚焦弱勢女性,全球社會中,在男性─類同男性觀點的─女性,所受到的雙重遏抑。難止軫念垂淚神傷! (寄自哈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