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受災 董事長損失上百萬

疫情趨穩,包括董事長樂團等獨一無二娛樂文化旗下多組金曲、金音等鑲金合作歌手、樂團,15日齊聚一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趨穩、防疫解封,包括董事長樂團等獨一無二娛樂文化旗下多組金曲、金音等鑲金合作歌手、樂團,15日齊聚一堂,聊起防疫期間商演取消,都異口同聲表示,盼演出活動日漸回溫,生活回歸正常。  獨一無二娛樂文化旗下藝人董事長樂團、官靈芝、八十八顆芭樂籽、黃子軒、張三李四等人難得相聚,聊起防疫期間沒有活動收入,董事長樂團損失高達上百萬,但主唱吉董樂觀表示,雖然有虧錢,但身體健康最重要。 疫情趨穩,包括董事長樂團等獨一無二娛樂文化旗下多組金曲、金音等鑲金合作歌手、樂團,15日齊聚一堂。 董事長樂團去年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專輯遭中國下架,不諱言即使酬勞很高,也不敢去中港澳演出,因為怕莫名其妙被抓走,「如果去,回來會被吐口水!」  吉董也透露,這期間最大收穫就是寫了不少歌,而且都有賣出去,加上學校作業滿多的,趁此期間多多充電。但團員也有申請文化部紓困補助,目前正在審核中,也計劃開設「聽音樂學台語」的線上節目,希望透過聽歌,提升年輕人對學台語的興趣。 疫情趨穩,包括董事長樂團等獨一無二娛樂文化旗下多組金曲、金音等鑲金合作歌手、樂團,15日齊聚一堂。 雅維茉芮也坦承,申請文化部紓困補助,對於剛成立的工作室營運也有所幫助。還好平常開銷就不大,防疫期間自己開伙,省了不少菜錢,也因經常和小孩一起做菜、烘培,親子互動更密切,更意外發現女兒的廚藝天份,同時更有時間整理音樂作品,寫新歌累積能量,將與老公白董合作第三張專輯,預計年底發行。  金曲客語歌后官靈芝則因無法出門,都在家自行烹飪,省錢又吃得健康,還說,透過朋友分享跨境電商的商業模式,防疫期間就靠電話賺錢,幾個月下來頗有成效。但音樂是她的生命,無後顧之憂活著才是做音樂的最大成本。

Read More

黃子佼領軍coser 行銷嘉縣日環食

嘉義縣政府為宣傳日環食,特邀三金主持人黃子佼領銜五位coser驚喜現身嘉義縣政府,以擬人coser演出日月交鋒以及嘉義山海平原意象。 ﹙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為宣傳日環食,繼上週推出太陽神動漫風創意視覺及縣長翁章梁親自粉墨登場拍攝「專業的人」及「觀日任務創意CF」後,十五日下午特邀三金主持人黃子佼領軍五位coser驚喜現身嘉義縣政府,以擬人coser演出日月交鋒以及嘉義山海平原意象,黃子佼也以直播方式進場,宣布當天將現身直播,陪伴來自全台的遊客共賞天文奇景。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來到嘉義,翁章梁說,這次豁出去跟他拚了,任憑幕後團隊「處置」,挑戰以創新的方式行銷嘉義。為重現翁章梁在影片中扮演空軍執行日環食空勘場景,現場則由黃子佼戴上塑膠椅,由翁章梁在後方賣力以毛巾快速旋轉,模擬螺旋槳啟動畫面,最後翁章梁更還原影片中導演喊卡後,劇中人員「笑到併軌」的模樣,直接笑倒在地上,逗得黃子佼直呼「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縣長!」這麼年輕,沒有偶像包袱。  「嘉義縣絕對是這禮拜全亞洲最熱門的都市!」黃子佼向翁章梁分享,自己以行動支持嘉義縣旅遊,他已安排三天二夜,甚至訂好飯店,一定要來來嘉義縣玩透透。現場也頻頻稱讚嘉義,雖然自己身為三金主持人,但「嘉義縣才是真正的三金大縣,金好甲、金好玩、金好買!」

Read More

我的婆婆收視破2.87 鍾欣凌放話帶團玩加州 Darren神回應

《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收視奪冠,鍾欣凌開支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視《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連續兩週奪得戲劇冠軍,以1.48收視率搶進全台收視第五名,眾星樂不可支,鍾欣凌許願收視2.87帶劇組玩加州,Darren幽默回因疫情改去蘆洲。  《我的婆婆》首週收視1.02,次週飆升到1.48的成績來看,已然成為公視戲劇收視大將之一,導演鄧安寧和許傑輝都分別在播出後表示,收視若破1.5、1.87請大家吃飯,鍾欣凌則是誇口說,破2.87請大家出國玩。  在得知收視飆升後,鍾欣凌笑說:「我才在許願說如果收視2.87要請大家去美國加州玩,差一點點真是可惜了」還笑說,「感謝Darren說因為疫情改去蘆洲好了。」  《我的婆婆》製作人陳慧玲也邀請導演鄧安寧及眾演員一起觀看、開直播,鍾欣凌、許傑輝、Darren邱凱偉同樂。上週有方志友為支持老公的新戲現身直播,這週Darren在南部拍完戲特別趕路,與老婆曾威菱Vivi殺到直播現場給所有人驚喜,讓劇中飾演Darren媽媽的鍾欣凌驚喜道:「我真正的大媳婦也來了!怎麼這麼幸福!」  陳慧玲則透露,就是希望能製作出一部帶給觀眾歡笑、勾起一些回憶、帶走一些省思的戲,這兩週跟戰友們一起看了四集,笑聲此起彼落幾乎沒斷過,就會想像觀眾家裡的客廳,是不是也開著電視、聚在一起笑聲連連,「這就是我們想拍的戲!」

Read More

李英宏演出展野性 自喻斯文敗類

李英宏專輯中藏著野性,自喻「斯文敗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李英宏外表瘦高白淨,但在專輯中卻藏著野性,自喻「斯文敗類」,會讓野性的一面在創作或演出時展現,就像把心裡的猛獸放出來,溜達一下再回來。  李英宏參與Ciao潮旅六月號封面拍攝,面對著大片草原,卻只是一本正經地說:「多往戶外走,呼吸新鮮空氣,可能有點老派,但靈感會更源源不絕喔(笑)。」  從10歲開始,李英宏說,國小老師對他的評語是「過動又調皮搗蛋」,讓他也謝謝老師,看出他就像一隻在體制內無法伸展的小獸。  20歲的他喜歡五光十色,同樣愛玩,那時最愛去的是西門町,有著青春的氣息、亂中有序。30歲那年,發了個人首張專輯《台北直直撞》,「我開始有自己確定的志向跟目標,就是做音樂,把事情做好。」成年的獸因為找到了能盡情奔跑的道路,可以直直撞得很帥氣。  「我不會去寫沒有經歷過的地方或故事,我的生活就跟你聽見的歌詞一樣。」關於創作,李英宏一直以來都是想講「自己想講的」,不喜歡被說大眾或流行,「可能就是比較假掰(做作)吧,也有點逃避。」他自嘲地說,漸漸發覺,讓所有人都能理解故事,反而是更困難的事情,一味地掙脫世俗,其實可能是最簡單的。  如同給自己的形容詞:「斯文又不失野性。也可以說斯文敗類啦。」李英宏說,野性的一面會在創作或演出時展現,就像把心裡的猛獸放出來,溜達一下再回來,「我正在體驗這個30歲的感覺。」

Read More

<中華副刊>草嶺古道

文/攝影 林彥佑  走在歷史的步道上,別有一番況味。秋冬之際,芒草遍及東北角,知名的草嶺古道,便在芒草的覆映下,蒼茫叢生,饒富古韻。  早於十九世紀,草嶺古道便為淡蘭古道之一支,也為目前保存最好之一段,全長約八公里,從福隆出發,步行自大里車站,約莫六小時; 徒步間,景色開闊壯麗,忘路之遠近,只得一片清幽。  從遠望坑入口,右側溪水潺潺,竹聲在風中颯颯作響,空氣裡有著林蔭的濕氣,偶爾幾隻水鳥澗邊低頭點水,在流水中靈動活現; 這是古道的前半段,與一般的山野步道相異無幾。  草嶺古道盛名之處,乃在穿過林蔭之後,約莫自「虎字碑」始。虎字碑於同治六年間刻鑿,因此處天寬地闊,風自東北角一帶直撲而來,秋冬尤為甚; 自古「雲從龍,風從虎」,因此,刻了虎字,以鎮強風。  過了虎字碑,方有壯美之感; 晴日朗朗的當時,陽光從雲層穿透,一掃晨光的迷霧; 天青了,視線澄澈了,心情也跟著敞了開來; 我望見猶如放牧草原般的雄偉地景,風吹草低,雖不見牛羊,卻偶有水牛於此遛達。此處,芒草一波波地在強風吹震下,層層俯身,又節節地仰起頭來,灰白間雜赭紅的芒草,就如大地的點妝師,把綠蔭淡淡點醒。  難得在秋冬的東北角,可以瞥見如此金燦的光影,綠意更為蓊鬱,蒼穹更為湛藍; 有好一陣子,在霧霾的今日,已不曾見過真正的藍天與浮雲; 又望著古徑石階一路攀上,有一種望天摘雲之感,彷若天邊就在頭頂; 草嶺古道最有名的兩座亭,沒有特別的名字,卻自此分道揚鑣,一條通往桃源谷,一條蜿蜒望下前進海角大里。  我們就盤坐在草地上,彼此聊著天南地北,聽著風之歌,看著雲之舞,風起風湧,雲消霧散,左耳閱讀自然,右耳草寫天地; 煞時間煩悶都一掃而空。是否因海拔稍高,所以天色特別明淨,淨得沒有一絲瑕污,清得沒有一點塵垢;遠邊的龜山島,像一尊鎮守大海的神祇,趺坐著草嶺的草木,品讀著草嶺之地景。所謂的海天一色,在此表露無遺,不同層次的藍,卻有著同樣的視覺與心覺概念,一種心淨晶瑩而胸容萬物的雅量。  站在草嶺古道,可見歷史之遺跡,可遙想昔人挑運、步行、穿梭往來之艱辛,身為今人,無以回溯彼時之景,亦無法領略古時之明月;然卻在斑駁、遺棄的古殘中,略窺時代的印記;如雄鎮蠻煙,如草嶺客棧,如跌死馬橋。歷史總是別有古韻,讓吾人雖不致憑弔,卻不得不燃起崇敬之情。  我們就這麼走著,再沿著九彎十八拐的小徑,一路下至大里天公廟,再至大里車站。因著天之時,地之利,人之和,我們悠閒了一個假日;古道上,寧靜足以使人致遠,反璞終能讓人歸真,踏在歷史的卷軸中,縱使我們不明瞭時代如何造化我們,至少我們也見證了歷史所帶給我們的生命體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城市與閱讀〉七窗之家

文/圖 王悅嶶  公寓就位在布拉格舊城廣場的邊兒上。從街上彎進來,穿過一個賣藝品的小走廊。房東告訴我們,跟樓下藝品廊拿鑰匙。  夜雨映出街面路石圓潤不一的弧度,黃色的街燈照在石上、打在牆上,越近城心,中世紀的詩意迷濛漫開……行李箱在卵石間喀拉滾動,我們一手撐傘,鞋都濕了,抬著箱子上樓,一邊就數了數:五樓,一共是一百一十三階梯。  房子裡比我家還大,七扇窗,開向舊城四面的紅瓦與丘陵。J說是總統套房,我叫它「七窗之家」,連浴室都有View。  臥室雙窗,是斜屋頂上的老虎窗,底下是舊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這窗看的是人來人往、是旅遊的喧嘩與觀光的盲目,是整排巴洛可建築的美麗立面與山牆;山牆紅瓦後,布拉格天文鐘,伸著哥德式的、灰黑而嶙瘦的身子,昂自站在廣場上,像一位披灰斗篷、戴黑禮帽,胸前揣著華麗金錶的神秘紳士,滴答的錶面,刻寫時間的秘密。  客廳,兩扇高高的窗弧,差不多伸到天花板,寬敞的窗台可以寫作、畫畫,擺上咖啡與茶點。  窗外,紅瓦波波綿延到遠山,瓦海中,這裡那裡,探出教堂的尖塔。塔尖而色深的,是哥德式的,白胖綠頂的是巴洛可式,不管哪一個時代、哪種藝術風格,人想要超越他自己凡夫俗子的屋簷,嘗試去觸探天界,對天使跟神明,去呼喊他那小小的存在,這種奇妙的慾望,總是一致。這一面,看的是一座城市之上隱藏的另一座城:胖瘦圓方的煙囪,金色的避雷針,紅粉萬千的斜屋頂;屋脊上站著不知名的石像。閣樓的老虎窗,有的像開罐頭,把屋頂輕輕掀起一角,有以各種奇妙方式從屋頂伸出,長著葫蘆狀、茶壺狀、花瓶狀......各款各形,線條優美而對稱的小窗,在底下那座城裡,你想也想不到這些形狀!  廚房外是一條窄巷,巷子對面,窗裡也是廚房。這一面,看的是生活的鏡向與幽微。  浴室,同樣是老虎窗。窗外即是另一屋的屋脊,直直伸入紅波綿綿的這座屋頂之城,伸手就可 碰到脊瓦。這窗雖小,展現的是想像力:只要跳出窗外,屋頂之城就在你的腳下。這城是真切存在的,屋脊連接著山牆、接著另一座屋頂,接著天台,所有巴洛可與哥德式的塔都觸手可及,你幾乎可以跑過去,看一看那些站在屋頂上的石像究竟是誰……  秋雨,只延續到我們抵達的次日。早上,我們在七窗前輪流賞雨,雨光粼粼的屋頂跟尖塔,把城市的輪廓勾勒得分明、清朗,是晴日所無法展現的清醒;而天際迷濛,城外,丘陵墨影蔥蔥。街上因雨而遊人清少,推開窗,波希米亞的細雨氣味,像德弗札克,綿密甜美,揪擾人心,又像卡夫卡,撲面而來,似真還若夢。  是夜,天晴了。從查理大橋散步歸來,一看,臥室窗外,孤獨的鐘塔已多了個伴兒,塔尖上,一彎新月微笑。  第三天一早,煮好咖啡,我拿出筆跟畫本,坐在蔚藍的秋日前。山丘現身了,綠色的背上秋光點點。  第四天,彩筆都還散放窗臺上,剛好來得及,為前日的素描著色。  那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淡季旅行。我們開了一千多公里車,見到了傳說中的波西米亞之心。四日與四夜,走遍城市的四角,上上下下,不知爬了多少遍那上百層的樓梯(但,多麼值得!),自一間面向城市四方的寓所,飽覽這城,一遍又一遍,揣摩白日所走過的蜿蜒與奇遇。  如果說,每個城市,都是一本書,這張小畫就是我留在布拉格書頁裡的書籤。畫中也有一位畫家,住在某張被掀開一隅的紅瓦下,小窗前擺著插滿畫筆的筆筒、和一盞美麗的油燈。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大國語系迴憶錄 展現學習成果

南大國語文學系「迴憶錄」畢業展圓滿成功。(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語文應用組大四生,在該系老師許舜傑指導與帶領下,日前分別在南大及校外It space(一起空間)、Error22(鼴鼠)三地展出畢業展「迴憶錄」,展示小說、詩集、繪本、桌遊、刊物、攝影集等作品,和外界分享學習成果。  南大國語文學系表示,本次展覽主題「迴憶錄」,是發想於畢業生對於過往生活點滴的懷念與記錄。在成長的路途中,有許多陪伴的人,無論是家人、朋友、情人或是自己,都是最溫暖的避風港,首字取「迴」用意在於,漫漫長路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但在逆境中,仍要堅定地走每一步,想著過去的溫暖,並看看身邊你所愛的人,或許就會擁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往後的難題。  參展同學們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表達自己最深的情意與感謝,運用四年來積累的寫作能量與文學素養,並結合自身興趣創作出多元的作品,為大學生活畫上完美的句點。  配合畢業展,南大國文系還邀請了新銳攝影散文作家蔡傑曦來與學生座談,除了分享個人創作源起與歷程外,更鼓勵學生們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掘自己的專長並培養寫作興趣。  策展學生也發起在地書店串連活動,推廣「在台南閱讀,用心發掘生活中的小美好」,民眾們可至串連的十四家書店免費索取特別版「台南書店地圖」,更多資訊與活動詳情可至「迴憶錄-南大國文系一0九級語用組畢展」粉絲專頁查詢。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口埤食米學園 親師生共學

口埤實小今年申請「食米學園計畫」,與鄰近的生態農園合作,讓學生體驗種稻。(記者黃文記攝) 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結合社區的環境資源,推展食農教育,以糧食農作認識、種植體驗、食安知能等內涵,讓孩子了解社區、友善環境、認同在地產業文化,建構親師生共學成長精神,深受家長及社區讚揚。  口埤實小今年特別申請「食米學園計畫」,與鄰近的生態農園合作,推廣認識國產稻米、惜糧種米、健康飯食系列活動。師生先一起巡檢盤點校園適當的區域,圈圍一塊作為種稻場地;接著經過整地育土、拔除雜草、灌溉保濕等步驟,讓土地優質化,營造符合種稻的環境。  校長王朝賜表示,身體勞動過程真實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寶貴經驗,也進行認識粳米、秈米、粳糯、秈糯等國產米的種類教學,產學合作、師生討論如何稻苗選種、育種,在仔細思考後選擇抗稻熱病的台中十號秈稻作為實作稻種;緊接著在日前隆重進行全校師生分株插秧的教學。  學童們有了基礎知識後,對插秧課程都滿心期待、興奮不已。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批進行實作。孩子們興高彩烈,迫不急待地赤腳下田,手持稻苗目測距離播種,學生群裡剎時響起一陣騷動,呼喚聲、歡笑聲此起彼落,久久不停歇。  雖然事先有拉設基準線,讓大家參考插秧點,但腳踏在清涼的溼地裡,就不再限制,讓師生們盡興發揮。過程中發現,孩子們能分工合作相互關照,在歡樂中完成插秧。因此,這是親近土地,又能獲得高峰經驗最棒的學習活動。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防疫必備 大內附幼童製酪梨皂

大內國小附設幼稚園介紹酪梨手工香皂,並送給國小的大哥哥大姊姊,一起防疫大作戰。(記者林相如攝) 防疫大作戰也能成為特色教學新契機!大內國小附設幼稚園在疫情期間,除了動手製作具有在地特色的手工酪梨香皂,供全校師生洗手清潔外,更舉辦宣傳活動,向國小部的大哥大姊說明酪梨手工皂的製作方法與好處,希望大家能享受與了解在地特產酪梨所帶來的生活好便利。  大內國小附幼去年就一直持續進行酪梨在地化課程,從酪梨食材DIY到酪梨肥皂DIY,今年更因武漢肺炎疫情,親自動手製作皂液、塑模及酪梨肥皂標籤,讓酪梨肥皂成為防疫期間校內洗手不可或缺的必備物品。  除了提供全校師生洗手清潔的酪梨肥皂外,大內國小附設幼稚園的小朋友,更著手進行宣傳活動,從肥皂製作過程的海報創作、到宣傳、介紹、洗手示範與肥皂包裝,大家分組合作,並透過校內廣播系統,宣傳即將上演的酪梨肥皂介紹活動。  活動當天,全校師生齊聚一堂,幼稚園的小朋友上台介紹酪梨肥皂的成分及製造過程,包括酪梨油、橄欖油、甜杏仁油、棕櫚油、椰子油等五種油,加上氫氧化鈉,裝進大臉盆裡攪拌一下,倒在容器,涼了之後就可以做出酪梨肥皂,酪梨肥皂可以拿來洗手洗身體,方便又好用。最後並示範如何正確的洗手,整個酪梨皂的介紹與行銷活動,展現幼稚園小朋友學習的豐富。  大內國小校長李英昭表示,為了向下扎根,讓小朋友能了解在地特色,幼稚園就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本土在地教育課程,內容豐富而多元,更讓小朋友實踐應用,如此能加深印象,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女校友用桔梗花送別學妹

台南女中校友為畢業生廣植桔梗花道,在校園留下美麗回憶。(記者楊淑芬攝) 「當桔梗慢慢開花,枯萎的從前早有些泛黃」,桔梗花是台南女中校花,校友會在去年復育桔梗花,校園裡時時以看到紫色瓣在陽中綻放,桔梗花已經再度成為學姊學妹們心中的密碼,今年南女校友會度廣植桔梗花,做為畢業生離別的禮物。  早年二高女時代,校園裡有很多桔梗花,老學姊們說白色、粉色、紫色都有,但是隨著時代演進,桔梗花已經在南女校園中絕跡,許多校友們只能看著書包上的校徽,遙想當年花開盛貌。  直到2019年校友會引起一股桔梗花熱,南北的校友都在花市看到桔梗花蹤,大家分享找到的看到的桔梗花,並且透過與花農的聯繫,在許多校友共同努力下,終於在校慶前在校園裡復育出一片美麗的紫色花海。  花海再現後,從此校友們回到學校都要到花海留下身影,校園中的學生也日日沐浴在桔梗花影中,今年109級的畢業生創作的畢業歌第一句歌詞就是「當桔梗慢慢開花…」,結尾也以桔梗花開作結「無畏的堅強,換來榮耀理想,曾經的想像,已成桔梗開花」,桔梗花又在校園中傳承,也成了學姊學妹們內心深處無言親密的交流密碼。  今年南女畢業典禮在6月15日,校友會決定廣植一條桔梗花道,送給畢業生,這份美麗的禮物,也是學姊學妹的對話。  桔梗花苗已經種植了,等待花開的日子,大家一起在校園留下最美的回憶。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