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亮自嘲從聲優變男優

音樂人荒山亮從節目前身「台灣好味道」的幕後配音,走到幕前擔任「台灣好滋味」主持人,自嘲自己從聲優變男優。 (華視提供)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華視、公視台語台全新美食行腳節目「台灣好滋味」,今天舉行開播記者會。音樂人荒山亮從節目前身「台灣好味道」的幕後配音,走到幕前擔任主持人,自嘲是:「從聲優變男優。」  以文化出發,結合台語文的美食行腳節目「台灣好滋味」,邀請金曲歌王荒山亮接下主持棒,帶觀眾品嘗各式台灣美食。記者會現場將台灣傳統辦桌文化的「大菜」搬來,荒山亮也帶來炒米粉加菜,他表示,炒米粉是最在地的台灣美食代表,任何場合都能看到,象徵團圓、喜慶,也希望能炒高收視率。  荒山亮在節目中上山下海,更在凌晨3時跟著漁船出海捕魚,他回憶起來直呼,「非常刺激」,全船只有他跟攝影師沒暈船,其餘製作人跟導演都在旁邊吐到不行。荒山亮也說,經過這些體驗更能理解本土農民、漁民的辛苦,也更愛台灣。  擁有餐飲背景、曾任五星級飯店經理的荒山亮,也在節目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各式在地食材教觀眾煮菜,希望觀眾可以透過節目動手DIY,煮出台灣好滋味。  製作人葉直育和總導演李嘉元也分享拍攝的酸甜苦辣,指出這次製作節目的最大職業傷害就是「會變胖」,因為為了找到台灣最好的味道,他們到處試菜找食材。兩人也希望能突破現今美食行腳節目框架,從只是在店內試吃拍攝,變成親自走訪食材原產地,讓觀眾了解台灣食材的豐富美好。  「台灣好滋味」將於21日起每週四晚上10時在公視台語台播出,華視則於22日起每週五晚上10時連播兩集。

Read More

跟著傀儡花 走讀四重溪認識歷史

四重溪石門古戰場等多處景點建置有公視旗艦歷史劇「傀儡花」行動觀光導覽影片,讓遊客泡湯外也可以走讀歷史故事。 (西拉雅風管處提供)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將於今年底上映的公視旗艦歷史劇「傀儡花」,劇情改編自陳耀昌醫師同名原著小說,故事內容環繞在「羅妹號事件」引發的後續歷史事件以及人物間交錯的情感,沿著四重溪緩緩深入;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在幾個「傀儡花」中重要場景建置行動觀光導覽影片,讓遊客除了到四重溪泡湯外,還可到劇中場景走讀歷史故事,貼近土地感受不一樣的人文氛圍。  屏東四重溪除了有百年溫泉外,鄰近的景點包括龜山步道、車城福安宮、射寮棉仔的家、海生館內的安營紀念碑、琉球藩民墓及石門古戰場等地,都是「傀儡花」書中非常重要的歷史場景。  書中描寫到的羅妹號事件、八瑤灣事件、牡丹社事件接續的在恆春半島這舞台上演,敘述的是族群間的交流與衝突,將一一由恆春半島文史工作者林瓊瑤老師來解答,製成豐富又詳細的行動觀光導覽影片,讓喜愛並且想了解更多關於公視旗艦歷史劇「傀儡花」內容的朋友,可透過線上解說了解腳下這片土地的故事,發現新的旅行視角。  行動導覽解說影片的條碼分別設置在石門古戰場、琉球藩民墓、射寮棉仔的家、龜山步道、海生館內的安營紀念碑、恆春古城、八寶公主廟等處,遊客只需要拿起手機掃描就可以觀看各景點的解說影片,而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無法出遊的朋友,也能在家觀賞傀儡花的線上導覽影片。

Read More

<社論>紓困怨聲載道,行政院長難道沒有責任?

紓困之亂蘇貞昌難辭其咎,豈可道歉兩次就一筆帶過?(中央社) 正值「紓困之亂」民怨沸騰之際,蔡英文總統宣布五二0之後行政院長蘇貞昌續任,還聲稱「有這樣一位護國院長,是台灣福氣」。兩相對照,令人既覺諷刺,更感悲哀。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經濟民生,全球各國普遍採取紓困措施,我國先後推出的兩階段紓困方案,合計規模達新台幣一兆五百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不到百分之六,與全球主要國家如日本(約百分之二十)、美國(約百分之十點二)、韓國(約百分之六點八)、新加坡(約百分之十點八)、德國(約百分之三十一點三)、法國(約百分之十四)、英國(約百分之十四點七)比較起來,都要差很多,可以說「比下稍稍有餘,比上遠遠不足」。  紓困預算占GDP比重較低,還可以說是因為疫情較其他國家輕微、政府財力所限,這本來還無須苛責,問題是政府的紓困方式,不但有多重標準,而且非常不便民。舉例來說,九十九萬農民可以不必提任何申請及勞動證明,政府也完全未將家戶存款的多寡列為審核條件,就會將一萬元現金直接匯入其帳戶,而三十四萬無投保不定時工及流動攤商,卻需要填寫一堆資料,附加諸多門檻,如此公平嗎?何況前幾年監察院調查研究發現,一百四十四萬加入農保人口中,實際從事務農者僅五十五萬,以此推算,九十九萬可以直接領到錢的農民,至少有一半可能是假農民,試想,這讓底層勞工怎麼能夠心服?  再者,在第一波紓困方案中,受衝擊的企業可獲補助四成員工薪資,計程車司機憑營業證每月可補貼一萬元,水電工、營造工及其他自營工作者一次可請領三萬元;而收入最微薄、工作最不穩定、農保勞保都沾不上邊的臨時工,卻要到第二波紓困才能領取一萬元現金,還要經過繁複手續,試想,這樣的順序合理嗎?  另外,中央紓困內容一直在變,原先低收入戶可以領三個月補助,每月一千五百元,三個月只有四千五百元,比起政府第二波加碼補助的一萬元差了很多,這些低收入戶想換、想退都不行,也不能重新申請,可是在民怨爆發之後,又變成可以,不僅讓民眾覺得「幹譙有用」,也讓承辦公務員成為代罪羔羊,飽受批評。  重要的是,其他國家紓困多半普發現金,手續簡單便捷,人民很快就可以受到實惠。以新加坡為例,所有二十一歲以上的國民,可以直接獲取六百新幣的紓困(約新台幣一萬二千八百元),不需申請;部分二十一歲以上永久居民和長期簽證者,可領到三百新幣(約新台幣六千四百元),兩者都是透過轉帳或寄支票的方式支付。凡此種種,充分證明,我國的紓困措施不但沒有章法、沒有效率,也不符合民意;跟防疫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前幾天,新加坡一家網站公布民調,反映各國民眾對政府防疫表現的滿意程度。在全球二十三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名第五,蘇內閣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對此自然應該肯定;相對的,紓困之亂雖不是蘇揆一手造成,但出了這麼多紕漏,身為最高行政首長,他當然也難辭其咎,豈可道歉兩次就一筆帶過?試問,責任要誰承擔?  平心而論,在蘇貞昌還未總辭之前,蔡英文就搶先宣布他續任行政院長,在程序上已有爭議,在時機上更是不妥;因為紓困之亂尚未平息,民怨猶存,應該負責的行政院長非但沒有半點懲處,反而還提前確定留任,難免會給外界有是非不分、賞罰不明的感覺。對於飽受民眾責怪的基層公務員,自然更不公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時間的穀雨

 詩/侯思平 圖/鄭京 我看到一種阻隔,是月亮的意識形態 天生與我們距離 是一些永遠零星的斷句 書及近況,就像存在靜謐的弄堂內 滾磨窄仄的餘蔭 時間,逆流而來 恰似一些雨珠 像我擲出的骰子 央求曇花的夜與七里香 有繁殖的圖謀划向遼敻的夢途 最長的直線是跌撲在檐角 垂涎的風向,幾經轉折 除卻雨滴、花語及風雪撒的謊 每一刻我都想你 其餘剛勁的線條能成為陰影 宛如出類拔萃的石板縫隙 橫過晚年,嬲騷的街衢 市聲之外是你躑躅的琴音 時間停在拼寫的國度 向一株植物靠攏 模擬那種冷涼 不清的勻稱和堅定 睨覷,一次雲雨裂解的金黃歲月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永康復小校友籌備50週年同學會

 永康復小第十六屆畢業校友籌備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記者汪惠松攝) 六十三年縣治時期學區為眷村的永康復興國小,六個畢業班級感念師恩,除募集逾百萬元捐贈母校防疫及助學等外,並籌備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校友們參觀校史時表示,舊眷村已全拆除,母校也已遷校區繼續培養下一代,但唯一不變的是復小的世代教育永遠常存。  這群五年級初段班,住在永康網寮一帶的小孩,當年也是在「竹籬笆」裡長大的外省人第二代。在那經濟拮据,土木待興的世代裡,他們有幸一同進入復興國小,沒有電腦和3C資源,大部分的父親都在部隊裡效忠國家。回憶當時的母校操場旁還有一個大土洞,每天騎馬打仗,玩捉迷藏,打躲避球,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下度過的。  校友們說,當時的老師和媽媽們,也很辛苦地帶著他們這群大部分父親不在家的「野」孩子,每晚飯前聽到鄰家的媽媽在大喊小孩回家吃飯,必要時還得鞭條侍候,學校老師們得更傷腦筋地,在有限的資源,物資缺乏下教導他們這群小孩上進。  他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同學鮮少有錢參加課外補習或才藝活動,然卻滿滿感受老師們的愛心與耐心的教導,也享受著來自不同地方的眷村飲食和生活文化,那個每早騎著單車大喊著「包子饅頭」的山東大伯,永遠牢記他們的腦海裡。  六十三年永康復小第十六屆校友畢業後,也開始探訪「竹籬笆」外的春天,適逢台灣經濟起飛,同學遍布台灣及世界各地,開拓自己的人生。一離別就是四十餘年,舊時眷村已全部拆除,老兵也逐日凋零,母校搬遷,唯一不變的是復小的世代教育永遠常存。  為感念師恩,旅居美國加州矽谷的譚一新及台灣周洗雲等人發起回饋母校活動,獲得該屆校友迴響共募得百餘萬元捐贈母校防疫及助學,也籌備二0二四年的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未來也會「回娘家」參加母校活動。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橋中閱讀知識趣 多元化

 橋中教師楊淑惠以生動活潑方式推廣「閱讀知識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科能力的成長。(記者汪惠松攝) 大橋國中積極推動閱讀教育,除一般讀報、書箱共讀閱讀活動,還特別融入「課文本位」及「延伸閱讀」概念;閱讀推動教師楊淑惠以生動活潑方式編寫「閱讀知識趣」,期望藉此讓學生們相信閱讀不只是語文素養的提升,更能有效促進學科能力的成長。  楊淑惠在推動「閱讀知識趣」中,引用自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國語日報聯合製作之「少年法律專刊」,它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學生生活中常見法律相關事件,並佐以專家說法。配合國二下學期民法與刑法單元,楊淑惠擇取「惡作劇」、「公然侮辱」等主題,再補充其他相關新聞,提供給學生閱讀思考,更將標題挖空,讓學生練習擷取訊息歸納上位概念,替新聞下標題。  學生亦回饋心得,例如「很多人以為惡作劇很好玩,但其實一點也不好玩,還有可能造成對方受傷,大家不應該以『我是開玩笑的』為藉口,就算不是肢體上的,言語、文字、圖畫等這些也有可能要接受法律制裁」。  還有「網路上應該要幫助他人,而不是當酸民去罵別人,玩遊戲時也常常會罵,那個感覺很不舒服,還有不要亂惡作劇,有時會導致別人有陰影或有永遠的傷害,這樣一時的開心,會讓別人痛苦一輩子」。從中可看到學生不只是「有效」閱讀,還是「有感」閱讀。  此學習模式將閱讀、課本與生活作密切連結,除介紹宣傳教育部有趣又實用的教育網站,也提供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窗口,可說是一舉數得。此外,其他如歷史「讀日治時期舊報紙標題,推論時間」、「讀看聽台灣歌謠,用QR-Code掃描找出歌詞中的訊息,推論那個年代」英文領域「大家來找碴,找不同並填入方位詞」等多元面向,另亦涵括性別平等、家庭、多元文化等教育議題,楊淑惠期待能以閱讀知識趣為基礎,讓橋中師生晨讀活動更豐富、充實、趣味。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漁光分校師生帆船體驗 驚喜

 億載漁光分校師生出海進行帆船初體驗。(記者施春瑛翻攝) 億載國小校長林志政及漁光分校主任張瑾玥,日前邀請退役艦長李秋田及李仲恩老師帶領漁光分校師生到高雄興達港,進行一趟跨縣市海洋教育交流,還特別策劃幻多奇遊艇會「艾絲琳公主」興達港帆船體驗活動,讓師生們有了驚喜連連的帆船初體驗。  李秋田說,這次帆船體驗,要特別感謝幻多奇遊艇會刁船長大力地支持,也要謝謝台灣ASA帆船學校郭校長的指導,還有「艾絲琳公主」洪船長全程協助,才得以讓帆船體驗活動在安全無虞的條件下展開。  在航程體驗中,李秋田也試著讓每位參與的師生都真的「掌穩舵兒往前行」,小朋友們雖然偶而會搶一下誰先誰後,但聽到老師也想試試看,倒是很懂得尊師重道,馬上讓老師先體驗。  當要準備升主帆與前帆時,小朋友都很踴躍想親自動手去練習,不過在安全的考量下,李秋田大多還是親自操作,在最簡單的部分才由小朋友進行。沿途,李秋田還為參與的師生們進行環境解說、艦船認識、如何駕馭風、繩結應用介紹等。  李秋田說,「沒有親自去體驗一次,你無法深深體會海洋的美、自然的妙、帆船的巧。」,這次帶小朋友出海進行帆船體驗,雖然會比較累一點,但看到大家滿足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虹橋攝影社 記錄美麗瞬間

 崑大虹橋攝影社指導老師王彬丞(中),帶領學生分享鏡頭底下的世界。(記者汪惠松攝) 無論是絢爛的風景、感動人心的畫面,常常會在人們不注意時消失地無影無蹤,「攝影」保留了最美麗的那一秒。崑山科大虹橋攝影社每年透過不同主題攝影展,社員們用影像詮釋心中最美的那一瞬間,分享著鏡頭底下的世界。  崑大虹橋攝影社團指導老師王彬丞表示,社團是課後興趣的培養,站在玩樂的角度來教學,透過社遊或社員間自主的約拍,訓練對事物的觀察,再利用相機記錄下來,大學四年後,不僅是照片,對任何一個決定再次拿出來回味時,都是充滿回憶的。  攝影保留璀璨分秒,崑大虹橋攝影社每學年以不同主題進行成果展,例如本學年的「美力的瞬間」攝影展作品,由學生透過對周遭事物的觀察力,藉由靜態攝影,將稍縱即逝的感動與驚喜記錄下來。作品分相機與手機組,投稿者利用相機或手機抓拍出眼中美麗的瞬間,以主題的抓拍,及是否讓人有故事性的聯想作為評選依據,選出相機組四名及手機組三名的優選作品。  獲得相機組優選的機械系三年級高笠閎表示,現代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中的家將有刻板印象,因此以作品「一見大吉‧賞善罰惡」參賽,透過鏡頭敘述家將不僅扮演神,更代表了神,祂既嚴肅又威武,更重要的是祂有鎮煞及保平安的能力,家將並非負面的形象。  視傳系一陳昱鴻的「台北霞光」作品,獲得手機組優選,他透過鏡頭記錄在台北大稻埕偶遇晚霞的那一刻,個性溫和的陳昱鴻比起衝擊性的構圖,更喜歡將鏡頭化做眼睛,把那些不經意的「巧遇」給保留下來。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台教師鄭淑真 啟發教學引導學習

南台資工系副教授鄭淑真(左)將研究與教學融合,榮獲一0九年台南市大專組Super教師大專組首獎。 (記者汪惠松攝) 南台科大資工系副教授鄭淑真創新教學,將研究與教學融合,以問題啟發式的教學來引導學生學習,將學問、生活哲學傳遞給助理、研究生及學生,對身邊的人及學生影響至深。榮獲一0九年台南市大專組Super教師大專組首獎,堪為教師模範。  鄭淑真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多元活潑化,將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再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教學中;此外,她亦是弱勢學生免費課程協會理事長,除協助弱勢兒童的補救教學,並帶領學生到國小進行教學,不只影響學生,更進一步影響不同習階段的學生,成為SUPER教師,實至名歸。  獲評選為南台科大優良教師的鄭淑真,基於對教育的熱忱以及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傳承愛與希望,一0三年成立台南市推廣弱勢學童免費課程協會,擔任理事長五年來,每個週日在德光里活動中心擔任義工,提供免費課程及樂器,希望藉由音樂與藝術薰染,關懷陪伴弱勢學童的成長,每年固定舉辦成果發表會,也多次帶領孩子們在不同場合表演,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南台多年來對教學革新不遺餘力,迄今已有四位Super教師首獎得主,分別是機械系教授吳忠春(一0三年度台南市、一0四年度全國)、電機系副教授杜翌群(一0六年度全國)、電子系副教授李博明(一0七年度台南市、全國)及今年的資工系副教授鄭淑真,顯見南台執行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已具成果,教師教學認真與專注已形成風氣,未來「高教深耕計畫」將持續進行教學革新與改善,成效令人期待。  南台科大一向以承續經費「取之學生,用之學生」無私奉獻之精神,秉持「全人教育」、「一流學府」之理念戮力辦學,是一所注重學生教學,強調教育品質的優良大學。未來將秉持優良教育理念,繼續推動優質教育環境,以造福學子。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翁家明爬山撿垃圾 健身又環保

翁家明日前號召《多情城市》演員登山,樂活健身做環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翁家明熱愛爬山,日前號召《多情城市》演員登山,不但備妥美食,也發揮愛心淨山,把垃圾帶下山,樂活健身又環保。  翁家明趁拍戲空檔,邀約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演員柯叔元、游安順、郭亞棠及紅毛同行登山,挑戰北五指山及內雙溪古道,一行人從早上9點集合開始爬山,一直到下午3點才完成,也讓翁家明說這一次隊友都十分配合,可以安排下一趟的旅程了。  翁家明說,這一次除了健身以外,重點是讓大家在爬山的過程中完成「淨山」,把山林裡的垃圾撿回家丟。還加碼煮了茄汁鯖魚湯麵以及牛排,連飯後水果及紅豆湯圓都備齊了,都是要犒賞大家的努力。  首次參加登山的游安順滿足地表示,這一次增強體魄的經驗真的非常的棒,原本以為登山結束會超累,沒想到精神百倍。  郭亞棠說,翁家明非常注重環保,連在不方便的山裡也實施得很徹底,除了備齊大家的餐碗,在現場還教他們用樹葉當洗碗精,讓她大開眼界,也十分敬佩。還說這是她第二次參加登山,難度也增強許多,沒想到竟然可以完成,非常有成就感。  紅毛說這是他第一次加入登山行列,沒想到非常的好玩,是有登山專業人士帶領大家,過程中還有繩索攀爬穿越原始森林和涉水過峽谷,一路上風景絕美又可以呼吸森林當中的芬多精,甚至餐點吃起來比五星級飯店的大餐還要好吃,讓他直呼深深愛上了爬山。  翁家明說,很期待會更多演員加入爬山的行列,因為演藝人員內心都是熱情,而且勇於挑戰,儘管半途有人可能會想放棄,但登山最美的就是逆境衝頂後,看到的美景,真的是值回票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