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橋中閱讀知識趣 多元化

 橋中教師楊淑惠以生動活潑方式推廣「閱讀知識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科能力的成長。(記者汪惠松攝) 大橋國中積極推動閱讀教育,除一般讀報、書箱共讀閱讀活動,還特別融入「課文本位」及「延伸閱讀」概念;閱讀推動教師楊淑惠以生動活潑方式編寫「閱讀知識趣」,期望藉此讓學生們相信閱讀不只是語文素養的提升,更能有效促進學科能力的成長。  楊淑惠在推動「閱讀知識趣」中,引用自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國語日報聯合製作之「少年法律專刊」,它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學生生活中常見法律相關事件,並佐以專家說法。配合國二下學期民法與刑法單元,楊淑惠擇取「惡作劇」、「公然侮辱」等主題,再補充其他相關新聞,提供給學生閱讀思考,更將標題挖空,讓學生練習擷取訊息歸納上位概念,替新聞下標題。  學生亦回饋心得,例如「很多人以為惡作劇很好玩,但其實一點也不好玩,還有可能造成對方受傷,大家不應該以『我是開玩笑的』為藉口,就算不是肢體上的,言語、文字、圖畫等這些也有可能要接受法律制裁」。  還有「網路上應該要幫助他人,而不是當酸民去罵別人,玩遊戲時也常常會罵,那個感覺很不舒服,還有不要亂惡作劇,有時會導致別人有陰影或有永遠的傷害,這樣一時的開心,會讓別人痛苦一輩子」。從中可看到學生不只是「有效」閱讀,還是「有感」閱讀。  此學習模式將閱讀、課本與生活作密切連結,除介紹宣傳教育部有趣又實用的教育網站,也提供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窗口,可說是一舉數得。此外,其他如歷史「讀日治時期舊報紙標題,推論時間」、「讀看聽台灣歌謠,用QR-Code掃描找出歌詞中的訊息,推論那個年代」英文領域「大家來找碴,找不同並填入方位詞」等多元面向,另亦涵括性別平等、家庭、多元文化等教育議題,楊淑惠期待能以閱讀知識趣為基礎,讓橋中師生晨讀活動更豐富、充實、趣味。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漁光分校師生帆船體驗 驚喜

 億載漁光分校師生出海進行帆船初體驗。(記者施春瑛翻攝) 億載國小校長林志政及漁光分校主任張瑾玥,日前邀請退役艦長李秋田及李仲恩老師帶領漁光分校師生到高雄興達港,進行一趟跨縣市海洋教育交流,還特別策劃幻多奇遊艇會「艾絲琳公主」興達港帆船體驗活動,讓師生們有了驚喜連連的帆船初體驗。  李秋田說,這次帆船體驗,要特別感謝幻多奇遊艇會刁船長大力地支持,也要謝謝台灣ASA帆船學校郭校長的指導,還有「艾絲琳公主」洪船長全程協助,才得以讓帆船體驗活動在安全無虞的條件下展開。  在航程體驗中,李秋田也試著讓每位參與的師生都真的「掌穩舵兒往前行」,小朋友們雖然偶而會搶一下誰先誰後,但聽到老師也想試試看,倒是很懂得尊師重道,馬上讓老師先體驗。  當要準備升主帆與前帆時,小朋友都很踴躍想親自動手去練習,不過在安全的考量下,李秋田大多還是親自操作,在最簡單的部分才由小朋友進行。沿途,李秋田還為參與的師生們進行環境解說、艦船認識、如何駕馭風、繩結應用介紹等。  李秋田說,「沒有親自去體驗一次,你無法深深體會海洋的美、自然的妙、帆船的巧。」,這次帶小朋友出海進行帆船體驗,雖然會比較累一點,但看到大家滿足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虹橋攝影社 記錄美麗瞬間

 崑大虹橋攝影社指導老師王彬丞(中),帶領學生分享鏡頭底下的世界。(記者汪惠松攝) 無論是絢爛的風景、感動人心的畫面,常常會在人們不注意時消失地無影無蹤,「攝影」保留了最美麗的那一秒。崑山科大虹橋攝影社每年透過不同主題攝影展,社員們用影像詮釋心中最美的那一瞬間,分享著鏡頭底下的世界。  崑大虹橋攝影社團指導老師王彬丞表示,社團是課後興趣的培養,站在玩樂的角度來教學,透過社遊或社員間自主的約拍,訓練對事物的觀察,再利用相機記錄下來,大學四年後,不僅是照片,對任何一個決定再次拿出來回味時,都是充滿回憶的。  攝影保留璀璨分秒,崑大虹橋攝影社每學年以不同主題進行成果展,例如本學年的「美力的瞬間」攝影展作品,由學生透過對周遭事物的觀察力,藉由靜態攝影,將稍縱即逝的感動與驚喜記錄下來。作品分相機與手機組,投稿者利用相機或手機抓拍出眼中美麗的瞬間,以主題的抓拍,及是否讓人有故事性的聯想作為評選依據,選出相機組四名及手機組三名的優選作品。  獲得相機組優選的機械系三年級高笠閎表示,現代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中的家將有刻板印象,因此以作品「一見大吉‧賞善罰惡」參賽,透過鏡頭敘述家將不僅扮演神,更代表了神,祂既嚴肅又威武,更重要的是祂有鎮煞及保平安的能力,家將並非負面的形象。  視傳系一陳昱鴻的「台北霞光」作品,獲得手機組優選,他透過鏡頭記錄在台北大稻埕偶遇晚霞的那一刻,個性溫和的陳昱鴻比起衝擊性的構圖,更喜歡將鏡頭化做眼睛,把那些不經意的「巧遇」給保留下來。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台教師鄭淑真 啟發教學引導學習

南台資工系副教授鄭淑真(左)將研究與教學融合,榮獲一0九年台南市大專組Super教師大專組首獎。 (記者汪惠松攝) 南台科大資工系副教授鄭淑真創新教學,將研究與教學融合,以問題啟發式的教學來引導學生學習,將學問、生活哲學傳遞給助理、研究生及學生,對身邊的人及學生影響至深。榮獲一0九年台南市大專組Super教師大專組首獎,堪為教師模範。  鄭淑真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多元活潑化,將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再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教學中;此外,她亦是弱勢學生免費課程協會理事長,除協助弱勢兒童的補救教學,並帶領學生到國小進行教學,不只影響學生,更進一步影響不同習階段的學生,成為SUPER教師,實至名歸。  獲評選為南台科大優良教師的鄭淑真,基於對教育的熱忱以及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傳承愛與希望,一0三年成立台南市推廣弱勢學童免費課程協會,擔任理事長五年來,每個週日在德光里活動中心擔任義工,提供免費課程及樂器,希望藉由音樂與藝術薰染,關懷陪伴弱勢學童的成長,每年固定舉辦成果發表會,也多次帶領孩子們在不同場合表演,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南台多年來對教學革新不遺餘力,迄今已有四位Super教師首獎得主,分別是機械系教授吳忠春(一0三年度台南市、一0四年度全國)、電機系副教授杜翌群(一0六年度全國)、電子系副教授李博明(一0七年度台南市、全國)及今年的資工系副教授鄭淑真,顯見南台執行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已具成果,教師教學認真與專注已形成風氣,未來「高教深耕計畫」將持續進行教學革新與改善,成效令人期待。  南台科大一向以承續經費「取之學生,用之學生」無私奉獻之精神,秉持「全人教育」、「一流學府」之理念戮力辦學,是一所注重學生教學,強調教育品質的優良大學。未來將秉持優良教育理念,繼續推動優質教育環境,以造福學子。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翁家明爬山撿垃圾 健身又環保

翁家明日前號召《多情城市》演員登山,樂活健身做環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翁家明熱愛爬山,日前號召《多情城市》演員登山,不但備妥美食,也發揮愛心淨山,把垃圾帶下山,樂活健身又環保。  翁家明趁拍戲空檔,邀約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演員柯叔元、游安順、郭亞棠及紅毛同行登山,挑戰北五指山及內雙溪古道,一行人從早上9點集合開始爬山,一直到下午3點才完成,也讓翁家明說這一次隊友都十分配合,可以安排下一趟的旅程了。  翁家明說,這一次除了健身以外,重點是讓大家在爬山的過程中完成「淨山」,把山林裡的垃圾撿回家丟。還加碼煮了茄汁鯖魚湯麵以及牛排,連飯後水果及紅豆湯圓都備齊了,都是要犒賞大家的努力。  首次參加登山的游安順滿足地表示,這一次增強體魄的經驗真的非常的棒,原本以為登山結束會超累,沒想到精神百倍。  郭亞棠說,翁家明非常注重環保,連在不方便的山裡也實施得很徹底,除了備齊大家的餐碗,在現場還教他們用樹葉當洗碗精,讓她大開眼界,也十分敬佩。還說這是她第二次參加登山,難度也增強許多,沒想到竟然可以完成,非常有成就感。  紅毛說這是他第一次加入登山行列,沒想到非常的好玩,是有登山專業人士帶領大家,過程中還有繩索攀爬穿越原始森林和涉水過峽谷,一路上風景絕美又可以呼吸森林當中的芬多精,甚至餐點吃起來比五星級飯店的大餐還要好吃,讓他直呼深深愛上了爬山。  翁家明說,很期待會更多演員加入爬山的行列,因為演藝人員內心都是熱情,而且勇於挑戰,儘管半途有人可能會想放棄,但登山最美的就是逆境衝頂後,看到的美景,真的是值回票價。

Read More

母親節收英文告白 方念華讚兒子貼心

TVBS主播方念華收到兒子送的母親節卡片,大讚貼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適逢母親節,TVBS主播方念華每年此時都很難忘,因為會收到兩個兒子送給她的卡片,而這些卡片方念華至今都珍藏著,也大讚兒子貼心,母子都在學習不用角色去彼此對待。  方念華正忙著準備新節目,工作繁忙的她,平常休假日,會去游泳或做指甲,也會與朋友進行主題聚會,她說:「比如誰會插花或烹飪,就來教大家,我會幫大家準備所有食材。」  提起母親節,方念華透露,去年小兒子曾在卡片中以英文寫下:「I look up to you every day.」方念華說:「我覺得look up to對我來講,是一個很高的讚美與推崇,因為我從來不認為我值得任何人look up to。」一個青少年對她說了這些話,讓方念華十分感動!  方念華表示,很多關係如果一直落在角色裡,大家就會用那個角色的方式彼此對待,「其實你越脫離角色關係去認識這個人,你會有更多驚奇!」她透露在她的家庭關係中,無論是她與先生,或她與小孩之間,大家一直在學習,「不要用角色去彼此對待」方念華說:「如果我一直把他當兒子,母子關係裡面,很容易就變成要求/被要求、期待/被期待。」也因為家人之間有這樣的共識,讓方念華覺得孩子很貼心,母子都很了解彼此個性,也知道媽媽有很多缺點。  聊及許多孩子長大後,反而很多話漸漸不願跟家人說。方念華坦承:「因為父母很多經驗對他就是沒用,因為那是孩子的人生。」所以父母不該認為自己的經驗一定能幫助到孩子,且孩子不想說的另外一個理由,也可能是基於愛,不希望父母擔心。她認為不要把親子關係獨特性,「因為當你太獨特親子關係,你就會有上下關係,這是你不自覺的,你就會變得很自以為是,這在所有的愛裡面都有傷害。」

Read More

「誰是被害者」表現出色 李沐爆哭4分鐘 素顏試鏡曝光

新生代演員李沐(後)在台劇「誰是被害者」演出江曉孟一角,在戲中與母親相依為命,面對母親長期臥病在床,沒有任何痊癒可能性,她心中猶豫是否要結束母親的痛楚,自認是角色最大挫折。(Netflix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0日電  新生代演員李沐在台劇「誰是被害者」中,飾演張孝全女兒江曉孟,因清新有靈氣的質感,被網友稱讚有如「小周冬雨」備受矚目。劇組9日曝光李沐爆哭4分鐘、清湯掛麵試鏡片段。  今年24歲的李沐,是Netflix影集「誰是被害者」裡年紀最小的演員。劇組在母親節前夕,公開她2018年在英國拍攝長達4分多鐘的試鏡模樣。  當時正就讀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的李沐,在宿舍裡以幾近素顏樣貌,緩緩道出劇裡角色掙扎於親手結束母親的痛苦不捨,以及對十多年未見父親的思念,潸然落淚,尤其在試鏡最後一句「我想活下去」,震撼導演莊絢維,認為李沐具有爆發力,因而獲得演出機會。  李沐在戲中與母親相依為命,面對母親長期臥病在床,沒有任何痊癒可能性,她心中猶豫是否要結束母親的痛楚,自認是角色最大挫折,「看著最親愛的人受苦,也可感受到她的痛苦。」  她坦言,「在選擇關與不關呼吸器時,內心不斷思考,到底生是對的?還是死亡是對的?還是要順應自然?」最後李沐選擇親手結束母親的痛苦,卻也不斷自責,「努力不夠,才讓媽媽那麼辛苦。」  李沐表示,在殺青後兩個多月,才漸漸抽離角色的負面情緒,「一直到前陣子在製作單位看完完整集數後,我才發現自己終於能從江曉孟這個角色走了出來,能開始用演員的身分,來檢視自己在角色詮釋上還需要努力之處。」  這場李沐與母親告別的戲,讓「誰是被害者」兩名導演稱讚不已。莊絢維表示,「很難想像一個如此年輕的演員可以把這樣一場戲執行得這麼好。」另一名導演陳冠仲則看好李沐的潛力,認為她非常有能量,假以時日會非常具有爆發力。  適逢母親節,李沐被問到要送什麼母親節禮物給媽媽。她笑說,根據以往的經驗,送過媽媽球鞋、口紅、卡片,媽媽都不太喜歡,「今年決定會問媽媽喜歡什麼禮物,然後再買給她。」

Read More

萬國博覽會花卉大瓶 首次在台亮相

曾在一八七八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參展的巴黎彩繪工房的《花卉大瓶》,首度來台在鶯歌陶博館公開亮相。(陶博館提供)鶯歌陶博館「亞熱帶花園─彩繪陶瓷展」,來自英格蘭明頓瓷窯的《泥漿畫對瓶》令人驚豔。 (陶博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各博物館於上週解封後,鶯歌陶瓷博物館即日起至九月二十日推出重頭戲「亞熱帶花園─彩繪陶瓷展」。其中,巴黎彩繪工房的《花卉大瓶》,曾在一八七八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參展,首次在台公開亮相。  館長吳秀慈指出,這次彩繪陶瓷展在古彩瓷展區中,由私人藏家提供四十三組件,產自十九、二十世紀歐洲皇室御用瓷窯珍品,精緻而華麗;還有自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展十八件從新石器時代至漢、唐、宋金、元、明、清等的彩繪陶瓷。另有三十六組件由日本高野美術典藏、繪功極為細緻的日本彩繪代表性文物。  首次在台展出的巴黎彩繪工房《花卉大瓶》,帶有強烈的賽弗爾瓷窯風格,曾在一八七八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參展,畫風寫實、釉色柔美,羽色鮮豔的蝴蝶穿插在花叢之中,格外生動。  另法國皇家賽弗爾瓷窯的《藍底白釉瓶》,以拿破崙時期的「帝王藍」底色、白釉的花朵搭配鍍金的枝葉作裝飾,瓶身兩側生動的人面雕飾,令人驚豔。  高野美術典藏的《京薩摩金描木瓜寶相花瓢形花生》,是一八六七年明治天皇登基獻禮,瓢形帶有息災、櫻苞有納福的寓意,結合瓢形上部的細膩鎏金繪畫技術,帶出日式獨有的低調奢華感。  吳秀慈表示,「亞熱帶花園─彩繪陶瓷展」展出四百多組件彩瓷作品,包括彩繪陶瓷起源、十九至二十世紀彩繪精品、一九七0年代鶯歌彩瓷產業發展,以及現代藝術家運用各種彩繪技法的創作。

Read More

台南師美學會高雄藝聯會聯展

台南市師美學會和高雄市藝術聯盟畫會合作,於台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舉辦畫展。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師美學會不畏疫情,和高雄市藝術聯盟畫會合作舉辦畫展。師美學會指出,近日疫情趨緩,歡迎民眾前來台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欣賞。  台南市師美學會成立至今二十三年,會員數四十人,皆為台灣師大歷屆畢業校友組成,多為現任或退休的美術教師,平日作育英才,閒暇時筆耕不輟,會員們努力創作,在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上奉獻心力。學會除經常舉辦展覽、演講、參觀工作室等,也相互切磋創作、教學心得,今年特地安排與高雄市藝術聯盟畫會一同展出,除為會員間交流,也是兩市美術界一大盛事。  會員同為台灣師大學美術系畢業的台南市師美學會、高雄市藝術聯盟畫會,在南台灣的台南、高雄兩地,已成立二、三十年,各擁會員四十餘人,也在這兩都會區畫壇占有重要地位。師美學會當年由教授戴峰照發起,目前由老師何忠術擔任里長;高雄市藝術聯盟畫會則由張文榮發起,目前由王東華擔任理事長,透過聯展,兩會以藝會友,相互觀摩切磋,激盪彼此創作能量。  此次展出作品包括油畫、水彩、複合媒材、水墨、書法等,除扎實精湛的技法,透露的內涵更令人印象深刻,作品除發抒個人內心感悟與見解,也傳遞時代的思想和脈動,展期至二十四日。

Read More

<中華副刊>賣蓮霧的阿嬤

阿嬤的推車小攤位: 在屏東縣林邊鄉水月軒那邊。也謝謝水月軒的老闆,讓阿嬤有一個地方可以擺攤賣自家蓮霧。文/攝影 宜崇憲  回到屏東,看到很辛苦在賣蓮霧的阿嬤。  阿嬤不是種著好幾甲地的蓮霧果農,只是一般的小農;看似簡易型的看版,有著小農想求得一頓溫飽的堅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若是您來屏東林邊旅遊,請稍微放慢腳步,順便給阿嬤「交關」一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