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7年 重返民視8點檔 霍正奇:回家真好

民視「多情城市」彩蛋人物霍正奇即將登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多情城市」彩蛋人物霍正奇即將登場。睽違17年沒拍民視八點檔,霍正奇直呼「回家真好!」儘管開拍當天失眠一整夜,但專業又敬業的態度,讓劇組大讚「薑還是很辣」。  霍正奇這次將演出多面向的「羅俊」角色,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演出。霍正奇表示,羅俊是非常多面向,而且很貼近人性,讓他詮釋起來非常有感覺,為此還從頭看了一次「多情城市」,完全投入在劇本裡,等待進組的時候還看了很多電影跟戲劇,希望可以再多給這個角色靈魂,讓角色更活潑而且深度。  霍正奇表示,開拍第一天,每個人都非常熱情,加上導演一看到就說「丁哥終於出現了!我等你等一百天!」讓他受寵若驚,壓力也非常大,尤其看到現場演員們已經培養出一套默契,讓他收工回家後整整失眠一整夜,腦中都是對戲的情節,但他卻說,這感覺真的好奇妙,可能是因為很久沒演戲了,給自己壓力太大了。  不過,進組多拍幾天後,失眠的情況就完改善,霍正奇說,角色要出場了真的太棒了,不然一直被問「你是演哪一個角色」,他又很怕破梗,只好讓觀眾期待。但也直呼編劇跟團隊真的太強大,好像要讓羅俊去角逐金鐘獎一樣,演來非常有挑戰性。

Read More

鄧麗君逝世25週年 與莊奴再續音緣

「書信音緣—鄧麗君與莊奴的空中交會」音樂會將於2月21日及22日舉行,由瞿春泉(左)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出,歌手林俊逸(右)將演唱多首歌后鄧麗君的經典歌曲。 (北市國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  今年是歌后鄧麗君逝世25週年紀念,台北市立國樂團策畫音樂會,以詞人莊奴為鄧麗君譜詞的創作歌曲為主軸,透過音樂展現兩人亦師亦友的情誼。  北市國樂團團長鄭立彬今天舉行彩排記者會表示,適逢鄧麗君逝世25週年,2月22日則是作詞家莊奴冥誕,北市國在這時製作這場音樂會,格外有意義。  鄭立彬說,這場音樂會將鄧麗君的經典歌曲包括「原鄉人」、「小城故事」、「又見炊煙」等作品重新編曲,加上了多媒體設計,帶著樂迷回到鄧麗君膾炙人口的歌曲中,重溫時代的美好。  擔任音樂會導聆主持的學者沈冬表示,現實的鄧麗君對一般人而言,是謎一般的存在,而作詞者莊奴年紀大鄧麗君30多歲,兩人一生只有見過一次面,只有在鄧麗君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莊奴則是評審。  這樣的緣分,卻讓兩人透過書信往來討論音樂,也互相分享人生,「這場音樂會將呈現當年兩人往來書信手稿及18首代表曲目,除了重溫2名藝術家的創作與真性情,也可以感受當時的時代氛圍」。  莊奴的兒子黃浩然則表示,父親性格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個「宅男」,也可以說是文人,畢生心心念念就是徜徉在古詩詞的薰陶中,也投入創作歌詞延續古典詩詞之美,透過流行音樂這個載體表現。黃浩然說,這也可以解釋父親不會刻意去要見大明星鄧麗君的原因。  黃浩然說,透過書信可以看見,鄧麗君從小就唱歌,沒有太多時間念書,但是莊奴的學問讓鄧麗君相當折服,莊奴對於鄧麗君來說,就是個亦師亦友的長輩,這場音樂會也可以看見兩人的相處細節。  沈冬表示,莊奴來自北京,鄧麗君祖籍河北,兩人等於是同鄉,沈冬提到鄧麗君在信中寫說:「人家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們是『老鄉見老鄉,一起把歌唱』,非常可愛。」  「書信音緣—鄧麗君與莊奴的空中交會」音樂會將於2月21日及22日舉行,由瞿春泉指揮北市國演出,地點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歌手包括林俊逸、黃妃、舞思愛.羔露、方宥心、張玉霞等,一起重詮鄧麗君與莊奴的經典歌曲。

Read More

賀軍翔減重6公斤 詮釋浪漫鍾馗

賀軍翔減肥6公斤,在新戲「天巡者」詮釋最浪漫的鍾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賀軍翔減肥6公斤,在新戲「天巡者」詮釋最浪漫的鍾馗,笑說自己已是大叔的年紀,因此不擔心被拿來跟韓劇「鬼怪」孔劉比較。  「天巡者」獲文化部電視節目補助,賀軍翔飾演「驅魔真君」鍾馗,在現代化身為麵包店的老闆鍾正南,有著明星級的帥臉,身手矯健、法力超群,白天是麵包店師傅,晚上是鬼見愁的伏魔者;鍾正南自認為是感情絕緣體,沒想到前世的情緣與親情,卻是他要面對的課題。  賀軍翔表示,過年期間放縱大吃,沒想到年後就開拍,因此開拍前就節制飲食,不吃澱粉,晚餐也盡量不吃,並搭配跑步健身,讓自己從78公斤瘦到72公斤。  沒拍過神鬼題材的賀軍翔,這次飾演的鍾正南一角跨越千年,不禁被拿來與「鬼怪」男主角孔劉相比較,賀軍翔笑說,現在自己也是大叔的年紀,因此不擔心被拿來跟孔劉比較;「天巡者」的題材用台灣傳統文化結合浪漫愛情,跟韓劇不大一樣,反倒認為戲裡的服裝比較像「駭客任務」的基努李維。  日前賀軍翔被拍到與朋友聚餐,與一名女子過從甚密,賀軍翔澄清,真的只是朋友一起吃飯慶生,當時喝了一點小酒,動作較大、較熱情,新聞出來時賀軍翔在橫店拍戲,但也趕緊在第一時間打電話跟老婆解釋,獲得老婆的諒解。  聊到女兒,賀軍翔充滿慈愛的說,女兒剛滿3歲,長大了也已經很會說話,所以現在希望可以有作品給女兒看,讓女兒看到爸爸很帥的一面,還吃醋的說,女兒比較黏老婆,只有要買東西的時候才會去找他,還透露:「希望多一點子孫,所以能生幾個就生幾個」。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悅讀府城 看見幸福

親近文化 多元藝術平台 ‧台南文化獎得主 ‧曾任財團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奇美博物館館長 ‧台灣藏書票協會創會會長  中華日報即將開闢藝文專版,有計劃地報導藝文相關新聞訊息和動態,筆者身為藝文工作者,加上又是中華日報社五十多年的忠實讀者,內心格外地興奮和期盼。  現代絕大多數的人,都為了事業、學業和生活而忙忙碌碌,對各種資訊的獲得,大都從各種傳播媒介而獲得聽悉。中華日報一向秉持著對社會繁榮運作規範,著重在教育、醫療和國家生存大計為主導,已與讀者建立深厚的信賴,也獲得社會的好評。  台南以文化立都,有傲人的文化資產,豐沛藝文底蘊,今將透過中華日報特闢專欄報導加持,讓這股藝文的光榮延續,啟迪更多民眾關心和認同,將自己文化的價值作為生活精神上的慰藉,提升對藝文的關懷與嗜好。內容盼能圖文並茂,敘述深入淺出,尤其現代藝術創作多元,跨域的結合,著重創作者個人理念的介紹,使觀賞藝術是件樂事,樂於接納和親近。  面對未來,從專欄啟動更多市民受到藝文薰陶,提升個人的優質品德,促成一股豐盛的文化氣息,帶來社會祥和安逸的生活,促使它更加活化而有魅力。我們殷盼中華日報更加努力,使專欄發揮它的魅力,其功效無遠弗屆。 書法藝術 文化瑰寶 本文作者/ 臺南大學前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  中華日報為發揚中華文化傳播,以及藝術交流功能,並增加新媒體多元讀材的特色,將成立「文化藝術」專版,至為感佩!在科技資訊奮飛的當下,中華日報能洞燭先機,以發揚文化作為先鋒,期待美化人心,澄清風俗,善盡媒體之職,不隨波下流,提升國人生活藝術品質,足為媒體楷模!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舉凡食衣住行、語言文字、思想藝術、宗教信仰都含括在內,世界各地生活方式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文化風貌;基於尊重人類發展的偉大,我們都必須加以尊重、包容。而中華民族近萬年以來,在這片土地上,從採集、游牧,以致於農耕定居的生活方式,也孕育出獨特、適合這塊土地人民的共同生活方式,中華文化!它是百代人不斷創新、改革、累積所呈現的成果,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也有傳統價值的光輝;後代人去蕪存菁,促使中華民族得以屹立在世,不斷繁衍、前進,成為自豪於世的民族。  在中華文化薰陶下的人民,它的生活方式,就如林語堂所言,充滿幽默、藝術。以書法而言,它是一種具體兼抽象的藝術風貌,在詩、詞、曲、小說、散文、韻文、思想、宗教等各種美學的浸透下,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不管是金石氣或是書卷氣,都有它獨特的書法審美價值。它也是古代君子必備的技能、技藝。由於古人把讀書、識字、寫字等量齊觀,書法就不再是純粹的技法,而是等同於學問修養。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看重書法,把它視為載道的工具、文章的衣冠,也是個人學養的外在表現。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其它民族或有文字、美術字,但沒有書法。這種書寫法則不是由某人創立,而是在中國文字對稱、平衡;形、音、義兼具的基礎上,醞應而生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獨特的瑰寶。書寫者通過對文字的點劃、線條、濃淡、強弱佈局,形成獨一無二的藝術造型;不僅表現出文字的生動意境,更是凝神、審問、慎思的思考過程,是感性藝術與理性創新結合的過程。自古以來,凡有成者,不乏以書法提煉內在涵養,展現自我心性者。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也有開設書法專業學程,同學們在四年努力下,都會有一個圓滿的「成果」展,從同學們給我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認真與用心。藝術的觀點或許各有不同,但「誠心」做好事情的精神,卻是可讓人直接感受得到。教育是社會最重要的核心,尤其在今日,更需要具有文化素養與現代觀點的基層先鋒。既要專精也要廣博;能注重文化的傳承,也能勇於創新超越。這是現代優良教師應具備的特質,也是二十一世紀新國民的基本素養。  值此今日,中華日報能開設「文化藝術」專版,乃是一種社會良心的崇高表現,除表恭賀外!更期待在此園地中,能起著「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的時代使命! 悅讀府城 看見幸福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  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臺南是個好地方。網路常見人們引用文學作家葉石濤名言: 「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我住臺南將近五十年,百分之一百完全見證這段文字的真實性。  我來自雲林鄉下,小時候聽長輩把臺南稱為「府城」,有些納悶,後來懂了,原來府城就是「首都」。現在,我寧願稱她為「古都」,「古」字從十從口,就是十代相傳之意,一代三十年,臺南建城四百年,號稱古都早已名正言順。我的書法作品經常落款「東寧逸士書於府城」、「書於小東門城北」、「書於東寧小巷」,「東寧」既是臺南的路名,也是南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小朝廷名號,生長在臺灣,相較於中北部的書友,久而久之,這幾個字雖則難免井蛙之見,卻也洩漏些許自家歷史的優越感,正因 為我授課的成功大學文學院書法教室就在小東門殘垣旁,我服務四十年的臺南大學也已經創校屆滿兩甲子。  日前【中華(日報)新聞雲‧藝文交流平台】邀請我題寫〈文化藝術〉刊頭,喚起我對古都臺南的記憶。1946年中華日報在臺南創刊,比我大六歲。我喜愛書法,從就讀國民小學認字開始,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個方整剛勁的報頭標題,後來才知道這幾個毛筆字集自古代《張猛龍碑》與《暉福寺碑》。1965年中華日報標題改成渾圓雄厚的顏體字,兩年後我就讀師專,因緣拜師習字,臨寫字帖漸多,一看就知道是集自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麻姑山仙壇記》。1974年我服預備軍官除役,從此定居臺南,成為中華日報的忠實讀者,透過點點滴滴的文字報導,也深深感受了葉石濤筆下長居府城的幸福。  呼吸臺南的第一口空氣發生於1964年夏天,我來臺南參加高中聯考,對這個城市的初始印象是馬路高高低低,三輪車伕從火車站搭載一對來自雲林鄉下的土包父子前往「小西腳」,踩得氣喘呼呼地。借宿親戚家就在保安市場裡(目前西門路五星級旅館大億麗緻斜對面),生意相當忙碌,對面家的女人打扮野豔,原來竟是綠燈戶。我準備應考的臥房燈光幽暗,也沒有洗手間,因為地板下面就是大水溝,其它的就在此略過了。聯考放榜了,家父不相信他兒子最拿手的作文只得八分,查榜結果,承辦單位主管說:「恭喜恭喜!令郎是我們學校榜首,歡迎前來就讀,我們會特別照顧。」原來他是當時臺南二中教務主任。後來,我還是選擇了離家較近的嘉義師專,畢竟離家比較近,公費吸引力更是最大誘因。  臺南給觀光客最大的印象之一是古蹟廟宇多,古蹟廟宇周邊除了建築彩繪、傳統美食之外,楹聯、匾額、碑刻也是亮點,譬如家喻戶曉的「府城三大名匾」、「臺南首學孔廟御匾」等,就是明顯的例子。對喜愛文化藝術,尤其是愛好書法的遊客來說,每一方匾額、碑刻或楹聯,都是一個小小宇宙,自成天地。只要看得懂、願意靜下心來,莫說半天,片刻也罷,沉浸其間,包準你/妳成為頭好棒棒的藝術家、哲學家。我開過一門稱為《聯匾書法》的科目,把傳統的賀辭、題簽等也視同廣義的聯匾內容,也曾經應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中華文化總會等單位邀約,演講「臺灣書法史第一章~明清府城聯匾榜書風」、「臺南孔廟御匾的資產價值與文化意義」,透過教學相長,雖然庸愚,總算累積了一些粗淺的經驗。教職屆齡退休之後,很榮幸膺選為「台南市傑出資深藝術家」,2008年巡迴展開幕當天,接受臺南文化中心佈展同仁的建議,很興奮地寫下〈悅讀府城,看見幸福〉八個簡帛體漢隸,連同這回〈文化藝術〉刊頭以及幾幅和臺南有關的拙作,有請紙本、雲端的讀者們不吝指教。

Read More

<社論>仇陸民粹應降溫,否則恐更傷兩岸關係

防疫隔離的武漢台商及眷屬陸續回家,但他們可能面臨網軍帶風向的冷嘲熱諷。(中央社) 蔡英文靠著操弄「仇陸」情緒贏得連任選舉,勝選後雖試圖緩和兩岸關係,但已被撩撥起來的「仇陸」民粹,卻至今依然作祟。尤其,在中國大陸武漢肺炎蔓延到台灣之後,這股「仇陸」民粹恐將更加傷害兩岸關係。  蔡總統在勝選感言提到,她願意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為原則,與中國大陸進行平等交流,但會謹守主權底線,維持不挑釁及不冒進的兩岸路線。不可否認,低調溫和確實為她爭取許多選票。然而,選戰期間風波不斷的兩岸對抗激情,讓為數不少的年輕首投族,輕易地被綠營網軍帶風向。然而,網路民粹言論慢慢開始侵蝕台灣的民主政治,民進黨也難以阻擋。  首批滯留武漢的台商及眷屬搭乘包機返台之後,原先透過國民黨搭橋、再經由兩岸民間組織協商的合作模式,因為兩岸主政者的政治顧忌與誤判而破局,至今遲遲無法再度啟動包機作業,導致近千名台灣人及家屬仍然望鄉興嘆。雖然陸委會在接獲台商陳情案之後,欲以專案方式讓台商未成年子女來台,也一再提出嚴格條件加以限制,但蔡政府防疫指揮官一句話就全盤推翻。  雖然中央防疫指揮官由衛福部長兼任,但是並沒有處理台商及家屬返台的決策權,背後有蔡英文及蘇貞昌的影子;而決策一日數變的主因,就在於綠營支持者、尤其是少數極端仇陸者的強烈反彈。這些極端仇陸者不但將政治置於人道關懷之上,更不想瞭解基本人權,只圖以防疫為藉口拉高兩岸敵意,甚至還將矛頭指向批評蔡政府違反國際兒童公約行徑的反對聲音。種種非理性的言論占據媒體版面,還有些自認是網路意見領袖者不斷醜化台商及眷屬,仇陸情緒遮蔽了惻隱之心,使得蔡英文進退失據。  民主國家依循多數民意制訂政策是基本常識,但問題是:多數民意一定是正確的嗎?更何況,網路輿論往往是少數人為特定團體的特殊目的而帶起風向,不全然都符合大眾利益。蔡政府怎可因這些人的搧風點火,就以公權力斷送那些台商的回鄉之路?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除之前,政府維持警戒是必要的,國人也多予肯定,但只因網軍反對就採取以身份作為能否返台的標準,實難令人信服。許多國家撤僑的範圍就不僅僅是本國公民及親屬,還包括其他國籍人民。蔡政府為了安撫仇陸支持者就退縮,其實是愧於職守。  蔡政府打算以包機方式,接回受困於鑽石公主號郵輪的台灣旅客,卻對至今仍滯留在大陸的台商及眷屬處處設限,叫他們情何以堪?過去為了拉攏在台陸籍配偶,蔡政府曾多次舉行座談會表現接納新住民的雅量,現在卻為了偏激民粹而切割,怎能稱得上人權立國的政黨?  首批搭包機返台的武漢台商及眷屬,除一名確診者外,其他經檢疫無發燒等異狀者,昨天已陸續返家,結束長達十四天的防疫隔離。他們當然相當興奮終於可以回到各自的家,但近期內可能要面臨社會異樣眼光,甚至是網軍帶風向的冷嘲熱諷。在他們當中,有些人或許能儘快恢復正常生活,不過有人可能會擔憂滯留在湖北、返鄉路遙遙無期的台商朋友現況。  仇陸民粹既可當成執政黨面對中共壓力的後盾,也可能成為激化兩岸對抗的幫凶。武漢肺炎疫情終究會過去,兩岸關係良窳卻攸關台海穩定與安全,民進黨面對大陸疫情的冷漠態度讓對岸了然於胸。蔡總統乘著「仇陸」激情成功連任,現在要如何馴服這些被民進黨挑起敵視心態的網路民粹,將決定其兩岸政策的成敗,她應該儘快讓這種反常現象降溫,否則恐會嘗到反噬苦果。

Read More

小號演奏家克里斯伯提 台北演出延期

小號演奏家克里斯.伯提2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受疫情影響延期。(牛耳藝術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跨界小號演奏家克里斯.伯提原定2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演出,將延後至2021年舉行。  主辦單位牛耳藝術轉述克里斯.伯提經紀人鮑伯表示,他們對於武漢肺炎疫情極為關注,「因考量巡迴演出中航班、交通的不確定性與危險性,以所有演出人員健康安全為第一優先的考量下,我們希望可以重新安排時間造訪。」  伯提表示,他很享受每次訪台,為台灣觀眾演出所帶來的喜悅,「我的心與你們同在,也請相信我們會再回來為你們演出。」  鮑伯也強調,他們正在為台北演出安排新的日期,希望2021年可以如願,讓伯提與他的朋友們再重返台灣演奏給台灣樂迷聽。  牛耳藝術表示,已買票觀眾將可獲得全額退票。

Read More

台灣那麼旺第1人 吉巴奈奪百萬

原住民歌手吉巴奈在民視「台灣那麼旺」衛冕20關,勇奪百萬獎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原住民歌手吉巴奈在民視「台灣那麼旺」衛冕20關,勇奪百萬獎金,不但讓收視創新高,主持人胡瓜心中也為「原來這就是夢想成真」而感動,更祝福吉巴奈進軍歌壇,成為民視的驕傲。  「台灣那麼旺」15日播出節目改版後第一位拿到百萬獎金的歌手闖關過程,收視大開紅盤創改版以來新高點,平均收視3.88,最高收視4.83,好成績讓主持人胡瓜跟白家綺大呼過癮,也感謝節目大、小歌手們的努力演出。  在節目上哭成淚人的吉巴奈,猛跳針一直說自己不會講話、不會表達,但「落落長」的感謝詞,讓胡瓜哭笑不得的說:「但妳已經講了5分多鐘了」!一句話就讓全場大笑把氣氛帶到最高點。  其實胡瓜也十分感動地表示,節目能讓一位原住民歌手,在一個專業的舞台上,歷經8個月的比賽大放光芒,累積高知名度,並讓大家注意到,「當她在舞台上感謝民視、感謝大家,讓她這原住民的孩子,可以在台北享受舞台演出,我心裡也悸動,原來這就是給愛唱歌的孩子夢想成真的舞台!」  白家綺也說,巴奈剛來到舞台,其實真的很素人,奮戰比賽8個月後,在評審老師指導跟練習中迅速成長,現在儼然就是專業歌手架式,也期許她未來更棒更美好。

Read More

疫情影響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喊卡

基於武漢肺炎疫情考量,公視宣布第9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停辦。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基於武漢肺炎疫情考量與民眾參與度,公視宣布第9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停辦,部分參展影片將採線上放映,持續透過影像教育提供孩子多元觀影興趣。  由公視與富邦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國際兒童影展」,為兩年一度專為兒童舉辦的大型影展活動,同時也是亞洲歷史最悠久與規模最大的兒童主題影展,今年首度加入三創生活園區及永齡基金會主力協辦,原訂於3月27日至4月4日於信義威秀影城及三創生活園區Clapper Theater舉辦,放映103場共124部影片。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公視表示,原定於3月底舉辦的本屆兒童影展將取消辦理,並將與「公視+」合作,於今年推出線上影展,將原訂於本屆影展放映的部分優質節目介紹給觀眾,至於其它影展周邊活動,考量活動型態各自不同,主辦單位將在近期於官方網站陸續公告取消與否,敬請持續關注官方網站之訊息。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安好

 詩、圖/猴子貓  我這樣寫詩  大心。讚。微笑。煙火。  我通通接受  玫瑰花有腳。磨菇有光。高麗菜梗。  擺出不同姿態都能夠書寫  不需要刻意給予鼓勵  愛心。綿羊。小兔子。  三百多個日子  將你安放的暫停時空  有些隨著時間就要忘記  你不知道  每次你走掉之後  起伏擺盪的樹梢問我  心已有屬  我在你背後  我連句子都寫好了  大福。鬆餅。馬卡龍。安好。  打算丟了就走  僵住的陰影裡  一天最多想法的時刻  繼續逆光飛翔  容許存疑  有你,溫暖了我。

Read More

楊丞琳新歌獻愛犬 滿滿都是愛

楊丞琳的寵物YUMI已15歲,新歌「泥土」表達對YUMI的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楊丞琳的寵物YUMI已15歲,新歌「泥土」表達對YUMI的愛,MV拍攝現場既是寵物又有小孩們,以滿滿愛的能量,獻給有小孩與毛小孩的朋友。  楊丞琳睽違3年推出第11張專輯《刪·拾 以後》,1年多前就想好要邀請合作的音樂人,歌曲都是她親身的故事,其中「泥土」這首歌更可說是她私下感性面的最佳寫照。  當初向Peggy許哲珮邀歌、討論主題時,楊丞琳就表達特別希望專輯中有一首歌可以獻給她的寵物YUMI,因為YUMI陪伴她一起度過許多時光,雖然寵物並不會說話,但不需要隻字片語就可以心領神會。「泥土」表達楊丞琳對於YUMI的感謝及愛,也要送給有小孩、有毛小孩的朋友們。  「泥土」MV由金曲導演陳映之執導,邀請陳庭妮與狗狗Chelsea、邵雨薇和愛犬「阿筆」,還有張棋惠帶著女兒阿寶,黃小柔更攜家帶眷力挺,拍攝現場既是寵物又有小孩們,為MV注入滿滿愛的能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