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11個小確幸

 文、攝影/王悅嶶  1.向晚,聞到空氣裡炊煙的氣息  2.遙望艾非爾鐵塔  3.坐在有電暖爐的室外露台喝一杯熱咖啡  4.觀賞一位打扮優雅的老太太身影  5.經過街頭的流動市場,買幾樣當季的蔬果  6.擁有城市屋頂的VIEW  7.走過充滿藝術感的建築牆面  8.為一扇斑駁的彩色老木門拍照  9.穿越廣場  10.向幫我們推門的陌生人道謝  11.遇見貓  偶然讀到一份巴黎生活週刊,當中有這麼一篇可愛的圖文並茂「小確幸」。  只除了艾非爾鐵塔的遠遠身影,沒有任何的名勝,既不深度、沒有攻略,沒有詳細的地址。而且,觀光客朝聖巴黎的路線,像是什麼塞納河畔的書攤、博物館、蒙馬特.....等風光都不包括在內,這是原汁原味在地住民的小確幸,短短幾個句子,活鮮活跳,把一座城市的建築之美跟居民的優雅、還把城市的氣味與色彩都呈現了。連我這個從不特別嚮往巴黎的「南部人」(我住在法國南部)眼光來看,彷彿真能感到花都的溫度、看見城市跳動的美。  或許應該說,這幾樣小確幸,讓讀者忽然真切感到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畢竟還是挺美好的。因為,巴黎也好、外省也好,法蘭西實在是一個令人可愛又可恨的國度,如果要列出在這裡生活的小不幸或大不幸,我相信東南西北,每個城市的居民也一定能輕鬆寫出十來項(巴黎人可能能寫更多):罷工、狗屎、治安、空汙、外來移民問題、公共交通問題、郵局丟信、行政效率低落、物價高昂……這些全都是鐵的事實,但,換一個角度:這裡的城市有美麗的廣場、街道跟屋宇充滿歲月美感而維修良好,而法國人熱愛戶外生活,一年到頭總有幾個月在外頭晃,朋友相聚小聊、吃飯看書喝咖啡,只要能留在戶外,總不進到室內;大街小巷的戶外座位,夏天有傘棚,下雨也不怕,冬天,裝起了烘得紅咚咚的室外電暖爐,就算烏雲密佈風雨欲來,穿得暖呼呼的,坐在烘爐旁,叫一杯啤酒或熱飲,看行人往來,難道不別有一番情調。  這是個留戀著過去的國度。當你帶外來訪客參觀台北,你會去101,但,當你來到法國,不管大城小鎮,法國人會帶你去看老教堂、欣賞老建築,告訴你說某間超過幾百年的老房子內曾住過、生過或死過某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歲月的光輝投射在市民的身上,這種生活的美學是學校也教不來的,想像,你終生裡的日日,一再地經過歲月洗煉的廣場、走過世紀流轉的牆面,推開斑駁沈重的老木門,叩響門上造型優雅的古典門叩,登上有回音的旋轉樓梯……進入你的居所;這樣的你的居家、你的衣櫃,你的言行舉止,你對自己外貌的態度,怎會不受到歲月風華的潛移跟默化?(只是,這樣的人民,卻具有放任家犬在馬路中間到處拉屎的傳統,這點對我始終是個謎。)  巴黎人的小確幸,跟我所住的南方城市,其實重疊的還不少。只除了我城沒有鐵塔。不過,巴黎市區近年因為空污嚴重,最近已通過法條,禁止市中心的居民在家生火燒壁爐,所以,對不少巴黎人來說,扛著木柴爬上公寓樓梯、在家升起暖暖冬火的這項樂趣不保,對另些巴黎人,走在路上嗅聞空氣裡炊煙氣息的小確幸也沒啦。   十一項小確幸,只剩十項了。  我坐在南方城市的露天餐座吃著飯後的甜點,小飯館的露台位在古城的徒步街區,我的餐桌前是一條石板小街,面對著一面老石頭砌成的屋牆,上面有油漆已斑駁的天藍色窗板;我的頭頂是法國梧桐的綠蔭,午後的日光透過梧桐的樹冠,在牆上生動搖曳著它的光影,我一人吃飯卻不感孤寂,像光與影也是我的同桌客,像坐在一張畫兒裡。我在想,假如給這城市也來草擬一張小確幸名單?  第一條就寫:午後,與光影共餐吧。  然後我又想,那,為我故鄉的城市也來寫一張吧?  我的故鄉,處處充滿著法國人做夢都不敢想的好:比方說,如果去行政單位申請一張文件,可能當天就能辦好,不用等三個月;預約牙醫跟配眼鏡都不用等三個月;公車、捷運跟高鐵都不會罷工,至少目前還不會。捷運乾淨安全,沒有屎尿味也沒有扒手集團。狗主人大多有高度的文明,懂得自己清狗屎……至於最大的缺點跟遺憾,可能還是生活的美感低落了一點,維護良好的歲月痕跡難覓。當然,這不能都栽在人的頭上,這跟地震、颱風等等天災頻繁也都有密切的關聯。就像世界上其他城市,我生長的地方,也同時擁有令人不敢恭維跟令人迷醉可愛的各種面貌。  我要為故鄉的城市寫些什麼呢?  夏日的深處,與巷尾賣青草茶的阿伯閒聊;微涼的午後,從煎紅豆餅的阿嬸手上接過熱呼呼的餅;經過街巷裡的黃昏菜市,在攤檔上挑幾根小農的茄子、剛上市的春筍,拿一包綠意盎然的地瓜葉或龍鬚菜;坐在路邊的熱炒店,叫幾道鑊味濃濃的海陸小菜,來一杯台啤;夜深,步出二十四小時書店,去尋覓一套燒餅油條跟一碗熱豆漿……;在巷子轉角遇見老榕;聞到人家圍牆裡的雞蛋花;跟盛開在牆頭的一大叢九重葛迎面撞個正著……  我的名單,再寫下去,會沾染太多鄉愁的滋味兒了。而且,在國外久了難免變得很饞,連路邊的餃子店跟包子舖都會寫進小確幸裡的。如果巴黎之美,是一場表面上目光的饗宴,我的故鄉,可就是名副其實豐盛的口腹盛宴了。不管怎樣,也許,世界的無論哪一角,在那些最美麗的跟最無名的城市裡都是一樣:最可愛的,總是那些最平凡、最不為人所留意的。

Read More

沈世朋憶拍騎馬戲拉傷 復健半年多

衛視中文台《一袋女王》日前邀請賴薇如、撒基努、倪雅倫、李新及蘿莉塔上節目,分享個性樂觀或悲觀造就事情變化的親身體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沈世朋因騎馬戲不以為意,結果拍戲時意外被馬拉斷十字韌帶,復健了半年多,事後還幫那匹馬辯護說牠緊張害羞,氣炸老婆李新。  衛視中文台《一袋女王》日前邀請賴薇如、撒基努、倪雅倫、李新及蘿莉塔上節目,分享個性樂觀或悲觀造就事情變化的親身體驗。  李新說,前幾年沈世朋要拍騎馬的戲,當時人在大陸的李新很擔心,特地打電話叮囑要小心,寧可借位也千萬不要逞強,沒想到,沈世朋自誇之前拍古裝戲天天在馬背上,曾經在馬背上摔下來過都沒事,剛剛還特地去跟馬場老闆聊天,老闆說會幫他找匹最溫順的馬。  果不其然,沈世朋一場騎馬急奔後,躍下馬要救女主角的戲,就在下馬時另一隻腳還在馬鐙上,原本站定的馬卻突然往前走了一步,拉力之大讓沈世朋當下就受了傷,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沈世朋忍痛把那場戲拍完,還拒絕劇組送去急診,直到隔天發現不對勁才趕緊就醫,診斷後發現是十字韌帶被拉斷。  後來沈世朋做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之後,整整復建了半年之久,讓李新氣罵沈世朋,「還好馬只走一步,如果走兩步,不就下半輩子都在輪椅上度過了,那她跟小孩要怎麼辦?」沒想到沈世朋竟然回說,「誰知道那匹溫順的馬竟然會緊張害羞」,讓李新氣炸。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月下湖畔小步

加州太浩湖月色 文、攝影/黃棟洲  半夜忽醒,一看手錶才凌晨一點,輾轉不能再入眠。臥枕上看窗外一角月色皎潔。窗前大樹聳立,半為月光所照,葉片上銀光點點,風吹影動,頗有可愛之處。於是推窗仰望,只見長空無雲,唯有一輪明月,伴有數點微明星光,看夜色不錯,乃披衣而起,小步湖畔。  這一段湖岸,白天有青山綠水,晴好雨霽,遊人如織,是照相取景的絕佳地點。長夜不能寐,此時月下孤影徘徊,涼風拂面,心中難免有幾分寂寥。猛然抬頭,遙見遠處火光明減,彷佛有人影掩映於樹叢之後。好奇之下,遂往燈火處逛去,漸走漸近,隱約有歌聲斷續傳來。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群青年人正圍著熊熊營火飲酒唱歌。看到我這個夜遊孤客忽然造訪,他們也不以為怪,紛紛上前打招呼,並邀同桌共飲。幾口啤酒下肚,乘著酒興月光,大家天南地北地聊起來。  正談笑間,耳邊風聲驟起,樹葉瑟瑟有聲,忽然有人大呼「大家快過來看」。只見湖水為風勢所牽動,慢慢舞出一條波光銀練,水波盪漾迴旋,如人婆娑起舞,姿態萬千。不久風勢漸緩,水面銀練緩緩飄動,波光上下微盪,又如人輕歌慢舞。遙望對岸湖面為月光所射,光亮照人,乍看如天上銀河瀉地。  看此景色難逢,及時拿出手機,按下快門,殊不負此天然佳景。  手握酒杯,遙望對岸城市燈火如豆,星月湖光上下輝映,耳邊只有微風與輕柔歌聲相和,漸感昏昏欲睡,恍惚間,耳邊歌聲漸遠,月光漸淡,不知不覺緩緩墜入夢鄉。不知過了多久,矇矓中覺得湖畔有人影晃動,遽然醒來,天空己微露晨光。乘著殘月涼風緩步而歸。  回憶此一段失眠後的月下小步,至今猶令人低徊不己。

Read More

鏡子森林第2季 鄭宜農自誇很會戀愛

《鏡子森林》第二季登場,鄭宜農與夏騰宏猛冒粉紅泡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鏡子森林》第二季登場,除姚淳耀、瑭霏堅守調查組,鄭宜農與夏騰宏也猛冒粉紅泡,不禁自讚「原來我蠻會談戀愛」。  民視、公視《鏡子森林》第二季展開;鄭宜農、夏騰宏兩位亮眼的年輕演員也加入演出「大巴」、「小未」一對伴侶,4日與第一季成員「火線新聞」調查組姚淳耀與瑭霏連袂現身;劇組表示,鄭宜農與夏騰宏的情侶組合,令這齣社會寫實戲劇增添不少粉虹泡泡。  鄭宜農劇中有浪漫戲碼,更有吻戲上演,「滿享受的,那是不同的我」,還說與夏騰宏的對戲,「很輕鬆,很有火花」;還說做《鏡子森林》音樂時,看著兩人對戲演出,自信地認為「原來我也蠻會談戀愛的嘛」。  被問到與前任另一半楊大正是否有對戲,鄭宜農說「這次沒機會對到」,但也笑道「好可惜,沒有對到,蠻想電他的!」也提及與楊大正仍是好友,「他會跟我炫耀哪一場演得很好,我會覺得不能輸,有種互相較勁的感覺」。  第二季中,姚淳耀也與侯怡君有感情戲,一場姚淳耀的「被分手」戲,令他哭到淚涕俱下,劇中他與飾演警察的楊大正有對戲,讚他是「台語活字典,而且那講話語氣超像刑警」。  《鏡子森林》公視每週六晚間9時播出兩集,每週日晚間10時民視播出;另外龍華偶像台與四季線上影視、LINE TV、KKTV、friDay等也有播映。

Read More

英國奧斯卡 1917奪7獎大贏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詩鉅片「1917」在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典禮成為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7獎。 (路透) 中央社/倫敦2日綜合外電報導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詩鉅片「1917」今天在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典禮成為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7獎。威廉王子和妻子凱特也親臨現場,增添王室星光。  執導「1917」的山姆曼德斯首度獲頒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成為丹尼鮑伊2009年以「貧民百萬富翁」獲獎以來首位贏得這項殊榮的英國導演。  「1917」這次入圍9項一舉拿下7獎,除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還包括最佳英國影片、最佳音效、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及最佳視覺效果。 「1917」下週橫掃奧斯卡金像獎呼聲極高,入圍最佳影片等10項大獎。  美國男星瓦昆菲尼克斯以「小丑」拿下最佳男主角獎,他在片中詮釋從弱勢邊緣人轉變成自信反派角色的心路歷程,精湛演技獲得評審讚揚。  對影音串流巨擘Netflix原創電影「愛爾蘭人」而言,今晚也是令人失望的一晚,這部由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黑幫電影獲得10項提名,但最後空手而歸。  不過Netflix的「婚姻故事」中飾演離婚官司律師的蘿拉鄧抱回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男配角則是「從前,有個好萊塢」男星布萊德彼特。  美國女星芮妮齊薇格今天抱回最佳女主角獎,她在傳記電影「茱蒂」詮釋傳奇巨星茱蒂嘉蘭。  南韓電影「寄生上流」則勇奪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外語片獎。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菜市場的人文課

 文:離畢華  繪圖:盧兆琦  我們在一條小街上吃麵,說的是麵端上來的類似台灣米粉,只是略粗了一點。親家母雖說是華僑,久沒說北京話就生疏得像在說異國語言,尤其語詞音裡有濃濃的泰國腔,所以也無法說清楚他們傳統的麵和台灣的麵有何區別,湯麵就是粉絲、魚丸、一片肉和香茅葉,加湯;老婆點的乾麵來了,也是粉絲、魚丸、一片肉和香茅葉,不加湯。我們兩人相視而笑,當然沒有笑出聲來,一來為了禮貌,二來異國文化之異當然包括桌上這款麵。  初到清邁古城旁的瓦洛洛市場(Warorot Market),看親家母在狹窄的街道上熟練地避開洶湧人車,三彎兩轉忽然踩剎車,要我們下車。她跟著下車,我以為有「捱」到人或車,見她隨口一喊,一位婦人從矮房子裡出現接了她的車鑰匙,原來到了一處私人停車場。說是停車場,看場內已經排買了各式轎車,我懷疑她的車要擺哪裡,她說他們自有辦法。  我們一進入市場,就讓我相機快門按不停。尤其好幾家賣泰北原住民織布的店,簡直繁麗如盛夏花園,一塊塊大大小小的經緯像十字繡布的織布和揹袋花花綠綠的繡上幾何圖案、變形蟲等不一而足的圖案,擺在白皙的大理石地板上,益發鮮豔亮麗。好幾家都賣著相同的布料,連尺寸都差不多,只是花色有華麗或素樸的不同,當然也有現代款的服裝,不過都是充滿泰國風情的穠麗色彩,尤其有些料面金絲銀線繡出蓮花圖樣、最常見的是用銀線繡出立體白象圖形,這當然擺明了是吸引觀光客。庶民身上所穿當然就顯得簡樸了。「好多布店喔。」我說,看親家母欲言又止,漫應著是是是。後來才知道那是泰國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和「帕農」的紗籠以及女性的筒裙,兩樣都是完整無剪裁的長布,難怪被我假會的誤認為布料,也難怪親家母因為如果要解釋起來落落長,我也聽不懂,乾脆省下口水。  進入市場前看到一攤賣烤地瓜的,我又跟老婆掉書袋:你看,南島語系的民俗風情跟台灣大都雷同,他們也吃烤地瓜呢。親家母說那是烤香蕉。只見烤架上一條條地瓜大小外皮烤得黑黑的綻開來,裡面黃澄澄的肉竟然是香蕉。這下子換親家母笑出來了。  拐進市場內巷,見有賣活體肉類的攤位,豬肉攤子在台灣不是沒見過,可是五六個攤位一字排開,每一攤的攤面上粉紅色的豬體都堆得老高,雖說見得出民生物資豐厚卻也令葷食的我大開眼界到瞠目結舌,甚至有點驚嚇!繼續移步前行,看到製作成條狀的米食,想說這是不是竹筒飯,可一節一節白皙皙纖維感很明顯的東西,會不會是甘蔗啊?這次可沒說出口,倒是親家母司空見慣的說這是可當正餐也可當點心的竹筒飯,原來竹筒削去綠皮,露出象牙色的內皮,多像甘蔗啊。還有紅黃黑白各色的稻米,就像整座市場店家老闆也是各色人種都有,賣的當然大多是自己原生國家的原物料和產品等貨物,真開了眼界。有許多攤位都賣熟食,尤其炸魚;有一種綠葉裹著什麼然後四個串成一串的東西,猜她是檳榔可是檳榔質地多纖維,竹籤穿不過,且也不方便攜帶,更沒看過滿口白牙的泰國人有嚼檳榔的習慣,原來那是零食Miang-kham:用一片可食用的葉子包了花生米、蒜頭、洋蔥、檸檬、辣椒等配料,甜鹹隨人,辣是經典口味,看那餡料,不禁令人聯想到這市場人事物的多元融合。心裡有個聲音一直慫恿去吃去吃,理智卻告訴我總不好辣到在親家母面前咳得面紅耳赤、上氣不接下氣吧。  這裡真是什麼都有呢,親家母是啊是啊的答,「我都是來這裡採買」。當婆婆的一心想為新媳婦進補,隨口一問有賣台灣的麻油嗎?沒有,有中國大陸的,親家母回話。果然看到一店家,橫匾上理直氣順的繁體字寫著「順發商號」,一屋子南北乾貨,當婆婆的如願買到麻油,又問,有紅棗嗎?有!有枸杞嗎?有!有米酒嗎?有!有嗎?有!有嗎?有!這下子婆婆可以為媳婦煮上一鍋香噴噴的全酒麻油雞、又可墩上一鍋補血補氣的藥膳,樂了。  第一次看到賣服飾和日常用品可以賣到三樓高,建成迴廊式的三層樓,隔出一家家小舖面,大多是回教徒、印度教徒和外地民族經營,大家互通有無有說有笑,整棟建築出滿印度香料和泰式辣味,我當下懷疑剛剛是不是聞到台灣肉燥的味道?別說貪看新鮮事物的眼睛溜轉得累人,連鼻子都招架不住。尤其是一雙腿都逛累了,再好奇以頂不住疲倦,親家母帶我們到WaWee Coffee休息,她傍著昭披耶河的其中一條支流濱河(Mae Ping),河床小小,靛色的河水是鋪得極為平整的床單,縱有小舟搖過也波緩如平鏡,倒映著層層綠樹,身跟心都像緩流而過的水,悠悠自適。  前進到咖啡店前,穿過琳瑯滿目的熱帶水果和花卉的店鋪,赫然發現一廟,親家母特意指出山門上大大鏤刻的字:本頭古廟。據說是一座一百多年前由中國大陸渡海南下的先人建造的寺廟,一度毀損,在三十年前被修復,在異國看她高聳的龍柱和大紅大綠的配色就像看到遠從鄉下進城吃喜酒的親戚,一身花紅柳綠的喜氣洋洋,倍感親切。可見華人在這個人種融爐裡也沒有缺席,早就執行南進計畫了。  雖然滿腦子被塞入太多異國元素,在愜意的咖啡座裡心裡一再浮出牆邊那輛三輪車的影像。她曾馱負過多少本地人和國外過客,個個操著各式口音穿著相對而言算是奇裝異服的人,她一直都看在眼裡不發一語,只是被宿命一直推著往前走,在過客回眸之際的那一剎那,被靜止的時間停格在灰暗破舊的牆邊,像一個倚靠在歷史餘光裡的老人。

Read More

真人版花木蘭打預告 李連杰驚喜現身

真人版《花木蘭》全新預告上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迪士尼經典動畫真人版《花木蘭》全新預告上線,除了磅礡戰爭武打場面曝光,不僅女主角劉亦菲、女星鄭佩佩造型備受粉絲討論,「功夫皇帝」李連杰也驚喜現身,特別錄製影片獻給台灣觀眾。  自1998年動畫版《花木蘭》在全球橫掃3億美金票房,登上當年全球賣座第7名寶座,已然是華人最關愛的迪士尼經典動畫IP,因此22年後重開機真人版《花木蘭》自開拍選角就成為新聞焦點,尤其包括李連杰、鞏俐、甄子丹等華人巨星陸續加入,更令觀眾對他們所跨刀角色與造型充滿好奇。  真人版《花木蘭》在台灣時間3日中午12點推出全新預告片,許久未在螢光幕前現身的李連杰更是特別為台灣的觀眾錄製一段影片,期盼影迷們能進戲院支持。  近年幾乎淡出影壇的李連杰,去年早就因為兩個女兒的要求,希望透過迪士尼電影宣揚中華文化而接演《花木蘭》皇帝,而這也是他從影以來第二次真正飾演皇帝角色。  影后鞏俐在《花木蘭》飾演的法力高強女巫,則是原作動畫所沒有的全新大反派角色,在最新預告中南向侵攻,所過之處無人存活,「這個女巫角色很厲害,魔力強大,能瞬間變出上千隻鷹」,鞏俐還為此花兩個月訓練,「一開始你會覺得她是反派,但最後觀眾會了解她為什麼是這樣一個人,她要的是甚麼。」  甄子丹則受邀演出花木蘭亦師亦的長官,其實他當時正忙趕拍《葉問4》等多部電影而無暇分身,但在迪士尼表示願等空檔,加上他很贊同《花木蘭》所傳達「男女平等」概念,因此觀眾才終於可以見到甄子丹大顯俐落身手教導花木蘭,帶領軍隊對抗討伐北方侵略。  迪士尼經典動畫真人版《花木蘭》由紐西蘭女導演妮基卡羅執導,將於2020年3月26日全台上映。

Read More

蔡健雅5度攻蛋 拍飛踢照鐵腿

蔡健雅將於5月9日五度攻蛋,舉辦《給世界最悠長的吻》2020巡迴演唱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蔡健雅(Tanya)睽違兩年,將於5月9日五度攻蛋,舉辦《給世界最悠長的吻》2020巡迴演唱會,演唱會主視覺海報中的她飛吻浪漫踢腿,其實是踢跳上百次的結果,隔天就鐵腿了。  蔡健雅在年前為《給世界最悠長的吻》2020巡迴演唱會拍攝主視覺,在名攝影師邵亭魁的安排下,大方跳躍和踢腿,她換上法式雙色條紋長裙,大方配合團隊的指示托腮、踢腿、跳躍,還放送飛吻,呈現整體浪漫、慵懶氛圍,給予世界愛的愉快的情緒感覺。  蔡健雅修習多年瑜伽,中、高強度運動難不倒她,但為追求完美,她一再跳躍、踢腿,雖寒流來襲,但全身冒汗熱呼呼,還請同事幫她把冷氣開到最大,戰力十足。  不過,雖然當下變身神力女超人,但是隔天一睡醒,仍是讓蔡健雅發現「鐵腿」了,不禁哎呀一聲,只好乖乖在家休鐵腿假,還好貓女兒「舒碧」和貓兒子「嚕路」陪伴她,很快就恢復元氣。  近期武漢肺炎肆虐,原本計畫至摩洛哥和巴黎旅行並度過生日的蔡健雅,也因同行好友建議旅程延後,只能乖乖待在家裡,「這也是我第一次生日沒有出國玩!」沒想到因禍得福,好友們紛紛邀約慶生,讓她意外連續4天小慶生,「相當溫馨,也吃的很飽」但也不忘鼓勵大家正視肺炎議題,在這非常時刻更能團結在一起,「也感謝那些在醫療一線的勇敢醫務人員!大家一起加油,我們一起戰勝這個病毒!」

Read More

白先勇孽子舞台劇 衛武營3月公演

作家白先勇經典長篇小說《孽子》,同名舞台劇3月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公演。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作家白先勇經典長篇小說《孽子》,同名舞台劇在睽違6年後,將於3月21、22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公演,這次與6年前最大不同,除主角換人飾演外,特加重舞蹈部分,尤其最激情的「龍鳳戀」橋段,設計以綢緞攀飛而上,製造全劇高潮。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指出,《孽子》扉頁上的題詞,「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流露白先勇創作初衷。當年以舞台劇帶領觀眾,跨時代探討同志議題。  他強調,這次再度推出孽子舞台劇,具有多重意義,是這部同志小說發表40年,再力邀金馬、金鐘及金曲等3金團隊攜手製作,訴說同志族群不見容當年社會的壓抑和束縛,對照現今,台灣已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多元性傾向認同族群,能勇敢表達自我。簡文彬期待透過《孽子》的重現,創造族群互相理解和共融的平台。  值得一提,這次孽子舞台劇幕後團隊陣容堅強,《孽子》電視劇的金鐘導演曹瑞原再度操刀,力邀金鐘影帝丁強、樊光耀,以及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的周孝安,與實力派劇場及影視演員張耀仁、陸一龍等人共同演出。

Read More

<中華副刊>葉子

文、攝影/小梅  第二十一層是大樓最高層公共露天陽台,陽台中央位置又留下水泥築起兩層樓高的廢棄水塔,水塔上似乎許久沒人攀梯登高了,因為登高的鐵梯已銹蝕得不成樣,再往上就是那高不可攀,最接近天空的幾片葉子了。  開始時,我無意中一抬眼發現冒出頭的它們,卻無法攀登上去一探究竟,所以只能站在陽台,抬首引頸望著那開在更高第二十三層水泥水塔頂層上的幾片翠綠葉子神往。它們當初一定乘風而來,然後在上面安家落戶,如今更開枝散葉,襯著陽光藍天如畫,讓我看得仰目。  我們會覺得它們很神奇嗎?或是我們總是視而不見?它們僅僅是幾片尋常葉子罷了,值得我們大費周章讚頌,或特意寫上一筆嗎?絕多數的大樓屋頂陽台,是很少會有人探看的,除非養花者或曬衣人,除此,多數的時序裡,這地方視風雨、鳥雀、陽光四季、沙塵和微型動物,以及不知名種子等等過客經過的地方,它,其實是一個小小的自然教室,或者說是一個天地的縮影。沙塵,以我們不經意的方式悄悄駐留下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堆疊在陽台或其他位置的角落裡,有幸也聚集了少許的雨水,將它們牢牢結合在一起,然後像奇蹟一樣,一顆卑微的種子如同被上帝選中青睞了一樣,它輕輕落在這有點濕潤的小塊泥土上,接著就可能不再流浪了,留下來,並且決定根生土長了。即便選擇的是,更無人聞問的高高水塔上,更接近高不可攀的天空,甚至誰也沒發現它的存在,不過,既然安頓下了,這顯然也是無可置喙或抱怨的安家之地了。  於是,在所有人都忽略它的存在之際,它落地生根而開始發芽,在我難以企及,和目光會忽略的地方,開始了它們微弱卻堅韌生命的演出,在這一向安靜的大樓屋頂露天陽臺上的高高水塔一角探出頭來。它們背靠著一大片蔚藍的天空,探著頭,在風中顫顫的探察這世界。  這世界,因而多了幾片葉子,綠色的葉子,靜悄悄在我們的世界一角,增添了一點燦爛的綠意。  我記得很年輕時讀過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的名言:「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罷,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這是葉子的本質,印度詩人泰戈爾看見了葉子的平凡與卑微,它只作為專心地垂著綠蔭的貢獻,對多數人,不分貴賤的貢獻。大樓最高層公共露天陽台的水泥水塔上冒出幾片葉子了,很稀微,在那種艱困的環境中,只有些微被風雨帶的泥土,這些完全無法讓它變成專心地垂著綠蔭。  誰又會在乎呢?  直到我發現了它們,仰首發現了它們。這幾片葉子幾乎永生不能專心地垂著綠蔭的貢獻,但卻也能提供一點綠意生命的跡象。  詩人的詩句提供我們思索,那大自然提供給我們什麼啟示了嗎?  也許,有些鑽石與露珠我們需要低下頭彎下腰就能發現,而有些大自然的生命畫作,只能仰望去尋找觀察才欣然欣賞得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