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亞粉紅短髮現身 直播吸粉

 《墜愛》、《天堂的微笑》熱鬧交接,兩批演員們在直播見面會上相見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TVBS好戲《墜愛》、《天堂的微笑》熱鬧交接,接棒的安心亞化身粉紅女神驚喜登場,修杰楷、林予晞也合送好運御守,預祝新戲收視長紅。  《天堂的微笑》1日晚間播出最終回,修杰楷、林予晞、方志友、唐振剛、黃尚禾、涂善存現身線上粉絲見面會,陪伴觀眾收看大結局。安心亞頂著一頭粉紅色俏麗短髮,帶領接檔戲《墜愛》演員宋柏緯、林映唯、吳珝陽驚喜探班,直播瞬間衝破3千人在線觀看,兩部戲演員開心進行交接儀式,期許TVBS好戲不間斷,收視率一飛衝天。  《墜愛》為《天堂的微笑》接檔戲,兩批演員們在直播見面會上相見歡,修杰楷、林予晞特別拿出從東京求回的好運御守贈送給安心亞及宋柏緯,並說:「祝福墜愛收視長紅,希望接下來大家也會很喜歡你們的新戲!」  《天堂的微笑》劇組殺青許久,為了線上粉絲見面會齊聚一堂,由於最近武漢疫情嚴重,大家一見面就關心彼此的身體健康。林予晞剛從冰島回國,整個人神清氣爽;正在拍新戲《粉紅色時光》的方志友不小心罹患結膜炎,而修杰楷近期原本計畫帶全家前往新加坡,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加上他心繫《天堂》最終回,果斷取消私人行程,留在台灣陪伴觀眾朋友。  由安心亞、宋柏緯、溫昇豪、古斌、林映唯、吳珝陽、程茉主演的奇幻愛情劇《墜愛》,2月8日起將於TVBS 42台、愛奇藝台灣站隆重首播。

Read More

藝術薪傳添助力……陣頭列獨立補助類別

 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舞蹈團1日受邀在台灣戲曲中心「年味復興‧陣頭狂響」戶外活動中演出,現場結合傳統家將文化及創新街舞,詮釋了不同的八家將藝術之美,2日晚間還有一場演出。(台灣戲曲中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日電  陣頭是台灣獨有的民間文化,也是當代表演藝術創作的泉源之一,文化部今年首度將「陣頭」列為獨立補助類別,為陣頭藝術的永續發展增添助力。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為鼓勵陣頭藝術薪傳永續,文化部修訂相關補助辦法,從今年開始將「民間雜技」類別改為「陣頭、民俗技藝」,讓「陣頭」名列為獨立補助類別,希望鼓勵陣頭文化持續連結歷史與傳統,展現它的獨特藝術性以及主體性。  新年是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傳藝中心首次在台灣戲曲中心戶外推出「年味復興.陣頭狂響」陣頭大匯演,昨晚在台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舉行,由享譽國際的九天民俗技藝團領銜,鑼鼓陣、福祿壽三仙、家將等輪番上陣,呈現眾仙遶境的氛圍,用磅礡雄偉的鼓聲迎接新年萬象更新。  現場也有來自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舞蹈團融合街舞,為陣頭文化碰撞出全新火花;台北慶和館以活靈活現的龍隊與獅陣登台,舞龍舞獅、龍獅呈祥;多次代表台灣登上國際舞台的電音三太子,在動感的節奏中起舞;台灣振宗藝術團帶來的創意宋江陣呈現了武術與藝術的最佳結合,節目最後在「鼓舞大地」的祝福聲中結束。  「年味復興.陣頭狂響」今天晚間7時還有一場演出,開演前現場排隊免費入場,地點在台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忠孝五動奇蹟 吳俊鴻扮推手

忠孝國中學務主任吳俊鴻推動(右一)融合式適應體育課程,帶領學校連續兩年榮獲教育部適應體育標竿學校。 (記者施春瑛攝) 忠孝國中連續兩年榮獲教育部適應體育標竿學校,主要推手是學務主任吳俊鴻。吳俊鴻近年來全力推展SH150,開發「五動奇蹟」忠孝體育日跑步計畫,鼓勵學生課後多運動;同時還推動融合式適應體育課程,發展以身心障礙及運動能力弱勢學生為主體的Muscle Power融合式健身社團,他擔任適應體育講師至全國各地分享,榮獲一0八年度教育部體育署活動貢獻獎。  吳俊鴻時時提醒自己-老師是一份志業,對待的是潛力無窮的孩子,秉持教育愛絕對可以幫助孩子們找到飛往夢想的翅膀。而在一步步摸索後發現,他發現適應體育正是體育教師實踐這份教育愛的絕佳方針。  適應體育是什麼呢?吳俊鴻說,順著字義,可以解釋為讓體育活動去適應每個人的體能,因此,適應體育不僅能為身心障礙者量身打造,更可老少咸宜,比起運動競技,它更強調趣味性、參與感和成就感。  有感於學生平常的活動量明顯不足,吳俊鴻決定成立適應體育標竿學校,期待透過課程設計讓孩子們投入體育活動,尤其希望家庭資源不足的中下階層或身心障礙學生可藉此盡情運動,進而享受流汗的痛快。  另外,他還透過調整班際競賽規則,全面鍛鍊學生體能。另像二年級的排球課程,考量到部分學生可能對球有恐懼感,因此不使用傳統排球上課,而改用帕運規格的軟式排球,不僅飛行速度較慢,碰觸到身體也較不痛,可減少學生對球類課程的顧慮,讓所有學生不論運動細胞好壞,都能樂在其中。  學校亦成立了「健身社」,社團教師透過改良運動器材以增加學生運動樂趣,為了提升學生打羽毛球的信心,老師在壞掉的球頭加上棉線並配重,讓球即使在戶外也容易被看見、更容易被打到,也飛得較遠。吳俊鴻精心調整課程內容,同時建立學生自信心,期待從「好玩」開始,讓學生從小養成運動習慣。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官光小田地 幼童種草莓

官田國小設置一座網室農場,專屬幼兒園食農教育使用,小朋友開心的觀看草莓生長情形。(記者林相如攝) 官田國小為了讓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能體驗食農教育,在校內一隅開闢一處「官光小田地」,是幼兒園專屬的幸福農場,目前已種植一批草莓,讓幼兒園師生澆水、施肥,從事照顧的工作,過一段時間結果後,幼兒園小朋友將能品嘗耕耘的成果,也替幸福農村向下扎根,奠定良好的基石。  官田國小校園內有一塊大面積的幸福農場,經營多年,是台南市國中小校園內最大的農場,但因是國小部一到六年級學生食農教育的場域,幼兒園小朋友未曾參與過,看著大哥哥大姊姊在農場內上課,幼兒園小朋友相當羨慕。  為了滿足幼兒園小朋友體驗食農教育的願望,校長王全興結合校內外資源,在校園東北角一處原本較荒廢的場所,闢建一座網室農場,並動員全校師生,種下一百五十株草莓,成為充滿酸甜好滋味的幸福農場。  日前「官光小田地」正式開幕啟用,幼兒園師生進入網室草莓園內,展開第一次的農場食農教育課程,小朋友細心觀看草莓生長、開花、結果的情形,相當開心,對於有這座幼兒園專屬的農場,更是雀躍,以後每天都可以來這裡上課,種草莓、採草莓,未來還可以種蔬菜,替自己加菜。  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表示,以前校內只有小一到小六的農場,但缺少專屬幼兒園的一畝田地,正式開幕後,可以架構出幼兒園到小六整個系統性的飲食教育課程,未來讓官田國小飲食教育除了傳遞專業知能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小學會自我管理飲食生活的技能與態度。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台灣水沒寶島浮沉 用藝術反思

劇場影像設計師王奕盛AR擴增實境創作作品「寶島浮沉」,型式結合劇場設計、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數位藝術等領域,透過海水淹沒土地公廟,呈現大自然的反撲,同時也隱喻台灣處境。(雲門劇場提供) 中央社/台北1日電  台灣地層下陷問題多年,海岸線隨處可見幾被海水淹沒的孤房,攝影家楊順發與影像設計師王奕盛聯手展覽,用藝術反思大自然反撲。  2019年,王奕盛帶著AR擴增實境創作的「寶島浮沉」去了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該作以實體5噸泥石加上傾倒的土地公廟,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浮現虛擬晃動的海平線,凸顯了台灣孤獨的政治處境,也表達了大自然的反撲,在國家館引發迴響。  王奕盛說,這個作品其實是受到楊順發攝影作品「台灣水沒」的啟發,他原本就想望如果有一天這2個作品可以在一起展覽,非常有意義。這個想法此刻在雲門劇場實現,他自己很感動。  王奕盛說,這次在雲門劇場的展覽,也等同他向這個作品告別,「能夠有機會把楊順發老師的作品『寶島水沒』和延伸的『寶島浮沉』並置展覽,等於是完整了;再者就是回到雲門劇場展覽,我就像是回娘家,內心已經滿足」。  楊順發說,為了拍照,他踏查台灣每一寸海岸線,發現台灣地層下陷問題非常嚴重,「我們向大自然爭海爭地,到最後,又會還給大自然。」他思考著該不該赤裸裸地將因為地層下陷所導致的土地鹽化、大樹死亡的狀況直接展現,最後他選擇以如水墨畫般的方式記錄這些頹傾,「就像包裹一層糖衣的藥,看起來絕美,背後卻引人省思。」  這次也展出楊順發新作「台灣土狗」Taiwan TO GO,152張照片構成主圖意象,一群土狗往海中沙洲走去,照片與照片間的直橫線像經緯度,土狗在畫面中相當微小,「這群土狗要跨越沙洲時,會互相回頭,彼此照應,這不正是台灣人的精神與寫照」,但楊順發也想問,前方就是一片汪洋大海,「這群土狗究竟要往哪裡去,我也想知道,台灣的下一步究竟在哪裡」。  雲門劇場節目經理陳品秀表示,這次3組作品在雲門劇場展出,而且也是第一次用到雲門劇場的觀眾席位置,劇場燈光也讓作品有了不一樣的觀賞視角,陳品秀也希望觀眾免費走進雲門劇場,一起在美麗作品中省思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台灣水沒」、「寶島浮沉」2個作品即日起展出到3月1日,「台灣土狗」Taiwan TO GO則自即日起展出到4月19日。

Read More

當代華人藝術節在倫敦 推16新作

2020年當代華人藝術節將於當地時間2月3日至23日舉行,1月29日在倫敦市政廳舉辦開幕酒會。(當代華人藝術提供) 中央社/倫敦31日專電  2020年當代華人藝術節將於2月3日登場,展期至23日。在倫敦市政廳舉辦開幕酒會,邀請各界享受東西方樂器的碰撞,並有超過60名華人藝術家,推出16部全新創作。  「當代華人藝術」(Chinese Arts Now)1月29日在倫敦市政廳舉辦開幕酒會。這個活動致力於提升華人藝術家在英國的能見度。身兼藝術總監及創作型鋼琴家張安婷,今年再度邀集同樣來自台灣的DJ QuestionMark,旅英的中國琵琶及二胡名家程玉和王瀟,以東方樂器和查理卡伍德(Charlie Cawood)的吉他相互搭配,舉辦「東弦西漸」(Coalesce)演奏會,由台灣的華航贊助。  這次也邀請台灣音樂家陳佳貝帶來最新的視聽饗宴,並與曾和「酷玩樂團」合作的藝術家羅伯森(Nick Robertson)、視覺藝術家拉德夫(Mario Radev)等人合作。  陳佳貝受訪表示,她推出結合鋼琴演奏與多媒體的跨媒體演出,從環境中找到啟發,把舞台變身成戈壁沙漠、大堡礁等不同自然景觀,給觀眾帶來身歷其境的體驗。  張安婷受訪表示,「當代華人藝術」希望讓大家知道,華人不只是中國人,像是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英國在地長大的華人,都能透國藝術表達他們的聲音,說出他們的故事,讓英國觀眾看到各種不同風貌的華人。  她說,這屆藝術節共有超過60名華人藝術家參與,橫跨戲劇、舞蹈、音樂、科技、當代行為藝術等不同領域,推出16部全新創作。  張安婷表示,在這次音樂會中,她和同樣來自台灣的DJ QuestionMark應奇軒,及琵琶古琴演奏家程玉等人,嘗試將中國樂器和電子音樂融合,展現創新,並非只是演奏古典音樂或西方音樂,而是能傳達自己的聲音,呈現一場新穎的音樂會。  她指出,藝術節也特別推出應用程式app,下載後就如同寶可夢一般,可以在倫敦中國城的不同角落,體驗擴增實境特殊效果。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書法欣賞

倒影 ◎呂妡旎 台南市慈濟中學2年感恩班鼠年行大運 ◎鄭元翔 台南市永信國小1年4班迎接鼠年 ◎謝雅安 台南市新迪斯耐幼兒園大2班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尋

 詩:永緣 攝影:5元  雨後,漫行幽靜小路  妳並未同行  巧遇過往二三事,而  繁花爭豔,迫不及待吐露  第一手春訊  那些遺落他鄉的情懷  該不該再拾起?  彼時,漫山春色  妳強忍下背痛栽植二月  數年後,便娩出粉紅山櫻  十分嬌妍多姿;  花容風雅像一首詩  很想告訴妳  在研讀書寫的路上  試圖把短暫寫成永恆  努力地實現願想  昨夜譜寫的新曲  十分感性動人;  音律輕柔像風鈴聲  儘管沿路荒煙蔓草  毒蛇猛獸;都不能阻撓  尋妳的決心  妳在哪裡?  妳在詩詞歌賦中——  正挽著春天走過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時光走過321藝術巷

 文、攝影/辛金順  在台南,最安適的住所,應該是怎麼樣的呢?像曾經在公視電視劇裡看過的,日本木造式房屋,屋外庭院可以栽花種草,或有棵老榕樹可以納涼,外牆木門邊,夏日的軟枝黃蟬快樂地盛放出了一朵朵黃花,耀眼的在陽光下灑落晃動的光影;或把枝葉攀上矮牆,蒼蒼鬱鬱開出了一大片蔭涼。巷子寂靜,偶爾有貓在路邊追逐蝴蝶,有腳踏車緩慢的騎過去,偶爾有風,偶爾有雨,偶爾鄰家小孩背著書包正放學回來,經過他們家院中石塊砌成的小道,並讓影子緊緊地跟在身後,怕一走快閃失,就會跟丟了。  屋後從小栽下的扶桑花在綠葉中開著紅花,花芯從花瓣中穿出,靜靜垂釣著微風走過的聲音。我常常想著啊,這應該是我理想中的台南住家,可以在四季流轉裡安頓生命的躁動和困頓,也可以安靜地在窗桌前翻讀一本書,書讀累了,抬眼望出去,庭院青草細細,在細細的小雨中,光潤晃晃。  某日,騎著單車隨意閒逛,不意闖進了公園北路三二一巷,見到路邊有「藝術聚落」的指示,於是好奇騎了進去,穿過了巷內的幾棟住宅樓房,大約兩百公尺,就看到了一個小型停車場和綠草地,往前,跨過矮欄,發現裡面竟有另一個幽美靜好的天地,像是隱藏在鬧市中一座小小的世外桃源。花草扶疏之中,只見幾排日式木屋列於巷內,在五點多陰鬱欲雨不雨的天氣裡,閉著門,安靜的彷彿都在沉睡。無人的巷子乾淨清亮,與屋前矮牆和木欄門,以及攀上牆上綠意盎然的爬山虎相互襯映,顯得巷子更形清幽恬適。  從掛在牆上的說明牌子上,才知道這裡曾經是屬於台南市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是一座日據時建的眷村,怪不得日式房子顯得簡淨雅致,卻又別有韻味。寬敞的庭院,種了些花草樹木,鳥聲啁啾的從樹間墜落,如田園曲一般,讓人走在巷中,感覺心裡一片澄淨透徹。  因為已是五點多,所以我想藝術聚落中入駐的文創產業工作人員和藝術家應該都回去了?所有牆內的木屋都關閉著門,然而卻有一些房子庭院雜草叢生,不見修剪,路邊的文創裝飾,也看似久未顧用,有種被遺棄的感覺。後來用手機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從2013年底入駐的各個文創藝術團隊,因在2018年底約滿撤出,空擱了七個月,所以這裡才顯得無人照顧和有種廢棄了的感覺。  但我還是喜歡這裡的環境,房子和夏天裡微風吹過這裡的感覺,那像是我以前在大學時所寫的一首歌詞那樣:  軟枝黃蟬啊,把夏天唱得燦亮/把綠葉下的蔭影唱得清涼/把這片土地唱成了故鄉  我們把巷子拉長/長到家的走廊/那裡有風吹過/吹到了夢的南方  我們都擁有愛的故事/三個夏天,又三個夏天/在這裡,說也說不完  三個夏天過去了,然後三個夏天又過去,藝文團隊全都搬走。因此現今這些眷屋空置,以至於草長樹雜,人跡稀少。但其中右側兩間,還是被照顧得相當乾淨,據知台南知名畫家郭柏川故居也在此,只因眷區即將整建,所以也早已遷離,只剩緊閉的房子寂寂面對著一園花草,一片寂寞的天地。  此刻,我突然看到牆邊伸到電線旁的樹枝上,有一隻松鼠輕快地躍向枝椏,很快就跑進樹葉叢中去,不見蹤影了。只見樹葉與陰鬱的雲天,靜靜的罩著這一片小小的天地。  巷子看似短小,但歲月在此卻是悠長,光陰的故事,在每一扇緊閉門窗的屋內,正述說著各自已經消散了的人事、物影和生活情節,說著塵埃落地後的寂然與空無。而夢曾經來過,然後又離開了,一切都成了消失的蹤跡,只能讓人在看不見的現象裡,進行無盡的想像。  巷旁一些長凳、輪架、木攤子、盆栽、鐵椅等,靜靜的被置於屋牆外,無所作用。但從這些擺設物中,可以循此想像到尚未封園前的巷子,有著怎樣一種文創和藝術活動的熱鬧。我慢慢閒逛著,走到巷子中段,卻看到有一屋門前,從屋內攀牆而出的軟枝黃蟬,枝葉茂盛地攀到牆外來,並開出了許多黃色燦亮的花朵。紅色鐵門虛掩,我輕輕推開門,探頭進去,卻見屋前樹木葳鬱,種著的莿桐開出了火紅的花,門窗緊閉,庭院右側小棚,堆聚了一些儲存物,以及滿地落葉。看似空置一小段時間了,因此顯得幽靜荒寂。  轉過頭來,繼續向前走去,走到巷子盡頭,卻看到了右方房子已傾頹大半,灰色的牆面雨跡斑斑,而庭院卻堆著壘壘的日式灰色厚瓦,空闊的環境,蒼灰的地面,很是荒涼。這些上世紀五○年到九年○代期間,曾經被南二中和成大借用為教師宿舍的眷房,有一半因傾圮而被拆除了。據說李昇擔任南二中校長時四年住在這裡的房子,就是其中已被拆除的一間,那也是童年李安的故居,如今應早已成一片荒草之地了。  因此想起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所唱的戲詞:「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對照著眼前斑駁和即將倒塌的老木屋,心中不免也有一絲戚戚之感。一切堅固的,也都會有煙消雲散的一天啊。人間萬事萬物,任誰也鬥不過時間的。  我似乎看到時間就坐在那頹圮的屋樑上,看著人世,輕蔑的笑。  側過另一面向,卻見攀牆九重葛下的紅磚牆面,掛著早前入駐的藝術團隊,如:「交換記憶(鐵花窗)」、「聚作」、「版條線,花園」、「萬屋砌室」等九家名稱牌子。如今這些牌子還在,但文藝團隊卻已離開了。盛有時,衰有時,建造有時,拆毀有時,聚散也有時,這原是世間存在的普遍現象啊,因此走過這些牌子前時,走過那些曾經入駐過藝團的老木屋,走向熱鬧後回歸寂靜的巷子另一尾端時,我的心只在微微一恍間,又回復了平靜。  萬事萬物也只是過渡,渡過了,又將會是另一個不同的風景。當我從前面的巷子再轉到另一巷子時,轉彎處,只見一參天老榕樹挺立在巷旁的牆內,根鬚虯曲蒼蒼緊抓土地,壯碩的樹幹卻拔高而上,並氣勢昂然地在半空開出了茂密的綠葉。我的數位相機鏡頭框架不住整株老榕完整的面貌,最後只能拍下它部分的姿態而已,反而是那空闊庭院中兩間併鄰的檜木老屋,典雅潔淨,讓人感覺出四周一分閒適安詳的住宅氣氛。啊,這就是我理想中台南的住宅風格,素雅、閒淡、幽靜、空闊,以及安寧。在這裡,可以怡養情性,也可以安放心靈,讓四季順序流轉,讓生活在這裡找到了夢的方向,或就像屋旁的老榕樹一樣,在這裡天天成長、碩壯和老去。  其實啊,只要有愛的地方,就可以是故鄉了。  我走過那巷子,發現屋前屋後的庭院和後院,都種了幾棵樹,涼蔭清撒,鳥聲幽幽,偶爾有蟬聲響起,嘶叫聲把八月的空氣叫得更為晃盪。木屋緊掩,如老僧禪定,或沉睡,只讓時間在圍欄矮牆前徘徊不去。於是我坐了下來,在靠著紅磚牆的鐵椅上,看一樹老榕淡定的在夏日微風裡,輕輕晃著垂下的長鬚,那裡有童年可以攀著根鬚搖盪,搖向蟬叫的聲音之上,直到--  細雨無聲落下,催促著我不得不起身,趕忙跑向停放單車的地方,而讓時光繼續留在身後的眷區裡,在老木屋旁,聽時光自己說著故事:從前從前……  從前從前,時代成了一根笛,吹著/夢的流浪/到這裡,種下家,十根筆畫/背負著愛,和幸福  當日本步兵收起了往事,放下一座/島,鳥鳴/憂傷,從受創的抒情詩裡,飛著/離開  老師們於是有了一扇/可以看雲的窗/和對談的月光,為所有往事/叩門,取暖  而歷史啊歷史,梳過木屋的記憶/梳出老去的身體/梳出水聲,流到很遠/很遠,彷彿聽到,時光說:/啊,從前從前……  從前從前,都已成了過去。隔了兩天後,我卻在新聞中讀到台南市政府終於爭取到中央文化部文資局的修護補助七千多萬,加上自籌款的一億兩千萬左右,分四年時間包工辦理,將開始啟動整修工作的訊息。因此,站在歷史的木屋上眺望未來,這裡將會是個令人充滿美好想像的地方。  然後,我突然想起,時光的故事還沒講完,那時被雨淋濕的腳步聲,穿過老木屋與老木屋之間的巷子,在時間裡無聲回響,像夢,又像霧,跑過去了,成了無聲的歷史,成了一路的記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讓霧代替

 詩、攝影/魯蘆  不再堅持了是嗎?  枯葉帶著久懸的乾冷  鏗然敲落清寂的窗口  天微亮,沖泡一壺熱茶  出神等候的片刻  讓霧進出空白的意識  濕氣緩緩擴散  冥濛中有個細微的聲音  那年雪地寫下的名字  在耳朵裡融解  忽而滴落  幽靜的明池,水面撲搏著  是綠頭鴨小小的心跳嗎?  提琴手在涼亭裡調弦  收斂情緒,旋緊  林木拔高枝頭顧盼  在這等候的片刻  我又遇到你飄忽的眼神  湖水悠揚,霧漸退  等綠頭鴨游過  我就擁有一片漣漪  等水面恢復如鏡  湖心矗立的紅檜枯木  也將倒映如昔  我想再多待一會兒  等霧飄進森林步道  代替我們走一段未完的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