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凡簽票會 許莉潔站台送紅線

張若凡舉行簽票會,好戰友許莉潔站台合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張若凡為2月29日「dopaMINE我,她」個唱邀歌迷舉行簽票會,好戰友許莉潔特站台合唱,還送紅線求好人緣、好桃花。  趁著過年前的最後一個假日,張若凡19日特別邀請歌迷相聚,舉辦私密小尾牙,除了幫購買專輯音樂會門票的歌迷們簽票,也特別搶先獻唱幾首對自己很重要的歌曲,讓大家搶先聽。  好戰友許莉潔也來站台一起合唱,兩人特別將自己的主打歌「已經結束的」、「你愛這樣的我嗎」串在一起合唱,互唱對方的主打歌,給現場粉絲大大的驚喜。  在選秀比賽上,張若凡跟許莉潔沒有對戰過,許莉潔說:「第一眼看到她就覺得這女生瘦瘦的,但一唱歌整個爆發力很厲害!」張若凡則說:「我們是比賽結束後才開始熟的。」  許莉潔除了站台合唱也送上特製的「愛情御守」,還特別去霞海城隍廟求了紅線:「希望若凡能夠遇到一個很好的人。求兩條紅線是希望我們都能在事業上有好的人緣、也都有好的姻緣。」  張若凡則大方公開擇偶條件:「希望能夠找到很聊得來,可以跟我聊電影的人,聊電影就可以往內心延伸。」許莉潔也說:「我希望能找到可以聊得來又有幽默感,可以一起去健身的對象。」

Read More

<校園廣角>崑大生助龍崎創造社區價值

崑大公廣系龍崎志工團隊打造「祈望鳳梨」,創立守旺品牌,幫助偏鄉小農解決鳳梨滯銷問題。(記者汪惠松攝) 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學生組成龍崎資訊志工團隊,執行教育部偏鄉數位應用推動計畫,在全年度計畫中成果展現亮眼,除獲得服務執行銀獎、創新數位服務獎,公廣系三年級學生塗香燁亦獲得教育部優秀資訊志工獎。  崑大公廣系龍崎志工服務社區已長達七年,過程中發現「竹」產業曾是當地重要經濟作物,卻缺乏推廣,為讓竹廢料再生延續價值,便規劃一系列雷雕課程,由專業老師帶領志工與小朋友一起實作,大家發揮創意將設計的圖案利用雷雕機雕刻在竹片上。  此外,為協助龍崎解決鳳梨滯銷、價格崩盤問題,龍崎志工團隊建立「守旺」品牌,結合當地宗教信仰中心「文衡殿」的元素,打造「祈望鳳梨」,提升鳳梨價值,受到讚賞。  志工團隊與當地小學亦有良好互動,透過數位教學、社區再造、舉辦暑令營,同時規劃耶誕節、母親節、雷雕課等活動,培養小朋友發揮想像力,增進學習力,透過互動遊戲提升默契。每年耶誕節活動都會邀請崑大外籍生一同服務,分享不同國家慶祝耶誕節的方式,小朋友們相當興奮能與外籍生互動學習、了解文化差異。  指導老師徐玉瓊及蔡佩芳表示,龍崎志工新創立「守旺品牌」,幫助偏鄉鳳梨小農,過程中看見每一位學生的努力及積極的態度,為他們感到相當驕傲。希望未來能持續幫助社區,創造出更多價值。  獲得教育部優秀資訊志工獎的塗香燁表,謝團隊的每一名成員,能一同完成每一項艱難任務,也謝謝指導老師的提點,讓她收穫良多。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走出教室 雙春附幼生態教學

北門雙春國小附幼參訪虱目魚主題館,了解虱目魚相關知識。(記者盧萍珊攝) 北門區雙春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小朋友,前往漁光社區參訪,進行虱目魚幼生課程的教學活動,參觀虱目魚主題館、虱目魚膠原蛋白製作、手作香皂等,小朋友都說,沒想到虱目魚好厲害,有這麼多功能。  八名雙春幼兒在校長林佑霖、幼兒園主任李宜霈及家長會長夫人林芳秀等人陪同下,來到安平漁光島、虱目魚主題館戶外教學,由於北門雙春地區也是虱目魚養殖地區,透過參訪讓小朋友進一步了解虱目魚的生態及不同的產業文化。  雙春附幼一行人先是來到漁光島,認識海洋植物生態,觀察濱海植物特性,欣賞美麗海景,聆聽海浪療癒的聲音,接著到沙灘踏查,尋找藏匿沙灘的螃蟹和貝殼,以沙作畫堆疊出虱目魚。  虱目魚主題館內,除了解虱目魚鱗含有豐富膠原蛋白,還可實際動手創作手工皂及虱目魚卡片,中午則是品嘗虱目魚特色料理。大班幼生蔡明叡說,虱目魚卡片很特別,還有貓咪郵筒可以寄信,利用虱目魚鱗膠原蛋白做的手工皂聞起來很香。  中班幼生孫家豪表示,看到很多虱目魚好有趣,尤其吃到虱目魚做的海苔魚鬆覺得好好吃,在沙上面畫畫也很新奇。  林佑霖說,透過幼兒園的戶外課程,讓小朋友從北門的虱目魚產地到安平的虱目魚主題館參訪,看見不同於雙春的虱目魚特色,也讓學童了解虱目魚可以開發的產品,開拓小朋友的視野與經驗,是一趟值得回味的生態教學。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收藏浮世繪半世紀 中右瑛最愛歌川廣重

85歲的日本藏家中右瑛從35歲收藏第一幅浮世繪畫作,50年間收藏超過3000多件作品,在他身後的是歌川國芳「相馬古內裏」。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 85歲的日本藏家中右瑛從35歲收藏第一幅浮世繪畫作,50年間收藏超過3000多件作品,他最愛歌川廣重的畫作,認為浮世繪是日本漫畫的源頭,從中看出江戶時期的流行風俗。  日本神戶新聞社策劃的「江戶風華—5大浮世繪師展」,從2019年4月在日本姬路市展出,後續到波蘭巡展,即日起也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146件經典浮世繪真跡畫作,畫作全都是知名浮世繪收藏家中右瑛的收藏。  展覽開幕時中右瑛來台,他接受訪問時表示,35歲時在京都一間藝廊看到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拾三次之內 三島朝霧」為之驚艷,「以為浮世繪畫作只會出現在課本裡出現」,確認為真跡後,他以5萬日圓買下,成為他購買的第一張浮世繪作品。之後的50年,他總計收藏超過3000多件浮世繪畫作。  之所以熱衷收藏浮世繪,中右瑛說,日本歷經戰爭,江戶時期的畫作在戰爭中流失不少,在當代能有機會看到浮世繪真跡不容易,「這種感覺很像是在市面上還能買到故宮博物院的畫一樣,非常難得。」  他指出,多數人喜歡葛飾北齋的畫作,且北齋的畫作價格也較高,不過,他最喜歡的是歌川廣重,「葛飾北齋以構圖取勝,歌川廣重的畫卻帶有寂寥感傷,描繪日常生活小人物,表情細膩且具生動感。」

Read More

<校園廣角>港尾擴辦校慶 為60週年暖身

港尾國小五十九週年校慶,師生親子玩得相當開心。(記者林相如攝) 麻豆區港尾國小創校五十九年,為了替接下來創校一甲子的慶祝活動暖身,今年校慶特別結合社區,推出運動會、園遊會、演唱會三合一的校慶活動,讓學生與家長及社區居民、團體一起同歡,也因這場校慶活動,讓港尾國小真正落實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的精神。  位處於麻豆與學甲交接的港尾國小,緊鄰將軍溪,是麻豆區的偏鄉國小,雖然學校學生數不多,但學生各項才藝的學習,在校方努力及家長會、社區協助推動下,仍有多元豐富的學習課程,校方也特別利用校慶的機會,讓學生盡顯才藝,與家長同歡。  上月中旬,港尾國小迎來創校五十九週年的校慶活動,由於一年後創校六十週年的校慶即將來臨,一甲子的歲月特別有意義,為了替六十年校慶的活動暖身,校方今年特別擴大舉辦校慶活動,有運動會、園遊會及演唱會,豐富多元的慶祝活動,邀請社區及家長共襄盛舉,也讓校慶活動顯得熱鬧非凡。  校慶活動中,運動會除了學生的體能競技外,還有親子的趣味競賽,園遊會則由學生及家長、社區,共同設置攤位,販賣各種美食、飲料,大家透過園遊會的參與,讓午餐吃得飽飽。  難得的是,校慶還推出演唱會,除了學生表演外,也邀請家長與社區居民上台高歌一曲,加上學生音樂表演及社區居民的樂器演出,也因這場校慶活動,讓學校與社區融為一體,大家歡樂一整天,欲罷不能。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副刊>2019邊爬邊畫

2019上半年的爬山符與2019下半年的爬山禪繞畫 文、攝影/張貴春  回顧2019的上半年,每次外出爬山幾乎是雨神同行,大概是雨神和雷神相約好,常常一起伴奏好不熱鬧。外出爬山最愛好天氣與好山友相伴,前半年被雨打怕了,爬山前我開始畫符祈禱好天氣,山友笑我爬山符沒過過香爐,所以不靈驗,老天爺依舊打臉雨照下雷照打,每次爬的一身狼狽,但也因此體能越來越好,大家爬完後比看誰帶的土產最多,享受雨中的快樂。  下半年開始轉換心情,爬山前會上網看查所處地形,爬山前的爬文會加深印象,也逐漸開始加入禪繞畫,讓心情慢下來。慢是一種生活的獨白,前些日子看到劉崇鳳所寫《我願成為山的侍者》,作者由一開始的大學加入爬山社團,喜歡高山的展望,而後對於急促的爬山登頂想換個方式,因為愛山,逐漸發展帶周遭朋友一起爬山認識植物或是周周遭環境,最後回歸故鄉爬壽山看夕陽也幸福。  我極其喜愛作者回歸內心的平靜,我沒有作者獨自一人爬高山的能耐,但是我也常常一人爬半屏山,爬山獨處就是給自己安靜的時間,可以聽落葉掉下的聲音,起風的聲音,聽各種大自然的聲音,也聽自己內心被勾引出來的聲音。

Read More

四四南村文化實驗基地 注入新活力

 台南人劇團18日在台北四四南村新打造的文化實驗基地「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開幕活動中,以讀劇方式向民眾分享作品「年夜飯」。(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位於四四南村的「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今天開幕,以文本為主軸,串起書店跟劇場的內在連結,讓劇場新銳可以在這裡找到陪伴的力量。  「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是一個新型態的複合空間,白天是有6000本主題藏書和上百件設計商品的書店,晚上有演出時,書櫃一推,就可以是一個100人的小劇場,有簡單的燈光與音響設備,未來希望將焦點放在台灣的新劇團、新文本與新製作,活化眷村老空間。  大清華傳媒總監馬天宗表示,這樣大小的空間他已經夢想了30年,「我念耶魯戲劇學院時,學校就有像這樣大小的空間,晚上是酒吧,有學生就會發表讀劇或是小型演出,回到文本的質量,演員以最近的距離,用他的聲音跟肢體傳遞這個文本,非常精彩。」  馬天宗說,PLAYground就是鼓勵新作,歡迎劇場新手來這裡跟大眾溝通,有點像Legacy Mini一樣,在這裡找到資源,找到可以同行的夥伴。  目前戲劇規劃已經到半年之後,除了新銳的嘗試演出之外,也會推出定目劇。節目總監吳政翰過去在台大、北藝大負責戲劇專業教育工作,也是第一次負責劇場,他表示台灣需要有可以培養新作,回到劇本本質的場域,「我們常常說要把故事說好,但怎樣才可以說得好,這需要過程。」  吳政翰說,好的劇本需要很多環節才能完成,「我之前在美國讀書,知道每一個劇本發展大約1年到2年時間。」創作過程也非劇作家單打獨鬥,而是有戲劇顧問的陪伴、讀劇、試演到預演,最後才做正式演出,才能把戲修到最好,這也是這次團隊做劇場的初衷。

Read More

<中華學園>老虎王

 新竹縣南和國小3年甲班 ◎戴士元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中華學園>美麗彩色鳥

 台南市後港國小1年甲班 ◎孫愷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