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團R18 Girls偕網紅做公益

女子團體「R18 Girls」呼籲民眾響應公益零錢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辭歲不忘送暖,全新女子團體「R18 Girls」20日首度公開亮相,攜手網紅、直播主寫春聯獻愛心,呼籲民眾響應公益零錢捐活動,幫助弱勢家庭、孩童遠離貧窮、翻轉夢想。  趁著春節前夕,「R18 Girls」麗絲、金淩、孫甯也偕同知名YouTuber「在不瘋狂就等死」游否希、巴巴烙、唐婷婷、本燙,及寫真網紅「甜心幫」安希、星野優、郭鬼鬼及「超正實況主」李花聯手擔任紅心字會公益大使,與弱勢家庭兒童,透過寫春聯一起迎接好年。  「R18 Girls」以公益活動首次公開面對媒體,擔任女神隊長的麗絲表示:R18的英文字母R代表「Reborn」,意味著放下過往的束縛與枷鎖,回到初衷,重新出發,而這個出發就是以愛為出發點。  麗絲過去就已是紅心字會公益活動的常客,曾出過兩張個人的寫真唱跳單曲,加盟新東家後,重新組成女團,找來團員活力擔當的金淩以及歌唱主力孫甯,一起來為公益站台。活動現場,麗絲也捐出與粉絲聚會活動的盈餘3600元,並透露,R18未來預計有發行單曲寫真的計畫,也將籌備時尚類的網路節目,也會和師姐林采緹一起合作主持。  YouTuber「在不瘋狂就等死」游否希號召民眾透過愛心零錢捐與發票捐,一起來解決許多弱勢家庭的困境與危機。巴巴烙則說,小小零錢真的可以幫助到弱勢家庭的孩童,遠離貧窮、健康成長。唐婷婷也期許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能付出的人,就是有福氣的人。  紅心字會秘書長李顯文表示,今年受到選舉及大環境不景氣,愛心資源分散等因素,導致年菜募集狀況不如預期,期望社會大眾能夠透過零錢捐勸募,幫助弱勢家庭的兒童及少年在就住、就學、就醫等基本生活需求,陪伴其度過難關,進而減少、預防社會問題或不幸事件之發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菜之王東北大白菜

 文、繪圖/陳皮梅  我喜歡大白菜,是受到我老婆的影響,她東北人,一到冬天就開始醃製一大缸酸白菜,還非得東北大白菜不可。根據她的說法,東北大白菜與台灣的大白菜品種不同,東北大白菜更沒台灣的大白菜脆甜,但要回味東北過年時才吃的那道經典靈魂的殺豬菜,裡面就一定是東北大白菜醃製的酸白菜才夠風味,因為它與殺豬菜裡的血腸,和五花肉更能融合出東北的酸味。  因此,吃量大且多的一鍋豪邁大方殺豬菜裡的酸白菜是很過癮的。  生活上很小器的大畫家齊白石除善於畫蝦外,也喜歡畫大白菜。  所以,大陸流行一個關於小器的齊白石想學山陰王羲之寫《黃庭,也就是道德經》換白鵝佳話的故事:有一天,彼時正是北平大風揚沙天,齊白石坐在畫室裡,忽然外面傳來吆喝賣大白菜的聲音。這下子他坐不住了,隨而靈機一動,他心想:「我何不畫一張大白菜去換大白菜,那也不失為一段文人佳話呀!」於是他走出門,只見鐵柵屋外有一個北方漢子的脖子上抻著老長的筋,正守著一車大白菜吆喝。這時,賣菜漢子見到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一個白鬍子老頭,戴著一副小圓框眼鏡,正看著他一車大白菜出神,還露出十分想吃的垂涎模樣。這賣菜漢子見來了客人便忙著招呼說:「老先生,您要秤幾斤?我給您多秤一點。」  齊白石老先生從身上摸出一張卷紙,說道:「我拿這畫的大白菜,換你一大白菜,你可肯麼?」那漢子一聽,立刻勃然大怒說道:「我如不是看您一大把歲數了,我就一腳窩死你!這大大風揚沙天的有這樣消遣人的嗎?您倒想得美!拿一張畫的假大白菜,要換我一車子的真大白菜!」這漢子的一頓咆哮,弄得齊白石老先生摸不著南北,只好挾著畫灰溜溜地走了,他從鐵柵屋的大門側身鑽進去後留下一句話:「唉,真是有辱斯文啊!」  齊白石還曾在一幅大白菜的畫中提到:「牡丹為花之魁,荔枝為果之龍,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可看出他喜愛大白菜也為貧賤的大白菜抱不平。  據考證,世界上栽種大白菜最早出現在中國,在距今約7000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裡,就曾出土了甕藏的大白菜種子。大作家魯迅早期作品裡,也曾描寫過「膠菜」,指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山東大白菜;因為膠東半島所產的大白菜品質最好,故稱「膠菜」。山東人誇說的「泰山三寶」,其中第一寶即為大白菜。魯迅遷居北京後,在他小說裡出現的大白菜,就堆成一座小金字塔,點綴了北京古城普通人家的冬日風景。過去在北方如此,在東北更是壯觀,因為一到秋季大家就在東北黑土上大片大片栽種,等到收成後的東北大白菜不僅到處是堆成小金字塔販賣。這種被東北人稱為「百財」的老百姓貧賤尋常大白菜,不但因營養豐富而滋養無數老百姓,又有聚財、招財、發財、百財聚來的含意,所以在過年過節時更是東北人餐桌上的最愛。  我旅居北京時,最愛那物美價廉的北方大白菜,寒冬時一大顆就兩塊錢人民幣左右,有人一買就是一大麻袋,扛回家醃泡菜。我獨自一人在家時,卻喜歡拿來炒,配上木耳與紅蘿蔔,就能簡單料理出可口甜美的菜色了,所以我去菜市場時,那一顆顆飽滿結實的大白菜簡直讓我愛不釋手,有時看見路邊馬車拉著一車壘得高高滿滿卻廉價卑微的大白菜,在寒風或下雪的馬路邊,那瑟瑟發抖的瘦馬與一臉滄桑吆喝的賣菜漢子,這樣的情景往往讓我不由自主地多買一顆。回到了台北,一遇過年,老婆就會端出她老家那道有東北大白菜醃出酸酸酸白菜的殺豬菜,讓我大快朵頤。  有時生活的簡單,就像一顆顆大白菜,即便洗淨生吃,也幸福。

Read More

美國演員工會獎 寄生上流獲最佳卡司

南韓電影「寄生上流」勇奪美國演員工會獎最大獎最佳電影卡司。 (路透) 中央社/洛杉磯19日綜合外電報導  南韓電影「寄生上流」今天勇奪美國演員工會獎最大獎最佳電影卡司,驚豔四座,歷史性的勝利讓這部黑色喜劇贏得奧斯卡呼聲水漲船高。  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寄生上流」贏得的大獎,相當於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這是美國演員工會獎26年歷史首度有外語片贏得電影類最佳卡司獎。  「寄生上流」演員李善均開玩笑說:「我有點汗顏,感覺我們現在像是好萊塢寄生蟲。」 「小丑」主角瓦昆菲尼克斯贏得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獎。 (路透) 導演奉俊昊在後台表示,沒人能預料到2月9日奧斯卡頒獎典禮可能發生的狀況。他透過翻譯人員坦言:「確實氣勢愈來愈強,我們一起競逐獎項。而今天發生的一切,真正重要的是這些演員獲得同行認同是今年最佳卡司。」  「寄生上流」獲得奧斯卡6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原著劇本、剪輯、藝術指導和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  這部電影融合喜劇和驚悚元素,描述一個貧窮家庭靠著詐欺攀上有錢人家的故事,探討不斷擴大的階級鴻溝。「寄生上流」演員宋康昊今天在頒獎台上說:「雖然片名是『寄生上流』,但我認為這部片是關於共存,關於我們能如何一起生活。」 芮妮齊薇格在傳記電影「茱蒂」詮釋傳奇巨星茱蒂嘉蘭,拿下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獎。 (路透) 「寄生上流」今天打敗的勁敵包括「從前,有個好萊塢」、「愛爾蘭人」、「重磅腥聞」及「兔嘲男孩」。  「小丑」主角瓦昆菲尼克斯先前才獲封金球獎影帝,今天又贏得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獎。  他說:「我是站在我最喜歡的演員希斯萊傑肩膀上。」希斯萊傑生前曾在2008年「黑暗騎士」飾演小丑一角,並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芮妮齊薇格則在傳記電影「茱蒂」詮釋傳奇巨星茱蒂嘉蘭,她今天拿下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獎,並讚揚演藝圈中「非凡的姊妹們」。 老牌影星勞勃狄尼洛贏得終身成就獎。 (路透) 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獎得主,則分別是「從前,有個好萊塢」男星布萊德彼特和「婚姻故事」女星蘿拉鄧。  布萊德彼特打趣地說:「老實說,這角色很難演,這個人嗑藥、愛脫上衣又與老婆處不好。」布萊德彼特還說這要超多內心戲,挑戰很大。他說這番話時台下笑成一片,前妻珍妮佛安妮斯頓就坐在觀眾席,攝影鏡頭隨即拍向她。  老牌影星勞勃狄尼洛贏得終身成就獎,他致詞時還暗諷美國總統川普「濫權」。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尋梅

 文、攝影/張威龍  電視新聞報導,今年暖冬,梅花開早,知名的賞梅地點,已經洶湧人潮!這樣的浪漫情事,怎可錯過!趁著工作空檔,陽光燦爛,邀了老婆驅車石門水庫賞梅去!  到了石門水庫,興致沖沖往梅園區快步前去,眼前的梅花大多已經開謝,僅有三兩株錯落其間,比起往年正值花期時間,落英繽紛,美不勝收,差多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喟嘆也於事無補,就在那三兩株盛開處,留影紀念後,漫步林道吧!微風徐徐,陽光暖暖,和老婆兩人,或一前一後,或並肩同行,閒話生活瑣事,倒也輕鬆自在。拾級而上,仰望天梯無盡,藍天白雲處,偶有幾聲振翅翱翔的老鷹長嘯凌空,滌心蕩慮,大自然的魅力,果然厲害無比!  稍微腿軟、喘氣了,歇息涼亭處,背包裡拿出熱水泡茶一杯,乾果、橘子,聊慰嘴饞,閑散自在,真不可與外人道矣!  傍晚時分,夕陽西斜,拉長林中樹影,個個成為長腳怪獸。冬日農曆十四,將近圓滿的月亮已經爬上山頭。一邊夕陽,一邊月亮,這景象可遇不可求呀!快快拿起相機捕捉美景,連不懂照相的老婆也拿起相機,拍得不亦樂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雖然梅花花況不如預期,但閑散自在的一個下午,心情愉悅不已!花開花謝,只要心情輕鬆自在,無處不美!

Read More

甄子丹變身胖神探 身手了得

甄子丹推賀歲動作鉅獻「肥龍過江」,還穿上胖子裝,一路打上東京鐵塔。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葉問4」完結篇在台票房破億,甄子丹再接再厲,端出賀歲唯一動作鉅獻「肥龍過江」,還穿上胖子裝,一路打上東京鐵塔,大耍雙節棍,依然帥氣滿分。  「肥龍過江」由甄子丹主演與監製,並由他的弟子谷垣健治執導,聯手打造出一部重量級動作喜劇。甄子丹在片中化身為120公斤的胖胖神探,但身手絲毫不減,一個打十多個都不是問題,還一路打上東京鐵塔,驚險萬分,動作完全不受體型限制,甚至力道更上層樓!  賀歲檔再度推出動作喜劇,甄子丹說:「做為一個演員,我不想被定型,所以繼續自我挑戰。」在電影中演出因事業受打擊,愛情又失意的辣手神探,靠著狂吃排解壓力,短短半年就爆肥到120公斤,但內心仍是深藏不認的辦案魂,面對重大案件時,就忍不住拿出拼命三郎的個性,要和罪犯拼到底。  「肥龍過江」20日公布最新預告,甄子丹在電影中有不少精彩動作場面,除了打翻歌舞伎廳,更大鬧築地魚市,甚至打上東京鐵塔,場面驚險刺激。  倒是一路打上東京鐵塔,甄子丹與日本動作男星丞威在鐵塔外,頂著強風上演激戰場面,你來我往非常驚險,甄子丹更在鐵塔上帥氣大玩雙節棍克敵,「穿上這件胖胖衣拍打戲,真的是一個累贅,每一個動作都要重新對準距離,也要更精準的出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非我莫鼠

「非我莫鼠」立體紅包 文、攝影/游永福  老鼠自己不會種作,常不請自來以人類的食物維生,而遭人類嫌惡。其實,萬物靜觀皆自得,老鼠也很優秀,有些能力甚至比人類還強!  話說甲仙五里埔的「山豬愛呷」手工黑糖廍,種植的白甘蔗一直是筆者的觀察標的,因為農友不用除草劑,也不施化肥,只用除草機或人工來除草,品質極為高檔,所以甘蔗成熟時,吸引了識貨的大大小小山豬成群結隊前來啃食收成;接著,也發現田鼠一起來湊熱鬧,就在甘蔗園土地挖洞居住,方便隨時收成甘蔗。由於山豬食量大,整株甘蔗都啃食到離地兩三吋,亦即只剩硬硬的基部;而田鼠在努力咬斷甘蔗基部,讓甘蔗倒下來之後,只一起啃食節與節之間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量,因為體型小食量少。  照理說,小小的田鼠要努力咬斷甘蔗基部,讓甘蔗倒下來極為不容易,所以啃食之後剩餘的長長甘蔗,下一餐應該會繼續享用才對,只是隔日甘蔗,田鼠竟然不吃,又努力咬斷另一株甘蔗來啃食──這會是田鼠「討債」,亦即浪費與蹧蹋食物嗎?  觀察山豬愛呷手工黑糖廍的黑糖製品,顏色大多紅中偏黃,只有少部分偏暗;偏暗的情形,與市售黑糖接近,亦即成了名副其實的黑糖。幾經追查之後發現,原來是農友採收的甘蔗有時候多了一些,無法在當日或24小時之內全部熬煮完成,隔日再將剩餘的甘蔗榨汁熬煮,黑糖的顏色就會變暗,顯示甘蔗離開土地一段時間,就會氧化質變,也難怪隔日甘蔗田鼠不吃。  看來,田鼠對食物,對環境,的確是敏銳的。  鼠年來臨,是否該想想,我們對食物,對環境,夠敏銳嗎?也是否該想想,對食物,對環境,我們能有田鼠一樣拿得起放得下的果斷與擔當嗎?  果斷與擔當,不應該是田鼠專屬,人類,也該有非我莫「鼠」的魄力。時值鼠年,一直想做、該做、能做,卻未做的事情;長久想說、該說、能說,卻未說的話語,就讓我們非我莫鼠,放手去做,脫口而說,好亮麗此生短暫的生命,更踏實此世平凡的生活,不留一丁點遺憾。因此,甲仙普門以「非我莫鼠」立體紅包,為鼠年增添喜氣,並祝福朋友們。

Read More

消防特訓 挑戰真人開箱…溫昇豪累趴:讓我睡一下

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慶祝消防節,演員們挑戰真人開箱向消防員致敬。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19日慶祝消防節,挑戰真人開箱向消防員致敬,溫昇豪驗收消防特訓成果,累癱趴地求饒:「先讓我睡一下!」  公視與myVideo合製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由台北市消防局協助劇組安排演員為期3個月的消防、救護訓練、分隊實習課程,19日特別選在消防節公布演員消防訓練結訓成果,並與消防員同標準挑戰三大項目,並突發奇想拍攝「真人開箱」致敬消防員。  劇組特別準備「80秒著裝」、「佈線射水」、「煙霧搜索」三大消防項目競賽,驗收演員們的特訓成果。溫昇豪說:「著裝過程每個環節都需要再三做確認,因為這是在火場保護自己的關鍵,消防人員在進入火場救人前一定要顧好自身安全。」 「火神的眼淚」劇組安排演員消防特訓,19日驗收公布結訓成果。 挑戰佈線射水則需要身背30至40公斤的裝備與水帶,爬上三層樓高的建築物,對指定目標物完成射水。林柏宏與劇中飾演分隊小隊長的許元康,兩人以絕佳的默契在該項目拿下佳績,林柏宏笑說:「這項挑戰除了對體能是很大的考驗外,更重要的是與夥伴的默契,因為射水時前方瞄子手不一定能準確地看到目標物,需要後方夥伴的協助調整,宋小隊長(許元康飾)在過程就幫了我很多。」許元康也表示:「其實柏宏很細心,在進入佈線前就與我對好暗號跟手勢,一個眼神、手勢馬上就能知道對方想什麼。」  最終也是最複雜的煙霧搜索救援,需要戴著面罩、氧氣瓶進入佈滿濃煙能見度只有10公分的密室搜索,對此陳庭妮坦言:「這是所有課程中難度最高的,除了裡面視線很差,能見度不到一隻手的距離,還需要戰勝心理的不安、壓力與恐懼,更何況現在裡面只有煙,若是加上真實火場的溫度、聲音,背負的內心壓力一定更大。」  驗收結束後,演員們突發奇想,穿上專業消防裝、將消防器材一字排開,挑戰網路最夯的「真人開箱挑戰」,在119這天向消防員們致敬。沒想到溫昇豪一聽到可以躺著拍照,馬上衝上前不顧形象的平躺,在地上攤成「大」字型閉上眼睛作勢睡著,更開玩笑的說:「今天訓練被操了一天,先讓我在這睡一下吧!」

Read More

<校園廣角>漁光分校城鄉共學 互讚好棒

新北市後埔國小到億載漁光分校參訪,兩校孩子城鄉共學。 (記者施春瑛攝) 億載國小漁光分校是全台離海邊最近、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迷你小學。新北市後埔國小慕名到漁光分校參訪,兩校孩子除了大秀才藝相互交流,漁光分校還以在地的虱目魚美食招待遠道而來的小嘉賓。  億載漁光分校與新北後埔國小的兩校交流,首先由漁光分校小朋友以蟬聯四連霸特優的讀者劇場RT秀開場迎賓,贏得滿堂喝采,讓後埔國小小朋友看得驚呼連連,直呼「漁光好強喔!」接著後埔國小則帶來太鼓及音樂表演,精湛的演出令漁光孩子也讓看得嘖嘖稱讚;到了活動尾聲幼童軍團康時間,更顯兩校孩子的學習融合與校際尊重。  後埔小小記者還訪問漁光分校主任張瑾玥對於此次的活動的滿意度,張瑾玥笑著說,「看見學生們個個投入的專注神情,自然地流露出庄腳囝仔的好客熱情,完全忘記天冷肚子餓,還興奮地拉著後埔小朋友的手玩遊戲,這就是城鄉共學的宗旨,提升學習視野與校際競合力!」  漁光分校六年級小朋友還陪同後埔學童共進午餐,除了享用億載國小廚房營養午餐供膳外,漁光分校還特別請在地虱目魚主題館館長盧靖穎準備在地美食,料好實在的海鮮炒米粉、鮮甜的虱目魚丸湯及魚排料理來款待。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老鼠、大貓和喜鵲

喜鵲賀喜,鼠年吉祥! 文、繪圖/劉惠芳  標題我把「鼠」排在「貓」之前,因為它是生肖之首。我在北京即將第二次過鼠年,週末更愛去原鄉,與老鼠、大貓及喜鵲有愈來愈多牽掛。  大白貓去年出現的,我每抵鄉下還沒安頓好,已見它在老地方乞食,白貓後總飛來黑白喜鵲,再後來就有黑幫大老鼠了。天候「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後院積雪上除有白貓足跡更見黑鼠痕,那是不同歲月的腳步,也自有不同的況味。我家不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老公甚至添放飯盆帶小水缸的,畢竟後院鼠輩家丁旺盛,分食也多了。週末可忙了,因想著鄉下的黑鼠、白貓及黑白鵲……  節氣已過「大雪」,積雪深時我愛躲在書房偷看窗外的黑鼠、白貓及黑白鵲。大貓上陣後輪到雜食性的喜鵲,此時還有黑色的影子,相信老鼠一定不遠。聽村民說聰明帶尖嘴的喜鵲啄吃老鼠,相對的,老鼠也不放過鵲巢裡的小東西。  後院牆壁枝葉糾纏,陰影深濃,鼠與貓始終出沒。後鄰老王家老榆樹曾有馬蜂窩,會蜇人的被捅掉了才換鵲巢,巢還是樓中樓型的。我們週末才去原鄉,但鼠與貓都長得大個頭;大白貓美食過後,一定梳洗顏面曬太陽小盹,幾次瞥見的鼠那可不一般大,我看徐悲鴻的《老鼠》兩隻合併,甚至明皇帝朱瞻基《三鼠圖》三隻合併都不如後院的一隻尺寸。  幾次想畫鼠沒下筆,因為功力仍抓不到它的賊樣;留意老榆樹上喜鵲,總聽叫聲便見幾隻俯衝直向後院飯盆。幾次我看黑鼠爬榆樹失敗,吃不到小鵲還是找我家美食……白晝與黑夜悄然無聲,黑鼠、白貓及黑白鵲悄然長大,善良老公始終分享剩餐,最近甚至為它們添製水煮豬皮。  上週積雪厚,愛畫畫的我看它們是黑白配,有分有合有孤獨,黑鼠、白貓及黑白鵲,既是對立的統一,也是色彩的合理抽象;許多攝影師說黑與白的最大魅力就在它們是沒有特定的約束。畫面想像成另一種斑斕,黑白分明,乾脆利索……倒出黑墨汁落筆白畫布前,同理解讀世道,與其說世界需要光明,倒不如說世界需要黑暗?因為有黑暗存在,才彰顯得出光明!  新年歲次庚子鼠年,有些情愫漾進我心;柔軟處有大白貓走過白雪為了美食,深情款款;操心處有黑鼠在太陽底下的影子,神采奕奕;凍得無技可施處黑白喜鵲又疾飛下降,來去匆匆。  閒聊卻不「黑白講」,黑鼠、白貓及黑白鵲不論協調或不協調,叨天之幸,「2020」成雙成對,我們都將忝列。我喜歡許願,更喜歡聽別人的願望,希望新的願望可以心有所「鼠」,但願您鼠來開天萬象更新!

Read More

<校園廣角>愛心饅頭列車到啟聰 香氣四溢

南大附聰校長陳秀雅(左一)頒發感謝狀給林波(右一)、靳寶儀(中)夫婦。(記者黃文記攝) 永康區林波、靳寶儀夫婦環台做愛心饅頭的公益列車,上月開到南大附聰新化校區,為一0八年環島公益劃下完美句點。參與學生在品味簡單卻香氣四溢的成果中,學習從生活中數算無盡的恩典,滿懷感恩,領略生命歷程之美。  林波和靳寶儀夫婦平常在市場賣肉粽及素粽,因為工作意外,靳寶儀的兩根手指被壓傷,休養期間兩人的生活價值觀開始轉變;一0四年七月開始,他們進行邊旅行邊做公益,開著二十年車齡的老發財車,展開環島旅程。考量到肉粽的製作相當繁複費時,要讓學童有成就感也比較困難,因此想到做手工饅頭的點子,載著材料和工具就此上路。  林氏夫婦從第一年至第四年每年都訂出目標數,每年都達成甚至超越。從偏遠山區學校、特教學校、教養院、育幼院等,都是他們做愛心饅頭的對象。為了要讓更多單位可以體驗到作愛心饅頭的快樂,林氏夫婦選擇以車為家,將住宿費用省下來作為每次活動的材料費。  雖然車上生活有些許不便,但林氏夫婦只要看到孩子的笑臉,內心就會充滿許多正能量,支持他們走下去。  南大附聰共有九十名學生一同參與做愛心饅頭的體驗,也是林氏夫婦公益環島一0八年最後一站、五年來第一百六十一站的落腳點。  學生得知林氏夫妻吃、睡都在車上時相當驚訝,後來理解原來這是因為要實現做公益的夢想,反而深受感動。學生們從製作簡單的饅頭,學習付出與等待;在等待蒸熟的過程中,聆聽林氏夫妻的生命故事,學習無私分享。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