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青陽:不害怕,是因夢想不夠大

 首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唱片設計師蕭青陽,與學子分享人生閱歷(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唱片設計師蕭青陽,應邀至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演講,不過,他不談唱片設計及藝術創作,而是向莘莘學子分享他的人生閱歷,藉此鼓勵正在徬徨迷惘的學生─「不害怕,是因為你的夢想不夠大!」  蕭青陽曾5度入圍葛萊美獎,並獲台灣金曲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芝加哥Dood Design設計獎等。  蕭青陽從小愛聽音樂、拾筆畫圖,居家、工作室到處都是收音機,就像當天的演講場合,背景音樂環繞於室,他說「有時候設計是在尋找一個足以代表他的靈魂」。  蕭青陽說,畢業後第一年他隨手翻閱《流行通信》雜誌,瞥見美國內華達州的黑石沙漠火人祭的藝術性活動,留給他深刻的印象。沒想到幾年後,夢想社區創辦人Gordon主動聯繫他,想資助他一起前進火人祭,當時他將Gordon想法結合他的構思創造出「蓮花媽祖廟」的草稿,在2015年獲選前3大藝術品參加祭典,他笑說「人生的夢想常常就在一張便條紙中。」  他也不斷透過藝術能量回饋社會,鼓勵學生趁空參與志工。他說他小時候愛畫畫,但父親跟他說畫畫以後能幹嘛,因為這樣,他更想要鼓勵害羞的孩子:「勇敢說出來、勇敢畫下來」。  蕭青陽送給台下學生,一點鼓勵、一點夢想,他說「很多門檻都是自己的內心」,勇敢踏出第一步,哪怕是作為先鋒者,就像台灣學生大都不敢發問,有時候當你第一個發問後,發現機會就在不遠處。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永康國中游泳隊 文武兼備

 永康國中游泳隊獲得全國總統盃暨美津濃分齡游泳錦標賽七金、四銀、三銅及男子團體總錦標冠軍,校長童文志(中)頒獎表揚。 (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國中游泳隊在國家級教練王詩禎辛勤耕耘下,從國中小的基層訓練站,到成立體育班逐步打響名號,上學年度榮獲全中運國男團體第四名,一0八學年度也拿下全國總統盃暨美津濃分齡游泳錦標賽十三、十四歲級男子團體總錦標冠軍,共獲得七金、四銀、三銅。  永康國中校長童文志表示,該校體育班除在培養體育專項選手,進行三級甚至四級培訓到大專畢業外,學習力與品格力更要成為帶得走的能力,成為術德兼修、文武兼備的優秀人才。  永中體育班在體育組長蘇振展長年的經營下,除專長術科外,學習的補救更是不能少,學生平時接受訓練各種技能,也兼顧學業,在各項表現均非常優異,為台南市體育班評鑑第一名。  永中推展游泳體育運動,除了家長會外,游泳隊後援會的爸爸、媽媽們也是必須在每場比賽張羅各項休息、復健、暖身事宜,也是選手們的幕後推手。學校也期待能接洽到企業的長期贊助,減少學校及家長們的負擔,讓選手的練習更無後顧之憂。  新學年度游泳團隊展現精湛的泳技,在全國總統盃暨美津濃分齡游泳錦標賽十三、十四歲級男子組比賽中,奪得七金、四銀、三銅共計十四個獎項,其中二百公尺蝶式更是包辦全國第一、二、四名,不給他校機會。  校長童文志亦利用學校升旗時間頒獎表揚游泳團隊選手,隊長王昱翔同學也將全國總統盃暨美津濃分齡游泳賽團體總錦標冠軍獎盃獻給學校。王昱翔從國二開始嶄露頭角,連破游泳賽大會紀錄,在這屆全中運拿到五十公尺、一百公尺蝶式雙料金牌。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拒絕誘惑! 德高舞出反毒秀

 德高國小舉辦反毒活動,教小朋友要遠離毒品。(記者施春瑛攝) 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毒品對人的危害,德高國小日前特別舉辦一場舞蹈戲劇反毒秀,由蔡瑞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蕭渥廷帶來蕭靜文舞蹈團,在德高禮堂進行「紅草莓向毒品Say No !」校園拒毒巡演,台下小朋友們全都看得目不轉睛。  校長陳茂盛指出,開學一般都以說教或重點宣導方式讓學生遵守相關規定,德高透過戲劇表演以多元活潑的方式,讓學生懂得拒絕毒品的誘惑、珍愛自己,從學生專注的眼神可以了解到這一場反毒宣導已經成功。  「紅草莓向毒品Say No !」校園拒毒巡演,讓全校師生對於毒品造成身體和家庭以及社會的危害有更多認識,也提醒學生要懂得拒絕誘惑和遠離不適當場所,最後以長春花的祝福,希望學生在困境中能永遠保持正向的信心。  學生戴博文說,這場戲劇表演讓他學到要懂得拒絕,不要因為害怕得罪朋友而輕易嘗試毒品。謝歆恩則說,心情不好時可以找老師或好友幫忙,不可以輕易相信網路上初次認識的朋友。王瑞祥說,他學到不要隨便相信工作輕鬆就有很高薪水等等這一類的謊言,因為這些都是會讓人陷入危機的陷阱。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穿過山風海雨

石門古戰場遺址文、攝影/柯帕  .陳達  一名拿著月琴的老人沿街吶喊著/他走路的姿勢,聽說是來自另外一個星球  ──〈車子一過楓港──懷念陳達〉張照堂  恆春半島的夏季詭譎。自車窗望外,過枋寮、佳冬,天空晴雨不定,像催人趕赴婚喪喜悲交錯的宴席,還來不及笑,淚就湧上來了,而後又破涕。這是窗外匍匐翻湧的大海浪潮之上,天際對流雲系滾疊復離散後,露出短暫日光的天氣寫照。  車入恆春,老城果然名不虛傳,管他別處風雨曖昧咆嘯,它仍處之泰然,無風無雨。從南城門出城,在看見往紅柴坑的指標時右轉,然後一路馳騁向大光里。沿途拍下他可能走過的足跡之景,走走停停。他那時的風景與眼下所見的,理應是很大不同。超過半世紀以前,這裡哪會有那麼多景點,以及如魔神仔冒出頭來滿山遍野林立的民宿?果真如此,他也不必要清苦地揣著老月琴走唱老恆春半島,他大可輕鬆在遊人如織的景點當街頭藝人表演,可能生活就往另一條與眾生看向相同方向的路去。但,終究那是別人的生活,若此,他的吟遊還會流傳嗎? 牡丹國小 一九○六年出生「大堀尾」(今屬大光里),排行老么;「兩人不做正經事,也不幫忙農事,每天坐在樹上拉弦、彈月琴,四處以走唱維生。」他的嫂子如此回憶他和他的哥哥;二十歲,他正式在人前唱歌;日治時期,即其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已在恆春地區四處走唱維生;日本人不喜歡台灣百姓從事傳統民俗活動,曾經關閉他,後找不到理由拘禁,遂將他釋放;二十九歲,腦部中風導致眼部傷殘,「紅目達仔」代號從此伴隨一生;他至少有兩段感情生活,曾經前後與二個寡婦同居;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一日,晚七點三十分,車禍傷重辭世。我自《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讀及他的一生,如此坎坷曲折。  站在他獨居生活過的屋子前,想起他的晚年,在小暑過後的炙陽下,冷顫不由自主地襲來。  巷子口的雜貨店鄰居也姓陳,但他們來自澎湖。八十二歲的媽媽說,她叫他「達仔叔」,年輕時候看見他常在附近彈唱。她的兒子接腔說,他幼年看見彈月琴的他,對小孩子們非常和氣與善好,常給糖果吃,沒有糖果就給零錢。他也常去廟會或婚喪禮上彈唱,對方會包好薄禮給他。我請問他的長眠之地在哪裡,他們說埋在十七號公墓,但現在雜草蔓生找不到的。我謝謝他們指引我道路,遂即刻上路。 陳達故居 沿著白砂路驅行,一邊濱海一邊民居散落在邊坡,偶爾三兩民宿竄長。這條路是美麗的,但我來回不下五趟,就是找不到往公墓的路。終於在一條農路旁遇到一農民,他手指往上說看見的那兩棵樹,在樹旁有條小徑轉彎進去,就可找到墓園了。  黃昏將臨,我必須抓緊時間,但也沒有把握能找到他。  雜木叢生的密徑,海風猖狂,我慢下車速,目擊第一座墳出現便把車泊在一旁,慢慢朝前踱步,右邊是一排蠻荒木叢,左邊就是雜草瘋長的墓園。我在內心默念:打擾了。然而,曲徑岔向懸崖一二方向,我往前信步,放眼望遠,沒有地平線,長草搖向天際,雲朵飄流。海風從崖下竄升疾擊,衝破林隙,發出急促的呼吼,那如魅的召喚,猶似招魂。我佇立墓園思索片刻,我為什麼要尋找不在人世的他的家呢?他入土安然嗎?活著的時候,孤苦一人,走向彼岸的他是否仍孑然一身?  「你知道嗎?一千個稻草人會害死一隻螞蟻,我昨晚夢見的,現在我又看見了,近在眼前,遠在千里,千里是很近的距離,你知道嗎?」離開墓園前我回頭去,恍惚聽見風中悠忽飄盪晚年的他,曾經對攝影師張照堂說過的這些字句。  .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地圖  柴城是車城的古地名。此刻,我讓時間快轉往前,先回到石門往高士的那條屏172鄉道。  我依循指向石板屋遺址與高士地標,一路蜿蜒騎行。這條鄉道好似被遺棄的路,但它明明鋪著柏油,路面也平整,騎上好長一段路後,才見到一個父親載著約莫是小學年紀的兒子與一個朋友在路樹罩頂的潮濕蔭影路旁聊天,於此之後,前不見來者,一度不放心查看了手機地圖,深恐騎岔了路出口就是台東,但多疑的心思,完全忘記這條鄉道就是一條如腸子一樣的直通通的山路,再怎麼騎也不會多出另一條路。  於是定了心,跟隨逶迤山徑蛇行到底。獼猴在一步之遙處出現了,牠聽見摩托車聲音,迅即潛入林間;大風從山谷竄升,蝴蝶被風推搡迎面撲來撞上安全帽。天際因山徑升降時高時低,浮雲時散時聚,光影明滅。想起前一刻在人聲寂寂的往石板屋遺址小徑前,也是狂風大作,那一刻,風是來阻止我未經頭目同意,切勿擅闖他的部落吧?  一路時而專注時而胡思,在以為山窮處,一個迴轉彎,竟見高士部落遺世獨立在那座山頭。  .柴城‧統埔  我從車城出發。古地名柴城的車城,荷蘭人在台時候就來過此,於後鄭成功亦派兵屯田墾荒,今日的統埔村就是鄭成功拓荒時期遺留的統埔領聚落。恆春半島是曾經熟悉的,因為學生時代來過車城看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服兵役時也常於這一帶山區演訓。近午時分,日光突然火力全開,眼前的景物開始蒙上一片熱氣蒸騰的氤氳。  摩托車開始往群山那邊移動,指標寫著往四重溪、牡丹鄉。進入統埔村,有個「琉球藩民墓」指標吸引我,此墓共葬五十四名日本人。一八七一年,有四艘從宮古島、八重山島出發航向琉球進貢的船,中途遭遇暴風,其中一艘在八瑤灣擱淺,載有六十九人的小船其中三名被浪沖走,餘下六十六名小島人。後被台灣島上兩名似匪類漢人帶路,但帶路至半途漢人卻去向無蹤。一行六十六人走到高士佛社(今高士村),族人提供食物予他們充飢,但卻被強剝他們的衣物,更因語言隔閡,小島人感到害怕,隔日便展開逃亡。在雙溪口被高士佛社族人殺害了五十四名,其餘逃亡的十二名終於在保力村獲得援救。一八七四年,日本以此事件為由,征討台灣蕃地,名為牡丹社事件,日本稱之台灣事件。  牡丹社事件被征討的對象理應是高士佛社,且高士佛社是一驍勇之族,但因高佛士社與牡丹社兩社是關係匪淺盟友,牡丹社遂成為被日本討伐的代罪羔羊。  .石門‧高士‧牡丹  一八七四年五月,日本出動高砂艦於瑯嶠灣(今車城灣)龜山上岸,於四重溪遭牡丹社族人突襲,日軍遂兵分三路夾擊,於今石門發生激烈征戰,牡丹社重創,此稱石門戰役。六月,日軍又分三路進擊牡丹社,部落分崩。是年九月,牡丹與高士佛社於龜山歸服日本。這起牡丹社事件,在《風港營所雜記》有重點記述。  離開統埔,進入石門村,石門古戰場幾個大字被浮貼於路邊。我停好摩托車,沿著石階爬上至高平台,有立碑。又是風。好強勁的風,呼嘯而來怒吼而去,雖是夏季,這種山間狂風似乎帶著仇恨迎面擊來,風中訴說著百年前的千言萬語。  我在高士部落的入口處,偶遇兩名部落女孩,她們身著的外出服飾完全與部落裝飾外牆的圖騰一致。進入部落,才發現部落並不大。在購買午餐時,有個女孩告訴我,高士部落本來是往下延伸的,但八八風災破壞了部分土地,土地上原本的族人被迫遷徙到永久屋一地居住。永久屋?啊!原來是剛才來時,猶豫著要不要往上走的那個部落。  在部落的廣場,咬著檳榔的媽媽告訴我,往牡丹部落只要走產業道路前行,並不難,而且風景很美。我請問她,牡丹村就是從前的牡丹社嗎?戴著眼鏡的她的鏡片背後眼神,閃過一抹我無法辨認的思緒,她堅定的點頭說,是。  果然,牡丹村比較早先往高士村的長路縮短一些,但,這條產業道路也是不容小覷的。進入牡丹,天空飄下微微的雨,這是進入牡丹鄉遇見的第一場雨。將摩托車停放在小學對面的路邊,這所標註池山下的小學,校園色彩非常繽紛燦奪。許多孩子在操場的跑道上打球。仰頭望天,豆大雨點開始稀疏打下。我在部落的唯一一家雜貨店買罐裝咖啡時,滂沱大雨才轉瞬幾乎像水庫洩洪般的水量,傾盆而下。但我知道這是短暫的夏季的落雨形態,烏雲很快就會離散的。  牡丹部落規模大於高士部落,在這塊曾經發生重大歷史事件的土地上,一路走走停停,內心仍然激越而難以置信。如此廣袤山河,當時戰役發生時,到底投入多少族人,以及必須翻山越嶺、奔行多麼迢遙的崎嶇亂徑,才可能抵禦捍衛異族的攻擊?  車子緩緩駛出牡丹部落,天空黑雲彈指又攏聚,我無處可躲,找棵大樹暫時避雨。右前方的山徑旁,也見有兩人駐足在另一片樹蔭下躲雨。有一個人穿過雨陣過來,拾起我腳邊的工具袋。你們也來出遊嗎?他微笑著說,是來進行測量的。話落,又匆忙衝過雨幕到夥伴旁。約莫五分鐘,大雨初歇,兩人早不見了。  發動車子,循著山路迂迴往石門趨進,雨不會再來了。遠方的天空雖不清朗,但墨濃雲塊漸悠緩淡散開去了,有一種石破天驚的氣魄,我看見遠方車城方向,隱隱透著光。

Read More

30歲若沒嫁 雞排妹想從政

 常對時事大膽批判的「雞排妹」表示,有興趣聽從網友建議考慮從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雞排妹因常對時事大膽批判,讓粉絲也拱她從政,讓她直笑說,「我如果30歲之後還嫁不出去,可能就會把自己奉獻給人民。」  八大綜合台「WTO姐妹會」邀來賓聊網路流行「耽誤梗」。雞排妹笑說表示:「這一、兩年最多人問我的,不是下一本寫真集什麼時候要出?而是問什麼時候要出來選!」莎莎贊同表示:「我覺得妳很適合,有曾經想過要出來選嗎?」  雞排妹也說,自己有興趣聽從網友建議考慮從政,當名嘴,還搞笑坦言有設下目標:「我如果30歲之後還嫁不出去,可能就會把自己奉獻給人民。」沒想到,郭彥均則歪樓回應:「我很期待你的競選海報是什麼樣子。」  八大綜合台「WTO姐妹會」每週一到四晚間11點播出,敬請鎖定收看。

Read More

南興潔牙運動 變健康

 安定區南興國小利用機會向學生宣導正確的刷牙習慣,讓牙齒更健康。(記者林相如攝) 安定區南興國小為了讓學生養成正確習慣,生活更健康,在校護黃雅珍規劃下,推動一連串的潔牙健康促進活動,包含朝會、課堂上,都會教導學生如何正確的刷牙及牙齒保健,甚至在各班還有健康小種子,隨時注意同學狀況。校長郭茂松說,透過這樣的宣導與教育方式,讓該校學生的牙齒越來越好,更潔白。  南興國小因屬於偏鄉學校,規模小,學生不多,學生早期的生活保健情況觀念也不是很正確,因此早年蛀牙的情況相當普遍,學生的牙齒都不是很好,為了端正學生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多年前開始,南興國小透過學校護理師,規劃一系列的健康促進活動,重點則放在牙齒保健。  郭茂松指出,透過學校的朝會,會安排學生上台表演如何正確的刷牙,也會指導吃完東西後要漱口,隨時保持口腔的乾淨,更會教導學生如何使用牙線、牙籤等,另外課堂上也會隨時提醒學生注意,更會在班級上安排健康促進種子小老師,隨時督促提醒學生,藉由同儕的互動,讓效果更提升。  另校方午餐時間都會播放潔牙歌宣導,鼓勵學生午餐後刷牙,學生在校內一天,至少都會刷兩次牙,更都會要求學生做紀錄,更教導鼓勵學生利用牙線、漱口水等,也會舉辦口腔保健競賽。在一系列的牙齒保健促進活動施行下來,郭茂松說,確實有發揮效果,學生整體的牙齒健康狀況越來越好,顯現師生共同的努力沒有白費。  由於國小的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更是未來的棟樑,健康要顧好,長大後才有健康的身體拚事業,貢獻國家社會,郭茂松指出,如今在牙齒保健的情況有進步的情況下,學校未來也會針對其他方面,包含體重管理等,希望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成大資訊系專題展 產業預約人才

 成大資訊系畢業專題展結合科技業人才媒合,讓學生認識廠商,廠商有機會挖掘人才。 (記者施春瑛攝) 成功大學資訊系日前舉行一0九級學生畢業專題展,為讓南科廠商了解資訊系的能量並擴大產學研鏈結,特地開放重點研究實驗室供廠商參觀並安排人才媒合,吸引台積電在內近十家科技業與會。  成大電資學院院長許渭州表示,資訊人才炙手可熱,資訊系首次將專題展與人才媒合結合,產業可藉機會掌握師生最新研究方向預約人才,也可就有興趣的題目進一步合作研究,開啟更多可能性,創造多贏。  成大資訊系畢業專題展共分為六大領域,包括數位生活科技與軟體技術、架構與嵌入式系統、計算通訊與網路、資料與知識工程、AI與人機互動、製造工程,約有六十組學生專題作品。  這些作品頗為接地氣,例如分擔護理師工作的「基於室內導航之病房探視機器人」、維護消防員救災安全的「基於影像處理與慣性導航之智慧救火戰情指揮系統」、手機APP與名片蒐集結合的「基於OCR-名片資訊即時蒐集APP」、遷移學習於卷積神經網路之應用「咖啡豆種辨別」等。  專題展同步開放神經運算與腦機界面、網路探勘暨跨語知識系統與機器人三大實驗室。與會企業包括台積電、聯華電子、日月光、台灣美光等上市櫃科技公司資訊、研發及人資等部門主管。  資訊系醫資所所長梁勝富表示,成大資訊系大學部與研究所一年可培育出兩百多名人才,南科廠商人才需求殷切,今年學生畢業專題展特別與南科管理局與南科產學協會合作,一方面讓學生對南科廠商有更多認識,也讓產業界有機會直接對接學校的研發核心與人才,為南部留下人才,帶來更好的發展。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金門導演董振良帶井回鄉首映

 金門導演董振良帶著新作「井」回鄉首映,並帶領學員到歐厝走訪24年前拍攝「單打雙不打」的場景。圖為董振良向學員說明拍片情形。(中央社) 中央社/金門縣20日電  金門導演董振良最近帶著新作「井」回鄉首映,觀眾感受到他愛鄉的用心;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井迎瑞肯定30年來董振良記錄金門影像的努力,期盼文史工作者一起梳理金門電影。  「井」記錄董振良生長的古崗,片長123分鐘,以黑白和彩色交錯進行現在和過去的對話,全片都是影像的堆砌,沒有旁白的鋪陳。董振良解釋,「井」可能是面鏡子,也可能是井底之蛙的比喻,隨觀者解讀,重要的是「這2小時的畫面就是我的生活」,片中的一景一物都有他的感情,對他意義重大。「井」能在家首映,董振良表示,「很滿意」。  看到31年前編導班老師井迎瑞意外出現在放映會場,令董振良驚喜萬分,直說太感動了。井迎瑞表示,很震撼「井」呈現的喑啞噤聲,力量十足,不同於台灣電影的悲情,他看到的是金門人的忍耐和堅毅。  井迎瑞同時肯定30年來董振良不斷記錄金門影像,並表示,金門與影像的連結十分密切,期盼藝文界和文史工作者一起來梳理金門電影。  除了首映「井」,董振良此行也帶領「104高年級」學員走訪從前拍片場景。 其中,24年前的作品「單打雙不打」主要在歐厝拍攝,學員白天漫步這個小村落穿梭,又看到當年「消滅萬惡共匪」等精神標語,晚間再觀賞影片,格外有感覺。  同行的資深影評人林銳重新觀看「單打雙不打」後說,董振良以半記錄半劇情方式呈現,演員演一個角色後再跳脫出來講述這件事,情境一以貫之,十分獨特,很不容易;而重新審視當年拍攝場景,令此行特別有意義。

Read More

南化國中添靜思閱讀書軒

 南化國中設置靜思閱讀書軒。(記者黃文記攝) 位處偏鄉的南化國中九月間獲得慈濟靜思書軒團隊捐設靜思閱讀書軒,讓學生可以擁有較佳的閱讀環境,培養喜歡閱讀的習慣,有助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南化國中校長謝元入表示,雖然南化區圖書館就位在該校旁邊,但是畢竟不是學校專屬,偏鄉學校的閱讀資源仍嫌不足。長年在山區服務的慈濟嚴聖賢師兄與慈濟閱讀書軒營運長蔡青兒等慈濟團隊多次到南化國中探訪,發現這個現象,極力促成在該校設置靜思閱讀書軒。  靜思閱讀書軒由學校提供空間,靜思書軒團隊負責布置、提供桌椅及捐贈圖書,營造相當適合靜下心來閱讀的環境;未來還不定期會有慈濟志工陪伴、導讀,讓南化國中的學子更喜歡閱讀,也學會關懷及感恩。  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指出,這是慈濟在全台第九十六所學校設置靜思閱讀書軒,卻是台南市繼慈濟中小學、玉井國中後設有靜思閱讀書刊的第三所學校;未來將持續在有需要的地方設置,營造更多的書香校園,將關懷與大愛持續遍布在每個角落。  南化區長洪正國也到場參與揭幕式,感謝慈濟在山區為提升文化素養所做的努力。現場還有數十位來自全台各地的慈濟人,以及南化區其他學校、鄰近行政區的學校校長,都到場參與,與會者均期盼未來還有更多的靜思閱讀書軒在山區學校設立。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丁寧袒胸接客 被讚連髮絲都有戲

 丁寧在公視人生劇展《殘值》中飾演母親失智,是個靠身體賺錢的女性,劇中有大膽演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陳竹昇、太保、丁寧集結詐保?原來是公視人生劇展《殘值》透過「詐保」劇情,探討人與金錢的價值。丁寧袒胸接客,被劇組大讚:「連髮絲都有戲」。  《殘值》導演詹淳皓20日率演員丁寧、陸明君、段鈞豪共同出席「2019公視X光點華山影展」,預定於10月27日晚間10時公視頻道首播。詹淳皓表示,一開始是聽到國外「保單貼現」真實爭議案例,後來又參考真實在台灣發生過的案例,企圖拍出一部控訴「人」的價值被徹底扭曲的故事。  丁寧在劇中飾演母親失智,又是個靠身體賺錢的女性,最後企圖透過保單詐領金錢紓困,是個相當扭曲的角色;其中一場在紅燈戶「接客」陳竹昇的戲碼,丁寧上半身近乎敞開,袒胸露乳躺在床上與陳竹昇對戲,令劇組直說「丁姊真的很敢」。  丁寧說,因角色需要的就是露骨,是工作的一部分,畫面散發出來重要的不是美麗,而是感受,還戲稱:「我沒有畫面看來那麼大,是硬擠的,很怕一動會掉出來;結了婚能演床戲都很開心」。  另場在路邊送別親人戲碼,丁寧披頭散髮、顫抖拿著手機撥訊息,劇組也說:「連髮絲都像有戲,令人心碎」,這最痛苦重頭戲是丁寧入劇組第一天拍,丁寧想到自己若跟母親這般道別,形容說「要累積這麼多情緒,像是把所有痛苦擠進去那樣,如果走到那一步要怎麼辦,拍一整天快虛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