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新戲院落腳高雄 促影視文化交流

星國影視工作者深耕台灣,「新戲院」(Sinema Media)由熱愛電影文化的新加坡新銳導演與製片成立,並把觸角延伸到台灣,圖為創辦人朱韋仲(右)、專案經理莊穎彤(左)合影。(中央社) 中央社/新加坡14日專電  台星影視藝文交流熱絡,新加坡新銳影視工作者決定持續擴大合作,期望透過「高雄拍」短片獎助計畫,與台灣年輕世代導演結合,跨越國界籓籬,拍出更多元題材的作品。  「新戲院」(Sinema Media)由熱愛電影文化的新加坡新銳導演與製片成立,深耕新加坡多年,2018年4月觸角延伸到台灣,由新加坡飛腳踢影像公司落腳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分別進行影像、文化交流與影片製作。  身兼電影短片「一萬八」製片、新戲院專案經理莊穎彤今天接受專訪表示,新加坡影視環境前景方興未艾,但整體產業仍受限市場規模,沒有辦法像台灣一樣蓬勃發展,新加坡業者前進台灣除汲取經驗外,也要從學習中獲得啟發,有利台星雙方影視文化交流。  她指出,新戲院明年會再與金穗獎合作,屆時預計有5部新加坡短片到金穗獎特別放映,另也計劃在新加坡華語電影節期間,同步舉行「台灣短片節」,讓更多台灣與新加坡新生代導演與影視工作者相互交流,強化國際合作連結性。  莊穎彤告訴中央社記者,新加坡的大學與各理工學院大多設有影視製作科系,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世代加入,新加坡影視工作者樂見台灣有諸如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等平台,新戲院期待明年能與這些影展合作,提供年輕人參與籌備與拍攝過程的機會,同時把台灣影片帶到新加坡。  新加坡影視工作者看好台灣成熟的影視產業鏈,也希望台灣能開發出與國際社會更有互動的故事題材。莊穎彤認為,台灣拍攝題材必須更多元,如果拍攝影片內容僅描述台灣人的在地故事,勢必無法與國際社會產生互動。  她以台灣有很多移工或新住民為例,說明拍攝影片元素如融入這些角色,就能產生國際性的連結,透過移工、新住民或外國人共同參與,相信能跨越國界引發外界共鳴。莊穎彤強調,台灣最佳合作夥伴就是東南亞新銳製片、導演,透過國際交流合作讓故事題材更多元。  新戲院從2018年起和金穗獎合作,主要促進新加坡與台灣影視文化交流,今年除在台北、台南與高雄播映5部新加坡新銳導演短片作品,也在新加坡播映4部台灣獲獎的台灣電影短片。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積極推動台星藝文交流,駐星代表梁國新昨晚邀請星國藝術表演、劇場、影視製作、書法與雕塑家等20餘人共同分享台星藝文交流現況。

Read More

<中華副刊>布拉格雨,捷克語

 文、攝影/余致毅  帶著旅行常有的熬夜倦意,趕赴在布拉格最後一次也是第二次的捷克語課。  住在布拉格的日子裡,每天都會經過舊城區裡的布拉格市立圖書館,總會進去圖書館裡讀點書或者藉機休息一下。有時會到地下室跟著市民一起排隊領號碼牌,等著使用限時的電腦上網,由於鍵盤和系統不同於平時使用的,所以好不容易連上臉書,卻得通過一堆亂碼般的認證程序,往往畫面只能顯示友人的照片,若是使用者名稱為中文,就會變成亂碼,難以猜測該如何點選,只好碰碰運氣。若是順利通過認證,連上臉書介面,也只能隨意的看看照片,或者打上幾個簡單的字母。中文在異鄉成了一堆無法解密的亂碼,支離破碎。  有天看到圖書館的公告欄上張貼了關於捷克語的課程消息,也不需要事先報名,只要上課當天準時出現,當天繳費用即可,上課的費用也十分便宜。我查看了上課的日期,剛好在我居住的期間內可以上兩次課程。  進到圖書館詢問了一下關於課程的教室位置,熱心的館員帶著我左彎右拐,找到了捷克語教室。第一次上課的老師是一位年輕熱情的美女教師,親切活潑的帶領大家練習生活對話。上課的同學來自各個國家,懷著不同的目的來此學習捷克語,他們已經學了一陣子,課程已經遠離基礎字母的發音與習寫,進行到生活對話了。  第二次課程來了另一位女老師,發下了新的講義。我依舊緊張,彷彿踏入了異星球,聽著大家口中說著難以理解的語言,卻也得到不一樣的經驗。當大家依著老師的指示,開始相互練習對談或是唸句子,一人扮演甲,另一人則當乙。對於我這個初來乍到,連捷克字母有哪些,該怎麼發音都不曉得的插花客來說,真是鴨子聽雷一頭霧水。  雖然被放水了幾次,也還是陷入搞不清楚現在到底要做什麼,到底要寫些什麼的窘況,幸好第二次碰面的英國女孩熱心的幫我翻譯,也跟著大家交換練習瞎說一通,唸唸電話號碼的數字或者假日下班後要做些什麼之類的對話。  大概只有我這個旅行者會短暫地來參加這樣的課程,大家都已學了好一陣子。我並沒有企圖想學會或者偉大的目標,只想在這個來自世界各地外國人的課程中感受這個城市語言的音調節奏與氛圍,這 兩天好像可以慢慢抓到一點單字一點點的情緒,彷彿透過語言文字就能更貼近這個古老的城市一些。  來自白俄羅斯的同學試著想表達,卻沒有適當的語言可以貼切的表達想法。我們都一樣,當我也表達了這樣的感受,我們都可以理解對方一些,卻無法用合適的語言進行溝通。人們都在語言之外,試著找尋溝通的方法,如果語言像水一樣,透過滲透就能明白對方,那世界間的交流或許輕鬆了一些。 也許擁有共通語言的人們,要找尋彼此都能心領神會的語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語言文字透過懂它的人才誕生了意義。  我們相隔著語言的大海遙遙相望,以一種人類基本需求的同理心去揣測對方、理解對方,然而不免因著語言的隔閡,有種隔靴搔癢的無奈。剛來到布拉格時的天氣陰陰雨雨,撐著傘走到舊城廣場,鮮 少遊人,連馬車都停在一旁等待不知何時會來的遊客。天文鐘定時一遍又一遍的敲響,不分晴雨,也不在乎是否有洶湧的人潮駐足。這城市的美麗景點,遊人不需要懂得捷克語,也能很輕鬆的理解它的魅力。  離開圖書館時,戶外下起了大雨。接連幾天酷熱的天氣,整座城市像在火爐中被蒸熟似的。這場大雨把所有的烏雲聚攏到布拉格的天空,整座城市變得灰暗沉重,告別了同學,撐著小傘走進大雨中。 這場大雨淅瀝嘩啦的從天而降,滲入布拉格廣場的石磚縫中,降在胡斯雕像的頭頂上,打濕了整修中的泰恩教堂,也濕潤了忠實的天文鐘,當然這場大雨也未放過火藥塔,還有查理大橋上的雕像與藝術家。  我悠閒的走進舊城巷道中,看著路標看著招牌,看著店家的廣告看著紀念品上的文字,看著地圖上的標誌。學著簡單的捷克語單字,由拉丁字母加上一些附加符號所組成的斯拉夫語系語言,比如查理大橋是「Karluv most」,「most」在捷克語是「橋」的意思;布拉格寫作「Praha」;小王子則是「Maly princ」。就這樣一字一句的拼湊布拉格的形狀。  回到住處,搭乘古老拉鐵門式的中古電梯上樓,關上房門,脫掉被雨水泡濕的鞋襪,趕緊沖了個熱水澡,換下一身狼狽。透明的天窗可以看到雨水滴滴答答的敲打玻璃,推開一旁厚重的木窗,我在小閣樓裡看見樓下的火車站月台也在雨水中寂靜。我的布拉格小空間裡也是安靜無聲,打開了電視,陌生的捷克語也像窗外的布拉格雨一樣滴滴答答的落在我的小閣樓裡。

Read More

<中華副刊>屬於我的深夜食堂

 文、繪圖/張貴春  閱讀已經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讓我焦躁的心安定許多,以前的我老是借到看不下的書,隨著慢慢借書與還書的過程,我也建立起與書的默契。  那一天我又上圖書館借書,走上二樓的漫畫區順手取下一本《深夜食堂》,封面的顏色屬於暖色系,內框畫上一道菜色,我極喜愛看書本的設計,有時會左右我借與不借的心情,輕輕翻開內頁的畫風,漫畫的人物五官很精簡,眼睛小,鼻子短,就連嘴巴也是隨意幾筆帶過,我決定借回家好好仔細慢慢看。  隨著短短一章節一個小故事,外表嚴肅的老闆卻有著社工人的特質,老闆用溫暖的餐點撫慰人心,隨著每一章節我也漸漸喜愛作者筆下各種小人物,茶泡飯3姊妹,都會大齡女子,每次聚在一起就是各種茶泡飯,然後邊吃邊吐槽身邊人,典型刀子嘴豆腐心,還有一直在和減肥奮鬥的真由美,圓滾滾的討喜身材模樣,連吃相都覺得可愛,就像是書中所說的,最開胃的人情物語,陸續上菜,等你品嚐。  譯者極喜愛日本料理,一邊翻譯一邊照做老闆的拿手菜,而我也一邊看,一邊畫上我愛的小人物。

Read More

<中華副刊>飛行

詩、繪圖/朱名慧  又一次攤開天空飛行  伸長手臂向天觸及  你,那邊醒了吧  而我的夜正通往  一段不穩定的氣流  (刷刷刷……沙沙沙……)  「畫布上的城市  目前攝氏26度天氣晴朗」  有夢,緩緩下降  向莫內借一點日光  折返你的時區  打開藍天  以指腹堆疊雲海  計算風速,抱膝  空翻。好恰恰讓一個吻  降落在  你前額中央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林邊手記〉打銅街120號

1910年11月14日孫中山先生在此主持緊急會議 文、攝影/翁少非 走訪檳榔嶼打銅街120號,沉浸在這歷史場景良久,總想梳理自己的心靈。 檳榔嶼,馬來西亞第一大島,位於馬來亞半島西北側,最早被記載在明代《鄭和航海圖》裡,其檳城現為大馬第二大城市,華裔人口佔一半以上,是清末孫中山先生及中國同盟會、革命黨在東南亞的根據地。 老一輩華人之所以稱「檳榔嶼」,是這座小島種有許多檳榔樹。後來,馬來文改稱「Pulau Pinang」,音譯為「庇能、屏南」。1910年,在革命事業陷入低潮之際,孫中山先生轉赴檳榔嶼重整旗鼓,冀望奪取廣州當為革命首都,11月13日在此策畫第三次廣州起義,這次的會議因此被稱為「庇能會議」。 由於弟弟在霹靂州太平(Taiping)設廠,離檳榔嶼車程僅一個多小時,每來探親常到此一遊。有一年,到中路的「孫中山紀念館」參觀時,獲悉「庇能會議」後隔日,孫中山先生又在南洋同盟會總部(打銅街120號)召開「緊急會議」,就深深吸引我,隨即問路到這兒。 街名「打銅街」多麼遠久的生活樣貌,就像古井的水桶汲起懷古之情;而這場會議冠有「緊急」之稱,更激起我探究之緒。 「沒錯,當天就是在此商討:如何執行庇能會議的議決,廣州起義箭在弦上需要金援,希望能以檳城為起點,向全世界的華僑募集軍需。」華人導覽許先生說:「當時孫中山先生主持會議,發表動人的演說,言時聲淚俱下,同志都大為感動竭力捐款,當場就募得八千餘元。」 之後,隔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廣州起義,殉難的72位烈士(後考證共86人)葬於廣州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之役」。10月10日武昌起義,終於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結束長達兩千年的帝制政體。這場的緊急會議,可謂是革命成功的重要之鍊。 半瞇著眼睛,我凝聽導覽解說,不知不覺的幻化成光點,穿梭時空回到這一百多年前的時空,彷彿還看到孫中山先生站在會議桌前演說:「…惟念際此列強環伺,滿廷昏庸之秋,苟不及早圖之,將恐國亡無日,時機之急迫,大有朝不保夕之概…」 如此的悲憤沉痛、慷慨激昂,字字句句都撼人心弦。革命,要冒著生命危險,在檳榔嶼至少有八處是孫中山先生和支持者的活動場所,大都選擇隱密、進出不會引起注意,並且易於脫身之處。其中,打銅街,巷道狹窄曲折,周邊各種族混雜而居,沿路有好幾條小巷、秘密通道,可通往廟宇或回教堂院子。若遭搜捕,就容易避走脫困。 打銅街120號是其排屋之一,為土生華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族)謝裕生所有,後被貿易商林文耀購得,1909年檳城書報社和同盟會檳榔嶼分會遷入,1926年由莊忠水擁有,以家族商號「莊榮裕」在此營業。老屋年華老去,準備出售。莊忠水的外孫女邱思妮(大馬古蹟文史工作者)因其母曾住在此生活,這建築又富有歷史價值,遂說服母親於1993年買下,著手進行整修,悉心恢復原貌,並蒐集相關資料、圖片,成立「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開放供人參觀。 「每個世代各有不同的苦難,在國家內憂外患面臨存亡之時,孫中山先生奔走世界各地,激發與凝聚了海外華人愛鄉愛國之情。」熱情的許先生解說館中的歷史資料,不時流露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佩之情。得知我來自台灣,便和我親切交談。 在我的心目中,國父孫中山先生是集「有理想理念、能勇於倡導與積極實踐」於一身的革命家和建設家,不僅感佩他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貢獻,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念、「人類以互助為原則」的經濟思想,亦梳理了我混亂的心智,讓我得以用這樣的框架,在複雜的現實世界去安置身心。 沉浸在這歷史場景良久,再次梳理了心靈。人生旅途中,有幾個停泊過的地方,都讓自己有所滋長與慰藉。於是,如同記憶母校屏師校址「林森路一號」般,這檳榔嶼的「打銅街120號」,也烙印在我的心版。

Read More

殺手撿到槍 安心亞忙裝傻

新加坡導演梁志強與多名台灣藝人合作賀歲片「殺手撿到槍」,女主角安心亞(中)飾演一名總是洋溢著粉紅泡泡的傻大姐。 (滿滿額娛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導演梁志強,與台灣跨國合作賀歲片「殺手撿到槍」,攜手台灣藝人安心亞、是元介、林美秀與辛龍等人,融合台星兩地幽默,搶攻新年賀歲檔期。  曾以「小孩不笨」、「錢不夠用2」等片,在新加坡與台灣都受觀眾喜愛的導演梁志強,這次與台灣合作電影「殺手撿到槍」。故事講述2名殺手決定執行最後一個任務後便離開組織,卻因受到組織追殺,輾轉來到台中。在這裡,他們巧遇老友還有一名美麗的通緝犯,一群人在台灣開啟刺激的冒險。  電影公司今天釋出預告片,也公開卡司陣容,包括安心亞、是元介、納豆、林美秀、辛龍等人參與演出。電影中融入了台灣與新加坡兩地的笑料,希望打造最闔家觀賞的歡樂喜劇。  電影公司表示,女主角安心亞在預告中最吸睛,每次出場彷彿洋溢著粉紅泡泡,連在槍戰生死關頭中,她仍不忘指定要一把粉紅色的槍,傻大姐形象讓人莞爾。安心亞也自嘲,這個角色思路和常人完全在不同檔次。  是元介這次演出自己一直想挑戰的殺手,終於圓夢。在片中跟是元介搭檔的,是飾演天才駭客的納豆,納豆說,他在片中看起來拳腳普普,腦袋卻是一等一。  此外,林美秀及辛龍也飾演殺手檔,他們在預告中,還以「犀利哥」的流浪漢造型現身菜市場,在預告片段中也笑果十足。這部賀歲片中,還有新加坡演員陳芷尤及陳俊權演出,他們都曾與梁志強合作賀歲片,和導演的好默契,也將為電影加入更多歡笑。  「殺手撿到槍」將在2020年1月23日上映。

Read More

追熊蹤11年 麥覺明:黑熊來了

導演麥覺明跟隨學術研究團隊,耗時11年拍攝生態電影「黑熊來了」,南安小熊「妹仔」從照養到野放的過程也在片中呈現。(黑熊保育協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花蓮縣13日電  導演麥覺明跟隨學術研究團隊,深入山林11年,其中也包含花蓮南安小熊野放過程,集結成片長2小時的紀錄片「黑熊來了」,電影今天上映,麥覺明回到拍攝地花蓮參加首映。  麥覺明2008年跟隨屏東科技大學的黑熊研究學者黃美秀與研究團隊,深入台灣深山追蹤黑熊足跡,片中包含研究人員對黑熊的照養、捕捉繫放,麥覺明說,這是近年來台灣最完整的黑熊紀錄片。  麥覺明說,片中大部分場景在花蓮拍攝,受到花蓮林區管理處很多協助,拍攝過程中,布農族人幫忙搬運器材、糧食補給,帶著團隊找熊,當時就許下承諾,將來電影首映一定要辦在花蓮,電影主題曲也選用布農族語命名。  麥覺明說,影片中也記錄到許多難得畫面,包括在台中大雪山救傷牙痛熊,大家協力將黑熊搬到公路,以車子運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救治3週後,再送回棲地野放,是國內首次野生台灣黑熊救傷創舉。  麥覺明說,透過紀錄片拍攝,讓民眾了解台灣黑熊的生活習性、樣貌,打破黑熊不會爬山的迷思,也讓民眾了解牠們目前正面臨的生存、保育問題,反思棲地開發對黑熊們的影響。 儘管黑熊保育問題急迫,麥覺明仍肯定台灣保育現況。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枕在水池上的歐菲莉亞

熊本肥薩線列車 文、攝影/陳銘磻  終於來到九州,在風頭山見到坂本龍馬創建的日本第一間貿易社,也到熊本阿蘇火山、夏目漱石的故居,見過夏目喜歡的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畫作「枕在水池上的歐菲莉亞」,搭乘懷舊的肥薩線列車,傾慕情緒整個燃燒起來。  .歡迎來到哥拉巴公園  是誰說的,明治維新是以年輕人為中心的革命,這其中,注重大局,考慮他人覺得自己死了也無妨的人,感覺幕末那批年輕人,有一份完全不一樣的從容。  所以,每一時,每一歲,都經不起浪費,餘生從容,多和會讓你笑的人,出去走走,一起快樂!  被三個孩子要求和他們的母親,在哥拉巴公園擺出「帶妳去看流星」姿態拍照。殊不知背景洋房,正是幕末駐守日本的美國軍官平克頓與藝妓蝴蝶夫人住所。劇情說,平克頓是負心漢,攜伴美國妻子凱特回長崎,要求帶走兒子。知道真相後的蝴蝶夫人,願意交還兒子,卻以殉死作為對平克頓的控訴,持刀刺喉自盡。慘哉!幕末真武士!  蝴蝶夫人故居改建「哥拉巴公園」,是以蘇格蘭貿易商哥拉巴,在南山手山崗建造的宅邸為中心,把鄰近林哥、奧爾特等九棟木造洋樓遷移該處,取名「長崎明治村」。有稱,坂本龍馬常住洋人宅邸,在這裡跟商人交流貿易。  哥拉巴公園主建物,一八六三年落成,面朝長崎港,現存最古老木造西洋建築。一九三九年,龍馬同鄉岩崎彌太郎創辦的三菱船運買下;一九五七年,獻給長崎政府;一九六一年,列入國家文化財產。  瀏覽各式洋樓、《蝴蝶夫人》聲樂家三浦環雕像、喝龍馬咖啡、尋覓石板路「心」型石塊,走進暗中協助幕末志士,從事「大政奉還」活動的哥拉巴故居,見識明治維新發祥地,確切與幕末群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枕在水池上的歐菲莉亞 .拜啟龍馬,尋訪豪爽浪人  生命原本可以呈現的百般美好,常常是在等待中蹉跎,不想蹉跎的方法,便是出去走走。旅行不需要理由,坂本龍馬說:「旅行會教導我們世事」。是,旅行能忘卻惱人世事。  從長崎乘公車到伊良林區,舊名龜山的風頭公園,只為一睹龍馬雕像面向長崎港的丰姿、坐落山腰,龍馬創立的第一間貿易會社「龜山社中」。  車抵風頭山,眼前石碑銘刻「臺灣新竹成功獅子會」,格外驚喜。  沿路盛開各色紫陽花的山道,風和日麗,展望台高達四點八公尺的龍馬雕像,威風凜凜凝視長崎港,銅像下方,置有司馬遼太郎記事石碑。  司馬筆下的龍馬,明治政府成立,將功績全讓給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自己並未進入權力核心,即便如此,新政府成立未及一個月,在京都近江屋與中岡慎太郎商討政局時,突遭失去利益的寄生組織反撲、暗殺,當場斃命。僅只活躍政治十五年,卻是日本邁入現代化的轉捩點。  小說家形容:「日本歷史,龍馬是最具魅力的人物。」豪爽浪人,正是他的本色;只要這個人在,就能激發出感性的生命力。  風頭山遍布龍馬足跡,必訪商社龜山社中、龜山社中資料展示場、若宮稻荷神社,感受龍馬魅力。  隨紫陽花遍野的龍馬道漫步到市區,就在公會堂前巴士站,很快找著龍馬前往龜山社中必經的眼鏡橋。建造在中島川上的石砌舊橋,倒映水面,好似一副眼鏡;造型典雅的三大古橋,果然名不虛傳。 威風凜凜的龍馬雕像 .終於去到熊本夏目漱石故居  英文課,夏目漱石要學生翻譯「I love you」,大都譯成「我愛你」。夏目回:「日本人怎麼可能講這樣的話?」應該是「今晚月色真美啊!」文學的夏目,用月色隱約戀情。  離開松山中學,原本無意續任教職的夏目,去到熊本高中,反而費盡心力投身教學,一反過去對教育失望的態度。學生回憶,夏目老師在課堂對學生要求極嚴格,課前不做預習,企圖含糊蒙混的人,必遭嚴厲批評;提出過分簡單無聊問題的人,不可能獲得老師回應,只得靠自己勤查字典。  就算教學嚴厲,任職英語教師四年,他仍是學生口中親切的老師,只要態度認真,無論多糊塗的問題,都會耐心講解,並利用課外講授莎士比亞。  此外,講解俳句、協助籌措學費、安置生活,都成為學生津津樂道的往事。  搞什麼啊!一心嚮往、探索不見的內坪井町夏目舊宅,竟摸瞎走了好長一段路。抱持萬般興奮心情購票入場,那是一種迫不及待,意欲在最短時間裡攝下最多畫面的衝動,一種讓定境產生驚人力量的效應;可隨意攝影的故居,拍攝初版作品、住居房間,見到夏目喜歡的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畫作「枕在水池上的歐菲莉亞」,傾慕情緒整個燃燒起來。  最後,請託女兒拍幾張坐到夏目起居室、在留言簿簽名的照片,還買了夏目親手繪製的「漱石山房」稿紙,以為紀念。  天啊,多麼歡愉的旅程,終於去到夏目漱石在熊本的舊居,濡染一絲文學氣勢。  .搭纜車到阿蘇火山口  熊本除了熊本城、熊本熊,還有阿蘇火山、阿蘇神社。  夏目漱石在熊本第五中學教授英語的一八九九年秋,與學校同僚山川伸二郎相偕登阿蘇山,這是他住在熊本第二次外出旅行。第一次是前往小天溫泉前田家別邸,不久,寫下《草枕》;第二次便是偕同山川君,打算攀登阿蘇火山,不巧半路遇上暴風雨,中途折返,引發他在山王閣溫泉旅館寫下非人情世界的《二百十日》。  位於熊本縣東北的阿蘇山,屬阿蘇九重國立公園,整座山脈是阿蘇火山群通稱。五座火山,第二高的中嶽,至今仍頻繁出現火山運動,是座活火山,東西寬十八公里,南北長二十四公里,名列世界最大火山口。  為感受夏目與同僚依循人跡罕至的山徑入山,未料遭逢暴風雨,迷了路,無法登上山頂,最後敗興而歸的落寞心情;百年後,我和一群遊客從山下阿蘇纜車站搭乘纜車,順利抵達火山口,探勘模樣。中嶽火山口周圍被外輪山環繞,形成連綿高原,山岳景色壯麗,成為熱門登山點。  再來,為理解夏目登山前的敬天心意,特地到阿蘇神社參拜,我亦前往拜見阿蘇村民為祭祀開拓始祖、感念神明庇佑農事未遭火山摧毀,遂建立的阿蘇神社。  被歷史學者認為兩千多年前彌生時代末期建造的阿蘇神社,兩層造十二腳唐門式山門,列名日本三大樓門,供奉十二座神明,庭園植有一棵千年杉樹,稱「結婚的杉」,傳說,祭拜老杉將為婚姻帶來幸福。  .家庭是由相愛的人組成  早年忌諱家人同搭一部飛機的決絕心理,某年暑假終下抉擇,脫卸心防,如願以償聚齊九州,在女兒帶動下,一起搭乘肥薩線火車之旅,重拾失落的歡樂。  搭車賞景,是旅行目的。「九州橫斷特急」是為二○○四年通車的九州新幹線鹿兒島線南段,將原來行駛熊本至大分,熊本至別府之間的特急「阿蘇」、行駛熊本與人吉之間的特急「球磨川」,整合觀光路線。現今,「九州橫斷特急」從人吉站發車,這是熊本到鹿兒島,乘坐老火車,行經舊站的旅遊,通稱「肥薩線一周」。  沿途經過人吉、坂本、渡、大烟、矢岳、真幸、吉松、粟野、大隅橫川、霧島溫泉、嘉例川、隼人、鹿兒島、鹿兒島中央站,換乘不同年代列車、別具風情的舊式車廂,寬敞走道,復古的深褐色寫字桌、茶飲臺,還有閒坐很古意的座椅,以及「途中下車」讓遊客親歷明治、大正時代建造的車站,或跟車掌合照,的確靈活生動的鐵道之旅。  懷舊旅程,想起跟大多數人一樣,曾經歷淒冷的困頓,那種好似走到窮途末路的運命,足以讓人愚妄撞牆,甚至放棄活下去的念頭;所幸體悟到家庭是由相愛的人組成,所以很快把多憂慮的事端以不知不覺的心情沒入尋常。  如今,意興相投,喜愛旅行,專注眼前景象,安享全家人共乘一列火車,在新穎的舊式車廂,同歡同賞的樂趣,嘴角不覺抹上一絲微笑,拍照留影,然後朝下個可能充滿新奇的地景前行。

Read More

「老姑婆」和龍劭華飆戲……台詞記不住 吳秀珠自嘲老笨蛋

華視台語節目《老姑婆的古董老菜單》開拍滿月,在戲中吳秀珠和龍劭華飆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華視台語節目《老姑婆的古董老菜單》拍攝滿月,飾演老管家的龍劭華與飾演老姑婆的吳秀珠,都端出高標飆戲,讓吳秀珠直呼,台詞記不住,要變成「老笨蛋」啦。  《老姑婆的古董老菜單》開拍至今剛好滿月,華視總經理莊豐嘉、節目部經理趙大同、製作人王冠特地到場慰問探班,不僅攜帶了親求的霞海城隍廟月老平安符,祈求拍戲平安順遂,還準備了滿月油飯供劇組加菜,同時也寓意開拍滿一個月,一定能圓圓滿滿。  首度公開的拍攝片場,擺設都是貨真價實的老古董,動輒就是千萬的古董裝潢。製作人葉天倫說,這次講的是大稻埕的飲食文化,而且還穿插著魔幻劇情,需要觀眾們思考解迷,非常值得期待,唯一不變的是大稻埕的人情味。  龍劭華與吳秀珠在戲中有許多的對手戲,兩人血型都剛好AB型,對於拍戲上面都有一個共同要求,就是高標準。龍劭華大力稱讚吳秀珠很認真,會一直找他來對戲,而吳秀珠則笑說:「他跟我對戲很辛苦,那因為我是菜鳥很多地方做不到,他會開玩笑說:『唉呦!妳怎麼這麼笨!』,我說我不只是老姑婆,還是老笨蛋!」

Read More

前齣戲才增胖8公斤……侯彥西又為戲減重10公斤

客家電視戲劇「四分之3」12日舉辦首播記者會,演員侯彥西飾演因地震而跛腳的失意工程師,為戲急速減重10公斤,他坦言希望挑戰自己的極限。 (客家電視台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客家電視戲劇「四分之3」今天舉行首播記者會,演員侯彥西在戲中演出因地震而跛腳的角色,因角色身形瘦弱,他為了這齣戲,一個半月內減重10公斤,挑戰自己的極限。  客家電視跨年戲劇「四分之3」今天於原空總內的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辦首播記者會,演員侯彥西、特蕾沙、林鶴軒、吳承洋、黃湘婷、段可風都到場出席。  「四分之3」描述主角和宇(侯彥西飾),因九二一地震造成身體殘缺而從小自卑,加上母親(呂雪鳳飾)又極度保護,因此離開家鄉,希望能證明自己。  侯彥西在記者會上表示,之前才為前一部戲增胖8公斤,此次在「四分之3」中,又因為飾演這個跛腳的失意工程師,一個半月內急速減重10公斤。  侯彥西說,「為戲要增胖時,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是吃個不停,有食物就往嘴巴裡塞」;但接拍「四分之3」後,反而要急速減重,嚴禁澱粉類食物,油膩的食物還要另外過水,可是因為他希望挑戰自己的極限,將病態角色演繹的入木三分,故這些挑戰他都捱過來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