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Do Re Mi大賽

 台南市公誠國小6年甲班  ◎吳婕禎  一年一度的班級歌唱比賽又來了,全班既興奮又期待,為了要贏,我們都很努力的練習。  自選曲是「稻香」,我們把杯子、吉他和木箱鼓都加了進去。我是打杯子的其中一員,為了讓演出完美,只要下課,我們就會到音樂教室練習。  指定曲是英文歌「YMCA」,由於這首歌是英文歌,光是用念的就很難了,更何況是要用唱的,所以練起來比較辛苦。上音樂課和英文課時,老師都會教我們念和唱,在老師的協助之下,我們的YMCA練習狀況比想像中好,班上有兩個男同學自願當伴舞的,絞盡腦汁的編了一段舞,增加了不少「笑」果。  比賽當天,音樂老師說:「我希望你們把這場比賽視為一個表演,我很期待你們的表演。」比賽成績公布後,我們的心情瞬間跌落谷底,覺得辜負了音樂老師的期待。回到教室後,大家都一直在抱怨,為了不要只是單調的張口唱歌,又有舞蹈、吉他、木箱鼓、杯子舞的加持?為什麼我們還是輸了?  我一直告訴自己:比賽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只要努力過,必留下成長的痕跡。贏了,當然會更開心,但不能驕傲;輸了,也不用氣餒,下次繼續努力。從這次的比賽中,我看到了全班的努力,它凝聚了全班的向心力。忘掉昨天,大家一起加油來面對明天唷!

Read More

<中華副刊>接地氣

■蔡明裕  一般對剛從鄉下來到都會的人,都說他帶有一點「土氣」,不只是說他的表現純樸誠實,也說出了鄉下的人確有吸收到真正的土氣,也就是「地氣」。  以前住在鄉下,小孩子幾乎白天都赤著腳,就在土石路上或在田土上走著,那是可以直接吸收到土氣,老一輩的人確信地氣對人體是有幫助的。  土味在鄉下時常能聞到,尤其草土混在一起的味道,有時會感覺芬芳不已。我讀國小二年級時,還住在土壁厝的舊瓦屋裡,屋內都是凹凸不平的土面,睡覺時都是嗅著土味入夢。  在鄉下,去田裡大都赤著腳走,去鄰居找親朋好友,也多半是走路去,或騎腳踏車去,能達到身體運動的目的。在都市居住,大都在高樓大廈裡,離地面高,土氣當然無法吸收,上、下班騎機車或坐公車,土氣吸收不到,縱使星期假日去郊遊,也是坐車到目的地,雙腳著鞋,土氣吸收亦有限。  實質上的土氣對我們的身體有幫助,而精神上的「土氣」,也代表了此人為人處事的腳踏實地。近來很流行說「接地氣」,實實在在的接觸大地,確實是有益身心。

Read More

<中華副刊>轉彎之後

■子辰  白冷,位於台中市和平區,一個在炎炎夏季適合避暑的清涼聖地。  從市區前往,沿途經過大坑風景區、新社各式莊園等熱鬧景點,不過,我沒有駐足。不想在難得的假日還要遇見擁擠的人群,我一步步往更深的山裡頭走,邁向那清幽的懷抱。  但卻東拐西灣,途中停下來看導航好幾次,怎麼樣就是沒辦法到達原先預計的步道。  又是一個岔路,這次不再憑藉科技,我驅車拐進其中一個彎道。  剎那間,大甲溪的美景映入眼簾,眼前因山河景色而豁然開朗,不久前因到達不了目的地的陰霾心情瞬間一掃而空,彷彿不曾存在過。  停下車,飽覽壯闊的景色,溪中大片輕柔搖曳的芒草,與河畔獼猴輕巧跳躍的身影,構成一幅朝氣蓬勃的畫。  有時人生好似如此,有著宏大的目標,費盡千辛萬苦,做足各方準備想達成,卻總是不能如願,此時不妨轉個彎,不聽從他人意見、不照著大眾路線,停下來,靜一靜,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換一條路走,或許一直躊躇不前的事情,很快就能有所進展,海闊天空。

Read More

<中華副刊>經典粵菜在留家

■朱振藩  初讀陳夢因的《粵菜溯源錄》,內心欣喜異常,徹夜讀畢整本,一直蕩漾澎拜。於是發下宏願,蒐集所有著作,一一取而讀之。是以先後看完十冊《食經》、《鼎鼎雜碎》、《講食集》等,總算對於粵菜,有了一定了解。此時正值新婚,岳家為廣東人,落籍香港百年。如此屈指算來,已近三十年了。  好書當然要分享出去,當我在天津百花文藝社出版《美食家菜單》及《提味》這兩本書時,主編請我推薦飲食類的好書,陳老的這十幾本書,自然列為首選。此叢書付梓後,特地送給我一套,此對飲食的交流,有它一定的貢獻,且在此附記一筆。  不過,陳唯一的弟子,乃江獻珠女士。她的家世顯赫。祖父為江孔殷,出身末代進士,與譚延闔同科,二人皆精飲饌,與北京的譚篆青及成都的黃敬臨,並稱「民國四大食家」。由於江曾點過翰林,故有「江太史」的稱呼。其宅名「太史第」,擅燒些精典美味,如「太史戈渣」、「太史蛇羹」、「太史田雞」等,不但譽滿食林,且為「食在廣州」,增添不少光彩。  江獻珠女士著述頗豐,我亦廣為閱讀,如《我食我思》、《遊食四方》、《佳廚名食》、《造物妙締》(註:後二者與夫君陳天機合著)及《蘭齋萬事與南海十三郎》等。蓋「蘭齋」為江孔殷自有的農場,而「南海十三郎」則是其十三子江譽鏐,他精於詩詞,為粵劇大家,筆名「南海十三郎」,一生際遇非常,其平生的事蹟,曾被編為話劇,而拍成的電影,曾勇奪金馬獎。我常置這本書於案右,捧讀再三,對古粵菜的了解,自然更全面且深入,可謂獲益匪淺。  香港「留家廚房」的主人劉健威,本身即為食家,吃遍寰宇各地,結交各方名士,所撰飲食專欄,紅遍嶺南地區。其子劉晉亦攻飲饌,隨父訪食四方,曾撰《晉情料理》一書,並請我寫個序。有了這些因緣,遂有此一高人雅士共一桌,把酒言歡杯莫停的盛筵,主客為陳天機、江獻珠伉儷,陪席的有食家蔡瀾、名小說家蘇童及愚夫婦等,一共二十四人。這種酒佳菜精人對的場合,套句大才子王勃在〈新修滕王閣記〉的話,那就是「盛筵難再」了。  為使劉晉的手藝更上層樓,劉健威煞費苦心,特尋來陳夢因原著再由江獻珠撰譜的《古法粵菜新譜》一書,從中選了三道,分別是「太史戈渣」、「江南百花雞」和「三豉蒸斑腩」,讓他依式製作,並請江自美來港,指點其中得失。另,再添些店家的拿手菜,如「陳皮老鴨湯」、「柴爐花雕雞」及「蜜汁火方」(註:均得事先預定)等。組成此一絕妙好宴,環環相扣,互相表裡,精彩萬分。  能集二大家之長的江獻珠,善於演繹古菜,當今的飲食界,堪稱為第一人。雖然年事已高,超過了八十歲,陳天機亦如是。皆善啖且健談,神采照人依舊,充滿智者光輝。  在寒喧道故後,此宴終於展開。先上的三小碟,依序為「涼拌醉鮑魚」、「甜酸小黃瓜」及「太史戈渣」。醉鮑魚質脆而嫩,食味彈牙有餘甘;小黃瓜是個過口菜,目的在爽口提味。戈渣本名鍋炸,台灣則稱羔渣,現為宜蘭名產。而江孔殷愛食的「太史戈渣」,本用雞胇製作,他的姬妾甚多,藉以培元固本。晚年食方便素,此菜改用粟粉,加上高湯、蛋黃,炸好之後,色呈金黃,切菱形塊,入口即化,柔細非常,確為上品,此際佐以白葡萄酒,真是相得益彰。  接著的「香酥扣肉卷」,外皮細膩柔滑,內餡軟腴帶汁,徐徐嚥入喉舌,品其精緻古典,別有一番滋味。  續上的「陳皮老鴨湯」,滋味深得我心。陳皮用珍藏三十年的上貨,以整鴨煲過後,馨香醇正芬芳,凝結久久不散。湯汁馥郁清雋,飲罷適口充腸,感覺通體舒泰。鴨肉柔嫩細糜,似乎不勞尊齒,即能輕鬆落肚。杯觥交際之餘,精神為之一振,專待下道美味。  主人精心安排,讓愚夫婦緊挨著陳天機及江獻珠,坐在主位兩側,老先生談吐風趣,當「柴爐花雕雞」上桌,他便告訴我說:「此菜原為香港馬會的招牌菜,由大廚羅勁創製,除會員及家屬外,外人無從品嚐。馬會規定極嚴,廚師不得外燴。然而,這菜名氣太響,馬會的某理事,找他出去應景,事為馬會所悉,遂被辭退,最後落腳『陸羽茶室』,總算『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香江名撰。」我頻頻頷首,覺受益良多。而今澳門、台北等地,雖可吃到山寨版,但滋味遜色多了。「留家」製作此雞時,用上好花雕酒,精準掌握火候,皮爽脆肉細腴,洋蔥完全入味,湯汁尤其醇美,直接送入口中,濃醇芳鮮無雙,妙處難向君說。  而心儀甚久的「江南百花雞」,實為今夜宴會的最高潮。這款名饌是廣州四大酒家之一「文園」的招牌菜。名震中外,食客如織。當年的主廚,外號「妥當全」,燒菜用心嚴謹,完全不落俗套,故能出類拔萃。在製作此菜時,先揭去雞皮,只留下雞頭及兩翅,接著以鮮蝦仁、肥豬肉製成蝦膠,經過千錘百鍊,厚度可達一寸,鑲在整張雞皮下,拼成整隻雞形狀,再隔水蒸熟之,火候至關緊要。在切件時,頗重刀工,塊塊長方,排列齊整,形同全雞。待勾完玻璃芡,即撒白菊花瓣,才算大功告成。  此菜外觀黃明透亮,有如絕色美女,清新優雅脫俗;食味則皮脆而嫩,蝦膠腴潤不膩。它所以迥異凡常,一切皆歸於功夫,實已將廚諺:「食雞連皮,食豬擇肥。」的底蘊,發揮得淋漓盡致。  連續嚐完三道大菜,身心俱已飽和。需要調劑一下,才能再接再勵。此際推出「七十二度慢煮醉乳鴿」和「蝦籽扒牛筋普寧豆腐」二味,可謂正是時候。前者糟滷後再油炸,感覺皮酥肉活,味道綿延不盡,令人齒頰留香;後者則用古法,濃郁軟柔鮮香,同時不乏創意,能夠惹人饞涎,正好連飲數杯,氣氛熱絡,感覺挺好。  「三豉蒸斑腩」一上,無疑再掀高潮。此乃江獻珠傳世的經典菜之一,通常用壯碩的鮭魚頭,此番則用上好的大虎斑肚腩,以陳皮蓉、蒜蓉、麵豉醬(先行搗爛),再加入欖豉、生抽、油、檸檬汁拌勻,接著與魚塊包好,或烤或蒸,均無不可。上桌之前,需灑蔥花,趁熱快食。  這道菜看似粗獷,實則華樸並茂,為頂級家常菜,魚腩豐腴甘芳,豉味醇正和暢,特別對我胃口。陳天機亦喜歡,我們談得融洽,又浮了一大白。  在迎接「蜜汁火腿」前,先上「雲耳炒勝瓜」,清炒不加芡,食之頗爽脆,其目的在清除口內餘味。  今夜的「蜜汁火腿」,真的非同凡響。此菜台灣亦有,但不論工藝或滋味,一比較之下,猶如小巫見大巫。  店家不用金華火腿,而是用上貨的雲南宣威火腿。其妙在「一刀切開,清香撲鼻,色澤艷麗;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現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經繁複的工續處理後,但見火腿方整而大,氣勢磅礡,皮酥脂香,肉腴不膩,切片之後,以薄餅夾之,再搭配纍纍的蓮子而食,軟糯溫香,甘潤滑美,不亦快哉!  就在食畢「雪菜黃魚麵」及「紫米南瓜杏仁露」後,此筵終告尾聲,大家離情依依,陳天機留下他在美國的地址與電話,歡迎我們造訪,彼此再續食緣。  孰料世事無常,就在兩個月後,江女士告別人世,在台驚見惡耗後,去電數次,本想慰問,無人接聽,遂成永訣,心中感慨萬分。回想前塵往事,此席涎繞唇舌,故人餘音繞樑,美好印象深刻,今世永難忘懷。

Read More

<中華學園>軟木塞

 台南市崇明國中3年10班  ◎郭明杰  我的珍藏品,是一整個抽屜的葡萄酒軟木塞。什麼酒,什麼年份的都有,是大伯喝完酒後拿來給我收藏的。從義大利的紅酒至法國的香檳,干邑白蘭地至甜白酒的軟木塞也有。不論是1982年的拉菲紅酒,至2006年的黑桃香檳,其瓶都是我的收藏之一。我時常將抽屜打開來,拿起軟木塞,細細「品味」它的氣質。雖然已經微微乾掉了,不過還是有淡淡的香氣飄散著。「嗯… …這支酒的酒體很豐滿,單寧應該滿重的,口感略為厚重,不過仍是瓶好酒。」我常常這樣,透過吸收過好久精華的軟木塞,來推敲出這可能是什麼產地、什麼年份、或什麼品牌的酒,我想,軟木塞打開了我對瓶酒文化的視野。

Read More

台機器人動畫赴日混音 紅豬操刀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歷經12年,台灣首部原創機器人動畫「重甲機神:神降臨」11月8日正式上映,團隊遠赴吉卜力御用錄音室混音,由「紅豬」混音師住谷真親自操刀,更為電影增添幾許日本氣息。  由導演紀敦智、黃瀛洲共同執導,台灣首部原創機器人科幻動畫電影「重甲機神:神降臨」,以台灣為主舞台,跨領域融合時事、漫畫等元素,是台灣少見以「巨大機器人」為題材的電影。全片從無到有歷經12年製作,開創台灣動畫電影史新的里程碑。  「重甲機神:神降臨」遠赴日本的吉卜力御用錄音室「株式會社PANDASTUDIO.TV」混音製作。黃瀛洲表示,台日這段合作可說是因緣際會,當時錄音室正巧有空,願意讓我們「插隊」,沒想到旅程碰上颱風,「全日本停班停課,我們從踏進錄音室後就沒再出過門,累了就在一旁小歇,餓了只能叫外賣,整整5天幾乎是不眠不休地趕工。」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生肖俳句及趣事

■向明  按,十二生肖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卻無與人最親近的「貓」在列。據傳當初貓與鼠本為最要好的朋友。豈知當玉皇大帝公開徵求十二生肖為其護衛時,老鼠最先獲知此一信息,和鼠要好的貓當時因有事無法前往佔位置,乃託老鼠代它先佔,貓將隨後趕來。誰知老鼠匆忙趕去拔得頭籌,卻把貓的拜託忘得一乾二淨,其他十一個位置馬上被搶得精光。貓便自此缺席,成為一生最大遺憾,貓與鼠遂結成深仇,見鼠即捉來吃掉。下面寫了龍、馬.雞、牛四正牌生肖,最後補上貓的缺席憾事。  <龍>  該是在風浪中博鬥  雲端翻攪的龐然巨物  而今畏縮得連條蚯蚓都不如  <馬>  向前意志被一條韁繩勒住  揚蹄又不如馬達怒吼拉風  只好不停踏步渡此餘生  <公雞>  不鳴則己、一吼便催生出  一個火辣的太陽  富麗絕對不亞於詩三百篇  <牛>  一生耗在沉重的腳步上  反芻上、墾拓上,且  一丁一點含恨在人的舌尖上  <貓>  一生都不屑與偷巧的鼠輩為伍  因未能搶先排上玉皇護衛仙斑  十二生肖故無貓卻有老鼠當先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林邊手記>車購一份情    

■翁少非  前幾天,朋友傳來一段影片,說他喜歡,也常常看,每次看都笑開懷。這片子是遊覽車上的遊客用手機所錄,拍一位原住民姑娘推銷「曼波魚條」、「寒松菇酥」的過程。  這女孩原本說國語,應要求改講台語,不搭嘎的語調卻炒熱了氣氛。之後,說到「我們的頭目就是你們所說的『番王』」時,有人異議說應該叫「番頭」。她沒辯駁,回「不好意思,番頭這兩字我沒有『背到』」逗得大家爆笑出聲。 熱場後,介紹產品的優,接著,重頭戲的賣上場。果然,她能照顧客人的心:議價。「頭目說你們能夠殺價,但你們殺價都很恐怖,我自己殺,但只殺一次,因為人只能死一次。」又引發爆笑。這招厲害,掌握主動削價權,避免冗長的討價還價。而後以「買二送一,買四送三」來促銷:一盒賣250,三盒500,七盒1000。最低到五七折,自己砍價砍到見骨,讓客人有買到賺到之感。  影片到這兒結束,短短的四分鐘。行銷,一氣呵成的完成。雖不知道賣出去多少,不過從車廂內的歡樂聲推斷,買氣應該是不差的。  朋友認為我有帶團旅遊經驗,傳給我看,問我有何意見或感覺。  我回應:「若我在現場,多少會買幾盒。」  「你們是同業,所以會鼓勵我們買?」  「難免。」我正經的說:「但主要看推銷人的表現,這女孩銷售物品,也售出歡樂,讓人甘願掏錢交關,這是彼此的互惠。」  說實在,出門旅遊,最怕遇到被強迫要購物的情事,花錢又受氣,大大折扣了喜樂旅遊的目的。因此參加國內外的團旅,都要詳看行程,有無購物的安排,若有,心理要準備好,被帶到購物場時,對方一定會強力推銷的。 除了在賣場購物之外,還有在遊覽車上推銷的「車購」,有當地人上車推銷名產、伴手禮之類的,如這影片中的這位姑娘就是,也有地陪或全陪的導遊,利用行車時間推銷,以公司之名賣,或私下販售,其利潤的分配自然不同。  有詩諺「短短人生一照面,前世多少香火炎;十世修來同船渡,百世修來共枕眠。」  車購,不管是推銷者導遊,或是被推銷的客人,在漫漫的旅程中都同車,朝夕相處、命運與共,難道不也是一種來之不易的緣分?只是,推銷與購買間通常是緊張的關係,處理不好就會兩敗俱傷。好緣變惡緣,關係弄僵,盡失行旅之樂。  記憶深刻的,2008年我們組團北越雙龍灣、廣西德天瀑布、桂林山水十一日遊。越南的導遊范先生,在台灣居住過,還曾上節目介紹越南飲食,人不親土親,又有餐飲的專業,加之旅途中服務親切,於是他私下推銷的名產,我們都樂得捧場。反觀,從友誼關(鎮南關)入境廣西,來接待的導遊在拉車到南寧市的路上,還沒有建立親切與信賴關係,就急著推銷晚上的「足浴」,沒有人願意,導遊變臉,講笑話諷刺,一路臭臉相看。這兩者的旅遊境遇與氣氛,真是天堂與地獄之別呀!  我帶團出去都會先問導遊,有無安排車購,什麼產品、售價如何,為團員先把個關。若有,品質價格得宜,買氣如何就看導遊的行銷表現,我也樂觀其成。  曾經,有一個桂林的導遊服務熱誠,可惜車上賣的如桂花酒、阿跤棗、銀飾類的,大家都興致缺缺。那天在榕山湖公園遊園時,有書法家揮毫賣題名詩的扇子,一把新台幣二百多元,扇子的品質不錯,詩裡有自己的名字,有紀念性,CP質高。我率先買一把,團員們也紛紛為家人購買。嗯,這算是給好導遊一點回饋吧!  因為對我,車購,交換的不只是物品與金錢,還可以是同車遊的一份情。在旅途中,彼此若能分享喜樂、交流互惠,何嘗不是人生中一件難忘的回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平底芭蕾娃娃鞋

■張艾妮  平底芭蕾娃娃鞋一直是我的最愛,逛街,看展,一個人隨意走,舒適的芭蕾娃娃鞋,讓我意識到自己是個自由的女人而備感愉快。  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因腳膜炎必須穿很厚又很醜的軟墊鞋,一度讓我沮喪,擔憂再也無法穿百搭的芭蕾娃娃平底鞋了。  所幸,前陣子腳傷復原,又能一襲好衣衫,配上平底芭蕾娃娃鞋,精力充沛,享受一個人閒晃在街頭的自在感。  雙腳踏在地上的自在感,也意識著我的生命準備邁向另一個階段,舒適的芭蕾娃娃鞋此刻伴演的是背後推我的那把力量。  當然,若能減重成功,身輕如燕的身材,穿上夏戀針織衫配窄管長褲,耳垂上點綴著白珍珠耳環,再穿上一雙讓我邁開腳步昂首前行的平底芭蕾舞鞋,我堅信自己將展開的輕快又充滿活力的初老新人生會更添色彩。  雖然身輕如燕的身材,真是和自己隔著一段遙遠的距離!但女人天生愛美的追尋,讓已臨初老的我,還是每天黎明即起做身展操,拉筋拍打,肩痛背痛少臨身,一天散步兩小時,一周游泳二次,餐餐都是幸福感恩餐,心靈常省思,身心自在。  儘管減重不易,但至少維持不增,穿著芭蕾娃娃鞋踏出每一個腳步,都能身心愉悅,輕盈自在啊!

Read More

<中華副刊>胡不歸

 ■高寒  這塊有半個運動場大的園子,地點在寸土寸金的城裡。每經過這裡就惋惜園主為什麼沒有好好開發,任香蕉樹龍眼樹木瓜樹四散長著。這些果樹都生長好多年了。這少數的果樹外就是不知名的綠色藤蔓到處衍生攀纏。龍眼香蕉果樹被纏繞,無力生長,要死不活,勉強喘息。  只有兩人高的木瓜樹,幹瘦節小,葉片稀疏,淺綠中帶黃,倒纏不上它,一年四季準時長出花苞,長在下截的先開花結果,每次總有七八粒,下大上小,母帶子般成串倒掛在樹幹高處。一陣子,瓜熟了,由綠轉紅,最下面的先紅,上面的還青。看著瓜熟了,我自高興。我喜歡吃木瓜,猜想園主會現身來摘吧。我真想知道園主是個怎樣的人。擁有這塊地的人,應該是有錢人呀。  有個早晨,我發現那幾顆熟的木瓜只剩皮掛著,有被吃一半剩一半的,我問出這園子只要熟了的可吃的都是鳥蛇老鼠的食物。既然園主沒有來,一次又一次熟了又消失的木瓜就像野果自生自滅,其他果子的命運也一樣,不受園主關注,顯然這塊地是長久被放棄的狀態。  今年春天過後,有一天我發現園子換了面,所有的草木用推土機推個精光,雜亂也運走了,眼下是一塊方正讓人喜愛的土地,地也翻了,就為了給好陽光消毒了一番。我開心園主動了心,這塊地要善盡其用了。  五月的一個早上,經過這裡,有人影。一個戴小斗笠的男人,肩上掛著毛巾,無袖運動衣,長的運動褲,手握鋤頭一下一下鬆土,看露出遮蔽外的手臂,皮白肉多,不像專業的農夫。在一旁看這男人久久,我跨過一短徑,做不速之客,自我介紹。放下鋤頭轉過身來的男子一張像老待在辦公室的,他和氣地和我寒暄,白皙的臉,他說,「這塊地是祖先留下的,半年前從一家做了半輩子的公司退休,決定回來開墾它。」問為什麼退休呢?他收起和氣臉色,說時代不同了,頭家就是皇帝,老闆的決定只有聽從,不分是非,以我的個性遲早會被拔掉位子調工作,幾番思考,決心離開這奉獻了半輩子青春的地方。我想起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田園荒蕪胡不歸。那位先生反問我;「老兄,你也是讀書人吧,我不想讓人說讀了一輩子的書讀到哪裡去了。」我聽他的每一句話,他的心一如我心呀。我說:「地準備種什麼呀?」  「酪梨,好管理,有豐富的營養,市場供不應求。」  「真好,酪梨攪拌牛奶,我天天喝吶,以後我可以在你這裡買到最新鮮的了。」我高興地說。  「我先謝了,很高興認識您這位朋友,以後再來聊吧。」他轉身拿起了鋤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