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主權快速流失,中華民國真的快樂嗎?

 昨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八歲生日,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同形式的歡慶活動,其中仍以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辦的中樞慶祝國慶大會最受矚目。蔡總統在典禮中發表的談話,雖然強調台灣的韌性、蔡政府的「政績」,但難以看到為中華民國祝賀的喜悅之情。坦白說,蔡政府執政將近三年半,中華民國主權快速流失。中華民國,您真的快樂嗎?  中華民國到底在蔡英文心中是什麼地位?雖然蔡總統在就職時表示她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要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關係;但是,她在就職之後僅一個多月出訪巴拿馬時,就在巴拿馬運河留言簿上以英文寫下「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這到底表示她是台灣總統呢?還是中華民國總統呢?  蔡英文的此次留言引發諸多爭議,但她返台之後不久的七月中旬,民進黨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面對黨代表提出「撤廢中華民國」提案,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裁示研議。試問,如果民進黨的研議結果真的是要撤廢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豈不也應撤廢?她應該要當場拒斥此一主張呀!  之後,她在發表就職演說之後不到半年的國慶大會上,就再三稱呼中華民國為「這個國家」,對照起她在巴拿馬的留言,她口中的「這個國家」到底是哪個國家?更讓人一頭霧水。更何況,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包括她在內的中華民國政府官員,理應稱呼對岸為大陸或大陸當局,但只見她和蔡政府官員們口口聲聲地稱呼對岸為「中國」,這還算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嗎?  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是陳年往事,毋須一再重提;但是,之後蔡英文有改變嗎?以她自己經常掛在嘴邊的「捍衛主權」而言,三年半來中華民國丟失了七個邦交國,導致中華民國對外主權快速流失,她的唯一解方竟然只是抨擊大陸打壓台灣!在歷任總統努力以及國際環境劇變之下,近年來美國越加重視台灣,蔡政府更是極力表現親美,但三年半來美國幫中華民國保住邦交國了嗎?  日本是另一個蔡政府極力表現親善的國家,但三年半來日本一步步進逼台灣漁民權益,甚至今年三月蘇澳籍漁船「東半球二十八號」還遭到日方無理取締,但面對台灣漁民一再反彈,蔡政府卻無法向日本據理力爭,這是保護中華民國主權嗎?日本人來台灣腳踢慰安婦銅像,蔡政府的駐日代表謝長廷對這種傷害台灣人民感情的事情還槍口對內,這是捍衛台灣利益嗎?  再看,蔡英文和民進黨經常以「偷換概念」的方式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例如,今年民進黨黨慶通過《「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在前言就指出「台灣作為主權國家」,這種陳述就是「偷換概念」。蔡總統在今年國慶談話中指出,「中華民國台灣」是社會最大共識;但是,她為何不說「中華民國是台灣社會最大共識」?須知,中華民國領土包括台灣,但中華民國並非只有台灣呀!到底,在蔡英文心中她屬於「台灣」這個「主權國家」?還是中華民國?  蔡英文應該如何確實表現出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第一步就應該回歸她在就職演說中所說的,一言一行都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規範處理。畢竟,這是她對在台灣的所有中華民國國民的莊嚴承諾,自毀承諾就是傷害中華民國!  在今年國慶前一天,蘇格蘭法院宣判不會將在台灣撞死送報生的英國男子林克穎引渡台灣受審。面對這個結果,中華民國能快樂嗎?

Read More

王淨任高雄影展大使 讚港都熱情

 中央社/高雄10日電  受邀擔任2019高雄電影節影展大使的國片「返校」女主角王淨今天在高雄市受訪時大讚港都人情味,也提到常在高雄早餐店或夜市被大家熱情地叫美女,讓她很開心。  王淨下午在高雄接受媒體聯訪,談到拍攝的國片「痴情男子漢」、「鬥魚」和「返校」中都有在高雄拍攝的場景,覺得自己就像「高雄女兒」。  她說,很喜歡高雄氛圍與人情,「高雄人感覺特別親近」。之前在高雄拍片時,常去飯店附近的早餐店,老闆娘總熱情地叫她美女,還有走在夜市,大家也都叫她美女,讓她覺得很開心;高雄食物也很美味,她喜歡甜食,剛好南部飲食口味偏甜,很合她的胃口。  媒體問王淨,是否覺得自己現在是年輕人偶像;王淨說,不覺得,但擔任影展大使確實是很光榮的任務。

Read More

<中華副刊>茶想曲

 ■朱慶賢  日前,應邀出席一場茶藝盛會,一到會場,但見日式茶几整齊擺置,桌上琳瑯滿目,舉凡華麗桌巾、桌飾、各式精緻器皿,一應俱全,直叫人目不暇接;會場沉香遶繞,梵聲樂悠揚,彷彿置身人間仙境,隨著茶藝師入席端坐、輕啟蓮指,不慍不火的操持著茶藝,頓時滿室生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自幼即對茶香不陌生,在那五、六0年代的農業偏鄉,家中平日皆以決明子沖泡開水充當茶飲,只因其田埂田邊,黃花綠葉,遍野欉生,可謂天然賞賜,且沖泡之湯水如同咖啡般色澤,故鄉人稱之為「假咖啡」,鄰坊奉茶,皆以此為之。然若遇貴客來訪,母親則必起鍋弄灶,剎費周章地「煮茶」,且小心翼翼從櫥櫃中取出珍藏茶葉,待水滾下注,起鍋前,且不忘撒下大把紅糖,甜滋滋的一大壺,類似今日手搖杯紅茶,於物質極度匱乏、茶葉彌足珍貴之年代,往往客人前腳一走,家中眾小便蜂湧而上,舔味再三。  初中負笈在外,尚不興流行咖啡,為對抗k書瞌睡蟲,唯有茶葉一味。每回返家,總不忘於庄內「柑仔店」隨手帶上一包「農林牌」茶葉(按:當時鄉內未有專售茶坊),猶記得每包售價新臺幣5元,採鋼杯沖泡,絕無時下砂壺之繁瑣,味道極為苦澀,同儕間視為「足夠力」之提神飲品,伴隨著無數燈下苦讀。另假日偶爾返抵故鄉玉井糖廠冰店,一杯紅茶、一手雪糕冰棒的奢華記憶,迄仍深烙心頭。  及至大學,鄰近校旁之龍山寺前茶攤,往往是假日流漣、養神沉思之最愛,不同的是,沏泡器具換為印有深厚茶垢之砂壺,色澤斑駁,古樸有趣,彷彿訴說著年代風華;另供應之茶點有滷角豆干、花生米及蜜餞等,配上甘醇之茶湯,才真正體會兩頰生津、口齒回甘之茶飲妙用,絕非昔日苦澀茶味所能比擬,每回前往,自覺憑添不少氣質,著實可笑。  婚後,內人屘叔於高雄經營茶行,初次拜訪,窺見茶藝之堂奧,舉凡文山包種、高山烏龍、大陸普洱…;產地鹿谷、梨山、松柏嶺、阿里山…等,令人眼花撩亂;擺設之茶具,宜興紫砂、鶯歌陶壺…,一應俱全,所泡之茶水尚取自高雄大津山泉,當年心中存著一股疑慮─不就是水,真有差別嗎?但見屘叔講得頭頭是道,我也就半信半疑。而印象最深者,為先前所接觸者多屬全發酵之「熟茶」,初嚐高山「生茶」,色澤青雅、氣味輕淡,杯中聞香,妙不待言,可謂喝茶晉級之初體驗,然未能忘懷的則是滿桌精緻茶點,倒也養成筆者日後飲茶必備多樣茶點之習性。  步入職場後,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兩岸開放,及各式茶藝館、茶道興起,臺灣喝茶文化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一斤茶葉上輒幾千、上萬元,精緻茶具售價不菲,足見臺灣之經濟軟實力,然最令回味,還是昔時持用鋼杯沏泡之苦茶濃湯,混雜著些許的年少輕狂。

Read More

<社論>蔡政府不該為勝選而操弄兩岸對抗

 與過往的總統大選一樣,此次選戰最熱門焦點不外乎藍綠政黨的兩岸政策,其中除了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持續搶占版面,「仇中VS.和陸」更是讓兩黨火熱交鋒的話題。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研討會上,批評蔡英文總統不接受「九二共識」,使得兩岸走向冷對抗,還操弄人民的恐懼感,導致社會充斥不安氣氛,「芒果乾」(亡國感)成了網路流行語。蔡英文則不甘示弱地回擊,表示馬對時空環境轉換可能還停留在很久前,如果有亡國感,「相信當初種芒果的很可能就是他」。  前後兩位國家領導人的針鋒相對,不禁讓國人想知道,究竟誰對誰錯?馬英九認為,蔡英文上任後,台海兩岸持續惡化,已影響到我國對外關係,邦交國連連出走等於折損主權,才使得社會瀰漫著悲觀氛圍。蔡則反批馬過去對中國大陸的退讓,才是台灣丟掉主權的原因,她不挑釁但堅持主權的作法,讓越多民主國家表達對台灣的支持,故她不是始作俑者。  問題在於,蔡英文已經執政三年多了,現在為了爭取連任,所以將所有問題都推給前朝,還惡意將中共的「一國兩制」與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立場劃上等號,目的就是希望轉移國人對其執政能力的不滿。更何況她上次競選總統時,還公開承諾會延續馬政府的所有兩岸政策成績單,包括已簽署的二十三項協議及ECFA。蔡英文今天質疑馬,說辭豈不前後矛盾?還是不自覺地自曝了謊言?  事實上,蔡英文只是在耗損馬時代的兩岸和平紅利,從未創造任何有利於兩岸和平穩定的條件,遑論提升台灣在兩岸互動的主導與話語權?倘若馬英九真的向中共低頭讓步,我國怎有機會接連參加國際組織活動、還順勢將免簽國家推高到一百六十九國呢?反觀蔡英文,她初上任就願意在「一中原則」下,派新任衛福部長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試問這又是基於什麼國家利益考量的決定?  蔡英文自稱「採取不挑釁但堅持主權立場」,根本就是為她就任後的兩岸僵局自圓其說,因為中共早將蔡政府定位為台獨而切斷溝通管道,不與蔡政府有任何官方接觸!換言之,蔡英文所說的「捍衛主權」,其結果卻是兩岸互信倒退,兩岸當局動輒惡言相向。  然而,再多的擦脂抹粉都無法掩飾其兩岸政策失敗的真相,歷次民調對蔡政府處理兩岸事務的不滿意度節節攀升就是證明。七個邦交國拋棄中華民國、轉而承認中共當局,難道不是主權流失?執政黨將香港與台灣相提並論,難道不是自我矮化、愚昧無知的行為?縱使反送中抗爭浪潮對蔡英文的連任之路有利,卻改變不了她無心且無能化解兩岸心結與歧見的事實。  台北市長柯文哲酸「台灣跟大陸關係是目前三十年來最爛」,蔡總統則回應「兩岸關係沒有好壞問題,只有國家利益問題」。蔡英文不敢說的真相是,當前兩岸僵局對台灣絕對不利,兩岸敵意升高也對台海和平安全沒有好處,但這些反而有助於她的連任,因為炒作「反陸」及「親共賣台」都已扭轉她原先低迷選情。  馬英九當年「親美、友日、和陸」的平衡政策,深獲國際社會肯定與支持,還被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柯林頓公開稱讚「台灣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經貿及安全伙伴」。當前台美合作互動緊密是事實,但仍不足以抵銷台灣在台海關係的嚴重失分。長此以往,恐怕只會加深國人的「芒果乾」,對兩岸良性互動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

Read More

作驥新片移山倒海 玩特效

 中央社/台北9日電  導演張作驥新片「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入圍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片商透露,此片最大的視覺特效,在於張作驥天衣無縫地把九份海景搬到台北市蟾蜍山上的老宅外。  此片是張作驥第9部劇情電影,不但獲選擔任第56屆台北金馬國際影展開幕片,更入圍最佳導演、女主角、男配角與視覺特效4個獎項。  劇情旨在探討家庭、生命與記憶,透過一個年邁失智上校的家庭,探討「如果沒有回憶,這輩子還算不算數」。主角一家人住在海邊山城的老社區中,周遭鄰居早因配合都市更新而搬走多年,只剩他們固守家園。  電影公司今天發布新聞稿,「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的主場景,其實位於台北市公館的蟾蜍山,但窗外的風景,卻是從九份山城遠眺出去的外海。  電影公司表示,主場景是一棟蟾蜍山上的眷村廢棄老宅,張作驥多年前便對它的造型印象深刻,這次新片計劃於此取景,卻一度因與地主協商不順利而打算放棄,卻因為遍尋不著更好的地點,只能高價租下已宛如廢墟的空屋。  曾是導演侯孝賢「戀戀風塵」副導演的張作驥還靈機一動,決定動用特效造景,將最愛的九份外海景緻,「移山倒海」搬進到老宅窗外。  因而,片中主角的女兒出獄返家、從窗外望出去,便能從周邊一片殘垣斷壁中,望見碧海藍天,這個畫面也暗示著人世間的滄海桑田。  此外,電影公司透露,片中有一場小火雞破蛋而出的畫面,其實也是特效的魔法。劇情中,孫子為了學校自然課作業,在家裡孵火雞蛋,但原來在劇本中,小火雞並沒有順利孵生。  不過張作驥完成初剪後,希望讓劇情更正面,便想盡辦法讓小火雞「起死回生」。於是劇組補拍火雞出生的畫面,再用特效將其融入原先拍攝的畫面中。電影公司還指出,片中炎炎夏日不時飛舞的蜻蜓,其實也都是此片的「最佳視覺效果」。

Read More

<社論>兩岸關係糟不糟?民眾心中最有感!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兩岸關係是三十年來最糟糕;此一說法立刻引來行政院長蘇貞昌反唇相稽,指現在一年間兩岸都是百萬人往來,「數字就可以打臉」柯文哲。蘇貞昌與柯文哲針對兩岸關係唇槍舌劍,雙方各有啦啦隊;但兩岸關係到底糟不糟,台灣民眾心中最有感,而且某些層面也的確是「數字就可以打臉」!  兩岸關係糟不糟糕?這個問題的答案除了可引據客觀數據說明、解釋之外,還牽涉主觀的認知,其中包括兩岸當局與官員的主觀認知。以主觀認知而言,何謂好?何謂壞?往往沒有標準答案,而是由行為者或觀察者自行說明、解釋。  例如,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於二00二年八月三日提出「一邊一國論」,此一說法完全違背他於二000年五二0就職典禮上所說的「四不一沒有」,因而導致台灣在野黨群起抨擊、台股重挫;大陸當局也強烈反彈,直指陳水扁暴露了頑固堅持台獨的真面目,是公然挑釁;美國方面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獨。  但是,二00二年八月五日,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卻強調,「政府大陸政策的主軸迄今沒有改變」,「政府追求建構穩定、有建設性的兩岸互動關係未變」。蔡英文的此一說法當然與許多人的主觀認知差距甚遠,但蔡英文不但相信,還試圖以此說服他人。此一案例可以說明,或許由於主觀認知使然,導致蘇貞昌和柯文哲兩人眼中的兩岸關係是好是壞竟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再例如,蔡英文在她的總統就職演說中說,「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以客觀數據觀察,馬英九八年總統任內,兩岸舉行過一次領導人會談、兩岸兩會密集協商並簽署了二十三項協議;但是,蔡總統就任至今三年多,兩岸兩會協商次數掛零。  時間再往前推,兩岸關係自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之後進入新的階段,至今三十二年,這三十二年來李登輝執政時有辜汪會談、辜汪會晤,陳水扁執政時兩岸也還進行過包機協商。從數據來看,蔡總統維持不了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機制,應足以顯示兩岸關係是三十年來最糟,但蘇貞昌卻認為並不糟,或許這也是主觀認知使然。  再以蘇貞昌所說的兩岸交流人數來看,內政部移民署的數據顯示,二0一五年大陸人士來台觀光達三百三十三萬多人次,去年僅為一百九十一萬多人次,兩者差距頗為巨大。當然,去年也還達到蘇貞昌所說的百萬人,但相較於過去,難道不糟嗎?  如果以軍事層面觀察,李登輝時期大陸曾對台灣飛彈試射,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大陸都持續對台武嚇,但馬英九執政時期大陸對台改以和平發展為基調。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後,二0一六年十二月大陸解放軍首度「繞島巡航」,至今「繞島巡航」幾已成為常態,試問,這樣的兩岸關係糟不糟?  或許,主觀認知不同會造成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數據產生不同的解讀,也因此造成不同的人對兩岸關係是好是壞有不同的說明或解釋,但民眾接受誰的說明或解釋,心中自有一把尺。同時,令人不解的是,柯文哲說的是「兩岸關係是三十年來最糟糕」,但蘇貞昌在回應時卻指蔣經國總統時代兩岸還是「三不」,試圖以此證明目前兩岸關係不是「三十年」來最糟糕;但蔣經國總統去世已逾三十一年,莫非蘇貞昌的一年不只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才會把蔣經國總統去世算在三十年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吞棗

 ■李亭儀  待蛙聲呱呱籠罩黑夜,  月亮也悄悄地睡了。  摸黑端著,  一大盤的棗子。  仔細腳下的細微聲響,  躡手躡腳地走到木桌旁,  點亮桌前立起的一盞小燈。  在黃澄澄下端詳著滿盤的棗子,  「一定要趕緊吃完才行。」  一顆一顆,囫圇吞下。  挨著肚子抱著頭,  對著空無一物的盤子直直喘氣。  待鳥聲啾啾招呼早晨,  太陽也熱情地衝著我笑。  望著眼前空白的試卷,  腹部一陣絞痛直衝腦門。  想起昨夜吞下的棗子,  喉頭一甜,  紅棗汁染得卷子一片滿江紅。  註:「囫圇吞棗」的棗子品    種為紅棗,紅棗列為脾    胃經,對脾胃有益。

Read More

高盟傑涉販毒 延押獲准

 中央社/台中8日電  曾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新人獎與金鐘獎的藝人高盟傑,今年8月間涉販毒遭警查獲,台中地檢署檢察官訊後依毒品罪聲請羈押獲准,10月初羈押期滿聲請延押也獲准,全案偵辦中。  台中地檢署今天表示,高盟傑今年8月1日在台中涉嫌販賣一級毒品海洛因、二級毒品安非他命遭警方查獲,檢方複訊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10月1日向法院聲請延長羈押也獲准。  高盟傑在民國107年9月間,就因施用安非他命被警方查獲,經新北地檢署偵辦後處以緩起訴,並命高盟傑至醫療院所勒戒,但高盟傑在緩起訴期間,今年5月又在台中市潭子區遭查獲於車上吸毒,被台中地院判處3個月徒刑,這次又因販毒再被抓。  高盟傑因父親經營經紀公司,從小就在電視圈成長,2002年曾演出電影「美麗時光」,入圍第39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與最佳新人獎,並在2010年演出電影「當愛來的時候」,入圍第4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另外,也多次演出迷你劇集入圍金鐘獎。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魚露與蠔油>夾縫中的南亞裔

 ■張蘊之  香港的南亞裔移民來得很早,除了自古就在亞洲航線上往來的印度海商,最主要還是隨著港英政府調度東遷的軍警系統公務員。故事要從日不落國的時代說起,當時英國從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包括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徵調了許多軍警,到緬甸、新加坡、香港、威海衛等遠東殖民地,協助殖民政府管控當地居民,這是南亞裔人士「被移民」落腳遠東的開端。  我住在九龍公園旁,九龍公園在港英時期是軍營,也是南亞裔軍人的聚集地,為了服務信奉伊斯蘭教的南亞裔軍人與眷屬,香港最大的清真寺就坐落於此。圍繞著南亞裔居民開展的各種經貿活動也深入附近的大街小巷,尤其是上海街與廟街,金飾、食材、服裝、宗教禮器、餐廳與小吃、理髮店,各種在印度次大陸的生活所需,在這一帶都找得到。  每到晚上九點多左右,我家樓下的店鋪落閘後,店門前就會聚集一群南亞裔的年輕男子,隨著夜色越深,人數也越多。我曾以為他們是聚在一起喝酒、吸毒、鬧事,依照過去在台灣的經驗,女性在路上看到群聚的年輕男子,最好趕快避開,以免被騷擾。  然而,這群人不喝酒(地上的飲料罐常是紅牛或礦泉水),只是抽很多菸。他們每天晚上會笑鬧到凌晨三點多,也不是太吵,沒見過有居民去投訴(也可能是不想起衝突)。大半年過去,他們從未騷擾每日加班夜歸的我。  從十九世紀末至今,許多南亞裔人士都已在香港生活了三、四代,但他們的母文化卻長期被主流社會無視,加上一波波透過難民庇護管道湧入的新移民,由於制度和其他複雜的原因,只能遊走於非法與合法之間的灰色地帶,在夾縫中求生存,導致主流社會將南亞裔與「犯罪份子」畫上等號。  為了破除隔膜與偏見,香港的社區組織曾開辦過幾次「認識南亞裔」的導賞團。跟著導賞團,我們深入南亞裔人士在九龍的生活空間:印度教的神廟設於舊唐樓內的一處小單位,藏傳佛教的佛寺設在美甲店的樓上;距離我家約十分鐘的路程,就有一家MoMo(類似炸餃子的尼泊爾小吃)的名店。而上海街則是髮廊林立,南亞裔人士極重視儀容,常常要修剪頭髮,這裡的髮廊男女分治,價格廉宜,也很歡迎非南亞裔人士捧場。總的來說,南亞裔人士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因為社會資源很少,要在寸土寸金的的香港生存下來,非常不容易。而我家樓下的那群男孩,由於香港室內禁菸,公園也禁菸,要找一個場所可以一面抽菸一面聊天唱歌(又不用付場地費),便選了這個據點,因為隔壁有小七,買菸買飲料都方便。  最近因為社會運動的緣故,在記者會上以一句「講人話啊唔該你」逼問政府官員、知名度爆升的記者利君雅,就是巴基斯坦裔人士。許多報導都強調利君雅的廣東話講得多好、中文程度A級,是南亞裔表率云云,但我不禁疑惑:如果不與主流社會同化,並依循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取得成就,是否就不優秀了呢?要先讓多數人認同,才能爭取對少數族裔的認可,這一點,我始終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Read More

<中華副刊><漫走老厝邊>飛飛

 ■郭漢辰  「飛飛」躺在老屋的門廊前,暖洋洋地曬著太陽,她還伸長柔軟的身軀,大搖大擺做著瑜珈。  她看見我來,照例起身就走。  我祈求著:「不要走」。  她完全不理踩,很率性很自由地跳離原地。  我離開之後,她又會回來。  這一條巷子原本就是她的,我們只是一群匆忙的過客,她看不上眼。  「飛飛」是一隻貓。  她更是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在這個天地裡,她獨來獨往,不為任何人表演,不會為了生存卑躬屈膝。  所以,她不喜歡任何人打擾。  她後來找到大門上的一個小平台,沒有人爬得到那個地方,只有她能與陽光最早打招呼。  有次,一群學生們看到在高處的「飛飛」,興奮地叫著。她對少女們的尖叫聲完全不動心,依然睡在自己的夢境裡,偶爾睜惺忪的雙眼,面對眾人的熱情。  然後,她繼續走入那團混沌之中。  我想,「飛飛」是不是還懷念她的前世?  她前世應該也是個少女,在老巷子裡跳來躍去,到處都有她和花樹玩耍的記憶。她還喜歡與夥伴們把老屋消防沙坑裡的沙子挖光,成為她們的祕密基地。她偷拿媽媽預備做衣裳的花布,從外面把坑裡蓋了起來,然後自己躲了進去,看著外面照映進來的陽光,與它玩起遊戲來。  瘦瘦的「飛飛」,常常沿著房子後面的圍牆走了起來,圍牆薄薄弱弱好像快要塌倒了,她卻張開雙手如同走一條鋼索,在上面行走著,那時她就曾幻想自己要是一隻貓有多好。  直到意外發生的那一天。她住的老屋熊熊烈烈燒了起來,原本救災人員想要把消防沙坑裡的沙拿來救火,卻發現沙子早已被淘空。  「飛飛」葬身在大火裡。  那晚,有人看見一隻貓的身影,從火光裡躍跳出來。  這是我想像貓少女的故事。  不曉得這樣的情節,「飛飛」喜不喜歡?  不過,每個人都有不同角度看這個世界。  比方「飛飛」這個名字就有不少說法。隔壁鄰居說,由於這隻貓身上五顏六色,因此最早住在這裡的人叫她「花花」,但為了讓生意更好,有些店家特別叫她「發發」,希望能遇貓則發。  我還是喜歡「飛飛」這個名字。  看著她飛躍在屋簷之間,穿走在圍牆之上,她的週邊有一大片澄藍的天空,以及大樹簇擁的綠意。  我相信她正追求生命裡永恆的自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