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同學之間的熱門話題

 台南市崇明國中3年11班 ◎楊佳樺  「欸,你們知道台北的學校可以穿便服嗎?」「真的假的!好好喔!」「不知道什麼時候台南才可以?」「教育部部長在搞什麼啦!」那節下課,同學之間瘋狂的討論著「便服」這個話題。  過了一個禮拜,這個話題持續延燒,但我也沒有去追查是真是假,而且聽說台南九月開始也可以穿便服了。不過看看一年級,制服仍賣到缺貨,我不禁想:到底搞什麼鬼?之前曾聽我姊說他們學校的一年級,居然為了爭取穿便服的權利,罷課、抗議。聽完我只覺得他們真的很無聊,只是一件衣服,只不過三年,真的需要如此在意嗎?  其實,一開始聽到「穿便服」這件事,我是看得很淡的,想說那我就買很多件一樣的衣服,或是去訂做禮拜一到禮拜五的衣服,因為每天為了穿而煩惱,真的很浪費時間。到學校是為了學習而不是走秀。不過,或許是因為我的「非常愛美」的按鈕還沒被按下吧!班上有些女生在網路時常秀出新衣服及「我不懂、圖案很醜、但很貴」的名牌包、穿耳洞、新耳環,而且時常在學校外套裡面穿便服,好像特別厲害;但是學校沒冷氣,外套要穿一整天,不熱嗎?  「快要開學了!」「終於可以穿便服了!」「昨天我買了三件新衣服喔!」我聽著旁邊那群女生的對話,看著身上粉紅色運動服,想著,嗯!還是快點讓我們穿便服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二等公民

 ■劉逸文  淒風苦雨中,我拖著疲憊的身軀,騎著單車下班回家。冷風細雨中,不知自己為何淪落到此等地步!原本有車有房,有溫暖的大床,現在都被人霸佔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我爸和我女兒!  自從女兒出生後,我就變成家中的二等公民。從前,我住個一個大房子,養著三隻狗;睡在主臥房中加大的雙人床;每天開著休旅車上下班。自從女兒出生後,一切都反客為主了。  我爸來照顧孫女,理所當然讓他使用休旅車,每日接送妞妞往返保母家,我只好每天騎單車上下班。風和日麗時,騎車是愉快的運動,然而運氣不好,遇到午後雷陣雨時,冷不防全身淋濕,這時心中就有 許多點點點了。  因為嬰兒及老人入眠時間早,我家每晚準時八點熄燈。雖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現代上班族,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候,莫過於忙了一天後,躺在沙發上,無憂無慮地好好滑手機。全家準時關燈,剝奪了我 一日當中最大的樂趣!  現在我睡在全家最小的一張床上,打著這篇文章。睡大床已經不是我的權利了!祖孫倆感情好,開著冷氣躺在全家最大的床上,手牽手一起睡覺,我睡在全家最小的房間中的最小的床上,寵物狗睡在床 下,看來我是待遇僅高於狗的二等公民。

Read More

<中華學園>不斷要面臨的事

 台南二中1年1班 ◎蘇嘉愷  人生在世,變化是永恆不變的課題。  無力阻止那些落花流水,我們只能順應其改變,只能無奈地閉上眼,一遍又一遍的告訴自己:逝去的美好,就別再回首了吧!  青春歲月如同燦爛的煙花,耗費鉅資的鋪限準備,在表演開始後,從開始到結尾,卻像是一瞬;而在一剎那間,卻又瞬息萬變。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目標,追著追著就幻滅了;有些時光,等著等著就過了。而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渺小的我們,對於世事的變遷,幾乎沒有決定權,只能選擇一條機會成本最低的路走,取捨之下,必定會有所犧牲,所謂「有捨才有得」的「得」,在某些時刻,只代表「不失去」。種種的變化,一時之間,很難說要適應就適應,或許看淡過去所失去的那些事物,才能在未來有所收穫吧!  身為凡夫俗子,要到達得失無動於衷的境界,不知道還得過上多少個寒暑?我想,只有在一次次的改變下,才能讓人學會舉重若輕、調適自己,用笑顏面對每一個難關,像從上游被沖刷而下的岩石,在河流的侵蝕和搬運之下,稜角全被磨平,曾經的咄咄逼人,如今反求諸己--但那都是未來的事了,年少輕狂的我,仍在不斷的變化中浮浮沉沉。  阿勃勒花在陣陣南風吹過時,鋪成了一條綺麗的花道,我滿懷祝福步出校園那一刻,世界似乎變了個樣。基於我已不復擁有國中生的身分,許多孩子氣的行為將不被世俗接納;離開原有的交友圈,被放出了同溫層,無論到何處,我都會遇到與原先不同的環境,在適應的過程中,進而將會演化出不同的性格,新的保護色;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多的事需要自己撰擇、自己負責,爸媽和師長能幫忙的越來越少。領取畢業證書的那一刻,三年的點滴,結束了,含著淚大喊畢業快樂,昂首面對新的生活,面對種種改變,或,這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嶺,過了這段,確實還在的路線上,只是沿途的景色已經更替了。  曾聽人說過:「相遇即是離別的開端,結束則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決定笑著揮別每一曲最終樂,迎向下一首序曲。  並暗自期待著安可曲。

Read More

<中華學園>有用與無用

 台南女中2年級 ◎蘇郁茜  冉有在上課時打盹,孔子憤怒地道:「朽木不可雕也!」然而事實上,杇木卻可養出美麗蕈菇。也許朽木對全世界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對蕈菇來說卻是全世界。那,究竟這朽木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在世人狹隘的眼光之中,彷彿只有有錢、有車有房,家庭幸福美滿的人才叫成功,更有「人生勝利組」一詞用以形容。但,世人不會知曉所謂人生勝利組費了多大力氣才得以有這般成就,更無從得知在他們光榮的背後有多少辛酸血淚。而那些也許在世人眼中不很成功的人們,如李白一生顛沛流離,他卻活得瀟灑,在皇帝面前仍能保持最真實的自我,揮灑筆墨成詩,恣意飲酒作樂。縱然沒有高官厚祿,卻有詩仙之名,我想他連投入湖中窒息的那一瞬間,也是笑著的。  倘若要我選擇,我必不願被框架桎梏,我只願活出最真實的自己。縱算是朽木又如何,我對蕈菇來說,何嘗不是養分呢?我的國中同學從小就愛東畫西畫,她家的牆上都是「傑作」,而她的成績也總能保持在前五名,但是考高中時,她面臨很艱難的抉擇。後來,她毅然決然地讀了高職廣告設計科,一頭栽入她熱愛的事情之中。那時大家都不看好,連班導都勸她念高中,繼續拚學業。然而讀高職的她,最近向我提到她在全國美術比賽中得了大獎,我始終無法忘懷她告訴我這個訊息時,那神采奕奕的模樣,和她星光熠熠的雙眼。  也許她喜歡做的事情不被看好,甚至會受到批評,飽受挫折,但我認為,有用與無用,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就像對全世界和對蕈菇而言,朽木的重要程度十分不同,但最重要的仍是自己是如何看待的,若自己覺得正在做的事是有用的,那又何必侷限於世人的眼光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黃昏的稻埕

■何田玉  外婆家有個稻埕,放暑假回去,稻穀聚攏成一座座小山,粒粒在曬太陽。我學大人,用推耙將稻穀再堆積合攏,我繞著小山走來走去,看著發亮的黃色稻穀,心中蕩漾喜悅滿意,想,夏日假期不要結束,或盼望,來年的夏天快快來到。  那時我讀小學,而舅舅、舅媽正壯年。舅舅常赤腳從外婆家走到田裡,從田裡回到稻埕,有時荷鋤頭,有時肩上扁擔挑著肥料。舅媽忙炊事、種菜、養雞鴨,那群雞呀鵝呀也會來稻埕散步。我忙著追逐這些家禽,陽光烈烈,稻埕閃亮。  距今五年前的微涼秋天,我陪母親回去,當時大舅高壽九十六,他的眼睛還是很有神,他望著我,問我是誰。我結婚後很少回去,自然他不太認得。他眼神似乎防備的盯著我,是在腦海記憶中挖掘眼前這女人是誰嗎。我不知該如何,喊了舅舅只能微笑著。  他身體枯瘦,手指更細長,坐在輪椅,還是赤著腳。表哥說他現在只認得兒子,但是舅舅還是會說他都認得,那會不認識?舅舅的朋友大多已離開這個世界仙遊去了,還在的友人常來看他,不過也無話可聊,因為他都已忘記人事,只能閒話一二句而已。  大舅媽與大舅舅只差一歲,也是乾瘦,同樣無法行走。她見到我一直問:你誰啊。我告訴她我的名字,她開心的笑,頻頻要我坐要我喝茶,不過,才經過幾秒鐘,她又問:你誰啊。我再喊她舅媽,再說一次我的名,她又開心的笑,要我坐要我喝茶。過幾秒後她又問了:你誰啊。她笑得像一個小孩。我心淒然微酸的又再次介紹自己。我想著,每次回外婆家,她總是咪咪笑忙進忙出的準備點心招待。  表哥笑說在這鄉下走失,鄰居都認得是誰家的人,可以幫忙通知或是領著回來,而在都市就不行了。我看著稻埕,曾經在豔陽下是多麼金黃發亮,眼前,夕陽餘暉中,如此淡靜。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很想說的話

 嘉義縣重寮國小5年甲班 ◎張晏瑜  我站在庭院裡,抬頭仰望著藍天,心想:「為什麼你就是不理我呢?」  從小我就很崇拜哥哥,因為在我兩歲時,他得到了全縣書法第一名。長大之後我和哥哥心靈的距離就越拉越遠,但妹妹和他的感情很好,妹妹明明就不崇拜哥哥也不太喜歡他,甚至覺得他很煩,但哥哥平時都會故意跟她開個小玩笑、鬧鬧她,我想了各種方式,想拉近我和哥哥的距離,像是:明明會的作業假裝不會,跑去找他問問題;他要跟他同學一起去看電影時,我也跟去,還故意跟妹妹說:「妹妹你太小了,電影院你不行進去。」我有時還覺得,我和他同學的感情比我和他的感情還要好。  有時,我會很羨慕別人的哥哥很疼自己的妹妹,為什麼我和妹妹明明就出生在同一個家庭,我和哥哥就像陌生人一樣;而妹妹和哥哥就一般的親人一樣,我做了那麼多事,想盡了那麼多方法,就只是想讓自己和他的感情越來越好。有一次和家人去逛家樂福,無意間看到辦公椅,就聯想到哥哥電腦桌前的椅子,我就跟爸媽說:「我下次要拿我的錢,幫哥哥買新的椅子。」還有一次,我在網購時,無意間看到男裝,就想到哥哥,立刻衝到他的房間敲門騙他說:「媽媽問你要不要買衣服?」他看了一下搖頭說著:「不要,我衣服很多了。」聽完後我就失望的離開。那天,我忍不住崩潰大哭,對媽媽訴說些年來的委屈,然後媽媽就去跟哥哥聊聊,哥哥才知道這幾年他一次又一次傷害了我脆弱的心靈。  希望哥哥知道我的委屈之後能改變,我想跟他說:「你能不能用一分鐘的時間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我不想再當備胎了。」

Read More

<中華學園>分離的暑假

 台南市德光高中1年4班 ◎魏菀鋆  「叮咚!」一封簡訊傳送至手機螢幕上,這一天指考放榜,他瞇著雙眼,一手捂著嘴,另一手滑開頁面,旋即尖叫一聲,原來他考上了一所位於中部的大學。  十多年來,我與他日夜相處,默契十足的我們不需太多語言溝通,以眼神、肢體、表情,便能如心電感應般,了解對方的想法,他是我哥哥。年紀與我相差三歲,我們卻從未因三年的隔閡而有代溝。相反地,我們無話不談,可是在今年暑假過後,我的人生,因為他的離開,而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想著我們不曾有過長時間的分離呀!  我要開始適應在沒了他的早晨,沒有人喚我早起,陪著我走到路口等校車一起上學;沒了他的傍晚,沒有人聽我叨唸校園生活的瑣事,不能一起放學偷買飲料,享受著那份小美好;沒了他的夜晚,不能在入睡前分享那一段「秘密時間」,也沒有人能傾聽我的心情故事了!還有很多很多有哥哥相伴的日子,在今年暑假是個轉捩點,之後,迎來的是我孤獨了,卻更勇敢了!  「叮咚!」是哥哥傳來的簡訊,他向我闡述他所憧憬的大學生活,也許依依不捨,也許不願放開手,也許心中滿是複雜情緒,在今年暑假過後將有一段分離,或許三年後的暑假,「叮咚」聲傳來,我們能有一年的重逢!

Read More

<中華學園>得失之間

 彰化市精誠中學1年4班 ◎吳欣勝  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因為百貨公司週年慶大特價,而買了很多東西,以為「得」了很多,其實,另一面是荷包大「失」血;我們大家熟悉的──愛迪生,從小就被人說是「智」能不足,而成為老師放棄的學生,但他的母親細心的教導他,給他無限的創造力,才能成為「發明大王」。當年,愛迪生「失」去了在校體制的教育,卻「得」了日後無限創思發明大王的封號。  有些大官接受賄賂,在當下,一定會認為這是「得」,等到東窗事發,不但官位不保,還可能身陷囹圄,如此說來,當時的「得」是「得」嗎?如果我們沒有把「得」「失」看待正確,那「得」就未必是「得」了!  一千二百年前,有個書生叫「張繼」,他,落榜了!榜紙那麼樣的大張,就是容不下「張繼」這兩個字。考中的人,天下皆知,但在他的感覺裡,考不中更是天下皆知,令他差慚沮喪。本來也許有個簪花遊街、馬蹄輕疾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沒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風、江風如火,這天黃昏,船,來到蘇洲,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張繼,醒著,於是提筆寫下「橋橋夜泊」: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語道破了千年來考場失意失落者的心聲。  就當時,張繼的落榜,對他而言,他認為,是「失」,但就詩的歷史來講,他添了一首不朽的好詩,是「得」,所以「得」「失」不是一時可以衡量立斷的。  「得」「失」之間,我們不應以一時世俗的眼光來評斷!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由夏日啤酒發酵出的思緒

■莊維敏  記憶中,童年的冬天,總是令人期待的季節,因為每當秋末的步伐走近時,就會看到老爸開始忙做福州的紅糟米酒,準備過年了;一鍋鍋蒸好的糯米,被鋪在客廳中洗乾淨的紗布上,紗布下面還有一張張厚的牛皮紙墊著,那樣的場面好壯觀。  爸爸總是一大早起床蒸糯米,而後等著糯米涼透,再一層層放入深厚的酒甕中,並且按序鋪上紅色的酒 ,再在小小的甕口上加蓋一個玻璃碗透氣.,初步的製酒過程算是暫時完成,此後就只有靜待酒 的發酵了,這個工作過程看起來不難,但是很費工夫和時間。  看著爸爸從蒸糯米開始,到一排排排列整齊的酒甕矗立在廚房中,常常都是深夜時候了,以後每隔一兩周,就看著媽媽拿著擀麵棍子在大大的酒甕中搖轉,兩個多月後,廚房中就斷續飄香散發酒的清味來,往往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一罈罈福州米酒應當成就了。  當然,父親的做酒功夫是一流的,但是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氣候的變化、不小心用到沾油的廚具,或者買的酒 不好、糯米的溫度沒有涼透,鑄成了造酒失敗的原因,大抵如此,嘗到發酸的初酒,所有的苦心就白費了,那時候就看到父親沮喪難過,懊惱不已的表情,因為將至的春節,引領期待品嚐他拿手醇酒的親朋好友就要失望了。  通常大約兩、三個月後的新年來時,一瓶瓶琥珀色的米酒就完成了,總在除夕前看到爸爸開開心心的分贈他的福州同鄉,甚至是外鄉人的鄰居也都有份,並且歡喜接受。過年時,來訪的親友吃著春宴,總看著父親得意洋洋的用他親手釀造的醇酒款待大家,直到酒酣耳熱,親友盡歡方休,為一年奠下歡樂的開始。  曾經試啜爸爸的酒杯,小小一口,苦不堪言,皺著眉頭,即吐為快,真無法想像為什麼有人會被酒吸引?我是不會有興趣的!但是讀到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時。正是強說愁的高中年代,對這樣的句子隱隱約約,彷彿也感染到一種酸酸澀澀淡淡的憂愁了,人生是什麼,在那時還沒有太深的了解,只是忽然覺得酒精發酵後的世界,或許真真別有一番迷人的滋味吧?  暑假裡去了趟絲路旅遊,日正當中的天氣裡,每餐飯時,餐桌上總會放了幾瓶啤酒和汽水,因為被叮嚀不要喝罐裝水以外的水,所以每一個團員,只有對酒當歌啦!我往往混著汽水一起喝,心中一念想的就是一則聊以消除暑氣,再則藉以消毒不潔的飲食,這樣思考,這個自然下肚的啤酒,味道居然沒有那麼苦澀了,中午喝了暈了,就在巴士途中打盹,晚上回到旅館,也一夜好眠,突然感悟喝酒也沒有那麼不是滋味啦!  七月中,小學同學會餐館聚後,我們又到國裕同學家繼續再敘,他們夫婦準備了許多啤酒,有原味的,還有台灣新出產的果汁啤酒,冰鎮的酒精在熱絡的友情中,更推動出醇濃的況味,暑氣全消了,畢業50多年後重逢的親切,更如一杯杯加添了後勁的烈酒般一點一滴的湧現出來,好是溫馨!  這幾天,此地華人超市,正在促銷各種口味的水果啤酒,我和先生晚飯時,迎著冷氣,每日一人半罐啤酒,外加一瓶養樂多沖在其中,喝起來不但有淡淡的酒味更和著甜甜的果香,也不禁醺醺然了,這樣半醉半醒之間,迎著微醺的夜晚,突然文興大發,是的,美酒當前,對酒不僅當歌,更可以寫作,管他人生幾何?靈感來時,有感堪文就直需寫吧!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香港只能走向更加不堪的局面?

■蔡文立  令人遺憾!有如「破窗理論」的預測,繼十月一日香港一名中學生遭到香港警察以手槍實彈擊中左胸之後,四日又有一名十四歲青少年遭到休假中的便衣港警以手槍實彈擊中大腿,根據媒體報導,這名港警遭到示威者以汽油彈攻擊、被毆打至頭破血流。十月一日之後,香港官民對立急速尖銳化,難道真的只能走向令人不忍卒睹的結局?  最近,透過媒體和網路上流傳的影音畫面,香港以外的人都可以看到以下場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引用《緊急情況規範條例》,禁止集會遊行示威者以戴口罩等方式蒙面,有人擔心當局「以暴治亂」產生更多仇恨;「勇武派」示威者投擲汽油彈縱火、砸建築物玻璃、設置路障堵路、破壞公共設施、暴力攻擊港警。簡言之,香港官方與示威者,雙方的作為都更加激烈。  香港官方與支持官方人士指責示威者為暴徒,即使官方的作為更加激烈,仍有輿論指責香港官方太過軟弱;反對官方者指責官方壓制人權,發表臨時政府宣言,要求林鄭下台。官方與示威者雙方皆持強硬立場,沒有人認錯;但是,就在交相指責、暴力相向中,香港的局勢卻已急遽惡化,令人擔心惡性循環到賠上香港的前途。  已經出現大量傷者、兩人中彈之後,如果香港官方與示威者的作為與情緒繼續激化,未來的局面還能如何不堪?  過去一段時間,有些人,包括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在內,擔憂六四天安門事件會在香港重演。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在北京,傷亡人數至今仍是一個謎團。但是,一九五六年,香港發生「雙十暴動」,港英政府武力鎮壓示威者,釀成約六十人喪命、三百多人輕重傷;一九六七年,香港左派暴動,港警強力驅離、鎮壓,導致五十一人死亡、八百多人輕重傷。二十世紀的香港曾因這些事件血跡斑斑,但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再現這種悲劇!  政治、社會局勢動盪,經濟層面也絕對受到衝擊。一九六四年香港股市成立以來,曾因幾次政治事件而暴跌。一九六七年的左派暴動,港股恆生指數重挫百分之三十一點七;一九八一年英國與大陸當局談判陷入僵局,恆指急墜百分之六十二點六;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恆指滑落百分之三十五點三。此外,港股還數度因經濟問題崩盤。  香港第一次反送中遊行是發生在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當天之前的一個交易日三月二十九日恆指收在兩萬九千零五十一點,十月四日恆指收在兩萬五千八百二十一點,總共下跌三千兩百三十點,跌幅近百分之十二點六。港股下跌,香港資金也恐將外流,美國對沖基金海曼資本創辦人巴斯悲觀估計,未來一年到一年半,香港就會經濟衰退、資金大量外流。英國諮詢公司TS Lombard經濟學家葛林警告,香港政治局勢延燒,恐將威脅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香港動盪還導致學生停課、商家停業、地鐵停駛、醫院停診…。據傳,大陸當局於八月份宣布支持深圳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其用意在於以深圳取代香港。一旦香港淪為癱瘓局面,甚至被深圳取代,這樣的香港還是香港人要的香港嗎?  香港,東方之珠,妳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妳的每一滴淚珠是否都說出妳的尊嚴?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