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進黨為了權力私利,不惜賠上國家利益

 若說民進黨擅於選舉,絕大多數國人一定同意。當在野時為了拿到政權,會使出各式各樣招數來吸引選民目光,反正只要能勝選,可以大打悲情牌或抹黑敵對陣營;執政後,除政策買票外,執政出現問題也都往別人身上推,言行前後矛盾更不是問題,因為顧好政權是最優先考量,其餘都不重要。  面對近期的斷交潮及陷入冷對抗的兩岸關係,蔡政府的反應不就是如此?猶記得當甘比亞自行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時,民進黨的膝射式回應是要求馬英九總統道歉,且外交部長下台負責。別忘了,當年中共還與甘國保持距離,遲至二O一六年三月才相互承認。現在呢?短短三年多時間,蔡政府就丟掉七個邦交國,而吳釗燮仍穩坐外交部長大位,因為一切都是「中國因素」。一副「與我何干」的模樣,重現陳水扁當年「我就當選了,不然你要怎樣」的傲慢嘴臉。  如果不是兩岸主政者缺乏互信、官方溝通管道中斷,中華民國怎會一直流失邦交國?中共持續打壓台灣固然引發國人反彈與不滿,但蔡政府不願正視兩岸定位也是台海陷入僵局的主因。口頭說要維持兩岸現狀,實際上卻不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現在把所有過錯推給對岸,到頭來仍未能徹底解決問題,甚至扭曲為是在「捍衛台灣主權」,反而成為兩岸統一的推手而不自知。  面對香港「反送中」運動問題,蔡政府的處理模式也遭遇進退維谷的窘境。蔡政府自始就對此抗爭表示支持,但刻意保持距離,甚至當該運動發起人來台尋求援助時,蔡政府官員都迴避不見,還說目前的難民法已足夠因應香港變局。反之,民進黨中央則全員力挺,不僅由副秘書長代表會晤,還全黨動員參加九二九遊行,希望藉支持香港來營造全台「仇陸」的氛圍,也為即將到來的選戰暖身。  事實上,幾乎台灣人民皆同情香港市民所面臨的政治壓力,也支持他們捍衛法治人權與爭取民主自由的毅力和決心。然而,多數國人絕不認同民進黨操弄港人情感,就只為了黨派私利及遂行其「仇中」之政治陽謀。  更甚者,操作香港「反送中」抗爭為選舉所用,本來就是民進黨擅長的搧風點火招數,國人早已習慣其手法,也多一笑置之;但綠營把台灣等同香港就是不倫不類的比喻,還有自我矮化之嫌,分明只是為了勝選,連國家主權及尊嚴都可拋,竟還自吹「捍衛主權」!  撇開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不接受「一國兩制」不談,中華民國與香港的國際地位豈可相提並論?民進黨拿「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來恐嚇台灣人民,把自己降格到殖民地的同等地位,炒作「芒果乾」就為了挑起國人對大陸的敵意,再把國民黨抹紅成「親共賣台」集團,順勢坐收漁翁之利。  台灣民眾捍衛國家主權及尊嚴,不可能接受中共提出的所謂「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安排,但同時希望台海兩岸能和平共處,找到能化解彼此敵意的解方,絕不支持民進黨一味地以對抗仇視的方式來處理兩岸爭議,超過半數國人不滿意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就是最好的說明。  蔡英文固然能因短期內對中共嗆聲而讓選情好轉,卻無法挽回台灣在兩岸關係上日漸失去的話語權,這正是民進黨為了黨派私利、操弄兩岸對抗的後遺症。倘若蔡英文不儘速修補與對岸的互信,縱使獲得連任,恐將繼續面對國際空間緊縮、邦交國出走,甚至台灣經濟空洞化的嚴峻挑戰,而這些後果卻將由國人共同承擔,實令人為國家前途擔憂不已。

Read More

俞小凡被詐騙4千萬 2車手判賠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藝人「婉君表妹」俞小凡,5年前遭台灣詐騙集團冒充中國大陸檢警單位,詐騙約新台幣逾4千萬元,檢警後來逮捕柯姓、張姓車手,俞小凡在兩人被判刑後提出附帶民事求償。台北地院審理後判決車手兩人須連帶賠償共4360萬元的損失。  俞小凡因飾演瓊瑤電視劇的角色「婉君表妹」而走紅,近年她在對岸發展。民國103年12月間,她在中國大陸接到一通詐騙集團隨機打來的電話,誤以為對方是中國建設銀行人員。  對方告知她積欠卡費未繳,再把電話層層轉接給公安、檢察官接聽,佯稱檢警發現俞小凡可能是國際詐騙案主嫌,要求她每天要定時電話聯繫。  詐騙集團發現俞小凡上鉤後,要求她到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看到自己的資料後,她以為真的遭誤會涉案,隨即在1週內6度依指示,轉帳845萬人民幣到指定帳戶,約台幣逾4千萬元。  俞小凡事後驚覺受騙,檢警在台中的一處別墅,破獲這個專挑中國大陸地區人士下手的詐騙集團及機房設備。刑事上,詐騙集團的柯姓、張姓車手已被各判刑1年3月、1年2月定讞。  俞小凡提起附帶民事求償,主張畢生積蓄遭騙,要求近20名集團成員要連帶賠償損失及500萬元精神撫慰共4800多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大部分的成員無證據顯示參與詐騙俞小凡的犯行,僅判兩名接到指示去提領款項的柯姓、張姓車手,須連帶賠償4360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Read More

<社論>民進黨拉高兩岸對抗,更難化解兩岸敵意

 自一九八O年代末期兩岸開始各項交流起,兩岸關係之良窳一直影響著台海和平與台灣的各項內外發展。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大陸政經實力的突飛猛進,國際社會越來越無法忽視它的存在,也使得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受到相當程度的擠壓與限制,這樣的情形在蔡英文上任後則愈加惡化。  《聯合報》日前公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的最新結果,支持維持兩岸現狀的受訪者為超過半數的百分之五十三,較去年多出八個百分點,顯示在兩岸仍無法化解彼此政治歧見的前提下,多數台灣民眾既不願在中共脅迫下進行統一協商,更不想因台獨觸怒對岸而引發台海戰火,足見台灣民眾還是務實看待兩岸互動。  在兩岸敵友量表中,屬於民間性質的社會及經貿層面的表現,大抵落在和緩區塊,代表當前兩岸關係雖因政治干擾而受到些許影響,但民間活動交流仍持續進行。尤其兩岸經貿從競爭狀態稍降到互利,或許是因去年開始的美陸貿易大戰讓台商回流使然。  至於敏感的軍事、政治及外交層面的走向,就令人擔憂了!或許是受到近期蔡政府一週內丟掉兩個邦交國的影響,外交項目是兩岸處於最競爭對立的態勢,比馬英九時代激增了十三個百分點,顯見民眾瞭解,民進黨政府丟失邦交國對台灣的對外關係仍有相當程度之影響。  兩岸的政治領域表現依舊持平,官方互動走向低迷,比馬政府時期的官方接觸顯得偏冷許多。至於軍事方面的調查結果則顯示,受訪者感受到兩岸處於緊張狀態的比率升高,但普遍認為開戰的可能性極低,且有三成民眾認為台灣獨立是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  此外,民眾對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評價仍以負評居多,呈現逐年下滑趨勢。滿意度雖因受益於今年初強硬回應習近平的兩岸談話而稍稍回升,但不滿意度仍超過半數。由於蔡政府遲遲提不出足以緩和兩岸對峙的新說帖,中共又對民進黨的台獨傾向有高度疑慮,雙方實難有化解彼此敵意的可能。況且隨著總統大選的逼近,蔡英文更沒有理由軟化其兩岸立場,以免失去基本盤的支持。  誠如許多觀察家所言,蔡英文執政的三年多來,兩岸關係的緊張程度明顯出現「斷層式陡升」,尤其相較於馬政府八年的和解,不僅建立官方溝通管道與熱線,雙方主持兩岸事務的官員亦進行多次互訪及對話,有效化解敵意與降低誤判機會,其外溢效應也讓台灣的對外關係得以獲得實質提升,這些都是蔡英文難以望其項背的成績。倘若不是二O一四年的太陽花學運,或許兩岸更能進一步化解政治歧見。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負面印象達到近十年新高,尤以對「專制集權、強勢霸道及獨裁」最有深刻印象,可見得台灣民眾無法接受習近平的強勢作風,連帶影響他們對當前大陸政府的觀感,進而影響台灣大選的兩黨政策走向及議題討論。  蔡英文為了連任,民進黨已開啟「芒果乾」(亡國感)輔選模式,欲藉由中共打壓台獨及挖邦交國等強硬姿態,形塑對岸敵意與營造悲情來凝聚綠營基本盤、進而爭取中間選民的同情與支持。由於民進黨不惜升高兩岸對抗以謀勝選,導致中共願意妥協讓步的空間大幅縮小。若蔡英文獲得連任,中共極可能在幾年內攤牌,不論是加速拉攏我國僅存的邦交國,或是進一步壓縮台灣的國際活動,甚至限制兩岸經貿往來,都將對台灣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影響,台灣民眾應審慎以對!

Read More

柯以柔離婚獲准 郭宗坤判賠40萬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藝人「水果妹」柯以柔訴請與廚師老公郭宗坤離婚案,士林地院家事法庭審理後,認定郭男與女子同處一室,婚姻已出現重大事由且無回復之望,1日判准兩人離婚,且其可責性較高,應賠償柯40萬元。  柯以柔本名柯育婷,民國100年間與郭宗坤結婚,先後生下3名子女,但郭宗坤前年10月被媒體報導與女員工共處一室等,兩人婚姻因此觸礁。  柯以柔去年2月訴請離婚,並爭取子女監護權,多次調解破局後,法院去年10月4日首度開庭審理。  法院審理時曾傳喚記者作證,證稱有拍到郭男與女員工出國,並有看到郭男於深夜前往女員工的住所等。  法官指出,郭男與女員工曾一起出國,且可能曾同住一處房屋,在客觀條件下,這兩事件已是夫妻關係的重大事由,傷害已經造成,無法維持夫妻關係,因此判准離婚。  此外,法院也認為郭宗坤的可責性較高,除判准離婚,也判他應賠償柯以柔40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生活中閱讀>愛動物《所羅門王的指環》

 ■蘇惠昭  為了暑假時千呼萬喚始開幕的熱帶雨林館,不久前我去了一趟動物園,在館裡停留三個多鐘頭,老實說,心情灰灰的,特別是看到金剛鸚鵡一直飛到圍籠的網上,巴在那裡時。  即使聽不懂鳥語,我似乎也能理解金剛鸚鵡的對自由的呼喚。大嘴鳥也讓人極端不忍,牠們靜靜站在園方布置的枯木上,所有的遊客遊過去,「大嘴鳥耶!」、「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天啊好可愛」,大約就是這三種反應,沒有幾個人停下來好好認識牠們,完全沒有那種我在伊瓜蘇瀑布意外看見一隻大嘴鳥停棲時的時間停止轉動以暫時忘記呼吸。動物園本來就會遇見各種珍禽野獸不是嗎?  幾次去動物園的經驗,我可以保證,它的休閒娛樂功能大大勝過教育,一片歡樂,但被囚禁的動物以及照養人員的辛苦呢?只能祈禱有一些孩子開始省思「為什麼要把這些動物關在這裡?」,而不是問爸爸「我可以用橡皮筋打牠們嗎?」。  回家後我決定重讀勞倫茲的《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的親密對話》,上一回讀是上世紀的事了,東方出版社的版本,當時我對動物毫無興趣,感情更不必說了,我出身於一個討厭飼養動物的家庭,與七隻貓同住是本世紀初的事,這樣的條件下還能讀完一本動物行為的書,全然歸功於勞倫茲寫得太生動有趣,描述細節的能力太神奇,背後是知識,文筆、長期的觀察,以及愛。  「愛動物」是一件說比做容易的事,動物學家未必愛動物,也許更愛的是動物的研究,197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勞倫茲為我們示範了飼養動物與愛動物之道,這是我重讀時特別有感受的部分,這一家人有幸住在一塊奧地利南方的原始自然野地,動植物樂園一樣的所在。他飼養各種動物,專長是「把高等動物養在不受拘束的環境裡」,二、三十隻雁鵝闖進花園是為日常,偶爾也會登堂入室,為了孩子不被一些大而危險的動物譬如黃冠鸚鵡、戴帽猿傷害,這一家人在花園做了個籠子--把小孩關進去。對他來說,生而為人最難得的幸福,是和野生動物建立友誼,他也確實做到了,透過觀察,不必擁有所羅門王的魔戒,讀懂動物的語言,甚至做了一隻小雁鵝的爸爸。  回到動物園,根據勞倫茲觀察,有些動物對自由並沒有太強烈的嚮往,如果我們同情一隻禿鷹,那就錯了,牠們對食物的抱怨可能比籠子還多,最值得同情的是比較聰明而有高靈性的動物,天鵝也很慘,他們是有遷徙慾望的候鳥,但翅膀上尖端的骨節被剪,季節一到,聽到牠們試飛之前嘹亮的呼喚,然後鼓動翅膀卻無法飛翔,「心腸再硬的人也會心酸」。  我想到一進動物園就看到的那一群火鶴,下次再去,我也只能對牠們說,抱歉,都是人類的錯,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壞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奇 蹟

 ■郁思  藹玲告訴我她怎樣為她中風癱瘓的先生趙高創造了復健的奇蹟。  趙高從事電腦軟體程式設計師,雖然在家電腦上班的時間多,壓力也是很大的。  那天黃昏時候從外面應酬回家,說覺得累,先在客廳沙發休息。等藹玲梳洗完畢,他說有點想吐「大概吃壞東西,妳先去睡,我再休息一下。」  半夜三點多,藹玲聽到嘔吐的聲音,出來一看,趙高倒臥在地不省人事。地面一坨黑色血塊。  從此藹玲走上一條兵荒馬亂的荊棘路。  從小醫院誤診的胃出血、直升機送去大醫院的加護病房、插呼吸管、胃管、到MRI 照影出現的腦部陰影。  十四天的加護病房,一連串的抽血、驗血、X光、CT scan照影、再次的MRI照影。醫生的診斷是:不知原因的腦出血,造成腦幹柱塞,輕度中風。治療方法是用稀釋血液的藥,讓血塊慢慢融化。需要多久時間不知道,何時病人會清醒也不知道。  藹玲想到幾十年前台灣昏迷47年的王曉明,想到趙高才五十六歲。她告訴自己,「不,趙高不能這樣一輩子躺在床上。我要盡全力把他拉出植物人的深坑,讓他絕不走上王曉明走過的路。」  我們認識藹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她臉蛋甜美,皮膚白淨笑起來右唇邊一個深酒窩,溢出滿臉的嫵媚。我們封她一個甜姐兒的外號。  藹玲不分晝夜的顛簸前行,把當年的甜姐兒走成為今天我眼中的女強人。  加護病房第十五天,醫生要進行氣切手術。「像妳先生這樣的病例,百分之九十活不過一年,不做氣切更是隨時有生命的危險。」藹玲考慮又考慮,拒絕了醫生的建議。  插著呼吸管和胃管的趙高,他痛苦的眼神,已經讓藹玲淚水滾動,哪裡能再增加氣切的痛苦?「親愛的趙高,請給我時間,我一定會盡全力消除你眼前的痛苦。」  他們結縭三十多年,趙高從來都是用他190公分高大的身影,給藹玲一個最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  藹玲婚後唯一上班的工作,就是學習把每一餐都做得美味、健康。她深信張愛玲說的「女人要抓住男人的心,要先養好他的胃。」  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很少有面紅的爭執,更沒有耳赤的字眼。直到趙高癱瘓在床,失去了面紅耳赤的機會。  她開始多方尋求治療方法,既然西醫治療無望,就找中醫吧!。找到加州一位大家推薦的針灸醫師。  經過兩天的書信往來、經過有關部門同意公證、醫院終於答應不再繼續西醫用藥,讓藹玲自行負責一切後果。  針灸醫師從趙高的頭頂——百會穴針灸放血後,昏迷的趙高第一次睜開了緊閉的雙眼。藹玲淚水滿面感謝奇蹟的出現。  第二個奇蹟接續而來。三次針灸後,在針灸師的指導下,趙高拔出呼吸氣管,靠自己呼吸。不但自己呼吸,還可以極輕微的發出聲音。「雖然像蚊子的輕音,對我卻是男高音的震撼。」  加護病房一住兩個月,藹玲把「度日如年」四個硬體的中文字,變成溫柔親切的愛心光環,籠罩著癱瘓的趙高的身體。趙高頂著愛玲的光環開始住進復健醫院,接受中風病人的復健。  她每天陪伴學習。「復健師每天照顧許多病人,沒有時間特別照應某一個病人。我就多一些時間自己替他練習。」  因為有胃管,增加復健的難度。經過中醫師指導,我開始調製濃縮的營養食材,慢慢餵食。「趙高,你配合我慢慢吞嚥,我們拿掉胃管,復健做得更徹底,復原更快。我們就可以回家。」  那一句「我們可以回家」像放大瞳孔的點滴讓趙高睜大了眼睛,用力的點一下頭。他努力配合,從一盎司要用一個小時的餵食,到五個盎司用一個小時,藹玲喂得辛苦,趙高吞得更辛苦。他們承受雙重的痛苦。一個不小心,食物掉進氣管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嗆咳。  一個月後,經過醫生的評估,同意拔除胃管。  六個月的復健期間,趙高十幾次送進急診室。因為他發燒、感染肺炎、血壓突然升高或降低、手腳痙攣、造血功能下降。「每一次的急診都讓我的心臟提升到腦門,不知道這次會不會活著走回來。」  這樣不行喔!藹玲自言自語。六個月後,藹玲把家裡大客廳的家具全部拍賣,改建為復健室。趙高第一次中風後帶著微笑回到自己的家,藹玲成為趙高的復健師。  藹玲繼續為趙高每天三次的針灸。她多次目睹針灸師治療的過程,用心默記。感謝現代科技的進步,她跟加州的針灸醫師從視頻中一針針,一個個穴位在老師的指導下,堅定而準位的為趙高插下生命的活源。  無數次的精心插針,多少的汗水淋漓,她得到針灸醫師一句鼓勵的評語「妳可以去考趙高個人的針灸師執照了。」  趙高一天天進步,從吞嚥濃縮的流體食物,到可以咀嚼切得細碎的米飯、肉粒、蔬菜。從完全不能言語,到說好、謝謝、可以、不痛……  兒子替趙高買了一個平行桿,趙高靠著藹玲和兒子的幫助,從輪椅上費力的起身,走上平行桿,滿臉汗水的扶著行走,從一分鐘、兩分鐘、三、四分鐘,最多可以堅持五分鐘。  每星期來家裡三次護理的復健師,不可置信的呢喃「奇蹟,奇蹟,你們創造了偉大的奇蹟!」  活不過一年的話語,猶在耳邊,趙高跨進第二年的尾聲。「親愛的趙高,我們還有好多年好多年的路要走下去,老年夫妻彼此作伴。」趙高握緊藹玲的手,兩行清淚順著鼻翼流下來。

Read More

金馬死亡之組 女主角競爭激烈 吳可熙入圍遺珠 黃河高票落選

 中央社/台北1日電  第56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最佳女主角為死亡之組,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說,「灼人秘密」吳可熙、「金都」鄧麗欣是女主角入圍遺珠;「最乖巧的殺人犯」黃河是男主角遺珠。  聞天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今年討論最糾結的是女主角,近年來女主角項目討論最為激烈,有許多人過去都被看好有角逐女主角的實力,正好今年都碰頭。  入圍本屆金馬獎女主角獎的包括「陽光普照」柯淑勤、「夕霧花園」李心潔、「熱帶雨」楊雁雁、「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呂雪鳳、「返校」王淨。聞天祥說,「今年女主角競爭實在太激烈,一排媽媽排出來太驚人。」  女主角包括「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陳意涵、「野雀之詩」李亦捷等都有被討論,競爭到最後的「灼人秘密」吳可熙、「金都」鄧麗欣則是最大遺珠。雖然吳可熙、鄧麗欣沒入圍女主角,卻又分別入圍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在其他獎項仍然受到肯定。  最佳男主角入圍今年很特別,國片「陽光普照」的巫建和、陳以文,香港獨立電影「叔.叔」的太保、袁富華都雙雙入圍男主角,直接佔了男主4個名額。  聞天祥說,「最乖巧的殺人犯」黃河以最高票落選,片中黃河不同於過去的形象,戰到最後,其他包括邱澤、劉以豪、妻夫木聰、鄭人碩、吳念軒都有被討論到。

Read More

<中華副刊>正視恐懼 打破恐懼

 ■林德嘉  我們經常為失敗「未雨綢繆」,為何從來沒想過替成功預作準備?  「勝利者從未放棄,放棄者從未成功。」正視恐懼,為自己的成功拉緊底線,不要讓恐懼侵蝕自己的信念。找出內心的恐懼是什麼?打破它!  人生如同一塊磨石(grindstone),可以被磨光,也可以被磨碎。是否可以被磨出光亮,就要看自己是否具備如寶石般的品質。  每個人潛意識裡有著最基本的六項恐懼:窮、老、病、死、失去愛、受批評。  當然還有許多方面的恐懼,然而經過深入分析,不難發現其他恐懼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上述六項中的一項,或是多項結合衍生而來。  .找出恐懼根源,打破它!  想要免除恐懼,就要找出恐懼的癥結點,勇敢地面對它。  如果把一個半公尺寬的長木板,放在地面上,或是架在離地面一公尺高的平面上,再讓人行走,對大家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倘若把這塊長木板架在20層樓的高空裡,大家就都感到害怕,不敢在上面走動。這就說明了恐懼的心態,確實會影響行動力。  有一則小故事這麼說:有位精明的巫師告訴國王,他發現秘訣,可以讓沙變成黃金。國王就給了巨額獎金要巫師傳授秘訣,於是他把方法傳授給國王。其實方法很簡單,然而他叮嚀國王在操作的過程,心裡絕不可想到咒語「Abracadabra」這個字。然而國王在操作時,內心卻一直擺脫不了想起「Abracadabra」這個字,因此沙始終變不成黃金。  大多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如果遭遇困難或有點挫折時,潛意識裡總會害怕失敗,懷疑自己的能力,憂慮自己運氣不佳等。這種心態就跟國王擺脫不了咒語一樣,最終的結果,當然不可能樂觀。  .不用替失敗預作準備  恐懼的念頭,是阻礙邁向成功、訴諸行動的最大敵人。  害怕失敗、怕批評、怕窮、怕疾病、怕人際關係惡化等,都是來自恐懼的心。恐懼也是內在思維和情緒的混合,當意象和實際的經驗烙印在潛意識時,潛意識並無法分辨經驗的實體,只會無條件地接受,儲存輸進的資料。  然而,大多恐懼的起因,來自於意象卻無實體的經驗。因此,為減少從意象經驗產生庸人自擾的恐懼,就要聽從十九世紀哲學家和詩人──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所說:「做你不敢做的事,恐懼就會消失。」取代恐懼,就要從建設性的思考著手,轉化害怕的心理,就要朝成功的方向思考,期待成功,把焦點集中在「能夠成功」這一面思維,而不要去考慮失敗的結果。  一般人常在事情還沒開始以前,就為失敗「未雨綢繆」,但為何從來沒想過要替成功預作準備?  .內心的恐懼,讓人致命  劉夢特(Dumont)在1915年的著作《專注力的威力》裡頭有則故事:有個監獄為了做一項實驗,爭取死刑犯(註)的同意,要以不同的方式處刑,如果犯人沒被處死,即可被當庭釋放。犯人同意後,旋即被關進一間暗室,綁住手腳並限制行動,然後用一條小管通到犯人腿部放血,想要了解人類能夠忍受多少失血,還能存活下來。  同時,把水桶放在犯人腳底,讓他聽得見血滴的聲音,過了一夜之後,犯人終致死亡。在這項實驗中,監獄並沒有真的放血,「血滴」聲音其實是「水滴」的聲音。然而犯人確信自己被放血,內心的恐懼才是致死的真正原因。  這項實驗說明了恐懼的心態,對於身體的傷害有多嚴重,然而絕大多數的恐懼,都是可能驅除的。  從「意識」創造的各種想像力,儲存於「潛意識」,將能無窮盡地產生各種正面心態,幫助克服可能造成恐懼的事故。所謂恐懼的心態,並不是別人在旁鼓勵幾句就可驅除,只有深刻瞭解生老病死的規律,積極預防疾病,減緩老化的進程,隨時注意飲食習慣,維持規律運動,多用腦想像與思考,保持健康有活力的身體,才會減輕恐懼的心態。  另外,多付出愛心,就不怕會失去愛。還有不斷加強智慧,增進知識,強化特殊技能,這方面愈成熟,就會愈有自信,就不怕窮困,不怕被批評。  例如居住於高樓大廈裡的人,面對突然的大地震時,有智慧者就知道,他的驚慌失措或大聲尖叫,無法改變地震的震動方式,聰明做法是立即思考如何使自己和家人避免受到傷害,盡可能地將傷害降到最低。  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恐懼所樹立的障礙層出不窮,是否具備能力克服那些障礙,正是晉升成功者的關鍵。  註:1967年,美國一度廢除了死刑,後來因保守派的壓力,以及層出不窮的犯罪與謀殺事件,於1976年再度恢復了死刑判決。目前美國有31個州和聯邦政府及軍隊仍有死刑法律,其餘的州、海外領地和首都華盛頓特區沒有死刑。這些沒有死刑的地區,絕大多數的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本文係博思智庫即將出版之《「零」導學--不怕打掉重來的行動指南》精采摘文)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望秋

 ■李欣  金陽灑下的閃爍光芒,  黃燦燦在欒樹梢的豐收之秋。  秋色點燃的妒忌野火,  紅豔豔在楓槭林的落葉之季。  記憶之秋,  嚐桂花陳釀的甜郁,  悄悄而來的想念如影隨形。  離愁之秋,  聽詩句流淌的旋律,  緩緩而至的傷調不絕於耳。  別來無恙?  我久候的秋!

Read More

<社論>中共建政70年,應確實走向民主自由均富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政權七十周年,中共當局以盛大閱兵儀式等活動來慶祝這一天,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發表重要談話。持平而論,中共建政七十年來,大陸的綜合實力已位居世界前茅,處處可見長足進步;但矛盾的是,大陸的整體發展卻也處處可見失衡。要言之,中共從建政七十周年的這一天起,更應確實朝著民主、自由、均富的方向前進,讓中華民族的建設成就獲得舉世敬重!  近代中國的發展歷經艱辛與曲折。滿清末年國力積弱不振,中國領土遭到列強瓜分,孫中山先生遂號召有志之士發動革命,先賢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建立中華民國。建國之後中山先生即以三民主義為建國藍圖,其目標為將中國建設成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抗戰之後,中國再現分裂;七十年前中共建立政權,中華民國播遷來台,兩岸自此隔海分治。  中共建政初期局面紛亂,直到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大陸才擺脫災難、內亂。一九七八年大陸採行改革開放政策,經濟步入快速成長階段,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角度來看,一九七九年大陸排名全球第十一位,GDP僅為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的百分之六點七;二O一八年大陸已攀升至全球第二位,GDP為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的百分之六十六點五,而且是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的二點七四倍。  GDP如此快速的成長,帶動大陸的政治、國防力量迅速提升,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若干國家對大陸扶搖直上的影響力也抱持質疑、甚至戒慎的態度。例如,面對大陸方面的「中國崛起論」,西方國家即有相對應的「中國威脅論」;而且即使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與全球經濟更為緊密的結合,但「中國威脅論」的疑慮始終未見消除。  儘管長期以來中共領導人皆允諾和平發展,但至今難獲普世認同,其關鍵因素即在於大陸距離民主、自由、均富尚遠。  首先,以「民主」的角度而言,中華民國在台灣已依循孫中山先生之主張,實現包括總統直選在內的民主制度,但中共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卻仍停留在一黨專政的集權體制;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的「民主指數」觀察,大陸仍被列為「獨裁政權」,中華民國雖被列為「有缺陷的民主」,但兩岸已呈現明顯落差。  其二,以「自由」的角度觀察,美國自由之家、《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傳統基金會、無國界記者組織等編製的自由指數、經濟自由度指數、新聞自由指數顯示,大陸所獲得的評價分別是不自由、比較壓制、情況非常嚴重,這些成績更落在全球後段班。  其三,從「均富」的角度觀察,基尼係數是評量一個社會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指數越高代表所得分配越不平均。以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數據而言,二OO八年為零點四九一,二O一五年雖降至零點四六二,但去年又回升到零點四六八。須知,當基尼係數高於零點四時,即代表貧富兩極分化已進入警戒線,但在大陸卻已成為常態。  中共領導人一向尊稱中山先生為「革命的先行者」,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曾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當時被稱為「新三民主義」;習近平亦曾表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從胡、習的談話來看,中共政權更應落實中山先生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而建政七十周年的這一天,正可作為中共轉變執政理念的新起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