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處親子環教受理報名

以環境友善概念打造的台江學園。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為推廣濕地生態保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四月十一日舉辦「跑跑台江村」親子環教活動,發掘「台江學園」綠建築蘊藏的巧思與秘密,利用在地素材進行創作,歡迎對生態守護及手作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座落於台南河海交界、以高腳屋為主體的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中心暨遊客中心,保留原始海埔地的特色,建築物於魚塭之上,營造「煙波之上,水草之間」意象,建築群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一群白色水鳥聚集於濕地,從地面看則是白色鹽山。 台江處長謝偉松表示,台江學園添加人文歷史、美學和綠建築元素,以台灣傳統建築「埕」為設計概念,保留台江既有聚落紋理去塑造內部巷弄,風格獨特,不僅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綠建築,又入選二0一六年台灣建築獎,成為台南地區新興的觀光景點。 這次親子環教課程以「小組闖關解題」方式,發掘這座綠建築蘊藏的巧思與秘密,並搭配「動手做」,利用壓克力、吸管、紙片、冰棒棍等素材,思考如何將友善的理念運用在居家生活中。有興趣的民眾請至台江國家公園網站查詢http://www.tjnp.gov.tw。

Read More

南藝博4天 8500人次參觀

南藝博開出好成績,締造六千五百萬元銷售佳績。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三月份百花盛開,台南的藝文天空也繽紛。台南藝術博覽會開展四天,締造八千五百人的參觀人次,門票銷售也成長,另有近千件藝術作品順利售出,估計創造六千五百萬元產值;文化局表示,十八日起藝術天空由新藝獎「象形不會意」接棒演出。 南藝博去年因疫情停辦,今年主辦單位改採藏家分眾、產業串聯、官民合作及學術結盟等四大策略,其中藏家分眾方式,獲得成效,開發出新藏家,據三成展商分析,近七成藏家為新面孔,且以青壯輩的知識份子為主。此次也和新藝獎得主合作,也因採分眾策略,其中大新美術館展出葉仁焜作品,賣出高達九件作品,其他五位新銳表現也傑出,連錄像作品也獲得肯定,代表當代多元作品獲得市長肯定。 主辦單位指出,受限疫情,藏家出國不易,從十一至十四日,門票售出無論是網路或現場銷售都倍數成長,吸引超過八千五百人次參觀,賣出近千件藝術品,創造六千五百萬元藝術產值;此次也串連產官學界,組成南方館際聯盟,推出講座、人才培育、教育課程鏈結等。 文化局表示,么八二藝術空間日前也同時從十一至十三日,舉辦「Bouncing art show」策展型類博覽會,以末日為主題,回應疫情當下的藝術與生活。文化局表示,現在是台南展覽百花齊放季節,十八日起新藝獎推出「象形不會意」,藝術在台南可說是正展現新活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大成國中 雙語教育學校 全面提升學力 展現學生自信 昂揚風采

大成國中CLIL建置雙語教學和英語數位情境教室。 【雙語教育~國際接軌】 南區大成國中推廣雙語教育邁入第三年,一0八年建置英語數位情境教室,連續三年榮獲台南市CLIL跨領域雙語教學學校,南非籍Teacher Prince和美國籍Dr. Alexandria外籍老師長期駐校,為七、八年級學生每週上一堂全英文外師課程。 姊妹校紐西蘭校長與國際部主任到大成國中參訪。 校長陳惠文表示,CLIL雙語教學(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法)可以融入鷹架理論,使學生成為學習重心。大成國中今年獲選「台南市雙語教育學校」,中英文並用的雙語學習學校,提供學英文的支持環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有用到英語的機會,也相對地提升學生的英文能力。 陳惠文指出,雙語課程就是讓學生有「用」英文的機會,用英文與生活情境結合可以讓孩子現學現用,對英文有感。在校內成立雙語教師社群,媒合綜合領域老師、英文老師與外籍教師,共同備課、討論教學經驗,同時也提供學生具備一定品質的雙語課程。把英語融入童軍、家政和輔導等進度壓力較低的課程,由外籍教師以英語上課,請學生以英語分享學習收穫,建立說英語的環境,學生自然願意使用英語。 榮獲全國數位深耕數位學習銀質獎。 【全國PBL跨域課程領航學校】 大成國中連續四年入選全國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計畫,一0八年榮獲全國第三名,一0九年榮獲銀質獎,一一0年榮獲成果人氣獎,是走在新課綱課程開發的典範學校。 智慧大成健康E起來。 主題跨領域體驗式課程,以建立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為目標,飲食、運動及睡眠三方面為主軸,再透過行動載具、智慧手環的配戴,結合台南市飛番雲及健康管理平台歐兔網與新興科技3D列印機、VR/AR、micro:bit與arduino等科技儀器,提升學生的運動強度和習慣、翻轉學生對飲食的偏差概念及改善睡眠時間與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探究與實作課程~成大教授有約。 這項跨域課程更推廣至新興國小和省躬國小共同攜手實施課程,也安排學生參訪成功大學人工智能數位轉型研究中心,向數據分析專家王振興教授請益。陳惠文表示,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及探究實作,希望學生在基礎知識之外還懂得實際運用,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讓黑板上的科學符號不再是令人滿頭問號,提升學生學習品質與成效。 莊詠禎(右一)5A++學科與音樂雙首席。 【升學大放異彩~會考成績亮麗】 一0八年莊詠禎及林昱翰會考成績獲得五科A++的頂尖成績,一0九年蘇梓勛在國中三年沒有補習之下榮獲5A++滿分殊榮。 環保減塑愛地球園遊會品格學校。 【品德教育~品格深耕核心學校】 校長陳惠文表示,好品德是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資源整合與學生的個別化服務,協助孩子們找回學習目標及規劃未來生涯的方向,「零中輟」不是口號也不是數據,而是真心經營友善校園,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校園裡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及成就感,予以輔導、關懷,陪伴每個孩子邁向嶄新的明天。 大成國中一0五至一0八年榮獲台南市品德教育特色學校,一0六年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一0七年榮獲第七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一0八年榮獲靈鷲山品格教育楷模學校,一0九年全國中輟預防及復學輔導績優學校,一一0年台南市中介教育特優。 多元社團戰鼓公益表演。 【學生多元展能 自信加值】 *數理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一0八年榮獲台南市市長盃數學競賽銀牌獎和佳作;一0九年獲台南市第六十屆科學展覽第二名。 *語文競賽~培養學生一生受用的語文力:一0八年榮獲台南市語文競賽閩南語朗讀和演說第一名(代表全國賽);一0九年榮獲台南市市長盃語文競賽英語演說第二名和閩南語演說第三名、台南市小小解說員競賽國中台語組第三名、台南市原住民族語朗讀(馬蘭阿美語)第三名。 榮獲台南市英語團唱特優。 *雙語起飛~厚植英文學習力:一0七年至一0九年榮獲台南市英語團唱特優、英語讀劇特優、英語說故事優等。 *技藝超群~技藝競賽連續冠軍:一0八年榮獲全國技藝教育績優學生四人;一0九年榮獲全國技藝教育績優學生三人;一0七至一0八年榮獲台南市技藝教育競賽雙冠軍;一0九年榮獲台南市技藝教育競賽三冠軍。 田徑隊到澎湖移地訓練。 *體育班田徑隊、舉重隊、橄欖球隊:一0八年全中運舉重競賽二金二銀一銅、台南市校際盃橄欖球帶式組冠軍及組盤級亞軍;一0九年市中運舉重競賽五金,台南市中小學田徑錦標賽標槍第一名、跳高第一名。 榮獲台南市音樂比賽管弦樂合奏等五團隊均特優第一名。 *音樂班~琴藝和學科皆精湛出色:一0八年榮獲全國音樂比賽管弦樂合奏特優第一名(連續七年);一0九年管弦樂合奏、弦樂合奏、鋼琴三重奏、鋼琴五重奏和弦樂四重奏均榮獲台南市特優第一名。 【學生校園生活分享摘錄】 △你如愛植物,大成應有盡有;你如愛與人互動,大成的優秀學生們繁若星辰;你如愛運動健身,大成的場地包你滿意!(陳紘侑) △社團選項多到你不知道選哪個好,都是請了專業的老師來教導我們,讓我們在很累的讀書環境裡有喘息的空間,並且有有各個不同的場地及空曠的地方讓我們上課。(蘇玟姍) △不僅榜單漂亮、人才優秀,就算特殊活動也不馬虎,不管是音樂比賽、體育競賽還是減塑園遊會,每個活動都能讓同學發揮自己的專長,也可發掘自己的興趣或志向。(林沿亘) △這裡的老師總會讓我感到溫暖,無微不至的教導,讓我從一個無知的小孩,變成了一位博學多聞的青年。(王玉淇)

Read More

〈中華學園〉麻豆戲院

台南市西港國小三年仁班  ◎陳昺璇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新化高中至社大台江分校參訪

新化高中師生十三日從新化騎單車到台江,實際體驗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地景與村落文化,並至安南區海尾朝皇宮參訪。(社大台江分校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南區海尾朝皇宮、社大台江分校等倡議催生台灣版朝聖之路─山海圳國家綠道,近來成為高國中小學及大學生認識台灣多樣性文化及生態特色的學習路徑。十三日,新化高中二十幾位師生在老師鄭惠銘帶領,體驗山海圳綠道的愛鄉護水、保境護生精神。 新化高中師生從新化騎單車到台江,實際體驗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地景與村落文化,途中巧遇記錄台灣楝樹花開的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吳當場充擔解說員。 吳茂成一路陪伴該群師生,沿途為學生解說山海圳國家綠道倡議愛鄉護水、保境護生的精神,以及大廟興學的在地學習、守護家園的公民學習行動故事,同時招待這群青年朋友品嘗海尾百年豆花,同時也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山海圳國家綠道學習行動。

Read More

龍崗國小植樹慶百年

龍崗國小以植樹活動為百週年校慶揭開序幕。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龍崗一百年,陪你到永遠」,適逢創校百週年的龍崗國小啟動百年校慶系列活動,首部曲植樹活動特別選在植樹節這天進行,許多畢業校友齊聚一堂,一起為母校種下另一個百年的幸福樹苗。 龍崗校長陳彥良表示,龍崗國小春風化雨百載,培育無數英才,欣逢龍崗百歲生日,為了讓大家能重溫龍崗這一世紀以來精彩的點點滴滴,家長會與學校共同舉辦一連串的校慶系列活動,內容包含設立校史室、百週年紀念專刊、植樹活動、校友回娘家、創校百年─紀念雕塑等,集眾人之力一起為龍崗國小慶祝百週年生日。 龍崗國小百年校慶籌備會主委吳志祥(右三)、校長陳彥良(左三)等人動鏟在校園內植樹。   (記者施春瑛攝) 龍崗百年校慶系列活動昨天正式起跑,率先登場的是植樹活動,包括龍崗百年校慶籌備會主委也是四鯤鯓龍山寺主委吳志祥、市議員林美燕、周麗津、鯤鯓里長陳金江,還有社區人士、家長會及全校師生一起參加植樹活動。 陳彥良表示,眾人齊心合力種下一棵外形美觀又耐候,有台灣櫻花之稱的苦楝樹,還有五棵大花紫葳,期望小樹能夠在校園中成長茁壯,長成參天大樹,這場植樹活動也為在場龍崗師生及社區群眾上了一堂最棒的環境教育課程。

Read More

中洲迎百歲 陳連益捐靜思閱讀書軒

學甲區中洲國小傑出校友陳連益(右),捐贈「靜思閱讀書軒」。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學甲區中洲國小即將歡慶一百週年校慶,傑出校友陳連益捐贈「靜思閱讀書軒」,十二日舉行揭牌,將提供更好的閱讀環境給學弟妹。 這項揭牌儀式昨天上午十時登場,首先由中洲國小創鼓隊迎賓為活動揭開序幕,陳連益表示,感恩歷任校長本著「進則思公,退則思過,作育英才」的理念領導,師長們用生命啟迪智慧,深耕中洲國小這一畝愛的福田,播灑愛的種子,樹立奮發向上的優質學風,所以在二十日校慶前夕,捐贈靜思閱讀書軒,讓師生有更好的閱讀空間。 昨天的揭牌儀式包括市議員謝財旺、蔡蘇秋金、學甲區代理區長王文波、學甲分局長翁誌宏、校友會理事長陳俊男等人參加。校長黃文信表示,以「榮耀中洲、精彩一百」為精神主軸的一百週年校慶,已緊鑼密鼓熱烈籌備中,學校與籌備委員會精心規劃豐富的系列慶祝活動,十三日有踩街報喜、十九日聖火傳遞報佳音、二十日有社區聯合運動大會的高潮活動,歡迎中洲校友回娘家。

Read More

愛樹 教局推校園染病樹木防治

台南市教育局編列約兩千萬元推動校園染病樹木防治專案。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林相如∕綜合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推動愛樹生命教育,除已於去年針對有立即危險疑慮之樹木全面進行緊急處置,今年更編列約兩千萬元經費,針對校園染病樹木進行治療及防治。下營區公所昨天則配合植樹節,與華山基金會在公所前舉辦「捐發票換樹苗做愛心」活動。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校園樹木常因病蟲害造成樹木染病,造成樹木倒伏危機,除影響師生的活動,也容易造成師生及民眾受傷,學校每年為了維護養護管理樹木都面臨龐大的負擔,樹木問題成為校園安全極大挑戰。 鄭新輝指出,此案編列校園染病樹木防治經費約兩千萬元,預計可針對校園染病樹木進行大規模防治,學校申請期限為三月三十日,教育局將於四月召開審查會。 教育局表示,台南市所屬學校積極營造綠色校園環境,三月起配合雨季進行栽種農委會及台積電提供的兩千兩百棵樹苗及植栽,再搭配全國裝設冷氣,將可達到節能減熱效能。 下營區公所昨天上午則準備數百棵茉莉花、七里香、福木等樹苗,在華山基金會協助下,於公所前舉辦捐發票換樹苗活動,民眾只要帶著發票前來投入箱內,就可獲得苗木,所得發票則捐給華山基金會。 配合捐發票贈樹活動,市議員陳秋宏向在地青農購買兩千顆高麗菜,其中一千顆送給華山基金會,分別由下營愛心天使站及麻豆愛心天使站義賣,下營愛心天使站昨天請青農載來一貨車的高麗菜,到公所前以一顆二十元價格義賣,吸引不少民眾搶購,市議員尤榮智女兒尤淨寬更當場購買一百顆,一車的高麗菜一上午就賣光。

Read More

南台機器人賽下戰帖南台灣論高下

南台科大主辦第二十五屆TDK盃全國大專院校創思設計與製作競賽,精心製作以「機器人下戰帖,南台灣論高下」為主題海報,歡迎學生組隊參賽一決高下。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主辦第二十五屆TDK盃全國大專院校創思設計與製作競賽,將於十月下旬登場,以「機器人下戰帖,南台灣論高下」為主題,分智慧辨識、旗開得勝、黑琵飛行三大智慧競技主題,總獎金由去年的一百二十六萬增至一百三十三萬,報名至四月一日止。 TDK盃競賽內容包括自動組的智慧辨識,必須設計出可以循線全自主的移動機器人,同時經由感測器,可以自動避開行進路徑上的障礙物,並具有視覺辨識的基本能力,考驗機器人行進的穩定性與自主循線移動的能力,可以辨識所需求字元,具有自主定位的能力,可以將所取的物品擺放在正確的位置。 遙控組的旗開得勝,機器人必須具備跨越及穿越障礙能力,並具有拿取物品與放置物品的能力,能抓取物品將其準確放置到準確的位置上,競賽任務主要考驗機器人行進時克服障礙的能力、對不同大小物品拿取及擺放的能力,並考驗機器人的移動性能、操控性及其平衡性。 飛行組則為黑琵飛行,需要利用視覺辨識和飛機姿態調整的能力,就像候鳥黑面琵鷺於空中飛行一樣,飛行機器人須完成空中懸停、抓取目標物、投擲物件與安全降落等功能。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透過此競賽能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展現南台灣熱情及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與設計製作精神,今年競賽獎金再度加碼,高達一百三十三萬元,相關訊息可至第二十五屆TDK盃網站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