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明連3年全國優等

港明中學高中部二年級的四名學生,參加全國外交小尖兵種子隊獲全國優等獎,師生同歡。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港明高中挑戰全國外交小尖兵英語種子隊選拔賽傳捷報,奪下全國優等獎,這也是連續三年拿下全國優等,消息傳回學校,師生與有榮焉。 這項比賽共有來自全國北、中、南區一百一十一所高中參賽,選出十八支隊伍進入最後決賽,港明高中高二信班的陳庭誼、楊靜、黃鈺雯及吳振齊,先在十一月的初賽《英語話劇團體表演》順利晉級,接著十二月十二日外交部臨場抽題的《即席演講》,以外交政策、外交時事及國際禮儀的問答,從容應對,展現師生一同辛勤培訓的成果,再度搶下優等獎。 港明校長劉春福表示,這次參賽的四名學生不僅英文能力優秀,在社團活動也表現積極,其中楊靜是學校管絃樂團首席,是名小提琴氣質女孩;黃鈺雯熱愛寫作,更是國語朗讀的佼佼者,也是名游泳健將;陳庭誼、吳振齊則是學校科學服務社的成員,還在校方舉辦的人文科學嘉年華盛會,為參與科學闖關活動的學生們提供親切詳細的解說與示範,對於喜歡的事物展現認真投入態度。 劉春福說,四名參賽的學生皆就讀高二信班,歷經數個月的準備練習,抱回外交小尖兵英語種子隊全國優等獎,展現學校英語教學的亮麗成果,更是積極融入校際活動,邁向公民社會的寫照。

Read More

國全學生美術比賽 市南得獎創新高

民德國中楊思漢(右二)與林士傑(左二)分別獲得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水墨類及書法類特優。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成績公布,今年台南市共有一百五十三件作品獲獎,是南市參賽近五年來得獎數最多的一次,其中又以永康國小二十四件獲獎數最多,國中則是民德國中十件最多,得獎作品充滿創意與巧思,令人驚艷。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年台南市學生美術比賽共有四千一百八十件參賽,篩選出五百一十四件作品代表參加全國賽,其中共一百五十三件作品獲獎,包括特優八件、優等八件、甲等十六件、佳作一百二十一件,對於獲獎學生表示肯定,也持續以多元管道,讓學生美術作品成為城市亮點。  獲獎作品中,民德國中及德光高中囊括全國賽特優各兩件,另四件特優則分別由新進國小、立人國小、協進國小及後壁高中學生獲得。民德國中今年表現大放異彩,學生楊思漢從暑假就開始進行今年的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作品的創作,每天投入六到九小時的時間,相繼以作品《生生不息》及《蜂湧》連續兩年蟬聯水墨類國中美術班組特優獎項,另一名學生林士傑去年已獲得書法類國中美術班組佳作成績,經過一年的不斷努力練習及自我精進,今年更上一層樓,榮獲全國特優。  另新進國小學生黃依庭以《兵馬俑特展》獲平面設計類國小中年級美術班組特優;立人國小學生吳柏叡《拜訪森林》獲平面設計類國小高年級美術班組特優;協進國小學生戴晴然《熱鬧的拜拜》獲水墨類國小中年級組特優。

Read More

南大教授率音樂家偏校演奏

台南大學音樂教授們下鄉到七股區大文國小演奏,讓師生分享美妙音符。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教授陳虹百帶領鋼琴家楊明、小提琴家游傑安、大提琴家蔡宗佑,前往七股區大文國小舉辦音樂饗宴,三人聯手演奏貝多芬和舒伯特等曲子,讓師生沉浸在悠揚樂聲中。 大文國小校長劉春男指出,在老師謝美玲協助下,有了這場難得的鋼琴三重奏室內音樂會,藉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三種樂器合奏,讓偏鄉學生接觸古典音樂,散發愛、希望、熱情澎湃的音樂力量,打開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視野。 三名音樂家演奏第一首曲子貝多芬的《幽靈》三個樂章,藉由音樂與台下互動,聽聲音在說話,讓學生們想像作幽靈曲子的動機、幽靈的顏色、氣味、心情等。學生王柚綺說,鋼琴的聲音多變化,有高音、有低沉,感覺千變萬化,非常好聽。學生陳佳萱指出,大提琴聲音低沉變化,曲子的演出和其他樂器搭配發揮出它低音的特色。 音樂家不僅演奏樂曲,現場也與學生互動,分享音樂旋律與想像,啟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讓全校師生陶醉在美妙的音符旋律中。

Read More

崑大EKHO電台協助製作優質節目

 崑大EKHO Radio迴音線上電台工程同學發揮所學專業,支援市府邀請之播音人及大學文資所老師錄製播客節目。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EKHO Radio迴音線上電台師生除平日廣播課程訓練,也肩負校園實體廣播電台運作。經由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邀請,著名播音人賈培德與台北大學民俗與文資所老師王淳熙蒞校錄製播客節目,公廣系學生則支援錄音工程,展現所學專業。  此次播客節目在崑大公廣系EKHO Radio迴音線上電台錄音室進行,內容探討台灣都市中百年公園的保存維護,尤其是一九一七年完工的百年公園「台南公園」,不但是法定文化資產中的「文化景觀」,也是與市民生活密切連結的場域。主持人賈培德與訪談貴賓的對談,展現專業與詼諧語調,也時時扣連生活關注。  負責現場支援的學生包括EKHO Radio迴音線上電台長吳子妤、工程卓華萱、簡孜羽等人,除表現出錄音專業性,也認真學習主持人事前周詳的資料準備,及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更在精準的時間內完成訪談及錄音工作。  錄音工程中學生發揮所學,理論與實務結合完成任務,收穫良多,並期望在未來的電台課程中,能繼續強化廣播製作相關的專業素養,藉由與專業廣播人員共事合作的機會增益實務體驗。

Read More

18張證照 華醫廚藝社長獲技職傑出獎

中華醫大王禹璁(左)獲教育部頒發「技職傑出獎」,恩師黃裕文(右)陪同向校長曾信超(中)呈獻成果、分享榮耀。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教育部第十六屆技職之光選拔,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餐旅系廚藝社社長王禹璁因考取十八張證照,獲頒技職傑出獎─證照達人獎項。王禹璁在恩師黃裕文陪同下,十五日帶著獎座向校長曾信超獻成果,分享得獎的喜悅;曾信超讚揚王禹璁為全校學生做了最棒的示範,是華醫之光。  王禹璁從中華醫大餐旅系畢業後,轉換跑道攻讀醫技系碩士,目前是該校醫技系碩二學生。他雖然轉攻醫技學位,但仍不忘情於廚藝,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自我提升,幫華醫奪下多項廚藝競賽大獎,個人也努力練習技術,目前共考取十八張乙、丙級證照,堪為勤學不倦的技職典範。

Read More

成大建築黃敬家 獲亞洲新人戰冠軍

成功大學建築系四年級學生黃敬家(左),建築提案「A Wrapped Boulevard」以台南美術館二館周邊巷弄為設計靈感,參加第九屆ACARA亞洲建築新人戰大賽,與新加坡、中國並列冠軍。 (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建築系四年級學生黃敬家,建築提案「A Wrapped Boulevard」以台南美術館二館周邊巷弄為設計靈感,參加第九屆ACARA亞洲建築新人戰大賽,與新加坡、中國並列冠軍,創下台灣選手參賽最佳成績。 成大指出,第九屆亞洲建築新人戰大賽競賽主題為「文化橋梁和地區歷史」,計有十四個國家、二十四名學生參與。黃敬家大三上建築設計課程,從尋找台南美術館的在地連結出發,走訪永福路、友愛街、府中街等南美館周邊街道,發現台南巷弄是豐富多變的體驗空間、迷人的生活街景。 台南美術館二館具潔白純粹、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風貌,二0一九年開幕即成為台南熱門旅遊景點,然而巨大的尺度,卻與周圍環境產生斷裂。因此黃敬家希望藉由A Wrapped Boulevard,連結台南美術館與周圍街道巷弄的關係。她以堆疊量體方式,同理南美館的設計;以不規則的形狀,呼應巷弄曲折紋理。 黃敬家建築提案「A Wrapped Boulevard」以台南美術館二館周邊巷弄為設計靈感。 (成大提供) 設計提案中的大道從台南美術館南側友愛街與永福路十字路口開始,終點在府前路的司法博物館,中間則有通往南美館和重要景點的小巷子。 黃敬家希望浮在二樓的散步路徑,重新詮釋台南的巷弄語彙,連結大馬路到小巷弄的空間行走經驗。另以林蔭大道概念,引領漫遊者穿梭虛實,在室內、室外空間隨意轉換。不規則的小量體堆積設計,希望成為台南美術館融合周圍地貌的延伸。甚至將南美館的背面轉向正面,另闢一條遊覽路徑。 評審認為,黃敬家在台南美術館旁開闢一條小徑,是個有趣的切入點,同時也整合台南街道與台南美術館所要表現的建築語彙。

Read More

崑大視傳系學生參加國際發明暨設計展分獲金、銀牌

崑大視傳系助理教授鄭明輝指導學生設計的「視知覺系統訓練輔具」作品,參加高雄KIDE國際發明設計展,抱回金牌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鄭明輝指導學生設計「視知覺系統訓練輔具應用於空間邏輯訓練輔具」,及採用台灣特有動植物為圖案設計的「背包」,參加二0二0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分別榮獲金、銀牌,相當不容易。  此次KIDE國際發明設計展,崑大視傳系由鄭明輝帶領大四學生翁靖嵐、劉晉宇、陳俊霖、李珈盈,及大三學生張晏慈、黃語萱等人參賽,在二十八個國家四百零八件作品中突圍,獲得一金、一銀,讓該系蓬勃的創意能量在世界舞台上發光。  鄭明輝表示,金牌作品「視知覺系統訓練輔具」,主要利用多色階的紙膠帶素材與配合專用工具組合使用,即可簡單創作出各式各樣立體圖案,是一套操作簡單,對於學齡兒童、國高中生,甚至是成人、長青族皆適用的手眼協調的精細動作練習,與空間邏輯訓練的簡單操作教具,目前經過多次的調整改進已達到量化生產,成為一套完整的產品。  此外,獲得銀牌的背包作品,是以台灣動植物為圖案設計範本,外型以類似地瓜的橢圓造型,暱稱「地瓜包」,是一件具有台灣特色與時尚美感的創意產品。鄭明輝去年帶領的學生團隊以「空Mellow-免插電擴音喇叭」作品奪金,獲獎成員們也獲頒教育部「技職之光」殊榮,今年再次於發明展得獎,顯見帶領團隊成果獲得肯定。

Read More

家齊師生19日演出葉石濤《愛.自由》

家齊高中師生十九日將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開場演出文學讀劇《愛.自由》,近日先在校內小劇場彩排公演。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家齊高中師生十九日將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開場演出文學讀劇《愛.自由》。該劇以八位高中生的視角貫穿首尾,跨越世代、時空,重新詮釋葉石濤作品描述的情感流轉與歷經白色恐怖的生命記憶。  為了十九日當天完美演出,家齊高中先在校內小劇場彩排公演。以大片白色紗布象徵白恐記憶,演出過程中,出奇不意地穿越觀眾席,讓觀眾感受過往的政治隱傷。  家齊高中表示,葉石濤的創作多以府城歲月、人事物為背景。此次家齊讀劇編創選擇《來到臺灣的唐芬》、《有蛇的農家》、《玉蘭花》、《巧克力與玫瑰》等作品,創作時空橫越日治時期、白恐戒嚴、解嚴後的九0年代。觀眾透過讀劇演出,可體悟葉石濤在台南生活、戀愛的點點滴滴。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即將迎接八週年館慶,重新修建的葉老文學花園,訂於十九日舉行啟用儀式。屆時館方將攜手家齊高中師生,安排三十分鐘的《愛.自由》文學讀劇演出。

Read More

參賽抗震大作戰 南大附中奪七獎項

南大附中老師指導學生參加二0二0高科大抗震大作戰競賽,包括抗震、影領創視界組,共計奪得第一、二名及佳作等七個獎項,為競賽最大贏家。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大學附中營建學程老師指導學生參加二0二0高科大「抗震大作戰」,在全國近三十所高中職校,一百二十餘支隊伍競爭中,包括抗震、影領創視界(微電影)組,共奪得七個獎項,其中包辦僅取前兩名的影領創視界第一、二名,成為最大贏家。  南大附中此次參賽學生在老師歐怡秀、黃柏儒、施佳伸、林煜棠指導下,透過去年獲得佳績的高三學長姊傳授比賽經驗與技巧,在抗震組十三個獎項中囊括了第二名與四組佳作共五個獎項。  其中神仙下凡來抗震隊學生陳恩政、顏子誠、林炯榕、江聿屏、王子銓、吳牧謙,以效率比九萬四千多分獲得第二名,抱走八千元獎金。另屹立不搖、精益求精、一起來抑震、來點震能量四支隊伍,也均獲得抗震組佳作獎。  而由附中學生張筠婕、白晉嘉、葉鍾霖、程國梁、黎萱淇、鄭敬穎組成的神仙下凡來抑震隊,以YouTuber赴維冠大樓探討地震重要性與抗震研究的拍攝方式奪得第一。影片內容涵蓋抗震原理探究、製作方式、遭遇困難及詼諧有趣的業配搞笑片段,成功打敗其他隊伍。  由學生徐紫珊、陳盈婷、陳柏宇、劉達瑋、羅梓豪、陳芷婷六人,以怪醫黑傑克為故事主體,透過醫生搶救病人角度詮釋工程師如何搶救與維修受震的建物,特殊且緊湊的劇情拿下第二名,包辦影領創視界僅有的兩個獎項,抱走六千元獎金。

Read More

籌備明年謝師禮 山上國中採橄欖釀醋

山上學生們認真的醃製橄欖醋。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山上報導  山上國中學生們十二月以來忙著採收校園橄欖樹上的橄欖,並合作製成一罐罐的橄欖醋,等來年的教師節做為敬師好禮。校長黃建凱表示,連日來山中響起了「橄欖樹」歌聲,初來乍到山中,看到學生們的用心真的很感動。 山上學生們認真的醃製橄欖醋。 (記者張淑娟攝) 山上國中唯一的橄欖樹有一甲子年紀了,山中師生將其視為「橄欖樹爺爺」,特別的是橄欖樹爺爺並未被施肥、噴藥,每年仍結實纍纍,今年橄欖結得特別多,讓全校師生樂活著做橄欖醋。  黃建凱表示,採製橄欖已融入校本課程,十二月以來,師生們一起敲打橄欖樹,讓橄欖由空而下,拾橄欖後展開清洗、糖釀,將橄欖樹爺爺生命故事往外延伸,而採收的童趣到醞釀的過程,更讓山中孩子更懂得感恩惜福,並懂得分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