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心園身障院生 參訪總統府

蓮心園基金會帶著身心障礙院生參訪總統府。 (蓮心園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蓮心園基金會創辦人張田黨,以及廿多位身心障礙院生,受到總統蔡英文的邀請,二日北上總統府參訪,一圓院生的夢想。 蓮心園說,這場參訪緣起於一年多前,小英總統到台南拜訪蓮心園基金會,於是讓院生和基金會的職員,有了想要前往總統府參觀,拜訪小英總統的想法。  經基金會人員試著和總統府聯繫,蔡總統欣然同意與大力協助,基金會同時尋求台灣高鐵公司幫忙,贊助這次北上參訪的來回高鐵交通費用,讓身心障礙院生的北上圓夢行動,完美成行。  蓮心園基金會副執行長張豪澤說,感謝小英總統對蓮心園院生的關心,這次參訪讓院生們圓夢,也表達了希望政府能更重視農村弱勢者的生活和技職訓練,幫助他們有機會自力更生。  蓮心園創辦人張田黨表示,社會公益資源大多集中都會地區,鄉下弱勢者資源較缺乏,期待獲得更多關心。  蓮心園院生帶著自己親手做的手工蛋捲和自種的生菜、小黃瓜等蔬果,讓小英總統嘗鮮;院生還巧手捏了一個小英總統的陶土塑像,送給小英總統當作見面禮,還有精彩的表演,向現場嘉賓獻藝,抵總統府參訪活動大約一小時後離開,轉往其他地點參觀。

Read More

長中穿越校園影片 獲全國第二名

長中國中部學生參加LiveABC創意影片大賽獲全國第二名。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長榮中學國中部學生曾秉璿、張育朗、郭志賢、郭紜杉、吳冠陞、黃妤安,以《這一刻穿越吧》參加「LiveABC愛校園.遊台灣─創意影片大賽」榮獲全國第二名,指導老師為鄭茜尹表示,未來他們還會替長中拍攝介紹影片,請大家拭目以待。  為啟發學生學語言的潛能和興趣,LiveABC特別辦理「愛校園.遊台灣─創意影片大賽」,讓學生去探索、感受校園的人事物,善用影像處理工具及英語能力去記錄校園生活。創作影片的英語口語表達、影片內容、後製剪輯及社群人氣都是評分重點。  主辦單位表示,長榮中學拍攝的影片得獎原因是劇情十分出色,穿越時空及時空交錯的設計讓人耳目一新,以國中生的程度能完成此作品,獲得許多人認同,實至名歸,期待能拍攝第二集,繼續參賽。  參賽學生表示,一開始抱著嘗試的心情,名次從未在預料中,拍攝過程讓夥伴們感情更緊密外,也發現過去忽略的校園之美。感謝指導老師鄭茜尹的指導,讓他們從一開始的不知所云,不斷修正到最後獲得全國第二名,很開心努力獲得肯定,也讓更多人認識長中。

Read More

強化校園周遭安全 盤點通學路徑

教育局通令各學校盤點學生上下學路徑。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馬來西亞籍女大生在學校附近遭擄殺,引發各界關注校園周邊安全,台南市教育局已通令各學校要盤點學生上下學路徑,及周邊通學步道的情境改善,並將錄製《健康小學堂—安全篇》影片,向學生宣導自我人身保護的要點。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台南市原本就訂有「強化校園安全防護實施計畫」,各校與轄區警察分局也皆有簽訂「維護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在馬籍女大生命案發生後,也已要求所轄全部國中小全面盤點學生的上下學路徑,了解學校周圍環境有無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及需要補強之處,主動向區公所或警政機關單相關單位反應,同時建構安全走廊,學生有需要時可以向附近的愛心商店求助。 佳里分局前往北門高中了解住宿情形,教官提及設有保全裝置,維護學生安全。 (記者盧萍珊攝) 至於部分學校會有晚自習部分,鄭新輝表示,國小放學後的社團活動及課後照顧要求校方在下午五點以前結束,國高中也要特別留意晚自習結束後學生放學的情形,提醒學生避免落單。 校園安全會報啟動,各級學校及宿舍外都可見到巡邏警車,加強巡簽。 (記者盧萍珊攝) 教育局社交科表示,已提醒各校注意周邊通學步道的情境改善,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在學校外圍設有通學步道,有些學校會特別打造專用步道,市區緊鄰大馬路的學校則多以學校旁的人行道來做為通學步道,每年都會請學校回報需求,有的要求加標線、號誌燈、增加照明等,都會列管改善。  另教育局也將錄製《健康小學堂—安全篇》宣導影片,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影片,教導學生在面臨危險狀況時,如何自我保護。

Read More

推動生命教育 後壁國中等3校獲評績優

長安國小辦理走讀台江閱讀等活動,榮獲生命教育特色學校。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後壁國中、安南區長安國小及南化區玉山國小主任徐子蔚,分別榮獲教育部一0九年度生命教育特色學校及績優人員,台南市教育局表示,獲獎學校及人員在校園推動生命教育之努力,不僅展現了特色成果,更深獲教育部的肯定。  後壁國中以「後壁囝仔五心五力五(有)夠讚」為主軸,希望善用孩子的「五心」-細心、耐心、熱心、真心以及善心,培養「五力」-創造力、學習力、實踐力、關懷力、美感力。校方並透過辦理如生命教育體驗營、綠手指達人培育計畫、米國遊學趣等多元活動,讓校內課程及活動透過生命教育的貫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落實「愛己、愛人、愛環境」的目標。  長安國小以「長樂平安-看見生命的價值」為主軸,結合資源,辦理各種活動及課程,如在地踏查學習、走讀台江閱讀、祖孫週、推動藝術教育深耕、生命鬥士講座,帶領孩子看到生命價值。  玉山國小主任徐子蔚透過生命鬥士分享、社區服務學習、耆老生命故事分享等,將校本課程結合生命教育,與品德教育相互融合,整合社區家長資源來培養學生多元展能,塑造學校形象品牌。

Read More

青春騎蹟46騎士 成功挑戰花東300公里

教育部台南市聯絡處率學生挑戰花東三百公里的單車行程。 (教育部台南市聯絡處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教育部台南市聯絡處舉辦「青春騎蹟-單車挑戰」活動,由黃慶德督導帶領輔導教官、春暉志工、心理師及學生等共計四十六人,花了五天四夜的時間,順利完成挑戰花東合計超過三百公里的行程。  黃慶德表示,台南市聯絡處已經連續七年辦理「青春騎蹟-單車挑戰」活動,過去六年陸續完成雙鐵(鐵馬、鐵路)環島、台南至墾丁、台東花蓮一百八十公里壯騎等挑戰,今年已邁向第七年,雖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延後實施,但一點也澆不熄學生們挑戰的熱情。  一行人先搭車到台東小野柳後,改騎自行車到成功鎮,第二天騎到花蓮豐濱,第三天都在花蓮,第四天再從花蓮光復騎回台東關山,沿途經過多處景點,合計總路程超過三百公里。  連續參加三年挑戰的春暉志工表示,整個活動讓他既驕傲又感動。驕傲感來自學生的回饋,他們挑戰自我,從抱怨、認命到不服輸這三階段的心情起伏歷程。孩子們從陌生到熟悉、從針鋒相對到相互扶持、從互看不順眼到無話不聊,這短短五天的磨練讓學生內心柔軟的一面浮現上來,看在眼裡感動在心。  團員們最終成功完成三百零六公里挑戰,在諮服團心理師、志工及教官們見證下,由黃慶德督導一一頒發完騎證書,同學們以辛勤汗水寫下青春奇蹟。

Read More

AI模擬駕駛 崑山拿下冠軍

崑大電子系學生團隊以「模擬Lidar自動駕駛之多目標追蹤」作品,獲得人工智慧實務專題競賽大專校院組冠軍。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子系攜手美安科技、華亨企業共同舉辦二0二0人工智慧實務專題競賽,地主崑大電子系學生團隊表現優異,拿下大專校院組冠軍,高中職組則由南英商工電機空調科獲第一名。  該項競賽地主崑大學生參賽相當踴躍,其中電子系「模擬Lidar自動駕駛之多目標追蹤2D/3D Bounding Box」作品,模擬Lidar攝影機架設於汽車上進行拍攝並收集相關的數據,同時進行汽機車、腳踏車與行人的偵測、追蹤與行駛軌跡的紀錄,並運用人工智慧處理,模擬自動駕駛,專業表現獲得評審青睞,榮獲大專組冠軍。  南台科大學生團隊結合理論與實務創作品亦獲評審肯定,包括電子系「以卷積神經網路為基礎之異常心電訊號辨識之研究」、資工系「智慧駕駛監測行車資訊分析系統」兩件作品,分別獲大專組亞、季軍。  高中職組競賽,參賽高中職生在今年九、十月,先行參與崑大電子系車用零組件生產自動化類產業環境工廠研習。此次競賽進行影像辨識便是驗收研習成果,由南英商工電機空調科獲第一名,台南海事電子科、新榮中學資訊科分獲第二、三名。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共學論壇 分享在地議題

崑大USR團隊邀請執行USR大學及社區團隊,以「產業鏈結」等議題進行跨校共學論壇。 (記者汪惠松攝) 崑大為促進友校USR實踐計畫團隊相互交流與學習,邀請執行USR大學及社區團隊,以「農村永續」、「產業鏈結」與「經濟永續」等議題進行跨校共學論壇,讓社區與大學進一步合作,透過分享與座談,讓更多人聚焦關心在地議題,共創未來永續之路。  青年創業案例─那顆炭國際創辦人李政憲、以「地方創生之青年創業甘苦談」進行專題分享,他提出「友善環境、循環經濟,你只需要一個新的選擇!」的口號及概念,從解決農廢與環境污染問題出發,透過生活、生產、生命、生態「四生」改變官田地區農特產業模式,並形成「官田烏金」循環經濟品牌。  吳鳳科大USR計畫主持人暨幼保系主任賴媛姬,以「I have a dream-許你一個幼老園」為題,分享老幼共融與師生專業增能培訓課程經驗。  莊佳勳專案經理以「南關線的飲食文化學堂-慢食行旅計畫」之社區參與及學習為題,進行課程創新與活動執行經驗交流;南藝大USR主持人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蘇一志分享「台南山區地方弱勢產業振興計畫-行銷、文創、有機」計畫成果。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 南美展 南應大李貞潔奪台南獎

南應大美術系七技學生李貞潔創作西方媒材「人體」作品,獲得二0二0台南美展第一名,並被評選為最高榮譽「台南獎」。(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七技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結合理論與實務創作,參加二0二0台南美展,包括西方、東方媒材、攝影影像及立體造型四項類別,共計四十四位學生及系友獲獎,其中李貞潔西方媒材第一名「人體」作品,被評選為最高榮譽的「台南獎」。  一年一度的台南美展是大台南地區的年度文化藝術盛事,也是美術創作者大展身手的重要舞台,舉辦三十八屆來,涵育推廣了地方的美術風氣,也發掘出眾多創作新秀。台南應大美術系的學生綜合表現長年以來早已獲得各方推崇與肯定,不少在校學生與畢業系友活躍於藝壇。  南應大美術系七技學生們在此屆台南美展大放異彩,憑藉的是多年的努力與堅持,不論是傳統媒材注入新觀念,或是新媒材的開發創作,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之下,努力學習技巧,精進自我繪畫能力,屢屢創作出令人讚賞的好作品,並且走進社會各相關產業,進而推動全民整體文化美學素養。  在這屆台南美展徵選作品中,南應大美術系七技學生團隊發揮所學,奪得耀眼成績,包括三十七位學生及七位系友,共計四十四人在西方、東方媒材、攝影影像與立體造型四類別榮獲獎項,其中西方媒材類第一名由李貞潔作品勇奪,並且進一步被評選為最高榮譽、僅三個名額的「台南獎」,第二名由盧芷苡獲取;此外,立體造型類則由劉濬磊摘下第三名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李貞潔的台南獎「人體」作品,運用複合媒材技法來構築出一個屬於個人的、抽象的人體意象平面作品,畫面中複式的重複概念與自由不羈的造型語彙,讓觀者能夠徜徉在偶發性視覺效果的世界中。  此外,學生團隊們也囊括其他獎項,西方媒材類優選三人、佳作三人、入選十九人;東方媒材類優選、佳作、入選各一人;攝影影像類優選、佳作、入選各一人;立體造型類優選二人、入選八人。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 敬師 永仁學生自製創意布丁

永仁高中班聯會在教師節活動中,將同學們對老師們的影音感謝詞放在IG上撥放,並致贈創意波羅卡士達珍珠布丁,讓老師們感受來自學生及學校的溫馨情意。 (記者汪惠松攝)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永仁高中班聯會除發起錄製同學們對老師的祝福放在學校粉絲團,及舉辦師生突擊訪問活動,將同學們對老師們的影音感謝詞放在IG上播放。致贈老師創意菠蘿卡士達珍珠布丁,讓老師們感受來自學生及學校的溫馨情意。  永仁高中歡慶教師節,除校長洪慶在及家長會致贈教師教節禮券,各班學生代表組成的班聯會也發起錄製同學對老師的祝福,放在學校粉絲團上,並邀請同學事先寫好感恩卡片,及準備創意菠蘿卡士達珍珠布丁,班聯會成員親自至辦公室致贈師長。  班聯會表示,選擇創意菠蘿卡士達珍珠布丁,背後包含對老師角色深刻的描述及感謝,並將其中意涵轉化為卡片文字,老師的心是菠蘿麵包做的,樸實日常的存在,一次次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分享者;老師的心是卡士達醬做的,軟順的香濃奶油,一次次成為潤滑家長、孩子衝突的傾聽者。  老師的心是黑糖珍珠做的,小火慢熬的攪拌,一次次成為不同需求孩子們的陪伴者;老師的心是布丁做的,溫柔堅強地承載杯底,一次次成為徬徨、受傷孩子的支持者。面面俱到多樣心~老師,謝謝您。  還有為了增加教師節慶趣味性,班聯會還進行「師生突擊訪問活動」,錄下同學對老師的感謝,並將影音放在IG。像給班導的感恩詞─「第一堂課是幾點,八點,不!是我們幸福得起點」;給物理老師─「物有引力,感謝您與我相遇」;給英文老師─「別問我How Are You我只會一句I Love You」;給歷史老師─「學了這麼多歷史故事,只想知道屬於您的故事」等。  全校教師收到來自家長會及同學們特別的禮物,除了感受到溫馨的教師節氣氛,也體會到校方的用心,度過一個難忘的教師節。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 台南高工總務主任吳浩生 課餘陪生訓練

台南高工總務主任吳浩生創新教學,重視學生個別需求給予關懷協助,榮獲一0九年大愛菁師獎,校長陳啟聰(右)推崇其教學「不忘初心」。(記者汪惠松攝) 投身技職教育十八年的台南高工總務主任吳浩生,教學創新多元,從學生角度看世界,教導「做中學、學中做」,開發屬於自己的潛能特質,培養多元能力專業展能,並重視學生個別需求給予關懷協助,提升自信,榮獲一0九年第九屆大愛菁師獎。  吳浩生以技職生過來人身分發揮愛心耐心,犧牲假日到校陪伴學生訓練,教導機械領域專精技能,輔導學習弱勢學生參加競賽及檢定,鼓勵學習一技之長。另指導學生參加檢定證照績效卓越,獲家長肯定。  為拓展學生視野,吳浩生鼓勵學生遵從興趣,課餘多元學習,培養各項興趣與才藝,並全心陪伴學生多元發展。尤其擔任學務主任期間,對學生訓育、體育、志工服務等各項活動陪同學習成長,成果豐碩。  吳浩生也承辦多項全國性委辦業務,例如在校生技能檢定全國總召學校長、全國營養師研習會議、青年發展署公益素養志工服務推行,撰寫計畫爭取經費,改善學校教育場境軟硬體設施等各項教育主管單位重大政策推行,均全力以赴圓滿達成任務,對教育非常投入,具有使命感無私奉獻。  吳浩生表示,能跟年輕人一起共學成長,是很快樂的事。引領學生學習會累,但從不苦澀,期許能永遠以教育為志,不斷精進帶領成長,親師學習亦師亦友,持續成就每名學生。  南工校長陳啟聰推崇吳浩生教學「不忘初心」,從初任教師至今,無論對選手指導,學生品德要求及生活關懷,無不全力以赴,七年來先後獲得全國技藝教育績優人員、杏壇芬芳獎,大愛菁師獎肯定,實至名歸。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