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美台高中生拜訪北市府 騎單車挺和平

韓國學生來台參加和平之路自行車活動,並與台北市政府進行交流。(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全球局勢多變,青年公民意識崛起成為全球新勢力。為響應全球和平聯盟舉辦的「和平之路台灣行Peace Road Taiwan」活動,於二十二日韓國國際學校善正高中學生十五人抵達台灣,主辦單位率韓、日、美、台等共四國二十六位國高中及大學生拜訪台北市政府,與青年局進行國際交流。 預計將從台北市出發到台中的日月潭再返北,透過自行車縱騎台灣北部及中部七縣市二十六鄉鎮,為台灣加油,並守護世界和平,同時他們還特別製作一件韓戰終戰七十二年紀念車服做為特別禮物。「和平之路」主辦單位代表陪同善正高中拜訪台北市政府,包括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唐彥博、副理事長陳拓環、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會長閔代璽等。 北市府青年局國際科長曲明玉等代表歡迎,讚譽善正高中校風開放與熱情,尤其學校積極培養未來能夠出任國際外交事務的外交官,期待未來善正中學的學生們能多關心台韓國民外交,增進友誼。 先山茂樹團長於交流時表示,美、日、韓、台都是民主國家,但是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和平課題要面對。Peace Road騎自行車的目的是為了和平,讓學生深入鄉鎮,體驗台灣的人民與生活,也讓他們重新觀察與思考自己國家。 唐彥博解釋PEACE的意義,P是和平,E是運動exercise,A是活動activity,C是合作collaboration,E是education。和平的推廣是通過運動和團隊合作,富含教育的重要內涵。 參與的青年學子包括善正高中生及四位國中生,同時還有九位來台交換就學的日本籍大學生,台灣也有二位學生代表參加。韓國學生來自最熱血、最具公民意識的善正高中,該校是擁有七十五年的國際學校,二0一九年爆發韓日貿易衝突事件,兩國仇恨意識升高,引發社會動盪。當時善正高中的學生即提出日韓兩國關係要改善的訴求,受到主流媒體報導,因而化解社會危機。 「Peace Road」自行車活動最早於二0一三年由韓日開始,當年有三百名自行車參加者,活動持續至今超過十年,韓國國內每年舉辦Peace Road縱騎活動,多達五萬人參加,近年每年於世界各地均有超過五十萬人參與,傳遞大眾對和平的心聲與對世界和平的渴望。

Read More

北中勇腳第6年 登奇萊南華雙峰

國立北門高中師生成功攀登「奇萊南華」雙峰,師生高興不已。(北中提供)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國立北門高中舉辦「北中勇腳、登峰造極」活動,十八位師生在校長吳俊憲、曾文家商校長洪思農帶領下,成功攀登「奇萊南華」雙峰,師生高興歡呼。 北中勇腳活動已堂堂邁入第六年,吳俊憲表示,原定挑戰玉山,但因玉山主峰步道坍塌,加上連日大雨,基於安全考量,取消玉山行,改攻南投和花蓮交界的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又稱能高北峰),由於是台灣最容易親近的百岳之一,且位置相鄰,岳界常將二者搭配起來連走,合稱「奇萊南華」。 北中十八位師生在吳俊憲及有攀登十餘座百岳經驗的洪思農帶領下,歷經兩處大崩壁,大家全程相互扶持,終於成功攀登「奇萊南華」雙峰,師生興奮歡呼,這是在書本上無法體會的感覺。 第五次參加勇腳活動的學生黃莉甯表示,在爬升途中,被奇萊大草原所吸引,親眼目睹黃金大草原,瞬間忘卻艱辛的來時路,覺得值回票價,不過對初階山友體能耗盡,確實是一大考驗,也對將來攀登全台第一高玉山主峰更具信心。

Read More

崑大聲音盒子設計創意 東京奪金

崑大視傳副教授鄭明輝帶領跨校學生團隊參加第十一屆日本東京設計創意暨發明展, 獲得金獎之「聲音盒子複合音棒夾具」作品。(記者汪惠松翻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鄭明輝帶領跨校學生團隊以「聲音盒子複合音棒夾具」作品,參二0二四第十一屆日本東京設計創意暨發明展,在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與發明愛好者創意作品競爭中,奪得金牌,彰顯崑大在設計與創新領域卓越實力。 崑大創作團隊由視傳系副教授鄭明輝所帶領的跨校團隊共同組成,包括崑大視傳三年級王儷頤、林凱燕、視傳所碩一楊竹玉、呂宥瑩、瀨戶亞海、米秝文創公司工程技師鄭喻文、台南大學附中二年級謝沂娗、台南市崇明國中二年級張芯甄。這支跨校合作團隊透過不懈努力和創新精神,將一個靈感變成現實,並在國際舞台上獲得高度認可。 崑大以「聲音盒子複合音棒夾具」奪金,獲得各界關注。該創作靈感來自於數位時代3C產品普及對孩子感知力、想像力及創造力發展的限制,故團隊創造一款音像學習裝置,旨在啟發孩子通過實際操作來探索聲音,這不僅是玩具及樂器,更是一個教育工具,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基礎,提升對聲音感知的敏感度。 鄭明輝表示,這款裝置讓家長和孩子及同伴可以共同創造各種有趣的聲音與旋律,增進親子互動。該裝置開啟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聲音世界,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不僅減少對3C產品的依賴,也培養了未來的創造者,讓孩子在自然互動中發展音樂才能。

Read More

橋中管樂團 日本棒球場應援演奏

大橋國中管樂團跨越國界,前往日本開智未來高校進行音樂會演奏,展現跨文化交流的真摯情感,拉近兩國學生間距離。(大橋國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管樂團暑假前往日本開智未來高校進行音樂交流,兩校學生除手寫名片交換、英文自我介紹,並透過小型音樂會互相表演及棒球場應援演奏,展現跨文化交流的真摯情感,拉近兩國學生間距離,為後續合作鋪平了道路。 橋中管樂團由校長謝連陽、管樂團指揮呂守仁老師、輔導室主任何慧真及家長會長王明發,帶領學生及家長一行五十八人,前往日本開智未來高校進行五天的音樂交流及教育旅行。 橋中管樂團與開智高校吹奏部學生經相互介紹,展開應援歌曲的合奏練習,他們一同努力,調音、節奏、情感融合。兩校學生在音樂會上互相演奏動聽樂曲,進行跨文化交流,這不僅僅是音樂的表演,更是心靈的交流。 大力協助此次日本管樂交流的亞太管樂指導者協會秘書長、日本管樂指導者協會國際交流委員黑川圭一表示,棒球是日本的國民運動,學校都會將夏季高中棒球賽,及春季高中棒球選拔賽列為學校重大活動,動員學生及家長到球場加油,大多數日本高中樂隊都會在棒球賽中演奏加油歌曲,因此這次的合作應援交流,是一次很特別的音樂交流活動。 橋中管樂團指揮呂守仁表示,團隊未曾有這樣場合演奏經驗,然而當他們的音樂與開智高校的球場應援完美結合時,場面熱鬧且感動人心。樂曲的旋律在球場上迴盪,學生們歡呼聲此起彼落,成為他們難忘的回憶。 校長謝連陽表示,此次兩校學生合作應援球場加油的節奏超級緊湊,雖感覺有點累,但站在球場上隨著激烈比賽進行演奏加油曲,真的太新鮮有趣了。

Read More

親海小學堂護照APP 集點抽大獎

天鵝湖水域遊憩體驗活動。(觀光旅遊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推廣海洋教育,為期四個月的親海小學堂系列活動,即日起至十一月三日陸續登場。下載專屬親海護照APP,可蒐集點數抽大獎,有機會將Gogoro機車騎回家。 市府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南市親海小學堂系列活動,獲海洋委員會經費補助,且配合推出活動專屬APP,鼓勵參加者透過多元方式蒐集點數。累積達兩千點成就,可參加十一月二日在安平遊憩碼頭舉辦的海洋生活博覽會抽獎活動,最大獎為Gogoro機車。除了手機APP,也同步推出紙本親海護照手冊。 只要在合作店家出示親海小學堂APP或親海護照手冊,消費、住宿均可獲得點數,且享專屬優惠。 觀光旅遊局說明,近期台南有許多精彩活動。台南400特展教育的時空旅行主題展,展出日期至九月一日。關廟大潭埤水域探索體驗,二十七、二十八日開辦。四鯤鯓水域探索體驗,預計八月三日、八月四日舉行。八月十日由小小造船人活動接棒。台南400古城導覽x安平水道巡禮,訂於八月二十四日、八月二十五日登場。 民眾參加活動累積的點數,可在海洋生活博覽會攤位享優惠。一千點兌換活動專屬帆布小背包,兩千點可參加Gogoro抽獎。

Read More

跆拳道品勢賽 九份子獲雙料冠軍

台南市長盃跆拳道品勢錦標賽暨青少年代表隊選拔賽,九份子國中小勇奪八金九銀十六銅。(九份子國中小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市長盃跆拳道品勢錦標賽暨青少年代表隊選拔賽落幕。九份子國中小勇奪八金九銀十六銅,且連續兩年囊括國小、國中組團體冠軍,成為此次賽事大贏家。 九份子國中小校長康晉源表示,九份子跆拳道校隊成軍不到三年。在訓練設備、器材不足的情況下,選手們非常爭氣、屢獲佳績,實屬不易。 此次台南市青少年選拔賽,九份子有四位選手入選南市代表隊。其中個人代表選手為翁頡毅,團體代表選手為翁頡毅、邱榆瑞、沈侑誠。 十月份將參加全國青少年盃,盼再接再厲奪牌,為南市爭光。 康晉源感謝泰嘉開發建設支持該校跆拳隊長期發展,熱心贊助設備器材、護具、道服等經費,讓選手安心投入訓練。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寧3生會考亮眼 校長頒紅榜

南寧高中校長蘇宗立表揚會考成績優秀的學生。(記者施春瑛攝) 南寧高中國中部學生江建穎今年會考取得5A10+的好成績,另蔡紘嘉、林民哲則都是5A7+,表現優異,校長蘇宗立頒發紅榜祝賀。南寧高中表示,這三名學生都畢業於省躬國小,三人都沒有參加校外補習,共通點是平常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後會馬上複習。 江建穎是灣裡在地人,他說,在學校深受師長的指導與照顧,尤其是一年級的導師盧中庸及二、三年級的導師王俊榮,都在他遭遇學習低谷時給予鼓勵。老師們認真教導及細心陪伴,讓他可以在會考中大放異彩,他將選擇直升就讀南寧高中,期望在未來三年中繼續努力,將來可以用繁星管道錄取心目中理想大學。 蔡紘嘉、林民哲則表示,國中三年都沒有參加校外補習,而是按照學校與自己的讀書計畫按部就班學習,平常能善用時間兼顧課業與休閒,上課認真、有問題會主動發問,對於不懂的觀念更會主動探索,這是他們保持好成績的主要原因。 蔡紘嘉、林民哲與同學相處融洽,擔任不同重要的班級幹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林民哲說,他會在學校完成老師指派的作業,另外學校提升國三學力的相關措施對他很有幫助,包括增加複習考次數、校長的榮譽早餐、獎學金以及差異化教學等措施都是讓他努力學習的動力。 校長蘇宗立表示,優秀的成績除了學校團隊的用心與支援,學生的自我努力更是重點,期勉所有國三學生在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仍然保持對學習的熱愛,努力不懈直到達成夢想。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探究AI/探索台南 永仁高中多元跨域學習

  永仁高一生在校訂必修「AI探究」、「探索台南」課程成果發表中,透過精心設計製作簡報、視頻和實地採訪,展示研究成果和創意。 (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永仁高中積極推動跨域整合的校訂必修課程發展,將「AI探究」、「探索台南」列為必修課程,高一學生們在成果發表中,展示課程中自主探究、專題探討的成果,透過精心設計製作的簡報、視頻和實地採訪,生動地展示這學期的研究成果和創意。 新課綱實施後,永仁高中連續7年榮獲國教署肯定成為前導高中學校,積極推動跨域整合的校訂必修課程發展,利用高中優質化及前導學校專案經費,規劃兩門精彩課程,希望能成為學校的亮點。 其中「奔跑吧!古都」課程,以「我的專屬小旅行」為主題,包含「弄。來安平」和「南『影』之情」兩個主題,介紹台南的古蹟、特殊景點、文化和歷史探索。另門課程「躍進吧!永仁」,則選擇「無人商店」和「自動駕駛─未來汽車革命」為主題,介紹人工智慧在科技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並探討了人工智慧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 成果發表過程,學生們透過精心設計製作的簡報、視頻和實地採訪,生動地展示研究成果,例如「奔跑吧!古都」課程,學生們利用多媒體展示台南的古蹟和特殊景點,並分享他們的旅行經驗和感受,認為台南就像一台時光機,只要肯用心尋覓一定可在某個巷弄找到值得駐足、令你感動的角落。 「躍進吧!永仁」課程,學生們展示他們對人工智慧的理解和應用,例如同學們提到無人商店不僅是科技感十足,更是零售業未來發展縮影。AI生成無人駕駛,是未來重要趨勢。這些發展將深刻影響我們的未來就業選擇及生活方式。學生們互相觀摩和學習。10多位高中部老師也親至現場關心著學生們的表現。 永仁校長余月琴肯定高一的學生在發表過程,所展現出自信和豐富的學習成果,而過程中主題的自主探究、跨域的主動學習也是永仁課程學習的重要方向,培養學生帶著走與適應未來社會的多元能力。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橋中志工團 打造畢典星光大道

大橋國中志工團發揮創意,以環保理念設計可變化再利用造型花柱,為畢業生打造「綻放之路」星光大道。(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大橋國中志工團平時除協助學校大小活動服務,今年畢業典禮團長謝婷諠更帶領團隊發揮創意,以「環保」理念為畢業生設計打造「綻放之路」星光大道,代表畢業生即將迎接的新生活和未來。繼續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夢想,綻放出更加燦爛的人生。 橋中校長謝連陽表示,將畢業典禮星光大道取名「綻放之路」寓意深遠。「綻放」象徵著花朵綻放時的美麗和光輝,代表畢業生即將邁入嶄新人生階段,如同花朵綻放美好未來。每一朵人造花所代表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展現的各式才華和潛能,象徵成長與成就。 「之路」表達一段旅程與方向。畢業典禮不僅是對學業的肯定,更象徵著人生的轉折點,學生即將邁入新的階段。星光大道象徵著他們即將啟程的新旅程,面對未來挑戰和機遇,帶著自信與勇氣邁向前方。 謝婷諠表示,畢業典禮星光大道設計理念強調「環保」,減少使用鮮花或氣球等一次性的布置,希望日後不同場合也可再利用,所以選擇製作造型花柱。構思好花朵的呈現方式後,即著手採購布料、鐵絲、底座等材料底座花盆、托盤及考慮現場環境,必須加重處理,請託總務處工友劉文祥協助灌水泥加重底盤重量使花柱安穩。 花梗利用塑膠水管的可塑特性及輕便性,從花瓣的炙燒到成形,花托與花梗的連接,葉片到葉脈的呈現,一步一步的修正及調整,加上美工組志工群的巧手,展現20座不同樣貌的花柱。 謝婷諠說,歷經2個月努力完成80朵花目標,但組裝花柱的過程也是有阻礙重重,管子弧度不對花朵下垂,弧度方向無法看到花正面,支撐的鐵絲脫落等,志工發揮團隊合作邊修補邊調整,當完整擺設20座花柱時,場面繽紛整個氛圍感拉滿呈現,心中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校長謝連陽感謝家長會副會長楊智程贊助花柱PVC管材料,為製作過程提供便利。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應大英劇魔鏡 童話添趣味

南應大應英系學生自行編創《魔鏡,魔鏡!》英文舞台劇,在台南文化中心完成畢業公演,成功透過英語專業及自信,展現在校所學成果,贏得佳評如潮。 (南應大提供) 由台南應用科大應英系學生自行編創的《魔鏡,魔鏡!》英文舞台劇,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完成畢業公演,除吸引許多家長及舞台劇愛好者前來觀賞,亦成功透過英語專業及自信,展現在校所學成果,贏得佳評如潮。 南應大應英系《魔鏡,魔鏡!》英文戲劇。是學生發揮創意、以英文編寫的舞台劇,講述白雪公主孫女艾普莉.懷特的現代版故事。故事情節反映年輕人面臨的各種現實壓力及職場挑戰,以及如何努力闖出一片天的奮鬥歷程。劇中巧妙融入許多神話或童話的人物角色,憑添不少趣味。 劇中人物的衝突與困境等元素不僅讓劇情充滿張力,劇情過程鋪陳了許多疑惑更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答案都在精彩的英文戲劇公演中揭曉。學生編劇的能力與全力投入演出的精神,令人讚賞,掌聲不斷。 英文戲劇公演為南應大應英系的重要傳統,歷屆學生在該系美籍老師馬龍的指導下,學習表情、肢體語言、聲音情緒表達等表演技巧,成功詮釋劇中角色的性格特質及內心世界,除牽動所有觀眾的情緒,並藉公演綜整在校所學的各項英語文專業能力。 應英系主任張淑芬表示,畢業公演不僅是舞台上的英文戲劇演出,其幕後的籌備、排練遠比想像中繁瑣,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整呈現。從撰寫劇本、排練、服裝、道具製作到公關宣傳,甚至經費募集,學生們都是親力親為,不怕苦地自主練習,累積經驗,慢慢強化個人的舞台自信與表演能力。 過程中不僅凝聚同儕情誼,還學習到溝通協調、解決問題及團隊合作等軟實力,同時也讓同學了解英文不只是一門課程,更是一項可以被實際運用的專業能力。學生從英文戲劇公演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有效提升英語書寫及口語表達能力,整個學習歷程將成為學生未來職涯發展的重要經驗,並有助提供就業所需的專業職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