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籌備勝利日閱兵 莫斯科紅場大秀熱核彈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俄羅斯這幾天,緊鑼密鼓地為5月9日勝利日的閱兵彩排,現場出現了包括”熱核RS-24洲際彈道飛彈”等重要軍備,高調展現核武實力。外傳普丁原先下令要在勝利日前在俄烏戰爭中取得勝利,不過俄軍第二波攻勢並不如預期中順利,如今外界都在緊盯,普丁到時候究竟是會找台階下結束戰事,還是近一步升級衝突,對烏克蘭正式宣戰。

Read More

〈全球探索〉馬克宏連任 擔起歐盟領頭羊?

馬克宏七日就職第二個五年任期法國總統。(歐新社) 蒙志成 法國大選四月底揭曉,總統馬克宏歷經兩輪投票連任成功,成為法國自二00二年來首度連任成功的總統;未來五年任期,決定馬克宏的歷史定位,但內有民粹風潮、外有俄烏戰爭帶來地緣政經形勢的改變,馬克宏要當歐盟的領頭羊、倡議歐洲一體化、歐盟戰略自主,仍是漫漫長路。 法國總統大選採兩輪制,四月十日舉行第一輪投票;十二名候選人中,由票數最高的馬克宏與雷朋,於四月二十四日進行第二輪投票,選舉結果,馬克宏雖然順利連任,讓歐盟許多國家領導人鬆了一口氣,但從選票結構來看,法國民粹主義不但未見消退,力量還愈來愈大。 以雷朋為代表的右派得票創下歷史新高,顯示法國右派勢力已明顯壯大。(歐新社,資料照) 右翼勢力壯大 民粹未見消退 從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分析,在政治光譜上代表中間派的馬克宏,以百分之二十七點八五得票率勝出,極右翼的雷朋得到百分之二十三點一五的選票緊追在後。排名第三的是極左翼候選人梅蘭雄,獲得百分之二十一點九五的選票。 換言之,左派與右派勢力旗鼓相當,但都已相當接近中間派的馬克宏;若再從第一輪投票時、三位右派候選人的得票率分析,雷朋占百分之二十三點一五、澤穆爾得百分之七點零七、杜邦艾尼昂有百分之一點八,右派總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二八,這比右派在二0一七年得票高出了十個百分點,也創下歷史新高。 第二輪的決勝選舉中,馬克宏以百分之五十八點二得票率,擊敗雷朋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八,兩人差距十六點四個百分點;但與兩人五年前的對決相比較,當時馬克宏得票率百分之六十六、雷朋百分之三十四,相差達三十二個百分點;很清楚的看出,五年來,法國右派勢力已明顯壯大。 左派不滿馬克宏執政下的法國,長期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社會貧富懸殊拉大,右派則對不滿移民、難民、恐怖攻擊事件等,有鮮明的反歐盟、反全球化、排外的保護主義色彩,與馬克宏捍衛歐盟共同價值、推動歐盟自主、團結的主張,大相逕庭。   左派不挺右派 恐難左右共治 法國的民粹風潮,二0一七年起延續近兩年的「黃背心運動」是重要指標,並在雷朋此次大選拿下百分之四十一點八選票達到新的高峰。雖然民粹的口號、訴求並未透過選舉建制化、與政策結合。但接下來,對新政府施政有關鍵影響的國民議會選舉,將於六月十二日至十九日舉行,馬克宏領導的政黨是否能掌握國會多數,將影響法國未來的走向。 民粹派反菁英、反建制,在國民議會選舉中會不會取得優勢,形成法國左右共治的局面?目前看來機率不大。因為,在此次總統大選中,第一輪落敗的左派選票,並沒有在第二輪中轉向支持右派的雷朋。況且,現在距離六月的選舉只有短短兩個月,左、右派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形成聯盟。 馬克宏在接下來五年任期,如何帶領法國及歐盟走出疫情、因應俄烏戰爭帶來的衝擊?如何調解對立與創傷,同時推動經濟成長復甦?世界都在看。 馬克宏一直是歐洲一體化、倡議建立「歐洲軍」、主張歐盟戰略自主,亦步亦趨的伴隨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的路線。特別是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保護主義興起時,德、法領導的歐盟,對「中」政策就明顯與美國不同調,在美「中」大打貿易戰時,歐盟甚至還完成與中國大陸簽訂歐「中」投資協定。   推進歐盟自主 面臨內外挑戰 馬克宏確定當選連任時,受到眾多歐洲國家領導人的祝賀,反映出馬克宏維繫「德法合作」帶領歐盟延續梅克爾路線,被寄予厚望。馬克宏對擔起歐盟領頭羊角色,有企圖心且當仁不讓。但如今,梅爾克已經退休,歐「中」投資協定被凍結,更大的問題是,俄烏戰爭讓德國受傷很大。 德國的能源高度依靠俄羅斯,百分之五十五的天然氣、百分之五十二的煤、百分之三十四的礦物油都是從俄羅斯進口;雖然德國已表態將支持歐盟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但法國尚且有核電可支撐,邁向無核化的德國,拒絕俄羅斯能源,確實是沉重負擔。 德國不買俄羅斯能源,油價勢必上漲,要想能源獨立,又非一蹴可幾。對德國而言,制裁俄羅斯是面子問題,更是裡子問題,這讓德國很難吞下去;況且,德國國內也是民粹高漲,若內政自顧不暇,是否還有能力鞏固德法合作、推進歐盟自主呢? 馬克宏的第二任期,內外都是挑戰。內政上,要面對至少逾四成對歐盟抱持不信任的民意;對外關係,美國的要求只會愈來愈多,如果沒有德國的合作、或德國合作的力道減弱,法國要當歐盟的領頭羊、要整合歐盟,勢必要釋出更多資源,但法國還有多少籌碼、子彈?歐盟戰略自主還走得下去嗎? 眾多歐洲國家領導人寄望馬克宏(右)維繫「德法合作」,帶領歐盟延續梅克爾(左)路線。(歐新社,資料照) 周旋於台美陸 兩套兩手策略 俄烏戰事近三個月,還可能有長期化,歐盟安全出現問題,凸顯了北約軍事機制有更穩固存在的必要。可以預見,法國若要整合、領導歐盟,軍事安全方面,未來將更依賴美國;但另一方面,為了歐洲經濟復甦,法國、歐盟在經貿上仍會和中國大陸繼續打交道,但必要時也會持關注、譴責中國大陸的人權議題。 至於馬克宏連任對台灣、兩岸關係的影響,基本上,法國、歐盟仍遵循「一中原則」、不會放棄與中國大陸經貿交流,台灣想進一步推進對歐關係,某種程度也會受限。但台歐之間有機會加強人權、民主價值、環保議題的連結。 簡單說,馬克宏想扮演歐盟領導者角色,會有兩套兩手策略。一套用在美「中」關係,即軍事安全和美國合作,經貿上續與中國大陸打交道;另一套用在兩岸關係,即經濟上與中國大陸合作,人權、民主價值議題會挺台灣。 中國大陸因應美國的戰略圍堵,也必須與歐盟打好關係,馬克宏仍是重要人物;至於是否運用經貿實力影響歐盟對台關係,有待進一步觀察。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親身體驗元宇宙!Meta首間實體店加州開幕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全力投資「元宇宙」的臉書母公司Meta,推出第一間「元宇宙」概念實體店。實體店將在5月9日,於美國加州正式開幕,消費者可以現場購買視聽配備,創造「虛擬實境」。

Read More

以色列再爆恐攻 建國慶祝日傳3死2傷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5月5日是以色列的「獨立建國慶祝日」,沒想到在節日當天,當地再度傳出攻擊案,造成3人死亡,目前關於案件掌握到的訊息還很少,但以色列警方已經把這起事件,初步定調為恐怖攻擊。

Read More

歐盟控壟斷支付系統 蘋果面臨天價罰款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歐盟再度與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蘋果摃上!歐盟的「反壟斷監管機構」發出聲明,指控蘋果公司, 限制競爭對手使用無接觸通訊技術(NFC),獨厚自家的行動支付技術Apple Pay。專家估計, 如果蘋果這次被歐盟裁定確實有壟斷事實,可能被罰款合新台幣, 高達1兆零800億.

Read More

拜登準備保護墮胎權!稱這是女性基本權利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在1973年的知名判例「羅訴韋德案」,讓墮胎在美國合法化,然而根據媒體外洩的一份,最高法院最近草擬的意見稿,大法官似乎有意推翻「羅訴韋德案」判決,美國總統拜登立刻強調,無論判決結果如何,他都會保障墮胎權;而專家則認為,這項意見草案是遭到法院有心人士外洩,恐怕是用來達成,操弄輿論的政治目的。

Read More

考驗人類生存極限!印度熱浪襲.掩埋場悶燒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氣候危機在印度極為有感,因為部分地區氣溫已經達到百年新高。高溫影響小麥收成,使能源供不應求,學校停課,令數百萬人的生活陷入危機。無獨有偶,美國也遭受極端氣候侵害之苦,除了龍捲風頻頻來襲,新墨西哥州的野火,更是燒了超過一個月,還沒有熄滅的跡象。

Read More

烏無人機再擊沉2俄艦艇 白俄羅斯確定參戰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克蘭軍隊再傳來捷報,在蛇島附近擊沉兩艘俄羅斯艦艇,同時也抵擋了俄軍過去24小時內,對烏東地區發動的10次攻擊,摧毀敵方坦克和軍機;不過烏國軍方也收到了壞消息,俄國好兄弟,白俄羅斯確定參戰,甚至已經有白俄武裝部隊出現在烏國的邊境。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2卸任大使 從俄烏戰事看台灣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林松煥、杜聖觀分析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左起成大政治系主任洪敬富、林松煥大使、杜聖觀大使、成功大學東亞發展暨治理中心主任宋鎮照。(記者趙家麟攝) 前言:俄烏戰爭逾兩個月,四月二十八日,由成功大學東亞發展暨治理中心主任、成大政治系特聘教授宋鎮照主持的「烏俄戰爭下的台灣策略與思維論壇~台灣在亞洲與歐洲的發展機會與挑戰:大使外交經驗分享」,邀請兩位卸任大使林松煥、杜聖觀,分析俄烏戰事的影響與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兩位大使論壇發言與主持人宋鎮照評論內容彙整如下。 前大使林松煥。(記者趙家麟攝) 台軍事防衛力量 遠勝烏克蘭   林松煥(前駐馬紹爾、澳洲、挪威、菲律賓大使): 俄烏戰事對於世界的影響有二:其一,國際戰略、世界安全與地緣政治重整。今後是戰國七雄的新時代,美國、中國大陸最強,其他五雄是日本、俄羅斯、歐盟、東協、印度。其二,揭開了阿拉伯之春二‧0版。斯里蘭卡經濟危機等因素引發反政府示威,自四月中旬以來不斷升級。未來,中東、北非、南亞等開發中國家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動亂。 有人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來類比,但從幾個面向比較,台烏之間大不同。首先,台灣位處第一島鏈樞紐,戰略位置比烏克蘭重要許多;美國有《台灣關係法》,美台是一種準聯盟關係,台海有事,美不一定派兵,但至少會提供必要的軍備武器。 其次,台灣的軍事防衛力量要強過烏克蘭許多,且台灣蔡政府的政策相對穩健,不去過度刺激中國大陸;烏克蘭政府可能不夠了解俄羅斯總統蒲亭的思維,最後導致戰火。第三,歐盟長期以來與俄羅斯有重大經濟利益,卻不能阻止戰爭發生;民主陣營體認到不能與獨裁者妥協,而台灣更要有自我防衛決心。   美較先進武器 可能加速售台   第四,俄烏戰事以來,世界對台灣處境有更多的了解、同情與支持;過去,美對許多先進武器不太願意售台,俄烏一戰,美可能加速軍售較先進武器給台灣。此外,台灣是世界半導體製造重鎮,沒有台灣的半導體,世界要停擺。 再從亞洲分區的政經情勢觀察台灣的機會與挑戰。西亞(中東),地緣政治不穩定,長年爭奪石油,又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重要通路,況且,伊朗仍被國際經濟制裁、沙烏地阿拉伯立場親中;中亞則是俄羅斯的後院,也是大陸一帶一路重要戰略區位,且多國已被納入上海合作組織。西亞、中亞對台灣而言,可發展空間都很有限。 南亞,主要是印度。印度有十三億人口,數位能力與工業技術人力素質高,且印度有東向政策,這些都是利基。但印度非單一國家,國內各州、邦有不同制度;此外,印度的基礎設施與水電供應落後,行政效率、階級種姓制度,對台商投資都是很大的考驗。 東亞,主要是中國大陸。四十年來改革開放,在經濟發展上取得重大成就,但內外因素使得目前經濟成長已逐步放緩,整體而言,商機已不若過往;至於韓國,向來是台灣經貿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雖然文化上排外,但對台灣尚稱友善,且有職人工匠精神,目前,日本鄉村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對台灣中小企業都是機會。 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ASEAN),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挑戰與機會,是台灣的藍海。東協六億人口市場大,自然資源豐富,加上華僑在東協具經濟影響力,且台灣現有七十五萬移工來自東協,還有許多東協婚姻家庭,而東協對台灣的電腦、醫美、精緻農業、電動機車等都相當有興趣。 然而也要考量,東協成員國的體制、文化、宗教、移民政策各有不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雖是成功的經濟合作體,但即使有共同的宣言、主張,卻沒有一個執行機構,基本上仍處於各搞各的狀態。   前大使杜聖觀。(記者趙家麟攝) 結合盟友力量 突破外交關係   杜聖觀(前駐愛爾蘭大使): 歐洲近期發展,主要有三件大事,一是英國脫歐,對雙方經濟、政治影響力都帶來深遠影響。第二,是美英澳同盟(AUKUS)核潛艦採購,挑起英法很大的爭議。第三是俄烏戰爭,改變地緣政治、能源供應與糧食安全等,聯合國新近發布的統計,自烏克蘭出逃難民累計達五百四十二萬人,烏克蘭境內有七百七十萬人流離失所;歐盟同情、援助烏克蘭,形成民主陣營與獨裁的對壘,但俄方也祭出核子恐嚇。 歐盟現為台灣第五大貿易夥伴,二0二0年雙邊貿易額五百一十九億美元。中國大陸藉《一帶一路倡議》(BRI),將其企業、銀行、勞工、原料、產品輸往歐盟,歐盟成員國對BRI商機充滿期待與想像並趨之若鶩,義大利、希臘加入BRI更顯示歐盟整合之不易,未來對台灣企業及產業在歐發展必然產生排擠效應。 歐盟政治上採「一中政策」,是台灣最大阻力。但歐盟雖受中國大陸強大經濟實力吸引,唯仍堅持民主、自由、開放與人權價值,歐盟已改視中國大陸為政府治理的「體制性對手」、「經濟競爭者」,並要求公平、互惠貿易關係。台灣應結合更多理念相近盟友力量,讓外交關係能不斷突破。   宋鎮照。(記者趙家麟攝)  新冷戰 前進歐盟東協找商機   主持與評論人宋鎮照(成功大學東亞發展暨治理中心主任): 二0二0年以來,疫情衝擊全球,二0二二俄烏戰事,短短兩年內,世人就面對戰爭與疫情兩大人類歷史發展的致命點,全球政經秩序重組,民主陣營與非民主陣營的新冷戰態勢正在形成中,衍生經濟上衝擊,包括貧窮問題、物價上漲、能源分配不均衡。 俄烏戰事以來,美國在亞、歐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軍購市場大,美國受益最多,但一場代理人戰爭,卻令人難以了解。未來歐洲在安全上必須靠向美國,但經濟上仍會與中國大陸連接。 台灣與歐盟是價值夥伴關係,歐洲現在有台灣熱,台灣可推動與歐洲進行環保、高科技交流;歐盟在經濟上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對接,但民主體制與人權則是和台灣友好。東協正在崛起,面積、人口都比歐盟大,對台灣而言,商機無限。 台灣正形塑民主台灣、科技台灣、智慧台灣的形象,在國際「一中原則」的框架下,有挑戰,也有優勢,必須從全方位的外交來尋求突破。    (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輝瑞新冠口服藥預防成效不彰

輝瑞表示,Paxlovid預防同住者感染成效不彰。 (路透) 中央社∕紐約29日綜合外電報導 輝瑞大藥廠今天表示,一項大型試驗發現,輝瑞旗下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在預防被同住者傳染病毒方面的效果不彰。 路透社報導,這項試驗招募3000名成人,他們是家戶接觸者,接觸過有症狀,且近期都曾驗出COVID-19陽性反應的人。他們分別被投予5天或10天的Paxlovid或安慰劑。 接受5天療程的人,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比安慰劑組少了32%,接受10天療程的人則減少37%,然而由於試驗結果從統計角度來看並不顯著,因此可能純屬偶然。 輝瑞表示,試驗中的安全數據與先前的研究一致,而先前研究已顯示,Paxlovid對於重症高風險的COVID-19患者來說,在發病後立刻服用5天Paxlovid時,預防住院或病故的效力將近90%。 輝瑞執行長博爾拉透過聲明表示:「雖然我們對這項特定研究的結果感到失望,但研究結果並不影響我們在先前治療COVID-19患者的試驗中所觀察到的強力效果和安全數據。」 輝瑞指出,由兩種抗病毒藥物組成的Paxlovid近日在全球超過60個國家獲得有條件或緊急使用的批准或授權,用以治療高風險COVID-19患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