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擠下貝佐斯!登上2022全球首富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全球首富換人了,美國雜誌富比世5日公布2022全球富豪榜,去年位居第2的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今年擠下蟬聯4年榜首的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而台灣首富,則是「神秘鞋王」張聰淵。

Read More

陸疫情大爆發 單日染疫破萬

上海此波疫情已有超過5萬人染疫,其中大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官方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亦引發民眾質疑。圖為一名防疫人員舉著牌子,建議居民在排隊進行核酸檢測時保持社交距離, (路透檔案照)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COVID-19疫情嚴峻,當局堅持動態清零遏止疫情蔓延,目前卻仍呈升溫局勢。官方昨日通報,自3月疫情大爆發以來,單日新增確診數首度破萬達1萬3287例。其中,上海新增8226例COVID-19確診,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就占7788例,這也是上海自3月爆發本輪疫情以來,單日新增確診數創下最高紀錄。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上午公布,4月2日零至24時,新增的無症狀感染病例數,境外移入90例,本土1萬1691例,當中包括吉林省3499例。 中國官方所公布1日新增確診加上無症狀感染數亦高達9998例。 由於上海疫情日益嚴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2日赴上海。孫春蘭表示,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加緊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 上海這一輪疫情,自3月起至今已有逾5萬名本土病例,但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感染者。根據網路上民眾反映,許多感染者被運往隔離收治點,但出現必須長時間等待,或者睡在水泥地、走道上等情況,且乏人照應;民間質疑「動態清零」政策及要求實行居家隔離的呼聲越來越高。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俄烏戰事拖延 美陸都撿到槍?

宋鎮照 為了制裁俄羅斯,美國總統拜登(右)走訪歐盟尋求合作。左為歐盟理事會主席范德賴恩。(路透) 俄烏戰爭進行了一個多月,兩敗俱傷,俄羅斯暴露了自己的弱點,還遭到國際經濟制裁;烏克蘭被戰火摧殘,出逃與境內流離失所的人數達到上千萬人,未來的重建更是漫漫長路。俄烏戰事迄今對全球至少有五大影響與衝擊: 其一,糧食供應問題。俄、烏都是世界重要糧倉,小麥占百分之三十、大麥占百分之十九、玉米占一至二成。北非、中東對俄烏糧食供應的依賴尤大;戰爭讓糧食供應出問題,將造成經濟不安全、區域不穩定。其二,供應鏈問題。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及稀有原物料的輸出大國,現在,俄羅斯對中國大陸依賴愈深,國際間要重組供應鏈,困難重重,但在對抗紅色供應鏈上,仍會有局部的調整分工。   澤倫斯基若有較強的地緣政治概念,應知傾力避戰。(取自澤倫斯基Zelensky臉書) 蒲亭出兵 為找回蘇聯光環?   其三,通貨膨脹。疫情加上戰爭,利息上升,通貨膨脹雪上加霜。其四,經濟制裁。造成世界經濟成長率減少百分之零點七至百分之一。其五,軍備競賽。多國決定增加軍事採購,卻與區域安全形成惡性循環。 回頭看,俄羅斯為何要對烏克蘭出兵?這可能是俄羅斯總統蒲亭想要回到蘇聯時期的大國夢。當今國際局勢主要聚焦在G2,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較勁,俄羅斯在國際的影響力已明顯遞減,蒲亭或想藉這場戰爭找回昔日大國光環。 其次,如蒲亭開戰前的演說,出兵目的在確保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出兵攻打烏克蘭是事實,「特別軍事行動」只是蒲亭對內部的合理化說詞;反北約東擴、反去俄羅斯化,要求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等,說得信誓旦旦,振振有詞。 事實上,蒲亭的憂慮,可回溯到二0一四年烏克蘭的二次橙色革命。當時,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俄羅斯擔心顏色革命進一步向境內擴散,於是有併入克里米亞的懲罰性戰爭。   攻烏不利 俄陷民生經濟困境   然而,脫離舊蘇聯的十四個共和國,除了白俄羅斯外,大家都嚮往高所得、經濟好、民主體制的西方國家,還一起對抗俄羅斯。這個趨勢其實與俄羅斯在經濟上未能如中國大陸一樣的崛起,有很大的關係。 俄羅斯面積一千七百一十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域的八分之一,人口一點四七億,一九九0年的人均所得約三千五百美元,是當時中國大陸三百一十七美元的十多倍。三十年過去了,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大陸,二0二一年人均一點二五萬美元,超越了俄羅斯人均一點一萬美元。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近十七點七兆美元,已經是俄羅斯一點七七兆美元的十倍。 俄羅斯現有四十六個州、二十二個自治共和國、九個邊疆區、四個自治區、三個直轄市、一個自治州;如果烏克蘭也投向西方,加入歐盟、北約,是否也會加速刺激俄羅斯境內產生示範效果、骨牌效應? 如今,蒲亭出兵攻打烏克蘭,不要說是二十萬大軍,即使是百萬雄兵,放進廣達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形同當年日軍侵華,不但沒能「三月亡華」,反而陷入泥淖;況且現在還遭國際經濟制裁,多家知名品牌撤離,盧布貶值、民生物品供給短缺,經濟上陷入新困境。   誤判形勢 澤倫斯基帶入戰爭   再者,執政二十二年的蒲亭,內部本來就有不滿的聲音,如果俄烏戰事困境不解套,衝擊到莫斯科中央權力,地方勢力也可能伺機崛起,未來是否危及蒲亭的政權?以及俄羅斯聯邦有無可能再一次的分裂、重組?都值得繼續觀察。 俄烏戰事打破了全球對二十一世紀要經濟合作共享的期待,也毀了世人對和平解決爭端的願望。其實俄烏衝突有錯綜複雜的歷史因素,但並非沒有理性的解決之道,結果卻選擇了令人難以理解、不理性、吃力不討好的路徑,俄烏兩敗俱傷,美國、中國大陸卻意外撿到槍。 對俄羅斯而言,二0一四年併入克里米亞的經驗,以為可以複製在烏克蘭,結果反而身陷泥淖。俄羅斯軍事力量雖排名全球第二,但目前看來與美國相去甚遠;另一方面,俄羅斯長期維持高軍費,相對牽制了經濟發展,現在被喻為「窮到只剩下核武」。 對烏克蘭而言,脫離舊蘇聯時,繼承了百分之三十五的舊蘇聯遺產,卻聽大國之言,銷毀了數量龐大核彈頭,如今後悔莫及;演員出身的總統澤倫斯基,若有較強的地緣政治概念,應知傾力避戰,但卻誤判形勢,把國家帶入戰爭,現今還繼續向各國演說,即使掀起了民族主義熱情,但卻可能將國家進一步帶向絕路。   蒲亭會見習近平,陸俄進一步合作反使中國大陸的世界形象惡化。(路透,資料照) 戰後重建 烏克蘭更依賴大陸   俄烏戰事拖延,讓美國撿到槍。其一,美國從堅不出兵,到開始援助烏克蘭,重塑了正義形象;其二,多國決定要增加軍備,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武器製造、輸出國;其三,戰事加大了歐洲及主要盟邦對美國的依賴,提高了美國全球戰略地位。其四,俄中(中共政權)的進一步合作,使中國大陸的世界形象惡化,民主國家同盟對於中國大陸的壓力也愈大。 中國大陸也撿到槍。其一,保持中立,不選邊站,既不得罪美國,也不放棄與俄羅斯當朋友;況且,在冬奧期間,中俄就簽訂了二十多項合作協定。其二,俄羅斯被逐出了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只會愈來愈高,未來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可能將成中國大陸的經濟殖民地。其三,烏克蘭本來就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重要路徑,戰後重建與經濟復甦,依賴中國大陸也會愈來愈多。 冷戰時期是蘇聯對上美國,社會主義對上資本主義,後冷戰時期或新形態的冷戰格局,則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對上非民主國家;中、俄都是馬列主義,被美國貼上不重視人權、不民主、一黨獨大的負面形象;過去是「中國威脅論」,現在是「中國不民主論」。中國大陸雖不願被歸類到非民主國家,但習近平尋求連任,形同對號入座,一黨專政、以黨領政的中國大陸也騎虎難下。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上海全市快篩、核酸檢測

香港4月8至10日全民每日1次抗原檢測 上海3日在全市進行一次抗原檢測(快篩),4日在全市進行核酸檢測。圖為上海市發放給居民自測的抗原檢測試劑。(中央社) 中央社∕北京3日電 上海市官方宣布,今天在全市進行一次抗原檢測(快篩),明天在全市進行核酸檢測。面對當今空前蔓延的COVID-19疫情,香港、上海、吉林等地都運用了快篩的方式。 上海當前正進行俗稱「普篩」的全民核酸檢測,並以通稱「快篩」的抗原檢測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香港已決定4月8日至10日推動全民進行每日一次快速抗原檢測,參加者為自願;當地還沒有進行過核酸檢測。 新民晚報報導,今天的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說,上海正在推進新一輪核酸篩查工作,主要任務是徹底排除風險點、切斷傳播鏈。根據前期核酸篩查情況,決定今天在全市進行一次抗原檢測,4日在全市進行核酸檢測。 他說,抗原檢測的特點是速度快、操作簡便,市民可以在家中完成檢測。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當前中國採用核酸為主的檢測方法,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面清零。但核酸檢測需要動用大量社會資源,而抗原可以實現自檢,作為一種彌補手段。 張文宏說,透過抗原自檢,可以獲得基本的感染率數據,即便有很高的假陽性率,也可以篩查抓住一部分傳染源,阻斷病毒的傳播。而在全域篩查後,為了盡快達到清零目標,在核酸檢測間歇期,輔助抗原檢測,也可以提高檢測效率。 他並說明,針對Omicron病毒感染出現症狀的5天之內進行抗原檢測,其敏感度都是比較高的,但病毒潛伏期的抗原檢測則不如核酸檢測。

Read More

陸新增近萬例確診 上海占2/3

上海啟動分區封控,穿著防護衣的醫務人員對住宅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二日新增2086例本土確診,另有7789例本土無症狀感染;其中,上海市新添260例本土確診與605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曾馳援武漢的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指出,上海疫情規模比武漢還大,但疾病嚴重性比武漢要低,未來在條件許可下,可能可以居家隔離。 上海日前以黃浦江為界,分區分批實施核酸篩查。3月26日上午5時起,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先行封控並進行核酸篩查,4月1日解封;改為對浦西實施封控,展開核酸篩查,上海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高架道路等空無一人,也不見車流,媒體形容浦西彷彿被按下暫停鍵,為上海城市發展史上首見,預計5日解封。 而香港第5波疫情趨緩,昨天新增確診4475例,首度跌破5000例。但過去24小時再通報116人染疫死亡,累計這波疫情死亡人數已逼近8000人。港府將於8~10日推動全民進行每天快篩。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這項檢測是自願性的,期間不禁止市民外出;又稱全民強制檢測仍在議程內,只是暫未能確定何時進行。

Read More

烏俄4/1恢復線上談判!俄宣布馬立波停火讓平民撤離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俄第5輪談判結束,緩慢但有進展。31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在烏克蘭東南部港巿馬立波停火,讓平民撤離。不過,最新衛星影像顯示,遭圍困下的馬立波,市中心街區已全被摧毀,遭受重創程度前所未見。此外,烏克蘭談判代表也表示,4月1日烏俄雙方將以線上方式恢復和平談判。

Read More

和談無突破跡象 俄允減少戰事 澤倫斯基存疑

據美民間企業最新公布的衛星照片顯示,烏克蘭港市馬立波多數住家與建物受創慘重,幾全被夷為平地。(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承諾願減少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北部大城切爾尼戈夫周邊戰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此表示存疑,並稱烏克蘭在防禦上的努力不會鬆懈。俄國當局則表示,樂見烏克蘭以書面詳細列出終結衝突的條件,只是和談迄今並無突破跡象。切爾尼戈夫州州長曹斯指控俄軍並未遵守承諾,仍持續砲擊切爾尼戈夫市。 俄烏最新一輪談判出現進展。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表示,俄方承諾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周邊減少戰事。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拭目以待,觀察俄羅斯方面是否落實承諾;五角大廈表示,俄國開始從基輔周遭陣地調離少數部隊,這較像重新部署,而非撤退或從戰爭中撤離。 俄羅斯發射巡航導彈攻擊烏克蘭南部尼古拉耶夫區域行政大樓,至少造成12人死亡。圖為烏國人員徹夜搜救。(路透) 澤倫斯基表示,沒有理由相信俄羅斯代表所說的話。他重申,任何的和平協議想要成功,俄羅斯部隊都必須離開,不會對主權和領土完整讓步。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昨告訴媒體:「(和談)說不上很有希望或有任何突破,…有待努力之處仍多。」但俄方對於烏克蘭以書面臚列要求,予以正面看待。 儘管俄方宣稱將縮減軍事活動,俄軍一枚飛彈昨天擊中烏南城市尼古拉耶夫的政府大樓,造成至少十二人死亡、三十三人受傷。美國民間企業公布衛星影像顯示,烏克蘭東南部港市馬立波市中心街區幾全被摧毀,遭受重創程度前所未見;聯合國人權觀察團估計,馬立波恐有數以千計平民罹難。

Read More

東航墜機尋獲第二黑盒子 官方:132人全數罹難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中國東方航空MU5735航班,21日從昆明飛往廣州時,不幸在廣西梧州藤縣墜落,經過6天全力搜救,已經找到第二個黑盒子,官方也證實,機上132人已經全部罹難。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俄烏戰事長期化 美國下一步?

拜登(前排中)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袖峰會,討論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路透) 蒙志成 俄烏戰爭屆滿一個月,戰事仍在持續中,國際關係也隨著戰事發展出現集團化的新面貌,經濟也因為避險等因素考量,有從全球化走向了區域化的趨勢;從國際秩序與戰略安全角度看,美國已然重返國際,並扮演決定性的關鍵角色,另一方則反思突圍之道。 俄烏戰爭除了火線上的軍事攻防,更大範圍的牽動地緣政治與國際戰略,但會不會演變成世界大戰呢?目前看來機率很低,主要原因有三:  爆發世界大戰? 目前機率低 其一,翻開過去的世界大戰歷史,戰爭發動國在短時間內就取得勝仗,例如二戰初期,德國一個月時間就攻陷波蘭,再逐步擴大戰事、攻城略地;但俄羅斯看來沒有能力再開闢第二戰場。其二,俄烏之外的第三國,目前僅止於制裁、譴責,但就是不介入、不派兵、不宣戰。其三,除非俄羅斯戰敗,否則核武仍止於威懾力的作用。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波蘭,波蘭儀隊列隊歡迎。(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出訪歐洲,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會議,討論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對俄羅斯進一步制裁,以及強化北約東翼軍力等相關議題。同時,拜登還訪問波蘭,與烏克蘭高層官員面對面接觸。會後的了解,美方對烏國提出了更多安全承諾,願發展兩國防務合作。 事實上,俄烏開戰以來,歐洲國家中仍不乏繼續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在拜登訪歐之前,與俄羅斯長期友好的印度,更大量搶購俄羅斯折價石油。許多歐洲國家也都在看,如果「繼續與俄國做生意,就是資助俄羅斯」,現在,印度開了第一槍,後續會有何發展? 其實,歐盟、北約成員國當中,或因能源供應、不同的地緣安全考量等因素,對於制裁俄羅斯之舉,也有些心不甘、情不願或不願介入。但整體而言,德、法無力主導歐洲自主,歐洲國家也擔心被俄羅斯各個擊破,不希望戰火在歐陸擴大。形勢上終究還是要展現合作,加入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制裁俄羅斯與武器軍備援烏行列。  拜登重新整隊 強化歐盟信心 拜登訪歐,主要用意在向盟邦信心喊話、重新整隊,以及團結合作制裁俄羅斯的路線不要鬆動,包括對暗助者的警告。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要將戰事控制限在烏克蘭,拜登要盟邦克制、不能宣戰動武,勿擦槍走火,同時警惕波蘭不要成了俄羅斯下一個目標。 目前觀察,俄烏戰事確有長期化的態勢。俄羅斯總統蒲亭發兵烏克蘭,最主要的戰略目標,包括北約不東擴、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但是,戰事拖得愈久,也強化了烏克蘭的反抗意志,俄羅斯耗費的資源愈大,已難縮手。現在,除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下台、烏國親俄派投降或莫斯科發生政變,否則戰事將會繼續僵持下去。 另一方面,美國力挺烏克蘭繼續對抗,一來,美國要給北約國家信心,展現美國不放棄盟友;二來,強化對盟邦的領導力與向心力;第三,戰事拖延,俄羅斯的國力將進一步消耗,最後的勝負結果,還有很大的變數。 俄烏戰事若長期化,影響所及,第一就是俄羅斯的整體國力將消退,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大陸。美中(中國大陸)戰略對抗已經是國際政治的焦點,現在又開啟了新的階段,並聚焦美國如何加強集團化圍堵策略,以及國力消退的俄羅斯,如何與中國大陸合作,在美國的圍堵中突圍?  全球產業鏈 加速轉向區域化 中國大陸自二0一三年提出「一帶一路」,劃出歐亞陸路、海上新絲路,欲展現大國崛起、負責任大國的格局。但這場俄烏戰爭,美國重新站上傳統盟邦的領導者角色,強勢主導制裁俄羅斯,美元也再度展現全球保值與避險的最佳選擇地位;另一方面,產業鏈結愈深、愈有可能受到攻擊,基於分散風險考量,原本經濟、產業鏈全球化趨勢,也將有所調整並加速轉向區域化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受惠於全球化,如今全球化倒退,「一帶一路」的布局,很有可能因俄烏戰事而受挫,必須做出重新思考調整。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往國際推展其經貿戰略的方向仍會持續,並設法「突圍」,但是,對內部糧食安全的自給自足、內循環經濟等,都會更加著力。 俄烏開戰前,美國外交封鎖北京冬奧,蒲亭親自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強調雙邊全面合作關係,並簽署二十份合作協定;現在,俄烏激戰正酣,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出訪阿富汗與印度,也都有為「一帶一路」突圍的戰略思維。 美國號召盟邦制裁俄羅斯,印度是一個例外。印度是印太戰略下「四方安全對話」聯盟的一員,卻繼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並拒絕在聯合國投票譴責莫斯科。拜登批印度「不堅定」,但拜登也沒有對印度有太多的苛責,主要原因是美國需要印度。 俄烏開戰前,美國外交封鎖北京冬奧,蒲亭親自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與習近平會晤,雙方還發表聯合聲明。(路透)  一帶一路恐受挫 大陸求突圍 相對的,俄羅斯、中國大陸也需要印度;印度是區域大國,有人口紅利的巨大籌碼,印度總理莫迪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在這個時刻不押寶任何一方,適時扮演了關鍵樞紐的角色,但也鬆動了美國「印太戰略」下的聯盟關係。 事實上,亞洲也正陷入一個「安全困境」,亦即為國家安全增加軍購,但是卻演變成大家都進行軍備競賽,反而讓戰爭的風險增加。「印太戰略」聯盟的鬆動,或可緩和區域的對立氣氛,稍微緩解了中國大陸對「印太是亞洲版北約」的憂慮。 但是,印度不跟著美國腳步走,眼下看似聰明的外交操作,長期而言也有風險。因為,美國仍是國際政治的強勢關鍵角色,俄烏戰事未來仍多變數,印度此時卻失信於美國,而且,中印邊界問題長期存在,不易解決。印度這個關鍵樞紐角色未來會怎麼走,也是國際政治未來走勢的觀察焦點。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俄軍停滯 烏收復基輔1城鎮

克宮:只在面臨存亡威脅才動用核武 俄軍持續圍攻烏克蘭馬立波。圖為馬立波的建築物著火衛星圖像。 (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烏克蘭軍人昨天加強阻撓俄羅斯入侵,在多個戰線發起反攻,重新奪回基輔外圍一座城鎮;而俄軍還無法取得優勢,試圖砲轟多座城市與民眾,但戰鬥力首度降到原本軍力的九成以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國際台,俄國只有在面臨「存亡威脅」的情況下,才會在烏克蘭衝突動用核武。 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仍在繼續,救援人員在被空襲損壞的建物中搜尋生還者。(路透) 俄羅斯入侵已近一個月,俄軍朝烏克蘭首都基輔西北方和東方的推進行動似乎已停止,城內居民趁著宵禁喘口氣並做好準備。基輔到處堆著沙袋和武器,隨時可派上用場。商店奉命歇業,居民應要求待在家中,基輔有如一座鬼城,倒是防空警報聲和遠處爆炸聲經常打破寂靜。 自從俄羅斯入侵以來,基輔的三百五十萬居民已有許多外逃,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留下來的多半是老年人和守衛城市的人,後者包括軍隊以及加入志願防衛隊的人。 俄軍二月二十四日入侵烏克蘭,蒲亭二十八日即宣布核武部隊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引發全球關注。 然而,五角大廈官員「還沒看見任何跡象,足以讓我們得出必須改變戰略嚇阻態勢的結論」。他們沒發現任何俄羅斯動員戰略轟炸機、飛彈和潛艇等核武的明顯跡象。 但莫斯科警告,如果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向烏克蘭提供戰鬥機,恐導致戰事進一步升級和擴大,讓俄羅斯直接槓上西方擁核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