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會通過緊急法案 將接管中資英國鋼鐵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英國國會在當地12日,通過緊急法案,接管了由中企「敬業集團」持有的,英國鋼鐵旗下工廠,以避免高爐關閉的危機。英國政府先前,曾提出5億英鎊的援助,卻遭到敬業拒絕。

Read More

俄羅斯發射2枚彈道飛彈 轟烏東蘇米市中心釀慘案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俄羅斯軍隊13日,又對烏克蘭東部,蘇米市中心,發射兩枚彈道飛彈,造成嚴重破壞,目前已傳出34人身亡,還有上百人受傷。事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出面批評俄羅斯卑鄙無恥的行為,呼籲盟國應該加強施壓。

Read More

電子產品豁免僅「暫時」 美國擬課個別關稅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狂打關稅戰,下一步鎖定電子產品,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先前對這些產品實施豁免只是暫時措施,之後會納入半導體類別,徵收個別關稅,預計一兩個月內實施。美國總統川普也發文表示,將對半導體還有電子產品供應鏈,展開國安關稅的調查。

Read More

〈全球探索〉川普極限施壓 美退陸進?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全球關稅戰,對各國貿易逆差進行極限施壓。圖為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路透) 蒙志成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全球關稅戰,對各國貿易逆差進行極限施壓,如今演變成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大戰,兩國經貿幾乎實質脫鉤,而川普政策反覆的不確定性,也對國際政治經濟正帶來莫大衝擊。 川普重返白宮後,對同為美加墨貿易協定的加拿大、墨西哥開徵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又給到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難看,要求俄烏停戰、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意圖優先取得烏國礦藏。    實現執政目標 川普強烈焦慮   川普政府以改革之名,對行政部門各項開支進行大幅精簡,並簽署行政命令,撤銷對跨性別者的保護、關閉教育部,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援外經費等,內政上也引起極大熱議。 川普上任迄今尚未滿百日,內政、外交政策頻頻出手,讓世人目不暇給。川普的急迫,一方面是總統進入第二任,只能做四年,為實現執政目標,必須加速腳步。 另一方面,二戰後的歷任美國總統,視美國為全球價值的定錨者、全球公共財的提供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但川普卻認為全球化造成美國國力衰退,再加上中國大陸崛起對美國的全面挑戰,都讓川普有強烈焦慮感。 眼前,美國債台高築,美債幾乎到了破產的臨界點,正是川普發動關稅戰的重要原因;川普藉由「對等關稅」的包裝,劍指貿易逆差,但真正目的是想解決債務問題。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就提出各國能以五種方式協助美方分擔責任:第一、接受美國關稅,不得報復;第二、增加對美採購;第三、提高國防支出和美國軍購;第四、是投資美國並在美國設工廠;第五、直接捐款給美國財政部。    一對一談判 世貿規則遭弱化   現在,美國暫緩實施部分「對等關稅」九十天,僅對中國大陸關稅調高至百分之一百四十五;中國大陸也回敬對美所有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百分之一百廿五,美中進入貿易大戰。 川普表示,全球已有超過七十五國跟美國聯絡,且各別的協商談判正在進行中。美國和這些國家一對一的談判,當然會影響全球化、聯合國體系多邊主義的國際秩序,特別是世貿規則會將被強烈弱化。 但是,後續發展,不一定如川普所願,可以一舉打破全球化經貿結構。因為,世界貿易組織已運作二十多年,國際產業鏈分工也建立了一套體系,例如,蘋果手機的背後,就有多個分工元素所組成;硬把生產線拉回美國,要面對龐大移動成本,且時間拖久、價格上揚,最後將導致競爭力減弱。 川普廣泛的關稅措施也引發美國社會的焦慮。近期,美國股市、匯市、債市下跌;人心動盪、市場充滿不確定,就是不看好美國經濟未來走向。川普希望避免重蹈經濟蕭條,但不一定救得了美國。 川普簡單、粗暴的關稅手段,主要的衝擊面在經貿全球化,至於國際政治、區域安全策略,目前還看不出有調整的方向。主要是川普對目前的國際戰略沒什麼意見,對結構調整不感興趣。他雖抱怨盟邦並要求應多負擔軍費,但並未有具體的撤軍之舉。 蘋果手機的背後有多個分工元素,硬把生產線拉回美國,要面對龐大移動成本,且最後將導致競爭力減弱。(路透)  關稅戰 能救美國龐大債務?   進一步言,川普打關稅戰不一定救得了美國龐大債務,但在政治上卻有得分。現在就有七十多個國家排隊等著和美國協商談判,就展現美國仍有全球定錨實力;再者,九十天的關稅談判緩衝期,仍向全球開徵百分之十的基本關稅,也凸顯了美國充分掌握了定價權。 中方(中國大陸)對美國的關稅施壓,聲言「打,奉陪到底」,並採取了大動作反制,但是否會促進中國大陸與歐盟、東盟、東北亞的經貿合作?簡言之,會不會出現「美退中進」的可能?觀察點有二: 其一,川普祭出關稅戰的第一時間,只有中國大陸、加拿大及歐盟有報復動作,世界多數國家還是想要與美國談判。其二,中方在反制同時,商務部也稱「談,大門敞開」,亦即還留有一些軟性訴求。 進一步言,中國大陸推「一帶一路」,是在全球化市場的基礎上獲利;現在,全球化受到了衝擊,中國大陸外內雙循環的經濟策略,必然會優先鞏固自己國內市場,他國商品不一定進得了中國大陸市場。 其次,美國拜登政府時期,與歐盟建立民主價值同盟,讓歐盟與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產生很大隔閡;歐盟雖在反對美國關稅霸凌上和中國大陸同仇敵愾,但因為價值觀的差異,還不致馬上與中國大陸建立互信。 美國和中國大陸現在進入了「懦夫賽局」,後續就看誰撐得久?圖為二0一九年六月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川習會」。 (路透,資料照)  75國等談判 美不會對陸示弱   美國現在有七十五國等待各別談判,不可能對中方示弱;中國大陸權力結構中,民族主義是重要一環,也不能怯弱。美中現在進入了「懦夫賽局(game of chicken)」,後續就看誰撐得久? 其實,美國消費市場對中國大陸仍極其重要。去年,美國就購入中國大陸多達四千四百億美元商品;中國大陸仍可能等待時機、透過轉單方式輸往美國;否則,中國大陸製造商面對美國百分之一百四十五的高關稅,也可能出走。 至於美中貿易大戰對台灣的挑戰?美中台三邊的地緣戰略平衡成本升高雖是必然,但台灣在美國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並沒有改變,加上美台半導體相關產業貿易近年快速成長,反映雙方產業有高度依存關係,已經很難切割。 持平而論,台灣沒有太多實力、籌碼與美國談判;如果從理解美國現在的世界觀與處境,鑑於過去台灣也曾接受美援、且長期依靠美國協防台海安全,台灣此時對美必要的投資、採購,還是要有所吸收。 但是,台灣傳統產業遭受的衝擊,將是一大關鍵。過去,台商西進大陸,又因為美中貿易戰回流台灣或南向進入東南亞;這一波如果沒找到新出路或做好轉型因應,部分傳產可能就此走到結束的命運。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李在明、韓東勳宣布參選 南韓總統大選開跑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南韓總統尹錫悅遭到彈劾之後,最大在野黨前黨魁李在明,以及執政黨國民力量,前黨魁韓東勳,在10日分別宣布參選下屆總統,為6月3日即將舉行的選舉,正式揭開序幕。

Read More

希臘勞工難忍低薪示威 全國交通工具停擺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希臘國內最大工會,號召全國工會成員,在9日展開全國罷工。國內所有機場,港口與火車全部停駛。工會代表表示,在通貨膨漲和物價上漲的影響下,勞工需要顯著的加薪,以及簽訂新的團體協約。

Read More

歐盟願和美國互免工業品稅 首階反制4/15上路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歐盟貿易部長,高舉與美協商優先,貿易執行委員,塞夫柯維奇表示,他已向美國提出工業產品「零對零」關稅,全面互相免除的提議,但同時準備反制,包括15日,預計對美國鋼鋁關稅,實施第一波反制關稅。

Read More

川普警告中國撤回關稅 否則追加50%稅率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中國宣布要對美國,實施報復關稅之後,美國總統川普警告,如果中國不撤回,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追加50%的稅率,這代表中國最終,可能面臨104%的高額稅率,而川普也表示,他將與中方進行談判。

Read More

教宗住院五周後復出 方濟各現身主持彌撒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因為嚴重肺炎而住院,長達五個星期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出院後首度公開亮相了。教宗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彌撒,為病患祈福。教宗能夠恢復精神,重新主持事務,久違出現在大眾面前,讓在場信徒非常開心。

Read More

〈全球探索〉化解川普壓力 陸日韓對抗加合作

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解放日」對全球發動新一輪關稅戰,全球所有輸美商品課徵高額「對等關稅」。(路透) 趙文志 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解放日」對全球發動新一輪關稅戰,全球所有輸美商品至少課徵百分之十關稅,其中約有六十個國家被徵收百分之十一至五十不等的高額「對等關稅」,對台灣課徵關稅高達百分之三十二。 川普揮動關稅大刀,不但稅率遠超出眾人意料,一百八十五國受波及,幾乎涵蓋全球;川普還預言,很快會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川普同時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經濟緊急狀態」,聲稱新關稅政策的目的是應對貿易逆差問題,並重振美國國內製造業。  回敬對等關稅 大陸祭出報復   但是,中國大陸已率先回敬美國百分之三十四的「對等關稅」;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歐洲企業暫停在美國的投資計畫。歐盟表示,如果無法透過談判化解百分二十對等關稅,不排除一切反擊選項,其中包括對美國科技巨頭祭出更嚴監管措施。 至於其他國家,除了加拿大對美國製汽車課徵百分之二十五的報復性關稅外;部分國家或屈服於美國,願意降低對美關稅外,部分先採取補貼措施,持續與美國談判協商,並研擬中長期分散市場、降低對美依賴。 許多經濟學家預言,若各國決定採取報復性關稅,最嚴重可能重演一九三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全球再次陷入產量下降、失業率暴增和劇烈通貨膨脹,貿易壁壘加深各國相互報復,造成政治激化和民粹化,最後爆發世界大戰? 持平而論,川普發動「對等關稅」戰,短期內確實已對經濟帶來衝擊並造成市場動盪,美股重挫,是二0二0年以來最大跌幅,投資人信心明顯減弱,全球股市也同樣遭受重創。 但從中、長期來看,是否重蹈近一世紀前的經濟大蕭條呢?關鍵有三:其一,各國是否發起對美報復、反制?其二,美國政治鬥爭與國會態度?其三,美國人對通膨物價波動的民意,是否造成川普壓力?  陸日韓貿易 朝向更開放前進   現今的全球經濟體系,彼此關係比過去更加密切,且相互連動;再加上川普以關稅單邊施壓為工具,主要目的在迫使各國走上談判桌,因此,全球經濟影響程度,後續還要觀察川普與各別國家談判結果是否做出不同決定。 聚焦東北亞地緣政治走向,中(中國大陸)日韓外長已於三月二十二日在東京舉辦會議,三方已同意加強經濟和防災的合作,重啟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儘快在日本舉辦三國領導人峰會。 接著,三月三十日,中日韓睽違五年再度舉辦經貿部長級會議並發表聯合聲明,三方同意加快FTA談判,促進「區域與全球貿易」。預期中日韓自貿協定會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 全球化的時代,很難像冷戰時期一刀切來區分敵我。對中國大陸而言,也不希望與日、韓為敵;讓日、韓在參與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過程中,多考慮三國經濟合作關係,有助於減少美國戰略圍堵壓力。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三月二十八日、三十日先後訪問菲律賓與日本,強調面對中國大陸的威脅,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堅若磐石;並強調日本在因應中國大陸侵略行為上,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川普發動「對等關稅」戰,短期內確實已對經濟帶來衝擊並造成市場動盪,美股重挫。圖為華爾街一名股市交易員面對股市重挫表情凝重。(路透)  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演練撤離   與此同時,媒體揭露美國國防部一份內部文件「暫時國防戰略指導」指出,美國將恫嚇中國大陸奪取台灣列為優先事項,要讓盟國承擔各自的地緣風險。韓國專家擔憂,駐韓美軍原本以阻嚇朝鮮為主要任務,未來可能在台海危機爆發時,轉為應對中國大陸? 其實,美國的國家戰略已將中國大陸視為頭號對手,川普亟於讓俄烏停火,希望把全部力量放在印太地區專心對抗中國大陸;但也反映出美國國力下滑,已無能力同時面對兩個戰場。 駐韓美軍「增加」介入台海危機的任務,符合美國當前的戰略思考。相同的,日本也清楚在「美日同盟」架構下,一旦美中發生衝突,日本也有要有所因應,而美軍駐守的沖繩可能首當其衝。 日本政府三月二十六日就首度公布因應「台灣有事」,將動員飛機、船艦等,預計在六天內將包括居民和觀光客在內約十二萬人撤離,安排前往九州及山口縣共三十二個市町安置。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甫結束印太訪問行程,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旋即在四月一日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演訓,時隔一天,又宣布在台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海峽雷霆—二0二五A」演練。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甫結束印太訪問行程,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旋即在四月一日在台灣周邊展開連續聯合演訓。圖為日本首相石破茂三月三十日會晤赫格塞斯。(路透)  共軍軍演 威嚇施壓台獨勢力   解放軍此次逼近台灣,有四個目的:第一,威嚇施壓台獨勢力。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並頒布十七條因應對策,大陸透過雷霆演訓意圖增加台灣社會的不安、影響對兩岸態度產生質變,進而對賴政府施壓。 其次,向國際發出強烈訊息,即「台灣是中國內政問題」,外部勢力介入將面對強力反擊,要有所警惕。第三,大陸內政考量,台灣是大陸核心利益,如今卻愈走愈遠,習近平領導的決策核心容易受到其他勢力質疑,透過演訓強硬表態,有對內化解挑戰的作用。 第四,解放軍對台實戰演訓成為新常態,同時累積經驗、熟悉台海戰場,加強陸海空、火箭軍等聯合作戰能力,並讓台灣與國際社會習以為常,進而削弱圍台軍事行動的敏感度,以利為未來作準備。 在美中戰略對抗結構下,中日韓都希望維持區域穩定、不要發生衝突。日、韓和美國的圍中戰略站在一起,但經濟上願與中國大陸合作,以因應美國關稅壓力;中方則希望藉此化解美國戰略壓力。 綜觀東亞局勢,相關國家在安全、經濟、政治上尋求自己最佳利益,對略對抗與經濟合作並不互斥,且有更細膩的操作,並非零和遊戲。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