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民主同盟 川普不再彈此調?

川普將於二十日宣誓就職美國總統,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已安排一系列慶祝活動。(路透,資料照) ■李銘義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將於二十日宣誓就職,首都華盛頓特區已安排一系列慶祝活動。但是,「川普交易」、「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從美國內政、經濟出發,國際社會卻已山雨欲來。 川普重返白宮,內政優先,移民問題、擴大就業會將是當務之急。延伸到外交,除了可能再次上演自國際組織「退群」外,新關稅戰將是處理經濟議題的重要工具,同時針對以哈、俄烏兩場戰事,設法進行停火止戰談判。 至於東北亞局勢,日本首相石破茂已決定延後訪美安排,並強調希望盡早訪問中國大陸;而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公明黨幹事長西田實仁將於十三日起訪陸,先行重啟「日中執政黨交流機制」。   日本首相石破茂政權轉趨改善與中國大陸關係,在於因應川普上台美日關係可能出現新的挑戰。(路透,資料照)  因應川普上台 日本轉向友陸   石破茂政權轉向友中(中國大陸)態度,究其原因,在於因應川普上台、美日關係可能出現新的挑戰。石破茂先加強日中高層次交流,相互摸底,藉以控管風險,避免意外狀況發生。 進一步言,日本的壓力主要有四:其一,朝鮮的核子威脅仍在;其二,美中持續戰略對抗;其三,無法迴避川普新關稅戰;其四,川普政府要求日本提高國防支出,繳交駐日美軍保護費。 其中,美中戰略對抗的大結構雖已確定,但川普並非全面反中。例如,川普數度表示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好友,並已出手救抖音,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擋下海外版抖音TikTok限期年一月十九日「不賣即禁」的法令,延至他二十日上任後來解決問題。 其實,韓國、台灣的處境與日本相似,都面臨美中對抗、增加軍費、加徵關稅,高科技廠及供應鏈加速赴美投資設廠的挑戰。石破茂想在美中衝突中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捲入大國博弈,值得台灣參考。 新年伊始,從兩岸領導人元旦文告展望台海局勢發展,習近平的元旦談話,通篇主要在談中國大陸經濟,並出台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要積極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 兩岸關係部份,習近平只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無法割斷我們的血脈親情,誰也不能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可分三個層次進一步解讀:    習談兩岸統一 對象包括美國   第一,「兩岸同胞一家親」,即強調兩岸融合,預期在福建推動的「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還會繼續。第二,強調兩岸是「血脈親情」,也會持續以五緣(地緣、血緣、文緣、法緣、商緣)推進兩岸交流合作。 第三,「誰也不能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重點在「誰」,對象則包括美國等境外勢力,以及民進黨政府。中國大陸在國際會繼續封鎖台灣外交空間,機艦繞台也不會減少。 至於賴清德總統元旦談話,兩岸關係部份也有三段論:第一,「堅定走在民主道路上」,通篇是「民主同盟」概念;第二,「以民主厚植國力」、旨在強調「民主供應鏈」;「落實世代正義」,要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果實。 但是,賴沿用拜登時期的「民主同盟」調性,已非川普核心概念;台海情勢也非「民主同盟」、「民主供應鏈」方式可解。賴的民主論未能體察時勢,顯得懷古而未與時俱進。 其次,當下的台積電,正持續承受美方強大壓力,除了將先進製程移往美國、擴大產能外,也已在日本、德國投資設廠陸,陸續分散生產線。換言之,台積電在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已在逐漸下降。   賴清德總統元旦談話沿用拜登時期的「民主同盟」調性,已非川普核心概念。(中央社)  賴未再提兩國論 兩岸仍互卡   再者,川普任命柯伯吉(Elbridge Colby)為國防部次長,此人曾多次主張中國大陸如果侵台,就應炸毀台積電,形同將台灣半導體視為籌碼、必要時可以毀棄。這也反映出川普政府大員對台灣採取焦土政策立場。 賴的元旦談話,全文完全未提「中華民國」,內政上將繼續朝野對抗;唯一對兩岸情勢較正面的是,賴的談話未再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賴被媒體問到兩岸觀光交流,喊話先由「觀光小兩會」台旅會、海旅會先談判。看似兩岸高階的喊話到此為止,接下來就看低階的談判如何運作。但實際狀況是,兩岸相互都還卡了很多前提。 我陸委會以大陸頒布「懲獨二十二條」為由,禁陸涉台一把手來台,交流活動還有「三不一低調」規範:不得從事對台宣傳行為等與許可目的不符的活動、不發表與活動無關的政治性言論與宣傳、勿有矮化台灣的行為或用語、來台不得接受媒體採訪與保持低調。 陸委會祭出「三不一低調」,表明台灣還不想談。大陸則提出台灣赴陸旅遊禁團令、橙色警戒未解,平潭直航台灣航線未復航,也不想將兩岸旅遊的紅利,無償的給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政府。    愈趨向法理台獨 兩岸愈悲觀   兩岸旅遊陷入莫比烏斯帶迴圈,這是一種只有一個面(表面)和一條邊界的曲面,各自堅持自己的前提,讓兩岸重啟交流提議,陷入徒勞無功的循環中。 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貫徹「互不隸屬」已初步落實在個人參政權。具有陸籍身分的里長、議員、立委,都需要提出放棄陸籍身分證明,否則撤銷其職位。此重大處份措施,等同「互不隸屬」的實質延伸,並將在台三十幾萬的陸配參政權全部封殺。 接下來,民進黨政府會如何處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委會是否併入外交部?是否廢止兩岸入出境相關管理辦法?比照國與國的境管辦法?當行政與修法作為與法理台獨愈靠愈近時,兩岸關係前景就愈悲觀。 台灣朝小野大結構,國會多數或許可一時阻卻民進黨修法趨獨,但並沒有政策決定權,也沒有輿論宣傳權;地方政府的兩岸交流,亦無法落實於簽署協議,地方實難與中央對抗。 簡言之,誰掌握中央執政權,才能有兩岸關係主導權。觀察台灣朝野對抗與政黨板塊變化,展望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關鍵並不在二0二六年的縣市長選舉,而是二0二八年的總統大選。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美機器狗撫慰年長者 日本機器人療癒情感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現代不少人面臨生活壓力又或是身患疾病,如果有一個陪伴的寵物,是許多人的理想生活方式。像是有日本企業推出外型可愛的機器人,它主要幫助人類對抗孤獨、焦慮和憂鬱。還有美國企業推出一款名叫「珍妮」的機器小狗,為那些無法獨自照顧真實動物的人,提供陪伴和無條件的愛。

Read More

戰爭將屆滿3年 逾過半烏克蘭人盼和談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俄戰爭即將在2月24日邁入第三年。但很遺憾的,不管是烏東前線戰況或是對平民的襲擊,都沒有減緩的跡象。就在當地時間8日深夜,烏俄雙方又對彼此發動攻擊。其中烏克蘭札波羅熱市,被彈道飛彈狂轟濫炸,造成至少13人死亡、多人受傷。而現在許多烏克蘭平民都希望能盡快和談終結戰爭。

Read More

上海迪士尼新寵兒 Linabell提供「情緒價值」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在中國低靡的經濟中,有一股不衰的買氣持續發燒中,那就是周邊商品。像是迪士尼達菲家族中的「粉紅狐狸Linabell」從2021年在上海迪士尼登場後,粉絲數就不斷增長,更是帶動周邊商品的買氣。近年中國奢侈品的購買雖然在減少,但絲毫不減周邊商品的買氣,而這就是很多人尋求的「情緒價值」,在人與人互動減少時,提供了撫慰人心的滿足感。

Read More

巴拉圭拒認大選結果 委內瑞拉怒要斷交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將在本月10日,正式連任,但是,反對派領袖及總統候選人龔薩雷茲,仍不承認選舉結果,更在馬杜洛就職前,周遊美洲各國,爭取國際支持。而巴拉圭總統,則因為宣布支持委國反對派領袖,而遭委國斷交。

Read More

川普獲國會認證勝選 稱將和習近平相處融洽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川普在6日,獲得國會認證,將成為第47任美國統。相較於4年前的這天,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擾亂國會認證拜登勝選的程序,今年可以說是平和許多。川普也在6日節目訪談中表示,他已經透過幕僚,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過話,並預測兩人將會相處融洽。

Read More

杜魯道宣布將請辭 新黨魁產生後將辭總理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召開記者會表示,在執政的自由黨,選出下一任黨魁之後,他打算辭去黨魁和總理職務。2015年,他以43歲,超年輕之姿,當上總理,聲勢如日中天,沒想到9年多後,其政府支持率,只剩下不到20%,面對黨內壓力,他只能黯然退場。

Read More

尹錫悅逮捕令期限將至!公調處下一步受矚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到底何時能逮捕南韓總統尹錫悅?南韓公調處和總統府方仍舊陷入僵局。南韓公調處3日執行總統尹錫悅逮捕令,遭到總統警衛隊阻擋後,總統警衛隊處處長朴鍾俊在5日出面說明,稱警衛處不配合逮捕令,是因為逮捕令的合法性仍處於法律論戰當中。而南韓警方在4日傳訊朴鍾俊沒被理會後,也在5日宣布已經依涉嫌內亂罪為由,將他立案調查。

Read More

奧地利倒閣總理請辭 極右翼政黨將試組閣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在組閣談判破局以後,奧地利總理內哈默4日宣布,將辭去總理與執政黨「人民黨」黨魁的職務,而人民黨秘書長史托克,隨後也獲選接任黨魁。由於去年9月在國會大選中,成為最大黨的極右翼「奧地利自由黨」,並沒有被納入人民黨的組閣討論,史托克現在表示,願意與奧地利自由黨進行談判。

Read More

〈全球探索〉川普再就任 改變東北亞戰略?

「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川普在競選時喊出的口號政見,上任初期他將會以縮減美國貿易逆差為最優先施政重點。(路透) 趙文志 川普一月二十日將二度就任美國總統,「川普交易」、「川普關稅」牽動全球新秩序走向。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戰略對抗結構,基本上不會改變;目前看來,美、中(中國大陸)都會以內政為優先,但大國博弈下的因應對策,又會連動到各自的內部作為。 「讓美國再次偉大」、「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是川普在競選時喊出的口號政見。上任初期,他將會以縮減美國貿易逆差為最優先施政重點,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也會持續下去。 事實上,川普未就任前,已宣布將對中國大陸額外加徵百分之十關稅,對鄰國加拿大、墨西哥,也要提高關稅至百分之二十五,全球其他國家則課徵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關稅。  新關稅戰 美國經貿仍具優勢   川普掀起新關稅戰,對美有鉅額貿易順差的國家將首當其衝,包括要求加速對美採購、到美國投資設廠、提高安全保護費等,否則就課徵高關稅、擴大科技禁限制令。 中國大陸經濟下行,當務之急也希望以內政、穩定經濟發展為優先,但對於來自美國的壓力,內部必然要有所應對。可以預見,川普四年任期內,美中關係大底就在這樣的博弈中互動。 目前看來,川普的新關稅戰,確實不利於中國大陸商品出口到美國,其他被加徵關稅的國家,也可能對美國採取反制作為;但還不至於演變到中國大陸聯手歐盟、南方國家一起對抗美國。 主要原因,除了歐盟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外,還有動電車等諸多項目的反傾銷及報復爭端待解決;更重要的是,美元依然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南方國家短期內很難「去美元化」或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統。 簡言之,美國當下依然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全球經貿仍居優勢地位。川普上台後,美國與世界各國仍會維持重要經貿關係,目前看來,這個結構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看重雙邊 多邊機制恐遭擱置   再從國際政治角度觀察,美國的「印太戰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印太經濟框架(IPEF)、美英澳同盟(AUKUS)、美日韓同盟(大衛營精神),這類區域多邊機制,是否走向破局? 若從川普一‧0的執政經驗來看,川普看重雙邊關係大於多邊,認為「一對一」比「一對多」更有把握、美國更占有談判優勢。預期川普二‧0也會著重以雙邊關係來處理外交事務。美國的「印太戰略」,係川普於二0一七年十一月訪問越南河內參加APEC峰會時,首次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揭示三大支柱為:經濟上促進共榮、治理上捍衛良善治理與公民社會、安全上確保和平安全的區域秩序。 「印太戰略」是川普一‧0的亞洲政策主軸,預期川普二‧0不致被拋棄。但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乃至於其他三邊、四邊聯盟合作機制,在川普的雙邊主義下,可能都會被擱置。 進一步聚焦東北亞安全議題。首先,是駐沖繩美軍自去年十二月起宣布開始撤離,且人數是沖繩美軍的近半數,國際關注美國在第一島鏈的戰略部署是否出現變化? 日本首相石破茂對中國大陸政策改採和緩立場。(路透)  沖繩撤軍 美未放棄第一島鏈   目前,駐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約一萬九千人,而根據美日雙邊協議,大約有九千名官兵要移往關島及夏威夷。雖然沖繩美軍約近半數要走人,但從兩方面觀察,美國的東北亞戰略並沒有改變: 其一,美軍撤離沖繩,已經討論很久,主要原因是過去幾十年來,美軍在地方的犯罪行為、環境汙染等,引發沖繩居民諸多不滿。減少沖繩美軍人數,是與當地民意妥協的結果。 其二,美國並非完全撤離,只是部份轉赴關島、夏威夷,沖繩仍留有約一萬名美軍,加上川普主張日本應提高國防支出、增加軍備,從整體戰略部署來看,美國並沒有「放棄第一島鏈」的作為。 另一個聚焦議題,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對中政策改採和緩立場。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去年十二月訪中,宣布放寬陸客赴日簽證待遇;石破茂十二月二十九日媒體受訪時表示「訪問中國(大陸)極其重要的事」、「必須保持穩定。無論怎麼說都是鄰國。」 石破茂在新近出版的自傳《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中,自稱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弟子。田中角榮正是一九七二年日中關係正常化的推手,書中並屢次強調中國大陸對日本的重要性。 顯然,石破茂想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至少日中關係不緊張、不衝突、不對抗。但局勢能否如石破茂所願?關鍵要看川普要求日本採取什麼對中政策!如果美方施壓,石破茂恐怕很難拒絕,後續發展有待觀察。 如果走親美路線的尹錫悅下台,韓國在美國東北亞的戰略角色將面臨重大變數。 (路透)  配合美國 兩岸關係愈加不穩   至於韓國,走親美路線的總統尹錫悅,因去年底發布戒嚴令,已遭到國會彈劾,現正面臨被逮捕的命運,政權搖搖欲墜。如果尹錫悅下台,韓國在美國東北亞的戰略角色還有兩個變數: 一是看尹錫悅的繼任者是誰?如果是在野黨領袖李在明,預期中韓關係會回穩、回溫;二是川普上台,會要求韓國扮演什麼角色,現階段也尚未明朗。 進一步言,拜登政府建立的美日韓同盟,川普上台後可能被忽視,取而代之的是美日關係、美韓關係。美國在日本、韓國都有龐大駐軍,對日、韓的外交政策具有實質影響力。 至於台海局勢,在美中戰略對抗結構不變下,台灣在地緣政治、軍事、科技方面,仍是美國戰略設計的重要資源,並會持續扮演重要角色。川普上台後,台灣似乎別無選擇,只能配合美國政策走。 可以預期,台灣被迫必須向川普政府展現自我防衛的誠意與決心,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已是必然,但台海局勢可能更惡化,機艦繞台的灰色地帶侵擾活動不會少,兩岸關係愈加不穩定,未來四年沒有樂觀的理由。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