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發射近200枚飛彈 以色列揚言讓德黑蘭付代價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10月1日晚間,伊朗朝以色列,發射了超過180枚飛彈,而在同一天,黎巴嫩真主黨,也同樣發射導彈襲,擊以色列情報單位,摩薩德總部的所在位置。美以聲稱這次伊朗的攻擊,已經被成功抵擋,同時以色列也揚言,伊朗會為此付出代價。

Read More

奧地利自由黨勝選 歐洲極右翼版圖再擴張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奧地利29日展開國會大選,初步選票結果顯示,極右派政黨「自由黨」,以得票率29.1%,成為國內第一大黨。然而得票率第二高的現任執政黨「人民黨」,已經表示不會和自由黨共組聯合政府,使自由黨要籌組內閣執政,迎來考驗。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日艦穿越台海?尚待官方證實的政治謎團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漣」號於日本時間九月二十六日清晨通過台灣海峽。(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張競 九月二十六日,日本時間清晨0500日本《讀賣新聞》,以「海自護衛艦『さざなみ』が台湾海峡を初通過、岸田首相が派遣指示…軍事的威圧強める中国をけん制」(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漣」號「さざなみ,Sazanami」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岸田首相下令出動…制衡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脅迫)為題,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偕同澳洲與紐西蘭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向北京強勢傳達傳送政治訊號。  讀賣相關報導 各方官員低調 儘管各方媒體不斷依據此份報導轉發此項訊息,但日本政府卻未隨即發布聲明證實此項報導;甚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面對媒體查詢此事時,亦拒絕評論該份報導。同樣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兩岸軍事發言體系,包括中華民國國防部發言人室以及解放軍東部戰區,儘管經過媒體多方查詢,亦迴避發表任何新聞稿,證實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通過台灣海峽。 倒是紐西蘭國防部長柯琳絲(Judith Collins)在面對媒體查詢時,公開證實紐西蘭海軍艦艇偕同澳洲海軍艦艇,確實是依據國際法規範穿越台灣海峽,但完全未曾提及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 隨後澳洲國防部亦證實前述艦艇動態,但最值得注意關鍵在於澳洲國防部官員雖然不免以外交辭令,聲稱澳洲藉此表達其對於維繫印太地區開放、穩定與繁榮之決心。但紐西蘭與澳洲在回應媒體查證詢問時,顯然在選擇發言用辭時,無意呼應美國與加拿大艦艇穿越台灣海峽,刻意強調維護航行自由的論調。 紐西蘭國防部長柯琳絲(右)公開證實紐西蘭海軍艦艇偕同澳洲海軍艦艇依據國際法規範穿越台灣海峽。(取自Judith Collins社群平台X)  盟友穿越台灣海峽 美國鼓動 其實經過美國多次鼓動盟友穿越台灣海峽,並且搭配各項聲明,企圖在國際社會刻意凸顯通過台灣海峽,事關能否維繫海峽內航行自由。儘管北京多次重申,尊重外籍軍艦戰機依據國際法穿越台灣海峽權利,但絕不容忍假藉維繫航行自由名義,干涉中國內政與曲解國際法理。 講實在話,華盛頓透過派遣軍事機艦穿越台灣海峽,已經搞到仿傚趙高指鹿為馬手法,要求各國對此表態,藉此來區分在其與北京對陣較勁時,各國究竟是要如何選邊站隊。吾人必須理解,關鍵不在於是否派遣軍事機艦穿越台海,而是在於事後如何應對與公開此項軍事動態。 只要認真觀察各國軍事艦艇與軍用飛機穿越台灣海峽後,究竟是主動發表聲明附和華盛頓所持觀點,抑或是乾脆繞道而行避免穿越台灣海峽,免得去亂淌這個國際政治渾水,被迫要選邊表態。但亦有某些國家軍事機艦還是依據國際法規範,照樣穿越台灣海峽,但卻保持緘默絕不胡亂發表聲明。但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發生過特定國家軍事機艦並未穿越台灣海峽,但卻透過媒體放話,並且藉此衍生出胡亂論述諸多荒誕離奇政治論述。  岸田下令?若屬實不可思議 說實在話,東京政治高層與自衛隊到目前為止,在媒體報導如此密集狀況下,經過幾天下來,居然還未針對其艦艇動態發表聲明,或是證實媒體報導內容,確實是相當反常。而且在讀賣新聞最初報導中,確實亦提及澳洲與紐西蘭艦艇亦通過台灣海峽,但這兩個國家在證實本身動態時,卻完全未提到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亦通過台灣海峽,更是讓人覺得難以理解。 讀賣新聞報導「漣」號穿越台灣海峽係由首相岸田文雄(圖)親自指示,岸田首相假如會運用派艦通過台灣海峽表態,簡直是不可思議之舉。(路透,資料照) 特別是認真閱讀讀賣新聞報導所聲稱,穿越台灣海峽係由岸田首相親自指示,並且藉此抗議解放軍軍機侵入日本男女群島領空,以及近日遼寧艦航艦編隊各艦穿越與那國島及西表島之間水域,此種論述更是完全不合外交常理。八月二十六日共軍軍機侵入領空事件,東京早就透過外交管道提出正式照會表達抗議,假若真有其事,自然是北京理虧,終究還是要對此認錯致歉。 但是經過雙方各項外交溝通協商,甚至高達外長層級都對深圳日僑學校幼童被害事件會商對話,但對軍機侵入領空事件卻未達成定論,顯然其中存在爭議,尚未達成協議。在此種狀況下,岸田首相假如會運用派艦通過台灣海峽表態,簡直是不可思議之舉。  未經證實新聞 確應審慎解讀 此外就遼寧艦編隊各艦穿越琉球相關水道來說,對遼寧艦本身來說,雖然算是首度創舉,但解放軍艦艇早就多次穿越該處水域,不但在法理上是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本政府亦從未對此提出抗議。讀賣新聞報導論述內容,不但與基本國際法理與外交實務差異甚大,報導受到多方轉述後,東京政治高層、外交與自衛隊官員都未公開證實其內容,吾人解讀此等訊息時,確實應當更加審慎。 最後必須坦言,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穿越台灣海峽,假若我國在事前未獲告知,在事後亦無法透過官方管道證實,其實是間接戳穿台日雙方友好,軍事交流密切通報之牛皮。並且國安高層、外交部與國防部亦未能迅速發布新聞稿,證實確有日艦穿越台灣海峽,顯然對於如何應對此事有所遲疑。日艦穿越台灣海峽,挑起政治謎團,但卻可能在無意間曝露出,究竟還有多少國家願意在穿越台灣海峽此事上,附和華盛頓內心明白卻刻意假裝糊塗之外交策略。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4499>) (作者另有續文,請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121823/8256783)

Read More

秘魯巴士摔下坡 31傷含1台人

秘魯一輛載著外國觀光客的巴士在馬丘比丘附近的山路發生車禍,導致三十一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台灣人。 (翻攝自X)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秘魯一輛載著外國觀光客的巴士,當地時間十六日在世界遺產馬丘比丘附近的山路發生車禍,導致三十一人受傷。駐秘魯日本大使館證實,傷者包含一名台灣人。 秘魯警方表示,這輛巴士原定開往作為觀光據點的村落,沿途必經彎道很多的山路,而這輛巴士在行駛途中,偏離車道並從斜坡上摔下來。事發現場當時大霧瀰漫,能見度相當低,路上還散落著落石。 根據秘魯警方公布的事故照片,這輛事故車以車頭朝下的方向從一處山路,滑落到另一處山路,車頭左前方嚴重受損。警方正調查事故原因。 根據秘魯警方說明,包含駕駛在內共三十一人受傷。警方原先宣布傷者包含兩名日本人。不過駐秘魯日本大使館後來確認,這兩人分別為大陸旅客與台灣旅客。

Read More

川普險2度遭槍擊 58歲槍手落網

涉案槍手勞斯檔案照。(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美東時間十五日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自家高爾夫球場打球時險再遭暗殺,人平安無事。五十八歲涉案槍手勞斯被逮。 川普七月十三日在賓州造勢時遭暗殺但逃過一劫,僅耳朵受傷,成為四十年多年來再度發生美國總統或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遭槍擊者。不料僅隔兩個月,就再度遇到有人要暗殺他。 執法官員表示,美國特勤局人員在高球場邊界圍籬外的灌木叢中,發現一名攜帶AK四十七突擊步槍的槍手,接著朝其開火,至少開了四槍。警方表示,槍手被發現時距離川普約三百六十五到四百五十七公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研判,這是一起「看似企圖暗殺」事件。 槍手犯案後駕駛一輛黑色日產汽車逃逸,事後遭佛州警方逮捕。執法人員在現場灌木叢查獲一把裝有狙擊鏡的步槍、兩個背包和GoPro運動攝影機。 美總統大選參選人川普美東時間15日於佛州自家高球場險遭槍擊,警方在現場查獲AK47步槍等。(路透) 落網槍手為五十八歲男子勞斯,之前在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做屋頂修繕承包商。他去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關於美國民眾組志願軍赴烏克蘭助戰的議題。沒有從軍經驗的勞斯當時表示,他在俄國入侵後到過烏克蘭,並想招募阿富汗戰士赴烏助戰。 勞斯當時在華府接受電訪時告訴《紐時》,覺得自己的招兵助戰計畫可行,且聽不進相反意見。在與紐時分享一則某名美國外籍戰士對他說教的臉書簡訊時,勞斯稱對方「真該被打死」。 勞斯曾表示,正從逃離塔利班的阿富汗士兵中為烏克蘭招募新兵,計劃將人從巴基斯坦和伊朗轉移到烏克蘭。當時他聲稱有數十人表示興趣。 媒體報導,勞斯定居在夏威夷,且常在社群網站批評川普。他的兒子歐藍向CNN表示,希望一切都是被「誇大」,認為這不像他的父親會做的事,「父親會做瘋狂的事,但不會這麼暴力」,並說勞斯是「有愛心、體貼、勤奮的人」。

Read More

川普再度遇刺!當地民眾目擊嫌犯潛逃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時隔2個月又再度碰上疑似刺殺事件。川普當地時間15日,在自己的佛州高爾夫球場打球時,一名槍手躲藏在草叢,遭特勤人員開槍。競選團隊表示,川普本人目前安全無虞,而現場有1名嫌犯已被逮捕,詳細犯案動機還有待釐清。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川賀誰主白宮 全球局勢變變變

周志杰 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九月十日在賓州費城國家憲法中心舉辦電視辯論。(路透) 美國總統大選十一月五日投票,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九月十日在賓州費城國家憲法中心舉辦電視辯論,九十分鐘交鋒後,紅、藍基本盤各歸隊,民調依舊膠著,最後勝負關鍵仍在七個搖擺州。   賀錦麗與川普 形象差距明顯   川普認為美國不該搞過多同盟,即使要充當「世界警察」,也要盟邦拿出錢來。(路透) 近兩個多月來,美國大選高潮迭起。六月二十七日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的電視辯論,現任總統拜登對戰前任總統川普,結果,八十一歲拜登表現奇差,讓民主黨大感憂慮。 七月十三日,川普在賓州造勢大會遭到槍擊,大難不死;右耳見血、一幅不屈服的握拳振臂照片刊出後,支持者士氣大振。七月二十一日,拜登在社群媒體宣布不再爭取連任,並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參選。 若是賀錦麗當選,預估「拜規賀隨」變化不大。(路透) 賀錦麗臨危受命,在八月中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獲得正式提名;九月十日,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主辦的電視辯論首戰川普。這一場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候選人的對決,出現性別、族裔與世代明顯差異的新局面。   各顯神通 爭搶底層勞工選票   川普,七十八歲,男性,白人,形象強勢,美國資產階級、既得利益代表導向。賀錦麗,五十九歲,女性,父親來自牙買加,母親生於印度,都是移民;具司法官正義形象,關心中產階級與弱勢導向。 這場電視辯論,主要聚焦在經濟、移民、墮胎權等,其實,這些都是雙方爭執多時的議題;至於外交,兩人都只有點到為止,並非重點。 觀察整場辯論表現,賀錦麗的策略運用更勝一籌,被激怒的川普,急於辯解,竟口無遮欄說出俄亥俄州春田市外來移民「吃寵物」、某些州「殺嬰」的爭議性指控,還先後被兩位主持人當場「事實查核」糾正。 再者,當賀錦麗提及全球領袖都在嘲笑川普可被獨裁者輕易操控時,川普的反駁卻是點名匈牙利總理奧班曾經誇他「受人敬畏」!但是,極右派的奧班並不能代表歐美國民主國家對川普的評價。川普又被將了一軍。 賀錦麗與川普在電視辯論的唇槍舌戰,無論是嘲諷、失言或「三打一」,終究只是辯論策略與一時的臨場表現;回歸兩人治國政策差異比較,還是共和黨與民主黨近百年來各自固守的立場,未能讓選民耳目一新。 經濟政策方面,共和黨的川普主張小政府、放任經濟,對大企業減稅、主張減少監管,讓企業在資本主義市場各顯神通等;賀錦麗則傾向大政府、對大企業加稅、強調社會福利支出與資源調配等。 川普提名從草根走向菁英的范斯當副手,賀錦麗提出「機會經濟」,要降低住房開銷、為年輕家庭保駕護航等;兩方都瞄準了製造業失去競爭力的「鐵鏽帶」(Rust Belt)及象徵貧苦的「紅脖子」(redneck),積極爭搶搖擺州底層勞工選票。   對陸政策 兩人都現強硬一手   戰爭議題上,賀錦麗宣示會力挺烏克蘭、不被專制集權造成破口,扼制俄羅斯帶來的傷害;對於以哈戰事,她強調捍衛以色列自衛權,但也表達對加薩人道危機的擔憂。綜觀她的回答,只能說是照本宣科,力求中性、不失分帶過。 川普相對較有新意。他明確重申俄烏戰爭應趕快停止,並且會盡快解決加薩問題;他還批賀錦麗最是差勁副總統,未能透過談判阻止衝突,且誇口自己在「一天之內」就能讓烏克蘭與俄羅斯實現和平。 川普表現強人形象,但不凸顯意識型態,對國際政治不從地緣政治、歷史觀點、戰略對抗角度出發,只希望美國趕快從戰爭泥沼中脫身,這是內縮、孤立主義的延伸。 川普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重點在保護美國利益與地位,並非要消耗俄羅斯、中國大陸。相對於拜登政府力推多邊結盟,川普卻認為美國不該搞過多同盟,即使要充當「世界警察」,也要盟邦拿出錢來。 對川普而言,對中(中國大陸)、對台、印太區域政策根本不是重點。在全場辯論中,川普只有在提及美國內政及經濟時,才強調對中方貨品提高關稅;在美中貿易扯到晶片時,才一次帶到台灣。 從股市行情觀察,川普主張減稅、傳統能源、製造業回歸等,對大型傳統產業股有激勵作用;賀錦麗傾向理性依經濟數據來調整產業、研擬科技發展政策、實施對中國大陸進行限制等,對科技股則是溫和利多。 從匯市分析,川普一直是「弱勢美元」的支持者,這會有利於出口競爭力;但限制移民則會讓美國缺工更嚴重;至於調高關稅的手段,通膨會加劇且不利於美債。賀錦麗傾向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債務必然會攀升,但她要對高所得家庭加稅,政府收支多多少少會得到一些彌補。   大選四種結局 對台影響不同   美國大選另一重點是國會選舉結果。若是賀錦麗當選,「拜規賀隨」變化不大;如果川普重返白宮、而民主黨贏了國會,藍紅共治的分裂政府,川普在內政上必然會受到國會掣肘;至於美中台關係,鑑於兩黨目前對「反中」有強烈共識,未來只會更加挺台、反中。 如果白宮主人和國會多數是同一政黨,而由民主黨繼續當家,在打擊毒品、氣候變遷、新能源方面,美中還有合作機會;若是換川普主政,一定會祭出高關稅等手段,設法平衡美中貿易逆差,屆時,美中關係就需要更多妥協。 對台灣而言,美國在民主黨主政下,會持續打造台灣成為消耗中國大陸的「刺蝟島」;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會更加傾美,但大陸會感到更受挑釁。如果換共和黨上台,賴清德要更小心川普的「美國優先」利益底線。 蔡英文時代的兩岸政策,會先與美國商議;賴清德的對中策略,若是自己做了再去找美國支持,若是川普當家,恐怕會有困難;因為,民進黨必須認知美國打台灣牌,台灣只是配合者,不是叫牌者。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普丁會面王毅 讚中國、巴西「6點共識」願和談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中國外長王毅,最近在俄國聖彼得堡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雙方談到烏克蘭問題與俄中關係,普丁還讚賞中國巴西的「6點共識」,重申俄方始終對和談,抱持開放態度。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認為中巴的6點共識,具有「破壞性」,只屬於「政治聲明」。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外交角力 美陸競相拉攏非洲

趙文志 S二0二四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於九月四日至六日在北京舉行。(路透) 二0二四年「中(中國大陸)非合作論壇」(FOCAC)峰會於九月四日至六日在北京舉行,非洲國家超過五十位元首及非盟委員會主席、聯合國秘書長等與會,堪稱北京近年來規模最大、參與國元首最多的外交盛會。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於二000年,非洲現有的五十四個國家中,五十三國是論壇成員,唯一沒有參加的是台灣邦交國史瓦帝尼。該論壇每三年在中、非交替舉行一次,今年邁入第九屆。   發展非洲經濟 陸方大筆金援   此次論壇北京峰會共同發表關於共築「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內容涵蓋政經合作交流、一帶一路、發展非洲經濟等,並鼓勵中國大陸企業加強對非洲的直接投資。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開幕式宣布,將提供非方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四十五億元)無償軍事援助;並且在未來三年願提供非方人民幣三千六百億元(約新台幣一點六二兆)的資金支持。 這一大筆金援計畫,將用於展開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十大夥伴行動」,其中包括提供二千一百億元信貸資金額度和八百億元各類援助、推動中國大陸企業對非投資不少於七百億元等。 本屆論壇北京峰會有三個看點:第一,中國大陸意識到美國正在回頭強化美非關係,加大力道強化中非關係。自二0一四年以後,中方在非洲投資超越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投資國;當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則是舉行了首屆美非峰會。 八年之後的二0二二年,拜登總統舉行第二屆美非峰會,當時非洲也有五十餘國元首大陣仗場面。今年一月、四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也相繼首訪非洲,決心重新強化美非關係。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在(後左)與習近平(後右)的雙邊會談中,提及要縮小雙邊貿易逆差。(路透)  強化雙方關係 美國也辦峰會   習近平此時提出未來三年提供人民幣三千六百億元強化中非合作,將中非夥伴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中方正加大力道、擴大影響力,因應美國及其西方盟邦重新加強對非關係。 第二,中國大陸援非項目轉向。中國大陸近幾年經濟成長趨緩,循著「一帶一路」經略非洲,從公路、鐵路和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開始轉向並增加提供4G和5G電信網絡、衛星通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EV)等高科技產品。 第三,中非貿易赤字、債務如何解決?根據中國大陸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非貿易額達二八二一億美元,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中國大陸援非項目,因為不附帶「干涉性條款」而受到歡迎。 但是,疫後的國際經濟變差、美元升息,隨著中非貿易增長,貿易赤字及貸款債務,已給非洲開發中國家帶來壓力。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在與習近平的雙邊會談中,就提及要縮小雙邊貿易逆差。 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非洲向來並非重點外交區域;美國對非貿易額,現在已落後於中國大陸及印度,位居第三。去年的美非貿易額只有六七五億美元,不但比二00八年下降過半,也不及現今中非貿易額二八二一億美元的四分之一。   聯合國席次 非洲占四分之一   為何中國大陸要長期傾力經略中非關係?主要可從三個角度觀察:外交博弈方面,中國大陸長期將非洲視為外交重點,且逐步「開花結果」。聯合國一九三個會員國,非洲五十幾個國家就占了四分之一,經常扮演挺中力量;包括香港、新疆、西藏、台灣議題上,非洲也在外交堅定挺中。 資源供需方面,非洲擁有全球百分之三十重要礦產儲量。非洲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項目,大部分是金屬、礦產品、能源燃料、農產品等。而中國大陸出口非洲的產品,主要是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等勞密產品和鋼材等。 國際地位方面,中國大陸自認是第三世界國家、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持續強化與非洲的合作,從建立第三世界國家(泛指亞、非、拉丁美洲開發中國家)領導者的形象而言,對其國際地位確實有很大幫助。 此次論壇峰會,五十多個非洲國家元首在北京齊聚一堂,聯合發表加強中非合作的北京宣言和行動計畫;然而,一場國際關注的外交盛會,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卻劃了不同重點。 中國大陸強調與非洲合作共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攜手推進治國理政、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和平安全;但西方國家則是凸顯中方可能帶來的「債務陷阱」、「貿易赤字」等質疑。兩廂觀點南轅北轍,反映出中西方對援非做法在本質上有很大差異。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左)四月訪非時就強調美非是「夥伴」關係,美國現在到非洲「沒有附加條件」。圖為四月二十六日雷蒙多會見肯亞總統魯托。(取自Secretary Gina Raimondo社群平台X) 因應大陸五不 美國改變策略   而中國大陸與非洲的合作強調「五不」原則,即不干預非洲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的內政,不把意志強加於人,不在援助中附加任何的政治條件,也不在投融資當中謀取政治的私利。 中國大陸強調尊重他國體制文化、不干涉內政、某種程度直接給魚吃的做法,得到合作、受援助國家歡迎;但卻被西方指為缺乏監督,容易衍生貪腐,且債務也會不斷累積。 但是,西方國家援非強調附帶條件,要求民主治理、市場經濟、改善人權狀況等,則被批評是干涉他國內政、說教、將價值觀強加於人,讓受援助國相當感冒。 中國大陸在非洲影響力提前,也開始影響美國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四月訪非時就強調美非是「夥伴」關係,美國現在到非洲「沒有附加條件」、「不會強迫非洲國家在美國或俄羅斯、中國之間選邊站」。 綜觀中國大陸對全球南方的經營,已長達半世紀, 也正逐步削弱美國影響力;論壇北京峰會強調「現代化是擺在全球南方面前的歷史課題」,未來,中方會藉由「現代化」議題強化並引導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南方國家,改變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遊戲規則。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福斯計畫關閉2間德國工廠 勞工團體抗議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德國老牌車廠福斯汽車,因為不敵外部競爭壓力,最近突然宣布,有可能會關閉兩座德國工廠,但這項決策也引來勞工不滿。福斯的管理階層,4日首度向勞工團體說明,不過勞工們並不領情,強硬要求管理階層,避免做出關廠的決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