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封口費案「34罪成立」 最重恐判4年徒刑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紐約陪審團,30日裁決,前總統川普「封口費」官司中的 34項指控全部有罪,目前預定7月11日進行判決。對此,川普一步出法庭,就對外喊冤,發誓要戰鬥到底,反擊被操縱的審判。

Read More

正式承認「巴勒斯坦主權」!以色列怒召回歐3國大使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西班牙、愛爾蘭和挪威,28日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西班牙總理桑傑士表示,這樣的舉動,是為了讓以巴雙方,未來達成永久和平。不過,以色列對此,卻是極度不滿,立刻召回3個國家的以色列大使。

Read More

〈全球探索〉賴清德誤判形勢 大陸力抗兩國論

蔡英文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現狀是一中一台,被認為是「華獨」;賴清德擺明掏空中華民國,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亦可以「獨華」來形容。(中央社) 周志杰 賴清德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明顯往兩國論方向推進,中國大陸隨即在台灣周邊及離島展開「聯合利劍—二0二四A」的戰備警巡行動,台海危機連動美中(中國大陸)博弈與區域安全愈加緊張,全球關注。 賴清德的五二0就職演說前,一般預期會遵循蔡英文路線,結果卻讓大陸大感意外,通篇凸顯了賴向美國交心、鞏固四成鐵桿選民外,並不在意中國大陸及台灣其他六成非綠選民的的可能反應。    從華獨到獨華 切香腸式脈絡 賴的演說,除了重述蔡英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外,還模糊嫁接憲法的「國民主權」論,若連同在台南舉辦國宴、強調「台南四百」(一六二四年荷蘭入台統治),充分顯示他充滿了個人理念的賴式領導風格。 其實,「兩國論」的論述進程,從李登輝、蔡英文到賴清德,有切香腸式的脈絡可循。李登輝時代是「台灣化中華民國」,強調現狀是兩岸分立分治,中華民國主體仍然存在,但不與大陸統一,被認為是「獨台」;蔡英文時代是「中華民國台灣化」,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現狀是一中一台,被認為是「華獨」。 而賴清德則是「中華民國台獨化」,宣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狀是一邊一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擺明掏空中華民國,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亦可以「獨華」來形容。 賴的演說還揭櫫三條鏈結:一是「世界民主鏈」,要與民主國家形成民主價值共同體;二是「全球民主供應鏈」,即產業與大陸脫鉤斷鏈的「矽盾」理論;三是配合美國「第一島鏈」戰略,強調站上防衛的最前沿。 賴的起手式,部分觀察家認為是明顯誤判形勢,新國安團隊缺乏對兩岸與國際政治的氣度與高度,務虛而不務實;但另有看法認為,賴相信、並確認美國在背後支持,才敢於為之。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愈加激烈之外,拜登政府近期還拿出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代表權),往「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方向解讀,法律戰衍然開打。  共軍圍台軍演 展現奪島能力 美中關係雖愈趨緊繃,但雙方現階段並不想發生衝突。但賴認為這是機會,他不但沒接下大陸遞出的「兩岸同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兩岸旅遊的橄欖枝,反而在就職演說中夾放入個人台獨理念。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必然事前就掌握賴的演說內容,賴仍然敢於向台獨理念推進,有兩種可能:其一,美國刻意與賴唱雙簧,旨在測試中國大陸;其二,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決策者缺乏歷史縱深,輕忽可能承擔的風險與後果。 結果,賴的演說立刻招致中國大陸的嚴厲批判,在失望之餘,也對美方很不諒解。北京對賴「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舉行了「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並凸顯出幾個特點: 一、台灣本島加上離島,且部署行動迅雷不及;二、展現奪島能力;三、軍警協同的實戰化演練;四、「查證與識別」的演練項目,單邊對台、澎、金、馬伸張行政管轄權。 目前看來,賴清德並不認為自己有不對的地方。未來,兩岸危機的不確定性,可從三個面向進一步觀察: 共軍發動「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國軍新竹空軍基地幻象兩千戰機嚴陣以待。(路透)  大陸對台軟的一手 陷入困境 第一,大陸對台威懾,模擬統一戰爭的打法會愈來愈真實;第二,美國政客認為大陸小題大作,以「魯莽」形容大陸的圍台演習,繼續和賴清德唱雙簧;第三,隨著美國大選腳步,美國續提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賴清德相呼應,逐步掏空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 北京對台的反切香腸,欲進一步壓縮台灣的戰略迴旋空間,除了加碼對台軍事威懾外,未來也可能擴及經濟、外交。然而,大陸對台政策,硬的一手愈硬,但軟的一手,卻同時陷入一些困境。 例如,大陸主辦的年度兩岸交流大事「海峽論壇」六月就要登場;以及大陸中央在福建正力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此時的氛圍下,兩岸民間交流、融合還能夠擴大、深化嗎? 其次,美國十一月大選已近,中國大陸並不想給美國大選炒作「反中」的機會。目前的對台政策,基本上可預期會有三個做法: 首先是「官民分開」,兩岸官方不接觸,但繼續維持民間交流;其次是「藍綠有別」,視賴清德路線是少數總統的暴衝,大陸仍寄望於其他六成非綠選民;其三「統獨畫線」,台灣民意有七至八成希望維持現狀,只要不走法理台獨,就可繼續交流。 台海危機也會升高美中戰略對抗,並加速中俄背靠背的協同合作關係。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蒲亭。(路透)  輕重緩急 考驗大陸戰略定力 北京對台的三個政策,箇中輕重緩急要如何拿捏,將持續考驗其戰略定力;另一方面,對北京而言,無論是美國與賴清德「一搭一唱」?還是美國「一時不察」才讓賴向台獨挺進?未來大陸對美、對賴只會升高對抗,美中台誤判形勢、擦槍走火的不確定性也會隨之驟升。 對美國而言,從軍事角度將會更積極思考,台海若爆發生衝突,是否有足夠的預警能力?未來,美台將會進一步合作在台建置彈藥庫,加速將台灣「刺蝟化」;同時,加快台灣高科技產業外移的步腳。 台灣方面,不想放任「疑美論」蔓延,會更關切美國馳援的意願與速度,並要求美國不要再保持戰略模糊;另,大陸圍台軍演給新國安團隊上了一場震撼教育,同時曝露了新國安人事不乏政治人物酬傭、缺乏專業與應變能力的短板,連帶讓未來一年的台海情勢更形嚴峻。 對中國大陸而言,對抗賴的兩國論,除了軍事威懾更加實戰化,也會更加凸顯北京「中央政府」的地位,以「中央對地方」來框限兩岸關係,而非兩岸「共構」。 此外,台海危機也會升高美中戰略對抗,並加速中俄背靠背的協同合作關係,一併連動到國際政治的大國博弈與地緣區域安全的緊張態勢。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印度遊樂場大火增至33死

印度古茶拉底邦一座室內遊樂場大火,至少三十三人喪命。(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印度西部古茶拉底邦一座鐵皮搭建而成的室內兒童遊樂場二十五日發生火災,惡火至少造成三十三人喪命;失火原因仍在調查中,初步研判是一台冷氣機短路起火,而遊樂場建材易燃,入口附近的臨時結構在火災時倒塌,導致民眾更難逃生。 印度媒體二十六日報導,大火襲捲遊樂場當下,裡面擠滿正在享受打保齡球等娛樂活動的年輕人,倖存者指他們必須把門踢開或跳出窗戶才能逃離火海。這兩層樓的TRP遊樂場暨主題樂園起火時,有超過三百人正在那裡享受夏日週末假期。 當地消防員指出,部分建築體在門口附近倒塌困住了民眾,讓人們很難逃出,且建物結構屬易燃材質,造成火勢迅速蔓延。 法新社報導,發生火災的遊樂場運出一排排蓋著白布的遺體。 警方指出,目前已知三十三人死於這場火災,包含四名兒童均未滿十二歲,此外許多遺體被燒得面目全非,因此難以辨識身分,需要DNA鑑定。 根據當地員警巴加瓦,搜救行動已結束,現在救援團隊正在清理現場的殘磚破瓦。

Read More

日本孩童滿周歲特殊習俗 哭泣相撲、背好重麻糬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台灣的習俗是寶寶滿周歲會抓周,不過日本的寶寶參加在東京神社舉辦具有400多年傳統的「哭泣相撲」,由相撲力士抱著小寶寶,故意用鬼面具嚇他們,寶寶哭得聲音越宏亮代表身體越健康。還有讓小寶貝揹著1.8公斤的麻糬走路,來看看日本如何慶祝寶寶周歲。

Read More

全球首班「狗狗專屬航空」!寵物犬上機享頭等待遇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在美國,一家主打為寵物犬提供頂級享受的航空公司「BARK Air」,即將在23日展開處女航。除了狗狗全程不需要被塞在貨櫃區外,機上的玩具跟餐點,都是為寵物犬客製。「BARK Air」執行長將他們的航班,形容成是「狗狗的頭等艙,人的商務艙」。

Read More

伊朗總統與外長 空難雙亡

伊朗總統萊希與外長阿布杜拉希安等官員搭乘的直升機,在飛越濃霧瀰漫的山區時墜毀,機上人員全數罹難。圖為搜救人員尋獲遺體。(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伊朗總統萊希與外長阿布杜拉希安等官員搭乘的直升機,十九日在飛越濃霧瀰漫的山區時墜毀,機上人員全數罹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發出唁電,對萊希遇難表示深切哀悼;印度總理莫迪也表示深切哀痛,會銘記萊希對印伊關係的貢獻。 搭載六十三歲極端保守主義派萊希和阿布杜拉希安的直升機,翻山越嶺期間,在濃霧之中於西北部山區失蹤,七十三支搜救團隊在山區濃霧、降雨等「高難度環境下」展開搜救作業。總統等官員遺體已尋獲,機上人員全數罹難。 伊朗國營電視台播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講話指出:「伊朗人民應該無需擔心,國務不會中斷。」 萊希空難殉職後,預期副總統穆赫貝爾將接替總統職務,有待哈米尼批准通過。伊朗當局也將著手安排總統選舉。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習近平已經向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致唁電,代表北京政府和大陸人民就萊希在直升機事故中遇難表示深切哀悼,向穆赫貝爾、萊希的親屬、伊朗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慰問。他的不幸遇難是伊朗人民的巨大損失,也使大陸人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莫迪也在社群平台X發文,對萊希意外身亡深表震驚及哀痛,同時也向萊希的家屬與伊朗人民表達衷心哀悼,強調印度在這個悲傷時刻與伊朗人民同在。 莫迪並稱,將銘記萊希為強化印度伊朗雙邊關係所作的貢獻。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習蒲峰會 搖得動美國獨霸?

俄羅斯總統蒲亭十六、十七日訪問中國大陸,「習蒲會」發表聯合聲明,確立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 (路透) ■黃清賢 俄羅斯總統蒲亭五月十六、十七日訪問中國大陸,「習蒲會」發表聯合聲明,確立兩國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加強經貿、能源、科技等合作。 習近平提出的五個堅持中,強調反冷戰、反單極霸權、反陣營對抗與強權政治,呼籲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建構新型安全構架;蒲亭則強調雙方要共同致力於推動建立更加民主的多極化世界秩序。   一個聲明 兩大陣營解讀迥異   兩國聯合聲明雖稱「不針對第三方」,但實際上要抗衡的單極霸權指的就是美國。該聲明強調民主化的國際關係,必須回歸到以聯合國憲章、國際法、世貿組織(WTO)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非美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而「規則」卻只由美國說了算。 從中(中國大陸)俄立場看來,俄烏戰事的幕後影武者就是美國;美中科技戰、貿易戰,正是美國不顧世貿組織機制的單邊制裁行動;至於台海兩岸對峙,背後也是美國的圍堵與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 然而,美國與西方盟邦卻有不同的解讀,直指中俄是以反制美國挑戰與壓力為基礎來鞏固中俄聯盟,意在分化美國與歐洲。美國國務院就回應指出,中國大陸不可能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左右逢源」。 但這份名為〈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從習近平強調的「五個堅持」,可以看出兩國對未來世局的展望,已不僅止於鞏固雙邊關係而已: 第一,堅持相互尊重,特別是主權相關的核心利益。例如,就台灣問題,俄國重申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認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針對烏克蘭問題,中方支持俄方為確保安全與穩定、國家發展與繁榮、主權與領土完整所做之努力,並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俄國內政。   蒲亭前往在哈爾濱舉行的「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包括韓、日、蒙古等四十四國地區展商參與。 (路透) 政治經濟 陸俄走向雙重互補   第二,堅持合作共贏,加強雙邊經貿、能源、口岸和交通物流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第三,堅持世代友好,開啟「中俄文化年」,進行雙方文化深度交流 ,鼓勵兩國社會加強交往。 第四,堅持戰略協作,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多邊主義推進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並團結壯大「全球南方」。第五,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針對以哈戰事,切實執行聯合國決議,以「兩國方案」為基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烏克蘭危機應以政治解決。 進一步言,中俄聯合聲明將新型態大國關係拉高到全球視野,藉以建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正當性,形成新時代的國際典範,期使全球治理的國際關係更民主化,並抨擊美國單極霸權不該跳過聯合國憲章、國際法,依美國自己的利益自訂「規則」。 中俄正走向政治互信、經濟互補的新階段。俄羅斯自二0一四年克里米亞戰事後遭歐美制裁,大量外資撤離,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輸出,成為重要經濟支柱;而能源安全則是中國大陸的重中之重。 中俄除了能源供需有很大的互補性,中國大陸的汽車及各類民生物資,也是俄羅斯百姓日常所需。蒲亭強調,雙方經貿使用本幣交易已逾九成;兩國貿易繞過美元採用本幣交易,對人民幣國際化也都相當重要。   蒲亭提出倡議 呼應一帶一路   第八屆中俄博覽會十八日在黑龍江哈爾濱登場,包括韓國、日本、蒙古等合計有四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參與,足見中俄貿易、特別是遠東區域開發的新商機,已受到周邊國家重視。 確實,俄羅斯的戰略正在「東轉南向」。過去,俄羅斯亦如日本一般,也想「脫亞入歐」,但多年來仍不被歐洲所接受。除了宗教差異,俄羅斯政體被西方認為非民主體制,加上持續被西方制裁,俄羅斯只能向東、向南找出路。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崛起,連同過去被西方殖民剝削、經濟發展相對弱勢的「全球南方」國家也陸續興起,蒲亭提出的「大歐亞夥伴關係倡議」,與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實則相呼應。如今,中俄雙方戰略布局找到了整合機會。 再從地緣政治觀察,與中國大陸相鄰的中亞各國、蒙古、越南等,這些過去相對親俄的國家,雖然在現實主義中仍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整體而言,隨著中俄關係愈加緊密,中國大陸與這些鄰國的關係都有明顯改善。   歐盟一直被美國拖著走,但法、德的對外政經關係,始終沒有放棄中國大陸。圖為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德國前總理梅克爾。(路透,資料照) 全球一超多極 邁向多邊多極   國際局勢正在加速轉變。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全球只有美國一個超強,世界是單極霸權;但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目前已然形成「一超多極」的格局,一超是美國,多極則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軍事強國俄羅斯,以及歐盟、日本等。 美國仍是目前超級強權,但國力卻在弱化中,美國必須到處尋求結盟,否則難以獨撐大局。今年底美國大選,即使是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執政,也只是加強「美國優先」的比重,不會輕言放棄結盟戰略。 未來,一個「多邊多極」的世界將會愈來愈明顯,各國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中國大陸強調「不結盟」,但會更重視話語權、經濟發展,倡議以政治解決爭端;俄羅斯發揮能源戰略,不希望再增加武力衝突。 歐盟一直被美國拖著走,但法、德的對外政經關係,始終沒有放棄中國大陸;政經分開處理,也會是一大趨勢。此外,美歐長期獨霸的國際話語權,也會隨著「多極化」的發展,逐步走向更民主化的國際新秩序。 台灣擁有戰略位置、高科技產業、民主開放自由價值觀等三大優勢,高科技雖離不開美國,但地緣經濟離不開中國大陸;台灣應該處理好兩岸關係,扮演和平的樞紐,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一面倒,丟失自己的優勢,成為別人的棋子。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這物」京都人超愛!年均消費量日本第一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很多人喜歡到日本京都旅行,體驗日本傳統的文化和美食,但你可能不知道,京都是全日本最愛吃麵包的城市。根據調查,京都市每年麵包消費量,位居全國第一名,走沒幾步路,就有一家麵包店,可以說是麵包的激戰區,當地業者也透露,這可能跟京都的歷史有關係。

Read More

李氏王朝走入歷史!李顯龍5/15正式卸任交棒黃循財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5月15日,正式將肩負近20年的領導棒子,交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黃循財因此成為新加坡有史以來,第4位總理,他所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在革新還有守舊之間,該如何拿捏,也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