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會習:不支持台獨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九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央視畫面,習近平端坐在橫排中央的主席位,包括布林肯在內的美中官員則分坐左右兩直排,與以往習近平和外賓左右對坐的方式迥異。            (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九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布林肯轉達美方遵守總統拜登做出的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支持台灣獨立,以及期待同中方發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等承諾。習近平則強調,中方始終相信兩個大國能夠排除萬難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根據央視畫面,習近平下午四時三十分與布林肯見面,在開放媒體拍下了兩人握手的照片後,隨即展開閉門會議。 據大陸新華網報導,習近平告訴布林肯,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衝突對抗,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兩國應該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處理好中美關係,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建設性。 習近平指出,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同樣地,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中方始終希望中美關係能夠穩健穩定,相信兩個大國能夠排除萬難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共同努力堅持中、美在峇里島會晤達成的共識,把有關積極表態落實到行動上,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布林肯轉達拜登總統對習近平的問候表示,美方會致力於重回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確定的議程,美方遵守拜登做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期待同中方發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尋求對話交流合作。

Read More

鴨嘴龍罕棲息南美洲 如何抵智利 原因成謎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最近又有考古學之謎,再度被解開。南美洲智利科學家,當地時間16日,宣布發現了新的「鴨嘴龍」化石。根據以往資料,「鴨嘴龍」只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美州,如今,智利科學家,確認當地出土的化石,的確是這一品種恐龍,推翻了過去考古界,對「鴨嘴龍」分布範圍的認知。

Read More

烏干達中學遇襲40多死 綁架學生.教宗譴責野蠻襲擊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中非國家烏干達,當地時間16日深夜,發生一起,中學遭激進武裝分子闖入攻擊的駭人事件。官方表示至少有41人在這起事件中身亡,還有六名學生遭攻擊者綁架。烏干達政府表示,會出動軍隊掃蕩這群武裝份子,並試圖尋回被綁架的學生。據了解,這個武裝組織和好幾年前,非常活躍的伊斯蘭國ISIS,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伊斯蘭國也正是靠著這些,分散各地的激進組織,苟延殘喘的繼續活動。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重建國際新秩序 美國困難重重

拜登政府宣示不再與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加速透過補貼、保護等手段,企圖把關鍵科技、資金、重要生產線拉回美國。(路透,資料照) 馮國豪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日前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振興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演講,提出「新華盛頓共識」以重建美國經濟及國際政經新秩序。可以看出,美國的全球政經戰略思維已大幅改變,亦即以美國優先,在地緣政治上要求盟國分攤風險。 一九四四年的《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二次大戰後的美元主導地位;迄今,美元一直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一九八0年代興起的新自由主義,強調金融自由化、去管制化、公營事業民營化、減少政府對產業發展干預等,相關的政經政策被具體化為「華盛頓共識」。  諸多病症 侵蝕美國領導地位 近半個世紀來,美國透過了貿易自由化、市場開放,享受全球化帶來的諸多利益。但曾幾何時,從一九九0年中東海灣戰爭爆發石油危機、二000年的網路經濟泡沫化、二00八年的金融海嘯接踵而至,物價逐步上漲,能源危機意識升高,美國優渥的生活開始受到挑戰。 美國的經濟困境,在前總統柯林頓主政時已逐漸浮現,到了小布希執政時代,遇上九一一事件,傾國家之力投入反恐,諸多經濟難題雖勉強撐過去,但美國人現在卻發現,國內基礎建設明顯落後,公共交通不便、生產效率低落,特別是重要的生產線還掌握別的國家手中。 過去,美國對歐洲、日本尚有控制能力,但中國大陸崛起,不再對美言聽計從。美國前總統川普上台後,對自家的鋼鐵、鋁材以及未來汽車、網路等,開始實施保護政策,並對中國大陸掀起貿易戰,築起關稅壁壘。 布林肯指出,此次訪問北京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促進美國與盟友的利益並直接談論相關問題,以及探索潛在合作領域三個主要目標。(路透,資料照) 到了拜登政府,宣示不再與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加速透過補貼、保護等手段,企圖把關鍵科技、資金、重要生產線拉回美國本土,例如台積電先進製程赴美投資設廠等。 在蘇利文發表的「振興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演講中,診斷美國的病症,包括工業基礎被掏空、地緣政治和安全競爭新環境帶來新挑戰、氣候危機加速需要能源轉型、貧富懸殊造成對民主的挑戰等。  保護關鍵技術 美國築起高牆 蘇利文把這些危機與挑戰,歸咎於「華盛頓共識」的全球化所致。他開出的處方,強調美國要有國家產業戰略,主張透過政府干預,以財政補貼特定產業,例如制訂《晶片和科學法案》、《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保護國內的市場與就業。 另一方面,美國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築起「小院高牆」來保護美國關鍵技術,要還求盟友與夥伴配合美國戰略目標,重組生產供應鏈,並以長臂管轄權等手段,嚴格限制各國將最先進半導體技術輸往中國大陸。 美國政治經濟思維確實出現重大轉變。以「美國優先」的「新華盛頓共識」想要主導全球經濟秩序;進一步言,自由化如果對美國有利就走自由化,如果不利就抨擊;這不只對中國大陸,對盟國也是一樣,美國在地緣政治上開始要求盟國分攤風險。 但美國這麼做,其實是短多長空。短期內,雖然資金回流、基礎建設有啟動計畫,台積電等生產線開始在美國落腳。但是,美國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包括勞動力不足、生產效能差、物價高、工資高,加上美債危機未解,以及國內政治意識嚴重分裂。 法國總統馬克宏強調「歐洲戰略自主」,呼籲歐盟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路透,資料照)  馬克宏籲歐盟 減少對美依賴 美國債台高築,雖強調產業補貼政策,卻阮囊羞澀;勞動力不足,短期內不可能透過調高工資、加班來加以改善;非關競爭力的商品,美國還是要盡量進口。美國想靠「新華盛頓共識」力挽狂瀾,困難重重。 美國目前仍保有科技、創新能力與美元優勢,特別是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的占比仍高達百分之六十;但自二0二二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元武器化」招來非美陣營國去美元化、本幣交易的聲浪,美元霸權的後續發展也值得觀察。 至於軍備,美國已進一步要求盟邦分攤軍費。確實,美國主要盟邦、包括台灣在內,近年來的國防預算明顯攀升,對美國武器裝備採購也持續加碼;但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跳出來強調「歐洲戰略自主」,呼籲歐盟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美中(中國大陸)博弈,全球關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八日飛抵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他在行前在記者會上揭櫫此行有三個主要目標:建立危機管理機制,促進美國與盟友的利益並直接談論相關問題,以及探索潛在合作領域。 布林肯說「激烈的競爭需要持續的外交手段,以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對抗或衝突。」全球關注美中雙方如何避免衝突、誤判?能否為雙邊貿易衝突降溫,進而解決美國高物價問題,以及中國大陸能否為美債緩頰等。  總統大選 美國宣示不選邊站 至於兩岸議題,美國分兩大派,一派希望台海打一仗,藉此削弱中國大陸國力,如川普、蓬佩奧等;但拜登並不希望現在就爆發台海戰爭,並認為台海一戰,全球都要付出重大代價,包括美國在內。 美國兩派大鬥法,對中國大陸都不友善,台灣則可能成為戰場或處於戰爭威脅下。拜登政府仍希望與中國大陸建立對話溝通管道,至少爭取十年時間,一方面牽制中方發展,另一方面讓美國整軍經武,日本、台灣的戰力也能提升。 現在,美中開啟了高層溝通管道;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日前受訪,已表達美方支持台灣三大政黨與中國大陸溝通交流;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日前訪台時也公開表示,美國不會在台灣的總統大選中選邊站。 目前看來,美國害怕賴清德有過激作法刺激兩岸發生衝突;對柯文哲則是不清楚其真正想法;對侯友宜,雖認為會延續國民黨兩岸政策,但不如蔡英文聽話。距離大選投票剩半年餘,美國會不會暗助侯、賴對決的同時,又和柯維持關係,試圖去更了解柯?值得進一步觀察。 (大學退休教授,兩岸關係與政治傳播學者馮國豪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週休三日成風潮!三星電子6月試行每月一次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全球許多企業開始實行週休三日,現在南韓三星電子也有意加入!根據了解,三星從6月開始,要實施局部「週休三日」制度,不過想要享有每月僅限一次的「做四、休三」機會,必須是裝置解決和裝置體驗部門的員工,而且每個月工時,需要達到160小時以上。三星電子希望以更彈性的工作環境,吸引年輕世代,替公司注入新血。

Read More

〈全球探索〉單極走向多極 衝擊世界秩序

美國的「世界老大」心態,在今年六月的香格里拉會議又遇到了另一次觸擊。圖為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香格里拉會議發表談話。(路透) 李宗儒 自一九九0年蘇聯解體後的三十年間,一直是美國霸權傲視全球的單極世界,以美元定錨的國際經濟秩序,也幾乎是美國說了算;但世局變化大,國際政治正從單獨走向多極、海權走向陸權,而民主制度也正走向衰敗。 第二十屆「香格里拉對話」六月二至四日在新加坡召開,美中(中國大陸)關係仍是焦點,但兩國防長除了握手,沒有場邊對話,卻在各自的演說中針鋒相對,而中國大陸防長李尚福還向國際社會闡述了中方的全球安全倡議。    俄烏戰爭 美國戰略重大錯誤 香格里拉對話結束不到一週,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上將,六月八日在美國國防大學畢業生典禮的演講中說,「我們處於一個至少有三個大國的多極環境中: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的確,這個世局已從單獨走向多極。回顧半個世紀以來的世局,自一九六九年中蘇邊境爆發珍寶鳥事件,觸動了季辛吉拉攏中國大陸箝制蘇聯的戰略,後來的局勢發展,蘇聯雖在一九九0年解體,但卻意外成就了一個足與美國爭雄的新挑戰。 美國前總統川普把中國大陸視為美國主要敵人,當時就與國安顧問波頓聯手對中方發起各項制裁,但與俄羅斯關係則相對友善。拜登上台後,雖然「抗中」的終極核心立場與川普一致,卻轉而將俄羅斯視為當下的主要對手。 拜登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擴挑起俄烏戰爭,卻打亂了美國戰略,這是一大錯誤。因為,中方對於來自美國的壓力減少了,且因形勢使然,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也進一步被動結合。 美國外交教父、前國務卿季辛吉,在俄烏開戰前就極力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華爾街日報》五月二十六日刊出季辛吉百歲壽誕專訪內容,也明白指出「為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國需要克制盲目對抗,轉而尋求對話。」 二0二一年阿拉斯加會談美中翻臉,中國大陸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唇槍舌劍。 (路透,資料照)  美稱自由航行 陸批霸權航行 美中翻臉,就在二0二一年的阿拉斯加會談。當時,中國大陸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層官員、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對話,雙方唇槍舌劍,中方的大白話包括「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後,美國突然發現,有個力量相近的國家要與美國平起平坐,那是一次重要的觸擊;而美國的「世界老大」心態,在今年六月的香格里拉會議又遇到了另一次觸擊。 就在世人聚焦香格里拉會議的期間,先是五月二十六日,中方殲十六戰機在南海貼近干擾美軍RC—一三五電子情報偵察機;六月三日,美、加軍艦穿越台海時,美國伯克級驅逐艦「鍾雲號」也遭中方軍艦「蘇州號」逼近。 美中在南海、台海的近距離接觸,成了香格里拉會議的熱議話題。美國長期在國際輿論操控話語權,但中方這次不忍了,除了機、艦斷然採取攔阻行動外,並藉會議向世界傳達「中國的新安全倡議」,直接向國際社會發聲。 中方公布,近兩年來美軍偵察機對中國大陸抵近偵察行動,一年多達一千二百架次,平均每天三點三架次;美國軍艦一年十二次航行穿越台灣海峽,平均每月一趟。美方強調是「自由航行」,但中方反批如此頻繁的抵近偵察、巡航,根本是「霸權航行」。    美英困境叢生 民主制走下坡 中方對於美國強調的「基於規則的秩序」感到不滿,認為這實質上是「基於美國的規則和美國的秩序」。各國礙於美國霸權只能隱忍;如今,全世界只有中方有力量改變「美國規則」。 世局的演變,除了從單極走向多極,政治制度的競爭也發生了變化。美、英等西方國家強調的民主制度,長期與中央集權制度對壘,極盡醜化中、俄是極權國家;但事實上,美、英標榜的民主制已明顯走下坡。 英國是聯合王國,但只有英格蘭當老大,其他地方早有不服,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都興起獨立運動;再者,英國好幾個地方政府還把市政廳給賣掉,辦公廳舍改為租用,在在都凸顯地方嚴重債務問題。 至於美國,二0二一年群眾衝進國會的那一幕,震驚了世人;現在的美國,債台高築、毒品氾濫、街道頹廢,一年有四萬人死於槍枝暴力,政治被金主、軍工業所操控,經濟、社會、治安的治理都出現大問題。 美國、英國曾經是近現代政治學的朝聖之地,如今卻走入了困境,反映出美式民主政治最大的弱點在於「不斷的承諾」,亦即不計代價只為討好選民,結果卻導致民主政治的凋零、衰退,走進了死胡同。 在中國大陸的促談勸和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和解。圖為王毅與沙伊兩國談判代表握手慶賀。(路透)  中國大陸崛起 台灣必須正視 再從全球地緣政治觀察,五百年來係以大西洋為主的海權盛世,但未來的世界正開始向東移、並向歐亞陸塊的陸權靠近,範圍含蓋了歐陸、俄羅斯、中東、中亞到中國大陸,甚至是未來的印度。 在中國大陸的促談勸和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和解,美國被踢出了中東,中東走向和諧;當G7高峰會在日本廣島召開的同時,中亞五國與中國大陸峰會也在西安登場。 一場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影響力進入了中亞,「一帶一路」從中亞各國跨出、連結俄羅斯,大家在能源、糧食、工業產品上高度互補。相關國家強調合作共贏、利益共享;這和美國用霸權征服各國、過去殖民者欺壓人民、掠奪資源已大不相同。 綜觀世局變化,台灣必須正視中國大陸崛起的事實,台灣的未來,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聯合國成員);中共二十大之後的對台政策,強調和平統一,台灣無論任何政黨執政,只要依法行政,維持現狀,不獨、不武,才最符合當前國家利益。 至於兩岸關係,主張台海和平是最基本的,但備戰無法避戰,台灣必須和大陸擴大對話、交流,以合作代替對抗,好好投入精力建設台灣、參與中華盛世的來臨。只要台海不打仗,世局的變化,台灣不必緊張。 (前中華民國駐韓國大使李宗儒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美高中畢業典禮爆發槍擊案 多人傷亡、槍手已被逮捕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契蒙市,在當地時間6日,發生校園槍擊案!一名19歲槍手,在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場地外,朝人群開槍,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有一名9歲女童,在逃跑的過程中,被汽車撞擊,幸好沒有生命危險。根據美國的非營利組織「槍枝暴力檔案」統計,這起事件已是美國2023年至今,第279起的大規模槍擊。

Read More

烏南水壩潰堤淹沒村落 機油外洩釀生態危機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南「卡科夫卡水壩」,被炸毀潰堤,不但摧毀人們的家園,還因為有150公噸的機油,流入第聶伯河中,對整個生態系,構成無法逆轉的傷害。對此,聯合國已經在6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而反觀中國代表李軍,試圖扮演和事佬,德國總理蕭茲,倒是直接指控俄羅斯,就是炸水壩的罪魁禍首。

Read More

加拿大野火釀霧霾 美國東北空氣品質亮紅燈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隨著北半球步入夏季,凶猛的野火在加拿大多地蔓延,讓消防人員疲於奔命,更導致不少居民面臨無家可歸的艱難處境。而火勢所帶來的濃煙,也引發嚴重的空汙,甚至波及到鄰國美國。美加兩國政府,目前已向民眾發出警告,建議敏感族群待在室內,以免對呼吸道造成危害。

Read More

越南熱浪造成大缺電 鴻海、三星工廠所在地受影響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越南經濟這幾年快速成長,吸引了許多跨國企業設廠,但現在熱浪來襲,越南國內的用電量激增,導致當地面臨缺電危機,就連鴻海跟三星等製造巨頭也受害,工廠被迫停工。這波缺電危機, 恐怕會進而阻礙、越南想躋身世界工廠的野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