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川普 路邊舉牌

  美國前總統川普因涉嫌支付豔星「暴風女丹尼爾斯」封口費,遭紐約大陪審團投票決定起訴,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面臨刑事起訴的前總統,改寫美國政壇史。 翌日反川普的抗議者在美國各發起舉牌示威,但也有川普的支持者表達支持川普的決心。圖為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抗議者。 (圖文:路透)

Read More

美國田納西小學槍擊案 警方擊斃28歲女槍手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一所私立基督教小學,當地時間27日驚傳校園槍擊。一名28歲跨性別者,攜帶多把步槍,槍殺3名兒童和3名學校職員後,自己最後也遭警方擊斃。事發後數小時,美國總統拜登隨即聲明譴責,槍手犯案手法令人憎惡,並呼籲國會盡快通過「步槍禁令」,強化槍枝管制,避免悲劇一再重演。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習近平明倡和平 暗拉俄抗美?

↑習近平會晤蒲亭,中俄都認知到唯有兩國聯手才有可能抗衡美國,這促使了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再升級。(路透) 宋鎮照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對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強調是一次友誼、合作、和平之旅。中方(中國大陸)揮動和平旗幟的同時,強調多元化、反冷戰、反霸權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要進一步抗衡美國為首、標榜民主人權的「全球北方」(Global North)。從全球戰略格局來看,一個準兩極與多邊共同存在的「新冷戰秩序」已然來臨。 綜觀中國大陸現階段的處境,習近平第三任期領導人地位已經確立,但民主國家對大陸威權體制的負面印象卻在加深;同時,大陸內外經濟,疫後復甦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至於國際處境,美國的圍堵政策正極盡所能要排擠中國大陸。 俄正需陸援手 雙方關係升級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會晤蒲亭、簽署中俄聯合聲明,對俄羅斯而言,是一趟雪中送炭的「友誼之旅」;兩國強調要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也是一次實質的「合作之旅」。聯合聲明中雙方都強調要「通過和談」來解決烏克蘭危機,這對中方的「和平」形象確有加分。 從地緣戰略看,中俄在歷史上本是同床異夢,但中俄又都是威權導向的領導體制;現在,俄方正需要中方援手,中國大陸則不想受困於美國推波助瀾的「中國威脅論」。中俄都認知到唯有兩國聯手才有可能抗衡美國,這促使了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再升級。 二次大戰後的全球戰略格局,主要有三個階段性變化:首先,美國與前蘇聯兩極對峙的冷戰時期,一直走到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接著,進入了後冷戰時期,美國成了全球單極霸權;直到二00一年,美國遇上了九一一事件,恐攻讓美國感到恐懼,又進入第三階段,「反恐」成為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主軸。 但近二十年來,美國攻打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力已在消耗,全球單極霸權開始走向了衰退期;俄羅斯依舊是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強國;中國大陸的經濟與綜合國力則是明顯崛起。美中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文化戰愈見激烈,反映了國際戰略結構正加速走向三極關係發展。 到了二0二二年二月爆發俄烏戰爭,全球戰略格局又出現了新的轉折。美國透過俄烏戰爭,重新主導並強化與北約組織關係,烏克蘭在外援下展現的韌性,讓俄方始料未及。俄羅斯因軍事上的龐大耗損、人員大量死傷、經濟遭受嚴厲制裁,意識到戰爭若繼續拖延下去,對俄方並不利。 不能表明挺俄 陸模糊中謀利 中國大陸很清楚,俄羅斯無論從軍事、地緣與能源各方面來說,對大陸仍然相當重要。如果俄方戰敗,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對抗將變得孤單;況且,俄羅斯此時正需要中方的經濟合作。但針對俄烏戰事,中方不能表明挺俄,而是揮動和平的旗幟,在模糊空間中謀求自己的利基。 果然,此次中俄峰會,中方給俄方送暖的同時,取得了相當的成果。以中俄簽署經濟合作為例,雙方將在貿易、物流、金融、能源、大宗商品及礦產、技術創新、工業和農業等八個重點展開經貿合作。 此外,蒲亭還表示,願意協助中資企業到俄國投資,取代因烏克蘭戰爭而撤離的西方企業;甚且,擬建立從俄羅斯經蒙古到中國大陸的「西伯利亞力量二號」,每年輸送五百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至中國大陸。 國際戰略格局從冷戰時期的兩極對峙、後冷戰時期的單極霸權、九一一事件後的反恐主軸,到俄烏戰爭屆滿一年來的變化,「新冷戰秩序」已經出現,重要觀察點有四: 美國透過俄烏戰爭,重新主導並強化與北約組織關係,烏克蘭在外援下展現的韌性,讓俄方始料未及。圖為拜登訪問烏克蘭會晤澤倫斯基。(取自拜登Twitter) 新冷戰秩序 歐印還沒選邊站 其一,「全球北方」在美國號令下再度結盟,以民主陣營之姿採取圍堵策略,對抗新崛起的「準霸權」。中國大陸當然要拉攏、挺住俄羅斯,唯有中俄聯手,才能與美國實力接近。 其二,中俄找到了更多共同點,接受並相信彼此沒有上限的戰略夥伴關係;強調對彼此的核心利益都給予支持,並共同抵制外部勢力介入。這形同為將來兩岸關係走向預做鋪陳。 其三,中俄訴求反霸權、反冷戰思維,聯手強化「全球南方」的概念,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北方」集團。世界一分為二,出現「準兩極」與「多邊」共同存在的新冷戰秩序。現在除了日本已靠向美國,歐盟、印度、東協等沒有選邊站,還環繞在「準兩極」之間玩避險策略。 其四,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提出和平倡議,形塑正面、善良的形象,要與到處點火的美國形成明顯對比;甚至在中東已成功斡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扮演有效率的「和平締造者」角色,展現穩定區域安全的關鍵力量,希望降低被套上「戰狼外交」、「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形象。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右)日前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左)會晤,討論援助烏克蘭議題,但對於全球新冷戰秩序,歐盟還沒有選邊站。(路透,資料照) 中國威脅論 美持續操作發酵 但中國大陸的和平外交,能否不陷入「中國危脅論」的困境呢?有四個面向值得後續觀察:首先,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對中實施嚴格禁令,就是要掐住中方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咽喉;在軍事上則是強化第一、第二島鏈的圍堵戰略。美國全方位操作「中國威脅論」仍在發酵中。 其次,歐盟與中國大陸,本來積極發展雙邊經貿合作關係;但在美國將疫情歸咎中方後,歐盟從「和中」走向「疑中」,甚至繼續往「反中」的方向位移。對美國而言,形塑民主陣營對抗威權體制的戰略結構,形勢大好。 第三,中方先針對俄烏戰爭提出十二項和平倡議,又高調訪俄,現在卻只看到中俄雙方的合作,未見到對勸和促談有落實的具體辦法;眼下,俄烏對主權與安全的堅持一時難解,戰事恐怕會繼續僵持下去。 第四,和平,確實是好的開始,但中方能否也在兩岸關係上提出和平計畫,進而贏得台灣人民的信任呢?否則,「中國威脅論」的危機意識如果在台海惡化下去,只會讓兩岸關係更加緊張,甚至迫使台、日加速靠向美國、加入印太戰略一起圍堵中國大陸。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埃及小販發揮創意 平價壽司市民吃得起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壽司在台灣隨處可見,但在埃及開羅的街道上,可說是難得的景象。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日式料理在埃及開張,有當地攤販決定用單車載著超大的托盤,讓一般民眾只要付點小錢,就可以品嚐這道來自日本的國民美食,而且價格相當實惠,讓面臨通膨危機的埃及人,能獲得一絲小確幸。

Read More

「英國鋼鐵人」起飛!著飛行裝體驗飛天感受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英國發明家布朗寧,受到漫威超級英雄鋼鐵人啟發,在2017年打造飛行裝,直到現在,他已經在世界各地完成多場飛行,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最近他更突發起想,要邀請各界名人參加,舉辦一場國際鋼鐵人飛天競賽。

Read More

荷蘭政府21日也跟進!宣布禁公部門使用抖音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對資料安全問題的疑慮,讓全球多國政府陸續祭出了,針對中國的短影音APP,抖音TikTok的使用禁令,其中英國及紐西蘭,也都在近期宣布,全面禁止官方人員以公務用裝置使用抖音,而荷蘭官方也在21日,跟進了這個「禁抖音潮」,面對世界多國的抵制,抖音執行長也坦言,公司正面臨關鍵時刻,此外,中國外交部也對此做出了回應。

Read More

<全球探索>中東地緣政治丕變,大陸力壓美國?

在中國大陸斡旋之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達成復交協議,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沙伊兩國談判代表握手慶賀。(路透) 崔進揆 在中國大陸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十日在北京發布中(中共政權)沙伊三方聯合聲明,沙伊兩國將在兩個月內重啟大使館和使節團,並執行二十多年前簽署的安全和經濟合作協議。中國大陸在中東成功扮演和平推手,讓國際社會意外之餘,意識到一個新的國際戰略格局已然啟動。 中東地區宿敵伊朗與沙國,斷交七年後決定簽署復交協議,從世界新秩序、美中全球戰略競爭、中東地緣政治、緩和區域緊張來說,都出現結構性變化。究其原因分述如下: 堅持人權 拜登嚴詞批評沙國 對沙國而言,美沙關係低迷與安全考量是兩大主因。其一,去年七月,即將面對期中選舉的美國總統拜登,走訪沙國並會見王儲穆罕默德,企圖說服沙國增產石油;但到了十月,沙國主導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夥伴國OPEC+卻決議反其道而行,自十一月起每天減產兩百萬桶石油。 其二,拜登在人權議題上的堅持。二0一八年沙烏地知名異議記者哈紹吉遭沙國特務殺害、肢解,捲入風暴的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形象受到重挫。拜登嚴詞批評沙國成了不見容於世的國家;再者,美國又以制止武器被用在葉門內戰為由,對沙國軍售喊卡。 沙國此時接受中方斡旋、與伊朗恢復邦交,意在讓美國知道,沙國並非只有美國一個朋友。沙國還有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等可發展關係,不是只能依賴美國。 此外,沙國與伊朗在中東地區長期對峙,諸多地區衝突的背後,都是沙伊角力的代理人之戰;再者,葉門內戰中由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組織,還曾向沙國進行無人機、飛彈攻擊。沙國也希望與伊朗改善關係,降低自己的安全威脅並緩解中東衝突。 對伊朗來說,被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制裁、內部動盪,是兩大重要背景因素。去年十月,一名伊朗庫德族女性艾米尼因未戴好頭巾,遭宗教警察羈押死亡,引發伊朗各地抗爭及學生運動,伊朗懷疑是美國在背後鼓動。 去年七月拜登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並與王儲沙爾曼會面,但沙爾曼的形象已經重挫。(路透,資料照) 習近平走訪 中東風向已轉變 其次,伊朗一直是中國大陸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中伊雙方在能源與經濟上各有所需;同時,中國大陸在外交上強調「尊重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也與伊朗契合。伊朗總統萊希今年二月訪問北京並會晤習近平,中伊關係更加緊密。 至於中國大陸,習近平去年十二月的中東行,除了對沙國進行國事訪問,還出席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及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當時,中東的風向就已經明顯轉變了。 中國大陸近年來透過「一帶一路」經略中東,美國則是將國際戰略重心移向印太地區、在中東的影響力逐漸式微,美、中兩國在中東的一消一長,為中方出手推進沙伊復交、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目前,美中競爭愈來愈激烈,沙伊時此決定復交,除了符合中、伊、沙三方利益,中國大陸以和平推手的形象與具體成果,向歐美國家展現影響力,對提升中方的國際地位,確實有所幫助。 沙伊言和 中東緊張態勢趨緩 如今,中國大陸斡旋促成長期抗衡的沙伊言和,等同宣告中東地緣政治正式邁入新的階段。首先,沙伊兩國在中東地區進行的代理人戰爭,包括葉門、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等的衝突緊張態勢,將會趨於緩和,而沙伊兩國及相關衝突勢力都樂見此一發展。 其次,改變美國在中東主導的結盟對抗戰略。二0二0年九月,美國川普政府斡旋促成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係以伊朗為共同敵人的基礎上,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關係。 但現在,突然之間,遜尼派主要大國沙烏地卻與什葉派占多數的伊朗修好關係;這個重大轉折,使得美國長期以來在中東結合遜尼派國家對抗什葉派勢力的戰略基調,出現結構性改變。 第三,遜尼派國家內部是否出現意見分歧?在沙伊握手言和之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的依美抗伊路線,開始面臨挑戰;況且,波斯灣的大通布、小通布和阿布穆薩等三個島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還存在主權之爭。未來,遜尼派國家是否還要繼續與伊朗為敵?值得觀察。 第四,伊朗核協議談判可能趨於順暢。為防核武擴散,美、法、德、俄、中、英六國於二0一五年與伊朗簽署核子協議,但到了二0一八年五月,美國前總統川普卻簽署命令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啟對伊朗的嚴厲經濟制裁。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元首穆罕默德(右)日前會晤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阿里,討論雙邊關係及加強合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通訊社提供/路透) 核協議談判 未來可望更順暢 拜登上任兩年來,力圖恢復伊朗核協議,去年幾乎談成,但礙於伊朗革命衛隊未能自恐怖組織名單移除,暫時沒有進展。歐盟希望透過多邊外交談判來解套,過去對核協議持反對立場的沙國,現在與伊朗握手言和;而且,沙國自己也想要發展核電,情勢的發展,核協議談判未來有可能更為順暢。 綜觀國際戰略格局,中東版的美中全球權力競爭已經出現。美國長期干預中東國家內政,還攻打了伊拉克、發生虐囚事件等,許多阿拉伯國家對美國的印象並不好。中國大陸則是透過「一帶一路」擴大在中東與北非的影響力,並強調「尊重主權、不干涉內政」與伊斯蘭世界立場相當契合。 再從政治體制看,美國把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中國大陸等視為不民主國家;現在,這些國家透過自己的方式架設起政治舞台,希望各國基於不同文化而運行的政體,應該受到尊重。 如今,中國大陸扮演世界和平推手角色,斡旋沙伊復交成了重要的起手式。中方先前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不再只是空口白話,而是真正有能力提出實際作為的大國,對俄烏勸和促談的和平倡議,不再被認為是遙不可及。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崔進揆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烏童送俄戰爭罪!國際刑事法院發令逮蒲亭

國際刑事法院當地時間十七日對俄羅斯總統蒲亭(上圖)及俄國負責兒童權益的官員利沃瓦‧貝洛瓦(下圖)發布逮捕令,他們兩人被指控犯下戰爭罪嫌。(路透) 俄國負責兒童權益官員利沃瓦‧貝洛瓦(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刑事法院(ICC)當地時間十七日對俄羅斯總統蒲亭及俄國負責兒童權益的官員發布逮捕令,他們兩人被指控犯下戰爭罪嫌。烏克蘭官員對此決定歡呼稱慶,總統澤倫斯基認為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 蒲亭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戰爭至今逾十三個月,總部設在荷蘭海牙的ICC法官對他發出逮捕令,認為他必須對這場戰爭中非法將烏克蘭兒童運送到俄國的行為負責。 法院同時對俄國兒童權利總統專員利沃瓦‧貝洛瓦發布逮捕令。她和蒲亭同樣被指控犯下戰爭罪,也都在美國和歐盟的制裁名單上。 根據歐盟制裁文件,俄烏戰爭中許多烏克蘭兒童被強迫送到俄國並接受俄國家庭收養,利沃瓦‧貝洛瓦是必須為這個違反兒童人權和烏克蘭法律及主權負責的主要官員之一。 俄羅斯並非ICC成員,目還不清楚ICC計畫如何執行逮捕令。克里姆林宮表示,此一決定在法律上「無效」,因為俄國不承認ICC管轄權;美國總統拜登說,法院決定「合情合理」。 澤倫斯基表示:「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將導向歷史性的究責行動。」他說,被帶走的烏克蘭兒童實際上可能「遠遠不只」一萬六千名,這構成了「國家邪惡」的政策,「恰恰是從這個國家最高階的官員開始」。 澤倫斯基還說:「沒有恐怖主義國家掌權者授意,就不可能實行這種犯罪行動。」 烏克蘭檢察總長柯斯汀表示:「全世界收到一個訊號,即俄羅斯政權是犯罪的,其領導者和親信將被追究責任。這是對烏克蘭,以及對整個國際法體系的歷史性決定。」 烏克蘭總統府幕僚長葉爾馬克表示,這項舉措「只是剛開始而已」。烏國外交部長庫列巴也對這個消息表示歡迎;他說:「正義之輪正在啟動。我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鼓掌。國際犯罪者將為偷竊孩童和其他國際犯罪被追究責任。」  

Read More

又一國政府封殺TikTok!英國下令公務設備禁用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又有一個國家政府宣布,要禁止公務設備,使用中國短影片社群平台TikTok。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陶敦,16日在國會表示,專家評估清楚顯示,TikTok對存放在設備上的敏感資訊,構成風險,因此下令所有中央政府的設備禁用,成為繼美國、加拿大等,另一個加入封殺行列的國家。

Read More

法難阻野蠻富人遊戲 非洲「狩獵產業鏈”因他們起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狩獵數千年以來,被歐洲國家貴族,視為正當的休閒活動,但在過去幾年間,動物權日益發達,打獵相繼被各國政府,擬定法案管制。很不幸的,再嚴厲的法規都阻止不了,部分人士染血大自然的企圖。有歐美國家富豪,花大錢改去非洲,在大草原上,暢行無阻的捕殺野生動物,當地政府,非但不會阻撓,還能藉此大賺一筆,帶動起殘忍的狩獵產業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