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末日說 白宮:未見俄動用核武跡象

美國總統拜登稱世界處於「末日決戰」風險。白宮強調,美國未見俄羅斯近期準備動用核子武器的跡象。圖為拜登結束沙國行程後,步行登上飛機。(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稱世界處於「末日決戰」風險。白宮昨天表示,拜登的警告不是根據最新情報研判,而是嚴肅看待俄國總統蒲亭言行;美國未見俄羅斯近期準備動用核子武器的跡象。 拜登日前表示,自一九六二年古巴飛彈危機以來,世界就沒再面臨發生核戰末日的可能性;但當前烏克蘭反攻持續告捷,蒲亭以核武威脅「不是在開玩笑」。拜登說:「我想弄清楚蒲亭有什麼下台階?他要如何才能既不丟面子,又保住俄羅斯內部大權?」 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昨天表示,拜登的警告並非出於任何最新情報評估,美國並未發現任何蒲亭決定將核武投入俄烏戰爭的跡象,拜登意在表達關切並凸顯他嚴肅看待蒲亭的恫嚇。 「紐約時報」分析,拜登的邏輯直接來自當年古巴飛彈危機。六十年前的十月世界正面臨最接近全面核戰的當口,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與蘇聯領袖赫魯雪夫達成秘密協議,以美國從土耳其撤回飛彈換取蘇聯從古巴撤彈,避免一場數以千萬計人死亡的核戰;秘密協議多年後才曝光。 但拜登的核戰末日警告讓歐洲實難等閒看待,一些外國領袖表示寧願看到往昔那種即便核戰威脅隱現,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談論的日子。法國總馬克宏說:「當評論這種事時,我們發言必須審慎。」

Read More

烏收復利曼 赫見2亂葬崗

烏克蘭收復烏東戰略重鎮利曼後,發現兩座大型亂葬崗。(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軍昨天在烏東頓內茨克奪下重要據點巴赫姆特附近一系列村莊,是俄軍近日在烏東、烏南戰場屢遭烏克蘭擊退後,首次有所斬獲。烏克蘭則在最近收復的烏東戰略重鎮利曼,發現兩座大型亂葬崗。烏克蘭官方已經開始調查這兩處亂葬崗,並呼籲人們在調查完成前勿做任何臆測。 俄軍在巴赫姆特周邊有所進展。頓內茨克親俄分離勢力部隊表示,他們奪回工業城鎮巴赫姆特附近一系列村莊;巴赫姆特仍在烏軍手上,但已遭俄軍砲擊數週。 頓內茨克局部地區多年來一直由俄國所支持親俄民兵所控,也是俄國二月底入侵烏克蘭以來一大重要戰場收穫。但烏軍最近幾週在包括頓內茨克在內的烏東、烏南前線擊退俄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昨示,烏軍九月底以來奪回近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土地。 他說:「光是在這週,我軍就解放烏東七百七十六平方公里的領土及二十九處聚落,當中有六個在盧甘斯克州。」

Read More

1白俄人權領袖 2俄烏人權團體 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二0二二年諾貝爾和平獎由白俄人權團體領袖畢亞利亞茨基(圖為其照片登上諾貝爾得獎者花園)、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2圖)及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1圖)共同獲獎。(路透) (1圖) (2圖)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二0二二年諾貝爾和平獎七日揭曉,今年得主包括一名個人及兩個組織,由白俄人權團體領袖畢亞利亞茨基、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以及烏克蘭的「公民自由中心」共同獲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希望藉此向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這三個鄰近國家捍衛人權、民主與和平的傑出貢獻者致敬。 這次獲獎者都長期提倡人民有批評當權者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共同展示民間組織對和平與民主的重要性。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畢亞利亞茨基是一九八0年代中期,白俄羅斯民主運動興起的領頭人之一,畢生奉獻於提倡民主以及祖國和平發展。 因應白俄羅斯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極端權力,引發大規模示威,他在一九九六年成立白俄人權團體「維斯納」展開抗爭。 白俄政府曾經多次試圖讓畢亞利亞茨基噤聲。他在二0一一年至二0一四年間入獄,並於二0二0年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當局後再次被捕,目前仍未經審判遭到關押。 獲獎的兩個人權組織,分別來自目前戰爭焦點國家俄羅斯與烏克蘭。 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目的是希望當年遭到蘇聯共產黨壓迫的受害者永不會被遺忘,組織宗旨是藉由直面過去罪行,以避免新的罪行發生。 俄羅斯的人權工作者多年來成為恐嚇、監禁、失蹤和謀殺的目標,「紀念」更是很早就被政府當局貼上了「外國代理人」的標籤。二0二一年十二月,俄國政府決定強制清算「紀念」,文獻中心將永久關閉,但「紀念」主席拉欽斯基當時發表聲明說,「沒有人打算放棄」。 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二00七年在基輔成立,目的是提倡烏克蘭的人權與民主,強化烏克蘭公民社會,使烏克蘭發展為一個健全的民主體制。 俄羅斯於今年二月入侵烏克蘭後,「公民自由中心」致力於辨識和記錄俄軍對烏克蘭平民犯下的戰爭罪行。「公民自由中心」與國際夥伴合作,追究犯罪者為罪行付出代價。

Read More

美、丹麥3學者 獲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由美國學者柏托齊(左起)、丹麥學者梅爾達爾、美國學者夏普里斯共享殊榮。(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二0二二年諾貝爾化學獎昨天揭曉,由美國學者柏托齊、丹麥學者梅爾達爾,以及美國學者夏普里斯在「點擊化學與生物正交化學」方面的成就共獲殊榮。 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艾利格倫昨天在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宣布,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柏托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梅爾達爾,與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學者夏普里斯共同獲得。 其中,八十一歲的夏普里斯繼二00一年後二度獲得諾獎,成為史上第五位達此成就的學者。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宗旨在於讓困難的過程變得更容易。夏普里斯和梅爾達爾為點擊化學(鍵擊化學)奠定了基礎,概念是將兩種有機小分子快速且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柏托齊則是讓點擊化學應用於一個新的層面,在活的生物體中加以利用。 評審團在聲明中表示,點擊化學「是一種優雅且有效率的化學反應,如今已被廣為應用」。聲明指出:「點擊化學被應用於藥物開發、繪製DNA圖譜,以及用於創造更符合用途的材料。」

Read More

北韓射彈穿越日本 啟動警報

10天第5次射程最遠 日罕見示警、部分列車停駛 南韓砲擊操演反制 北韓四日發射一枚中程彈道飛彈飛越日本上空。 (路透) 記者康子仁、王超群∕綜合報導 北韓四日發射一枚中程彈道飛彈飛越日本上空,日本當局為此罕見啟動「全國瞬時警報系統」,並呼籲北海道及青森縣民眾到堅固的建築物內或地下室避難,日本北部也暫停列車行駛。南韓聯合攻擊編隊隨後進行飛行及精密砲擊訓練,並利用戰鬥機發射兩枚空對地聯合定向攻擊炸彈。 南韓合同參謀本部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均通報,北韓昨天上午七點二十三分(台灣時間六點二十三分)左右自其東岸發射飛彈,是北韓十天內第五次的試射行動。鑒於飛彈似飛越日本上空、橫越其領域,最後落入太平洋,日本罕見啟動「全國瞬時警報系統」。出現在日本放送協會螢幕的警報向日本北部和東北部的居民示警,要他們尋找掩護;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也暫停北部區域的列車行駛。這起試射沒有造成災損或人員傷亡。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說,推估北韓該試射的彈道飛彈飛行距離約四千六百公里,可能是北韓至今所試射飛彈中,射程最遠的一枚。 北韓今年以來已發射飛彈二十三次。日本政府上一次發出全國瞬時警報是五年前。 在北韓發射中距離彈道飛彈十小時後,分別有四架南韓空軍F十五K戰鬥機及四架駐韓美軍F十六戰鬥機參與飛行及精密砲擊訓練,向設置於稷島射擊場的目標物發射兩枚空對地聯合定向攻擊炸彈。這次聯合訓練無疑是對北韓的一次嚴正警告。 南韓統一部表示,昨天與北韓的兩韓共同聯絡辦公室例行電話未能正常接通,目前正在確認是否為技術問題。對於北韓方是否可能故意不接電話?官員表示,當前以確認兩韓通話線路正常連接為優先,還無法對通話失敗置評。

Read More

瑞典學者帕博 獲諾貝爾醫學獎

二0二二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屏幕上)獲得。(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二0二二年諾貝爾醫學獎三日揭曉,由瑞典遺傳學家帕博獲得,他因為在已滅絕原始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現獲得表彰。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諾貝爾大會指出,帕博透過他的開創性研究,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創舉,為現代人類已滅絕的遠古表親尼安德塔人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他也因為發現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而引起轟動。帕博也發現,在人類先祖於大約七十萬年前遷出非洲之後,這些現已滅絕原始人類及智人之間發生了基因轉移。 這些古老基因轉移至現代人類,與今日的人類生理情況有相關性,像是影響了人類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藉由揭示所有區隔現存人類及已滅絕原始人類間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當代人類的獨特性奠定基礎。

Read More

英國民眾焚燒帳單!全國抗議能源價格飆漲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英國在周末出現全國性的示威活動,各個城市的民眾都在抗議,能源價格飆升的問題,隨著民眾怒火高漲,歐盟將在本周五,召開高峰會,採取下一步應對行動,並在北溪天然氣管線,受損破裂後,討論要如何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Read More

印尼球場暴動咎責!催淚瓦斯引發人潮奔逃踩踏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印尼爪哇省,在1日發生的足球賽暴動,現在官方下修了死亡數字,有至少125人死亡,還有超過300人受傷,這可能是印尼足壇史上,死傷最嚴重的暴動事件。調查研判事發當下,現場警方投放催淚瓦斯,還有場館欠缺維安的根本性問題,都是傷亡會這麼嚴重的主因之一。

Read More

〈全球探索〉各解一中 美中準備進階博弈?

拜登表明防衛台灣的談話展現強勢態度,意在凸顯他國家元首的高度。(路透,資料照) 丁仁方 美中(中共政權)台三邊近來為「一中政策」、「一中原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的解讀互有爭論。依目前觀察,美國國務院強調對中政策的一貫脈絡並無改變;中國大陸十月中將召開中共二十大則是重中之重,會前不至於有太大的動作;台灣年底有地方選舉,美中博弈雖牽動兩岸情勢,但對選情影響程度並不明顯。 在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下,台灣問題已成國際熱議焦點。美國總統、國務院陸續都有重要的政策表達,美艦也有穿越台海行動;聯邦參、眾兩院更是積極推動一系列的友台法案,甚至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訪台後,跨黨派國會議員還接力式的組團訪台。 進一步觀察,美國總統拜登的幾個重要談話,包括九月十八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節目「六十分鐘」中,拜登再次表明,如果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介入保衛台灣。這已是拜登第四次表明會出兵防衛台灣。   美國重申 防止衝突一中政策 接著,拜登於九月二十一日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說,針對美中競爭,重申美國「不追求衝突、不追求冷戰」、「我們尋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奉行四十年來防止衝突發生的一中政策,持續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於九月二十六日召開例行媒體簡報會中,被問及美國「一中政策」內涵、美方是否尊重中國領土完整性,以及台灣是否為中國一部分等一連串問題時,清楚表示:美國「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國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該政策自一九七九年來作為美國對台做法的核心,目前依然有效。 至於美國國會,近年來更積極推動一系列的友台法案,包括《台北法案》、《台灣旅行法》等,甚至近來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案》,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後,最新進展是,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與其他三十六名同黨籍聯邦眾議員,於九月二十八日共同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 眾議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包括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及嚇阻能力、更新美國對台政策、增強美國對中共當局侵台的戰略清晰、強化台美雙邊關係、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等。其中也包括了五年提供台灣六十五億美元軍援等。 美國總統、國務院陸續都有重要的對台政策表達,美艦也有穿越台海行動。圖為航經台灣海峽的美國海軍勃克級驅逐艦桑普森號。(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網站) 美國政權分立 內部經常分歧 乍看之下,美國總統、國務院、國會,在對中政策、台灣問題上,內部似乎出現了一些衝突,其實,細究三方說法,並無明顯矛盾之處,只是因應不同訴求對象而有不同考量。從美國政治權力分立、柔性政黨運作來看,這類分歧政治現象本就經常出現,也不足為奇。 進一步言,拜登表明防衛台灣的談話,展現強勢態度,意在凸顯他國家元首的高度,降低外界認為他年邁、立場柔弱的印象,有其政治象徵意義;同時,拜登也呼應了美國朝野的「反中」氛圍,有拉抬民主黨十一月期中選舉的用意。 至於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對象則是國際社會。美國對外政策一般以國務院立場為主;國務院近期對「一中政策」的相關談話,確實有微調,但綜觀全文,還是強調對中政策有長期脈絡可循,有其延續性與穩定性。 但是,國會主要的對象則是自己的選民,尤其選舉將屆,就有更多的政治操作痕跡。從一系列的友台立法,到議長、跨黨派議員接連訪台,相較於總統、行政部門,國會的動作就較為激進。   中共當局 指責美國虛化一中 從參、眾兩院推出的《台灣政策法》來看,主要有兩個觀察重點:其一,涉及兩岸主權定位象徵的條文,是否會掀起骨牌效應?依目前看,代表處更名似乎有所限縮,美國在台協會也沒有動作。 其二,法案中涉及軍事的比例大,例如,五年提供台灣六十五億美元軍援等,等於是朝向「準北約」的軍事同盟推進,由於衝擊大、變數多,確有擦槍走火的可能。相關核心條文是否通過或進行修正或保留?值得後續觀察。 中國大陸方面,還是緊握住美中三個聯合公報,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的三段論,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北京指責美國加碼對台軍售、台美關係推向準官方交流等,都已違中美三公報,並且正在「虛化一中」。 現在,聚焦熱議「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美國聯邦參議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中,就主張該決議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關係未採立場,也未含任何攸關台灣主權的聲明;國務院發言萊斯也稱「美國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這和北京長年把二七五八號決議與「一中原則」畫上等號的說法,已完全不同。 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在聯合國強調,二七五八號決議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以及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權問題。(路透) 避免大風險 中共不致大動作 中國大陸外長王毅九月二十四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說表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以及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權問題,也徹底封堵了任何人、任何國家企圖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任何空間。」 很明顯的,美中雙方在「一中政策」、「一中原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台灣問題,都站在有利於己的立場,透過政治術語的包裝,進入一場你來我往的論述博弈,也為將來可能進階走向戰略、戰術博弈的局勢預做準備。 眼前,中共二十大訂於十月十六日登場,這是中國大陸現階段的重中之重,加上大陸還在疫情防控階段,除非內外局勢有突發重大變化,北京在這個節骨眼上,應該不至於有大動作。畢竟,大動作伴隨的也會有大風險。 至於台灣,外部情勢與兩岸關係,雖然也會與選舉連動,但目前內政議題仍是選情主軸,且疫情籠罩下,造勢活動並不容易,民進黨政府持續邀請美、日等友台國會議員、人士來訪,操作民主同盟支持台灣,短期內並未反映在地方選舉的支持度,但從中長期來看,影響效果還是會有的。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印尼足球場暴動 125死180傷

球迷衝進場 2警喪命 警方動用催淚瓦斯引發踩踏 近60年來最慘   印尼足球賽發生暴動並演變成踩踏事件,至少造成一二五人死亡、一八0人受傷。(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印尼東爪哇省瑪琅市一日晚間舉行的一場足球賽發生暴動並演變成踩踏事件,造成一二五人死亡、一八0人受傷,成為一九六四年秘魯國家體育場暴動奪走三二八條人命以來,全球傷亡最慘重的一起體育場災難。 法新社報導,阿雷馬足球俱樂部一日在東爪哇省瑪琅市坎朱盧漢體育場以二比三輸給帕爾斯巴亞後,球迷們衝進球場。這是二十多年來阿雷馬首次輸給世仇帕爾斯巴亞。 警方設法說服球迷回到座位,但在兩名警察喪命後動用催淚瓦斯,球迷逃離時,許多人遭踩踏和窒息而死。原先傳出至少一七四人死亡,昨晚死亡人數向下修正至一二五人,原因是有些名字被記錄了兩次,因為他們曾被轉送到另一家醫院並再次被記錄。 東爪哇警局局長阿芬塔說,其中一名死者只有五歲,「現場已變成無政府狀態。他們開始攻擊警察,破壞車輛。」當球迷逃往出口時,出現擠壓。「他們從一處出口出去,後來人越擠越多,許多人在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的狀況。」 影片畫面顯示,球迷湧入球場發生混戰,空氣中顯然有催淚瓦斯。有些看似已失去知覺者被其他球迷抬走。 印尼總統佐科威表示,當局必須徹底評估比賽的安全性,他希望這會是印尼「最後一場足球悲劇」。他已下令印尼足球協會暫停印尼甲級足球聯賽所有比賽,直到調查完成。 國際足球總會相當關切這起事件,該會安全條例中規定,管理者或警方不得攜帶或使用槍支或「人群控制氣體」。國際足球總會要求提出報告。 印尼首席安全部長馬福在IG發文稱,體育場昨晚進場人數超過容量。他說,這座體育場只能容納三萬八千人,卻售出四萬二千張門票。 Fans invade the soccer field after a match between Arema FC and Persebaya Surabaya at Kanjuruhan Stadium, Malang, Indonesia Oct 2, 2022 in this screen grab taken from a REUTERS video. REUTERS TV via REUTERS 醫護人員普拉博沃表示,由於現場有大量受催淚瓦斯影響的人,醫院許多受害者出現痛苦不堪、呼吸急促和缺氧等情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