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譴責併烏遭俄否決 大陸棄權

美國和阿爾巴尼亞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譴責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部分領土的決議,遭俄羅斯否決,中國大陸則選擇棄權。(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和阿爾巴尼亞昨天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譴責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部分領土的決議,遭俄羅斯否決,中國大陸則選擇棄權。 俄羅斯總統蒲亭宣布俄國接管烏克蘭四個地區,面積合計占烏國領土的百分之十五,這是歐洲自二戰以來出現的最大規模併吞行動。西方國家,甚至許多俄國親密盟友堅決否定這種做法。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提出決議,呼籲會員國不要承認烏克蘭狀態有任何改變,並要求俄羅斯撤軍。她在安理會會議中表示,企圖併吞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違反聯合國的創立原則,並稱蒲亭宣布併吞後,還辦了音樂會慶祝「這種明顯違反國際法」的事。 有十國在表決時投下贊成票;大陸、加彭、印度、巴西棄權。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政治孤立、制裁施壓」不會帶來和平,當務之急是盡快重啟外交談判。 湯瑪斯-葛林斐德會後說:「沒有任何一國投票支持俄羅斯,完全沒有。」並補充,棄權「顯然不構成為俄羅斯辯護」。 她表示,美國將致力在有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的聯合國大會上譴責俄羅斯的行為,「全球各國將大聲且明確地說:企圖以武力重畫另一國的邊界,這不合法,也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Read More

動員令下 俄一週逾20萬人出逃

為逃避局部動員令,俄國青年即使徒步也要逃離邊境。圖為喬治亞邊境檢查站,青年越過俄羅斯邊境後繼續步行。(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據俄羅斯鄰國提供的數據,俄國總統蒲亭下令啟動「局部」動員、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後的這一週,已有至少二十萬俄人逃出國。我外交部昨天也呼籲,尚在俄國境內且具台俄雙重國籍的役齡男性,應審慎考慮繼續在俄國停留或居留的必要性。 美聯社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俄羅斯總統蒲亭三十日將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簽署儀式,將俄羅斯掌控的烏克蘭四州領土正式納入版圖,簽署儀式後,蒲亭將發表重大演說。四名烏克蘭俄占區首長昨已齊聚莫斯科。 「紐約時報」報導,這紙動員令將徵召多達三十萬平民投入對烏克蘭戰事,官員說俄國約有二千五百萬成年人可供徵召,意味就算出國人數多到不尋常,也不會影響克里姆林宮的徵召目標。 社群媒體張貼影片顯示,蒙古、哈薩克、喬治亞、芬蘭邊境檢查站都出現大排長龍車潮,許多人聞風而逃,與俄國境內多處出現的示威活動,赤裸裸展現對蒲亭政策的不滿。 出逃人數難以估計,因為從中國、北韓直到波羅的海,俄國共與十四國接壤,而並非所有國家都會定期公布移民人數。 哈薩克政府昨天表示,九萬八千名俄國人上週進入國內。喬治亞內政部說,二十一日動員令頒布當日迄今共有超過五萬三千名俄國人入境,每天入境人數從正常的五千至六千人增加到約一萬人。 歐洲國際邊界管理署指出,截至二十五日的一週內,共有近六萬六千名俄國公民進入歐盟國家,較前一週增加三成。 美國二十七日已呼籲在俄公民盡速離境,以免被俄國政府徵召從軍。外交部昨天表示,已透過駐處在二十七日告知旅俄僑胞,應注意自身安全,並呼籲目前尚在俄境內且具台俄雙重國籍的役齡男性,應審慎考慮留俄必要性。

Read More

美副總統訪南韓前夕 北韓發射兩枚彈道飛彈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北韓28日晚間,從平壤發射兩枚彈道飛彈,都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之外。然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27、28、29 3天的行程,剛好都在日韓兩國,北韓對賀錦麗示威的意味相當濃厚,南韓國情院更預測,北韓極可能在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20大」開幕日,到11月8日美國期中選舉日之間,進行第7次核子試驗,以收到對國際間最大的震懾效果。

Read More

烏4區入俄公投 俄宣布全勝 布林肯:西方決不會承認

烏克蘭境內由俄羅斯軍隊控制的頓內茨克、盧甘斯克、赫松和札波羅熱四區舉行為期五天的併入俄羅斯公投。這些地區加起來約占烏克蘭領土的15%。圖為一名建築工人在自稱為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 (DPR) 與俄羅斯的公投中投票。(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掌控的四個烏克蘭地區入俄公投昨天結束,莫斯科選舉官員聲稱絕大多數選民支持,俄國扶植的地區政府也宣稱選舉勝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矢言,西方決不會承認俄羅斯兼併烏克蘭領土。 俄羅斯在部分掌控的烏克蘭赫松、盧甘斯克、頓內茨克、札波羅熱四區針對是否脫離烏克蘭、並加入俄羅斯舉行為期五天的公投昨天落幕。初步局部計票結果顯示,逾九成六選民支持加入俄羅斯。 俄羅斯上議院「聯邦院」議長馬維彥科表示,如果公投結果贊成勝出,「聯邦院」可能考慮在下月四日、俄羅斯總統蒲亭七十歲生日前三天,兼併這四個地區。對此,布林肯表示:「我們和許多其他國家已非常明白表明,我們不會──真的,決不會承認俄羅斯兼併烏克蘭領土。」他重申總統拜登的威脅,美國將會讓俄羅斯為這項公投「迅速付出額外的慘重代價」。 法國外長柯隆納則表示,這場公投僅是個幌子,將招致更多制裁。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抨擊這是個「公然違反國際法」的「假」公投。他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並「明白表示北約盟邦對烏克蘭主權和自衛權的支持堅定不移」。 澤倫斯基表示,與史托騰柏格討論了北約成員國對烏國武裝部隊的進一步支持。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說,烏克蘭不會受莫斯科揚言使用核武或這項公投影響,會繼續按照計畫收復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

Read More

北溪輸氣外洩疑人為 波蘭:不排除是俄羅斯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北溪天然氣管線經由波羅的海,將俄國天然氣運往歐洲,但北溪一二號,卻同時發生了漏氣事故,引起各國政府關切,瑞典在27日表示,管線很可能是遭到人為蓄意破壞,波蘭甚至提出,不排除是俄羅斯發動攻擊,造成管線損壞,現在幾個漏氣的地點周圍,已經設立了船隻禁航區,各國也會持續追查事故真相。

Read More

諾盧颱風重創菲律賓 越南當局部署27萬名士兵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來看到颱風相關消息,目前西太平洋有3個熱帶系統在活動,其中諾盧颱風已經登陸越南中部,預估會持續深入中南半島陸地。諾盧先前已經在菲律賓造成至少8個人死亡,越南當局已經將27萬名士兵部署在預計災情可能會最嚴重的中部省分,隨時待命。

Read More

防小行星撞地球!人類史上首次「防禦測試」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太空飛行器,26日成功撞擊一顆名為迪莫弗斯的小行星,這項歷史性測試有助建構人類,阻止宇宙物體毀滅地球生命的能力。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拜登老被澄清 美一中政策變了?

趙文志 拜登二十一日在聯合國大會正式演說,表示美國「尋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奉行四十年來防止衝突發生的一中政策」。(路透) 今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國大陸警告,率跨黨派議員訪台,大陸隨即實施圍台軍演、飛彈實射加以反制,並發表第三份對台政策白皮書。大陸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加入具威懾性的軍事行動,武統聲浪也跟著高漲,台海局勢更趨緊繃。 但是,美國挺台積極備戰的氣氛,也在節節上升。除了國會議員持續分批接力訪台,美艦也有穿越台海行動;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全面提升美台關係,視台灣為準邦交國;眾議員又提出《加速對台軍備移轉法案》,要求對台優先提供防衛物資及服務,並在台設置「戰爭儲備庫存」等。 三權分立的美國,國會挺台抗中的動作頻頻,總統拜登、白宮行政部門的態度又如何呢?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十八日播出專訪拜登的內容,其中最受矚目的談話,即拜登強調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unprecedented attack),美軍會介入保衛台灣。   美不鼓勵台獨 防止台海衝突   當節目主持人進一步追問拜登「所以講清楚一點,是跟烏克蘭不同,美軍,即是美國男男女女,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保衛?」拜登說「是!」這是拜登上台後,繼去年八月、十月、今年五月,第四度公開表態防衛台灣,並且是說得最清楚、最明確、最直率的一次。 拜登受訪時,另一個受關注的談話是「台灣對於他們的獨立有自己的判斷。我們不會有動作、不會鼓勵他們獨立,我們不會,那是他們的決定(that’s their decision)」。但稍後白宮官員卻又都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接著,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美國國防部進行的行政變革,將台灣事務納入中國辦公室。美國防部發言人薩波澄清,這項變革旨在提高效率並協調政策,絕非顯示美國的一中政策、對盟國與夥伴的承諾,或是專注於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改變。 正當各方熱議美的一中政策是否已有所改變之際,拜登二十一日又在第七十七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正式演說,針對美中(中國大陸)競爭問題,再度重申美國「不追求衝突、不追求冷戰」;對於台海局勢,拜登則說「我們尋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奉行四十年來防止衝突發生的一中政策,持續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維持戰略模糊 避免大陸誤判   到底,拜登及其領導的民主黨政府,是否已改變長期以來對台「戰略模糊」政策,轉而趨向「戰略清晰」?還是美國內部根本充滿了矛盾,出現各行其事的「戰略混亂」?這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 其一,美國總統有關一中政策、兩岸關係的相關談話,長期以來基本上還是建立在「戰略模糊」的概念上。拜登在聯大場合發表在一中政策下對台灣問題的清楚表述,正是美方向國際社會宣示的正式立場。 其二,美方相關的挺台政策與談話,反映出在台海緊張的背景下,如果美國不吭氣、不表明立場,恐怕會讓中國大陸誤以為美國會袖手旁觀,進而可能誤判形勢,以為對台動武有機可乘。 第三,有關拜登稱「我們不是在鼓勵他們獨立,我們不是,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能否意指台灣可以自行判斷其獨立地位、尊重台灣自決?這句話必須從拜登談話的全文來看,不該解讀為支持、鼓勵台獨。   大陸外長王毅提出當務之急是妥善管控台灣問題,但大陸「寧失千軍,不丟寸土」。(路透,資料照)  大陸對台 維持軟硬兩手策略   其實,美國的傳統意識型態,對於個人、民族、國家的自決權都是很看重的。拜登所言,並不令人意外,但不能就此斷章取義,亦即拜登同時也表達「持續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換之言,拜登在情感上尊重台灣自決權的表達,但理智上,但也很清楚台獨對美國利益是有影響的,因此並不支持台獨。 再者,拜登一連串的對台政策談話與態度,是否等同美國政府的政策行動?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效期等同於拜登四至八年的總統任期。如果下任總統繼續遵循拜登路線,政策就會延續,但每任總統對相同的政策,也會有不同執行程度與成果。 日前,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在美會晤前國務卿季辛吉時,提出「寧失千軍,不丟寸土」;此外,中共中宣部宣傳局長馬曉光也說明兩岸統一後「一國兩制」的具體內容。王毅之言,在強調當務之急是妥善管控台灣問題;馬曉光則是老調重彈,並沒有太多的改變。但有兩個面向值得關注: 一方面,這是大陸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硬的一手是對台,採取對台軍演、飛彈恫嚇;軟的一手則是說明統一之後的各種好處,包括社會制度與生活不變,可照顧台灣民眾的利益與情感、創造雙贏等。   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陳元豐細數十年來的兩岸政策成果,包括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馬習會」。(取自總統府網站)  美若踩陸紅線 台灣能拒絕?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共中宣部二十一日舉辦的「中國這十年」系列記者會,由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陳元豐細數十年來的兩岸政策成果,例如實現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雙方兩岸事務主管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實現互訪、開通熱線,以及政黨與民間的各項交流等。 陳元豐的十年成果報告,就是習近平十年來對台政策成果。其實,兩岸關係近六年來是倒退的,兩岸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習近平要邁向第三任期,當然要先端出兩岸關係的成果與建樹,並以此為習近平進入中共二十大預做舖墊。 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已經很明朗,對台灣而言,首要是勿踩大陸紅線。蔡英文總統也明示台灣不挑釁、不冒進,不讓大陸有武力犯台的機會與藉口。但是,如果美國要踩大陸紅線、要打「台灣牌」,台灣該怎麼辦? 部分人士認為,台灣大可不必跟著美國起舞,但從政治現實面來看,美台在政經安全上關係密切;從維持台海現狀來說,美國也是台灣最重要的依靠。當美方提出要求與台灣合作時,又有哪個政黨可向美方說不呢?這恐怕也是台灣超越黨派立場所必須面對的現實形勢。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抗議艾米尼之死 伊朗國營媒體:至少35人死於示威

伊朗女子艾米尼因違反服裝規定遭宗教警察逮捕後死亡,引發大規模示威,媒體報導至少造成三十五人喪命。(路透) 中央社/德黑蘭二十四日綜合外電報導 伊朗女子艾米尼因違反服裝規定遭宗教警察逮捕後死亡,引發全國各地抗議,國營媒體報導,連日來的示威已經造成至少三十五人喪命。 伊朗體育部的包納新聞社昨天晚間引述國營電視台的消息說,「全國近日的示威抗議,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增加到三十五人」。 伊朗官方之前統計的死亡人數為十七人,包括五名安全部隊人員。另外,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伊朗人權非政府組織指出,伊朗政府派安全部隊鎮壓抗議群眾,導致至少五十人喪生。 22歲的庫德族女子艾米尼本月十三日因未戴好頭巾被宗教警察逮捕,陷入昏迷三天後去世,引爆示威潮。 包括首都德黑蘭等伊朗多個主要城市爆發大批群眾抗議,在艾米尼死後連續八個晚上走上街頭示威。 支持安全部隊的群眾也不甘示弱,在阿瓦茲、伊斯法罕、科姆、大不里士等城市發起示威。 有抗議人士說,艾米尼在拘留期間頭部遭重擊,不過此項說法並未獲得伊朗官方證實。

Read More

日本10/11開放自由行 南韓解除戶外口罩令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現在有更多國家,繼續大力鬆綁防疫管制。日本宣布從10月11日開始,恢復「自由行」與「短期免簽證」旅客入境,香港也預計在下星期,放寬入境檢疫措施,還有南韓,宣布從這個月26日開始,到戶外不用再戴上口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