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之光師生聯展 藝術助學

「初之光」師生聯展於南區公所開展,作品義賣所得,將捐贈給「藝術助學金計畫」,協助愛畫卻因經濟困難者所需。(梵立藝術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梵立藝術主辦的「初之光」師生聯展即日起至十月三十日於南區區公所盛大展出。此次展覽也同時啟動公益活動—「藝術助學金計畫」,作品義賣所得,將資助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持續學畫學生的創作所需。 「初之光」師生聯展是一場融合藝術、教育與公益的盛會。主辦單位梵立藝術表示,藝術是一束能改變人生的光,希望透過義賣與助學金計畫,讓更多孩子在追夢道路上,不被資源限制,藉此讓社會看見教育與藝術結合力量。 藝術助學金計畫包括由師生創作的油畫小品義賣,內容涵蓋風景、抽象主題,價格親民,適合收藏與贈送。部分畫作文創筆記本印製成精美筆記本封面,結合藝術與實用,讓民眾在日常書寫中感受藝術之美,而義賣所得將全數投入助學金專案,確保每一份支持,都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資源。 參展者包括王邑熏、王姿玲、吳國忠、吳思慧、吳碧鳳、李幸蘭、林秀芬、林宥妡、張雅淑、張雅淇、施若芯、曾郁珊、陳姿爾、陳宥融、陳星頤、陳諮亭、楊子渝、黃同恩、黃同馨、賴韻汝、賴彥端、賴彥綸、萬世宗、萬許珠菊、蘇妍瑈、謝昀庭、謝承昊等。作品涵蓋油畫、粉彩與複合媒材,題材多元且跨越世代視角。歡迎喜愛藝文民眾前往參觀、支持公益。

Read More

南大新生家長座談 分享辦學成果

  台南大學辦理新生家長座談會,帶領新生和家長認識校園環境,了解學校育才理念。 (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為了讓新生及其家長了解學校育才理念、認識校園環境,台南大學近日配合新生入宿日程,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除全校性座談,各學系也同步辦理專屬活動,介紹課程規劃、學習資源、導師制度、師資陣容,分享學生的升學、就業成果,吸引近七百名家長與會。 台南大學校長陳惠萍出席全校性座談會,向家長及新生說明南大優質人才培育理念、策略,分享跨域學習、校友表現、外部評鑑肯定的辦學實力、研究與產學合作成效等校務發展成果。 教務長林素微、學務長白富升則說明與大一新生切身相關的課業學習、校園生活及多元學習資源。雙向交流環節,校方逐一回應家長提問,互動熱絡。 南大表示,近年南大在教育、研究、社會實踐等面向屢獲佳績。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全數通過,拿下二0二五《天下》USR大學公民獎、《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獲師資培育公費生國小師資類科獎優學校肯定。學校致力於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資源,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跨域探索、拓展國際視野、實踐社會關懷等能力,期待家長持續建言,共同為孩子的未來努力。

Read More

安平靈濟殿孤棚祭 傳承宗教文化

  安平靈濟殿,八月卅一日舉行孤棚祭。(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靈濟殿八月卅一日舉行孤棚祭,供桌上擺滿祭品,在運河旁豎立的孤棚,更綁上「篙餞」和大豬公,直至擲筊請示完成後,才順利完成。 靈濟殿下午就在運河旁搭建孤棚,以五根高約二至三丈的圓柱搭起十五台尺高的棚面,棚面向西側搭一張案桌,再由案桌前降下白布,白布一直延伸垂直置運河水中,以此做為接引老大公的路徑,四邊圓柱各懸掛一隻大豬公,以及其他雜糧,棚上更有「篙餞」數十支,繫有各式祭品。 除孤棚外,廟前也擺滿祭品,包括用香腸做成的「香腸豬」,以及許多供品,廟方說,供品都是戶民所提供。 廟方今年更與安平國中本土語文化社合作,以祭典文化為主,安平文史為輔,推出「百年孤祭二部曲-勇闖大員島」夏令營隊,將孤棚祭中「綁篙餞」、「豬仔會拔虎鬚分配供品」,「人力搭孤棚」,及特殊的「白帛入海,引魂共渡」等宗教元素延伸為「拔虎鬚」-趣味抽籤拿獎品,還有搭承立驛國際的遊船「海上看孤棚」。 安平在地安平陶坊為夏令營課程提供「香火平安符」,林義豐冬瓜茶更安排於夏令營中體驗並教學。 靈濟殿表示,孤棚祭係約從清咸豐年間起,除對神明表達酬神還願的感激、感恩、感謝之外,也希望藉此祭典,對主祀的伍府恩主公、北極玄天上帝靈佑護蔭的感恩,更讓安平傳統宗教文化,得以薪火相傳下去。

Read More

親子手作香包 災後療癒身心

北門圖書館多元閱讀計畫,舉辦親子手作香包,透過五感體驗讓民眾療癒。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北門區圖書館舉辦多元閱讀活動,學習手作中藥材香包,除可認識藥材,還能透過香料世界以視覺觀察、嗅覺辨識與觸覺體驗,認識八種具有獨特風味與功效的傳統香料。 北門區長林建男指出,風災過後為能藉由香草療癒身心靈,特別舉辦手作香料香包的活動,邀請親子參加,一方面了解香草功能,另一方面認識香草,體驗不一樣的療癒方式。 活動共有二十三位親子報名,在老師曾馨宜阝介紹各項香料有不同功能後,陸續將八種包括艾草、小茴香、川椒、薄荷、八角、陳皮、桂枝、肉桂等放進香包袋內。 曾馨宜阝說,精選八種常見的中藥與香料材料,不僅各具療效,更富含文化意涵,參加親子可透過親手觸摸香料質地、聞其香氣,觀察其色澤與形態,而香包更有驅蚊、提神與安神等方面的傳統應用,災後相當應景且實用。

Read More

官田學童參觀碾米廠嘗割稻飯

  參與夏日樂學的官小學童,品嘗早期的割稻飯。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官田國小主辦夏日樂學營隊,參加的學生參訪在地碾米廠「樸食靚稻」,並在傑出校友陳鴻偉導覽下,了解從稻田生長過程,體驗從田間到餐桌,品嘗割稻飯。 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指出,配合教育部暑期「夏日樂學」營隊計畫,官田地處嘉南平原,盛產稻米與菱角,學校長年推動食農教育,設有兩座大型溫室農場、水田與魚菜共生園區,並配合在地農業實施「菱稻輪作」,學生們平日即可透過插秧、田間管理、割稻等課程,體驗農事操作,此次課程設計則走入產業現場,學習碾米加工知識。 「樸食靚稻」負責人陳鴻偉也是官小的傑出校友,他指出,自行耕作約有十甲稻田,其中一甲採友善耕作,透過解說讓學弟妹們了解栽種過程,進一步知道碗中米粒背後的辛勞。 官田國小夏日樂學課程,走訪校友陳鴻偉經營的碾米廠,了解採收的稻穀後製情形。(記者盧萍珊攝) 參加的學生也動手做「米水燈」,並品嘗割稻飯,了解早期農村時期的生活樣態,學習不只停留在課本,而是化成心中最真切的體會。

Read More

勞工學苑教做奶油烤年糕

  勞工學苑學員用心學習,製作奶油烤年糕的方法。(勞工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南市勞工局卅一日在「曾文市政願景園區」推出勞工學苑課程,邀請南市觀光協會開辦「奶油烤年糕」烘焙課程,由專業講師與助教團隊,帶領學員學習製作外殼焦香、內餡Q軟如麻糬的奶油烤年糕,並將香氣撲鼻的成品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幸福滋味。 勞工局說,這次課程安排法式烘焙老師張家賓授課。張師傅實務經驗豐富,曾任法式甜點主廚、大飯店點心房主廚、上課風格活潑生動,深受學員喜愛。 張家賓介紹當下很夯的「奶油烤年糕」爆紅的原因,主要是突破傳統烘焙框架,具創新新手法,並分享他個人從事烘焙的心路歷程,和學員分享製作點心時,要將愛與心意融入親手製作的點心,就能讓人品嘗到幸福的好滋味。 學員開心秀出製作的奶油烤年糕成品。(勞工局提供) 勞工局局長王鑫基表示,隨著「曾文市政願景園區」啟用,市府結合專業協會及勞工學苑豐富的辦訓經驗,在曾文市政願景園區開辦勞工喜愛的系列課程,邀請勞工踴躍參與。

Read More

客家大戲徐驤 重現抗日壯烈歷程

客家大戲《1895乙未英烈—徐驤》在台南文化中心登場。 (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精緻客家大戲《1895乙未英烈—徐驤》三十日晚在台南文化中心登場。此劇由中央客家委員會策劃、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製作,適逢一八九五乙未保台戰役一百三十週年,透過戲劇舞台重現先烈英勇抗日的壯烈歷程,感受客家族群堅毅不屈的「硬頸」精神。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徐驤不僅是客家族群的驕傲,更是全體台灣人民的典範。他用生命守護家園,展現出超越群族的「義勇精神」,這份精神不僅值得緬懷,更需要傳承。 台南市客委會主委陳新裕指出,本劇入圍第三十六屆傳藝金曲獎,是繼《吳湯興》與《少年英雄一姜紹祖》之後,「客家抗日三部曲」的最終曲。劇情以桃竹苗抗日三傑之一的徐驤為主角,呈現一八九五年清廷政府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人民誓死守護土地的壯烈故事,帶領觀眾走進那段在客庄血淚交織的歷史記憶。 南市客委會表示,期盼藉由戲劇重溫客家族群守護台灣的歷史,同時傳承客家不畏強權與保鄉衛土的精神,並讓「義勇精神」在台南繼續生根、發光。

Read More

「初之光」師生聯展 融合藝術、教育與公益

「初之光」師生聯展於南區公所開展,作品義賣所得,將捐贈給「藝術助學金計畫」,協助愛畫卻因經濟困難者所需。(梵立藝術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梵立藝術主辦的「初之光」師生聯展即日起至10月30日於南區區公所盛大展出。此次展覽也同時啟動公益活動—「藝術助學金計畫」,作品義賣所得,將資助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持續學畫學生的創作所需。 「初之光」師生聯展是一場融合藝術、教育與公益的盛會。主辦單位梵立藝術表示,藝術是一束能改變人生的光,希望透過義賣與助學金計畫,讓更多孩子在追夢道路上,不被資源限制,藉此讓社會看見教育與藝術結合力量。 藝術助學金計畫包括由師生創作的油畫小品義賣,內容涵蓋風景、抽象主題,價格親民,適合收藏與贈送。部分畫作文創筆記本印製成精美筆記本封面,結合藝術與實用,讓民眾在日常書寫中感受藝術之美,而義賣所得將全數投入助學金專案,確保每一份支持,都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資源。 參展者包括王邑熏、王姿玲、吳國忠、吳思慧、吳碧鳳、李幸蘭、林秀芬、林宥妡、張雅淑、張雅淇、施若芯、曾郁珊、陳姿爾、陳宥融、陳星頤、陳諮亭、楊子渝、黃同恩、黃同馨、賴韻汝、賴彥端、賴彥綸、萬世宗、萬許珠菊、蘇妍瑈、謝昀庭、謝承昊等。作品涵蓋油畫、粉彩與複合媒材,題材多元且跨越世代視角,展現藝術教育中「教學相長」的核心精神。歡迎喜愛藝文民眾前往參觀、支持公益,讓藝術成為改變人生的起點。

Read More

四草野保區重開 鯨豚搶救站災損停用

位四草野保區內的鯨豚搶救站,如今破損不堪。(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南區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日前因丹娜絲颱風過境等因素封閉,如今已重新開放,但保護區內鯨豚搶救站已殘破不堪、無法使用,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表示,鯨豚搶救任務暫移至成大安南校區,未來搶救站要如何處理,則視中央決策處理。 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過境,加上幾次豪雨,以及楊柳颱風又遇海水滿潮,造成四草野保區最外圍的大眾路旁水道達滿水位,甚至溢出土堤,往保護區宣洩,野保區的核心區、緩衝區、永續利用區曾皆汪洋一片。市府農業局基於安全考慮,一度緊急封閉,禁止民眾進入。 如今天氣放晴,農業局的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因此重新開放野保區,供民眾賞鳥,園區內的鯨豚館、南市野鳥學會設置的解說站,以及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安順吉鹽故事館等,也開放民眾參觀。 但是,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鯨豚搶救站,因為年久失修,加上近來丹娜絲颱風等因素,更顯殘破不堪。 全亞洲從事鯨豚研究只有台灣、日本、大陸等少數國家,在搶救鯨豚上,台灣更為亞洲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且四草野保區內,設有鯨豚搶救站多年,成為台灣西南海岸最重要的鯨豚救援據點。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表示,由於搶救站目前已無法使用,為因應隨時可能發生的鯨豚搶救工作,目前只好將鯨豚任務移至成大安南校區,至於鯨豚搶救站未來何去何從,也視中央的政策而定。

Read More

七夕台江望鵲橋 安中商圈市集浪漫

新營「辻間創生聚落」新接手的營運團隊一連兩天,推出市集活動。(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銀全、陳佳伶∕綜合報導 安南區第一個成立的商圈安中商圈,卅日及卅一日下午在台江地景公園舉辦「百年囍樹望鵲橋」浪漫七夕情人節市集活動;新營「辻間創生聚落」也一連兩天推出市集活動,集結十五家文創品牌、特色餐飲、親子手作體驗,週休吸引親子前往。 安南區公所於去年邀梅花里長林思萍及安中路店家展開籌備會議,並於今年三月間獲市府核准設立「安中商圈」,計四十四間優質店家加入商圈,共同推動在地品牌。 卅及卅一日下午,安中商圈在台江地景公園舉辦「百年囍樹望鵲橋」浪漫七夕情人節市集活動,每日限量發送情人節限定充滿儀式感的「七夕花束」;並邀集超過廿攤在地品牌,呈現安南區特色餐飲、文創手作與精緻展售,邀請民眾一次體驗安中商圈的魅力。 安中商圈卅日及卅一日下午,在台江地景公園,舉辦「百年囍樹望鵲橋」浪漫七夕情人節市集活動,送「七夕花束」。 (記者陳銀全攝) 同日,新營「辻間創生聚落」新接手的營運團隊也一連兩天,推出市集活動,包括立委林俊憲、市議員蔡育輝、王宣貿、沈家鳳、新營區長陳宏田等人出席,對「辻間創生聚落」未來的發展有所期許。 新營區長陳宏田表示,位於新營文化中心附近巷弄的辻間創生聚落,由老舊警察宿舍活化再利用空間,於二0二三年啟用,結合教育、創業、藝文與生活機能,希望一步步打造為新營區兼具地方創生與青年返鄉創業的重要基地。 辻間創生聚落是區公所近年大力推動的重點計畫之一,透過這次市集活動,讓市民能親近在地文創品牌,期待進一步連結在地產業與社區力量,打造屬於新營的共融共享空間。 該創生聚落新接手的營運團隊說,兩天活動以家庭親子為核心主軸,安排包括艾草香包、香氛小花束、奶油膠手作、兒童美甲及夢想舞台演出等節目,希望讓民眾在悠閒假日中享受藝文、購物與親子互動的美好時光。 目前該創生聚落新營運團隊正積極招商因應,期望成為大新營地區民眾假日放鬆、親子共遊與創業交流的首選據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