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連3年榮獲再生水建設優等獎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再生水推動十週年活動」,頒發112年度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建設評鑑優等獎。(水利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積極推動水資源永續利用獲肯定,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一一二年度公共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建設評鑑優等獎,二十九日北上授獎,水利局說,南市已連續三年獲此殊榮,展現市府在再生水政策規劃與建設推動的成績,為全國典範。 台南市推動再生水建設獲肯定,榮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112年度公共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建設優等獎,水利局副局長詹益欽(右)代表北上授獎。(水利局提供)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去年評鑑一一二年度公共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建設成果,台南市政府獲優等獎,國土管理署二十九日於再生水推動十週年活動中頒獎給評鑑得獎縣市,南市由水利局副局長詹益欽代表北上授獎。 市長黃偉哲表示,面對嚴峻的水資源挑戰,南市長期推動水資源循環經濟政策,積極建置再生水供應體系,目前全市已建三座再生水廠,包括永康廠每天供應一點五五萬噸、安平廠每天供應三點七五萬噸、仁德廠每天供應零點八萬噸,合計每天可供六點一萬噸再生水。 台南將與中央合作擴建再生水廠,明年三座再生水廠供應量,安平可增二點二五萬噸、永康增零點四五萬噸、仁德增零點二萬噸,預計明年可每天供應九萬噸再生水。 此外,持續推動新市、善化、安定再生水,透過新開闢系統未來將可再提供一點八萬再生水,直接送旁邊的南科,不僅有效穩定南科園區的高科技產業用水,更大幅降低對自來水的依賴。 水利局長邱忠川表示,台南市再生水建設成果豐碩,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導入,強化智慧水管理體系,提升城市供水韌性,以應對極端氣候與乾旱風險;市府將「都市小水庫」為發展目標,持續擴大再生水應用範圍,推動創新技術與政策,打造永續具韌性的水環境。 此次榮獲「優等獎」,是對南市在汙水再生利用政策推動高度肯定,未來,市府將持續以「珍惜每一滴水」為核心理念,致力守護台南水資源。

Read More

少子化 議員催生併廢校條例

因應少子化,議員要求教育局儘速推動併廢校自治條例,明年也將有四校停招,一校降為分校。圖為瑞峰國小。(教育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少子化衝擊,今年偏鄉小校入學人數再創新低。根據教育局統計,一一四年學年度國小新生報到人數五人以下,多達三十一校,其中南化區瑞峰國小今年無新生報到;全校總人數未超過三十人者則有十三校,不足十人包括瑞峰八人、六溪分校六人,瑞峰將於一一五年停辦,學生改至北寮國小就讀。議會也要求教育局儘速推動併廢校自治條例。 教育局二十八日進行自由學區取消政策專案報告,多位議員認為長痛不如短痛,市府應盡早未雨綢繆,要求儘速推動併廢校自治條例,並進行可性評估。 議員蔡育輝、尤榮智、陳皇宇、黃肇輝等人都認為,五十人以下小校多達三十八校,甚至有的只有個位數,每校一年經費就達上千萬元,且對學生的受教權也嚴重受影響,該併就併、該裁就裁,除避免浪費教育資源,也可提升學生學習成果,並將校地充分利用。 今年除瑞峰國小無新生報到,七股區的三股、大內區頭社分校和白河區六溪分校都只有一人報到。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因少子化,各校生源逐漸減少,今年入學有一萬四千人,推估至一一九學年度,新生人數銳減至一萬人,目前作法為先讓兩校跨校合作上課,之後再合併至資源較多學校,停辦學校則做為第二校區,名稱都還在,只是停辦並非廢校。 教育局一一0學年度停辦後港國中,一一三學年度停辦四所分校,包括北門玉湖、西港後營金砂、六甲湖東及龍崎龍船。一一四學年度變更或停辦學校則為南化區西埔、新營新橋、北門雙春、南化玉山,七股龍山國小則改為七股國小龍山分校。一一五年南化瑞峰國小停辦,其附設幼兒園變更為北寮國小瑞峰分班,則將於一一七學年度停招。

Read More

取消自由入學 遭質疑倉促上路

南市議會專案報告檢討取消自由入學政策對學生受教權之影響,聽取市府教育局長鄭新輝報告。(市議會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教育局今年入學制度臨時取消自由入學政策,讓校方、家長和學生都措手不及,議會召開相關專案報告,多位議員批評該政策倉促上路,導致許多家長得「孟母三遷」,且配套不夠完善;教育局回應,會滾動檢討政策,讓家長在就近入學原則下,享有彈性的選擇機會。 教育局今年入學政策大轉彎,導致許多預計入學的新生家長和校方應變不及,郭鴻儀、陳昆和、陳怡珍、蔡宗豪、蔡麗青、朱正軒、陳碧玉、蔡筱薇、林美燕、周麗津、鄭佳欣、陳秋萍、李宗霖、沈震東、黃麗招、王家貞等人紛紛提出質詢。有的質疑政策推動必要性和需求性,倉促上路,配套措施不足,且沒有舉辦公聽會,學區劃分也大有問題,不見教育局增加特色辦學經費資源及人力,協助偏鄉小校永續發展。 議員批評遷戶口政策,讓「孟母三遷」,戶所大癱瘓,進不去建興國中,轉介至後甲國中,竟導致該校大增十二班,且部分地區發展如南科、安南區,校舍不足,學子也無法就近入學。 議員直指,當年時任市長的賴清德喊出不滅校、不減師,如今嘗苦果,且學校恐面臨「忽胖忽瘦」,要求教育局通盤檢討整體學區資源和教育品質均衡。 教育局今年度提出「兄姊在,可入學」等配套,新生報到後,學校班級數增減分析,國小以兄姊就讀比例最高。中西區進學國小校長李添旺表示,今年推估新生四至五班,因兄姊關係,保住五班,然日後該情況將逐年減少,且若各校發展特色一致,也難以吸引家長,進學除舞蹈班外,另推出「都市中的生態小學」,希望吸引家長目光。 教育局強調取消自由入學制度非倉促決定,經充分討論、審慎評估,已規劃配套措施,未來將持續滾動式修正,營造理想教育環境,希望穩定各校生源、降低校際競爭與資源浪費。

Read More

打造永續校園 四校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致力打造符合永續發展理念的教育環境,在綠建築設計上取得顯著成果,已有佳里國中、九份子國中小、虎山實驗小學及市立第四幼兒園等四校新建校舍榮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其中九份子國中小更被選為全國綠建築示範基地。另外,施工中的安業國小重建校舍工程,也已取得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綠建築標章的取得依據科學化的「九大評估指標」,涵蓋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汙水垃圾改善等項目,分為合格、銅、銀、黃金及最高等級的「鑽石級」。 佳里國中第四期校舍重建工程導入綠建築九大指標,二0二0年率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九份子國中小在二0二二年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校園導入生態與低碳元素,包括草地活動場取代PU跑道、設置生態池與雨水回收池、生態低碳親水示範區,並結合雙語與生態永續教學。 虎山實小新校舍融合在地森林生態與人文環境,建築高度控制於二層樓以下,與自然景觀融合並降低視覺衝擊,導入智慧水電表、太陽能系統與雨水貯留回收系統,充分實踐環保永續精神,於今年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第四幼兒園新建園舍結合防風、防水、隔熱、綠化等元素,並設置雨水回收系統與太陽能板,實踐節能減碳的永續目標。園區規劃包含學步車遊戲場、兒童菜園等綠空間,致力於創造自然與教育和諧共生的學習環境。

Read More

南大國文系出書 探索生命課題

南大國文系一一四級學生共同創作新書《喃喃行過》。(南大國文系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語文應用組一一四級學生共同創作新書《喃喃行過》生死影跡文學集,即日起至五月二日在南大文薈樓舉辦文學展,展覽呈現新書創作歷程與精選作品,邀民眾前往觀展感受文學帶來的深層觸動。 南大國文系一一四級學生共同創作的《喃喃行過》,收錄學生以文字探索生命課題的作品,書寫關於告別、懷念、成長與重生的故事。二十六日在水交社園區敝墟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參與創作的團隊成員蘇暐宸、黃茌翰、彭俞郡與游淳瑋,在座談會上分享創作歷程與作品選段,展現出對生命的深刻思索與豐富情感,觸動在場聽眾,引發熱烈共鳴。 指導教授陳昭吟表示,青春的心靈能透過文學領略世間影跡,思考生命本質,相信在邁向未來時,必將擁有更多溫厚的底氣。《喃喃行過》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邀請人們在閱讀中學習面對無能為力、尋得內心和解的文學旅程。 南大國文系表示,本週在校內文薈樓舉辦《喃喃行過》生死影跡文學展,接著五月四日至十日會在藍晒圖園區詩貝藝術空間進行校外展出,邀請各界一同走進文字之中,細細行過生命的影跡。

Read More

認識乙未之役 台史博推系列活動

「乙未之役」一三0週年,台史博推出系列活動,將播映《1895臺北危城》影片。(台史博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適逢「乙未之役」一三0週年,台灣歷史博物館將推出系列活動,包括講座、虛擬實境影音體驗及主題書戰,民眾參與活動,可享博物館優惠,除讓民眾認識戰爭記憶在當代社會意義,更思索歷史帶來的啟示和價值。 台史博和客委會客家發展中心攜手推出乙未之役系列活動,透過專家學者第一手史料導讀,結合科技手段的沉浸式體驗、走讀活動等多元形式,帶領民眾認識「乙未之役」背後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與人物故事,並思索戰爭記憶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 講座內容多元,除了以劉永福的「抗日」為題,透過多元視角,重新認識這位歷史人物,另經由畫報、錦繪及照片等非文字資料出發,探討乙未戰爭中記憶建構與詮釋權的角力,並帶領民眾認識南台灣「火燒庄戰役」的慘烈經過與六堆客庄的英勇抗戰。 台史博也推出《1895臺北危城》影片,讓觀眾身歷其境,回到割台風暴下的清末台北城,民眾可在日軍壓境情境中,扮演城中居民,做出抉擇,感受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生命張力。 另五月底開始,也推出「乙未之役:翻閱歷史中的戰火風雲」主題書展,從各方觀點,還原歷史全貌,參與講座還可獲得相關優惠,詳洽官網。

Read More

結合商場 新營停五停車場動土

市長黃偉哲(左六)說,因應新營區新東里住宅人口不斷增加,停五立體多目標停車場的設置,擴大新東里整體停車供給。(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區停五立體多目標停車場工程」二十八日舉行動土典禮,該停車場規劃地上四層,將新增二百七十席小客車和機車停車位,一樓設置商場多目標使用空間,預定一一五年十二月完工,以因應新營區新東里的整體停車需求。 這場動土典禮由市長黃偉哲主持,包括立委陳亭妃、市議員蔡育輝、王宣貿、沈家鳳、李宗翰、新東里長盧素香、當地里民都到場觀禮。 黃偉哲表示,新營區為台南市溪北行政和生活重心,新東里住宅人口不斷增加,當地的交通與停車需求也跟著增加,衍生更多公共設施服務與基礎民生需求,市府利用區內唯一的停車場用地以立體多目標方式開發,以解決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 新營區停五立體多目標停車場工程,二十八日舉行動土典禮。(記者陳佳伶攝) 這座停車場耗資四點二九億,中央補助一點四億,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必須將土地使用效益極大化,未來希望結合商場及親子悠遊、日托或日照等設施,在有限的土地及空間,做最有效益的利用;該案採統包工程方式執行,期許能藉縮短規劃設計作業及行政程序,儘速提供民眾便捷的停車服務。 交通局長王銘德說明,新營區停五立體多目標停車場位東興路,規劃地上四層、頂樓停車方式設計,興建完成後新增二百二十席小客車與五十席機車停車空間,並再增設多目標使用空間。 該停車場將有良好的人行動線和車行動線,設置連續人行步道以提供安全步行空間;外觀設計採水平格柵與鋁板牆整合的看板,有利室內環境通風與採光,也能減少對周邊環境噪音及光害衝擊,採綠建築節能設計。 該停車場完工後,將規劃綠能停車空間,設置智慧停車系統及綠能充電系統,加速完善公共設施服務。

Read More

防汛整備 盤點成果

市府召開「台南市防汛整備會議」全面盤點整備成果,中央攜手地方強化災害應變,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水利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汛期將到,市府二十八日舉辦「台南市防汛整備會議」,全面盤點整備成果,面對極端氣候與地震後複合性災害風險,中央攜手地方強化災害應變,以期通過汛期挑戰,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此次防汛整備會議,市府邀集水利署、氣象署、南區水資源分署、第五及第六河川分署、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成大防災中心、台糖、自來水公司、台電等中央及地方單位與會,共同建立緊密的協作機制,強化資訊整合與應變效率。 黃偉哲指出,台南目前有六十六座抽水站、六十座滯洪池、今年度移動式抽水機也增加到五百十三台,雖有一個破堤案件及五個防汛缺口處,都已打設鋼板樁及太空包封堵防汛缺口,無溢淹風險。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發生地震,對山區地質造成影響,增加土石崩塌與豪雨造成土石流風險,市府已指示相關單位針對山區道路、邊坡與在建工程加強檢視與防護,務求防災零死角。 為因應即將來臨的汛期,水利局與區公所同步完成各項防汛備料配置,包括防水擋板、砂包、防汛塊與太空包等,已分配至各區公所及易淹熱點地區,民眾如有需求也可向區公所領取。 工務局和消防局也做好在建工程防汛措施及機具設備、救災搶修人員編組配置,為汛期作好準備。

Read More

申報扶養超過稅率 影響健保補助

市府社會局提醒民眾,報稅季節將至,申報長輩為扶養親屬時,請先行評估是否會超過綜合所得稅稅率五趴,以免影響長輩健保補助資格。(社會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五月報稅季節將至,市府社會局表示,有關老人健保補助資格會以稅捐稽徵機關核定稅額為準,提醒民眾在申報長輩為扶養親屬時,請先行評估是否會超過綜合所得稅稅率五趴,以免影響長輩健保補助資格。 市府為落實市長黃偉哲青銀福利政策,自一一二年七月開辦老人健保費補助,針對設籍南市滿一年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輩或五十五歲以上原住民,最近一年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或受親屬扶養申報所得稅率未超過五趴,且未獲政府機關全額補助健保自付額者,補助健保費每人每月自付額最高補助八百廿六元,開辦至今全市已約卅萬長者受惠,占全市長者人數八十二趴。 社會局表示,老人健保補助條件之一為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最近一年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或受親屬扶養申報所得稅率未超過五趴,市府針對符合資格者,提供免申請、免退保及免辦理的「三免」貼心便民服務。 社會局提醒,依民法及所得稅法相關規定,受親屬申報扶養,納稅義務可依相關規定享有減稅的優惠,長輩若受高所得者申報為扶養親屬,將會影響一一五年健保補助資格,提醒民眾於申報綜合所得稅前,請先評估是否會影響長輩健保補助資格。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洽市府社會局老人褔利科(0六)二九九一一一一轉八三五三等,或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也可至市府社會局網站查詢。

Read More

防災士培訓 37區里鄰長上課

南市府一一四年首次針對全市卅七行政區的里、鄰長進行防災士培訓,盼強化各地防災量能。(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市府一一四年首次針對全市卅七行政區的里、鄰長進行防災士培訓,邀請多位防災專家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擔任講師,盼能有效提升基層社區的防災自主能力,並加強地方防災體系的韌性。 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年一月楠西區發生極淺層強震,造成楠西區民族路民宅倒塌意外,因全球氣候變遷,地區性自然災害頻發趨勢,強化防災能力、加強防災人員培訓也是城市發展重要關鍵。 南市消防局表示,本次培訓課程涵蓋災害應變計畫的制定、緊急應變處置程序、社區資源的整合以及災後重建等多個議題,參與者透過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掌握最新的防災知識技術,還可以透過模擬演練來增強應變能力。另也鼓勵里、鄰長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推廣防災教育,並組織居民參與各項防災演習及各區公所防災協作中心運作,建立社區合作機制與默契。 消防局長李明峯強調,消防局未來也將積極配合市府政策,共同推動防災士培訓,同時引入先進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全市的防災應變能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