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啟動聯防機制 AI監測助改善柳營科工區空品

市府啟動定期會議與跨局處聯防機制,由源頭管理,持續強化柳營科技工業區環境治理。(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為持續提升柳營科技工業區空氣品質,市府啟動跨局處聯防機制,透過AI智慧監測通報、異味稽查、作業環境監測,強化環境治理,對園區重點廠商進行列管,加強異味熱點及違規工廠查核,異味狀況已有所改善。 經發局說,針對柳科空氣品質,市府召集經發局、環保局、農業局、勞工局等單位,針對AI智慧監測通報、異味稽查、作業環境監測及異味改善協調,藉由跨局處分工與定期會議進行檢討。 各權責單位進一步了解園區廠商製程及異味來源,加快異常通報流程、即時違規告發等精進作為,將要求近期遭多次開罰廠商與會說明,並由市府單位提供廠商協助,期積極改善柳科園區空氣品質。 經發局指出,柳科園區導入AI智慧監測系統並配合每日巡檢,可即時掌握異味熱區,另依熱點調整巡檢區域,提升查核精準度及加強特定廠商輔導。 今年四月至七月,系統已通報煙囪異常排煙四十七次,並即時將監測結果傳送環保局整合蒐證,目前每季收集影像資料訓練模型,提高影像辨識準確率。 經發局導入AI智慧監測系統,結合每日巡檢,針對異味熱區進行重點查核。(經發局提供) 透過跨局處合作改善柳科園區異味與作業環境,環保局建議經發局輔導廠商加強防制措施,如園區堆肥廠增設雙層門板並強化負壓處理,以降低異味逸散;農業局則前往廠家現勘確認製程,並與農糧署合作進行產品抽驗;勞工局輔導廠商進行作業環境危害鑑認與勞工暴露評估,提供雇主改善廠區環境及工作方法等具體建議。 經發局說,為確保工業區環境安全與公安無虞,每月巡查堆置危險物品之營運廠家,並運用空拍機巡邏,防杜危險物品堆置。 環保局派駐園區十名人員,列管園區重點廠商十家,另針對異味熱點及違規工廠查核,已查獲違規行為卅二家次,經查核與列管措施已初見成效,地方也反映異味狀況有所改善,為期望持續提升園區空氣品質和加強工業區環境治理措施。

Read More

花卉創新園區揭牌成立 農業部打造產業升級旗艦基地

農業部花卉創新園區研發中心揭牌成立,農業部長陳駿季(右六)說, 期許「花創中心」以研發帶動產業升級,強化台灣花卉國際競爭力。(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後壁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由農業部接管近三年,升格為花卉創新園區研發中心(簡稱花創中心),一日由農業部長陳駿季南下揭牌,他說,花創中心是直屬農業部的四級機構,將統整蘭花園區和農試所花卉試驗分所資源,打造兼具研發功能和產業推動任務的專責單位,期待該中心能在服務、創新、空間等三大面向升級,加速台灣花卉產業升級轉型,讓世界看見台灣花卉之美。 花創中心成立,包括陳駿季、立委賴惠員、陳亭妃、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榮、蘭花園區進駐業者協會理事長戴成文等人參與揭牌儀式,農業部並為花創中心主任舉行布達儀式,由戴廷恩出任。 農業部長陳駿季(右),為花卉創新園區研發中心主任戴廷恩主持人事布達。(記者陳佳伶攝) 陳駿季表示,花創中心揭牌成立,是農業部對花卉產業實現承諾的一刻,更是花卉產業邁向下一階段的重要里程碑。 他說,花創中心是全國第一個將科技研發單位和產業園區整合的案例,將研究成果和產業直接對接,期許該中心能成為台灣花卉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未來將以三大面向升級為優先,包括服務升級、創新升級及空間升級來支持業者,讓花卉研究系統性整合,將是台灣花卉產業朝向高值化、智慧化與國際化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起點,以建構更具國際競爭力花卉科技產業聚落。 農業部指出,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設立迄今超過二十年,成功奠定台灣蘭花產業的國際聲望;去年我國花卉外銷總金額約六十五億,其中蘭科植物外銷產值就近六十億,占花卉外銷的九成以上。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設立迄今超過二十年,台灣國際蘭展的舉辦,成功奠定台灣蘭花產業的國際聲望。(記者陳佳伶攝) 隨著全球市場快速變動,以種苗為核心的競爭優勢逐漸式微,園區面臨設施老化、生產空間飽和;農業部一一二年接管蘭花園區後評估發展藍圖,今年提報「花卉產業創新園區」中長程公共建設計畫,進而據以成立花創中心,以承擔提升台灣花卉產業與促進永續發展之關鍵角色。 台灣花卉產業具國際競爭力,面對荷蘭、日本、中國和越南等國家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台灣花卉產業需透過政策引導和創新科技加速升級轉型;花創中心將系統性整合產業研發、技術驗證、產業服務與園區經營等資源,強化從育種、生產、採後處理、冷鏈物流到行銷的全鏈結技術支援,協助業者導入自動化、智慧化與低碳生產體系,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市場挑戰。

Read More

做工行善團加速弱勢家園重建

  勞工局帶領做工行善團志工加速風災後弱勢家庭房屋修繕腳步。(勞工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風災過後市府勞工局攜手做工行善團、幫助受災民眾重建家園,做工行善團隊卅一日持續前往西港區、後壁區進行房屋修繕,加緊腳步幫助災民恢復正常生活,統計風災後規劃修繕的卅九戶房屋中,已有二十一戶完成、十六戶修繕中。 勞工局說,西港區蘇姓災民一家五口同住,平時靠打零工維持家計為低收入戶;丹娜絲颱風肆虐造成屋頂損毀,家中成了「露天房」,目前暫時住鄰居家。 勞工局做工行善團由八月中旬開始進行房屋修繕,包括屋瓦拆除、重新配管配線、泥作補縫等工程;卅一日由泥水志工進行地面泥作,看著破損屋像拼圖一塊一塊拼起來,蘇姓一家人非常期待即將重建完成的新家,也感恩所有修繕志工的投入。 後壁區七旬賴姓災民,獨力撫養兩名身心障礙兒子,同樣是低收入戶;丹娜絲颱風造成屋瓦破碎、漏水、居住環境危機重重。 「做工行善團」第一時間派員勘查,規劃修繕方案,重建已坍塌的浴室、加強房屋結構,也更新老舊電線並安裝熱水設備,卅一日由木工志工完成室內裝潢、天花板輕鋼架作業,及電氣志工協助安裝電燈。 勞工局表示,西港區六十六歲蔡姓災民,平時靠身障生活補助維生,屬經濟弱勢戶,丹娜絲風災造成房屋嚴重受損,經媒合勞工局輔導成立的「安心舜力安衛家族」核心企業─新舜營造公司,進行屋頂拆除及搭建,後續將安排工會志工與協力廠商陸續施作修繕工程。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感謝志工百忙中抽空做公益,志工們無私付出,幫助弱勢災民重建家園,讓受災戶不孤單;也要感謝市長夫人劉育菁帶著點心、水果慰勞志工,東賓愛心會創會長高麗雲、理事長張裕銘及其團隊帶飲品至後壁修繕案場關懷,並捐助修繕材料費;台鹽也提供飲品慰勞志工,匯集各方資源和愛心做公益。

Read More

東賓愛心會捐贈修繕材料費

東賓愛心會致贈十五萬元修繕材料費支票給台南市政府勞工局長王鑫基收執。(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市東賓愛心會卅一日化身「東賓修繕慰問團」前往後璧災區,發放修繕材料費十五萬元給負責修繕的做工行善團,感謝該團不眠不休投入災後重建工作的辛勞。 熱心公益的東賓愛心會由創會會長高麗雲、現任理事長張裕銘率領理監事一行,前進後壁上茄苳災區,針對其中一戶獨立扶養兩個身障小孩的七旬賴姓老先生,致贈重建經費其中「材料費」十五萬元,這些善款都是該會會員在公群中大家五百、一千合力捐出的,理事長張裕銘感謝會員的無私奉獻,也特別向在現場做工的做工行善團員表示謝忱。 東賓愛心會昨天前往後壁區上茄苳一九四號受災戶,致贈修繕材料費十五萬元。(記者陳俊文攝) 高麗雲表示,此次丹娜絲颱風重創北台南,造成許多屋頂捐毀、漏水、無電力,急需重建修繕。勞工局組成的「做工行善團」投入災後重建,協助弱勢家庭修繕,重建安全生活環境,該會愛心不落人後,可惜無法親自上陣幫忙修繕,特別感謝做工行善團的熱心協助。 東賓愛心會「認養」的後壁區上茄苳一九四號的受災修繕低收入戶,可謂「屋漏偏縫連夜雨」,張裕銘指出,他家住在七股的受災區,感同深受颱風所造成的困境及無助,更何況這些受災戶還是弱勢家庭,更是困難重重。 高麗雲透過勞工局得知目前重建計劃,該會發揮扶危拯溺的精神,盡微薄之力,協助災民重建,期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林俊憲攜手企業及議員號召捐血

  立法委員林俊憲舉辦「捐熱血.憲真情」公益捐血活動。(林俊憲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為響應社會公益、補充醫療用血庫存,立法委員林俊憲三十一日在中西區永華路一段號服務處,舉辦「捐熱血.憲真情」公益捐血活動,邀請大家以熱血行動傳遞社會的愛與溫暖。 林俊憲表示,捐血不僅能幫助醫療急需用血的病患,也是具體實踐「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的方式,呼籲大家攜手用愛心守護更多家庭的健康與希望。 活動由奇益企業有限公司主辦,林俊憲立委服務處、寶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協辦,並獲得市議會多位議員熱心支持,包括議長邱莉莉、副議長林志展、議員周嘉韋、沈震東、李啟維、林依婷、蔡筱薇及李宗霖,共同攜手推廣捐血公益。 林俊憲強調,希望透過這次「捐熱血.憲真情」活動,號召更多市民加入捐血行列,為醫療體系注入溫暖能量。

Read More

金城青商會、蔡宗豪推動愛陪伴

「二0二五公益愛陪伴,社區身心障礙教育推廣暨家庭暴力防治宣導活動」,在中西區河樂廣場熱鬧登場。(蔡宗豪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由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台南市金城分會主辦、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服務處共同協辦的「二0二五公益愛陪伴,社區身心障礙教育推廣暨家庭暴力防治宣導活動」,三十一日在中西區河樂廣場熱鬧登場。 蔡宗豪表示,本次活動以「關懷、尊重、共融、陪伴」為核心價值,期望透過教育推廣、體驗課程與社區互動,提升民眾對身心障礙者的理解與支持,並強化社會對家庭暴力防治的意識。包含多元課程與實境體驗,引導參與者從概念到行動轉化,培養支持多元共融的態度與能力,讓民眾體驗身心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挑戰,進而培養同理與包容的態度。同時,現場設有政令宣導攤位,涵蓋家庭暴力防治、交通安全及登革熱防治等議題。 蔡宗豪提到,活動還安排治療犬互動體驗與障礙者分享座談,讓大眾更貼近理解差異、建立支持氛圍。會場亦設置「行動承諾牆」,鼓勵民眾將當天的感受化為實際行動,延伸至日常生活。 蔡宗豪表示,希望透過「愛陪伴」活動,讓更多人理解「限制不是阻礙,差異也不是距離」,唯有相互理解與尊重,社會才能真正走向共融。

Read More

社局為災區長輩清消輔具

  社會局在學甲區光華里活動中心辦理災區輔具清潔與消毒服務。(社會局提供)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社會局在學甲區光華里活動中心辦理災區輔具清潔與消毒服務,由專業團隊針對輪椅、助行器、四腳拐等受損輔具進行拆洗、蒸汽消毒與維修。 社會局表示,輪椅(含電動輪椅)、助行器、拐杖、助步車等輔具對長輩和身心障礙者來說,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第二雙腳」。風災過後,不少輔具泡水或卡滿泥沙毛髮,導致推動困難、煞車不靈敏,造成生活不便,也增加跌倒、受傷的風險,所以連續辦理九場次災區巡迴服務,深入各區協助清潔維修輔具。 長輩們看到清理完的輔具,直說好乾淨,而且變好推了。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這次服務不只是把輔具清潔乾淨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社區據點的力量,讓硬體修復與心理支持同時進行。 長輩在熟悉的據點環境裡,一邊參與課程、一邊看見自己的輔具被用心處理,臉上露出放鬆的笑容。未來六場巡迴服務將陸續於七股、將軍、北門、下營、後壁及東山舉辦,並會持續搭配輔具補助、租借及二手輔具媒合等措施,完善災後支持網絡,讓台南的復原不只是修好生活工具,更能安定人心、傳遞溫暖。

Read More

跨科義診 守護災民健康

  中、西、牙醫跨科義診活動六甲國中舉行,提供疾病諮詢服務,守護民眾健康。(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六甲報導 由立委賴惠員攜手衛福部、市府及多個醫事團體,啟動中、西、牙醫跨科災後義診,三十一日在六甲國中舉行,期在災後重建之際,為民眾守護健康,現場湧入二百多名民眾就診。 結合中醫、西醫、牙科、藥師、護理、心理師等跨專業團隊的義診服務,三十一日在六甲國中學生活動中心舉行,現場提供身體檢查、疾病諮詢與心理支持,另有社會資源服務、防災物資發放,期盼帶給大家更安心的照顧。 包括民政局長姜淋煌、社會局長郭乃文都到場,關心民眾身體健康。立委賴惠員與各醫療公會的支持、地方里長、社區幹部、志工夥伴全力協助,讓六甲的鄉親第一時間感受到最實際的幫助,守護身體的健康。 災後中、西、牙醫跨科災後義診三十一日在六甲國中舉行,現場民眾等候叫號。(記者盧萍珊攝) 適逢週日現場湧入二百多名民眾前來,六甲區長陳啟榮對到場義務幫忙的志工及醫療團隊表達感謝之意,透過義診服務,對六甲區民身心靈的照顧與關懷。

Read More

血月來了 天文館邀看奇景

  迎接天文盛事,南瀛天文館九月七日晚間舉辦月全食觀測活動。 (天文館提供) 記者盧萍珊∕大內報導 九月夜空迎來三大天文盛事,首先是九月七日深夜至八日凌晨率先登場「月全食」,月球將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呈現紅銅色的「血月」奇景;隨後是九月二十一日與二十三日,土星與海王星也將分別達到「衝」的位置,整夜高掛、距離地球最近。為觀測行星的最佳時機,南瀛天文館九月七日晚間舉辦月全食觀測活動,安排講座、星空導覽與望遠鏡體驗,並同步於YouTube頻道免費直播,邀請民眾一同共享。 南瀛天文館指出,月食每年雖有二至五次,但並非每次都能在台灣完整觀賞,本次月全食條件極為難得。從九月七日二十三時二十八分開始至八日凌晨四時五十五分結束,歷時五小時二十七分,其中一時三十一分至二時五十三分為最精彩的全食階段,月球將呈現深紅色「血月」。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當太陽、地球與月球排成一直線時,月球被地球本影完全遮蔽,即形成月全食。月球並不會全然消失,是因地球大氣層折射與散射太陽光,藍光被散射後,僅剩紅光能投射到月球表面,使月亮呈現獨特紅銅色光澤,因此被稱為「血月」。這是結合自然現象與科學教育的絕佳教材,有助提升全民對天文的理解與興趣。

Read More

違停區設交通錐警示 新光小北門店壅塞改善

警方與工務局等相關單位分析兩日以來違規狀況,以交通錐圍出取締範圍警示駕駛人。 (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新光小北門店試營運三天以來吸引大量人潮,一度造成周邊道路壅塞情形,警方也頻頻接獲機車違停通報。針對小北門店周邊交通狀況,市長黃偉哲與警察局長林國清先後到場視察關心,卅一日調整交通因應措施,壅塞與違規情況明顯改善。 為強化用路人教育,警方也偕相關單位及新光業者,將新光小北門店及周邊小北新成功夜市、小北仔商圈周邊違規區域以交通錐圍起警示並增設告示牌,呼籲且勸導民眾善用合法停車空間。 警長林國清(左二)卅日會同警五分局主管至新光三越小北門店視察,根據兩日現場狀況就交通、取締部分進行調整。(讀者提供) 人、車潮部分,經過三天的觀察,部分車輛在路口轉彎停讓行人,有短暫造成後方車輛回堵情形,卅一日已啟用立賢路及育德路口行人專用時相,保障行人安全同時,讓行經車輛順暢通行。 用餐時段在小北新成功夜市、小北仔商圈有效分流不同飲食消費族群後,尚未有壅塞情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