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隆宮做16歲 轉大人有證書

開隆宮二十九日依傳統習俗舉辦「做十六歲」成年禮儀式。(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特有的傳統習俗七夕「做十六歲」成年禮儀式,以中西區開隆宮最具代表性,二十九日依循傳統科儀祭拜,鑽七娘媽亭開心「轉大人」,並獲頒「成年禮證書」。 早年府城五條港地區商行雲集,時常有人聘用童工幫忙搬貨,只能領半份薪資,直到滿十六歲才能領取成人薪資,因此年滿十六歲的「成人」由父母帶領前往開隆宮祭拜七星娘娘,一則感謝神明庇祐,再則藉此儀式證明長大成人,之後相沿成習,演變成府城獨特的「做十六歲」成年禮。 台南特有的傳統習俗七夕「做十六歲」成年禮儀式,以開隆宮最具代表性,不少家長帶著年滿十六歲的子女,向七娘媽上香、獻金、獻花、獻胭脂,感謝七娘媽庇佑健康成長,之後引導成年禮生鑽七娘媽亭,完成「轉大人」儀式。 成年禮生鑽七娘媽亭開心「轉大人」。(記者陳治交) 傳統做十六歲科儀,七夕當天準備麻油雞酒、麵線、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粿、二根帶尾甘蔗、金紙、經衣、七娘媽亭等祭品於門口祭拜,七娘媽亭是由竹架紙紮糊成的樓台,高約五尺有三層,各層分別貼有福祿壽全、蓬來宮、百子亭或七娘媽亭等字,將七娘媽亭焚化獻給七娘媽,表示孩子已長大成人。

Read More

楠西週五夜市 煮婦小確幸

每逢週五就是楠西夜市,許多家人的晚餐都選擇夜市美食。(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每週五是楠西媽媽們的小確幸,可以不用煮晚餐,大家都一起吃夜市打牙祭。林姓媽媽表示,今年初的大地震,震毀了楠西不少房子,夜市攤販特別到楠西來提供免費飲食,令人感動,部分公益攤販也已成為楠西夜市最受歡迎的美食。 今年初的0121大地震,震得楠西居民喘不過氣來,又逢農曆春節期間,不少居民只能睡在車上,或者搭帳蓬,過了一個鮮少人問津的農曆年。如今,慢慢挺過地震帶來的無處安身,只是日前又陸續發生多起震央在南化等山區的地震,震到部分楠西人懷疑是否還能繼續在楠西安身。 楠西居民指出,日前地震發生時,就有人拍到曾文水庫出現漩渦,且足足有半小時之久,臆測水庫底是否破了洞才讓水不斷流入?也有居民猜測,近二年水庫常有滿庫情形,不知地震與水庫滿庫有無關連?希望政府能正視並調查研究,尤其外國已有水庫是否誘發地震的相關研究。 楠西人還在地震的陰影中,不過,每逢週五夜市,正是楠西媽媽們的小確幸,可以不用煮晚餐,全家人都樂於吃夜市美食。 林姓媽媽指出,年初大地震之後,夜市有多個攤商們都來到楠西支援餐飲,讓他們很感動,楠西的媽媽們也會選擇每週五向這群公益攤商們購買美食當晚餐,一來感謝他們在楠西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再則還可以不用煮晚餐,享受難得的清閒。

Read More

安平靈濟殿8/31孤棚祭 推2亮點

安平區靈濟殿今年孤棚祭,推出「豬仔會」活動,入會者除可獲撲滿小豬一隻外,並附贈由高功道長加持的「補運金」符,象徵好運與財源。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區靈濟殿將於卅一日舉行一年度的孤棚祭,今年推出「青少年導覽」與「豬仔會」兩項活動,其中「豬仔會」今年推出限量八十八個名額開放「入會」,入會者除可獲撲滿小豬一隻外,並附贈由高功道長加持的「補運金」符,象徵好運與財源。 靈濟殿表示,早期港仔尾社民間互助會,為籌備孤棚祭供奉的全豬敬品。為延續先民團結精神,推出「豬仔會」文創撲滿,並加上「只進不出」的符令與文化導覽QR碼,兼具宗教象徵與教育推廣功能。 今年推出限量八十八個名額開放「入會」,每名入會金一百元,並附贈由高功道長加持的「補運金」,象徵好運與財源,希望會員明年能帶著裝滿錢幣的撲滿,參加孤棚祭。 至於「青少年導覽」方面,靈濟殿今年首度與安平國中本土語文化社合作,舉辦孤棚祭主題導覽培訓。以往解說多由專業老師擔任,今年則將由國中學生擔綱導覽,為民眾介紹孤棚祭的歷史與文化。 老師表示,學生們雖然缺乏實務經驗,但在培訓過程中積極投入,展現出高度責任感與榮譽心。屆時將由學生分組導覽六大主題,並搭配體驗活動,寓教於樂,兼具深度與趣味。 靈濟殿主委何志章表示,透過「青少年導覽」與「豬仔會」的創意結合,讓傳統祭典更貼近現代生活。安平公所區長蕭泰華指出,青少年參與地方文化傳承意義深遠,不僅讓暑假更加充實,也展現了安平在地文化薪火相傳的力量。

Read More

安南心衛中心成立 造福7行政區

台南市成立第五個心理衛生中心,安南區心衛中心服務七個行政區約卅五萬人。(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第五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廿八日在安南區正式成立,由市長黃偉哲及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等人共同揭牌啟用。安南區心衛中心服務範圍包括安南、安定、西港、佳里、七股、將軍、北門等七區,可服務約卅五萬人口,服務內容包括心理諮商、團體治療、自殺防治、網絡資源連結等等。 黃偉哲表示,安南區心衛中心前身為舊安順派出所,感謝衛福部經費支持及市府編列經費,將老舊空間活化運用,經過結構補強及修繕,改造為清新明亮的心衛中心。 設置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象徵市府對市民心理健康服務已邁向新的里程碑,要讓服務更到位、更有感,讓有心理困擾及精神疾病的個案及家庭都能獲得及時的、完整的服務,建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陳柏熹說,行政院為強化民眾心理健康,提升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的可近性,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為「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的工作重點,希望讓民眾就近獲得心理健康資源,協助精神病友能於社區穩定生活、復歸社會。

Read More

新市綠照 學員玩苔球創作綠植

新市區農會綠色照顧開辦多元課程,學員歡喜手作綠植。(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水泥也搭上綠美化的一角!新市區農會執行綠色照顧推動示範計畫,邀請救國團老師黃秋玲指導學員手作綠植玩苔球,學員們樂在其中,足足忙了兩週完成了手作綠植,並提升環境綠美化。 新市區農會綠色照顧推動示範計畫,安排多元課程,來自農業或公務退休的學員們,重新體驗學習的樂趣,尤其是手作課程,都能做出生活上實用的物品,增添生活的美學。 最新的課程是將水泥與珍珠板結合,做出一塊很有質感又很輕的酷似石頭板。學員們表示,將調好的水泥塗上珍珠板後陰乾,並在板上手捏菇菇或小草等點綴其中,接著就是苔球主角登場,學員們認真的綁著苔球,並選種自己喜愛的觀賞植物,再將綁好的苔球與水泥板結合,就成了獨一無二的創意手作綠植。 黃秋玲表示,學員們的學習能力很強,運用材料變化出與眾不同的創意,而此綠色照顧計畫,讓學員們更貼近自然,也學習到友善環境的良方。

Read More

向陽南區課輔中心 竹溪里開班

向陽課輔南區分部,廿八日成立。(市議員林美燕提供) 記者趙家麟∕台南報導 向陽文教基金會長年推動跨縣市經濟弱勢低學業成就學生免費課輔教學,在市議員林美燕、曾培雅的接力協助下,廿八日成立第七個課輔中心,宣布將於台南市南區竹溪里活動中心開班。 向陽文教基金會在民國七十八年七月成立於台南市,由前啟智學校校長鄭武俊創設,至今已卅五年歷史。 基金會聘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及南台科大、崑山科大學生及退休老師授課,使得學生課業的進步明顯,據點逐年增加,包含一一三年北區延平國中、永康區大橋東橋里活動中心、山上區茂鴻電力總部、彰化溪州育創學院,今年在永康區大灣高中設班。 基金會向林美燕議員徵詢課輔南區分部的適當場所,她選中位於竹溪畔的竹溪里活動中心,竹溪里長曾銘澤也願意全力支持,而且該里許多住戶為退休校長、教師,可以協助課輔作業,確定九月初舉辦開班茶會。 林美燕及鄭金龍、曾培雅服務處執行長歐政豪,廿八日在市議會共同召開向陽課輔南區分部成立的揭牌記者會,邀請各課輔中心的合作學校以及資助企業茂鴻電力公司代表到場共襄盛舉。 向陽南區課輔中心每週二三五晚上六時至八時上課,學生包含大同、志開、南大、新興、進學等國小,人數十至十五位,涵蓋竹溪、大忠、大林、新生里。師資為成大和南大學生與退休老師,班主任為陳信宏老師、廖冠力老師。

Read More

夜宿張慶芳圖書館 小學童探險趣

白河張慶芳紀念圖書館舉辦第二屆夜宿圖書館活動,白河區長董麗華(第一排右三)希望更多孩子愛上閱讀和學習。(白河公所提供)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白河張慶芳紀念圖書館二十七日和二十八日舉辦第二屆夜宿圖書館活動,邀請七至十歲的學童參加,融入趣味和教育兼具的設計,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接觸閱讀和圖書館資源,留下美好的暑假回憶。 白河公所指出,在這場夜宿圖書館活動中,將圖書館功能、如何運用圖書館各項資源、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索書號裡藏著什麼秘密、圖書館館員通通不藏私,以詼諧逗趣的方式介紹圖書館的各項資源和服務,包括使用系統查找書籍、利用借書證借閱圖書以及圖書館內的各種設備,孩子們對這些知識充滿好奇,提問氣氛熱烈。 孩子們藉由「圖書館探險」深入圖書館,根據館員分發的任務卡片,進行有趣的夜間冒險,四處探險尋書,完成小任務。 圖書館並安排繪本共讀與DIY手作,讓孩子們沉浸於妖怪的異想世界,享受閱讀穿越時間、空間的奇特魅力,體會閱讀帶來的樂趣;孩子們發揮創意,製作屬於自己的艾平安御守及復古風手電筒,體會創作的樂趣。 白河區長董麗華表示,每年夏季張慶芳紀念圖書館都會舉辦寓教於樂活動,期望讓親子愛上閱讀和學習,歡迎持續關注白河張慶芳紀念圖書館粉絲專頁,掌握圖書館各項活動訊息。

Read More

溪北邊緣化 藍喊回歸原南縣

  市議員蔡育輝(左)、方一峰(右)、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痛批地方制度法是惡法,應修法讓台南溪北回歸原台南縣,讓地方重生。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縣市合併近十五年以來,溪北人口流失五萬多人,邊緣化問題嚴峻,市議員蔡育輝、方一峰、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二十八日說,溪北缺乏指標性的重大建設是人口流失的重要原因,也痛批地方制度法是「只准地方合併,不准地方分開」的惡法,要求中央修法,讓溪北回歸原台南縣,讓地方重生。 蔡育輝、方一峰、尤淨寬等人指出,縣市合併後,在溪北地區聽到越來越多的後悔聲浪,鄉親陳情,對比溪南的繁華,溪北人好像二等公民,合併以來,人口流失五萬四千五百五十人,人越來越少、老化嚴重,主要是缺乏重大建設,沒有高薪機會,溪北邊緣化越來越嚴峻。 蔡育輝等人表示,合併前溪北人口有五十萬八千三百零一人,到今年七月底,溪北十七個行政區總人口數是四十五萬三千七百五十一人,比現有的縣市宜蘭縣、基隆市、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等人口還要多,和南投縣、新竹市的人口不相上下。 溪北宜維護農地面積約九點三萬公頃,雖在非都市土地,規劃近七千公頃的未來發展區,卻是跟鄉親畫大餅,這次受颱風和豪雨侵襲的溪北地區,二萬多棟房子屋頂受損嚴重,如要將老宅重生,完全無法走都更路線。 蔡育輝、方一峰和尤淨寬指出,為活化地方,市府要重視溪北建設需求,多給溪北指標性建設和資源,讓人口外流嚴重問題能趨緩;否則溪北人只好脫離台南市,請中央速修地方制度法,因為這是一部「只准地方合併、不准地方分開」的惡法,地方制度法第七之一條規定,只有將縣市合併改為直轄市的規定,卻沒有從直轄市分離的相關規定。 溪北地區人口達四十五萬三千多人,比宜蘭縣人口還多一點,更比花蓮縣和台東縣的人口還多,為何台南溪北不能跟台南市分開,如同一對怨偶無法離婚,問題不處理未來會如同火山爆發,不可收拾,城鄉差距還會加大,應速修地方制度法,讓溪北回歸原台南縣,讓溪北重生,可透過公投讓民意決定。

Read More

韓體育參訪團考察高球棒球場

韓國體育參訪團到台南考察,實地走訪嘉南高爾夫球場。 (觀旅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韓國首爾市江南區棒球及高爾夫協會代表所組成的體育參訪團,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到台南進行三天兩夜考察行程。此行除實地走訪官田區嘉南高爾夫球場及關廟區南一高爾夫球場外,亦安排參觀小北棒球場、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及中洲棒球場,全面考察南市運動設施及周邊觀光環境。 為歡迎韓國棒球高爾夫體育參訪團到台南,台南市長黃偉哲二十七日晚間親率市府團隊與訪團交流。黃偉哲表示,此次韓國江南區體育參訪團來訪,顯示台南運動觀光的潛力已受到國際矚目,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跨國合作,藉由運動與觀光結合,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到訪,進一步提升台南的城市能見度與運動觀光城市品牌形象。 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這次透過與韓國江南區棒球及高爾夫協會的交流,不僅希望吸引協會所屬會員選擇至台南球場進行訓練並規劃觀光遊程,更期待建立長期合作模式,藉由實際體驗推廣台南優勢,擴大於韓國等海外曝光,未來引流更多國際團體來訪台南展開運動交流與旅遊體驗。 江南棒球協會會長尹正浩表示,韓國社群網路近來流行「台灣感性」一詞,藉由此次參訪台南市的高爾夫球場、棒球場,以及台南市立美術館與藍曬圖文創園區等景點,深刻體驗並驚艷於台南獨特的魅力,他很樂於向更多韓國民眾推薦來台南打球與觀光。 觀旅局表示,本次訪團自小港機場入境,實際體驗高雄小港至台南交通路程的便捷性,展現未來吸引海外球團來台訓練與旅遊的重要優勢。訪團亦特別安排享用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台南在地美食,並參訪市區特色景點。

Read More

災屋免費代拆 市府團隊進場

市長黃偉哲(中)視察學甲區受災戶委託市府代拆情形。 (市府提供) 記者黃文記∕學甲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截至目前申請委託政府代拆的災損屋已達一百四十五戶,經台南市政府工務局加速完成相關行政作業,即日起市府團隊開始進場免費代拆。 市長黃偉哲二十八日前往學甲區視察房屋拆除情形,還轉赴西港區金砂里,視察丹娜絲颱風災後的房屋修繕進度。他叮囑工作團隊注意施工安全,並呼籲需要政府幫忙拆掉受損房子的民眾,儘速洽區公所登記。 黃偉哲前往關心代拆作業時,周姓屋主也在現場,他當面感謝市府協助,也表示後續有計劃要重建,做為安置祖先的場所。 黃偉哲表示,丹娜絲風災發生已一個半月,復原工作目前持續進行中,基於安全考量,中央提出免費幫忙拆除災損屋方案,有需要代拆除者,可逕洽所在地區公所或洽工務局。 至於修繕部分,黃偉哲表示,政府也會盡全力幫忙需要的民眾來媒合,弱勢者例如低收入戶,如有需要修繕,政府亦免費幫忙修繕屋頂。 黃偉哲指出,災後處理事務繁雜,現階段除了房屋修繕及慰助金發放,還有農業損失補助,目前第一批超過一千六百萬元的補助款已撥付至受災農戶,協助農民儘早恢復生產。他強調,市府將持續投入資源與人力,全力加速災後復原腳步,讓居民早日重建正常生活。 黃偉哲指出,進行災損建物拆除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有老宅因風災受損嚴重,結構破敗,雖有意拆除,但因產權分屬百餘人,處理難度高。對此,市府將積極協助釐清並協調處理,避免影響周邊環境衛生與公共安全。 工務局說明,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市有十七區成重災區,行政院「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八月五日宣布「受災戶房屋如需拆除,不分一般戶及弱勢戶,九月底前委由政府完成代拆,費用由政府吸收」。 工務局表示,目前區公所受理民眾申請委託政府代為拆除案件累計一百四十五件,各區公所審核申請案符合拆除作業規定後將依續辦理拆除,加速協助民眾進行災後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