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音樂饗宴 黃家古厝樂音揚

  「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吸引大批民眾共襄盛舉。(文化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一年一度的「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四日晚上登場,吸引大批民眾共襄盛舉。副市長葉澤山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他強調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不只是後壁地方的音樂會,更是台南與全台灣的音樂會。 由於府院高層忙於救災,今年的音樂會僅前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總統府資政顏志發、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立委賴惠員,以及立委林俊憲、陳亭妃服務處、各議員服務處派代表參加。 今年音樂會由台邦獨奏家樂團以〈卡門組曲〉、〈酒矸倘賣嘸〉等樂曲熱力開場;新韻合唱團攜手樂團演繹蕭泰然〈台灣翠青〉、王明哲〈台灣〉唱出濃厚島嶼之聲。入圍金曲獎的客語歌手黃珮舒則帶來〈林頂月光〉、〈月下美人〉等動人曲目,呈現客家文化之美。 葉澤山指出,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是台南的文化亮點,在年初的地震與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後,這場音樂會更具撫慰人心的力量。市府將持續投入重建工作,並藉由古厝的歷史溫度與中秋的團圓意涵,凝聚社會力量,為台灣奏響重建與希望的樂章。 陳建仁說,此次音樂會邀請了國際團體來演奏,可說除了是台灣的音樂會外,更是一場國際的音樂饗宴。黃家古厝為總統府資政黃崑虎宅邸,因其關懷土地之心,特別選於象徵團圓的中秋節舉辦音樂會,以音符串連台灣多元族群的情感。在市府的支持下,音樂會規模逐年擴大,已成為南台灣極具代表性的戶外節慶音樂會。

Read More

支援花蓮清溝 人車完成任務

  南市水利局支援花蓮災區高壓吸泥車的團隊完成階段任務,光榮返鄉。(水利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為幫助花蓮光復鄉泥石流災區復原,台南市長黃偉哲指派市府水利局出動高壓吸泥車投入下水道及側溝淤泥清除等工作,以機具清理人力無法挖除的管道內汙泥,加速復原災區街道排水功能。支援人力機具於十月五日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光榮返鄉。 水利局指出,南市府調派兩輛十四噸高壓吸泥車、兩部貨車及一部水車,另有工作人員十人與隨行人員二人馳援花蓮,由災害應變中心統一調度,陸續完成光復鄉市區中山路二段及中興路道路側溝汙泥清理工作,恢復排水功能。 水利局說,工作人員於支援作業時,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也看到許多熱情志工投入災區協助復原工作,表現出台灣人民熱心助人、不畏艱難的高尚節操。因此工作雖然辛苦,支援人員心裡卻是滿滿的暖意。

Read More

「穿越月港繁華,獨木舟漫遊之旅」 遊客驚豔難忘

在月津港划獨木舟,讓不少遊客驚艷。(公所提供) 記者翁聖權/鹽水報導 鹽水區公所五日舉辦「穿越月港繁華,獨木舟漫遊之旅」,透過午後街巷漫步導覽與水上獨木舟航行,帶領遊客沿著倒風內海的古商船入港路線,體驗月津港昔日的繁華風光。不少遊客驚豔的說,第一次在月津港划獨木舟,好像回到古港時代,邊聽詩詞故事邊看風景,非常難忘。 鹽水公所指出,月津港曾是清朝時期灣四大通商口岸之一,見證過往的海洋貿易與港口信仰文化歷史,民間因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諺語。此次活動邀請在地資深導覽黃國書,帶領遊客漫步倒風內海大航海時代商船入港路線,並結合月津八景公仔導覽、獨木舟航行月津親水公園,打造獨特的深度體驗遊程。 遊客在鹽水大眾廟「聚波漁火」巨石前合影。(公所提供) 遊客首先在鹽水大眾廟聚波亭欣賞「聚波漁火」公仔漁火閃爍的詩詞意象,再循古港航線至朱玄宮聆聽海洋信仰故事,並沿途與「興隆水月」、「釋寺甘泉」等公仔互動。隨後於月津親水公園學習獨木舟操作與安全守則,親手划槳穿梭水域,近距離欣賞「月池蛙鼓」公仔水景,並聆聽導覽解說,沉浸於水面倒影映照詩意景致,領略港口繁華與內海靜謐交織的獨特氛圍。 遊客聆聽導遊解說月港風華的故事。(公所提供) 區長陳文琪指出,公所今年度正式將月津八景的觀光藍圖拼湊完成,並結合八景位置精心規劃豐富的海洋文化遊程路線,讓月津公仔詩詞意境,轉化為具體場域與互動亮點,也讓遊客不僅能認識鹽水的歷史文化,更能在水上體驗月港風華。

Read More

走讀新化彩繪牆有看頭

藝術家張郁雅頂烈日彩繪新化,一座圍牆充滿著新化印象。(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新市區藝術家張郁雅應新化區公所邀請,在公所大門前花圃圍牆,進行壁畫彩繪創作,將新化最在地的人文地景新化公會堂、新化街役場、新化老街、新化蘇家古厝、新化武德殿等歷史古蹟,手繪上圍牆,點亮公所門面,也增加新化精彩的視覺風景。 新化區公所為推廣歷史文化與營造友善美學空間,特別請來藝術家張郁雅,為公所大門前的圍牆做彩繪,張郁雅也以新化特有的古蹟建築等做為主題,還頂著烈日作畫。張郁雅表示,此次壁畫是以「走讀新化.古蹟文化」為主題,融入新化歷史建築意象,更以區公所為起點,看過了牆畫之後,更可沿著實景走讀新化景點,所畫也依路線順序描繪出公會堂、街役場、新化老街、新化老街巷內蘇家古厝與武德殿等經典地標。 藝術家張郁雅頂烈日彩繪新化,一座圍牆充滿著新化印象。(記者張淑娟攝) 除了畫出新化的古蹟景點外,新化的區花朱槿也是壁畫中畫龍點睛的主角,朱槿花飄逸在畫中,而張郁雅還運用豐富色彩與精緻構圖手法,呈現新化歷史建築的文化底蘊。區長李義隆表示,公所前方道路為客運停靠站,過去空間單調,如今透過壁畫彩繪與綠意造景的重新規劃,讓公所前方景觀煥然一新,成為民眾拍照打卡的新地標,同時也搭配土丘護圍下方的座椅設計,正好可提供民眾候車休憩的舒適環境,也展現新化獨有的文化風情。 李義隆也強調,希望新的藝術公共空間,也喚起在地居民對歷史的認同,歡迎區民和遊客,一同走讀新化,來趟充滿視覺與人文風采的小旅行。

Read More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雙十國慶玩水趣

水博館館慶以水為主題,百米滑水道預備備。(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山上報導 歡慶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六周年,五日水道安裝百米滑水道,將開放三天,並讓十二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園。館方表示,雙十節連假即將到來,水博館也將於十日至十二日舉辦六周年館慶─《夏浪祭》,讓兒童們暢快玩水。 今年水博館的館慶又有新玩法,五日水博館安裝了長達一百公尺的超巨大滑水道,此設計特別結合水道意象設,將讓大小朋友在快樂玩水的同時,也能體驗「小水滴奔流」的寓意,預料將是國慶連假最吸睛的親子活動。 館方也指出,館慶除了有百米滑水道外,也規劃全齡遊樂設施,滿足不同年齡層需求,如園區新增大型氣墊遊戲城堡與三座充氣水池,特別適合身高不足或年紀較小的孩子玩樂;另既有戲水池也將同步開放,讓全家大小都能在館內盡情玩水。 親子們更可體驗攀樹居高臨下。(記者張淑娟攝) 今年館慶主題是《夏浪祭》,因此結合自然教育與地方特色,推出「攀樹體驗」,由專業人員帶領遊客挑戰高處視野與身體協調;「蜂農體驗」則讓大小朋友走進蜂巢世界,認識蜜蜂生態與養蜂過程。館內則舉辦「創意市集」,匯集手作工藝、文創小物及美食攤位,增添許多尋寶和享受美食的樂趣。 館方也指出,活動現場亦安排親子互動遊戲,提供花朵造型氣球與冰淇淋小物作為獎品,營造熱鬧氛圍,並希望透過多元體驗與入園優惠,讓每個家庭都能在連假裡留下難忘回憶。 水博館人員強調,自開館以來持續推廣寓教於樂,今年六周年館慶更以「水」為核心,融合自然、生態與休閒,打造限定三天的夏日嘉年華,且不論是體驗百米滑水道、陪伴孩子在氣墊城堡玩耍,或參與攀樹與蜂農活動,都將是不可錯過的親子盛會。

Read More

總統賴清德再訪七股視察災後復建

總統贈禮予居民賀中秋。(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七股報導 總統賴清德五日重返七股區西寮里視察颱風災後復建情形,並聽取水利局長邱忠川簡報七股潟湖沙洲與修復計畫,賴總統也了解西寮護岸加高工程,期有效減少未來淹水風險,此外也期勉加速災後復原進度,更贈中秋禮盒予居民。 五日賴總統在市長黃偉哲、立委郭國文和林俊憲等人陪同下,前進七股區西寮里,實地關心災後復建情形。黃偉哲表示,丹娜絲颱風造成西寮里災情嚴重,市府已優先進行堤防加固,防範再度淹水,同時加速修繕當地活動中心;至於受災慰助金部分,則以專案方式處理,協助居民早日安定生活。 賴總統指出,此次丹娜絲行經路線是一百廿年來難得一見,地方能快速重建,有賴地方與中央的積極合作,並將建設工班全數用於重建,使速度與品質兼具,目前僅剩零星災戶待修復,居民應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隨即也由水利局長邱忠川簡報災後快速完成六百米西寮防洪牆加高工程,並於將軍區青鯤鯓社區西南航道增設四百公尺堤防。此外,青山港沙洲搶修,預計年底前可完成沙腸袋設置與二點五萬立方公尺抽沙養灘作業。 此外,邱忠川也提及七股潟湖沙洲復育、大寮排水整治、防潮閘門與社區抽水設施等整體防護強化計畫,已獲中央近十七億元補助,將可全面提升沿海防災能力。賴總統聽取水利復建簡報後指出,台灣常受颱風、地震及氣候異常影響,市府相關單位應持續落實清淤、防汛等例行工作,讓市民獲得更完善的安全保障。 另七股區長李佳隆也向賴總統簡報西寮里災後修繕及復建情況,賴總統肯定地方團隊與中央協力成果,期勉加速復原進度。

Read More

新市社內居民共度很西拉雅的中秋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10/05151538/781340396.451874.mp4 社區台文班歡唱社內人文創作歌曲。(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區中秋最美的風景就在剝柚子比賽,以及歡樂唱出屬於西拉雅的歌曲中。新市社內社區五日上午在協會理事長陳榮宗、里長魏千富和志工們的用心安排下,共度一個溫馨快樂的中秋節。其中剝柚子比賽冠軍,還獲得大紅包,現場呈現一幅喜悅的秋節風景。 新市區社內一直營造社區居民就是一家人的氛圍,五日上午志工們開始準備著柚子、月餅、蘋果、炒飯、雞湯,並由社內的阿基師為大家準備最有家鄉味的伙食,社內居民也一一的來到活動中心,大伙一起剝柚子分享,還人手一顆大蘋果,示喻著「平平安安」,接著分享好吃的各種月餅,吃著鮭魚炒飯,祝福著年年有餘,居民流露的情感如同一家人,也歡喜在中秋團圓一起。 社內歡唱過中秋,並準備應景的幸福美食。(記者張淑娟攝) 此外,台文班的老師董峰政也與台文班學員歡唱著西拉雅歌曲,以及新創作的台文歌曲,每一首都連結著社內的歷史人文故事,由歌詞中就能感受到昔日屬於西拉雅的社內社區,原本就是一處人文歷史豐富的文明所在。聽著台文班唱著美好的社內故鄉,感動著每位在場的居民,更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社區過往今來竟是如此的幸福安好。 陳榮宗和魏千富表示,看著每位長輩和居民們臉上充滿笑意,不只吃得歡喜,還彼此話家常,如此讓中秋節更具有家人團圓的意義,因此每年中秋都將為長輩和居民們舉辦團圓會,大家可以隨意來到活動中心,共享有柚子月餅和幸福料理的時光。

Read More

台江夜行11月1日守護河川、守護土地

「台江夜行」是一場結合環境教育與長距離健行的挑戰。(台江處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讓民眾體驗台江國家公園特有濕地生態與人文歷史,將於十一月一日舉辦「二0二五年台江夜行」,以台江國家公園濕地為教室,了解生態資源與生活環境間之關係,期望匯集眾人之力,一起守護河川、守護土地。 「台江夜行」是由台江在地NGO團隊所發起的綠道學習活動,結合了台江拓墾文化、台江國家公園及嘉南大排水與綠之美,這是一條背包客的旅線,也是一條愛鄉護水之路,匯集眾人之力,一起來守護河川、土地。 台江夜行將從台江處出發,搭乘膠筏探訪內海遺跡四草湖,夕陽西下步上北汕尾海堤,之後走訪神秘又迷人的北汕尾沙灘,縱走至鹿耳門溪口,沿著鹿耳門溪經過祀奉國姓爺的鎮門宮,入夜到庇佑海民的鹿耳門天后宮,經北汕尾路回到台江處頒發證書。 台江處表示,台江夜行是一場結合環境教育與長距離健行的挑戰,可以參訪台江大廟庄社之美,也可以體驗台江先民渡海拓墾的歷史文化,更可以認識台江國家公園溼地生態特色,今年名額二百五十個人,額滿即止。

Read More

曼谷華僑仰慕清慈宮欲參醮 廟方疑詐騙 登門造訪如願

泰國曼谷華僑戴俊崇試穿「青袍繡溪敕」醮典特製服飾,採明朝官服配烏紗帽,講究至極。(清慈宮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上中下界玉皇宮、清慈宮將於一一五年二月舉辦為期四十九天加一天的「丙午年科啟建大羅周普(天)大醮」,泰國曼谷華僑戴俊崇慕名撥打國際電話洽詢,廟方以為「不明電話」有詐未接,戴俊崇親自搭機來台登門造訪,才圓了這場宗教科儀的心願。 清慈宮供奉清水二祖師,其樓上是供奉玉皇上帝的玉皇宮,此次建醮緣起於一一三年四月七日清晨,天公爐突然發爐,神明降駕旨示意「一一五年舉辦長達四十九加一天的『丙午年科啟建大羅周普(天)大醮』」,這次醮典分為上三壇、中三壇、下三壇,並開放全國信眾擲杯參選九大會首、十四神明首,共取一0八名。 清慈宮總幹事張清火表示,上中下界玉皇宮、清慈宮遴選高功道長主法醮典,也開放各廟寺宮殿堂岩、執事、企業家、老闆、信徒等有緣人參選會首,目前已有六十多位擲筊獲得神明認可,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接到三通顯示「泰國曼谷」的國際電話,當初以為是「詐騙電話」未接,之後才得知來電者是泰國曼谷華僑戴俊崇,他親自搭機來台造訪清慈宮,十分虔誠擲筊榮獲「玉觀世音菩薩首」名額。 戴俊崇說,這幾年尋根得知金門是祖親發源地,又從臉書得知「丙午年科啟建大羅周普(天)大醮」,為了報恩拔度,特地跨國參加這次醮祭盛典。戴俊崇試穿「青袍繡溪敕」醮典特製服飾,採明朝官服配烏紗帽,講究至極。

Read More

熱蘭遮市集 古幣交易穿梭時空

紐西蘭籍遊客體驗「熱蘭遮市集」,與清朝官員飾者互動。(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為期三天的「熱蘭遮市集」,四日在安平古堡熱鬧登場,以十七至十九世紀的台灣為舞台,再現熱蘭遮市鎮貿易景象,民眾使用特製古幣與攤商交易,感受穿越時空的台灣文化魅力。 文化局配合園區內台灣城殘蹟加固工程,安排「城牆集氣」橋段,阿伯樂戲工場演員化身「熱蘭遮寶」,以戲劇方式訴說古城歷史。安平古堡昔稱「王城」,此次推出「王城地主」租地體驗活動,預約購買一張專屬的仿古租地契約,可體驗四十五分鐘,不管是野餐、拍照、放鬆休憩皆是地主專屬時光。 熱蘭遮市集以「雍正通寶」、「荷蘭馬劍銀幣」、「螺錢」交易。 (記者陳治交攝) 今年適逢府城建城三百年,推出三款升級版收藏幣,以橘色「古幣小錦囊」整袋販售,象徵熱蘭遮堡最初名稱「奧倫治城(Oranje)」。「雍正通寶」首次發行,發行地註記改為「台南」,單枚面值十元;「荷蘭馬劍銀幣」正面為騎士圖案,背面加刻「TAINAN」字樣,單枚面值五十元;「螺錢」以原住民族貝貨為原型,造型圓潤,單枚面值一百元;三款古幣不僅作為市集代幣,也是紀念收藏佳品。 市集安排西拉雅族、漢族、荷蘭、日本四大族群的文化與美食,還有跑酷行動、走街巡演、藝人演出。文化局說,熱蘭遮市集透過沉浸式體驗和歷史場景再造,踏入古色古味的市集,感受穿越時空的台灣文化魅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