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智利奪冠 黃偉哲頒永仁高中女籃台南之光

南市永仁高中女子籃球隊日前代表台灣參加智利大主教聖心學校(SSCC Alameda)主辦的「十六歲級國際籃球錦標賽」獲得冠軍,市長黃偉哲廿二日接見球隊師生,頒發「台南之光」獎牌,向選手及教練團表達祝賀與鼓勵。(體育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永仁高中女子籃球隊日前代表台灣遠赴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參加由大主教聖心學校(SSCC Alameda)主辦的「十六歲級國際籃球錦標賽」,以五戰全勝勇奪冠軍,為肯定球隊優異表現,市長黃偉哲廿二日接見球隊師生,頒發「台南之光」獎牌,向選手及教練團表達祝賀與鼓勵。 黃偉哲表示,感謝選手們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也為城市、為國家爭取榮耀。他指出,永仁高中已有六支球隊勇奪世界冠軍,如今體育館內的錦旗已掛到空間不足,這正是對教練與選手長期努力的最佳見證,實屬難能可貴的成就。他特別準備柚子氣泡飲與得獎選手們分享,並逗趣的恭喜大家「柚」得獎了。 黃偉哲指出,目前永仁高中已核增一名正式編制的教練,未來也將在更多面向協助學校與選手,讓同學們能在個人或團隊表現上持續突破,爭取更好成績,再創新高。 體育局表示,此次出國參賽,由永仁高中女籃後援會會長陳宏茂領軍;球隊在循環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冠軍戰中以壓倒性比數擊敗智利強權隊伍奪下冠軍。 賽事期間,台灣駐智利代表劉聿綺與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秘書長朱彩鳳也親臨現場為選手加油,展現國家對青少年體育發展的高度重視。

Read More

教局拍片賀節 我的招牌老師首播

南市教育局製播我的招牌老師影片,二十二日辦理首播分享會,提前向老師們賀節。(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師節將屆,南市教育局規劃系列慶祝活動。繼台南教育之星來透可影片後,又製播我的招牌老師影片,採訪學生,將印象最深刻的教師招牌動作呈現出來。二十二日辦理首播分享會,提前向老師們賀節。 分享會由安南區安慶國小合唱團演唱教師節主題曲「老師謝謝您」暖心開場。出席分享會的台南副市長葉澤山表示,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看似日常的動作、言語,早已深深烙印在孩子們心中,成為學生珍貴的記憶和成長動力。透過「我的招牌老師」影片,讓各界看見教育陪伴的力量。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此次深入校園採訪學生,記錄他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及其獨特的招牌動作。孩子們模仿老師講課時的習慣手勢,描述老師堂課開場的暖心問候,展現師生間深厚的情感連結。 「我的招牌老師」影片將於教育局臉書粉專「教育花路米」推播。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專訪影片,也同步呈現。

Read More

人權新書 白牆與粉筆灰發表

塵封記憶再現,校園人權史的集體見證,台南人權新書《白牆與粉筆灰》正式發表。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延續台南人權月精神,文化局二十二日出版發表人權新書《白牆與粉筆灰:探索臺南校園政治案件》。文化局指出,該書是兩年來人權月策展內容延伸,更是首部系統性盤點戰後台南地區校園政治案件的專書。 《白牆與粉筆灰》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林傳凱,為國內研究白色恐怖重要學者,該書揭示台南三十所學校曾發生的白色恐怖事件,受難者多為教師與學生,他們的故事原本塵封,如今透過檔案與口述重新浮現,成為理解歷史與追求轉型正義的重要鏡子。文化局表示,書籍封面設計別具巧思,將受難者姓名以打凸方式呈現,象徵記憶的浮現與集體見證。 林傳凱表示,書中梳理戰後約四十年間發生於台南各級校園的白色恐怖案件,涵蓋國國中小、高中職到大專院校,受難者全是教職員或學生,其中許多學校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學府。

Read More

智慧科技跨國對話 台歐盟交流

義大利駐台代表二十二日率領歐洲產業高階主管來訪,拜訪市長黃偉哲(第一排左三)以及經發局長張婷媛(第一排右二)。(市府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智慧科技跨國對話、台灣歐盟交流在台南,義大利駐台代表二十二日率領歐洲產業高階主管來訪,先參訪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並到市府拜訪市長黃偉哲,針對機器人技術的合作與應用議題進行交流。 代表團成員包括意法半導體、德國萊因、台灣歐盟中心以及多位歐洲商會代表,他們一行先抵達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參訪「台灣AI機器人大聯盟」,深入了解台灣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上的最新進展,尤其是智慧製造、醫療照護、服務型機器人,以及綠能科技整合成果。 現場安排與在地科研機構及產業團隊交流,討論如何透過跨國合作、共同研發、驗證與應用的場域,為未來合作奠定基礎。 隨後並前往台南市政府,拜會市長黃偉哲,針對三大核心議題展開交流與對話,包括「機器人技術的合作與應用」,希望能透過歐洲的驗證能量、和台南的應用場域相互結合;「綠色交通解決方案」,期待雙方就電動化交通系統合作,打造更低碳、更高效的城市交通;「半導體產業的再生能源供應與儲能韌性」,尋求與歐洲再生能源及儲能企業的合作契機。 黃偉哲說,台南不僅是文化古都,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核心;台南正全力推動智慧城市與淨零排放轉型,此次歐洲友人到訪,代表台南在高科技與永續發展的努力獲國際肯定,也凸顯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大南方新矽谷」核心的戰略地位。 這次交流不僅是跨國對話,也為十月二十二日將舉行的「台歐盟無人機科技及出口論壇」暖身;未來,透過深化台灣、歐盟在無人機、機器人及綠色能源領域合作,期待台南有機會與歐洲攜手,打造國際級產業生態系。

Read More

南市技職教育 連3年最高榮譽優等獎

南市學生參加暑期技藝體驗課程,進行食品職群杏仁瓦片餅乾製作體驗。(長榮女中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技職教育連續三年獲教育部最高榮譽優等獎,表現亮眼。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教育局積極整合技職校院人力、資源,與各校合作推動國中技藝教育課程、國小高年級專科學校與技術型高中參訪、暑期體驗課程、教師增能研習、技職博覽會等計畫,成果豐碩。 目前南市各公立國中均辦理抽離式技藝教育課程,讓國三學生提前體驗不同職群。一一四學年度開設超過兩百班,累計三千八百七十五人次參與。此外,全市設有三所區域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一所技職教育推動中心,為國小高年級學生提供電機電子、餐飲、設計、農業、藝術、水產、醫護等領域的體驗機會。一一三學年度累計辦理近三百五十場課程,逾八千八百人次參與。

Read More

國際獅子會 傳愛永康獨老

  國際獅子會聯合捐贈物資及加菜金給博愛菁莪愛心會。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永康報導 國際獅子會300E-1區第九專區第十八分區多個獅子會聯合捐贈一批生活物資及加菜金給永康區博愛菁莪愛心會,挹注做為供餐永康區獨居老人的經費,期盼能拋磚引玉,讓愛心會能永續經營,獨居老人及弱勢受到更妥適的照顧。 設在永康區的台南市博愛菁莪愛心會成立二十三年,以照顧永康區低收戶獨居長輩及身心障礙等弱勢為職志,在民國九十五年便成立博愛食堂工作站,號召煮食志工及送餐志工,每天準備午餐送達永康區低收入戶獨居長輩及身心障礙者,至今已近二十年之久。 博愛菁莪愛心會理事長蔡玲娜表示,運作經費有賴各界善心捐助,加上志工熱心協助,目前共有二十多位煮食及協助分裝飯菜的志工,以及六十多位送餐志工。總幹事馬耀璋指出,經營雖然艱困,但受到各界善心人士持續幫助與扶持,讓該愛心會能永續經營,目前已有一百六十五位六十五歲以上弱勢及身心障礙者接受送餐服務。 這次聯合捐助有國際獅子會300E-1區第九專區第十八分區主席吳宗勳協同總監黃裕洲暨全體區內閣,以及西區獅子會會長黃春福、博愛獅子會會長陳銘華、安南獅子會會長康育誌、南都獅子會會長郭家宏等人,愛心會理事長蔡玲娜親自頒發感謝狀以表謝忱。市議員林冠維、黃肇輝也到場致意。 聯合捐贈計有大米、食用油、冰糖、醬油、罐頭食品、素材、香菇等近十萬元物資及一萬元加菜金,希望提供愛心會更多援助。

Read More

四鯤鯓龍山寺普度 供品豐盛

四鯤鯓龍山寺及信眾,準備豐盛供品舉行普度。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四鯤鯓龍山寺於農曆七月最後一天舉行普度,信眾們準備不少供品,希望「好兄弟」們最後一天能吃飽,再返回陰間。 農曆七月,相傳為陰間鬼魂返回陽世的月份,不少民眾在七月間,都會準備豐盛供品祭拜,希望「好兄弟」這個月能好好享用,除了一般民眾在自家門前拜拜外,不少廟宇也會在農曆七月選擇一天舉行普度,超度亡魂。 四鯤鯓龍山寺主委吳志祥指出,廟方每年選擇農曆七月最後一天舉行普度,並設壇請道士誦經,希望超度亡魂,且信眾們也準備不少供品祭拜,希望「好兄弟」在鬼門關之前,好好享用,四鯤鯓龍山寺廟埕,更堆滿信眾準備的供品。 鯤鯓民眾更指出,早期鯤鯓地區,和高雄茄萣、灣裡、喜樹地區通婚,當時還流傳一句諺語,「不看田園厝地,看農曆七月底」,意即若有女兒有嫁至鯤鯓,會先看男方農曆七月普度時,所準備的供品是否豐盛,就知道夫家的經濟狀況,顯見鯤鯓地區早期在農曆七月底普度時的盛況,不過目前也順應時化潮流,趨於環保而隆重。

Read More

縣城隍廟27日夜巡前 再見公案桌

  專為含冤未雪孤魂野鬼設計的公案桌,因颱風來聾,廟方為大鼓和榜文穿上雨衣。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縣城隍廟即將在二十七日晚「夜巡」抓捕逾假不歸的鬼界逃兵,前晚縣城隍廟先擺出「公案桌」,讓含冤難雪的孤魂野鬼可擊鼓申冤,因颱風要來,廟方將置於戶外的大鼓和榜文穿上雨衣,若風雨太大就會提早收攤。 全台首邑縣城隍廟的夜巡已登錄為台南市定民俗,二十一日普度送好兄弟上路後,旋在廟前掛出「放告、審問」令牌,宣布神明開始受理申冤。廟方主委黃百榮表示,夜巡已有五十五年歷史,而公案桌是每三年一次且都選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普度過後舉行。 廟前設置公案桌和行台,台前的大鼓專供各路有冤情的好兄弟們「鳴鼓伸冤」,據傳,住在附近的民眾曾有人在半夜聽到鼓聲;公案桌開審的時間都排定在農曆最後一天普度過後延三天舉行到二十二日。 陰事法庭由縣城隍爺顯祐伯負責審理。(記者陳俊文攝) 這種「隱形」的「陰事法庭」,主審法官當然就是縣城隍爺顯祐伯,後面站了七爺和八爺兩位差役。案前擺有批示公文的紅黑兩色毛筆,還有公文簿,三天就準備三本,看起冤案還不少。 22日下午見颱風來襲,廟方將廟前「榜文」和大鼓穿上雨衣。縣城隍廟執事表示,辦理公案桌基本上是沒在關廟門的,但風雨過大就會搬進廟內。

Read More

南區37位里長取得防災士資格

南區公所廿二日上午舉行「南區里長防災士授證儀式」,象徵南區在推動社區防災韌性、強化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入新里程碑。(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卅七里里長,日前接受防災士培訓後並全數取得防災士資格,廿二日上午在公所三樓,舉行「南區里長防災士授證儀式」,在災害防救辦公室參議王雅禾及區長蕭琇華共同見證下,由市府民政局長姜淋煌授證給南區里長聯誼會長梁坤財,象徵南區在推動社區防災韌性、強化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入新里程碑。 市長黃偉哲指出,災害雖難以完全避免,但可透過專業訓練與跨域合作有效降低損害。防災士不僅具備專業知能,更是社區防災力量的基石。市府將持續支持公所推動成立「防災協作中心」,整合里長、防災士、志工及民間資源,建構跨單位合作平台,提升社區防救災的應變能力與資源調度效率。 姜淋煌表示,感謝里長平時為民服務的付出與奉獻,並肯定里長完成防災士訓練後在社區防救災體系的專業角色。公所也特別訂製防災士專屬外套,於典禮中一併頒發。外套上印有「防災士」字樣,不僅象徵榮譽,更確立里長於社區防救災機制中,在減災整備、應變行動及安全守護上的專業定位,與公所共同於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投入防救災行動,成為民眾最堅實的後盾。 區長蕭琇華強調,未來南區將持續深化社區防災體系,將防災士納入防災協作中心,結合公私協力資源,打造安全、韌性及永續社區。同時也將鼓勵更多民眾加入防災士行列,攜手強化社區災害應變量能與自救能力,共同守護南區的安全。

Read More

北區新建區政大樓綠化 招蜂引蝶

  北區長潘寶淑親自動手為綠色廊道種下蜜源植物。(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即將在今年十二月喬遷「入厝」的北區區政大樓,當初即朝「綠生態」的方向去規畫,繼四樓綠屋頂之後,昨天再發動文元國小、台南社大、台南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群在一樓周週邊廊道的三十六坪空地種下約兩千株蜜源植物,區長潘寶淑表示,新的行政大樓有綠電、雨撲滿等設施,是一座擁有生態又環保的綠建築,可說是全市區政大樓的首創。 北區公所在新建區政大樓周邊綠地舉辦蜜源植物生態廊道工作坊,也邀請當地里民參加,兩百人一起動手,在台南社大綠環境課程老師李武昌帶領下,種下馬利筋、高士佛澤蘭、紫花長穗木、繁星花及金桔等蜜源植物,旁邊還用樹枝堆疊成蜜蜂蝴蝶的臨時招待所,讓飛累的昆蟲有地方可歇息。 北區經建課長孫揚洲表示,馬利筋主要是樺斑蝶的蜜源及食草,而高士佛澤蘭主要會吸引斑蝶來吸花蜜,尤其是雄性斑蝶,因為高士佛澤蘭花蜜具有特殊植物鹼,會激發雄性蝴蝶求偶的意願。 李武昌建議以自然工法樹枝圍籬,區隔人行動線,在周遭綠地營造自然環境,經過半年的圈圍養護,除了可以「招蜂引蝶」,將可觀察到「底棲生物」蚯蚓等的生物鬆土的痕跡,環境會慢慢的展現出活力。 參與活動的文元國小小朋友表示,老師教導要「深挖浮植」,這樣植物才會容易存活,這是課本上沒有教的。小朋友還天真的說,希望種下蜜源植物之後,蝴蝶就會出現,蜜蜂也會來,期待以後也有蜂蜜可以吃。   文元國小師生與志工聯手在北區區政大樓綠色廊道種下兩千株蜜源植物。(記者陳俊文攝) 潘寶淑指出,新的區政大樓四樓的有種電的綠屋頂,植有保育類植物光梗闊苞菊,還有跟鄭子寮重劃區地理歷史有關的鄉土植物包括玉蘭、含笑、樹蘭、夜合花,還為獨居蜂設計了「社宅」,是令人期待的昆蟲「烏托邦」。 新的區政大樓除綠屋頂及周邊綠帶融入生態保育概念外,也帶入人文歷史,這座新的辦公大樓是公所、是戶政事務所、是托嬰中心、未來也是環境教育場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