繕舉不斷 做工行善團溫暖弱勢

泥水工會志工到官田區幫弱勢戶貼浴室、廚房牆壁磁磚。 (勞工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勞工局做工行善團團隊廿八、廿九兩天分別前往官田、柳營、關廟及大內等地幫弱勢戶修繕房屋,希望這項「繕舉」可以吸引更多志工參與實際行動,並一直不斷延續下去,讓更多有需要的社會弱勢家庭,感受市長黃偉哲「希望家園」政策最溫暖的支持。 官田區楊姓案主為中低收入戶,因身障又撫養就學中的孩子,經濟困頓故無法整修破舊的房屋。勞工局做工行善團各個工會從九月初接力施工,本週正懿企業贊助案家臥室和客廳的房門,已於廿八日完成安裝。泥水工會志工廿九日三度來到官田區,進行浴室、廚房牆壁貼磁磚施工,期望為案家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其中社團法人台南市勞工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梁志男伉儷到官田協助修繕,另志工陳添丁去年接受做工行善團修繕協助,具備泥水作業專長的他在修繕完成後非常感動,開始投入修繕志工團隊,日前已服務過兩案。 鋁製品工會出動兩組志工分別前往關廟區及安南區進行修繕相關作業,其中郭智仁和詹寶珠也是夫妻檔志工。電氣志工也再次前往柳營區進行修繕細部作業勘查。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因為有志工堅持不懈,盡己所能的幫助弱勢,才能修建一間間完善的生活住家,為大台南注入更多愛與溫暖。

Read More

復返西拉雅 週六分享會

「復返西拉雅」巡迴展將展示考古成果。(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復返西拉雅」巡迴展壓軸分享會十月五日在政大書城登場,將藉由計畫主持人與參與青年的分享、紀錄影片的首映,搭配豐富的展箱內容以及互動抽獎活動,讓更多民眾了解西拉雅族的文化精髓,共同推動文化保存與復振。 台南市文化資產處表示,分享會將以最新紀錄片《跨‧向祖社》的首映拉開序幕。該影片深入記錄西拉雅族人對自身身分認同的尋根之旅,以成大團隊與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合作展開的考古發掘與文化復振行動為主軸,透過對蕭壠舊社的考古挖掘,展示了族人與歷史之間的緊密聯繫,並探索西拉雅族文化的起源與當代發展。 同時在場亦展示四大主題展箱,分別為:「復返之路—走向祖靈之地」、「火塘餐桌—西拉雅飲食生活」、「流行美學—西拉雅日常物語」及「我是西拉雅Siraya!—文物復刻設計」。這些展箱呈現蕭壠舊社的考古成果,並展示西拉雅族的傳統生活與工藝。 在參觀展覽期間,民眾只需掃描展場中的QR Code,回答展覽相關問題並拍下自己最喜歡的展品分享心得,即可參加包含限量版台南四百年紀念桌遊《古都尋蹤─臺南時空漫遊》及繪本等好禮。

Read More

南大與石川縣立大學締盟

南大校長陳惠萍(左)將劍獅工藝品贈與石川縣立大學校長西澤直子(右)。(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與日本石川縣立大學締結姐妹校。日前石川縣立大學代表團參訪南大,雙方合辦環境生物科學研討會,為將來合作揭開序幕。 南大與石川縣立大學締結姐妹校,由南大校長陳惠萍、石川縣立大學校長西澤直子代表雙方簽署協議,正式建立兩校合作關係。石川縣立大學代表團來台參訪期間,也與南大共同舉辦環境生物科學研討會,交流研究成果。同時安排南大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生物科技系學生,與石川縣立大學學生發表海報作品、分享學習經驗。 南大表示,石川縣與台南市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兩地皆保留懷舊氛圍濃厚的歷史街道、傳統工藝、文化。未來,兩校將持續在教育及環境生態領域深化合作,鼓勵學生跨文化溝通,拓展國際視野,增加全球競爭力。

Read More

吳晉淮紀念音樂會 傳唱經典

  吳晉淮紀念音樂會吸引眾多民眾前來欣賞。 (文化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柳營報導 柳營在地年度音樂盛事「二0二四吳晉淮紀念音樂會」廿八日晚間舉行,由金曲歌后曹雅雯壓軸演出,吸引很多鄉親前往聽歌,包括文化局長謝仕淵、柳營區長顏文穗、議員蔡育輝、人和里長施明朝與光福里長黃啟峰等人都來參加,場面熱鬧。 這項音樂會首先安排南台科大學生邱旭東及洪玉芳演唱吳晉淮的經典歌曲,並邀請在地歌手尤美雪、被封為台灣教唱天后的漂亮寶貝楊惠絜,以及明日之星出身跨足綜藝界的郭忠祐上台表演,金曲歌后曹雅雯擔當音樂會壓軸演出,節目內容相當精彩。 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出身柳營的台語流行音樂大師吳晉淮,對台灣本土歌謠音樂貢獻卓越,作品所蘊藏的細膩情懷傳唱至今日,已深植在每一位歌迷心中。本次音樂會著重在實質傳承不同世代間的音樂特色與文化,新舊世代交流傳承氣息濃厚,感謝市民朋友一同前來參與,傳唱這位一代音樂大師的經典台語歌曲,讓吳晉淮的音樂巨作能夠在新舊世代間永續流傳。 南市府二0一二年將吳晉淮柳營故居活化為吳晉淮音樂紀念館,是台南最早的流行音樂地方文化館,啟用迄今八年來,透過館舍展示內容與舉辦音樂會積極活絡地方文化館,今年九月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內部已更展完畢重新開放,藉由為館舍注入嶄新的生命力,妥善保存台語流行音樂的重要文化資產。

Read More

四校聯合儀隊 最吸睛的駕前護衛

四校聯合儀隊由南一中校長廖財固(左)領軍,在出發前於開基玉皇宮合影。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開基玉皇宮玉皇四殿下是年輕的神明,今年參加府城迎媽祖活動特別邀請象徵年輕活力的儀隊擔任駕前護衛,首日是大專生,昨天換成南一中、家齊、成大南工和南商四校四十名學生擔綱的聯合儀隊參與遶境,青春洋溢、令人耳目一新。 29日是迎媽祖活動第二天,開基玉皇宮主神玉皇四殿下繼續出巡,駕前的儀隊大換血,改由南一中、家齊、南商和成大南工組成一支聯合儀隊在神轎前擔任前導,最前面是四校校旗和玉皇宮宮旗的五合一旗隊,接著是四校持指揮刀的班長,最後由持槍的男女儀隊壓軸。 四校聯合儀隊隊長鄭宇辰操槍技術精湛,還沒畢業就已被預約。(記者陳俊文攝) 儀隊教練表示,這些學生都是對儀隊很「熱血」的學生,平常在各校自行練習,儀隊雖然服裝漂亮又精神,但操練過程極辛苦,所以招生不易。以此次為例,南商只有三名學生參加;家齊服裝公認最美,此次只有六名學生參與;成大南工動員十九名學生參加,成為主力;一中儀隊由校長廖財固領軍,也來了十二名學生,會念書又可玩社團,令人欣羨。 聯合儀隊由南工三年級學生鄭宇辰擔任隊長,在聯合儀隊中資格最老,手持別緻的白槍,能耍特技槍表演,成為四校聯合儀隊的「台柱」,還沒畢業已被嘉南頂尖儀隊吸收。 南一中儀隊的隊服有如濟公的五色斑爛衣。(記者陳俊文攝) 四校聯合儀隊四十名隊員大熱天之下仍步划整齊、精神抖擻,不論走在街道表演或進廟列隊擔任神轎護持,都獲得民眾熱情的掌聲。有趣的是他們沒有統一服裝,各穿各的隊服,尤其南一中儀隊服有如五顏六色的拼布,被戲稱是濟公的五色斑爛服。

Read More

遶境娃娃兵 Q版七、八爺萌度破表

總祿境下土地的Q版七爺八爺,好像提前過萬聖節。(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廟會遶境也導入萬聖節概念!北區鎮轅境下土地廟家長用紙盒和包裝紙,組裝出三尊七爺和八爺,由小朋友戴著出來遶境,雖然見廟也要拜,但大人認為Q版七、八爺只能算是玩偶,不是神明;到廟不是拜,而是表演,請大家輕鬆以對。 總祿境下土地廟今年推出最吸睛的一組神將組合,一尊高大的七爺,兩尊較矮的八爺,以紙盒和包裝紙、美術紙拼裝,頭部前面開洞好像坦克車的眼睛,方便走路,顏色極鮮豔,晚上再裝上五顏六色的LED燈,萌到不行,走到那裡都有人忍不住要拉他們合影。 下土地總幹事藍啟元表示,這些Q版的紙神將是廟內一名年輕大姐的 IDEA,集合大小朋友一起動腦創作,主要是讓小朋友也有參與感,七爺高一點,帽子上書「一見發財」,由大朋友扮演;八爺較矮,就由五、六歲的小娃扮演,其中一個還是藍啟元的孫子,今年只有幼稚園中班。 Q版七爺八爺晚上裝上LED燈,由大人帶路,萌到爆表。(記者陳俊文攝) 參加遶境的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參加廟會活動,感覺很新鮮,但長達數公里的遶境,走走停停還是挺累人,雖然小朋友都希望能走完全程,但到了八點半以後就體力不支了,大人將Q版神將和人都送上車,載回廟裡休息。第二天也是下午「睡飽後」才出現在遶境隊伍中。 五帝廟今年也是在將爺前安排十名小朋友拿著狀爺的三叉當前導,可愛又吸睛,要讓小朋友接觸民俗文化,想辦法吸引他們參與是最有效的方式。

Read More

天壇禮斗法會 週四登場

台灣首廟天壇將於農曆九月初一起舉辦「九皇大帝聖誕祈安禮斗法會」。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將於十月三日(農曆九月初一)起舉辦「九皇大帝聖誕祈安禮斗法會」,吸引數千信眾依祀奉尊神添油香、點斗燈祈福。 天壇董事長徐國潤指出,道教科儀中,禮斗亦稱拜斗,恭行禮拜天府斗星,感謝天地賜予人們豐富的生活,台灣首廟天壇每年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舉辦為期九天之禮斗法會。 禮斗建立在「禮拜九皇大帝」、「北斗消災」、「南斗延壽」斗星消災解厄之信仰,斗壇供奉神明為中天梵氣斗姥元君、三清首、三官首、中斗首、東斗首、西斗首、南斗首、北斗首、五斗祈安首等。 拜斗按個人生辰八字開斗,迎接個人本命元神,斗桶盛裝白米,斗中置斗燈、華蓋、尺、秤、剪、鏡等法器及斗姥元君坐鎮之法傘以避邪魔入侵,各有象徵意義。天壇經文社及誦經團禮誦經典,替斗主祈求賜福消災。

Read More

林保署嘉義分署大凍山、雞籠山淨山

淨山活動不僅是清理垃圾,更喚起人們對環境的責任感。(嘉義分署提供〕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大台南登山協會日前合作舉辦關子嶺大凍山及雞籠山步道淨山活動,號召超過一百五十名協會成員及國家森林志工熱情參與,不僅有效提升步道環境,也凸顯出公私協力守護台灣山林資源的成效及重要性。 嘉義分署指出,大凍山及雞籠山同屬關嶺群峰之一,位於南市白河區與嘉義縣大埔鄉交界處,大凍山為台南第一高峰,也是台灣小百岳之一,旁邊的雞籠山因山頂形似雞籠而得名,兩條步道沿途風景優美生態豐富。 為了確保步道環境,大台南登山協會自一一一年九月起,即與嘉義分署簽署步道認養契約。淨山活動以「無痕山林」為核心概念,不僅僅是清理垃圾,更重要的是喚起民眾對環境的責任感,為保護自然環境做出貢獻,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美麗的山林。 嘉義分署表示,淨山體驗不僅可促進環境保護的實踐,也提醒大眾反思如何維持山林的永續,透過參加這類活動,參與者更能體會到自身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理解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應減少對生態的干擾。民眾進行山林活動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包含天氣查詢、路線規劃及攜帶必要物資,並切勿餵食野生動物或隨意採摘植物,落實「無痕山林」理念,不僅能有效降低登山活動的風險,還能保護山林的自然生態。

Read More

北區公民參與 台江體驗一日漁夫

北區公所安排里民至台江國家公園穿著青蛙裝,體驗一日漁夫生活。(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北區區公所29日在大和里和華德里舉辦兩場「厝邊公園特色遊戲場公民參與」活動,除彩繪七米高的喜鵲溜滑梯,還到台江國家公園穿青蛙裝下水「混水摸魚」。 北區區公所將於一一三年底完成「大和公園特色遊戲場改造工程」,以象徵著幸福和吉祥的「喜鵲」為主要意象,規劃了一座高達七米的造型超高溜滑梯。 透過鳥類生態攝影家李進裕老師的解說,向家長和孩子們展示喜鵲的生活習性和其在當地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也結合設計師分享一些公園的設計理念,讓鄰里親子們更能想像大和公園完工後的模樣。 住很多「田僑仔」的華德里,今年底將完成「華德公園特色遊戲場改造工程」,該里過去鄰近鹽水溪畔,三十年前鄭仔寮滿目盡是魚塭地,故本次工作坊把活動拉到台江國家公園,大人小孩們穿著青蛙裝進入魚塭,實際體驗漁夫的生活與辛勞。 和媽媽一起體驗漁夫活動的吳姓小朋友表示:原來魚塭的魚是這樣長大的;漁夫們每天辛苦的捕魚,我們才有新鮮的魚可以吃,以後食物不能浪費。 區長潘寶淑表示,社區公園是最貼近孩子們的公共設施,這些遊具不僅僅是單純的遊戲設施,更是一個融合了自然教育和娛樂體驗的空間;透過工作坊結合親子親手彩繪的喜鵲及魚群融入特色遊戲場將成為一大亮點,讓前來遊玩的民眾可以感受具有在地特色的遊戲空間。

Read More

永福國小自閉症巡迴班泳賽大放異彩

永福國小自閉症巡迴班輔導的星星兒,參加南市扶輪盃身障游泳比賽大放異彩。(永福國小自閉症巡迴班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永福國小自閉症巡迴班輔導的大小星星兒,二十九日參加南市扶輪盃身障游泳比賽大放異彩。十多名孩子拿到參賽組別前三名,不畏艱難、「泳」往直前的奮戰精神令人動容。 南市扶輪盃身障游泳比賽週日在大成國中游泳池登場,共有二十三支隊伍、近七十名選手參賽。永福國小自閉症巡迴輔導的星星兒及肯納青年,今年有分屬永福國小、文元國小、復興國小、大同國小、德高國小、紅瓦厝國小、文賢國中、民德國中、台南大學、瑞復益智中心、YMCA慈光游泳隊、長泰教養院等單位共十多人報名。其中最年長的是二十多歲已就業的肯納青年,年紀最小的是國小五年級學童。他們都從學前階段開始學游泳,希望克服天生觸覺敏感、感覺統合失調等問題。 永福特教老師表示,星星兒每年都跟老師家長約好參與扶輪盃游泳比賽,用運動競技驗收多年來的努力成果。即使畢業踏出校門,也會自動歸隊,投入年度泳訓同學會。 永福自閉症巡迴班的泳訓課因係外加課程,並無特定政府經費奧援,一直以來均靠社會大眾愛心捐助、各級學校和熱心泳池業者協助,才能順利開課。其中南市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協會持續以圓夢計畫贊助多年學習費用,成為永福星星幫最大的支撐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