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普度 開天聖明宮送物資

  永康開天聖明宮舉辦慶讚中元,普渡植福,創辦人陳俊銘醫師(前排左四)捐贈132份物資發放永康區成功里132戶中低收入戶弱勢家族,由永康區長李皇興(前排左三)致贈感謝狀。 (記者趙傳安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永康區開天聖明宮十四日舉辦慶讚中元,普渡植福,計有信眾捐贈一百三十二份物資,每份一千三百元,為傳揚神農大帝慈悲濟世精神。開天聖明宮特將物資全數發放予永康區成功里一百三十二戶中低收入戶,讓信眾也廣布愛心。 開天聖明宮於十四日下午舉辦中元普渡,信眾們除了踴躍參與法會外,更準備豐富供品,虔誠參與祈福祝禱,廟方更結合信眾愛心,捐助一百三十二份民生物資,並於法會後發放給轄內成功里的弱勢家庭。 永康開天聖明宮舉辦慶讚中元宴,創辦人陳俊銘醫師(右一)親自主持,永康區長李皇興(左二)、市議員林燕祝、王家貞與祭。(記者趙傳安) 開天聖明宮執事人員陳俊銘表示,開天聖明宮一直以來傳揚神農大帝慈悲濟世精神,不少有心於濟世的學子們都會來到廟裡,希望神農大帝的庇佑如願上榜,因此信眾中有不少人的子女都順利考上醫學院,因此開天聖明宮也有醫生搖籃之名。 十四日的普渡法會,廟方邀請法師到場率信眾念祈安弭疫保安植福疏文,會後由成功里志工協助愛心物資發放。身為中醫師的陳俊銘表示,原本他與多名大學同學輪流供奉神農大帝的金身,歷經三十年後,因為不捨神農大帝不時遷地移駕,於是大家發願建廟,並擲筊選定永康區成功里,起建開天聖明宮,並於一百零九年完工。   永康開天聖明宮舉辦慶讚中元宴,場面相當熱鬧。(記者趙傳安攝) 如今信眾有不少醫界入士,且建廟至今,每年都有信眾的子女考上醫科,所以想要考醫科的信眾都會拿准考證來向神農大帝祈求,至今已有五十多人考上醫科。

Read More

林俊憲主張成立科技局

林俊憲重視科技產業發展,認為是大台南飛躍成長的優先努力方向。(林俊憲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AI智慧科技正為全球產業帶來蓬勃發展浪潮,同時也為台南的城市蛻變帶來契機。新市長參選人之一的立委林俊憲,在其城市治理願景綱領中主張,未來將透過科技治理優化帶領大台南成為領航之都,並以「智慧城市」做為核心發展目標之一,其中一大重點即是新增「科技局」,做為統籌科技產業投資、AI智慧科技落地應用的專責管理單位。 科技、人文雙核心優化治理,是林俊憲此次參選大台南新市長最重要的核心訴求,誓言以此帶領台南市獲得飛躍式的成長。特別是在科技治理方面,林俊憲強調,AI人工智慧的創新與應用,驅動了產業與生活鉅大變革的新浪潮,從產業經濟興革,到交通、環境、醫療、健康、農業、教育、文化、觀光、藝術以及個人生產力,都將在智慧科技的導入中受益。 為此,林俊憲特別為將來的科技治理提出四項願景目標: 一、以「智慧城市」做為市政治理核心目標之一。在市政各領域全面提升關於AI智慧科技運用及管理,特別是交通、醫療、教育、產業、環境等五大面向的改造,讓台南成為科技領航、智慧便民的宜居幸福之都。 二、成立科技局:做為科技產業招商、投資單一窗口;整合國內學、研資源,進行台南科技人才培育及招募;推動智慧科技落地應用以及資安防護處理事宜。 三、籌辦「智慧城市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交流發展經驗與新創應用概念,建立台南在智慧城市發展潮流中可堪借鏡的典範價值。 四、在「科技鐵三角+智慧機器人產業園區」發展架構下,發揮科技治理的優勢,成立「投資台南事務所」單一窗口,全力投入招商引資行動計畫,透過科技產業鏈的設廠與投資,充分帶動城市就業、消費、人才、科研等量能的群聚與成長。

Read More

純陽祖師府普度 府城三百展風華

  純陽祖師府“台南三百”的主題普度,擺出八個城門,右為楊英風的“鳳凰來儀”縮小版雕塑品。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農曆七月到處都有人普度,但普到有「主題」的,新興路二百六十五巷內的純陽祖師府可說絕無僅有。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是該廟柳星真君和諸葛武侯聖誕兼普度日,主題是「府城建城三百」,將楊英風的「鳳凰來儀」雕塑縮小版搬到普度棚,外加舊府城八個大小城門,裡面陳列古地圖,藉著普度,讓民眾了解台南的歷史風華。 純陽祖師府住持謝東諭表示,從民國一一0年開始在普度桌上規畫主題,如一一0年除奧運會的國際運動主題之外,當年因疫情,還附加「+0」的醫療主題,普度和運動、疫情結合,令人大開眼界。 接著,一一一年用椪餅擺出「搶孤」的主題,將普度與民俗文化結合。一一二年的孝心主題,具教化意義。一一三年的「臺南四百」主題,今年再精進為「府城三百、鳳凰來儀」主題。 純陽祖師府的主題式普度,今年以“府城三百”為主題。(記者陳俊文攝) 謝東諭表示,配合「府城建城三百年」的主題,桌面委由糊紙名店北華街慶安糊紙店設計的東南西北四大城門及四小立體城門,立於乾隆年古地圖四週,並以「沙琪瑪」做為城垣,呈現三百年前的古都風華。 楊英風「鳳凰來儀」之前還有「小椪餅」擺成的「鳳凰花」,四週再集合府城有名的特色小吃點心,比如友愛街阿全碗粿、永福路狀元粿、保安路帶葉的米糕、保安市場九層粿、雙糕潤、茯苓糕、永南興的蒜蓉枝、國華街的春捲和刈包等,光張羅這些道地的小乞吃就浪費很多時間。   純陽姐師府普度植福“化食”丟美金。(記者陳俊文攝) 主祀孚佑帝君的純陽祖師府,每年普度植福施食,還委由道長發放一元美金鈔票,也成為另一特色。普度結束後的生活物資則轉贈給弱勢殘障育幼院,展現神明和主家的愛心。

Read More

熱爆 民治中心戲水池消暑趣

天氣熱讓人凍未條,民治市政中心市民廣場的兒童戲水池和水舞區,成為孩子們的最愛。(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秋老虎發威,各地天氣熱,民治市政中心市民廣場的兒童戲水池成為小朋友的最愛,家長帶著孩子來戲水,現場不時傳出歡笑聲。 天氣熱到讓人受不了,有人跑去游泳,也有人選擇到民治市政中心市民廣場的戲水池消暑。 兒童戲水池的水,高度僅二十至卅公分,小朋友們會泡在戲水池中降溫,帶著孩子前來的家長,會為小小孩套上心愛的泳圈,讓孩子悠閒的泡在戲水池中。 等到水舞區演出時間一到,看到水舞區地面上的噴頭噴出水柱,有的孩子就會忍不住衝進水舞區,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來回穿過水柱,開心的手舞足蹈,家長紛拿起手機,捕捉童顏笑臉。 晚上在投射燈繽紛顏色燈光映照下,水舞區氣氛更是不同,來市民廣場散步的民眾,也會忍不住駐足欣賞和拍照。 秘書處表示,市民廣場的水舞區表演,平日有五場,分別在上午十時、下午三時、晚上七時、八時和九時各一場,一次約十分鐘;假日達八場,增加上午九時、下午四時及下午五時三個時段,假日每次各十五分鐘。 兒童戲水池,已調整為每週五、六、日開放,預定開放至十月底,提醒家長陪同小朋友前往戲水池玩水時,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全。

Read More

台南舉辦育兒不卡關講座 助新手爸媽迎育嬰挑戰

台南大學諮商與與輔導學系講師吳麗雲主持育兒不卡關家庭教育講座。(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市新生兒出生率逐年下滑,八月全市不足三百人。北區公所十四日舉辦「育兒不卡關」家庭教育講座,希望讓新手父母精進育兒技巧,育嬰路上不致手忙腳亂。 這項講座由公所與家庭教育中心合辦,區長潘寶淑表示,民政局統計今年八月新生兒出生數僅二百六十九人,相較前兩年年底都在五百七十餘人,足足少了一半,人口沒有紅利,令人引憂。此講座讓新手爸媽獲得育兒上的知識,並透過育兒講座讓父母理解政府的新生兒政策;讓新婚家庭願意生育、敢於生育,增強人口結構及經濟發展。 「成就解鎖、育兒不卡關」家庭教育講座邀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吳麗雲老師分享如何育兒才不會「卡卡」的,並帶來幼兒發展階段和親職教育的實務經驗。 現場的新手爸媽們和小朋友愛的互動,甚至看到有「三寶」家庭的出現,透過講座及活動,更能產出貼近新手爸媽的需求。 一位參加講座的李姓家長表示,原來嬰幼兒在每個階段的發展需求這麼細緻,以前常常因為不知道孩子這樣反應是否正常還是需要注意而擔心。手作活動讓學會和寶寶互動的具體方式,例如怎麼安撫、怎麼讓孩子在玩中學,回家後也有信心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這樣的講座,讓家長覺得新手爸媽不孤單,還有好多資源可以依靠。

Read More

深化安全教育 南市警消結合府成漢堡啤酒節宣導

警二分局與南消中正分隊十三日聯合辦理小小警消體驗營宣導活動,向大小市民分享法制、安全要點。(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市警二分局、南消中正分隊於十三日府城漢堡啤酒節系列活動中,辦理「小小警消體驗營」,趁著親子現身活動同樂,讓孩童們親身感受警察與消防人員的工作辛勞與責任、養成正確的安全意識。 十三日宣導活動中,除讓孩子們穿上特製的迷你警察及消防制服,化身為小小波麗士與消防員,警方也設置宣導專區,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導小朋友們正確的交通安全觀念,如「穿越馬路要看左右、遵守號誌」、「酒駕零容忍」等,並藉由簡單的口訣與情境模擬,讓孩子們了解如何辨識常見的詐騙手法,建立「識詐、堵詐、阻詐、懲詐」的防護網。 警二分局長劉怡宗指出,犯罪預防與交通安全宣導應從小扎根,本次宣導內容也力求貼近民眾方式呈現,也特別針對學童以簡單、便於理解的情境,幫助孩童建立深刻的印象。 市警二分局強調透過實際體驗,也盼能進一步強化宣導、記憶效果,期能為府城漢堡啤酒節增添了正面教育意義、深化學童的法治觀念,進一步促進南市公共安全。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更多元的宣導活動,共同打造安全的宜居城市。

Read More

「謝謝你們風災之後付出的辛勞」後壁區公所接到市民暖心支持明信片

「謝謝你們風災之後付出的辛勞」,後壁區公所接到署名「小市民」的暖心支持明信片。(記者陳佳伶翻攝) 記者陳佳伶/後壁報導 七月初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壁區,地方仍忙於災後復原,最近後壁區公所接到三張署名「小市民」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寫有「謝謝你們風災之後付出的辛勞」,後壁區長李至彬說,雖然不知寄信人是何人,短短十三個字是對公所團隊的理解和暖心支持,成為同仁堅守崗位、致力災後重建的重要力量。 後壁公所說,該三張明信片是同一天寄抵公所,分別寄給農業及建設課、民政及人文課、以及社會課;署名同樣都是「小市民」,除了都寫上「謝謝你們風災之後付出的辛勞」,同時也寫有「台灣加油」、「台南加油」的字樣,還畫上小狗等小插圖,畫面美觀、用詞簡潔有力,應是同一人所寄。 七月六日丹娜絲颱風侵襲,後壁是重災區,狂風暴雨造成道路中斷、房屋受損、農作毀壞,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公所隨即啟動各項緊急應變機制,協調國軍、消防、義警、志工進駐支援,投入道路清理、物資發送、弱勢關懷;到目前,公所各業務單位仍持續忙於後續的復建工作;這張市民寄來的明信片,簡單的一句話,卻承載著對公所團隊的理解與體貼,對公所團隊相當珍貴。 後壁公所人員說,除了明信片打氣,還有人送來香氣濃郁的咖啡,提醒大家忙碌工作之餘別忘稍作休息;有人貼心準備飲料,提醒要補充水分;還有人帶來各式各樣點心,讓同仁加班的深夜感到溫暖,社會各界對公所團隊的肯定與支持,讓同仁倍感窩心。 李至彬說,此次風災期間,民政及人文課、農業及建設課、社會課、行政課等各單位分工合作,包括災民安置、物資調度、農水路修繕、家戶訪查,處理受災家庭等各種補助文件等,工作看似瑣碎,卻是災後生活能逐步恢復的關鍵;同仁們兩個多月來工作的緊繃,在看到市民朋友寄來明信片加油打氣等時,注入滿滿能量,在面對災後復原的挑戰時更有信心,公所將持續攜手市府與各界力量,協助居民重建家園,讓生活回到正軌。

Read More

新化武德殿呈現一場日本傳統茶道體驗

一場日本抹茶道以和敬清寂登場。(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新化區武德殿十四日有場日本傳統茶道體驗,「和敬清寂」的日本抹茶道演繹,在清寂中進行,也讓心靈沈靜下來,區長李義隆也親自參與,一碗抹茶配上和菓子,讓假日增添清閒的記憶,也符合了美麗的日子就在身邊。 一場日本抹茶道以和敬清寂登場。(記者張淑娟攝) 由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發起的台灣府城建城三百年系列活動,十四日在新化區武德殿舉辦日本傳統茶道體驗,並由奉茶十八卯茶屋主人葉東泰主持,現場由日本京都美濃清商株式會社、日本京都裏千家抹茶道,及 京都產業大學、同志社大學等茶道部學生們,與南英商工學生一起為大家奉茶,另由老師三窪笑理子、鈴木那美、堀井見佳現場指導。 一場日本抹茶道以和敬清寂登場。(記者張淑娟攝) 一場抹茶道讓在場體驗民眾真實感受到日本茶道的嚴謹規章,再加上在獨特的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奉茶,更有不同的體驗,尤其武德殿有著特別的彈簧木地板,而獨特的牛眼窗設計,在喝茶同時,可以感受到建築古雅韻 味,及自然光透進來的柔和明亮。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4114023/%E6%96%B0%E5%8C%96%E6%AD%A6%E5%BE%B7%E6%AE%BF%E5%91%88%E7%8F%BE%E4%B8%80%E5%A0%B4%E6%97%A5%E6%9C%AC%E5%82%B3%E7%B5%B1%E8%8C%B6%E9%81%93%E9%AB%94%E9%A9%97.mp4 十八卯茶屋主人葉東泰牽起日本茶道在台南的十五年茶緣。(記者張淑娟攝) 而當奉茶人送上茶湯還有著一套標準的喝茶工序,喝三口之後還得發出好喝的聲音。對於如此不同的茶道文化,在地人王榮森和區長李義隆紛紛提出問題,直問為何日本抹茶與台灣抹茶不同。茶道老師回以日本抹茶長出嫩芽時要遮上網,採摘之後還要去梗等,因此特別的細膩好喝。

Read More

詩跡左鎮詩人上二寮詠日「最大的驚嘆號」

左鎮日出躍出雲海。(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二寮日出真的是最大的驚嘆號」,詩人白靈十四日一覽二寮潑墨山水般的雲海,和跳出山凹處的紅日時,如是說。同行的詩人們也嘆為觀止,直說著此行將可寫出很好的詩作來。 一場「詩跡左鎮.集章有感」活動,十四日清晨五時來到了最親民的二寮觀日出。這場活動是由進駐左鎮的藝術家林昭慶邀請蕭蕭、白靈、夏婉雲、林宇軒、王羅密多、郭至卿、楊懿、曼殊沙華、方群、陳浩和楚狂等詩人齊聚左鎮,走訪左鎮老街、化石館、蔗埕公園、傳統市場、咖啡阿嬤和古采莊園等多處,期透過景點引發詩興,為左鎮寫下美麗的詩集。 詩人們在二寮日出歡喜留影。(記者張淑娟攝) 十四日天未亮,詩人們摸黑起早上二寮,一下車就被紅色的山色所吸引,接著雲霧時起時落,演繹著一幅幅的山水圖,幸運的是日出依約在清晨六時零一分跳出山凹處,彷彿是一個大元寶立在雲海中。詩人蕭蕭說,看著霧慢慢升上來又沈下去,太陽的顏色也一直變換著,太震撼了。 詩人們在二寮日出歡喜留影。(記者張淑娟攝) 詩人白靈則表示,昨兒大家才說著周夢蝶詩作中用最多的兩種符號就是問號和驚嘆號,這也是他人生的疑問和解答,此行來左鎮也帶了許多問號,搞不清楚左鎮可以看見什麼?結果是看到左鎮許多驚嘆號,尤其二寮日出,以往在美國要開千餘公里才可望見日出,在台灣也要三小時才可上阿里山觀日出,或者要遠至東北角甚至太麻里才看得到,未料在此淺山竟有如此變化萬千的日出美景,可說是最大的驚嘆號。 詩人們表示,左鎮由多少萬年的化石到最新鮮的太陽,如此大的落差,一定會產生巨大的震撼,也一定會有很好的詩作出現。

Read More

財劃法失衡 黃偉哲:重北輕南

市長黃偉哲表示財劃法需全盤檢討。(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長黃偉哲十三日出席行政院「財政收支劃分法及一一五年度補助交流會議」,批評新版財劃法未與地方充分討論便倉促通過,不僅公式錯誤,還獨厚北部,讓台南、高雄淪為最大犧牲者。 黃偉哲指出,台南獲得四百九十七億元統籌分配稅,雖較去年增加一百七十四億元,卻在六都中墊底,甚至比新竹縣市與彰化縣還少,嚴重剝奪南部發展資源。 他再進一步指出,新版財劃法猶如法律學中所稱「毒樹果實理論」,未與地方充分討論,內容更是充滿了政治操作的痕跡: 一、分配公式有瑕疵,導致統籌分配稅有三百四十六億元無法分配:新版財劃法因分母定義錯誤,導致統籌分配稅有無法全數分配情形。 二、倉促修法,未與地方充分及實質討論:立法院在去年邀請各界討論財劃法,但卻沒有給地方政府發聲的機會,僅花三分鐘就修法通過,偏差一旦種下,結果終究會有問題。 三、指標嚴重失衡,富者越富,窮者卻未能獲得改善:新版財劃法將「營利事業營業額」與「人口數」的比重拉高至百分之七十五。 黃偉哲直指,以營利事業營業額為例,台積電在台南設立三座大型晶圓廠、一座先進封裝廠,為國家帶來龐大產值,卻因稅籍地在新竹,統籌資源全被分走,環境治理成本卻留給台南負擔。 再以土地面積為例,台北市只有兩條河川,但台南市有曾文溪、八掌溪、鹽水溪等多條河川需整治,惟統籌分配稅竟有近四分之一的資源都集中在雙北,新版財劃法無疑是為雙北量身訂做,對台南極不公平。 黃偉哲最後強調,台南所獲得統籌分配稅及一般性補助款雖不如其他縣市,但仍願意坐下來跟大家好好討論,全盤檢視及修正財劃法,唯有縣市好,台灣才會更好,籲請大家理性討論,讓統籌分配稅發揮調劑財政盈虛功能,達到區域均衡發展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