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後壁排水護岸損壞 水利局已完成結構補強

  後壁區竹新里外圍無名排水擋土牆結構補強工程,目前正施工中。(水利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去年凱米颱風期間,後壁區竹新里外圍無名排水擋土牆崩裂倒塌,導致後壁與鹽水區大水災。市府水利局九月十日強調,經邀請土木及水利專業技師現勘,確認擋土牆有按圖施工,並無外界所稱無綁紮鋼筋情事;市府已發包結構補強工程,預計今年底前完工。 水利局表示,該排水護岸工程完工距今約二十年,調閱竣工圖發現該護岸結構形式為重力式擋土牆,原則上照一般工程無需設計鋼筋,僅於上部防洪牆部分設計植筋連結抵抗水流壓力。發生水災後,市府除立即派工搶修完成修復,並邀請土木及水利專業技師現勘,經研判為凱米颱風於後壁區降下超出保護標準之雨量,及八掌溪溢堤等因素,超量洪水超出排水設計標準致溢堤,水流沖刷堤後背填土,進一步造成上部防洪牆斷裂。 水利局說,依據現場勘查結果,確認擋土牆有按圖施工,並無外界所稱無綁紮鋼筋情事。為因應極端氣候超出保護標準之強降雨,市府已投入四百六十萬元發包排水結構補強工程,目前進度已達七成,預計今年底前完工,保護排水沿線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局強調,水利設施均委由專業顧問公司依規定設計監造,未來也會謹慎做好各項水利工程作業,以因應多變的天氣型態,維護市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Read More

臺南佳里區再添一處弱勢家庭屋頂修繕完成

由銘榮元實業無償認養的佳里區一戶弱勢家庭屋頂,十日修繕完成,讓弱勢戶可以入住,案主感謝各界的協助。(佳里區公所提供)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由銘榮元實業無償認養的佳里區一戶弱勢家庭屋頂,十日修繕完成,讓弱勢戶可以入住,案主感謝各界的協助,可以有遮雨避風的家園居住。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南區都市基礎工程分署長林敬賢、營造業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會長張昭鎮、佳里區長林耿漢及下營里長林秉達等人,十日出席完工儀式,除表達關懷與祝福,也感謝施工團隊的用心付出。 林耿漢指出,該戶案主為身心障礙者,因風災導致屋頂破損,經國土署媒合廠商協助修繕,現已順利置換為堅固的鐵皮屋頂,並由銘榮元實業無償認養,在各界協助下獲得及時修繕,象徵政府與民間攜手守護弱勢的決心。目前透過「弱勢戶無償修繕媒合計畫」已完成十戶弱勢戶修繕,希望有更多家庭受惠。 國土署及區公所感謝新舜營造、真毅營造、春原營造、大成工程及銘榮元實業等廠商熱心投入,無私承擔修繕工作,讓災後居民生活回歸安穩與踏實。另提醒一般戶若屋頂及外牆受損達二十平方公尺以上,只要於十月六日前與前進指揮所媒合廠商完成簽約,即可申請行政院加碼一萬五千元修繕尾款獎勵金。

Read More

歌詩滿街巷 路寒袖談台語詩文創作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0151237/5f2ab7ff-6281-4339-be37-a681cd2995f1-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區社內社區與許縣溪台語文化園區十日邀請台語詩人路寒袖,到社內來講淡薄仔的台語歌詩創作故事。路寒袖豐富的台語詩,編印出一本本的書,其中歌聲戀情一書早就與新市讀書會結緣,會員還歡喜竟可以拿書讓路寒袖簽名。十日的歌詩滿街巷更展現出台語歌詩無窮魅力。 為了歡迎路寒袖到來,台文班的學員特別列隊,並高唱著「春天的花蕊」來歡迎創作者路寒袖,現場也由學員們唱著「四月望雨」,歌聲迷人,還有一首經典的「畫眉」,這首歌同時獲得金曲獎與金鼎獎,路寒袖表示,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寫台語詩,第一首就是鳳飛飛唱的「春雨」,自此鳳飛飛的每張唱片,一定有他的台語詩歌,而他至今的創作也逾百首,更跨界到選舉歌曲、西洋歌劇、台語歌劇和歌舞劇,充分展現台語融合各藝術之美。 路寒袖說著自己的台語詩創作歷程。(記者張淑娟攝) 最特別的是路寒袖的台語詩創作還跨界演繹精彩的台語歌劇,一部戲夢人生,說著李天祿的四個女人,他更為四個女人都創作了台語詩,感動著無數的人。 聽著路寒袖說著自己的台語詩創作,以及寫下「在門口罰站的天使」、「每個字都在呼吸」等書,讓在場的學員們莫不讚嘆台語的創作可以如此的浩瀚磅礡,尤其在情感的敘述下,展現的是文字的強大力量,更讓學員們上了一堂相當精彩的台文課。

Read More

全台唯一海陸市集開幕!九二0鯤鯓紅樹林水上市集登場

南區公所舉辦「二0二五年四鯤鯓紅樹林水上市集」啟動儀式。(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為了推廣在地觀光產業,南區公所將於九月二十日盛大舉辦「二0二五年四鯤鯓紅樹林水上市集」,今年以「舢筏啟航、鯤鯓潮市」為主軸,結合四鯤鯓豐富的海洋文化與紅樹林生態資源,打造全台唯一的海陸市集體驗,邀請大小朋友共襄盛舉。 南台科技大學與社區長輩共同演出「海海鯤鯓」戲碼,並邀請副市長葉澤山、民政局長姜淋煌、立委林俊憲等貴賓參與「二0二五年四鯤鯓紅樹林水上市集」啟動儀式,一同見證四鯤鯓的轉型與蛻變。 葉澤山表示,「鯤鯓」名稱由來有此一說,早期隆起在台江內海的濱外沙洲,從海上遠觀有如鯨魚背部,因而得名;四鯤鯓漁村緊鄰安平商港與安平漁光島相望,可搭乘生態觀光船一窺古鯤鯓湖的前世今生,並由在地牡蠣養殖達人分享精彩的「生產、生態及生活」三生故事。 南區區長蕭琇華指出,南區公所發展在地方觀光及特色,不遺餘力,希望能發展出屬於南區的文化DNA,今年以四鯤鯓碼頭與龍山寺為核心,匯集陸上與水上兩大主題市集,分別是「水上市集-漁人豐收筏」透過活化當地閒置舢筏,讓民眾體驗獨特的「水上交易」樂趣,「陸上市集-鯤鯓豐物市」在龍山寺前廣場集結特色品牌攤商與餐車,提供在地美食與文創商品,展現社區多元的活力。 「二0二五年四鯤鯓紅樹林水上市集」活動內容也相當豐富多元,包含「潮汐共鳴音樂會」、「鯤鯓尋秘定向越野」及「紅樹林生態觀光船導覽」。南區公所誠摯邀請全台民眾,九月二十日上午十點到下午六點,一同前來南區四鯤鯓碼頭,體驗這場結合自然、藝術與在地產業的獨特市集。

Read More

仁德仁義里榮獲運動村里認證

  仁德區仁義里榮獲教育部體育署(運動部)「運動村里」認證,區長黃素美、市議員郭鴻儀等人前往祝賀。(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仁德區公所推薦仁義里辦公處參加一一四年教育部體育署(已升格運動部)「運動村里」認證,成為台南市首批通過認證的里。 仁德區長黃素美特別選在九日「國民體育日」這天,代表市長黃偉哲前往祝賀,恭喜仁義里通過認證,是仁德區的榮耀,也是整個台南市的驕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讓長者及行動不便者也能安心參與各類運動,由市議員郭鴻儀媒合大同貨櫃、民政局、社會局及區公所共同協力建置於木球場上的無障礙簡易廁所,也於今年八月啟用,不僅提升場域的便利性,讓社區運動空間更加友善。 仁義里此次通過教育部體育署運動村里認證,將於十一月二十六日前往台大醫院,接受體育署頒發認證標章,為台南市及仁德區共同爭取的榮耀留下重要見證。 仁德區長黃素美表示,未來將持續協助轄內各里推廣運動,鼓勵更多社區加入「運動村里」行列,讓仁德成為最有活力、最適合運動的好所在,讓台南成為全民健康、運動友善的幸福城市。

Read More

公益修繕風災弱勢戶 愛飛揚

東山區公所舉辦公益認養修繕弱勢戶完工儀式,感謝企業伸出援手,讓居民能歡喜入厝。(東山公所提供) 記者陳俊文、陳佳伶∕綜合報導 立法委員謝龍介就媒合高雄泰弘毅慈善會進入七股大潭里為邊緣受災戶修繕住處,八月完成三件,九月再完成一件;另,台灣自來水公司媒合聯揚營造、中宇環保工程等企業,無償協助東山區兩戶低收入戶修繕受損房屋,九日舉辦完工儀式。 謝龍介服務處執行長童小芸表示,這兩個月陪謝龍介實際進入災區勘災,原先調查大潭里需要修繕屋頂的邊緣戶有十戶,泰弘毅基金會二百五十萬元善款應綽綽有餘,但實際整修發現這些邊緣戶房子太破舊,前三戶就用到二百多萬元。 九月,許姓邊緣戶占地三十坪,屋頂勘查後得全部拆換鋼架,再PO上四層防熱鋼板,本身有建築師執照的大潭里長陳中正估計就要五十萬元。 童小芸指出,原先泰弘毅慈善會要幫忙十戶,沒想到只做四戶二百五十萬元就已用磬,服務處「認養」的十戶還有六戶待修,目前正由謝龍介媒合其它慈善團體幫忙中。 謝龍介服務處執行長童小芸媒合高雄泰弘毅慈會至七股幫忙邊緣戶修理屋頂,九月完成大潭里第四戶。右為泰弘毅理事長李彥瑩。(記者陳俊文攝) 大潭里第四戶邊緣戶屋主姓許,太太臥病在床,需要專人照顧,兒子有智能障礙,無法工作,許先生已六十餘歲,目前仍在南天電視台擔任外線維修人員,薪資所得不多,颱風後忙著復線,還要照顧妻兒,才由陳里長轉介優先修繕,讓原先暫住親戚家的一家人可以回到大潭里家裡。 據受災區里長表示,目前災區很多社福團體自己帶工班協助災民,主要原因是公部門指定廠商每坪修繕費開價三、四萬元,而社福團體找自己熟悉的工班,價格只要一半。 據了解,一坪行情一萬五千元是合理價位,但在嚴重缺工、缺料之下「即使送錢給受災戶也沒有用」,所以很多社福團體都自己找當地里長,帶自己的工班進去幫忙。像此次大潭里許姓邊緣戶的屋頂,泰弘毅找熟識的廠商只花兩天便完工,估價三十坪費用約五十萬元。 另,台灣自來水公司以東山區為修繕責任區,動員全台工班投入重建工作,並積極媒合聯揚營造、中宇環保工程等優質企業進駐,透過公益認養弱勢戶修繕計畫,無償協助兩戶低收入戶修繕受損房屋,東山區公所九日舉辦完工儀式。 東山區長張政郎表示,此次兩戶弱勢戶都位於聖賢里,主要是屋頂受損,已經修繕完工,不僅企業展現社會責任,也讓受災居民歡喜入厝。

Read More

慈濟捐建楠西安心屋 10月初完工

楠西區長何榮長等一行人現勘慈濟預鑄安心宅的施工現況。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今年初楠西地震震損許多房子,慈濟在楠西區為四戶民宅興建預鑄安心屋,九日區長何榮長、密枝里長林明杉、慈濟師兄姐們到建屋現場了解進度,預計中秋節前能讓受災居民入住。受災戶李順安則感謝慈濟的安心屋,讓他們有安身處所。   楠西區長何榮長等一行人現勘慈濟預鑄安心宅的施工現況。(記者張淑娟攝) 楠西區在年初的大地震有數千房屋受損,除了安排災後安置處所外,慈濟也針對貼紅單的受災戶中,依據其用地清楚無爭議、亟需協助建屋及有申請的受災戶中,決定為楠西區四戶新建預鑄安心屋,至今新建工程已接近尾聲。 九日,何榮長會同里長和慈濟師兄姐們一起到各工地現勘進度。何榮長表示,依現場進度預計到九月底十月初應可完工,何榮長表示,希望能趕在中秋節前讓受災戶能入住新房子,感受全家團圓的喜悅。

Read More

東區集愛傳善 獨老扮一日甜點店長

  東區公所媒合台安藥局舉辦集愛傳善老人營養品募集活動,共募集五十三萬元營養品,昨天在區公所舉辦捐贈儀式。(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黃文記∕綜合報導 台安藥局聯合桂格與易而善兩大營養食品品牌,公益籌募五十三萬物資,九日將營養品贈予東區公所、台南新樓醫院及台南市立醫院,贈給轄內弱勢族群與邊緣戶;另,起士公爵挺華山基金會天使站做公益,邀孤老體驗一日甜點店長 。 發起「集愛傳善,營養到家」公益募集活動的台安藥局長照部經理郭弘益表示,活動獲得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成果超乎預期。參加捐贈儀式的市民代表王亭凱表示,很高興能參與本次活動,尤其在社區藥局就可以隨手做愛心。 東區區長黃炳元說明,本次活動在一個月的時間募集到二十二項、總價值超過五十三萬元的營養品,預計將分送至東區二百九十九戶弱勢家庭;部分特殊醫療營養品,則交由台南市立醫院及新樓醫院協助發送,對象是社區居家護理弱勢,以及社工室評估之邊緣弱勢戶、遊民等,預計共惠及一千三百二十三人次。 另,華山基金會天使站的站長與義工每月定期到宅關懷孤老,為替長輩日常增添「甜味」,台南B永康二天使站攜手知名甜點「起士公爵」,於九日上午在永康東橋門市舉辦「銀髮甜點店長」公益活動,邀請華山服務的三位長輩化身一日店長,體驗營業準備、收銀銷售以及顧客服務等,透過行動展現銀髮活力。 起士公爵長年投入公益,持續透過聯名合作回饋社會。在今年父親節檔期曾與華山基金會合作,推出特定蛋糕提撥百分之三,作為「三失」(失依、失能、失智)老人常年服務經費。 鑑於孤老困境,該品牌加碼自九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於永康東橋門市推出「消費送愛」活動,凡單筆消費滿一千二百元,即捐出一盒雞蛋予華山服務的長輩。

Read More

華山募集中秋關懷禮 還缺5成

  華山基金會九日在下營區賀建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中秋點亮孤老心燈」活動,志工陪著長者一起點燈,溫暖人心。(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陳銀全∕綜合報導 中秋節將至,華山基金會發起「愛老人中秋亮起來」公益計畫,推出每份三百八十元的中秋關懷禮,目前尚有五成缺口,亟待各界伸出援手。另,伊甸基金會「無障礙生活節」台南場將於十月四日在水交社文化園區舉行,籲請民眾踴躍認購園遊券,支持在地的身障服務經費。 華山基金會九日在下營區賀建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中秋點亮孤老心燈」活動,邀請十四位弱勢長者參加,由藝術輔療師柯芊邑,帶領長者手作,將一片片經過渲染色彩的花瓣,剪貼成玫瑰花燈。 九日包括社會局老人福利科長鄭妙君、市議員吳通龍、下營區長李宗翰、賀建里長柯玉堂等人參加,並與長輩一同點亮心燈。 華山基金會表示,在大台南地區服務近二千六百位長輩,配合中秋到來,募集中秋關懷禮行動,每份三百八十元,內含月餅、經絡按摩梳、抗菌肥皂、大燕麥片、穀麥餅乾、愛心手作側背包等,目前仍有五成缺口,邀請各界一同參與,用行動守護孤老,一起加入愛老人行列。愛心專線:(0六)二五二0九0四黃站長。 另,伊甸基金會連續十二年,在北、中、南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台南場將於十月四日在水交社文化園區舉行,伊甸邀請民眾認購園遊券,以行動支持在地的身障服務經費。 基金會表示,當天現場除了午後美食市集,更有「DIY玩家」手作小教室,由身障朋友擔任「神隊長」,指導大小朋友手作艾草條,完成獨具巧思的生活小物。

Read More

小學生走讀明德社造 棗到幸福

  南區明德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營造計畫「棗到幸福 永續社區」,九日帶領志開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分別至棗樹及桂子山,進行「社區深度走讀」。(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明德社區發展協會一一四年社區營造計畫「棗到幸福 永續社區」,九日帶領志開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分別至棗樹及桂子山走讀,共同推廣環境教育與文化傳承教育及世代共學的「社區深度走讀」。 明德里長陳瑞華表示,希望透過社區共同參與,並以其為核心,發展社區綠色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讓這棵老樹不僅成為社區的象徵,更是凝聚居民情感傳承在地文化,促進環境永續的重要媒介。 陳瑞華說,希望透過與鄰近中、小學、高中學校合作,讓學校將棗樹、桂子山納入自然與歷史課程。培養保護和促進生態環境的知識、態度、價值觀、責任感,建立環境行為的新模式。讓不同世代了解水交社豐富的生態價值與文化意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