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頌音—溫泉X瑜伽X頌缽」 龜丹溫泉體驗池快閃登場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03161517/778578942.355362-Compressed-with-FlexClip-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讓溫泉不只是溫泉…」,三日市府觀光旅遊局結合SoJoy極悅療癒工作室,在龜丹溫泉體驗池,舉辦「湧泉頌音—溫泉X瑜伽X頌缽」快閃活動,讓民眾體驗到泡湯同時,也享受音療的妙法。體驗池執行長林珊毓表示,溫泉創新體驗將在教師節推出。 台南溫泉不只在關仔嶺,楠西區的龜丹溫泉,有美人湯之譽,其泉質好且坐落於群山環繞的優美溪谷中,環境清幽風景迷人,泉質又屬弱鹼性碳酸氫鹽泉,pH值約8.08–8.55,泉溫介於約31–35.5°C,水質清澈無味,含有豐富的碳酸氫根、鈉、鎂、鈣、鉀等礦物質,被譽為「天然美人湯」,是鮮為人知的台南溫泉秘境。 觀光旅遊局為了讓更多人體驗龜丹溫泉的美好,三日在龜丹溫泉體驗池,結合SoJoy極悅療癒工作室,由老師劉秢錞帶領大家共享「湧泉頌音—溫泉X瑜伽X頌缽」等全新體驗。劉秢錞表示,人的身體有七成水分,而水分經由聲缽的震動,可穿透身體,身體水分就會與其共振,讓身心療癒。 一場瑜伽、頌缽和泡湯的快閃,首次在龜丹溫泉區舉辦。(記者張淑娟攝) 隨即劉秢錞就帶著大家做溫和的瑜伽伸展與頌缽音療,並由缽音共振引導大家進入深層靜心狀態,進而釋放壓力、調和能量,讓身心靈進入最平衡最舒適的狀態。參加者透過了如此的快閃泡湯,不只享受泡湯的舒適,更感受到身體壓力釋放,非常紓壓。 林珊毓表示,由秋天開始是泡湯的好時節,而泡湯結合瑜伽和音療是首次的舉辦,將於教師節舉辦兩梯次的半日泡湯輕旅行,每梯次限額十五名,內容包含暖泉舒壓—享受美人湯的溫潤滋養、溫和瑜伽伸展、頌缽聲波療癒等三階段活動,報名可電洽06-5748872,或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rp6oE1RWVh3sbLPM6)。劉?錞也指出,以往只在游泳池做過,這是首次在溫泉區舉辦,確實很療癒。

Read More

用台文營造社內新港社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03133905/778570391.552118-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美麗的父母話在新市區社內社區用唱的用說的,串起新港社故事音樂舞蹈劇,光輝十月要表演給大家看,目標更放在登上國家劇院。三日社內台文班的學員,傾盡所學,有的作詞曲、有的演奏、有的唱,一首出帆開啟建城三百冬的故事。 今年以來社內台文班老師董峰政帶著學員們發揮所長,擅長各項樂器的莊美麗,彈著中阮,學員們唱著一九三四年的老歌碎心花,小提琴手李秉叡與歌手江以安則唱出了「新港物語」,董峰政表示,台文班的學員們不只台文說得好,還能作詞作曲和編曲,把三百年來的新港社用唱的說的演繹了一遍。 「新港社新港社,美麗島嶼ㄟ古社名,高砂平埔,南島族群,快快樂樂無驚惶…」,董峰政寫下了新港物語的詞,並由學員陳春妙作曲,而在江以安演唱下,呈現了美麗故鄉的風情。另陳春妙更作詞作曲譜寫下「出帆」,將是新港社音樂舞蹈劇的開場曲。董峰政表示,此次的音樂舞蹈劇將發表六首曲子,全是學員們的創意,展現出台文班在台文上的功力。 台文班學員自己作詞編曲,演繹故事音樂舞蹈劇場。(記者張淑娟攝) 文化局將退休的吳瑞慧三日也專程到場來觀賞,在文化局從事社造工作至今,她表示,社內的社造真的很不一樣,充滿人文的軟實力,且是在台文班的帶動下,有系統的推動社造工作,讓社內社區充滿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在社區各處都可以看到新港社的故事,這是她從事社造以來,感受到能圓滿退休的好禮物。

Read More

鄭成功聖誕 嘉年華週六登場

南市各界紀念延平王鄭成功四0一年聖誕,舉辦秋祭大典暨成功文化祭系列活動,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將於六日登場,二日在市議會召開記者會。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各界紀念延平王鄭成功四0一年聖誕,舉辦秋祭大典暨成功文化祭系列活動,其中六日舉行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市議員曾之婕等人二日在市議會召開記者會表示,六日當天包括安排新世代樂團及川劇表演等,希望讓新世代的民眾能夠了解並繼續傳承鄭成功的歷史故事精神。 包括市議員曾之婕、林美燕、李中岑、以及市議員蔡宗豪代表、財團法人鄭成功祖廟副董事長鄭有懋、楷爾集團董事長、也是鄭成功青年會長莊嚴,以及市府民政局、文化局、經發局等二日舉行記者會指出,秋祭大典暨成功文化祭系列活動,從四日起連續三天在鄭成功祖廟舉行,其中六日的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由莊嚴率領鄭成功青年會承辦。 莊嚴表示,此次和鄭成功青年會執行長鄭乃誠策劃別開生面的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包括安排新世代樂團及川劇表演,以及在地特色文化市集,除了將活動內容年輕化以外,更希望藉此提升南市文化觀光能見度,吸引國內外觀光人潮。 主辦單位說,透過多元的文化視角,探索鄭成功文化與現代交融的淵源,進而增進對鄭成功和台南之間歷史的認識,希望繼續傳承鄭成功的故事,吸引更多新世代民眾參與融入公共議題宣導,並透過成功文化祭活動平台,深化民眾對國民年金權益與提升防詐騙的意識。 紀念鄭成功四0一年聖誕暨秋祭大典,四日晚間將在財團法人鄭成功祖廟舉行道士暖壽科儀揭開序幕,五日上午十時預計由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官,祖廟鄭氏宗親董監事一同與祭,隨後舉行紀念碑揭碑儀式,中午依照台南喜慶習俗發放四百碗魯麵,下午還有賞兵犒將的禮俗文化活動、各境廟祝壽大典,晚間則有成功文化交流平安晚宴。

Read More

推廣書香 三地能源捐通閱車

三地能源捐贈圖書通閱車給市圖,由副市長葉澤山代表接受,讓台南閱讀零距離。(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閱讀增加飛翔的翅膀!三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響應閱讀,捐贈一輛全新圖書通閱車,為南市圖增添「閱讀生力車」,讓閱讀從城市延伸至鄉里,共同打造一座無牆圖書館。 捐贈典禮二日由副市長葉澤山代表接受,他感謝三地能源熱心捐贈,以實際行動支持閱讀推廣。他說,台南三十七區有四十五間圖書館,因幅員廣大,資源分布不均,如何讓各區市民能享受相同服務與資源妥善被利用,借閱系統是首要要件。 根據市圖統計,台南市各圖書館一一三年總借閱量達一一五二萬冊,凸顯台南市民閱讀風氣興盛,市圖目前有十輛通閱車,使用已超過十年,每車每年奔波一點八萬公里,不堪負荷,後續還有三車亟待待汰換,藉由三地能源的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企業加入「閱讀生力車」行列。 三地能源副董鍾炳利表示,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與台灣能源轉型潮流,公司打造全方位且永續環保的綠能整合發展,捐贈圖書通閱車,希望讓每個角落,都可藉由閱讀,豐富自我,公司也將持續關注教育、文化、永續等領域發展,與地方政府攜手共創共好。 市圖藉由通閱車提供圖書通閱服務,透過甲地借書、乙地還書,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借到想要的書籍,節省民眾往返各館時間,對偏鄉或行動不便讀者更是福音。 文化局表示,兩年內將全面將全市公共圖書館升級為智慧科技自動化設備服務,導入RFID管理技術,建置自助借書機等,打造三十七區智慧圖書館。

Read More

漁電共生養殖事實查核制度宣導

市府二日在七股區公所舉辦一一四年度漁電共生案場養殖事實查核說明會,吸引業者參加。(市府提供)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促進光電、養殖產業共榮,市府二日在七股區公所舉辦一一四年度漁電共生案場養殖事實查核說明會,宣導魚塭禁填碎石、磚瓦等營建廢棄物及查核流程,促使業者及養殖漁民合法建置養殖場域,並了解查核內容維護自身權益。 農業局長李芳林指出,漁電共生業者應秉持「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理念,引進創新技術與管理、有效利用資源、降低環境衝擊,達到集約化生產、強化養殖韌性,以滿足民眾對水產食品需求並保障在地養殖漁民獲取合理收益,讓養殖產業朝藍色轉型路線永續前進。 農業局強調,養殖事實查核目的並非只是防弊,而是對漁電共生案場的定期體檢,漁電共生案場應善用專家學者到訪,相互切磋精進養殖技術。更建議業者積極取得產銷履歷驗證,除可作為養殖事實指標外,更能為案場養殖水產品質把關,藉由公正第三方認證強化消費者對國產養殖水產信心。 說明會邀請台南地檢署檢察官許華偉、國立嘉義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主任稽核員陳依玲,針對企業服務廉政平台暨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宣導。 另為維護良好養殖環境,籲請魚塭切勿填入砂、石、磚、瓦、混凝土塊、營建剩餘土石方、廢棄物或其他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的物質。

Read More

林俊憲偕醫界倡議 肺癌篩檢從台南擴及全國

林俊憲偕同醫界戮力推動國家級癌症防治計畫,落實健康台灣政策目標。(林俊憲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二0二一年由立委林俊憲與名醫吳明和、立院厚生會等醫界人士共同倡議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台南試辦計畫,在醫界與公部門支持下,如今已由衛服部國健署擴大辦理成為全國性方案。林俊憲強調,台南是全台第一個把肺癌篩檢做出制度化嘗試的城市,期盼未來能進一步引領癌症診治邁向制度化與健全化,落實「健康台灣」的國家政策目標。 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中,肺癌長年居冠,且每年奪走近萬條生命,成了許多家庭揮之不去的夢魘,其中令人尤為痛心的是,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正因為如此,林俊憲與吳明和等醫界人士共同成立「肺腺癌防治委員會」,倡議從台南出發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試辦計畫,藉由台南市政府、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新樓醫院等十多家醫院緊密合作,提供二千七百四十五個免費篩檢名額,促成台南成為全台第一個把肺癌篩檢做出制度化嘗試的城市。 林俊憲指出,該項試辦計畫成效相當顯著,隔年由國健署擴大推動為全國性方案,直到去年的二0二四年,透過LDCT已經找出近二千位確診患者,其中高達八十三%在早期就被發現。這不只是數字,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命,有人因此多活了十年,有人因此還能陪伴家人走過人生的重要時刻,其所帶來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 林俊憲強調,他在二0二三年擔任「台灣癌症登月政策促進委員會」召集人,邀請醫界專家共同建議國家級的癌症防治方向。今年,國健署編列了四十億元的癌症篩檢經費,並擴大篩檢對象,這代表專業建議正逐步落實,肺癌防治正一步步走向制度化,未來期望能像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等篩檢一樣普及,而能及早治療,致力落實「「健康台灣」的國家政策目標。

Read More

市長:屋損補助從速從寬從實

市府團隊用最快的速度,協助市民重建家園。(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截至八月三十一日,台南市屋損慰助金核撥率已逾九成,累計金額超過九點五億元。市府並提供「上工津貼」,補助專業廠商投入修繕。市長黃偉哲二日於市政會議強調,屋損補助必須兼顧從速、從寬與從實,確保資源公平有效使用。 黃偉哲指出,市府已聽取民意並簡化風災補助的申辦流程,在補助案件審查上,除了講求從寬從速,也必須確實把關、依法辦理。 黃偉哲進一步指出,在政府協助媒合修繕方面,對於已簽約的八百四十四戶,請各局處加速安排工班,盡快推動修繕進度。同時,也請相關局處協助輔導投入修繕的營造廠申請上工津貼。至於委託代拆的屋舍,務必先釐清產權,避免後續爭議。 工務局說明,「台南市政府丹娜絲颱風風災住屋毀損慰助金實施計畫」將申請流程與文件進一步簡化,同時將慰助對象擴大至公寓大廈住戶及一門牌多戶等情形。補件期限訂於九月五日,預計九月十二日完成爭議案件會勘,並於九月十九日前全數完成核撥。 在政府媒合修繕方面,弱勢戶二百九十三戶是列為重點協助對象,目前已有八成完成簽約,預計九月二十三日前可全數修繕完成。 工務局說,市府八月公告「上工津貼補助金專案」,鼓勵廠商投入修繕。凡受災面積二十平方公尺以上住戶,每戶最高補助三萬元。營造業或相關公司行號檢具修繕證明、前後照片及領據,即可向區公所申請。

Read More

台語月啟動 打造世代共語日常

台南台語月活動登場,以「台語入厝」為主題,希望打造世代共語的台語日常。(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二0二五「台南台語月」二日舉辦啟動儀式,今年以「台語入厝」為主題,強調「咱的話,蹛佇生活內」,打造世代共語的台語日常。 市府副秘書長徐健麟表示,台語是文雅語言,希望所有人認識它的美好;文化局長黃雅玲說,台語月邁入第七年,今年主題強調「入厝」,就是希望深入民眾生活點滴。 文化局表示,今年主題象徵台語不只是課本上文字,而是回歸家庭與社會,真正成為日常語言,今年以「入厝」意象,串聯鴨母寮市場、德盛米廠、十八卯茶屋、小南天福德祠等十處在地空間,規劃「台語入厝闖關趣」互動行動,與店家合作設置專屬QR Code,讓民眾透過Reels短影音與線上遊戲,蒐集「十二神明」電子圖檔,體驗市井巷弄中的台語文化。 除有趣活動,展演節目推出「市井潮語」系列,包括由歌仔戲巨星米雪主演《鶯鶯》、以許石音樂為發想的《六月茉莉》、傳統笑科唸歌《老曲盤裡的笑科唸歌》及終戰八十週年紀念讀劇《南島孤影》,讓台語在小巷舞台,展現新潮風貌。 「台語遊樂園」二十日將於吳園登場,呼應文化部台語家庭政策,由在地台語家庭共同策劃,設計客廳談笑、餐桌互動,到阿公阿媽教孫仔做童玩,世代共學、代代傳承,真正「入厝」於家庭日常。 文化局強調,活動還融入信仰文化,以八仙綵為靈感,設計「神明蒐集」貼紙行動,讓民眾走讀遊戲中,自然說出台語、分享生活。詳洽官網。

Read More

加速復原 西羅殿捐300萬

南勢街西羅殿二日由主委王敏星代表,捐贈新台幣二百五十萬元給市府、以及五十萬元給中西區公所,協助災區加速復原。(市府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南勢街西羅殿二日由主委王敏星代表捐贈新台幣二百五十萬元給市府、以及五十萬元給中西區公所,協助災區加速復原。市長黃偉哲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及伴手禮,感謝地方信仰團體伸出援手。 市長黃偉哲表示,西羅殿主祀保安廣澤尊王,是台南重要的精神信仰中心,感謝廟方義舉展現信仰力量與社會責任。市府將妥善運用各界善心,協助災民早日復原。 王敏星表示,保安廣澤尊王守護台南逾三百年,信眾秉持「尊親愛民」精神行善,此次捐助象徵對災民的關懷與支持,期盼透過信仰凝聚力量,幫助受災鄉親早日重建安穩生活。 社會局長郭乃文說,捐款收支情形將依《公益勸募條例》定期揭露,並公布於社會局網站,接受社會大眾監督。丹娜絲颱風勸募活動相關報告,將於年度結束後兩個月內函報衛福部備查。

Read More

災後石綿廢棄物清出8千噸

丹娜絲風災後,市府加強石綿廢棄物清理,清出超過八千噸石綿廢棄物,不過環保局表示,石綿清運登記申請方式,自八日起恢復向環保局提出申請。(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丹娜絲風災造成南市受創嚴重,市府為加強石綿廢棄物清理,採「每日每區逐里清運」方式進行。南市環保局統計,至九月一日,溪北十六區及安南區共二百八十五里,清出超過八千噸石綿廢棄物,相當於去年一整年清運量的二點五倍。 環保局指出,風災初期,清運作業多依民眾通報登記名單進行,但因屋頂多數尚未拆除,平均每日僅清出四十一公噸,效果有限。後改由里長主動協助帶路,清運量提升至每日平均二百四十二公噸;之後更採取「每日每區逐里清運」模式,每日平均達四百四十八公噸。截至一日為止,包括溪北十六區及安南區共二百八十五里,都已完成至少一輪清運。 環保局表示,後續申請方面,住宅類案件仍採簡化程序,民眾只需填寫申請表及切結書即可提出;非住宅類(如倉庫、寺廟、教堂、私校、農會、個人農業設施及已註銷或廢止登記之工廠、畜牧場等),則需填寫申請表並檢附完整資料,經環保局審查通過後再安排清運。 環保局長許仁澤提醒,石綿清運自八日起恢復向環保局提出申請,各區公所受理至五日為止,民眾務必遵守規定提出申請。

Read More